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_姜克隽

合集下载

中国低碳能源未来 姜克隽

中国低碳能源未来 姜克隽

约束性 政府 国家 整个经济 体 绝对值
(多个)项目 部门 /部门 绝对值/相 绝对值/相 绝对值/相 对值 对值 对值 单个项目 减排 国家部门 层次基于 现有排放 的减排/对 国家所有 部门项目 的基准线 单个项目 有 碳市场 国家部门 层次基于 现有排放 的减排/国 家部门基 准线 取决于本 国政府 有 碳市场/国 际基金 鼓励发展 中国家
英国:具体技术
近海发电厂(海浪、潮汐和风电场)
区域供电(当地的生物质能、废弃物、风 力、潮汐)
微型发电厂(多联供、燃料电池、光伏)
新型住房设计(0排放)
燃料电池
交通技术(混合燃料、生物燃料、氢能汽 车)
核聚变
ERI, China
一次能源需求量,基准情景 8000 7000 6000 生物柴油 醇类汽油 生物质能电 风电 核电 水电 天然气 油 煤
强化低碳情景: 2050年回到2005年排放水平上
中国如何做到低碳排放
调整经济结构 强化节能 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CCS 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
中国如何做到低碳排放
经济结构调整,是节能和低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发展低能耗 高附加值产业,是我国目前的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在实现进 一步节能潜力的目标下,需要很好的控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以满足国内需求为控制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一定 量的进口。在节约优先情景中,与基准情景相比,一个重要 的因素是经济结构优化,重工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 下降。与基准情景相比,节约优先型情景中,2030年钢铁产 量下降了2.1亿吨,水泥下降了3亿吨。
0.0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服务业 城市 农村 交通
电力需求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 12 ]
。 Kaya
。碳强度数据引自美国能
恒等式将碳排放分解为不同因子的乘积, 即 C = P E C = Pgec , (G P )( G )( E )
包 括 世 界 各 国 1980 —2006 源部能源信 息 署 ( EIA ) , 年 GDP 碳 强 度 数 据 ( 根 据 基 于 市 场 汇 率 的 GDP 计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其他研究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与本研究预测结果的比较tableemissionprojectionsotherstudies分类预测来源预测时间段碳排放年增长率2030年前20302050apercoutlook20021719992020发改委能源所劳伦斯国家伯克利实验室20031019982020ieaworldenergyoutlook20041820022030eia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20051920012025sheehan等20061320022030blanford等2008vanvuuren等200320a1bc情景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002030b2c情景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0020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21情景a现有政策20002020情景b积极政策20002020情景c强化积极政策2000202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002030最小可能预测20002030vanvuuren200320a1bc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302050b2c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30205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302050最小可能预测20302050的非常接近下限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1的情景b积极政策比较接近

中国低碳路线图

中国低碳路线图

中国低碳路线图——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而这一指标最初的计算,就源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

这位研究员肩负着低碳路线图模型计算的重任,不久之前,他和他的课题组刚刚完成了《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2050低碳发展情景研究》,为决策层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姜克隽返回国内之后,在2010年1月1日接受了《财经》的专访。

数据本身并不重要《财经》:这40%—45%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姜克隽:我们首先分析2020年的GDP怎么增长,未来的能源怎么增长。

通过分析未来的能源增长,就会计算出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也有GDP增长速度,这两个数一除,就会得到一个单位GDP碳强度排放的数据。

这个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2005年的数据,一部分是2020年的数据。

之前还有一个数据,是2010年的,它和2005年一除,得出的是已经广为人知的20%;现在是2020年的数据和2005年的数据相联系,就会得出40%—45%的结论。

当然预测没有准的。

或者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政治判断。

40%—45%是拿到哥本哈根会议上的一个指标。

可大家别忘了,欧盟已经确立了减排30%的目标,但到了哥本哈根就是咬住20%不松口,这是谈判策略而已。

《财经》:有点游戏的味道。

姜克隽:也不能说是游戏的味道。

指标在内部怎么做是一回事,但是拿到国际上说就不会冒头了。

所以,尽管舆论普遍比较关心哥本哈根谈判,但我觉得哥本哈根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要怎么做,想不想走低碳的路线。

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的前半个月就已宣布了中国的减排目标,实际上与哥本哈根并不挂钩。

中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转型中坚力量

中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转型中坚力量

中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转型中坚力量(原标题:G20国家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进展缓慢)北京,2017年7月3日——气候保护透明联盟(Climate Transparency)发布的《从褐色到绿色2017》(Brown to Green)指出,虽然G20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但化石燃料投资居高不下,与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相去甚远。

报告也指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能耗强度仍较高,能源供应仍然高度依赖煤炭。

但是,专家组对中国国内的政策执行和表现给予了很高评价。

在国际层面,中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领导地位日益得到认可,多位专家认为中国很可能提前实现承诺,在2030年之前使碳排放达到峰值。

此外,全部G20国家中,中国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有最强的吸引力。

这是气候保护透明联盟第三次发布《从褐色到绿:G20低碳经济转型》年度报告。

该报告由G20成员国家的众多专家联合撰写。

该报告全面并精炼地介绍了G20国家的低碳经济转型情况,对各国在减排、气候政策、金融、去碳化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制作了国别图表。

“G20经济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各国已开始采取去碳化行动,但尚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气候保护透明联盟联合主席、哥斯达黎加前环境部长阿尔瓦罗·乌马纳(Alvaro Umaña)说。

“G20国家提高了能效且更多利用清洁能源,但由于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体量在不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增长虽在放缓,但并未开始下降。

另一方面,虽然可再生能源在蓬勃发展,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仍在G20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来自新气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的尼克拉斯·洪恩(Niklas Höhne)说。

“德国接替中国成为今年的G20轮值主席国,并继续将气候变化列为G20峰会的重点议题。

G20国家占全球GDP的85%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完全能够在低碳经济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

scenario2050 中国2050能源和排放情景研究

scenario2050 中国2050能源和排放情景研究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mpact Technology policy
IPAC/Tech(Power/Transport) IPAC/SE, IPAC/EAlarm IPAC/AIM-Local IPAC-AIM/tech
Region analysis Medium/short analysis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Technology policy
屋顶植被 高效照明
【如 LED照明】
太阳热利用
普及率: 20-60%
(目前 6%)
减少50%照明需求, 普及率 100%
能源检测系统
(家用电器)
高效绝热
减少 60% 采暖需求, 普及率70%
超高效空调
COP =8, 普及率 100%
燃料电池 热泵采暖
COP=5 普及率 30-70% 普及率 0-20%
IPAC/Gains-Asia
AIM-air
IPAC-health
Medium/short term analysis Technology assessment Detailed technology flow
Climate Model
ERI, China
2050低碳情景模型分析框架 Methodology framework Global Model IPAC-Emission
2010
2020 年份
2030
2040
205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
主要高耗能行业发展 Products output in major sectors, BaU
Unit Steel Million Cement Million Million Glass cases Copper Million Ammonia Million Ethylene Million Soda Ash Million Casutic Million Paper Million Fertilizer Million Aluminum Million Paper Million Calcium carbide Million ton ton 2005 355 1060 399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2.6 8.51 5.1 14.67 12.64 62.05 52.2 7.56 46.3 8.5 2020 750 1850 830 8 17.5 9 25 26 120 79 37 71 14 2030 810 1850 1000 8 18.5 9 27 28 140 79.5 39 72 14 2040 650 1500 900 8 17 9 26 28 140 75 39 71 12 2050 480 1200 800 8 14 8 24.5 27 , 普及率100%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渠慎宁;郭朝先【摘要】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我国尽快出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应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0(020)012【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STIRPAT模型;碳排放;峰值预测【作者】渠慎宁;郭朝先【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针对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们主要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对其进行预估的现状[1],本文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了相关预测。

IPAT恒等式是研究能源经济和碳排放峰值的重要方法之一。

IPAT恒等式最早由Enrlich与Holden于1971年提出,反映人口对环境压力的影响。

该方程将环境影响和人口规模、人均财富以及对环境毁坏的技术水平联系起来,建立4者之间的恒等式“IMPACT(I)=POPULATION(P)×AFFLUENCE(A)×TECHNOLOGY(T)”。

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60姜克隽. 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 (1): 103-106Jiang K J. An ambitious CO 2 mitigation target will bring much benefit to China’s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9, 15 (1): 103-106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5卷 第1期 2019年1月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15 No. 1January 2019近期关于2050年减排战略(MCS )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的编写。

我国2050年碳减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设计良好的长期碳减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全球进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的气候变化应对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刚刚起步。

那时候,普遍认为减排CO 2将限制我国煤炭消费的增长,甚至有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的阴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随着我国低碳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大型水力发电等电力供应技术,以及电动汽车、先进炼钢技术、先进水泥窑、高效工业锅炉、LED 、高效电器等终端用能技术逐渐处于世界领先,中国也在迅速提升先进核电技术制造水平,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要做到低碳排放,不少都要选用中国的技术。

这样一来,减排CO 2成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2012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反而说气候变化是中国人的阴谋。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廖虹云 康艳兵 朱松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碳中和等气候行动强化减碳力度,“碳中和”催生了新一轮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气候政策也在加速调整和转变。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示提前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是我国引领未来全球产业高地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跟踪研究碳中和国际行动,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实现我国政府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政府在行动(一)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为呼应《巴黎协定》提出的1.5℃温控目标,巴黎会议之后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

在2017年12月“同一个地球”峰会上,29个国家签署了《碳中和联盟声明》,承诺21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在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66个国家组成了气候雄心联盟;截至2021年1月20日,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英国、瑞典等六国已将该目标法律化,欧盟、西班牙等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相关法律草案。

总的来看,大部分国家(包括南非、斐济等发展中国家)均以2050年为碳中和目标年,少数国家(如瑞典、芬兰等国家)把目标年提前到了2035—2045年。

我国是唯一一个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

(二)主要国家的碳中和行动计划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政策性文件,2019年11月发布了“2050欧盟绿色新政”。

欧盟绿色新政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推动全局性转变的抓手,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包括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重点行动,明确了能效、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立法计划以及每年新增2600亿欧元绿色投资的资金保障机制。

绿色新政是欧盟的绿色发展战略和世纪工程,其根本战略目标是重塑未来的发展方式,建设公平繁荣的社会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6-JiangKejun_CNEN中文ppt

6-JiangKejun_CNEN中文ppt

IPAC-SGM
IPAC-AIM/MATERIAL
IPAC-TIMER
IPAC-Emission排放
IPAC/Tech(Power电力/Transport交通) IPAC/SE, IPAC/EAlarm IPAC/AIM-Local IPAC-AIM/tech
IPAC/Gains-Asia
Region analysis Medium/short analysis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Technology policy 区域分析 中期/短期分析 能源需求与供给 技术政策
5
Scenario Framework
情景框架
Good 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 对气候变化的正 面影响
Bad effects on energy security 对能源安全的 负面影响
High GDP Enhanced Low Carbon Scenario 高GDP低碳 High GDP 情景(增强) low carbon scenario 高GDP低碳 情景
Integrated Energy and Emission Scenario up to 2050 for China 2050年中国综合能源与排放情景 Low Carbon, Low pollution
低碳、低污染
Jiang Kejun姜克隽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能源研究所 The 5th Air Quality Management City Workshop of CAI-Asia China Network, Beijing 第五届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
2010
2020 年份

中国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模型(IPAC-Emission)

中国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模型(IPAC-Emission)

中国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模型(IPAC-Emission)姜克隽,胡秀莲能源研究所摘要:人类社会要采取行动抑制全球气候变化,首先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模型方法可以用来对温室气体减排对策进行分析评价,引进了称为“综合评价”的政策评价过程,开发了作为核心工具的跨多学科的大规模仿真模型。

这种模型称为“综合评价模型(IAM)” 。

我们在1993年以来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

这个论文介绍了中国综合环境政策评价模型(IPAC) 中的一个子模型,既温室气体排放模型的机理,作为一系列论文中的基础篇。

这里重点介绍了这个模型的开发背景,基本原理与主要公式,同时就模型的利用进行了说明。

通过研究应用说明,这个模型在分析全球及我国长期能源与温室气体情景方面是一个合适的工具。

Abstract:In order to response to possible climate chang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There are many model approach applied to assess the GHG mitigation policie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Assessment” was developed and the larde scale models were developed which is called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AM)”. Started from 1994, we have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IAM for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sub-model of Integrated Policy Assessment Model for China(IPAC)”. The submodel is GHG emission model in IPAC, named as IPAC-Emission. Mechanism of this model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o be a start of series papers for the study. Background, basic methodology and major formulas were described here.注释:国际合作项目1.背景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涉及世界农业、渔业、水资源、能源、森林、人类健康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与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未上马已脱缰无一合格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

据不全然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构筑“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

最新的成员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辅为主的“太阳城”。

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研究员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上的低碳城市。

”在11月29日开幕的坎昆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峰会上,他作为中国政府参加成员有项明确的任务积极代表团以“低碳城市”为主题的边会,与各国代表“学习并交流经验”。

但他坦言,将不会在边会上进行主题主题致词。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低碳城市不仅在数量上遍布了国的版图,发展轨迹路径的选择也颇为多样。

在廊坊市保定市,满头覆盖着电池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谷大厦”成为这座历史作为名城的新地标;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太阳能红绿灯立于大街小巷;深圳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共建,让这座城市有了“低碳生态建设示范市”的底气;在浙江省建德市,一场消灭空调外挂机的多自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在姜克隽看来,这些热情值得鼓励,但要“名副其实”很难。

近几年来公认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

这一概念发轫于伦敦市前市长顿201*年发表的减碳计划书《今天行动,守候将来》。

在计划书中,利文斯顿将伦敦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移去在2025年降至1990年水平的60%。

匈牙利的哥本哈根市堪称堪称“低碳城市”的典范。

自1995年到201*年期间,这座拥有120人口的城市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

在碳中和目标下,以能源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碳中和目标下,以能源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能源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NERGY TRANSITION UNDER CARBONNEUTRAL TARGET能源转型会带来变革,而变革需要全社会提高认知,且从政策、投资、技术研发等方面着手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央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姜克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通向碳中和 | CARBON NEUTRAL经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时期。

经济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但由于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追求较高经济发展速度,因而在转型时期,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运行离不开能源。

能源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重大影响。

为此,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供应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甚至成为驱动地缘政治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能源工业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

2019年能源工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8%左右,占工业的15%左右。

目前每年煤炭供应40多亿吨,石油7亿多吨,天然气近3600亿立方米。

从产品总量上看,能源量占全部工业产品量的50%以上,占交通货运量的35%以上。

能源技术装备也是我国重要的引领行业,是国家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在特高压输电、第三代核电、大型水电、先进燃煤发电、光伏、风电等关键能源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总之,能源行业的技术引领是我国在新时代复兴的重要支撑,能源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产业。

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较工业化以前水平控制在2°C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努力。

姜克隽:2060碳中和目标下企业需主动转型,避免淘汰

姜克隽:2060碳中和目标下企业需主动转型,避免淘汰

姜克隽:2060碳中和目标下企业需主动转型,避免淘汰作者:姜克隽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年第11期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在这一目标“倒逼”下,各个行业企业也将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研发脱碳技术、推行电力化等举措,加快深度转型,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转型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我国的能源和经济实现深度转型。

根据我们的研究,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能源系统需要在2055年之前实现能源结构的明显转型,即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75%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0%以上,这对能源供应企业是一个重大挑战。

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下,我国有近十个能源央企,数百个从事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要业务的国有大型企业,碳中和目标将会对这些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也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务实推动能源转型。

同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情景下,一些工业行业也将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

工业领域中一些难以减排的部门,需要研发并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来实现减排。

例如,氢是很好的还原剂,以及大部分化工和石化产品的组分。

因此,氢能够在推动工业领域深度减排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在情景中,可以应用氢的行业包括钢铁、合成氨、苯、甲醇、乙烯等。

氢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制氢。

现有技术电解1立方米氢需要5kWh电力,未来可以下降到2.8kWh,同时电解水设备成本明显下降。

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0.15元/kWh以下时,用电解水制氢来制造上述化工品的成本,就可以和既有生产供给进行竞争。

预计2025年,在太阳能富集地区就会出现这样的光伏发电成本。

根据中国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模型)研究,未来工业布局将由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价格决定,工业会转移到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区域。

姜克隽:让低碳精致化发展

姜克隽:让低碳精致化发展

姜克隽:让低碳精致化发展李维维【摘要】记者:针对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社会上争议颇多.当一个碳减排的高目标设定后,如何来实现它显得更为关键.您如何看待这一减排目标?姜克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为7%,这个数字是个特别明显的信号.这表明,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非常相关.之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7.5%,种种情况表明,这个目标提得有些高了.这次将GDP年均增速调整为7%,是和各个省的目标结合起来提出的.【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58-61)【作者】李维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编者按:从气候变暖,到实施碳减排成为缓解渠道;从二氧化碳作为商品买卖,到国际碳市场的形成,以至碳金融日益繁荣,碳融资行为备受鼓舞,低碳经济已成为引领人类走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世界博弈中,中国将扮演什么角色?中国低碳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低碳世界》杂志特别邀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针对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社会上争议颇多。

当一个碳减排的高目标设定后,如何来实现它显得更为关键。

您如何看待这一减排目标?姜克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为7%,这个数字是个特别明显的信号。

这表明,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非常相关。

之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7.5%,种种情况表明,这个目标提得有些高了。

这次将GDP年均增速调整为7%,是和各个省的目标结合起来提出的。

中国低碳“真伪”之辩

中国低碳“真伪”之辩

中国低碳“真伪”之辩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正⾯临多⽅的质疑。

其中,有两位权威专家的评价最具代表性。

⼀是去年12⽉,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提出的,“我国并‘没有⼀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是今年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在接受凤凰⽹采访时,关于“⽬前城市中真正按低碳⽣态的理念在进⾏的项⽬,可能仅有五分之⼀”的表述。

包括专家、媒体在内的这种种质疑之声,最终导出了⼀个“伪低碳”的民间“定论”。

虽然“伪低碳”的提法值得商榷,但是,认真分析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系列实际问题,⽐较明确的分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真伪”,为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突伪”之路理清⼀些思路,应该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伪低碳”的民间“定论”之中究竟包括哪些实际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分明显的隐含着对⽬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流于“⼝号化”“形式化”的深层思考,除了担⼼低碳城市将成为继此前各地争前恐后建设“国际型都市”、“创新型城市”之后的新⼀轮城建热潮之外,⼈们归纳并提出“伪低碳”的概念的主要依据,是专家们在谈及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难以名副其实的现状时,提到的 “缺乏低碳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城市发展普遍缺少整体规划和实施措施”这两个主要问题。

因此,中国低碳的“真伪”之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实现“突伪”的关键,就在于扎扎实实的落到建⽴“低碳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于因地制宜的强化“低碳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措施”。

建⽴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个城市低碳建设“含⾦量”的主要标尺。

这⼀点,事实已经做了充分的证明。

丹麦的哥本哈根市之所以被全世界公认为“低碳城市”的典范,很⼤程度归结于直观的低碳量化数据。

据媒体报道,⾃1995年到2005年期间,哥本哈根这座拥有120万⼈⼝的城市将⼆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

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在这⽅⾯⾄今仍然困难重重。

虽然今年5⽉,社科院城环所发布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最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0~ 2040 年
4.98 1.66 3.80 6.19
2040~ 2050 年
3.60 1.16 2.46 4.48
第6期
姜 克 隽 等. 中 国 2050 年 低 碳 情 景 和 低 碳 发 展 之 路
·3·
表 2 不 同 年 份 各 部 门 GDP 构 成
%
部 门 结 构 2005 年 2010 年 2020 年 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 第 一 产 业 12.4 10.1 6.8 4.3 3.1 2.5 第 二 产 业 47.8 49.1 48.7 45.5 40.6 36.3 第 三 产 业 39.8 40.8 44.5 50.2 56.3 61.2
关键词 排放情景 能源 气候变化 模型 低碳发展
1 前言 随着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国际
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越来越强烈,低碳未 来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所谓 “低碳”可以有多种解析,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 碳发展等,均是在未来实现低碳排放的一种社会经 济发展的表述。
IPAC-CGE 模 型 则 是 IPAC 模 型 组 中 的 经 济 模 型 , 是 一 个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CGE 模 型 ), 考 虑 各 经 济 活 动 之 间 的 影 响 与 关 联 , 在 IPAC 模 型 中 主 要 进 行 各种能源环境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同时可以进 行 中 长 期 能 源 与 环 境 情 景 分 析 。 IPAC-CGE 模 型 中 划 分 38 个 部 门 ,分 别 覆 盖 能 源 部 门 、高 耗 能 工 业 行 业部门以及主要经济部门等。 3 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展望
第 14 卷 第 6 期 2009 ENERGY


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
中国 2050 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
·1·
姜克隽,胡秀莲,庄 幸,刘 强
( 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能 源 研 究 所 , 北 京 100038)
摘 要 利 用 IPAC 模 型 对 我 国 未 来 中 长 期 的 能 源 与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情 景 进 行 分 析 。 设 计 了 3 个 排 放 情 景 , 介 绍 了 情 景 的 主 要
IPAC-Emission 模 型 的 目 标 是 对 中 国 和 其 他 地 区在全球环境下,未来各种长期温室气体排放趋势 下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评价。 在这个目标下,
这个模型是一个全球模型,根据国际上气候变化的 主 要 区 域 , 模 型 划 分 了 9 个 区— —— 美 国 、 西 欧 和 加 拿 大 、其 他 OECD 国 家 、东 欧 地 区 、中 国 、中 东 国 家 、 其 他 亚 洲 国 家 、 非 洲 、 南 美 洲 。 时 间 区 间 为 1990 ~ 2100 年 ,以 分 析 长 期 的 变 化 和 可 能 的 升 温[3]。
全球模型 IPAC-Emission
全球能源需求和供应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减排目标 排放分担 能源进出口 能源价格 减排成本
未来经济发展结构 高耗能行业发展 减排成本
中国能源和排放情景 分部门能源需求 分部门能源供应 减排成本
经济能源系统模型 IPAC-CGE
能源系统模型 IPAC-AIM/ 技 术 模 型
最终低碳经济是指实现全球低浓度目标下的 排放水平的经济体系。 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不同,在解析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时,实现低碳发展 的时间区间也各不相同。 如伦敦的低碳经济或者低 碳 社 会 是 指 在 2020 年 、2030 年 实 现 大 规 模 减 排 ,与 1990 年 相 比 , 减 排 率 达 到 50%~80%。 发 达 国 家 需 要 在 2020 年 与 1990 年 相 比 有 明 显 减 排 , 减 排 率 达 到 25%~40%。 到 2050 年 ,平 均 减 排 80%~90%。 对 于发展中国家,时间段将会明显比较长,如中国的 低 碳 情 景 , 要 在 2050 年 争 取 实 现 与 2000 年 的 排 放
2020 年 1440 63 907 2.80 324 533 3.50 152
2030 年 1470 70 1029 2.75 374 441 3.40 130
2040 年 1470 74 1088 2.70 403 382 3.20 119
情景中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主要来自于对其他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的 回 顾 和 分 析 , 但 进 行 到 2050 年 的 中长期经济增长分析的研究还很有限,目前较多的 是 讨 论 2020 年 以 及 2030 年 的 经 济 增 长 。 最 近 的 一 些对于经济发展的研究,由于近期中国经济的快速 增长而显得更加乐观。 这里选择较高的经济增长情 景,在这种情景下,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 经 济 发 展 的 三 步 走 目 标 , 即 到 2050 年 中 国 经 济 达 到目前发达国家水平。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国内外 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重组。 加 入 WTO 后 ,中 国 产 业 更 加 充 分 地 国 际 化 。 未 来 十 几年内,中国将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出口成为拉 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 ,2030 年 之 后 ,GDP 的 主 要 支 持 因 素 则 变 为 以 内 需增长为主,国际常规制造业的竞争力因劳动力成 本的快速上升而下降。 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措施,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先进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渐增强,使中国经济仍能在不 断 调 整 中 以 较 为 正 常 的 速 度 发 展 , 估 计 2000~2050 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年均 6.4%的增长速度。 各时期 中国经济增长率和部门结构见表 1、表 2。
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 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 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明显增加。 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 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 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表 3 2000~2050 年 中 国 人 口 情 景
人口构架 总人口/百万人
城 市 化 率 ,% 城市人口/百万人 城市每户人口/人
城市户数/百万 农村人口/百万人 农村每户人口/人
农村户数/百万
2005 年 1307 43 562 2.96 190 745 4.08 183
2010 年 1360 49 666 2.88 231 694 3.80 183
持 平 , 与 2030 年 排 放 高 峰 相 比 减 排 50%~60% 。 其 他发展中国家也类似。
判别低碳经济的指标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量、 实现低碳经济的投入、实现低碳经济的政策努力及 公众参与度。 这样可以较好地反映各个国家的努力 程度。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未来的能 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明显增加。 中国要 实现低碳情景,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 的政策。 本文利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开发的中 国 能 源 环 境 综 合 政 策 评 价 模 型 (IPAC)[1]对 未 来 我 国 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 2 模型方法
图 1 研究中各模型的关联
IPAC-AIM/技 术 模 型 是 专 门 针 对 中 国 地 区 的 区 域 模 型[2],它 包 括 3 个 子 模 型 ,即 能 源 服 务 需 求 预 测 模型、能源效率估算模型和技术选择模型,是一个 典型的自底向上型模型。 能源需求部门分为工业、 农业、服务业、民用和运输部门,这些部门又被分为 若干个子部门。 能源供应部门包括电力、石油炼制、 煤 炭 开 采 和 洗 选 、 炼 焦 、 供 热 等 。 目 前 模 型 中 有 42 个 部 门 。 能 源 需 求 和 供 应 双 方 总 共 涉 及 到 500 多 项 技术,包括现有的及未来可能利用的先进技术。 部 门输出服务(诸如钢铁产量)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为 了提供这些输出服务, 将会相应挑选一批技术,然 后使用这些技术估算出能源需求。 模型以寻求费用 最少的混合技术为目标, 满足特定的能源服务需 求。 模型还可以模拟分析技术选择、技术进步、能源 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和对策效果。 这些技术用到的数 据是从大量的报告、刊物、出版物和对专家的咨询 采集而来,数据会随着采集来的新资料不断更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长期的能源系统分 析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国际国内合作,开发构架 了 IPAC 模 型 。 这 是 一 个 包 括 多 种 方 法 论 的 多 模 型 框 架 , 其 中 有 自 顶 向 下 型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CGE 模
作 者 简 介 : 姜 克 隽 , 研 究 员 ,1990 年 获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硕 士 学 位 ,1999 年 获 日 本 东 京 工 业 大 学 社 会 工 程 博 士 学 位 。 在 能 源环境政策评价、能源利用与转换技术评价方面,以综合评价 模 型 为 工 具 进 行 了 近 10 年 的 研 究 , 研 究 领 域 以 能 源 环 境 系 统 分 析 为 主 , 主 持 构 架 了 中 国 能 源 环 境 综 合 政 策 评 价 模 型 (IPAC) , 为我国参加国际同等研究打下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了国 内政策制定和国际模型研究。 现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 系 统 分 析 和 市 场 分 析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E-mail :kjiang@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 够实现低碳排放。 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 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 标 下 的 排 放 水 平 。 目 前 讨 论 较 多 的 是 450mg/L 和 550mg/L 浓 度 目 标 下 的 排 放 水 平 , 最 近 也 在 讨 论 更 低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应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 下实现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 二是本国或者本 区域在自身自然资源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来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