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3
辽宁西北部地区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
的辽 宁 中部城市 群构 成威胁 , 同时 , 于首都 北京 的 对 生 态安全 与环 境质量 造成 直接 影 响 。
1 沙 区治理 范 围
沙 区位 于辽宁省 西 北部 沙化 和荒漠 化 地 区 其 范围包 括 辽 中县 、 平 县 、 库 县 、 民 市 、 康 法 新 台安 县 、 黑 山县 、 义县 、 阜蒙 县 、 彰武 县 、 昌图县 、 平县 、 票 建 北 市 、 阳县、 源市、 朝 凌 喀左 县 、 城 区 、 山 区 、 港 龙 连 龙 区 、 中县 和兴城 市等 7市 2 县 ( 、 ) 绥 O个 市 区 。
重、 土壤极 度 贫瘠且 沙 地基 质极 不稳 定 , 被 的 自我 植 恢 复 能力 十分 微弱 , 必须 辅 以人 工 措 施 才 能 在 短 时 期 内得 以恢 复 。在 一 定 区域 内选 择 适 宜 的工 程 措
的阻沙林பைடு நூலகம்带 。
2 沙 区治理 情 况
“ 九五” 以来 , 于 启 动 了 防 沙 治 沙 重 点 工 程 , 由 辽 宁省基本 实 现遏 制 土 地 沙化 和荒 漠 化 扩 展 趋 势 。 从监 测结果 可 以看到 , 化土地 面积动 态表 现为 : 沙 全
3 1 1 建设 地点 工 程 建 设 地 点位 于辽 宁 省 西 北 . .
些成 绩 的取得 主要得 益 于林业 生 态 建设项 目的实施 和各 级政 府对 生态 建 设 理 念 的 提 升 , 由于 沙 区通 过
部 辽蒙边 界 , 由东 至西 包括 铁岭 市 的 昌图县 , 阳市 沈 的康平 县 , 新 市 的彰武 县 和阜蒙 县 , 阳市的北 票 阜 朝 市 、 阳县 和建 平县 , 朝 共计 4个 市 7个县 ( ) 市 。
辽西北风蚀荒漠化土地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分析
辽西北风蚀荒漠化土地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分析作者:李智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9期摘要简要介绍了土地荒漠化在全球及我国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土地的研究概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沙土的水分、养分和物理性状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风沙土的特点,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方式,从而达到保护耕地、减缓土地沙漠化、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风蚀荒漠化;风沙土;研究现状;利用前景;辽西北地区中图分类号 S157;S1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98-021风蚀荒漠化在全球及我国的现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
由它造成的生物产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丧失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据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结果认为全球约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亿多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
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由94个国家500多名代表参加的“世界风蚀荒漠化大会”,讨论了荒漠化的定义、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环境与发展”世界各国首脑大会上,将全球防治荒漠化问题列入了《21世纪行动议程》。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6月公布的我国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风蚀荒漠化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全国荒漠化土地每年每年扩展1 560 km2,70年代荒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 100 km2,80年代荒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 460km2,90年代荒漠化土地扩展3 436 km2。
至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达到263.6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
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4,形势非常严峻。
而风蚀荒漠化(俗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2004年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 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
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20 年 5月 06 第 3期( 7 期) 总 2
— — — —
防
—
护 林
科 技
Ma , 0 6 y 20
P o e t n F rs S in ea d T c n lg r tc i o oe t ce c n e h oo y
草地面积为 l 5 , m , 15 ; 6 17h 占 .% 未利用地面积 0 为 1 8 . m , 16 ; 民、 73 39h 占 .% 居 工矿 和 交通用 地 面 积为 6 3. m , . % ; 894 4h 占6 5 水域 面积 为2 0 . 9 37 4 h 占 28 。 m , .% 在荒漠化耕地中 , 中度荒漠化类型耕地面积 轻、 占主导地位 , 主要分布在谷间平 地或低缓 山地。而 重度、 极重度荒漠化类型耕 地面积所 占比重较小 , 主 要分布在较陡的坡地上 , 且无任何治理措施 ; 在林地
了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宁 省 ; 漠化 ; 地 现 状 ; 理 对 策 辽 荒 土 治
中图分类 号:7 5 F7
文献标 识码: B
1 荒漠化土地 区域概况
辽宁省位于我 国东北区的南端, 辽河下游 , 东经 185 2 。6 , 1。1 ~154 北纬 3 。7 ~ 3 2 84 4 。6。北部、 东
部与吉林毗邻, 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 国隔鸭绿
江相望, 南濒黄海、 渤海 , 西南邻河北省 , 西北部与内 蒙古 自治区相连 , 南北宽约 50k 东西长约 54 3 m, 7
k 总面积 l. m, 4 6万 k 海岸 线 269k m, 1 m。
荒漠化类 型面积为 3049 3h 占 4 . % ; 0 1 . m , 3 7 重度 荒漠化类 型面积为 1650 3h 占 1. % ; 0 8 . m , 5 5 极重 度荒漠化类型面积为 690 4h 占 1O 2 . m , .%。
辽宁省土地荒漠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植保土肥辽宁省土地荒漠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全球较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荒漠化以其发展速度和严重的灾害性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笔者依据辽宁省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共三次的土地荒漠化监测数据,分析了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并阐述其在这10年间的动态变化,总结了辽宁省针对荒漠化土地开展的治理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一、辽宁省荒漠化土地分布现状据2014年辽宁省第五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监测区域内的总土地面积为1056957.06 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7.14%。
其中,监测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2.13%均为荒漠化土地,面积是550949.69 公顷,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占3.72%。
在荒漠化土地中,总面积的16.96%为风蚀荒漠化类型,面积为93415.22 公顷;水蚀荒漠化类型的土地面积为457534.47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占83.04%;本期监测中没有盐渍化土地。
1.按荒漠化程度划分。
辽宁省荒漠化土地按荒漠化程度分布统计时,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294876.69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占53.52%;其次为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33870.21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占42.45%;一小部分为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1657.58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仅占3.93%;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只有545.21 公顷,约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1%。
2.按利用类型划分。
在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统计时,辽宁省荒漠化土地表现为林地类型最多,面积为284317.54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占51.6%;其次为耕地类型,面积为250166.87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占45.41%。
在所有荒漠化土地中,仅林地和耕地这两种土地类型已经占了97.01%;草地类型面积仅为14922.5公顷,只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71%;而未利用地的面积最小,只有1542.78 公顷,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中只占0.28%。
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一、引言:荒漠化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生态现象,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通过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方法的研究,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对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论述了当前荒漠化治理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荒漠化治理新技术研究(一)植被治理技术植被是荒漠化地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植物生长,可以借助其根系固定土壤及水分,减少荒漠化。
1.白细胞治理技术此技术首先种植一些抗旱、耐盐碱性强的植物,使土壤获得保水性和肥力,再进行带有一定寿命的白细胞种植,逐渐由浅及深地修正土地。
此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白泉,改造了大面积沙漠化土地,栽种了柳树、红柳等。
2.灌溉植物技术此技术采用人工灌溉和雨水集中方式,通过水源的引入增加土壤水分,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分供应体系,养护植物生长。
(二) 防风固沙技术荒漠化主要的诱发者是风力,利用防风固沙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荒漠化程度。
1. 防护屏技术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技术,它基于降低空气中的风速,增加高层障屏,保护下层生长和固定植物的根部。
应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对现状大面积的沙漠化地区进行置换修葺,通过建造固定机制来改变不稳定的土地环境。
2. 绿化带技术绿化带技术是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技术,通过人工或自然生长植物,形成具有阻力的植被屏,对风沙进行防护,并达到调控区域环境的效果。
从而减缓荒漠化的速度,此技术成功应用于内蒙古的长跑草原、华北平原等地区。
三、荒漠化治理新方法研究(一) 风电扶贫近些年,风电扶贫已经成为解决荒漠化治理问题中最新且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
风电,在带动地方就业的同时,又完成了区域的生态复苏,保护生态、造福民生。
(二)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采用生态保育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将治理荒漠化、保护生态与扶贫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迭代,治理荒漠化的效果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提出了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并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工作。
未来展望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启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探讨、技术手段、政策措施、未来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亟待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已经影响到农田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通过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为提高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荒漠化是指原本适宜生存和耕种的土地退化成无法维系生态系统的荒漠地区。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成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和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导致土地水分蒸发快速增加,水源枯竭,植被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滋养,从而加速土壤退化。
2. 过度放牧和灌溉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受损,土壤水分流失,并使土地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下。
灌溉也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速土地退化。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开垦草地或森林用于农业或城市建设,导致植被遭到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持水分的能力。
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长期过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的肥力逐渐丧失,土壤变得贫瘠,并很难再支持植物生长。
二、治理对策1.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加强水源管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过程。
2. 合理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治理荒漠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减少过度抽水和过度灌溉的现象,可以降低土地水分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3.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是防止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大对退化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力度,推行科学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4. 国际合作与科技支持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科技支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对策,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解决方案。
三、可行解决方案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是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采用耐旱植物,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行土地保护政策,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分析及防治对策
-
1 2・
林
业
科
技
情 报
2o 0 3 o4 06 1 8N . V .
辽 宁省 荒 漠化 土 地 的现 状 、 动态 分 析 及 防治 对 策
张 家德 朱 军 胡晓龙 王亚林
(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调查, 分析 了荒漠化土地的变化因素, 并且提 出治理措施及防治对策。
重 168. 7205 68 . 22. 0503 1 . 7 2496 9 1 8
% l . 55 2 1 4. 72 . l . 92
监测区内 5 年治理总土地面积为 383h2 061m 。其 中封 山 育林育草 7 12m , 49 h 2 占治理 总面 积 的 2 .% ; 4O 造林 ( 、 ) 乔 灌 189 h , 4 .% ; 草 132m , 34 退 耕 还 林 343 占 49 种 06 h 2 占 .%; 4 5 h 占 13 飞播造林 5 61 , 1.%。 393 , 1 .%; 03 h 占 64
c u tr a u e c mb n i n e t a i fd s r f ain s i i io ig p o i c . o n eme s r o ig w t i v s g t n o ee t c t ol n L a nn r vn e h i o i i o
l1 土地 利 用情 况 _
总 面 积 l5 2 330 525 101 O7 7 6ll 633 65. 2 7
计 67 4 . 257 . 365 . 1 1 . 8 218 9 288 6 167 5 8 5 9
% 6 . 5O 8 . 13 6. 51 舛 . 6
辽西北风蚀荒漠化土地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分析
合理 种植方 式 , 以利 用保 持风沙 土 的水分 涵养和 土壤肥 力 。
3 不 同 利 用 方 式 对 风 沙 土 养 分 的 影 响
土壤 有 机 质 主要 来源 于 生物 作 用 , 常 采用 该 指标 来 通
反映土壤 肥 力状 况 。 有研 究发现 , 未经 人 为耕作 的风 沙 土可
防 护 林 的种 植 是 一 个 行 之 有 效 的 治 理 沙 化 土壤 的措 施。 大量 的试 验说 明 , 用封 山植树 来 固定 的沙丘 比流 动沙 采
丘 有机 质 含量有 所增 加 , 增加 程度 因地 区 、 其 树种 、 时间 、 生
长 状况 等 的不 同而 不 同。 沙坡 头 地 区 , 在 固定 沙 丘 0 08t ~. i n 的结 皮层 有机 质含 量 为 l. ,g08 70c 的结皮层 有机 62g【 ,.~ . m I 质含 量为 59gk , . ,g 分别 比流沙 高 2 、 。 3 8倍 草 本 植物 有 很强 的 保持 地 表 水 土 的功 能 , 因其 根 系 集 中分 布于 0 3 m 的表 土层 中 . 外还 能防 止 土地 盐渍 化 、 ~ 0c 此
荒 漠化 ( 蚀荒漠 化 是其 主要组 成部 分 ) 当今 世 界面 风 是
临 的严峻 问题 。 由它造成 的生 物产 量下 降 、 利用土 地 资源 可 丧 失和 人 类生存 环 境 恶化 已经 引起 了世 界 各 国的 重视 。 据 18 9 4年联合 国环境 规 划署评 估 ,结果 认 为全 球约 1 / 4的陆 地面 积 受到 荒 漠化 的 威胁 , 10多个 国 家和 地 区 、 亿 多 有 0 9 人 口受 到荒漠 化 的危 害 。9 7年联 合 国在 肯 尼亚 内 罗毕 召 17 开 了由 9 4个 国家 5 0多名 代表 参加 的 “ 界风 蚀荒 漠化 大 0 世
中国东北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研究
中国东北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中国东北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其中包括主要原因、影响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东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主要源于两个因素: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
首先,气候变化是东北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降雨量减少,蒸发增加,导致土壤湿度下降。
这种气候变化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
过度放牧导致了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导致了土地的生态环境退化,使土壤质量下降,土地变得更加易于沙漠化。
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沙漠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
其次,土地沙漠化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土地沙漠化也对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农民失去了耕地和收入来源。
针对东北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开发行为,保护并修复受损的土地和植被。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采取适当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适应性农业技术,例如节水灌溉和高效肥料利用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减少对土壤的负荷。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梯田和栽培草坡等措施,防止水和土壤流失,提高土地保育能力。
除此之外,教育和宣传也是解决东北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行动。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自然、人为因素等各种原因导致荒漠面积的扩大和植被的丧失的过程。
全球范围内,荒漠化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不仅危害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1、水源补给技术水是维持草原植被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水源,保持水源的质量和稳定性异常关键。
技术手段是水源补给技术。
包括人工降雨技术、集雨技术、水源地治理和保护技术、人工渗漏及灌溉等。
2、林业治理技术林业的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和固碳存储。
如,依靠草木固土,人工造林、天然林恢复、草原恢复、水土保持治理、地面覆盖技术等。
3、土地利用和再生技术土地利用和再生技术可以改善土地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持留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发展等。
例如:挖掘干沟,加密沟网;植树造林,造草种草,还林还草;草原保护与修复、沙地绿化、普及节水农业等。
二、荒漠化防治技术应用现状1、美国美国政府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措施来减缓荒漠化的发展。
其中,国家农业安全活动计划是国家范围内开展的一项计划,该计划致力于通过合作和支持,促进荒漠化土地的保护和恢复。
2、中国中国是一个特殊国家,因为中国的环境变化有着长期的历史根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文件,如《荒漠化防治规划》和《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等,这些文件规定国家的荒漠化防治和水源保护计划。
三、未来的荒漠化防治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控制荒漠化和研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代荒漠化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测量,可以实现荒漠化上绿化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
3、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是将环境中的生态功能进行重建和重构的过程。
野生动植物恢复,土壤微生物的恢复,香草等重要植物的再造等,可以是未来荒漠化控制的关键因素。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基于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在荒漠化土地现状分析中,发现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通过分析荒漠土地的原因,发现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对比中,对比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技术,并探讨了各技术的优缺点。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方面,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
最后通过荒漠化土地治理效果评估,评估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总结了现状及对策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土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原因、技术对比、对策、效果评估、成果、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土地治理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长期以来,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直接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对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逐步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的指导下,我们将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技术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不同的治理技术,进而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
通过研究,旨在为有效治理荒漠化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的恢复和改善。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荒漠化防治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治理荒漠化的过程,恢复和改善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来防治荒漠化。
该技术通常包括引种和培育适宜的植物物种,并采取合适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例如,使用多年生植物来抑制风蚀和水蚀,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水源治理、植被覆盖、适度人工引水等。
水源治理是改善土地水资源状况的关键。
通过修建水渠、水库等措施,增加水源的储备量和利用率,以满足农作物和植被的水分需求。
植被覆盖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来改善土地的植被状况,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风蚀。
适度人工引水则是通过通水渠、流动灌溉等方式来引水,保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
3.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恢复和改善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技术。
比如,采用生物土壤护理技术,通过添加有机质和微生物来改善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态护岸技术,在河岸和湖泊边缘种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以遏制沙土的蔓延。
4.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植被修复、水源治理、生态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荒漠化治理。
它主要包括土地复耕、水源调配、农作物结构调整等。
例如,利用荒漠化地区的丰富阳光资源,发展和利用太阳能农业,在荒漠地区建设光伏农业大棚,既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当地的水源管理和生态环境。
总之,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植物修复技术、技术措施、生态工程技术以及综合治理技术等。
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 荒漠化 土地 动态 分析
77152.8hnZ转移为非荒摸化土地。1999 年中度荒
漠化土地面积为 330995.7hm 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 的 43.30%; 本 次 中 度 荒 漠 化 土 地 面 积 为 300405.O h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43.71%。中度 荒漠化土地面积比 上期减少了30590.7hn? ,已 转移 为轻度荒漠化土地。1999 年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 为 104795.5hm2,占 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13.71%; 本 次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 106580.3hnZ,占荒漠化土 地面积的 15.51%。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比上期增
小计
29
表 1 辽宁省荒漠化土地区域范围表
单 位 合计
龙城 合 计
乡 (镇) 名
乡 (镇) 名
99
6
5
召都巴、边杖子、七道泉子、西大营子、 他拉皋 古山子、大庙、西五家子、联合、北沟门 子、贾家店、杨树湾、乌兰河硕、波罗 赤、东大道、大平房 八家子乡、北二十家子、哈拉道 口、黑 水、老官地、罗福沟、马场、热水、烧锅 营子、富山、向阳、义成功、叶柏寿、万 寿、榆树林子、朱禄科、喀喇沁 坤都营子、官大海、兴隆、水泉、甘招、 大城子、卧虎沟、六官营子、公营子、中 山家、大营子 北塔子、黑城子、马友营、台吉营、兴顺 德、宝国老、台吉、西官营子、北四家、 龙潭、桃花吐、大三家、东官营子、泉巨
1 中山公园背景及特色 1.1 中山公园 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公园之一
43.27%; 本 次 耕 地 荒 漠 化 土 地 面 积 为 295238.4hm 2,占 荒漠化土地面积的42.96%。耕地 荒漠化土地面积比 上期减少了35559.6hn? , 说明耕
地荒漠化土地由于加大了治理力度,治理成效显 著,耕地荒漠化土地发生了逆转。在林地荒摸化土 地面 积 中,1999 年 林 地 荒 漠 化 土 地 面 积 为
西北地区荒漠化小组探究记录表 - 学生版&教师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探究活动记录表团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在哪里?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范围:大部分位于 E至 E, N至 N;2、自然界线:以西,一线以北;3、行政范围:包括等省区。
[合作探究二]有什么?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填写下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合作探究三] 为什么?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分组讨论荒漠化形成的因素。
要求:1.每组派一个代表说明本组观点。
2.发言要求有发言稿,概括归纳,语言精练简明。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四]怎么办?假如你是政府官员,现在国家委任你担任治理西北荒漠化的总负责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制定怎样的规划方案防治荒漠化,请打开自己的思维,把你的办法都拿出来,为我们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吧!要求:1.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写好规划方案,每组派一个代表说明本组方案。
2.发言必须有发言稿,概括归纳,语言精练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推荐文章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热度: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临震预报的深层次问题热度: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热度:关于地理地质研究论文热度:本科地质地理应用毕业论文热度: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灾区,我国西部存在着大量荒漠化的土地[1]。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拟对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希望有助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中国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中国西部分为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西南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省市区。
学术界一致认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情况很严重,但对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尚未达成共识。
事实上,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在西北和西南地区都是存在的,只是表现的特征不同而已。
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199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9%。
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187.3万平方千米,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0%;水蚀荒漠化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占9.9%;土壤盐渍化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6.5%;冻融荒漠化面积36.3万平方千米,占13.6%[2]。
这些荒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
这些县(旗)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草场的沙化。
我国西北地区有十几处面积较大的沙漠,它们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达格沙漠,青海的柴达木沙漠风蚀地,内蒙的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雅玛利克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内蒙、甘肃的腾格里沙漠,内蒙、宁夏、陕西的毛乌素沙地等等。
这些沙漠分布于东经75°至东经122°,北纬37°至北纬47°的高原、盆地和平原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千米[3](P3)。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研究性学习
分别设计3个形状大小大体相同的锥形土堆,其中一个土堆覆盖上草皮,另外两个什么也不盖。
①将等量的水轻轻倒向两个土堆(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②将等量的水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③将不等量的水分别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让学生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通过有关荒漠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3、课题介绍
关于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原因在加速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描述了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综合评价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自评
互评
家长评
教师评
一、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1、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累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7、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责任心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荒漠化程度
严重 中度 轻度 合计
中国干旱 、半干旱与干旱亚湿润地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4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18
灾 害 学
23卷
我国潜在荒漠化的地理范围 即湿润指数在 0105~0165范围内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 区的总面积为 331170 万 km2 , 在此范围内发生荒 漠化的土地面积为 262120 万 km2 , 占国土总面积 的 27130% [ 5 - 8 ] , 荒 漠 化 造 成 的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540亿元 , 间接经济损失则达到直接经济损失的 2~8倍 , 甚至达到 10 倍以上 。土地荒漠化的不断 发生与发展 , 使得土地质量与土地生产力 、承载 力不断下降 , 我国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日益受到压 缩 , 无疑 ,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问 题最长鸣的“警钟 ”之一 !
辽 西 北 地 区 位 于 科 尔 沁 沙 地 南 缘 , 位 于 119°16′~123°54′E、40°58′~42°59′N 之间 , 行政 区划上 包括昌 图县 、法库 县 、康 平县 、新 民 市 、 彰武县 、阜 新 全 市 、建 平 县 、北 票 市 、黑 山 县 、 朝阳市 、喀喇沁 左翼 蒙古 族自 治县 以及凌 源市 , 总面积 4185万 km2 (图 1) 。
- 1417℃; 年平均降水量为 17413 ~7317 mm。降 水总的趋势为由东南往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区内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 00014~1 50014 mm; 阜新市 、 新民县 、康平县蒸发量较大 , 可达 1 70014 mm 以 上 。辽西北地区受蒙古冷高压控制 , 冬春两季盛 行西北风或北风 。年大风日数平均为 22~32 d, 年 平均风速为 315~415 m / s, 极大风速为 3110 m / s, 冬春两季大风频率可占全年的 6010% ~8010%。 辽西北地区地势总体上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式降 低 , 主要有三大水系 , 分别为辽河 、大凌河 、绕 阳河 ; 主要土壤类型有森林土 、褐色土 、风沙土 、 草甸土 、盐渍土等 。
2 辽西北土地荒漠化相关研究进展
1949年 , Aubreville 在《非洲热带气候 、森林 和荒漠 化 》一 书 中 首 次 使 用“荒 漠 化 ( desertifica2 tion) ”一词描述土地退化问题 。Augreville的研究被 认为是荒漠化问题研究的开端 。但是当时关于荒 漠化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 。直到 1968 ~1973 年 , 非洲萨赫勒 地区 发生 了严 重而 持久的 干旱 , 荒漠化问题才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 1974 年以 后 , 荒漠化问题 列入 了联 合国 大会 的议事 日程 , 1977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荒漠化大 会上提出了“气候与荒漠化 ”、“荒漠化与生态化 ”、 “人口 、社会和荒漠化 ”和“技术与荒漠化 ”四个专 题报告 , 标志着荒漠化研究兴起 。 1977 年以后 , 在联合国 的促 动和 引导 下 , 有 关荒 漠化的 概念 、 态势 、机制和整治等研究不断深入 。
423亿美元 , 而荒漠化的间接经济损失则是直接经 济损失的 2~3倍 。为此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 荒漠化问题列入《21世纪议程 》的优先行动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 一 , 也是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 的荒漠属于温带荒漠 , 主要分布于西北 、内蒙温 带及暖温带的极干旱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随着 荒漠化的不断扩展 , 我国荒漠化的范围已经不再 局限于西北 , 正有向南 、向东扩展的趋势 。总体 而言 , 我国荒漠化的发生具 有面 积大 、分布 广 、 类型多 、发展速度快等突出特点 。土地荒漠化已 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生存与发展 , 成为重大的生 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 。
万 km2
% 23170 28140 49190
100
3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2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40701055) 作者简介 : 杨秀春 (19752) , 女 , 河北迁安人 , 博士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土地荒漠化与草原遥感监测研究. E2mail: yxc0922@1261com
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其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脆弱性 和不稳定性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在绝大 部分地区都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 因此 , 土地荒 漠化的防治仍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 研 究土地荒漠化具有极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
1 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 、生态区位与 土地荒漠化现状
就地理区位而言 , 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科尔 沁沙地南缘 , 东北平原 、辽河平原与华北平原的 交汇处 ; 就生态区位而言 , 辽西北地区是阻止科 尔沁沙地向南侵入华北平原 、向东侵入东北平原 的最前沿 、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 因此 , 辽西北地 区对于我国两大平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的生态 安全具有最直接的保障作用 。尽管如此 , 现实情 况却不得不令人担忧 。近些年来 , 关于科尔沁沙 地的研究得到了相对较高程度的重视 , 相关研究 与工程项目也不断立项 、上马 , 但是 , 作为华北 平原 、东北平原最直接 、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 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却长期以来未受到 足够的重视 。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如何 ? 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发展过程及其 机制如何 (究竟是受到科尔沁沙地的影响还是自身 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 ? 辽西北区域景观变化与荒漠 化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 ? 辽西北地区的土地
摘 要 :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 因此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需 求 。通过系统概述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 明确了辽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作用未受到足够地重视 , 并指出了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得出应用景观生态学等理论 、方法和 3S等技 术手段来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 。 关键词 : 生态环境 ; 土地荒漠化 ; 辽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 P94117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811X (2008) 02 - 0117 - 06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明确提出 , 荒漠化 是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与破坏 , 最终导致类似荒 漠景观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但世界各地在进行 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化的定量评价时 , 发现这一定 义是不适当和不充分的 。其后国际上曾出现过 100 多个关于荒漠化的定义 [ 9 ] , 这些定义都各有侧重 。 直到 1994年 10月 , 国际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 ( INCD )签订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 该公约对荒漠化作了完善的解释 : “荒漠化是指包 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 旱 、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
第202038卷年第6 月2 期
灾 害 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123 No12 Jun12008
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3
杨秀春 1 , 朱晓华 2 , 徐 斌 1 , 李亚云 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北京 100081; 2.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0101)
0 前言
土地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 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资 源丧失以及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 1 ] , 它的发生 、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 、环境和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 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土 地荒漠化涉及的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 /6, 全球 约有 10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土地荒漠化问题 。全球 具有中等以上荒漠化的土地面积 3 562万 km2 , 约 占全球干旱土地面积的 60% [ 2 ] 。而且 , 土地荒漠 化的扩展趋势受气候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正逐 渐增大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 [2, 3 ] , 全球 荒漠化面积从 1984年的 3 475万 km2 增加到 1991年 的 3 562万 km2 , 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随着荒漠化研究的深入 , 荒漠化态势 、机制 及整治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 、国际地 理联合会 ( IGU )和许多国家都在荒漠化土地分布 、 面积和危害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 并取得了重 要的阶段性成果 。 1977 年国际荒漠化大会对当时 全世界的荒漠化态势做出了基本评估 。 1984 年和 1991年联合国也分别对全球荒漠化态势进行了两 次评估 [ 2, 3 ] 。由于意识到荒漠化过程动力机制研究 的重要性 , 不同学者从各国具体情况和研究角度 出发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从历史过程来看 , 荒 漠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人类活动的足迹 。比如萨 赫勒沙漠 、中亚沙漠等干旱地区的沙漠与戈壁一
由于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 降水少 , 蒸发量 大 , 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 , 导致该区地貌 、水文 、 土壤 、植被等环境因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 土 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建国以来 , 通过采取营 造固沙林 、农田防护林以及封沙育草 、保护自然 植被等措施 , 风沙活动在局部地区虽然有所改善 , 但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辽西北生态环境 质量总体而言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 ; 再加之科尔 沁沙地的不断南侵 , 辽西北地区草原土壤和农田 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 , 这不但直 接给农业造 成了巨 大损 失 , 也 给河 道水 利工 程 、 道路交通 、村镇居民乃至辽宁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