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一_第3讲_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教育资料】2019届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本: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学习精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A.创立儒家学说B.编订“六经”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2.(2019湖北武汉联考)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3.(2019广东东莞期末)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
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
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4.(2019山西太原联考)战国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5.(2019江西南昌期中)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流派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2019山东德州联考)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周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含解析)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2.流派及主张(1)儒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核心是“05仁”,即“爱人”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06礼乐制度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07有教无类”战国孟子①发展孔子的“仁”,主张实行“08仁政”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③伦理观上,主张“09性本善”④倡导“养浩然之气”⑤“天道”与“人道”统一荀子①主张施政用“10仁义”和“王道”,杂以霸道,礼法并施②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③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④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11道”,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③提出“12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战国庄子“齐物”“逍遥”: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13逍遥”(4)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3.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15思想解放运动。
(2)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01司南”。
(2)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汉字的起源(1)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商朝出现的02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艺术(1)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K12课件
10
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E政v以a德lu”a“t节i用on而爱o人n。ly”. ith②③孟荀As子子p的的o民民s本本e.思思S想想l::民“i君d贵舟e君s民轻水f、。o痛”r恨暴.N政E和T战争3。.5 Client Profile
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⑥。
——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
(1)起C源o:刻py画r在i早g期ht陶器2上0的04简-单2符0号11被认A为s是po中s国e文字Pt的y起源L。td.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K12课件
7
4.文学 (1)《诗经》 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2)实C质o:古py代r儒i家g思ht想中2的0“04民-本2”0思11想是A以s维po护s“e君”Pt为y中心L的td,并.不
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K12课件
11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2)政C治o:周py王r室i衰g微ht,诸侯2纷00争4,分-2封0制1瓦1解A,专s制p主os义e中央P集ty权萌L芽t。d.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诸子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1)《诗经》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③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③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
考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与影响1.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中国古代史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研析考情考向课时作业落实主干知识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私人讲学(4)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②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解放轻巧识记“百家争鸣”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②强调统治者“”;③“克己复礼”。
(2)教育:“”“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019届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本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
第 1 页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A.创立儒家学说B.编订“六经”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2.(2019湖北武汉联考)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3.(2019广东东莞期末)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
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
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4.(2019山西太原联考)战国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5.(2019江西南昌期中)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流派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第 2 页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2019山东德州联考)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周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doc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主张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
②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2)地位①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其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汉代之后成为主流。
2.老子(1)主张①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倡导“无为而治”。
(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
[图示记忆]孔子的思想体系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出现私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1)提出“仁政”学说(2)主张人性本善说(3)强调先义后利《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荀子(1)“制天命而用之”(2)主张“性恶论”(3)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意义(1)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3)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 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轻巧识记]百家争鸣三、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精神? (2)史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试答:
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
儒家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__君_轻__民_贵_____”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伦理:主张“性本善”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
(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 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 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提示】 (1)图一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 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 的精神。图二再现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 (2)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2)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 (4)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练习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 D解析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项正确。
2.(2019·商丘模拟)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说明孔子()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主张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答案 C解析题目中并未出现法治,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对自身修养的要求高低,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相符,故C项正确;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属于比喻,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考评,2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
这反映出()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向孟子问政”“尽量挽留”,反映出当时士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社会地位凸显,故D 项正确。
4.(2019·邢台月考,2)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讲义
(2)楚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 试答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 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不是 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思考 1 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 经济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试答
史料解读:①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大量出现, 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为士阶层的活跃提供了物质基 础。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力 量壮大,他们要求变革,因此,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 1.思想特点 (1)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 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 治的理论武器。
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 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心意自得”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画面,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的特点,结合题干 无法得出“生活富裕”的结论,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 意。故选 C 项。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44PPT
难点突破
4.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人性上,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 (3)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老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 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5)看待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5.诸子百家思想古为今用: (1)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主题一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历史舞台①;同时,它也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 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 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②。……激烈 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 重组的机会③。学术环境的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 “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 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④。
开创道家学派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
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
统治的一种策略。
主干知识梳理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问题思索】 孔子之“仁”与孟子之“仁”的不同
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 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精 神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也 十分有益;还传到了邻国乃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 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 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 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 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考点深化探究
(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 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 化为新兴地主阶级,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 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运动,废除了旧制度,最 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 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 联系加强。这为后来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成 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 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传了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考点1
栏目索引
2.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a.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⑤ 司南 ”。 b.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 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考点1
栏目索引
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
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
的是 ( A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治大国如烹小鲜”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答案 A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
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
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
高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1
栏目索引
思维启迪 牟复礼在《中国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 “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请 分析牟复礼所说的学派指的是哪一学派。 提示:该学派蔑视世俗,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自在,因此是道家学派。
拓展深化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考点1
栏目索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人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东城期末)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结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2.(2016某某期中)“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
孔子认为(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丰台期末)下列属于孟子主X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4.(2016西城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X以礼乐来规X,也有人主X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5.(2018海淀期中)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C.荀子D.庄子6.(2017东城期末)《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
《诗经》《楚辞》中都出现了一百多种植物。
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
由此可以推论出(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二、非选择题7.(2012文综)(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习题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K12课件
1
一、选择题
1.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
CC.o道p家yr“ig无ht为2”00思4想-2011D.As法p家os“e法P治ty”L思td想.
解析 材料中尧举舜为天子的做法与墨家“尚贤”思
想相符,故 B 项正确。
K12课件
7
5.中国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
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爱
民”“重民”“恤民E”va则lu常a被tio后n世o引nl述y.。这说明( ) ted witAhC.Ao儒spp家yor思sige想h.St能2li够0d0e制4s约-f2o绝0r对1.1N君EA权Tsp3o.s5eCPliteynLt tPdr.ofile 5.2
K12课件
2
解析 材料中孟子主张的意思是当天下有道德和正义
时,就以它来约束自己,当天下无道时,就要追求道德和正
义,士无论何时都不E能v失al去ua道ti德on和o正n义ly。. A 项不是材料的体 ted现w,ith故A排s除p;os材e料.S中lid的e士s 相fo当r 于.N知E识T分3.子5,C“lie士n穷t P不r失of义ile,5.2
对立,C但o可py以ri完gh善t皇20权0政4-治2,01从1而A维sp护o统se治P秩ty序L,tdD. 项错
误,C 项正确。
K12课件
9
6.[2018·陕西五校联考]我们将系列的一类书分为上册 和下册,或称为上卷、下卷。该分类方式与下列记录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考点角度题号
先秦时期的思想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1
墨家主张的功利性 2 《春秋》成为儒学经典的原因 3 法家思想的影响 4
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5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汉字的功能 6
综合7
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解析:B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贵族政治遭受冲击,故A、D两项错误;民本思想的萌发并非源于天道权威,而是民众力量显现的产物,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天”由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转变为人类的关爱者,这是当时王室衰微,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的现实逼迫人们修正传统的天人关系的反映,故B项正确。
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
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
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
解析:C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新知生成】孟子对墨子的批判
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
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 )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解析:B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经孔子整理后的《春秋》能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不可能起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材料“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可知《春秋》是编年体史书;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被后世统治者推崇。
4.(2017·河南新乡三模)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
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
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解析:C 根据材料分析法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采用是鉴于秦亡的教训,因为其主张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最终导致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故C项正确。
法家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在秦亡后依然一直被各朝代采用,且该思想有利于政局的长期稳定,排除A、B两项。
法家思想不受重用不是因为违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故排除D 项。
5.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6.(2017·河北邢台检测)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最后又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解析:B 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汉字中的“帝”字的字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汉字是文明的载体,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7·河北衡水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成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来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
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
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思想家们整饬吏治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来看,儒家认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也就是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和礼义,不强调等级与身份;而法家则注重的是“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主张以法治吏,实行严刑峻法。
第二小问产生这种观念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2)问回答第一小问,可从每个人的主张来分析。
龚自珍的主张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魏源的主张是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的观点是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人人得诉于法吏”。
评价时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些观点符合时代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它们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
总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的观点,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
答案:(1)差异:儒家尚贤、重德,以礼治国,人治色彩明显;法家重视军功与才能,主张以法治吏,严刑峻法。
时代背景: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崩溃,世卿世禄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诸侯国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阶级上,士阶层崛起,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广纳人才。
(2)主张:摒弃凭资历用人的官吏升迁制度;重德才,任人唯贤;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强调法治,依法行政。
总体评价:思想家们提出多种整饬吏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了时代潮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言之成理即可)
评价:龚自珍、魏源的主张冲击了封建官僚用人制度,但并未超出封建道德的规范;梁启超、章太炎对封建官制的批判和对法治的诉求,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参
政的要求,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主张和愿望无法实现。
(言之成理即可)(说明: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