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印度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第二卷1~23章的概括

海底两万里第二卷1~23章的概括

第一章:红海沉船故事开始于荒岛上的海盗格拉宁一行人,他们发现一艘船只,里面装有大量的黄金。

但在运走的途中,他们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到了一处岛屿上。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主人公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

第二章:射手鱼在岛上度过了几天之后,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登上了一艘新的潜艇——“红光号”,开始了新的海底探险之旅。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种奇怪的海洋生物——射手鱼。

第三章:巨蟹潜艇进入了印度洋,遇到了一只巨大的螃蟹。

在螃蟹的攻击下,潜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第四章:阿拉伯海盗在修复潜艇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支阿拉伯海盗队伍,与之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第五章:红海巨蛸潜艇来到了红海,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

在与其搏斗中,潜艇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损伤。

第六章:瞎子库克潜艇前往地中海,遇到了一位神秘的人物——瞎子库克。

他们在库克的帮助下,得以获得了补给和武器。

第七章:地中海漩涡潜艇进入了地中海,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漩涡。

他们成功地从漩涡中逃脱,但却发现潜艇被卡在了一座海底山峰上。

第八章:地中海狂风在修复潜艇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地中海狂风,使得他们又一次遭受了重创。

第九章:海底矿场潜艇来到了地中海的一座海底矿场,发现里面有大量的珍贵矿物。

但在采矿的过程中,他们又遭遇了一只巨大的章鱼。

第十章:地中海鲸潜艇遭遇了一只巨大的鲸鱼,但最终成功地脱离了鲸鱼的追击。

第十一章:爆破在前往地中海的途中,潜艇被一艘英国军舰追击。

为了躲避军舰,潜艇进行了爆破,但最终还是被军舰击沉了。

第十二章:亚特兰蒂斯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海中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被一艘神秘的船只救起。

他们来到了亚特兰蒂斯,发现那里有一种神秘的能源。

第十三章:电磁能他们在亚特兰蒂斯学习到了电磁能的使用方法,并将其用于了潜艇的动力系统中。

第十四章:巨型水母在离开亚特兰蒂斯的途中,潜艇遭遇了一只巨型水母。

在与其搏斗中,潜艇再次受到了重创。

第十五章:电击为了躲避追击,潜艇进入了一片海草丛林。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 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 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 筑艺术。
对新型住宅建筑的研究
德国西门子住宅区(Siemensstadt Housing,Berlin,1930) 达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stock Housing,1927~1928)
到美国后的活动
英平顿的乡村学院 (Village College,Impington,1936)
格罗皮厄斯住宅 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 、毛石地基葡萄架等,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
协和建筑事务所
格罗皮厄斯住宅1945年格罗皮厄斯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创立了 协和建筑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简 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 宿舍主体高5层,长方形平面,底层 敞开,只有几对柱墩,每个宿舍房间 都有很大的玻璃窗。主体后面连结单 层的形状不规则的附属建筑,两者之 间形成高低、曲直的对比。
在展示馆的室内,纵横行列和 墙,是如此的弯曲,如柯布描 述他们“蓄意的变形”,因而创造 一个那样的空间,是一个连续 的压条,为立体派艺术家之方 式,因为前庭的区域、楼梯、 大厅及餐厅是具压缩含括的, 透明清澈的,他们几乎同时的 被感受到像是一个流动的空间, 在这分至圈上不可抗拒的线展 示出在室内里如此明显的区域。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 阳光很少,而格罗皮厄斯设计的房 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 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 行列式布局.外形比例恰当,简朴 整洁。
同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 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 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 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第十三章__食物中的生物毒素

第十三章__食物中的生物毒素
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其基本化学结构是倍半萜烯,因在碳12、 13位上形成环氧基,故又称12,13-环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12,13-
epoxytrichothecenes)目前已知在谷物中存在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主要有T-2毒素、二醋酸蔗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 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⑴T-2毒素:是三线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刀菌产生的代谢产物。 研究表明它是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的病原物质。本病 的特点是发烧、鼻、喉及齿龈出血,有坏死性咽炎,进行性白 细胞减少,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T-2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燕麦和饲料等,多数 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欧美各国的谷物和饲料污染 较为严重。
T-2毒素对雏鸡和新生小鼠的LD50分别为1.75 mg/kg体重和10.5 mg/kg
体重。T-2毒素具有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在Ames实验中显示为诱变阳性,但
致癌活性较弱,用含T-2毒素1~4 mg/kg的饲料饲喂大鼠约27个月,可观察 到垂体、胰腺和十二指肠腺癌,但用低剂量饲喂小鼠和鳟鱼约一年不能诱
(Penicillium.islandicum)污染所致。黄变米在我国南方、日本和 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普遍。小鼠每天口服200 g受岛青霉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
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 ( 包
括人 ) 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 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
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玉米赤霉烯酮的结构
紫外线辐射时容易降解。

中外数学史第13、14章

中外数学史第13、14章

三、印度的几何学 印度在几何学方面的贡献远远比不上在算术和代数方面的贡献大。印度 的几何学是凭经验的,他们只是用少数几个没有证明的公式来测量与计算,侧 重于面积、体积的计算。注重发展实用的方法,不追求逻辑上的严谨证明。 古印度的《绳法经》中给出了大量的作图方法; 婆什伽罗给出用三角形三边表示其面积的公式;婆罗摩笈多推广成已知四 边求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但是推广是错误的。 圆周率,《阿耶波多文集》中给出3.1416;婆什伽罗的《丽罗娃提》给出 3927/1250,22/7。 关于勾股定理,《圣坛建筑》有这样的作图题,方法与中国古代“以盈补 虚”的方法类似。婆什伽罗的证明:
评价: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
的水平,特别是代数学方面,巴比伦人考虑问题的深度与 广度却是惊人,而且表现出高度计算技巧的能力。但巴比 伦人积累的数学知识还主要来源于观察和经验的结果,表 现出较强的实用性特点,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和严格逻辑 说明。
第十四章 第一节
印度数学史 概述
古印度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印度数学的起源和其他古 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印度数学的 发展又有一个特殊的因素,那就是和它的历法一样,深受婆罗门祭礼的影响, 后来随着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来,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别是中国的数学互相 融合互相促进。另外,印度数学的发展始终与天文学密切联系,数学作品也 大多刊载于天文学著作中。 印度数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重要时期 1.河谷文化,雅利安人入侵以前的达罗毗(pi)荼人(公元前3000-公元 前1400)时期。 2. 吠陀(feituo)时期,(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3世纪),印度数学 可考据的最早是吠陀时期,其数学材料混杂与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中。 3. 悉檀多时期(5世纪-12世纪),这是印度数学的全胜时期,其成就在 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十三章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古代的教育管理第一节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一、古巴比伦的学校及管理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构成的著名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古文化的中心。

经考古发掘,在巴比伦之前还存在过一个更古老的苏美尔城邦。

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开始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苏美尔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后发展为楔形文字。

苏美尔的神庙是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神庙财产的积累,财产管理如给农民种子、耕畜、田地,付给酿酒人、造船人、纺纱人工资,付给商人谷物等成为一件日益复杂的事情,单靠记忆已无法完成。

于是,管理神庙财产需要文字,认识文字则需要学习,这样就出现了最早的神庙学校,也叫寺庙学校。

巴比伦建立以后,神庙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古埃及的学校及管理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埃及就逐步进入奴隶制社会。

古埃及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就有了文字,到前3000年中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达,古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

古埃及的学校种类也比其他国家多:宫廷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开始了办学。

职官学校:大约在中王国时期,政府各部门为了训练他们的官吏,创办了这类学校。

书吏学校:这是以培养书吏为目的的学校。

寺庙学校:古代埃及的寺庙相当于现在的天文馆、图书馆。

寺庙学校就是由大的寺庙办的学校。

三、印度的学校及管理古印度的学校教育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本上可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两种。

最早的学校是婆罗门教创办的宗教学校,主要类型有吠陀学校、陀儿学校、森林学校及文法、法律、天文、哲学等专业学校。

吠陀学校是最初出现的学校,由婆罗门僧侣担任教师,只招收婆罗门子弟,旨在保持种姓,训练未来的婆罗门教士。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制度(一)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的教育制度斯巴达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教育是斯巴达人的特权。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得很好日本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1)北方农牧交错带①过渡地带⎩⎪⎨⎪⎧农区与牧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3章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第13章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俄罗斯国家文化的特征 俄罗斯企业文化的特征
厚重豪放 多疑善变 意志坚韧
排斥市场经济 强烈的平均主义倾向 不太重视物质激励
三、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举例
印度国家文化的特征
梵我一如、万物有灵的世界观 慈爱厚生、非战戒杀的生命观 人分四等、贵贱天定的种姓观 生死轮回、业报有常的人生观 神权至上、天人同欲的宗教观 苦修造福、冥思得道的修炼观 精神不灭、瑜伽万能的意志观 世道尊严、梵学秘授的教学观 宏大叙事、神话思维的文艺观 异见万端、天包地容的矛盾观
三、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2、西方主要国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举偶
德国国家文化的特征 德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追求精神自由; 倡导人文主义; 强调理性与科学; 追求民主精神
强烈的质量意识; 重视员工培训; 共同决策; 不愿冒险
三、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举例
2017年年5月15日,中国政府发布"一带一路"峰会联合公报,强调 “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纽带,深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智库、媒
二、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2、 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荷兰管理学者强皮纳斯(Trompenaars,1993)在《文化踏浪 (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一书中,从七个不同的文化维度, 来研究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别。强皮纳斯提出的七个维度是:个 体主义-集体主义、长期-短期导向、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关系特定-关系散漫、中性-情绪化、注 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三、国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举例

海底两万里每章概括详细

海底两万里每章概括详细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于1870年出版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次潜水艇航行的冒险故事。

以下是对每章的简要概括:第一部分:海底两万里1. 第一章:海怪出现故事开始,船只遭遇到神秘的海怪,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 第二章:邀请潜水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受到邀请,加入一次潜水艇探险,以追踪海怪。

3. 第三章:海怪追踪潜水艇“鹦鹉螺号”出发,追踪海怪的踪迹,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

4. 第四章:阿拉伯海底潜水艇进入阿拉伯海,与一艘沉没的船只发生冲突,并探索了海底的奇特景观。

5. 第五章:红海和印度洋潜水艇穿越红海和印度洋,遭遇了巨大的鲸鱼和其他奇特的海洋生物。

6. 第六章:澳大利亚海岸潜水艇接近澳大利亚海岸,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冲突,并继续追踪海怪。

7. 第七章:南极洲潜水艇到达南极洲,与海怪再次遭遇,并追踪它进入南极洲的海底世界。

第二部分:海底的神秘8. 第八章:大洋深处潜水艇继续在海底探险,探索了深海的奇妙景观和生物。

9. 第九章:纳米布海底潜水艇来到纳米布海底,与巨型章鱼交战,并继续追踪海怪。

10. 第十章:地中海潜水艇穿越地中海,发现了古代的沉船和海底遗迹。

11. 第十一章:地中海的秘密潜水艇在地中海继续探险,揭示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文明。

12. 第十二章:大西洋潜水艇来到大西洋,与海怪再次遭遇,并展开一场激烈的追逐。

13. 第十三章:电光鱼潜水艇遭遇了发光的电鳐,同时也发现了海怪的真正身份。

第三部分:船员的遭遇14. 第十四章:船员的困境潜水艇被海怪捕获,船员陷入困境,被带到一个神秘的海底城市。

15. 第十五章:海底城市船员被带到海底城市纳摩瑞,与城市的统治者进行了交流。

16. 第十六章:纳摩瑞船员在纳摩瑞度过了一段时间,了解了城市的科技和社会结构。

17. 第十七章:逃脱计划船员计划逃脱纳摩瑞,重新回到自由的海洋世界。

18. 第十八章:逃离纳摩瑞船员成功逃离纳摩瑞,重新回到潜水艇,并继续追踪海怪。

第1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第1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明确提出要使印度经济 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 化,加快了高科技和服 务业的发展力度。
印度终于开始走上了经 济改革发展的道路。
第三节 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 3.1 “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 • 3.2 债务危机与债务整理 • 3.3 “华盛顿共识”与经济改革
3.1 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
• 普雷维什 :“中心”与“外围”理论,工业 化是拉美国家摆脱 “外围”地位的唯一手段。
圭亚那的海岸垃圾
图片来源:公开网络
第二节 亚洲“四小龙”和印度的经济发展
• 2.1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 2.2 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 • 2.3 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 2.4 印度的经济发展
2.1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亚洲四小龙夜景,左为韩国首尔,右上为中国 香港,右下为新加坡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亚洲四小龙”词条
3.2 债务危机和债务整理
• 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普遍采取 负债增长战略,大规模引进外资。
• 到1982年,债务猛增到3083亿美元。
• 大量低息贷款的涌入对拉美国家的 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引 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
• 拉美国家此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 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
• 拉美国家的这种先发展、后停滞,经济停滞和经济矛盾并 存的现象是由客观国际环境,及其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 经济政策取向的失误造成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倍广 大人民分享,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此外,政府官员的 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巴西福塔雷萨的贫民窟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贫民窟”词条
三星电子在菲律宾的一个门店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韩国经济”词条
2.2 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

第十三章 道德评价

第十三章  道德评价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行为是善的,反 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是恶的。
2011-10-18
15
(二)生产力标准的内容 1、人的因素 2、生产工具的因素 3 3、劳动对象的因素 判断:凡是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获得 一定物质财富或赚得一定金钱的行为都是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为,都是善的。
2011-10-18
27
2、对动机论的评价 动机论强调动机的善良,具有一定的 合理因素。但动机论否认行为的功利价 值及其社会效果,往往陷入纯粹主观任 意,把道德评价引向脱离社会发展的客 观要求与客观标准。
2011-10-18 28
(二)效果论(theory of effect) 1、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评 价行为善恶,无须考察动机,只看行 为的效果。
2011-10-18
1
第十三章 道德评价 (moral evaluation)
本章重点: 一、道德评价的标准、依据、形式 二、道德评价的阶级标准和历史标准 三、道德评价中的生产力标准 四、动机和效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1-10-18
2
第一节 道德评价概述 (summary on moral evaluation)
2011-10-18
4
二、道德评价的特征(characters) 1、以道德行为作为评价对象 2、通过特有的途径实现 3、广泛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思考: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有何区别 与联系?Leabharlann 2011-10-185
三、道德评价的作用 1、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 2、裁决人们的行为和品质的“道德法庭” 3、使观念形态的道德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 为的重要环节,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条件 4、改善生活风气、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 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1.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 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 1989.11. APEC正式成立,澳大利亚、美国、加 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新加坡、 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在澳大 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 1991.11. 召开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发表《汉城 宣言》,确定APEC宗旨。 1991.11. 中国、台湾、香港加入。 1993.1.1. 秘书处在新加坡建立。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国加入 欧共体,使欧共体由最初的6国增加为9 国。 1981年希腊加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先后成为欧洲 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使成员国总数 增至12个。 1993年11月欧共体发展为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正 式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 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10国加入欧盟。 2007.1.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欧盟总人口4.8亿,GNP12万亿美元。
第二阶段(1968—1992年): 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阶段
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共同体 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美国 的2.5%,对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鼓舞。 1985年6月,发表了“白皮书”,提出进一 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 本和劳动力完全流动的共同市场的具体建议。 其目标是于1992年底建立欧洲共同市场。 期间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如英国、爱尔兰、丹 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欧共体变 为12个国家。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13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13

白唇鹿科别鹿科,是中国特产动物。顾名思义,其特征是唇部白色。的确,就凭这一
丹顶鹤
鳄鱼
蜥蜴

回首人类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不断地 遭到破坏。人类在尽情享受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耕地贫瘠化、土地荒漠 化、气候反常、江河干枯、洪灾频发。我们身边的野生动植物加速消亡。古化石告诉我们,远古时代200万年 才有一种鸟类灭绝,60万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在十年前,4天就有一种脊椎动物灭绝,到今天,已恶化到每4 小时就有一种脊椎动物灭绝,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的共同家园中,有5205种野生动 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70多种。 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 物有406种, 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我国的 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 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 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从1950年到1992年,非洲 的象牙海岸大象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如 果偷猎活动不加禁止,到下世纪初,非洲大象将灭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额每年达50亿-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犯毒活动的 第二大经济犯 罪活动。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每年有数百万头海豚、海龟丧生。 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濒临灭 绝。由于采用漂网捕鱼,许多鱼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如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 动植物园,是地球 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20公倾的速率减 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全球的热带雨林将荡然无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将随热雨林的消 失而灭绝。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物 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受 到严峻的挑战。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 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 传统的森林砍伐还不特别危险,而贫困和绝望却会导致不顾一切后果将其滥伐殆尽。经过几次好收获之后, 土地将会变得贫瘠,只能生长一些灌木丛。 如今这种破坏过程发展得如此迅猛,以致热带雨林正面临着在几十年内完全消失的危险。当森林死亡的时 候,死亡的不仅仅是树木,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失去绿色的土地,无疑会面临接踵而至的生态灾难和许多物种 因而灭绝。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3章 近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3章 近代文学

第十三章近代文学时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亚非地区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文学第一节概述一、近代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广泛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

3、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

4、近代东方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二、近代文学概况(一)日本文学1、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近代资本主义的道路文学状况:出现了介绍西方知识的通俗文学,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2、代表人物:坪内逍遥:《小说神髓》,阐述西方文论,强调小说的重要地位二叶亭四迷:《浮云》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多余人”形象。

森鸥外:《舞姬》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3、砚友社《金色夜叉》4、文学界北村透谷,岛崎藤村:要求个性解放,以诗歌为主5、自然文学(1)标志着近代文学走向成熟(2)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破戒》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田山花袋:《棉被》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3)主张:着重对生活现实和严肃的摹写,倡导白话文描写;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削弱批判性6、唯美主义思潮(1)承袭了欧洲唯美主义(2)代表刊物:《昴星》(3)唯美主义文学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7、白桦派(1)以围绕刊物《白桦》为代表的作家组成(2)代表作家:小路实笃、志贺直哉(3)主张:创作态度严肃;追求自由8、新思潮派(1)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组成。

(2)代表人物:芥川龙之介《罗生门》《鼻子》《地狱图》《河童》(3)主张:否定自然主义,但关注现实,内化到人的心理描写(二)印度文学1、背景:这一时期,印度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人文地理学 第13章 政治地理_OK

人文地理学 第13章 政治地理_OK
a.防御职能:边界是保证一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的最基本条 件,保护边界就是防止他国入侵,边界的首要职能就是防御 作用。
b.政治、法律职能:边界的政治职能是指国家在其边界之内的 政治行为不受外国干涉。边界的法律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 指边界是国家法律体系作用的最大范围,越过国界,一国的 法律效力就要受到其他法律主题的限制;一是指边界具有严 格的法律效应,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任何变动都要受到相关 主体一致同意并按照一定的国际法程序来实施。
政治整合是指较小范围的政治地理单元(实体)自愿或受强制组合 成较大范围的政治地理单元(实体)的过程,其结果是政治空间表面的 一致性掩盖了内部的矛盾,当整合力量弱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政治分离。
10
3.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就是政治地理单元(实体)内部矛盾不可调和,产生严重冲突 而发生空间分化的过程,其结果是政治地理单元空间范围的缩小和数量增 多。政治分离与政治整合是相反的政治过程。
坚实型,亦即紧实型,空间特点是接近圆形,如波兰;
延伸型,即在紧实型的国土上有突出的一支向外延伸而离中心 较远,如泰国;
狭长型,国土在某个方向延伸特别长,而在其垂直方向却非常 短,如智利;
分离型,国土被水域或其他国家隔离,形成破碎分离的状态, 如印度尼西亚;
穿孔-嵌入型,一国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所包围,则两国的 领土就形成穿孔-嵌入型结构,被包围的称为嵌入国,包围 者称为被穿孔国,如圣马力诺和意大利、莱索托与南非;
领土的获得(或变更)即领土主权的转移,是一个历史 过程,一般包括占领occupation、时效prescription、添附acc1r6eti on、割让cession、征服conquest、公民公决等方式。
2.领土地理研究
领土地理研究是政治地理研究的起点之一, 也是最简单的内容之一。包括领土规模、领土形 状和领土位置等几个方面。

红岩第13章好词好句

红岩第13章好词好句

红岩第13章好词好句
1. "德育处有两个副处长,一个在临事,一个襟怀磊落。

"
2. "在那纷扰的岁月里,唯有他们,是我们沉着生长的根。

"
3. "同学们中间还有不少人,明明身为少先队员,却眼巴巴地看着国
民党的印度雕塑。

"
4. "我们说的,不是追求权力和富贵,而是追求革命事业的光荣。

"
5. "绝不能因为生活的困惑和压力,而放弃我们理想的追求。

"
6. "我们的革命,是不惧怕牺牲的,而且我们心甘情愿为之奋斗到底。

"
7. "他让我们学会坚持,并告诉我们只有付出就有收获。

"
8. "我们要拓宽知识的视野,借鉴先人的智慧。

"
9. "我们要紧握我们的机遇,千万不要辜负那些默默支持我们的人。

"
10. "他是革命老前辈的化身之一,他的精神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

数学史概论 第四讲

数学史概论 第四讲

印度数学
《吠陀》印度雅利安人的作品, 婆罗门教的经典 《绳法经》(前8-前2世纪): 庙宇、祭坛的设计与测量,包含 几何、代数知识,如毕达哥拉斯 定理等 印度数学
《吠陀》手稿
(毛里求斯,1980)
吠陀时期(公元前10-前3世纪) 悉檀多时期(公元5-12世纪)
古代《绳法经》中的数学
《吠陀》 《测绳的法规》:几何内容和建筑中的代数计算问题。如勾股定理、矩形对角线 的性质、相似直线形的性质,以及一些作图法等,在作一个正方形与已知圆等积的 问题中,使用了圆周率的以下近似值:
(其中h = 15, x 1,sin(h)与2sin(h)分别表示一、二阶差分) 婆罗摩笈多正弦差分表 角度 0 15 30 45 60 75 90 正弦线 0 39 75 106 130 145 150 一阶差 39 36 31 24 15 5 二阶差 x + q = 0,花拉子米相当于获得一般的求根公 式: 明确指出,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正根,也可能有负根,但他不取负根与零根。 之后,花拉子米又以几何方式证明上述各种解法的合理性。如对方程 x2 + 21 = 10x 求解过程的证明如下:
印度人以‚0‛表示‚无‛概念与佛教的‚空‛(梵文Sūnya)有关. 用圆圈符号‚0‛表示零也是印度人的一项伟大发明,最早出现于9世纪的瓜廖尔 (Gwalior)地方的一块石碑上,大约在11世纪,10个完整印度数码臻于成熟.印度人不 仅把‚0‛视作记数法中的空位,而且也视其为可施行运算的一个特殊的数.公元773 年,印度数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来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成为今天国际通用的所谓 阿拉伯数码。
ax by m
c1 q1 c2 q1q2 1 ci ci 1qi ci 2 , , e1 1 e2 q2 ei ei 1qi ei 2

海底两万里1~13章的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1~13章的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1~13章的主要内容海底两万里1~13章主要内容:第一章:“海怪”在这一章中,主人公阿龙纳特教授介绍了一种神秘的海怪,在大海中袭击船只并造成巨大的破坏。

他决定加入一支船队,展开追踪和研究海怪的行动。

他遇到了船长尼摩,一个神秘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第二章:“海怪的触手”在这一章中,船队遇到了海怪,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们与海怪搏斗,但他们无法摆脱海怪的触手的束缚。

最终,尼摩船长用一支特制的电击枪击退了海怪,船队得以逃脱。

第三章:“船队遭遇狂风”在这一章中,船队遭遇了狂风暴雨,船只遭受严重损坏,无法继续航行。

阿龙纳特教授和船员们被迫下潜到海底。

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尼摩船长的神秘水下世界——海底城市。

第四章:“海底城市”在这一章中,阿龙纳特教授和船员们探索了海底城市。

尼摩船长为他们展示了许多惊人的科技发明,如潜艇、水下花园和鱼雷。

他们还遇到了一些神秘的海底生物,如巨大的鱼类和美丽的珊瑚。

第五章:“海底的神秘之谜”在这一章中,阿龙纳特教授开始怀疑尼摩船长的真实身份和目的。

他发现尼摩船长对外界有着强烈的仇恨和冷漠,似乎有着某种秘密计划。

阿龙纳特教授决定继续调查并揭开尼摩船长的真相。

第六章:“印度洋的秘密”在这一章中,船队继续航行,进入了印度洋。

阿龙纳特教授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尼摩船长的行为与印度洋地区的政治和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他开始怀疑尼摩船长是一名政治家或革命家,并试图揭示他的真实身份。

第七章:“怪物的追踪”在这一章中,船队继续追踪海怪,并发现了海洋中的许多奇特生物。

阿龙纳特教授对海怪的起源和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试图找到与之相关的线索。

尼摩船长似乎有意掩盖真相,使阿龙纳特教授更加困惑和怀疑。

第八章:“海底的火山”在这一章中,船队遭遇了一座海底火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尼摩船长展示了他的技术和勇气,带领船员们成功躲避了火山喷发的熔岩和烟雾。

在这场生死之间的考验中,阿龙纳特教授更加坚信尼摩船长可能并非完全邪恶。

第13章 三方协商机制[10页]

第13章 三方协商机制[10页]
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社会条件
三方协商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 是工人运动的产物,是工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 要的表现形式。
三方机制的作用
➢ 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 确立工会地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中的基本原则
➢ 掌握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 ➢ 理解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 ➢ 明确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和职能 ➢ 把握三方协商机制的规则和程序
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
含义: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 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 有交往和活动。
特点 :主体独立 、权利平等 、民主协商 、充分合作
2015年越南的法定最低工资将比2014年平均增加约15%。越南总理阮晋勇几乎照 原案通过了国家工资委员会提交的最低工资调整方案。这个工资标准将从2015年1月1 日开始实施。河内市和胡志明市等越南一线地区的最低工资将比2014年增加14.8%,增 至(每月)31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89元);另外二线和三线地区的工资标准也有大幅度提 升。越南美国商会的推算认为“到2020年越南一线地区的最低工资将达到现在的1.9倍, 增至499万越南盾”。这与2012年中国青岛、菲律宾马尼拉和印度新德里的工人处于同 一工资水平。
引导案例说明最低工资等劳动关系事宜通常由政府、企 业和工会三方代表最终通过协商决定。三方协商机制是一种 从宏观上调控劳动关系的制度,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民主 制度为依托,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出发点,构建了政府与劳方、 资方共同管理和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活动平台。本章将对三 方协商机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三方机制的组织形式
➢ 由三方代表组成常设机构 ➢ 采取劳动大会形式 ➢ 成立三方专业委员会 ➢ 设立三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 设立综合性的三方联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的文化特点(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相对严 格并稳固的种姓等级仍然是20世纪中叶整个印 度平原乡村社会结构的中心特征。城市地区虽 有改变,也不意味着种姓等级已经简单地消失。 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印度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公 民社会国家以人人平等、自由为基础的现代价 值观是明显对立的。 价值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生活中 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并存,是印度发展中的沉重 包袱。印度若不能突破以种姓制为基础的价值 体系,它的现代化进程就很难展开和深入。
2.印度的党报



“1857-1858年印度士兵起义以后,以文字划界, 英文报刊一般支持英国,非英文报刊一般具有民 族主义倾向。 19世纪下半叶,印度党报兴起,甘地、提拉克办 刊。 1938年,尼赫鲁创办国大党机关报《国民先驱 报》。
3.印度的商业报刊





与此同时,商业性报纸也在兴起。1861年,英资的 《印度时报》在孟买组办。20世纪初,该报被印度银 行财团“达尔米亚”财团获得。 1875年,由英国人在加尔各答创办的《政治家报》, 1922年被印度经营中介贸易的“塔塔”财团购得。 1923年,在德里出版的英资《印度斯坦时报》,二 次大战后,被印度银行和工业方面的“比尔拉”财团 买下。 1953年,印度工矿和金融方面的“戈恩卡”财团, 在德里创办《印度快报》。 一定意义上,印度的新闻自由是少数具有传统商业种 姓的商业大家族的自由。
1891年的《印 度时报》

1947年,几家 主要报纸联合组 建“印度报业托 拉斯”(PTI)。
三、印度广播电视 的兴起与发展

广播的出现

1928年,首先在孟买出现广播电台。 1936年,殖民当局正式建立全印广播公司。

电视的出现


1959年9月,印度在德国援助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但 直到1965年才正式开办电视。 1976年,电视台从全印广播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 半公营公司Doordarshan india(DDI),隶属于政府信 息广电部。 印度的电视最初是作为教育工具被介绍到印度的,所以 DDI在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把提高观众(特 别是农村观众)的知识水平当作最大的任务。

电视的发展 1983年以前,只有3000万 人经常收看电视。




1984年起,开始卫星电视播 出。 1984-85年间,播出首部大 型肥皂剧《我们民众》 (Hum Log),影响广泛。 1998年起,电视成为印度 第一传媒。 2000年,达到90%的覆盖率, 观众5亿人。

印度的卫星电视
下图为1781年的该报报头和后人画的创办人Hickey



印度人办报开始于1816年。 1850年代,当时的印度总督大 贺胥侯爵(James Andrew Ra’nsay
Marquess of Dalhousie,18121860,1848-1856年任印度总督)建
立公共工程部,健全了印度与 欧洲的电报线,改进邮政,修 建铁路、公路、港口和灌溉设 施,创办现代教育。


广播对内使用230种语言,对外使用17种外国语 和8种本国语言。 2001年印度的识字人口已达到6.67亿,占总人 口的65%,几乎是1981年识字人数的两倍。
六、印度当前的 新闻业格局



人口12.1亿,日报发行总量7000多万份。 报刊数量极大,有49000种,其中报纸27000 种,日报5300种。 三大报纸:《印度时报》、《印度快报》、 《印度斯坦时报》。另外,《政治家报》、 《甘露市场报》、《喜欢市场报》也较有名气。 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大众化了。 杂志:新闻周刊《今日印度》,被评为亚洲最 佳刊物。1975年创办,英文40万份,其他文字 40万份。该刊已经成为“今日印度媒介集团”, 还拥有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电视台Aaj Tak 。




1990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引发公众对外国卫星 电视的关注。 1991年,明星卫视(Star-TV)成为公众通过天线 接收的首家外国数字化电视台。 1992年,香港亚洲卫视吸收印度资本开办Zee台。 现在,上述两个电视台由默多克控股。

由于印度法律没有涉及卫星和有线电视,因而卫 星和有线电视得以发展。



印度人口众多,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中分为不 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 种姓是世袭的。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种族歧视至今仍未消除,尤 其广大农村情况还比较严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如种 姓制度中的内部通婚制受到冲击,如高种姓的女子现在 也同低种姓的男子通婚了。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改 变,衡量职业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而以金钱、 权力为基础。在城市里,各种姓人们之间加强了来往与 交流。






第41 安那都报 (Eenadu) 印度 113 第42 祖国报 (Mathrubhumi) 印度 107 第53 旁遮普狮报 (Punjab Kesari) 印度 90 第54 炸药桶报 (Dinakaran) 印度 90 第58 德干记事报 (Deccan Chronicle) 印度 88 第60 卓见日报 (Daily Sakal) 印度 87 第62 每日电讯报 (Daily Thanthi) 印度 85 第66 天眼太阳报(Divya Bhaskar) 印度 84 第79 今日报 (Aj) 印度 74 第100 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 印度 62
五、印度语言文字的 复杂带来的传播问题

印度没有一种语言在所有语言 的传播中超过半数,最大的语 言是印地语,占40%。英语虽 然是通用的国语,但是会使用 的人只占10%。宪法起草时使 用15种语言,统计报刊时,使 用18种语言的分类,而实际上 使用的文字种数是93种。因而 印度的每种报纸的发行量有限, 最大的报纸不过66万份(《美 丽的马拉雅拉报》右图)。报 刊的种数多达4万种,但总发行 量才7200多万份。
印度地图
印度现代简史


1600年起,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849年,占领全境。
下图:分别是17、18、19世纪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和徽章

1947年,英属印度分别独立为 印度、巴基斯坦。


国大党成为印度唯一执政党,尼 赫鲁(Javāharlāl Nehrū)掌握大权。 1971年,巴基斯坦被肢解,东巴 独立为孟加拉国。
一、印度古代的信息传播
1. 古代的信息传播主要表现为宗教传播



公元前5世纪,出现口头诗史《摩呵婆罗多》 (mahabharata “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 )、 《摩罗衍那》,共20万行。 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7世纪,为佛教传播,《佛本 生经》(546个佛教故事) 公元8世纪起,主要为印度教的传播。 公元13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开始在印度传播。
2.17-18世纪,莫卧儿王朝宫廷有手抄新闻。 3.后来的现代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历史传统关系 不大,是外来文化的直接输入。但是报业经营 方面却是商业种姓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结合。
二、印度现代新闻传
播的兴起与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现代报刊的兴起

1780年,在加尔各答出现《孟加拉公报》,是为印度最早的现代 报纸。


1978年以后,印度形成两党制。 20世纪80年代,印度开始“商 业导向”的改革 90年代,开始“市场导向”的 改革。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印度的文化特点(种姓制度)

印度3000年前形成的种姓等级制度: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 教育和祭祀; 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 行政管理和打仗; 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 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 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等级。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 “不可接触者”或“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 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 苦力等。


2008印度报纸发行量在世界日报中的名次:
第6 印度时报 (The Times of India) 印度 314万 第17 觉悟日报 (Dainik Jagran) 印度 216万 第25 美丽马拉雅拉报 (Malayala Manorama) 印度 151万 第30 喜欢市场报 (Ananda Bazar Patrika) 印度 127万 第31 印度教徒报 (Hindu) 印度 127 第32 不灭之光报 (Amar Ujala) 印度 123 第36 太阳报 (Dainik Bhaskar) 印度 114 第37 印度斯坦时报 (Hindustan Times) 印度 114 第38 印度斯坦报 (Hindustan) 印度 114
印度时报 314万
印度快报
左:2008年2月1日的印度快报 下:1998年的印度快报
印度斯坦时报
114万分
左:2008年2月1日的印度斯坦时报 下:2002年的印度斯坦时报
印度教徒报
127万
2008年2月2日


觉悟日 报 216万


美丽的马拉 雅拉报 151万

孟加拉文的 《喜欢市场报》 Ananda Bazar Patrika,加 尔各答出版
印度新闻传播史
•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 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 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 记》中的译法,在这以 前称“天竺”或“身 毒”。 右图为七世纪初唐僧取 经时的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