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秀洲制作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它包括矛盾、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范畴。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转化为另一种质量,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惟独通过实践才干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分为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物,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占有的部份。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根源。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剩余价值过度扩大和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1:绪论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1-3二、产生与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与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二)鲜明得政治立场(三)重要得理论品质(四)崇高得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得指南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与实践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得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她思潮&马恩诞生?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得回答4)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6)马哲得解答(二)物质得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得物质统一性:p321)运动&物质?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就是运动得,运动就是有规律得,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得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2)绝对得运动,相对得静止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得物质观5)社会得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一)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活动p351)实践得基本特征2)实践得具体形式3)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p371)把握两大方面?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生活得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得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1)规律得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得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p41?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得基础2)发挥能动得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得趋势&人民得愿望§1、2:事物得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发展得普遍性(一)事物得普遍联系p441)联系得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得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二)事物得永恒发展p451)发展就是上升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得原因2)发展就是一个过程—-时间上得持续性&空间得广延性得交替3)人类社会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得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得内容&永恒发展得动力(一)矛盾得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p47 1)同一性与斗争性2)相互联系&作用&性质3)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4)斗争性…………………………、、5)与谐就是矛盾得特殊形式(二)矛盾得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得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得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得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与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行&曲折性得统一§1、3: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科学得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得统一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发展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辩证法就是伟大得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一、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一)实践与认识得主体&客体p641)实践得定义2)认识得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得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得决定作用p65?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理论就是认识得高级形式)二、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得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得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得特点三、认识运动得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得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得条件(三)认识运动得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p72飞跃得综合(认识过程得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得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无限性得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得统一就是具体得、历史得§2、2: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得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一)真理得客观性—-唯物论p73 客观性得原因;形式得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得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就是真理)(二)真理得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得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人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就是否符合)p77 1)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得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得检验标准(一)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p781)实践检验得理由(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得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得标准得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一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实践三、真理与价值得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得真理&价值尺度(成功得实践就是二者得统一)2)价值得定义3)价值得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得功能与树立正确得价值观p84 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得作用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得辩证统一p85§3、3:认识与实践得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一(+社会意识得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得独立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规律p101(一)生产力&生产关系p1011)生产力定义2)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生产关系p102?广义、狭义?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就是生产中人与人得关系,不就是物,“可这些关系总就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得形式,不就是物,就是生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1)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 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2情形)2)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矛盾运动得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规律:(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p108?决定与反作用?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得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得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得统一性与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得必然性与人们得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得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得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得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14-115根本动力得表现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得作用(一)阶级&阶级斗争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得社会现象p117?1)阶级得定义2)阶级斗争得定义(二)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p1181)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作用得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3)阶级斗争得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得阶级分析法就是认识阶级社会得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得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得巨大作用p121?改良作为革命得补充手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21)改革得定义&其与革命区别2)改革在历史发展中得重要作用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社会主义社会得改革就是一场伟大得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就是推动经济将与社会发展得强大杠杆p124?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得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科技得态度§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得作用一、人民群众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 p128(二)现实得人及其活动就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得前提p129 1)现实得人2)劳动就是基本得人得活动3)人得现实本质-—人就是社会得人?现实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认识与把握个人&群体(三)从社会历史得整体联系与具体过程中认识与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立足整体2)历史必然3)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得决定作用p1311)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得劳动群众&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人民=主体得表现(见p131)2)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3)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4)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5)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得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得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得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得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得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不能决定与改变历史发展得总进程与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得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得历史作用p135?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or反取决于就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得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得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就是联系(历史背景)与发展(不断变化)得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得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得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p140(二)资本得原始积累p140-14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得历史条件p1441)自然经济得对立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得二因素&劳动得二重性p1451)商品二因素得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二因素对立统一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得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得影响?简单、复杂劳动得影响(四)价值形式得发展与货币得产生p148货币产生得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得作用表现3)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得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意义(一)劳动价值论得理论与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认识p1531)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人员得劳动(总工人)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得认识创造就是分配得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得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得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力得价值&使用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3)购买得就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与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得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得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得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得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与资本得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得作用p158 1)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生产物质资料得劳动过程得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得价值,不就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剩余价值得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得两种基本方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生产——目得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得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得因素4)社会总资本得再生产&流通?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生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得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得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得内容&三个表现矛盾得尖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得可能性&根本原因?基本矛盾就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得矛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得周期§4、3:资本主义得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得职能&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形式得进步&本质得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得态度二、资本主义得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得历史进程:§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得形成: p1841)生产集中、资本集中与自然得垄断2)垄断定义3)产生垄断得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得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得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得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得来源3)垄断利润得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得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得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形成&作用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生原因(非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得积极作用6)局限性(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得扩展p1921)世界扩展得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得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4)国际垄断资本得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得实质p195?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得表现p196?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得形成与建立)?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得动因p198?科学技术得进步&生产力得发展--基础跨国公司得发展--适宜得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各国经济体制得变革(三)经济全球化得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得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得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得变化:p200?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资本占有得社会化↑(二)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得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得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得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得变化p203-204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得原因&本质:(一)新变化得原因:p204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二)新变化得实质p206§5、3:资本主义得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一、历史地位p2071)巨大得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得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得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原因(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一个长期得历史过程p213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著作及作者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著作及作者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著作及作者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复习著作及其作者进行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共中央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教材,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该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生产、产品和价值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与它的产生和灭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的消失;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侧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作者背景和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作者是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室和人民出版社编写组。

该编写组凝聚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旨在全面、准确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专家包括国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理解具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编写组在撰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充分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作品,同时结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使得该书既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又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性。

这本教材自首次出版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党校、干部培训机构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其准确、权威的理论阐述和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全面剖析,被广大读者誉为理论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它不仅是初学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教材,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外,还有其他许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劳动与实践的关系- 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路径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战略安排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应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影响三、结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秀洲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秀洲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尐の潴猪☆张秀洲★制作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下面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B)A.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3.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4.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

6.发展的实质上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在实际中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

9.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表现的,这说明了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10.对立统一基本规律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这种反应形式属于表象。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13.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是具体的。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1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中本质上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16.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7.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18.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的原因是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前提。

二、多选题。

1.下面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CD)A.化学元素B.科学C.生产方式D.阶级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说明(ABD)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形式上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C.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应D.意识是一种能动反应3.辩论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BD)A.是否承认认识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到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4.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AC)A.客观性与主体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与目的性原则C.统一性原则与多样性原则D. 客观性原则与主观性原则5.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D)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 具体性6.历史人物对社会的作用在于他们可以(AC)A.改变历史发展的速度B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C.给历史结果注入个人特征D.摆脱历史规律,自由发展7.下面属于价值规律作用与后果的是(ABCD)A.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D.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8.商品的价值是(ABCD)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会9.关于资本本质与特征的正确描述(ABCD)A.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D.是一种以价值增值为本性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性总结。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发展具有矛盾性和规律性,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3.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社会主义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远景等重要内容。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工农联盟、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等。

第四章: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的本质和作用等。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等。

3、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它包括:矛盾、对立、否定、转化等概念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包括:阶级的概念、阶级关系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等。

5、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方法等。

三、重点章节概述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等。

它是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2、第二章唯物论本章主要阐述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

理解和掌握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

3、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方面。

4、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理解和掌握它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字帖系列·政治动笔提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研字帖系列·政治动笔提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委员会◎编著北京·广州·上海·西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动笔提分考研字帖系列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委员会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6(2014.11重印)(考研字帖系列.政治动笔提分)ISBN978-7-5100-6295-7Ⅰ.①马…Ⅱ.①全…Ⅲ.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学参考资料Ⅳ.①A8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11235号考研字帖系列·政治动笔提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著: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委员会责任编辑:夏丹吴淑娅装帧设计: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张跃明发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电话:64077922)销售:各地新华书店印刷:成都蜀望印务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9字数:86千版次:2013年10月第1版2014年11月第2次印刷ISBN978-7-5100-6295-7定价:12.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动笔提分———全面提升考研政治成绩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考研政治字帖系列,便是把考研政治知识点的识记和书写完美结合的系列图书,让考生通过边记边写,内外兼修,全面提升考研政治成绩。

或许有的考生会问:“仅凭一本字帖就可以提升考研政治成绩,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当然没有!本书之所以敢于这么肯定地告诉考生,是因为大量事实表明:在竞争激烈的考研中,按照目前考研政治的阅卷标准和流程,清晰的知识点和漂亮的书写完全可以让你的答卷跻身于一等卷的行列,对于政治基础不好的考生来说,就等于脱胎换骨,提升的不仅是书法素养,更是自己的分数。

【把要点送到阅卷人眼前】考研政治主观题部分的阅卷形式采取人工阅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必备参考书目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必备参考书目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必备参考书目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必备参考书目推荐】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于敦徽、魏启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也是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教材。

本书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是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书籍。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沈志华沈志华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知名教授,其所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研究性较强的教材,适合希望深入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生和研究者。

书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读,对于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石北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材之一,由石北生教授主编。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对于复习备考非常友好。

石北生教授在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以实例进行说明,有助于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王若飞王若飞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其所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材,适合深入学习和研究。

该书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于复习备考有很大帮助。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陈云林、庄伟明陈云林、庄伟明教授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北京大学的教材,也适合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使用。

该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明快,并精心设计了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应用理论。

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江晓原、冉浩江晓原、冉浩教授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材,主要面向经济类的学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2015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2015年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Y Irene Chen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4(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8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12(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3(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15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16(二)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7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 23(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25(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6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 28(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9(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德统一 30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33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34(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36(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7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9(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0(二)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2(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3(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44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5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45(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46(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46(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知方法 48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49(一)辩证思维方法 49(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52(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53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 58(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62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64(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65(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66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68(二)从认识到实践 70(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71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73(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75(三)真理与谬误 78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哲学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80(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1(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84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85(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86(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88(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90第三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 90(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90(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92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93(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93(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94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5(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96(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单思想路线的核心 9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02(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02(二)社会存在 103(三)社会意识 104(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07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10(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10(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11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15(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8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120(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21(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21(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23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25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作用 125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28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28(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130(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131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3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3(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35(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36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37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7(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38(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38(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39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41(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43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144(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144(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145(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145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150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50(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50(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52(三)价值量的决定 153(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55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55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57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160(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60(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162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63(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164(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65(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166(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68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69(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70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171(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171(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172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73(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73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76(三)资本积累 179(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83(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86(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88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88(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90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90(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91(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192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97(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197(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198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02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02(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202(二)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特点 204(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205(四)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205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7(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207(二)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211(三) 垄断资本在全世界的扩展 212(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15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216(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17(二)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218(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219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1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221(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21(二)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222(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223(四)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224(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225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26(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26(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227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29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29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32(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233(二)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35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39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39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42(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242(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44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46(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246(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250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51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51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57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260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260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64(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264(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66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 267(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完善与发展中不断前进 269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73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73(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73(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274(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摧绘 274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275(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76(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278(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81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83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83(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283(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283(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285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86(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287(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87(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289三、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90(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90(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91(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 29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章——电⼦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书第⼆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本章引⾔:认识是⼈类的⼀种求知活动,认识论就是把⼈类认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类的认识既包括求知的过程。

也包括求知的结果,即知识。

从古到今,存在着各式各样关于认识的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第⼀次科学地揭⽰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命变⾰,它不仅科学地揭⽰了世界的本质及其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般规律,⽽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认识论统⼀起来,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起来,克服了旧唯物论认识论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上学性,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命的反映论。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节 认识的产⽣及本质⽣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列宁⾃从地球上出现⼈,便有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是⼈改变外部世界,⼀是⼈认识外部世界。

⼈的认识活动与⼈的存在⼀样长久。

尽管如此,但对于什么是认识,认识是怎样产⽣的,什么是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轻易就能给出⼀个统⼀的、明确的答案。

千百年来,各家各派的哲学家们对此做了不间断的探索,然⽽并未使这个问题获得真正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第⼀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了认识产⽣的客观过程,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分析了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从⽽深刻地揭⽰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产⽣认识是指⼈所特有的⼀种能⼒和活动。

同⼈是怎样产⽣的是⼀个⾮常复杂的问题⼀样,作为⼈所特有的认识能⼒的产⽣也是⼀个⾮常复杂的问题。

1、认识的产⽣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的。

认识是⼈同外部世界的⼀种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的劳动实践的产⽣⽽产⽣,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发展,从⼈类产⽣起⼀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华大学出版社,2003。
• [7]、霍金·S,许明贤译,《时间简史》
(插图本)[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
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 版社,2004。
说明:
• 如果各位想另外选择阅读书
目,请事先与老师沟通协商, 否则所递交的论文无效。
该不该扶危救困?怎样看待“网络 和现实中的两张脸”?
(二)、第二次:民生问题
食品安全、住房问题。
• 4、第四次讨论课:课外自主阅读,
读书笔记交流
• 第12周 • 学生就自己选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撰
写读书笔记情况进行交流。
课堂讨论的要求
• ☛参加课堂讨论的发言原则应该脱稿,讨论课原
则上每一位同学只能参加一次,没有上台参与讨 论交流的同学需要交一份纸质文稿(含图片), 内容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约800字左右 (上台参与讨论交流的同学不需要递交纸质版本 讨论稿);每次讨论课参与人数约为15人,上台发 言的同学要求脱稿讲,可以不做PPT;
眉”。页眉左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 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 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采
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指 定阅读书目:
• [1]、戴维·麦克莱伦(英),王珍译,马克
思传(插图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出自己的看法。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分。
• ⑤满分为10分。 • ⑥递交时间:第12周前交。逾期者只能获得
及格分数。

• ⑦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笔记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笔记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笔记及各章练习题)《马概》总共有四个版本,内容基本相同。

中共党史出版社版《马概》——书适用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作者:许胜利主编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8-1北京大学出版社版《马概》——自考教材,自学考试指定作者:卫兴华赵家祥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编写组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6-1 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概》——高等教育作者:张雷声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注:以下笔记及习题源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概》,原则适合以上四个版本的课程复习。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考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考指导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应考指导一、课程根本情况1.教材内容202X年10月考试开始使用新教材,指定教材为《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X年出版。

课程内容涵概了原公共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它还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局部内容。

主要分四大局部:第—局部(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

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局部(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包含物质世界及其开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开展规律。

第三局部(4-6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包含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局部(7-8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包含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开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课程特点:本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强,逻辑推演严密,难度较大,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布及特点分析1.试题题型及分布第—局部选择题单项选择题:30题,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第二局部非选择题简答题:5题,30分论述题:2题,20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各章分值分布表《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各题型均分分布表202X年10 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分值分布2.试题分布特点分析特点一:考题分布均匀、广泛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涉及各章内容,并且分值也较为平均,除绪论和第八章外其他各章比拟平均。

非选择题局部共7道题,除第—到六章几乎每次会有一题,第七章和第八章一般交替出现。

估量今后考试题目的分布也大体如此,不会在某一章集中过多的分值,所以复习应当全面。

特点二:考题难度不大,大多为根底知识。

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绝大多数考题是在考根底知识,或者说是面上的题,根本无偏题、难题、怪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5~17周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89~223页
第221页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18~20周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224~244页
第242页
第2题
第3题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13~14周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161~189页
第187页
第1题
第3题
第5题
第9题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本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顺利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2)--第一章第1课电子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2)--第一章第1课电子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2)--第一章第1课电子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材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关键词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展的多样性。

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

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显然,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人类也正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0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0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尐の潴猪☆张秀洲★制作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下面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B)A.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3.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4.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

6.发展的实质上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在实际中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

9.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表现的,这说明了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10.对立统一基本规律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这种反应形式属于表象。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13.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是具体的。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1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中本质上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16.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7.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18.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的原因是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前提。

二、多选题。

1.下面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CD)A.化学元素B.科学C.生产方式D.阶级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说明(ABD)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形式上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C.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应D.意识是一种能动反应3.辩论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BD)A.是否承认认识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到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4.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AC)A.客观性与主体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与目的性原则C.统一性原则与多样性原则D. 客观性原则与主观性原则5.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D)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 具体性6.历史人物对社会的作用在于他们可以(AC)A.改变历史发展的速度B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C.给历史结果注入个人特征D.摆脱历史规律,自由发展7.下面属于价值规律作用与后果的是(ABCD)A.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D.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8.商品的价值是(ABCD)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会9.关于资本本质与特征的正确描述(ABCD)A.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D.是一种以价值增值为本性的运动。

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BCD)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B.是否发现无产阶级是变革社会的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目的出发,得到社会主义结论D.科学社会主义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了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三、判断题。

1.资本主义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2.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3.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只是一个过程。

(√)4.任何个人都对历史起作用。

(√)5.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其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在马克思之前,一直存在着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

(×)7.资本主义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是以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

(×)8.资本积累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本身。

(√)9.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见,社会主义社会不能用共产主义来命名自身。

(√)10.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四、问答题。

1.辩证的否定观: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⑴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唯一性。

这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惟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除此以外,别无其它检验标准。

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根本性、最终性和惟一性,也就肯定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最终能够对一切认识的真理性做出明确检验。

⑵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即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有条件性。

这也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凭一次或几次实践、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实践,不足以检验一切认识的真理性。

第二,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即便已经被某些实践证实了的理论还要不断地接受发展了的实践的继续检验。

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都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过程。

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①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5.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①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资本的比率②剩余价值率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而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③剩余价值率正确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而利润率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6.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具体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③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④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7.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其作用: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其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②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8.商品经济中的基本矛盾及其含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其含义: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其表现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自发波动①当供小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②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小于价值; ③当供等于求时,价格等于价值。

其作用表现:①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五、论述题。

1.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踏实工作与远大理想相结合的必要性。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的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踏实工作的科学态度,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量的积累,踏实工作就是为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同时一定要与远大理想相结合,向我们远大的理想奋斗。

③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态度,既要反对把重视量的积累的浮浅的工作态度,又要反对在质变条件成熟时,不促进值变的没有远大理想的思想。

2.运用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论述“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当社会基本矛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又还没有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时候,需要经过改革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④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上是相适合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无需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的社会,而只需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