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高考历史15个高频考点排查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高考对现代世界的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时要熟练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影响和调整。

现代主义美术、影视艺术。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表现、特点、影响;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苏联的建设和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标志、概念和实质等。

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34、35题进行考查。

易错点1、十月革命【易错角度】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株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易错点拨】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无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愿望,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因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草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易错角度】十月革命开创了现代化新模式,具有启发意义【易错点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具有启发意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错点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易错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易错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御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这个角度看, 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该政策是苏俄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易错角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易错点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历史作为其中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为大家归纳的一些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等重要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包括政治上的诸侯争霸、经济上的铁犁牛耕推广、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等。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以及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措施的意义。

(2)汉武帝的统治: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等政策。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格局的变化: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与十六国对峙、南北朝对峙等。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如科举制的创立。

(2)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表现。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重文轻武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华贸易逆差、鸦片走私等。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清朝的腐败统治、外国侵略、自然灾害等。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建立新式海军等。

4、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中国近代史重点知识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中国近代史重点知识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中国近代史重点知识高考对近代中国的内容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是要熟练掌握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运动以及鸦片战争后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28题进行考查。

易错知识点易错点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易错角度】近代列强侵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易错点拨】近代列强侵华,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冲击,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易错角度】近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易错点拨】《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后, 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这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的开端,这一时期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易错点2、太平天国运动【易错角度】太平天国并非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而是将其删改选用【易错点拨】太平天国实行反儒, 反孔的文教政策, 但在其刊行的书目中 , 除宣扬拜上帝教之外,还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

太平天国对儒家经典的态度是在删改的基础上加以利用,进而形成了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拜上帝教思想。

【易错角度】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推动了晚清的变革历程【易错点拨】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清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加财权下移,清代兵制也随之改变, 地方军事集团由此兴起,严重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 为日后的军阀统治埋下了伏笔。

同时, 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态革自强的意识,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归纳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1历史考点总结1.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

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

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2023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高考历史常考的高频考点有非常多,如果可以做一些常考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同学们就能好方便去复习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在高考历史的备考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这些易错点可能由于概念混淆、史实理解不深、时间线索不清等原因而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进行精析整理。

一、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与宗法制很多同学容易将分封制和宗法制混淆。

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而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继承。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易错点在于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清,以及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不能准确判断是哪种制度在发挥作用。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贯穿中国古代史,但同学们往往对其发展脉络和特点把握不准。

专制主义强调君主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秦朝建立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不断强化,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等。

易错点在于不能清晰地记住各个朝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以及对其影响的分析不够全面。

3、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但同学们容易对其特点和局限性认识不足。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脆弱性。

它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到了后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易错点在于不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全面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同学们可能只记住了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影响。

例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必须排查的30个高频考点汇总(精选)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必须排查的30个高频考点汇总(精选)

考前必须排查的30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老点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成果,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20世纪初,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提出了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率先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他所施行的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及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思维提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经历了空想→科学→发展→创新的过程,它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丰富创新的。

因此,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考生误解或忽略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对一些易错知识点进行精析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的制度,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而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和继承权。

易错点在于将两者混淆,认为分封制就是宗法制。

实际上,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强调君主的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很多同学容易认为专制主义就等于中央集权,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容易出错的是对“自给自足”的理解,误以为小农经济完全与市场隔绝。

实际上,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参与市场交换,只是其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

2、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一政策完全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在某些时期,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只是在政策和社会观念上,农业始终被置于优先地位。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的发展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再到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

易错的是认为儒家思想始终一成不变,或者不能准确把握各个阶段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特点。

2、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束缚思想、考试内容僵化等。

考生容易片面强调其积极影响,而忽视其消极方面。

四、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不能仅仅将其影响局限于割地赔款和通商口岸的开放。

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历史属于文科类的科目,需要大家记住的知识点比较多,历史科目知识点广泛,为挂念大家节省时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期望大家宠爱!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进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今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高校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把握。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把握。

2.清代专制皇权进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进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把握: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进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进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乐观: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1.夏、商、周三代及其朝代的演变;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思想家;3.秦朝的统一战争与统一政权;4.汉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传承;6.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7.宋朝的政治特点和经济文化成就;8.元朝及其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9.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贸易;10.清朝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特点;二、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5.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国共合作与两大革命军阀混战的时期;7.北伐战争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8.抗日战争与中国抗战的胜利;9.第二次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成立;10.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三、世界史1.古代希腊城邦文明与雅典民主政体;2.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3.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对欧洲的影响;4.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十字军东征;5.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6.宗教与欧洲的宗教战争;7.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9.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的国际关系;10.冷战与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历史。

四、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孔子与儒家思想;2.苏秦、张仪与战国纵横家;3.荀子与法家思想;4.秦始皇与秦朝的统一战争;5.汉武帝与汉朝的疆域扩展;6.王莽与新袁之政;7.刘备与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8.王安石与北宋的变法;9.秦桧与南宋的灭亡;10.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海外贸易;11.李自成与明朝的灭亡;12.张献忠与明朝的灭亡;13.韦庄与明朝末年的民族大合唱。

以上是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的整理,涵盖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以及世界史的重要内容。

希望能够对高考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细节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细节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细节知识点归纳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深入。

参加高考的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细节知识,这也是备考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结合历史的不同时期和事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细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

2.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重要事件是周公旦的封建制度,东周的重要事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和分裂。

3.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标志。

4.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有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和东汉的汉光武帝时期最为繁荣。

5.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争夺,最终导致了晋朝的建立。

6.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金朝南侵事件。

7.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首都设在大都,结束了南宋时期的战乱。

8.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朝代,有永乐、成化、嘉靖三个时期,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

9.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疆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影响力最小的一个朝代。

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的洪水周期为950年左右,埃及人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农业耕作和灌溉。

2.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有雅典、斯巴达两个重要城邦,其中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由罗马共和国演变而来,朱庇特神庙、斯巴达克斯的起义等事件是该时期的重要代表。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社会变革。

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尽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和继承权,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两种制度相互配合,维护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此后,历代王朝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一制度,如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的军机处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巩固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经济1、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后,历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

2、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包括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都是中国制瓷业的杰出代表。

纺织业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提花机,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

3、商业商业在古代社会中也不断发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到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再到唐宋时期商业的突破,如坊市制度的打破、纸币的出现等。

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高考历史易错知识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

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相权力,强化了君权(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明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冲刺:高考历史15个高频考点排查高频考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老点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答题术语](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

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6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答题术语](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高频考点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答题术语](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

形成了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频考点8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答题术语](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

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

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高频考点9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

领土主权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频考点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答题术语](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 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l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频考点1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高频考点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答题术语](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l"号。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

此后迅速发展。

高频考点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答题术语](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l 9 1 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高频考点1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答题术语](1)1 9 5 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4)1 9 9 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