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1、背景:⑴位臵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一线以北。

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x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臵: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2、分布: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臵: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少,气候异常干旱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③大风吹杨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4、治理: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s();【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超载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②典例:草方格沙障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考点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干旱松散强风的环境特 征下,物理风化和风力成 为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 长期的外力风化、侵蚀、 搬运,形成了今日西北地 区广袤的荒漠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来自于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的人为 原因
据统计,在西 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面积中, 人类活动不当 引起的占90% 以上。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 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 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 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 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鄂陵湖边退化的草场
防治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
生物 措施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
缺水源地区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解决能源 的途径 节流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以 西 北 地 区 为 例
定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 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 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 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 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 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荒漠化---以西北地区为例.doc

荒漠化---以西北地区为例.doc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1、西北地区概况 • ⑴范围:大兴安岭以西, •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
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加两盆” • ⑶气候特征:干旱 • ⑷景观特征: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 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 草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降水量逐渐减少
A
B C
(4)景观特征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
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 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 区。
反映降水越少,荒漠化的程度越 强。原因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逐渐减少。
(4)景观特征
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 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绿洲主要分布于有水的地方,沿河流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二.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3、防治措施:
⑴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恢复和保护植被。 ⑵适度放牧,规定合理载畜量;种植优良牧草,实行轮牧休 牧 ⑶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推广用煤用沼气用太阳能风 能,推广省柴灶。 • ⑷合理利用水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一、荒漠化概况
• 1、荒漠化的定义: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土地退化
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 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 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2、成因:
一、荒漠化概况
• 3、荒漠化的危害: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 。
3.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 长城 一线以北,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 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东部为 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
气候
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
地形
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 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导致荒漠化。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 起草原退化。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 不合理利用 。 2.主要表现 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 、水资源的利
用不当等。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 植被稀少 → → 干旱 育差 质沉积物

3.2.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解析

3.2.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解析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问题导引】 1.怎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2.你知道应该怎样治理水土流失吗?
1.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 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 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域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宁夏平原一带。该地带是我国半湿
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甲地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是
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乙地是宁夏平原,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发
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 采取种树种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
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 草、封山育 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
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 林等植被绿 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固定,使其不再继续 化的方法进 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
发生和发展
行治理
复种指数等
【误区点拨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态问题,但是 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不同。荒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参与,主要 发生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 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 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自 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 伐等。
5.理顺答案: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 结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对应涉及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 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荒漠化——西北地区

荒漠化——西北地区

公顷,2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营造的381万
公顷,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营
造的农田防护林,使2130万公顷农田得到
了有效保护;营造牧场防护林,保护、恢
复草场3003万公顷。三北地区直接受益人
口达到2亿多人。

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 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
国务院于1978年批准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横跨西
三 北 防 护 林
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主要生态脆弱区, 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规划至2050年结束,总面积406.9万 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三北防护林极大 地改善三北地区尤其是重点治理区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 据统计,三北工程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净增治沙面积400万




结束语

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 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 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保护性耕作时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
技术。实施该耕作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让秸秆、残茬
覆盖地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保护性耕作的方式主要有免耕、休耕、轮作。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2. 荒漠化的成因



2010年3月20日的北京街头照片
3. 荒漠化的危害(经济、农业等)
1. 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基础设施。
2. 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 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 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 国家和地区。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库姆塔格
呼伦贝尔
读图回答:
1、这三地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气候
2、由图中资料推测洪都拉庙 可能在化德的 西 面,判断 理由是: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
减,洪都拉庙降水比化德少 3、这三地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的 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这反映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 的
地域分异规律。
4、由图可知,制约我国西北 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是 水分 条件,人类在该地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 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 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 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 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 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 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 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 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 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 不可分。荒漠化位居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D、 ③④
A、过度开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 沙地的结果
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
4、关于商都县荒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C、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
2、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干旱、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过程和现象。其类型 按成因分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等。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按土地利用 类型又可分为草地荒漠化、林地荒漠化和耕地荒漠化。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D )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
三、荒漠化的防治
防治荒漠化的方针以及采取的措施?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
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 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
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请举例说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科尔沁草原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 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距海远 小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土地水分不足,植被无法生长。

2. 过度放牧: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过度放牧现象,牲畜过度啃食植被,使得植被无法恢复,土地逐渐变成荒漠。

3. 过度开荒:为了发展农业和工业,人们对荒漠地区进行过度开荒,破坏了地下水位,导致土地变得干燥,无法种植庄稼。

4. 水土流失: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

二、荒漠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大量植被消失,土壤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经济发展受阻: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无法种植,牲畜无法放牧,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3. 人民生活受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无法耕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寻找生计。

三、荒漠化治理为了应对荒漠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退耕还林:政府在荒漠化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植树造林,加速植被恢复。

2. 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3. 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政府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

4. 发展沙漠旅游业:政府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保护沙漠环境。

四、未来展望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荒漠化的治理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水平,实现荒漠化的根本控制。

同时,也需要注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一轮复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一轮复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3、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原则及重点 (1)
(2)
(3)防治重点: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 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4)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 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 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 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人们将水 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 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 条、沙拐枣、胡杨、红柳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 种。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 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 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 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2009· 宁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 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 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 根 据 干 湿 地 区 的 划 分 , 图 示 区 域 属 于 _____ 、 _____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2) 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
C
D
荒漠化的分布
2、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
(1)半干旱的旱农垦区(科尔沁沙地): ——荒漠化城斑点状及片状。 成因:过度农垦,固定沙丘活化。 (2)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锡林 郭勒草原) ——斑点状荒漠化圈。 成因:集水坑和井泉附近过度放牧。
(3)干旱的绿洲边缘(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 通古特南缘、河西走廊)—沙丘活化。 · 成因:过度樵柴 (4)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区(塔里木河下游和甘 肃石羊河下游)——固定沙丘活化。 · 成因:水资源利用不当。 (5)邻近城镇或工矿区(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 田)——荒漠化呈点、线状。 · 成因: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 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造成荒 漠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石质荒漠化:石漠化是土地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区),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土层薄(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
人为因素:(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4).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5).过度放牧
(3)“红色荒漠”的分布与成因: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雨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壤的改良: 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酸性强土质黏重
②改良措施: 种绿肥,施矿质肥料;施石灰中和;土壤中掺砂子
“红色荒漠”(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荒种地;能源短缺→砍伐森林
(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本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石山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质荒漠化。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①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③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④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
①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②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山区的能源问题;
③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
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2.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之间。

典型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北美西南部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

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35°N~50°N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典型地区有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

3、荒漠化的危害: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6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植物覆盖率下降;土壤紧实度增加增加;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壤盐碱度升高;沙尘暴频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主要植物物种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