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粗浅探究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即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实现自身的解放然后利用无产阶级的统治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解决的历史课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问题,二是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巩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主义一、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如何使中国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呢?中国面临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实国情,这集中体现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资本主义在中国虽有所发展但封建主义在中国仍占据统治地位,同时中国还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显然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与内在动力。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从不同方面对这一历史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是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阶级为主要成份的政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不仅为党组织力量的壮大获得更广大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二是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问题,保证了这支军队成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三是解决了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阶段性规律。
四是解决了如何由“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向“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转变的问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五是解决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如何通过和平的方式(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 向来 以 “ 人 民哲学家” 、“ 大 众哲学家”著称 ,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中国化的杰
出 的先 驱 者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的哲学 思想无疑是最有影 响力 的集大成者 。 他 的哲学专著《 矛盾论 》 、 《 实践论 》已经得 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 ,其
是创造 人类文 明新形态 。 比如南北两极分化 的世界贫困危机 , 东西方 文化对抗 的文 明冲突危机 ,各个国家 、各个族群之 间 的战争危机 ,突破底线的道德危机 ,以及危及人类生存根基 的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等 。这一切都令人深思 ,我们 面临的不
他为 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起 到了独特 的历史作用 ;陈独 秀是 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 的创始人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 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 ;瞿秋 白则是在 中国传播辩证 唯物主义 的第一人 ,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人手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哲 学 ,同时也成为在 中国系统地传播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第 人 。李达则是一位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阐释作 出过重 大贡献 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艾思奇是中国著名 的马克
中《 实践论 》被公认为是毛泽东一生 中最重要 的哲学著作。 它是 毛泽东哲学思想最核心 的文本 ,是具有中国性格的马克 思主 义 “ 实践论”创立 的标志 。邓小平哲学则 开创 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 内容 ,就是 中国的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由于中国改革开 放所取得 的巨大成绩 ,邓小平理论的实用性得 到了中国人的 普遍认 同。
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先后提 出了 “ 三个代 表” 、“ 科学发展观 ”和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等的治国 理念 ,这些理念是在 当代 中国的新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创新 ,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断创 新 的理论成果 。 二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现代新形态
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最新】
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从历史发展外在空间的特定视角表明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原理和趋势,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用来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
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事实,突出强调了世界性的相互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揭示了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历史进程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来,人类历史有可能跳跃性发展的历史趋势。
这就为分析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动力、机制和最终的方向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实际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己联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所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一类的问题。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不仅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理论思维,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代的全球化虽然在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上呈现出新的特点,但在本质上,它依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
当代中国发展同样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它与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一样也面临着现代化与西方化的二难选择。
这种历史性选择的启示是我们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对二者的结合做与时俱进的理解。
关键词: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国思想家赫德尔、康德、歌德、黑格尔等“世界历史”观点基础之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做了深入、科学的分析,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较为系统地加以展开。
他以唯物史观为根源,在批判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和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因此,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国国情,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相继形成,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而且指导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走今后的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工人运动也比较发展的一些西欧国家的实际为重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铸造了一个既是阶级的又是科学的锐利武器。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这条道路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
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哪里还有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世界和中国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从世界和中国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世界和中国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依然是解决社会矛盾、引导社会进步的理论武器。
我们可以从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两个坐标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真理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是解剖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批判19世纪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如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两重性等,依然是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武器,是解剖当代全球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的思想方法,是任何资产阶级学术理论所不能超越的。
在过去一个半多世纪里,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理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并且在实践层面极大地改变了资本主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取得了很高的物质技术成就,但是,这些成就既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历史积累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也是掠夺和侵略发展中国家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当代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指导原则。
20世纪以来,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所经历的胜利,归根到底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成果,而所遭遇的挫折,归根到底都是教条地对待这一理论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当代世界矛盾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对“世界历史”和科技革命做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的,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诸如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乃至人和自然的关系等当代世界各种重大问题和矛盾,依然是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精神力量。
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立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在党的诞生之日就确定的。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和最终政治诉求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这又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因而必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阶段性的最低纲领。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维度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反 映 了 中
统在 各 自演化 的过 程 中存在 着 不
在 历时 , 性 展开 过 程 中 的 时 间 落
国 社会 和 中国革 命 的极大 特殊 性 同步性 , 由此造成 了不同文化之 间 知, 近代 中国社 会是一个半殖 民地 差 , 从 而形成了异域 文化之间的势
恩格 斯 的视野 中 本质上 体现 的是 实现 国家 现代化 , 必须建立和发展
一
3毛 泽 东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贡 献
尽管 在其早期 , 人们 尚未 明确
种唯物主义历史观 。
大工业 与世界市场 , 充分发挥它们
马 克思 恩格 斯根 据 生产 力与 在 资源配 置和 生 产力 发展 中的作
助 于世 界各 民族 国家 在 自觉把握 形 成和 发展 首先 需要 生产 力的 极
世界历史进程基础上 , 更好地谋划 大 发展 。历 史 向世界 历 史的演 进 本 国建设和事业发展 。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 生产 力决定 生 产关 系” 、 “ 经 济基 础 决 定上 层 建
筑” 的唯物 史观 , 另一 方面 , 又在 一 世 界历 史是 否形 成的 一个 重要 标 定程度上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关
件 有力的武器 , 极大地解放 和发展
论, 是他 们运用唯物 史观研 究人类
主 义初级 阶段 不只 是走 向共 产主 社会 历 史进程和 规律 所得 出 的科 形成 。同时 , 资本主 义发达 国家也 义的过渡阶 段 , 而且是 部分国家在 学结论 , 是为了证明 世界历 史发展 正是 凭借 大工 业和 市场 经 济在资 自己的社 会历 史形 态更 替 中必 然 的未 来趋 势必定 是 共产主 义 的理 源配 置和 发展 生产 力 中的优 势作 要 经历 的一个 环节 。 中国改 革实 论 。马克 思恩格 斯研 究 世界 历史 用 , 首 先实现 了 国家现 代化 , 并长 践 的成功 推进 无可 非议 地表 明 了 的 目的是 通过 现实 的个 人与 世界 期在 世界 上领 先于 社会 主 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和问题域
/
TE R A R O HO EI L I N 马克思主义论苑 T^H Z C O
I ,
、 ,
资产阶级充 当的只不过是世界历史不 自觉 的工具 ,在
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 ,不可能完成人类社会 由史前 史向人类史 的最终转变 ,不可能实现个人 的 自由而全 面发展 与人类 的解放 ,资本 主义只是为世界历史性的
思想、X / 平理论 、“ gJ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
们分析 和考察问题的新视野 。究竟何谓世界历史视野
或世界历 史眼光?马克思在 《 共产党宣言》 德意志 、《
意识形态 》与 《 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 中回答 了这一
问题 。他通 过揭 示历 史 向世 界历史 转 变 的条件 、过
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I,主张共产主义是 l l
一
中国向度与世界 向度结合起来深入推进 马克 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这一新 的理论视野 ,我认 为就是 马克思 主 义的世界 历史视 野或世界历史眼光 ;由它出发 ,我们
将发现一个新 的问题域 。
项世界历史性 的事业I,形成了一种历史主义的生成 2 J
视野主要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 ,不仅强调空间 上的整体性 ,将部分与整体 有机统一起来 ;而且强调 时间上 的整体 性 ,将过去 、现在 与未 来有机 统一起
来 ;更 为重要 的是 ,世界历史视野强调人 的活动与发 展构成历史 的内容和规律 ,将历史 主客体有机统一起
理论 创新 与 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 化实 践事业 的健康 发
程 、机制 和方 向 ,创立 了其世界历史理论 ,形成 了一
观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的相继诞生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问题 也一再 成为理论界研究 的焦点 。值得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意义
辉煌成就。 三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中国 化 的 历 史 性 意 义
一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中国化的不蹲发展 是对其 理论与 实践 的进 步 深 化 和 发 展
、
从1 8 4 o年鸦片战争 到 1 9 4 9年新 中国的建立 ,中国近代 史是一部屈 辱史 ,更是一部奋 斗探 索史。从洋务 运动到戊 戌变法 ,再 到辛亥 革命 , 历史证明了封建地 主阶级 的改革 。资产阶级的改 良与革命都不 能拯救 中 国人民于水火之中。1 9 1 5 年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 人中国 , 之 后在其指导下 ,中国人民的希望 之星—— 中国共产党诞 生了。中国共产 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夺取 了政权 ,并通 过社会 主义 建设 ,最终建立了真正意义上 的人 民当家作主 的社会主义 国家 。从此 , 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 。历史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革命 和社 会主义建设 不断取得成功的 “ 指向标 ” 。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现 实发展 的需要 邓小平 同志指 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 ,而且是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只有与我们 现实和 国情相 结合 的马克思 主义才是 真正意义上 的马克思主义。从小平同志 的话语 中,我 们 能够明白 ,马克思 主义不能仅仅作为理论来学习 ,更要与现代 化建设 结合。中国百年近现代历史郑重 的告诉我们 ,我们只有把 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 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 , 我们 才能取得革 命和建设 的伟 大胜 利 ;“ 本 本主义” 、“ 教条 主义 ” 都将 以失 败而告 终。 以史 为鉴 ,当代 的社 会主 义建设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情相结合 ,才 门科学 的理论 ,需要与时俱进 。如何才能 让马克思 主 义有效服务于我们 的现实 ,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效 推进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关键在 于我们 如何 认识 、理解 和应 用理论 。毛泽 东 曾提 出 “ 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 中心” 。江泽民同志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 ,在党 的十 五大上提 出 “ 一个 中心 、三个着 眼于” ,继 续深化 和发展 马克思 主 义 。江泽 民同志论述 迎接 党的 十六大 的思 想理 论准 备工作 时 指 出,要 “ 以实 际问题为 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指导着 中国的 建设 、发展;反过来 ,我们 的实践也在不 断发展着马克思 主义。 ( 二 )马 克思主 义中国化对 于中国的 未来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伟大的苏联社 会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指 出: “ 没有革命 的理论 ,就不 会有 革命 的运动。 ” ∞ 俄 国十月革命为 中国送来 了马克思主义 ,在其影响 下 中国共产党于 1 9 2 1 年 成立 ,从此 开始 了它的伟大 实践 历程 。通 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 ,新 中国于 1 9 4 9年 成立 ,揭开 了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 的 新过程。1 9 7 8 年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开启 了改革 开放 的伟大历程 ,三 十年的 改革开放我们取得 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总值连年翻番 ,人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升 ,中华 民族 的民族 形象 的不断 上升 ,所 以的成就都 证明 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 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历程 。历 史 的实践证 明了我们 的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没有马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的深入 、发展 ,我们就会走弯路 ,甚至迷失方 向。坚持马 克思 主义 的指导 ,对 于中国当下和未来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三)马克思主 义理论 的中国化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江泽 民在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 级 的先进代 表 , 党 的先进 性建设 必须提 现与时俱 进 、实事求 是 的精 神 ,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胡 锦涛指 出 :“ 我们党 在八十 多年 的奋斗 历程 中积累的一条 根本 经验 ,就是要不 断根据发展变化着 的实际情 况和 时代条件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 ,不断开 拓党和人 民事业前进的道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时俱进 ,非一 成不变 , 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 中国化发展事关我们党能否真正代表人 民、成为人民 的公仆 ,能否切实 的带领中国社会走 向强大 、走向富强 ,因此 ,积极地推进马 克思主义理 论 中国化 的发展事关我党先进性建设的未来发展。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 的过程 ,同时也是我们 不 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创新 的过 程 ;马克思 主 义理论 的中国化 的历史亦是 中国共产党人 的探索史 。不 管是在过 去,今 天, 还是未来我们 的社会 主义建设都 不能脱 离马克 思主义理 论的指 导 ; 我们党 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也不 能脱离 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指导 。矢 志不 渝 的坚持 马克主义理论 的指导地 位 ,积极 主动地推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 中国的继续 发展 ,是我们 总结 历史 、针对 现实和 面向未来 的必然选 择 。 ( 作者 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 党校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区分为政治层面中国化和学术层面中国化,防止以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代替学术层面的中国化;积极发掘和吸取中国哲学的精华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不仅要把中国哲学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或相似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的或虽有而未展开的那些内容加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警惕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渗入;要大胆汲取现代西方文明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思考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不断发展,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百年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发展元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化的探索和分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民族化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来决定的,其发展体系的研究是哲学体系研究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族化的立场和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以工人阶级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科学化地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对本民族哲学思想进行创新和辩证地扬弃,这代表了民族发展的最高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与创新[J].常昊.才智. 2013(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是对时代本质的集中反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以超越了民族界限及地域限制的哲学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共产主义国家的指导哲学体系,更是世界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适合本民族需要且适合与本民族发展相适应的哲学体系和形式。[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之关系[J].潘俊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互动研究
( 毕节 学院 马列部 贵 州毕 节 5 10 ) 570
【 要】 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 欧洲大陆步入 中国的上 空, 与
一
的、 为中国老 百姓所 喜 闻乐见 的 中国作风 和 中国气 派。 虽然后 来
为 民族 的嫌 疑 。 国共产 党 中 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 中国得到发展, 灵活有效地解决 顾 及与 共产 国际的 关系, 了避 免 “ 主义 日趋 度曾经避免涉及“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 中国社会实践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 推动
的哲学 思想 ” 界的哲 学化 同时也 就是 哲学的世 界化 。 这一 思想, 世 “ 深刻 阐明了哲 学与世界 的相互 关 系. 既是马 克思大 学期 间哲学 它 研 究成 果的结 晶。 是马 克思 未来思 想发展 的新 起点 和指 导思想 , 也
它成 为一 条红 线贯 穿 于唯物 史 观 和马 克思 主义 全 部 学说 的形 成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世界化; 双向互动
一
2 马克思主义 哲学世 界化 、 马 克思 大学 期 间所 写的 博 士论 文 5德漠 克 利特 的 自然哲 学
和伊壁 鸿鲁 的 自然哲 学的差 别一文 。 出和 阐发 了一 个极 其重要 提
、
研 究意 义
马克思主 义哲学产 生于世 纪年代 。一百五十余 年伟大而 曲折 的艰难 行程. 书写 了其 由理 想到现实 . 由理论 到实践 , 国尝试 到 由一
条 基本 途径 。
会主义 大国 , 中国肩 负着维护 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的历史 使命。 在探
索过程 中. 中国重 新提 出了 “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问题 。 明了 马 的 既表
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全 球 化 要 求 我 们 必 须 用 世 界 视 角 来 研 究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在这 个 国 家与 国 家关 系 、 民族 与 世界 关 系 日益 紧 密 的时 代 背景 下 , 任何 理 论 的创 新 和发 展都 必 须 既有 本 土 意 识 , 有 世 界 视野 。在 全 球 化 的 背 景下 , 国 的命 运 又 中 和 前途 已经 日益 紧 密地 同世 界 的命 运和 前 途联 系 起来 , 中
・ .
文章 编号 :0 7 5 6 ( 0 2 0 — 0 1 0 10— 9 82 1 )2 0 8— 2
一
、
从 世 界 历 史 角 度 研 究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必 要 性
视 角 审视 马 克思 主 义 , 世 界历 史 的范 围 中真正 理解 马克 在
思 主义 。
国 的 发 展 离 不 开 世 界 , 界 的 发 展 也 离 不 开 中 国 , 就 对 世 这
历史 的高 度 去研 究 马克 思 主 义 , 调 马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要 强 同 “ 情 ” 化 相 结 合 。 马 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的 中 国视 世 变 角 和 世 界视 角构 成 了不 可 分 割 、 互 支 撑 的 两个 方 面 , 相 对
所 谓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的 “ 世界 历 史 视 角 ” 其 实 跟 与 马 克 思 主义 研 究 的“ 国视 角 ” 对 而 言 。 中 国视 中 相 角 强调 的是 马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要 立 足 于 中 国的具 体 国情 , 把 马克 思 主 义理 论 和 中 国的 具体 国情结 合 起来 , 出合乎 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九十多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失误。
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它的必然性何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入手,继而从四个角度论证了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必然性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人类迈入了新阶段,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
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28年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能否走好下面的路全在于我们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号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要想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就必须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化。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具体来说就是两个部分,一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个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共产党诞生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所取得成就无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在学史明理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探究
作者简介:李玉勇(1981— ),男,汉族,四川安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及全面从严治党。
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会议还指出,全党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历史。
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政治上的自信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是用追求真理的精神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并被证明是正确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科学态度,也是用科学态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7年,中国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人坚守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而其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已经被大量实践证明适合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的发展,并能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重要的理论促进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表现在许多方面,以下从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清晰论述马克思主义、形成不同历史成果等方面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1.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的具体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合理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最终使其能够变成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2.清晰论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清晰地论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曾经下过清晰的表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还需要在理论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行。
3.形成不同历史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成果。
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宝贵的集体精神成果在指导新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表现为许多成功的理论,以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
13 9 8年 秋 , 泽 东 在 中共 六 届 六 中全 会 上 将 毛 “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 为 一 个 概 念 明确 提 出[5, 作 1 ] 标志 着 马克思 主义开 始在 中华 大地上 开花 结果并 逐
步 向富有 中 国作 风 和 中 国气 派 的马 克思 主义 迈 进 。
田 然
( 山东大 学 马克思 主义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0 0 ) 5 1 0
【 摘 要 】 马 克 思主 义 哲 学是 被 实践 证 明 了 的科 学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论 ,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中 国 化 进 行 的好 与 不 好 , 利 或 马 顺 不顺利 , 直接 关乎 到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能 否 实现 真 正 的 中 国化— — 富 有 中 国作 风 和 中 国 气 派 , 映 民 族 性 和 时代 性 。 当 前 马 反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中国 化过 程 中面 临 的种 种 困境 和 挑 战 , 一 种 新 的研 究视 野 与 研 究 方 法 的提 出提 供 了可 能性 。站 在 世 界 历 史 为 的视 野 , 用历 史主 义 研 究 方 法 , 采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中 国化 研 究 这 种 在 视 野 与 方 法 上 的 创 新 , 助 于 进 一 步 推 动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有
学 始终 未能走 出 自身 的困境 , 反而 越来越 被边 缘化 。 1 合 法性 困境 。建 党 9 . O多年来 ,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作 为一个 事 实存 在 是 无 可厚 非 的 , 而 事 实 的 然 存 在并 非等 于学理 上 的成立 。一些 人除 了对 马克思 主义传 统 教 科 书 体 系L 3 过 度 抨 击 之 外 , 有 甚 的 更 者 ,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 对 当然 包括 马克 思主义 哲学 中国化 )4。 L1 ] 持有 悲观 态 度 , 为 马克 思 主义 在 中 国 认 根 本不 能实 现 中国化 。“ 真正 的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只 能 是 马克思本 人所 撰 写 的 论 著 中所 表 述 的哲 学 , 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课题—-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陈先达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7日11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从历史角度看,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关注。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这个问题作过论述。
他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继承原则。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实践论》和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但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进行军事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因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点首先是从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阶级状况出发,探索如何制定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革命路线包括军事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展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大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价值观念.在国内,我们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任务,文化建设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前意识形态和理论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的历史必然,是具有时代性的课题必须结合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首先需要弄清两者为什么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内在地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历程解读
• 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 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重新频繁出现于学术研 究、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 东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更为明确提出要“继续在新的时
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 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重新频繁出现于学术研 究、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 东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更为明确提出要“继续在新的时
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背景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可从以下3个角度来理解:一 是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走势,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是借鉴了国外在发展所处关键阶段的一般经验;三是借 鉴了国外在不同发展观指导下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其他工业产品: •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 • 1980年,巴西人均钢产量121公斤,中国36.7公斤 • 巴西人均发电量1880度,中国297度 • 1980年,印度人均煤炭产量168公斤,中国66公斤 • 墨西哥人均原油产量1369公斤,中国105公斤
科技方面: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的 10%提升到50~70%,而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 1952年—1957年,27.8% • 1957年—1965年,8.24% • 1965年—1976年,4.12% • 落后挨打的历史差不多要重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
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
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
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前,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燃起了一场巨大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伴随着史无前例的破坏和世界格局的改变终究熄灭了。
这次“大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民族国家战争,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产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历史影响。
这次大战一直以来成为世界人民广泛热议和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焦点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从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中演绎着当今时代主题下新的“战”与“争”,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新的时代高度来审视人类战争的历史逻辑和构建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道路。
值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之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关系,回顾和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深入把握世界大战中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逻辑,对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积极价值。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深刻危机正如列宁所说:“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等而进行的战争。
”〔1〕(P57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严重激化,实质上是资本逻辑的极端表现形式,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话语来说,就是资本在世间滴出的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长期发展的总体性和极端性危机。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增殖的本性与帝国对资源市场的争夺和扩张,引发了欧洲多国经济政治上的激烈斗争,用战争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已成为帝国的强烈动向。
“各国国内的形势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因此都纷纷制定作战计划。
”〔2〕(P6)当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事件的导火线点燃后,帝国间的大规模战争就难以避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自从人类爆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国家与国家关系、民族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任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是必须既有本土意识,又有世界视野。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如此,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身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立足于本国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将在探索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世界背景,并提出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走向。
关键词世界历史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bstractSince human outbreak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ain indicator of the thi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 connection of each country economy increasingly close,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 this country and 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and world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for any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must have awareness of native culture, and world vision. While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 also is such, we only use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 in an open system, based on their actu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open field of 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istory" to strengthen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 studies, can we truly understand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a of the complete connotation a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from world history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Marx in China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x doctrine in China facing the world background,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Marx in China in the future.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world history Marx in China1 前言自从人类爆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国家与国家关系、民族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任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是必须既有本土意识,又有世界视野。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如此,马克思主要中国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尺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历史证明世界化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身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立足于本国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
自从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以来,学术界开始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总结进一步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进一步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同社会现实、时代发展进一步贴近,理论的反思和引导功能进一步彰。
但是从总体看上,人们基本上都是从中国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缺少从世界的眼光和世界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常常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一个单纯的输入过程,仅仅在中国视角内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在世界范围内,放在一个无线开放的系统中揭示其发展规律。
根据以上我们不难分析出,随着全球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必要从“世界角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目前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因此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
2 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世界历史视角”其实跟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相对而言。
中国视角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新。
而世界历史强调的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同“世情”变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中国视角和世界视角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由于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研究指关注“中国视角”,因此从“世界历史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要求我们必要从世界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立初期,是以一种民族哲学的形式出现,是本民族哲学发展过程的一个全新的阶段,是对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扬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快超越了其创立时期的狭隘地域和民族界限,吸取世界各国这些的精华,提出了很多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过程,才出现了各国的马克思注意和和共产党人纷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民族,本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民族化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在一些民族中生根、开花和结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与世界历史的惯性分不开的,而如果我们要想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就应该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的范围中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用世界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从人类爆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国家与国家关系、民族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任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是必须既有本土意识,又有世界视野。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历史进程中,绝不可能离开方兴未艾的全球化这个实践背景。
否则,与世隔绝,抽象地谈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很难免进入坐井观天的状态中去。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也明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马克思助于中国化是不能够消极地回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这个现实。
如果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关起门来,固守陈旧的思维模式,把它同世界问题隔绝起来,同人类文明大趋势隔绝起来,我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就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真理、脱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
因此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历史眼光,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积极吸纳当代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现实,更加与时俱进。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变,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人非但不能抓住时代机遇发展自己,反而形成了封闭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在政治上,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看作水火不容的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化对立;在经济上,坚决拒绝与西方国家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文化上,排斥一切非社会主义文化。
正是这种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民主化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领域的差距逐渐拉大,并且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马克思主义发展失败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主化内涵进行拓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如此,在我国学术界往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这没有错,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的发展以及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变化,曾经那个只强调“民族化、本土化”已经不能够涵盖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国情”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要与“国情“相结合,还要跟“世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反映特定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因为讲国情不能离开本国实际,更不能完全撇开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单独地谈论国情,因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情”也是国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拓展,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从一种整体的视角和动态的比较视角来探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发展与创新,以世界视角,结合全球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对实践具有新的指导意见,因此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