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39Biblioteka (1)信贷配额管理: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 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 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 的限制。 (2)流动性比率管理: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在 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3)利率上限: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存贷利率的最高水平。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 工具。 (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业务范围、信贷政策、信贷规模等业务活动进行 干预。 (5)特种存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利用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扩张信用,而采用行政手 段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减超额准 备金的一部分缴存中央银行的措施。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 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 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 利率。
34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
要的管理措施。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 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2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 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影响货币 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 的总和。
货币政策
补:克强指数
• 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 人》杂志在2010年12月提出,选取李克强在辽宁省委书记 任上观察当地实体经济时追踪的三个指标——全省铁路货 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
• 《经济学人》杂志提出克强指数时,并没有明确给出计算 时所用的具体指标及参数。后来,花旗银行筛选出工业用 电量、中长期贷款余额、铁路货运量,并以三者增速与 GDP增速拟合模型的一个简单回归分析结果作为权重,得 出了一个认可度颇高的计算公式:
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当失业 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 另外,还有两种失业情况也不包括在充分就业目标中:摩擦性失 业和自愿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 C.经济增长:指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 状态中。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 民生产总值(GNP)等统计数据,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强国 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常认为人均GDP大于5%的经 济增长率是可接受的。
•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1993年得出一个结论是:在各种影响物价 水平的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唯一能够与物价及 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由此提出了“泰勒 规则”,即短期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 ,成为美国中介目标指导。其主要内容可表述为
i i * ( * ) (N N * )
基础货币 • 远期目标,或者“中间目标”: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汇率 • 为什么?根据上面三个选择标准来判断 • 下面重点介绍几个指标
中介目标选择:以货币供给量 为例
货币供给量作为数量型指标: • 首先, M0、M1、M2等指标都有很明确的定义,分别反
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算和分析,即具有可测性 • 其次,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头 寸,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变动导致社会信用规模变动,最 终导致货币量的变动。即符合可控性; • 最后,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和个 人收入的变动,社会投资量和消费量变动,最终达到预 定的政策目标。因此货币量又具有相关性。
货币政策
美国的量化宽松
QE1:2008年11月25日~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购买机构债和由两房、联邦
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共计1.725万亿美元
目的:购买国家担保的问题金融资产,重建金融机构信用,向信贷市场注
入流动性,用意在于稳定信贷市场
QE2:2010年11月4日~2011年6月,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
量化宽松的定义
量化宽松(QE):指央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 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 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被简化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调控目标即锁定长 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 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 也较长。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
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
4、再贴现政策:存款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央行请求贴现,以 取得央行的信用支持。就广义而言,再贴现政策还包括中央银行向存款货 币银行提供的其他放款业务。 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央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央行提 高再贴现率时,存款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 亦然。但是,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存款银行手中,因为向央行请 求贴现票据以取得信用支持,仅是存款银行融通资金的途径之一,存款银 行还有其他的诸如出售证卷、发行存单等融资方式。
欧盟的量化宽松
QE给欧盟带来的风险:
欧盟QE带来的欧元贬值效果,很可能成为欧盟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欧盟QE,将为欧盟的进一步分裂埋下祸根 欧盟选择QE,必会在世界博弈中处处受制,进而失去“战略主动权”
货币政策内容
货币政策内容货币政策内容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因素,以实现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经济稳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维持经济的稳定性,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避免经济的波动和震荡。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等手段,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加息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维护物价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工具•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
•货币供应量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的稀缺程度。
•汇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水平,以达到经济调节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如美联储、欧洲央行等。
他们根据经济状况和目标设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监测和分析,中央银行通过经济数据和指标的监测,评估经济的状况,确定采取何种货币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财政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货币政策的效应与挑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和适应性,需要一定时间来发挥作用,同时需要根据经济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货币政策的长期有效性需要考虑通胀预期的管理、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以维护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全球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或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需要灵活应对并采取适当措施。
以上是关于货币政策内容的阐述,货币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
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 货币形式的总量。 货币需求则是一定时期内社会 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 有其资产的需要。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 币需求量基本适应的状态,它是 一种不断从失衡到均衡的动态调 整过程。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所有商品 和服务的总量。 它主要出一定 时期的生产能力和净进口等因 素决定。 社会总需求则是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 需要总量。 社会总供求均衡是指总供给与 总需求基本适应的状态,它也 是一种不断从失衡到均衡的动 态调整过程。
(二)1930年——1950年以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 目标由单一转向双重既由单一的稳定金融转向“稳 定币值与充分就业”。
其主要原因背景在于: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处的世界 性经济金融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了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国 家的头号社会、政治、经济问题;2、1936年keynes的《货 币、利息与就业通论》的出版极其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主张 被西方国家政府采纳,这时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充分 就业”为目标既有现实要求又有理论指导;3、“二战”后, 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为实现“充分就业”采 取了“廉价的货币政策”与“赤字的财政政策”,导致了较 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稳定币值也无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的重要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功能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 主要具有以下5方面的功能:
1 、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
定。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
金融学:货币政策
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既统一又矛盾);
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与币值稳定 :(1)通胀率高于 外国,若汇率固定,将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 际收支趋向逆差;(2)外国通胀率高于本国,则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趋向顺差。(3)国 内外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其他条件不变,国际收支 状况不变。若汇率可变,两者关系就很不确定,国 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程度 的比较情况。
R↑→MS↑→i↓→I↑→y↑→P↑
托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q 理论)
q = 企业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当q值很高时(q>1),表明企业可以发行较少 的股票买到较多的投资品从而使投资支出增加。相 反,如果q值很低(q<1),企业不会购买新的投 资品,因此,传导机制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社会公众对股票的购买需求增加,进而会提高股票 的价格Ps,使q值上升,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的行为。 (2)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计划; 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选取操作机构;确定交 易方式 (3)特点 :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操作具有弹性 ;具有较 强的可逆性 ;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较发达的证券市场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领域(部门)的政 策调控工具。
其他中介指标
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组成部分,可以 直接观测和调控;与货币政策相关,存款准备金增 加,意味着信贷规模的缩减,货币供应量减少,货 币政策紧缩。局限性 :存款准备金总额中的超额 准备金部分,中央银行是难以准确控制的。
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可直接观测, 并可通过多条渠道进行调控;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 创造信用的基础,央行通过对其的操纵,改变货币 供应总量,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优点;极易控制、监测和操作。缺点:远离货币政 策最终目标。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一种政策。
理解货币政策需要对货币和经济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指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交换和储藏价值的物品或标记。
货币的本质是信任,即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决定了它的价值。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货币媒介、价值尺度和存储手段三个角色。
货币媒介是指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简化了交易的过程,提高了效率。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方便人们做出经济决策。
存储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存储财富的手段,让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地支配财富。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稳定物价是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避免物价波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是指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
就业是指通过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开放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利率等。
开放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国债等证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保留一定的存款准备金,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利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短期和长期利率,影响借贷和投资行为,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四、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导致货币供应增加,增加借贷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增加等问题。
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投资,但也能够避免通货膨胀等问题。
综上,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货币政策需要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以及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需要通过权衡各种因素,制定可行的政策,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金融学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金融学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就业。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可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调整经济活动。
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减少货币供应量则可能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导致经济活动放缓。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它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货币供求以及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抑制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其他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例如购买政府债券(Quantitative Easing)或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这些工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由中央银行负责,例如美联储、欧洲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等。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状况、通胀预期和政府政策目标等因素来制定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二)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1、货币供给量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宜以货币供 应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理由是:
(1)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2)货币供应量及其增减变动能够为中央银行 所直接控制。 (3)与货币政策联系最为直接。货币供应量增 加,表示货币政策松弛,反之则表示货币政策 紧缩。 (4)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数据是可测的。
(二)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2、利率
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1)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 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 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2)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影响可及的范围,中央银行能够 运用政策工具设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 (4)利率作用大、影响广泛。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关系可用 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人们不可能兼顾全部目标,只能权衡各目标对 当前形势的轻重而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作为货 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是采用单一目标的货 币政策,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夫 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止标是“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内容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和各存款机构所持有的现金 (3)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保证存款货币机构现金的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量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货币政策名词解释: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包括:第一、通过利率和汇率等指标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的多少和成本,从而达到影响投资和消费的效果。
第二、通过调节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等手段,来控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从而达到影响货币供给的目的。
第三、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达到调整货币乘数的目的。
中央银行之所以能够影响到经济,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银行具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可以对社会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政府投资和消费等支出都会受到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通过对经济产生间接影响,即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等间接地影响经济。
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就能促进总需求增加,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居民收入增长,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货币政策通过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达到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所谓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根据央行买卖证券的不同目的,又可以分为公开市场业务和公开市场操作。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行为。
所谓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购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然后卖出,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贷供给。
在中央银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时,所购入证券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被固定下来,因此,它们常常成为政府债券市场上的基准收益率和利率水平。
这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行为来影响社会上广大投资者的预期心理,从而引导市场利率和证券市场价格。
另外,公开市场操作还具有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功能。
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增大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第二节货币政策【本节知识点】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4.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货币政策的目标1、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的目标(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例题11:2011年多选题】一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通常包括()。
A.物价稳定B.充分就业C.国际收支平衡D.社会公平E.经济增长【答案】ABCE【例题12:2009年单选题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D.保证充分就业【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知识点二】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或称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例题13:2015年单选题】.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做一剂“猛药”的是()。
A.再贴现B.公开市场操作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窗口指导【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猛药”即可选择法定存款准备率。
【例题14:2013年单选题】再贴现是指()。
A.中央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B.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D.商业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再贴现的含义。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一、货币政策的类型1、紧缩性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
具体做法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策的债券等。
2、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3、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货币供给口径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M3=M2+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货币政策:名词术语
第8单元 货币政策名词术语一、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实现货币均衡,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策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2.货币政策目标: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指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和汇率等。
5.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指中央银行控制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又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7.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商业银行信贷量,以此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活动。
8.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所作的政策规定,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调整,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和调整。
9.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量的政策活动。
10.直接信用控制:指以行政命令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这类手段的运用需要金融监管来进行配合。
11.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1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指标,进而影响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1.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以及规定申请再贴现资 格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 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资金流向的一种金融政策。
2.作用过程
再贴现率(±)→银行融资成本(±)→超额准备金(-+)→ 放款(-+)→Ms(-+)→利率i(±)→货币需求(-+) → 投资(-+)→经济(-+)
6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基本 平衡,国际收支略有顺差、略有逆差。 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若干年的时间内,如3—5年,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的变动接近于平衡
7
(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含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 是买卖政府证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 政策手段。
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 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向社会投入一笔基 础货币,通过信用的扩张形成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相 反,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卖出有价证券, 以达到回笼基础货币,收缩信贷、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12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 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对整体 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它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 场业务三大政策,俗称“三大法宝”。
13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1.含义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1、稳定物价——首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稳定货币购买力,使一般物价水平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用失业率来衡量。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设置中介指标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一个追踪监测的指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根据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政策目标)1.操作目标近期中介指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变量,是货币政策信号的首次传递者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1)基础货币(2)存款准备金(3)短期利率2.中间目标远期中介指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信号的二次传递者,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的中间目标:(1)货币供应量(2)长期利率(3)银行信贷规模(4)汇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货币政策详细分析
(3)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
一是按照“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 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在建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 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对小 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 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创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强信贷结 构调整和优化,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合理安排贷款投放 节奏,防止贷款在季度、月度间大起大落。
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 长。 1、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币值的关系, 把经济发展速度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 2、防止单纯数量型的经济增长。 3、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要有侧重点。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 量的手段。 分类: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内容框架
一、货币政策类型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五、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 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类型
(1)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增加货币 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 求上升。 萧条时期采用。 (2)紧缩性货币政策,收紧银根,减少货 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 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用。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也称为“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
government versus private sector spending/savings;
国际大范围的资本流动
金融衍生品,如买卖,交换,期货等。
一小群人认为应该回归金本位,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充满了风险并且将对平民有巨大的危害。其核心在于我们现在的货币没有现实的价值,只不过是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的负债,是社会中一小部分(包括所有政府)的永久负债。
[编辑] 以保持价格水平为目标
[编辑] 以控制货币总量为目标
[编辑] 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s System)即两国货币比价基本的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根据不同货币的含金量对比制订出彼此之间的汇率
在这一制度下的汇率或是由黄金的流入与流出予以调节,或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下,在法定的幅度内波动。但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时期,若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发生剧变,也易招受国际游资的冲击。尤其是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巨额逆差时,由于该国货币当局必须动用国际储备稳定汇率,则又导致黄金与外汇储备外流。若黄金与外汇储备外流后仍不能阻止本币币值下降,就只有公开宣布本币贬值,使本币购买力下降,将外汇危机向外转嫁。其结果又会引起贸易伙伴国同时采取贬值措施,引起整个外汇秩序的混乱。
宋朝使用纸币交子,后来由于宋与西夏战争,交子发行量增大,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它获得发行纸币并且采用金本位,货币政策独立于政府的想法开始出现。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币值,印钞并且保持钱币留在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建立目的在于保持本币与黄金的比值,在一个小范围内与其他金本位的外币进行交换。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作为金本位一部分的央行开始设立利率,为了保持金本位要求每月调整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可测性
相关性
可控性
三、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连接政策工具和最终目 标的桥梁。
本章结束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 赁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政策是个 涵义甚广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 核心的地位。 在我国的实务和理论文献中,常常将货币 政策与金融政策两个词混用。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种类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基本操作
通货膨胀 (总需求>总供给)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含义
广义 狭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 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 总和。
附:1.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2.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二、(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各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 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有调整。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20世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取了 “通货膨胀目标制”。 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 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 标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 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 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正确预测 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并不 排除在特殊情况下,环绕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对此,中央银行必 须做出解释。 同时,偏重于单一目标。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1984年底和1985年初 1989年下半年 ,1989年底和1990年 1993年 “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基本均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通货膨胀目标制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币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信贷配给 流动性比率 利率上限
协调的主要方法
– – –
1. 统筹兼顾 2. 相机抉择 3. 政策搭配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 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我国货 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 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 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 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 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 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 国民经济
间接信用控制
窗口指导 道义劝告
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
中央银行票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 再贷款、再贴现
存款准备金
–
中央银行贷款
–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详情请访问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三、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相机抉择与规则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逆风向调节——反周期货币政策——“相机抉择”模式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单一规则”模式
概念的演进
“相机抉择” 是应有“规则” “规则”应是包括“相机抉择”的“规则”
例证: 通货膨胀目标制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
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 均衡实际利率 当前的通货膨胀率 现实的通胀率与目标通胀率之差 现实的GDP产出与潜在GDP产出之差
第十四章 货币政 策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 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效应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含义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附: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相机抉择与规则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 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 – –
1. 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协调的, 即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 2. 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矛盾的。 3.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二者又是协调 统一的,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经济高 增长率)并存。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 –
1. 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 系; 2. 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 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 –
1. 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 收支逆差; 2.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 出口的增长,有力于平衡国际收支。
一、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 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 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 地达到最终目标。 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 作目标。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币当局应 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取利率、信贷 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 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 以美联储为例,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货膨胀 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 之内。 货币当局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不是不关 注资本市场的态势。 但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