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常见鱼病及防治共79页文档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北方常见鱼病及防治共79页文档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鱼病学是研究鱼类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 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鱼病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基础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为了 正确地诊断鱼病和了解疾病给鱼类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引起的病理变化,首 先要对鱼类的正常的形态、生态、组织和生理等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说,鱼病学要 以鱼类形态学、鱼类组织学和鱼类生理学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鱼类的 疾病有经较深入的认识。又如引起鱼类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鱼类自身的生 理机能失调、鱼体受到机械损伤、物理性剌激、鱼的营养状况不良、环境恶化、以及 寄生虫、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等,因而除鱼类生物学外寄生虫学、微生物 学、毒理学、和水质检测等学科知识,同样也是研究鱼病所不可缺少的。
对于细菌性或病毒性鱼病的诊断,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 养,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是否是真正的病原体,并用 微生物鉴定方法,确定它属于那种细菌和病毒。近年来对 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一般采用血清学快速诊断法来进行诊 断,如采用荧光抗体法、酶免疫测定法、中和试验法、琼 脂扩散法和血清凝集试验法等等。
对于鱼类中毒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诊断时往往还需要 通过对食物或水质的化学分析后才能确定。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虽然还弄不 清运输途中鱼苗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密度高、 水量少、水中氧含量代。但是那时实际做 法,如换入新水,不断地摇动容器来增加 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和去掉“稍大而黑鳞 者”即野杂鱼,就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溶解 氧,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和清除害鱼。所以 这个记载反应出当时人们对水质的重视, 也反映出对运输途中鱼苗可能因缺氧而死 亡的最原始浅陋的认识和最简单的预防措 施。
病原寄生虫的检查,大型的用肉眼或解剖镜观察即可鉴定; 小型的寄生虫往往要用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方法是首先从 病鱼的发病部位取出部分组织、粘液或内含物在显微镜下 作寄生虫的活体观察。有时为了对寄生虫进行鉴定,还需 要解剖或制作经过各种方法染色的涂片、整装片和切片观 察;对幼虫的鉴定,则还要经过培养。为了正确地了解发 病过程和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又往往需要进行寄生虫的 生活史研究。
北方地区几种常见鱼病的疹治
北方地区几种常见鱼病的疹治随着养渔业的不断发展,养鱼单产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由于养殖密度加大,鱼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的摆在每位养鱼户和养鱼技术人员面前。
为了水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现将多年来在养鱼病害疹治方面的经验和办法介绍一下,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借鉴。
一、细菌性鱼病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是柱状嗜纤维菌,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水温越高越易爆发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所有养殖鱼类。
每年因该病引起的鱼类死亡时有发生。
患病初期较易治疗,中后期则很难治愈。
当鳃丝挂有附着物、鳃盖内表充血、开天窗等。
这些都是中后期的表现。
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三氯异氰脲酸(含量30%)400g加硫酸铜350g全池泼洒。
第2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二硫氰基甲烷(2.4%)125ml加季胺盐络合碘(含量季胺盐20%、碘1%)125ml全池泼洒。
第3天重复第2天再用药一次。
2.赤皮病病原体是莹光极毛杆菌,发病症状为鱼体两侧鳞片脱落伴有充血或出血。
是草鱼的常见病,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是引起饲养草鱼死亡的主要病因,经常造成绝产。
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旱烟叶500g加敌百虫(含量90%)350g全池泼洒。
方法是先将旱烟叶用器皿熬汁冷却后待用;将敌百虫用水稀释后加冷却后的烟汁兑水全池泼洒。
同时用氟苯尼考制成药饵投喂,方法是用氟苯尼考每30mg/kg~50mg/kg鱼体重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两次连喂3天~5天。
第2天用戊二醛(含量20%)全池泼洒。
用量为每亩水面/水深1m用戊二醛20ml~30ml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3.腐皮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该病是一种较新的鱼病,在近几年北方地区大量饲养镜鲤的情况下,该病几乎是镜鲤的专项疾病,同池套养的其他品种鱼类几乎不发病。
其症状为初期病鱼体表起透明水泡,水泡破碎后,长水泡的地方体表充血、发炎、溃烂而行成病灶。
该病不特别严重时不引起死亡,而因体表溃烂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销售。
北方鱼类病害的诊断及预防
严格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定期进行鱼
先,有些管理人员未能对鱼塘进行及时的 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还要用剪刀去翦掉腮 塘巡视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每天的鱼塘
清理,在放着一批新苗种前没能对鱼塘进 丝,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黏液, 巡视工作,可以每天分为早、中、晚三次进
行全面的清理。其次,还有的鱼塘没能根据 以及观察鳃丝的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 行鱼塘巡视,早晨进行巡塘是最为重要的
清洁,消除环境因素对池塘养殖的影响,进
是造成寄生虫较多和病原菌密集的主要原
一步满足鱼生长的水体需要。
因,应当常性地对食场进行消毒,最常用的
还要根据鱼池以往的病史,注重周期 性的发病问题,根据每年何时病发,某类病
办法采用悬挂法与泼洒法进行消毒作业。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延寿县
修整鱼池是优化养殖环境的关键手
剖观察。目前综合分析各类鱼病应当从急 且还要对内脏进行分析,必要时还要使用 段:鱼池应当进行阶段性的检查消毒,还要
性和慢性类型入手。急性鱼病,发病期的鱼 显微镜来检查,这样才能防止鱼体出现问 在养殖期间进行必要的清淤泥工作,清整
外在特征与正常鱼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 题。只有全面观察鱼体的各种部位,才达到 后的鱼塘应当晒底,这样可以达到有效杀
会出现死亡率大幅上升的情况,因此在短 有效控制鱼体的目标,更好的提高鱼体检 菌的目标。
期内就会出现较大死亡率高峰的现象。慢 查的效果。
性型鱼病,慢性病鱼主要表现出身体颜色
目检
药物清塘:在鱼塘中很多生物都是病 原体,为了有效的防止鱼受到污染的情况,
发黑的情况,这些鱼的流动速度等都会较
病毒性鱼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鱼的鳃盖 应当对池塘进行药物清理,注重根据池塘
水产渔业
Shuichanyuye
北方地区常见十种鱼病的中草药疗法
北方地区常见十种鱼病的中草药疗法在常见鱼病的中,草药疗法与抗生素相比具有使用简便、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防治方法。
且中草药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中草药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无毒副作用。
本文针对北方常见鱼病推荐以下中草药疗法。
1 草鱼出血病1.1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大青叶1kg、贯仲0.5kg加水10~15kg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续3d。
1.2 每50kg鱼种用大青叶150g、贯仲100g、野菊花100g、白花蛇舌草100g碾粉拌饵投喂,每3d为一疗程。
1.3 每kg鱼用2.5g大黄、1.5g黄柏、1g黄岑、5g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d。
1.4 枫香树叶按每万尾鱼种用0.25~0.5kg,经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续5d。
1.5 每667平方米用40kg喜旱莲子草,粉碎后挤汁拌入豆饼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用10d。
2 水霉病2.1 每立方米水体2~4g五倍子,捣碎,以开水浸泡,每日药浴病鱼1~2h。
2.2 每立方米水体5~10g菖蒲、10g蓖麻叶和20g松树叶捣烂,每日药浴病鱼1~2h。
2.3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苦楝子100g,碾粉用温水浸泡8h,再加碳酸钠250g、食盐500g,兑水全池遍洒。
2.4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菖蒲1.3~2.5kg,加食盐0.5~1kg,全池遍洒。
2.5 每50kg鱼用石榴皮50g、槟榔30g共同碾碎成细粉,拌匀于5kg饲料中投喂,连续3~5d。
3 打印病(腐皮病)3.1 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4g、大叶黄2g捣碎开水浸泡,加酒精6g、食盐4g,泼洒全池。
3.2 每kg鱼用鲜地锦草和鱼腥草各4g,加雄黄0.6g,捣烂成泥,拌精饲料投喂3~4d。
3.3 将黄岑切细加水浸泡24h后,煎煮3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3d。
3.4 每kg饲料加板蓝根4g、黄芩6g、甘草4g、山楂6g,磨粉直接加入饲料,7d为一个疗程,第2~6d减半。
北方地区水产养殖鱼类常见病害及药害的主要因素分析
鱼病防治酸菌内服。
用光和细菌和底毒消调水,在笔者指导下,发现鲤鱼尾部发白,即投喂肝胆康当发现鲤鱼个别有头部发黑用外泼纳米碘2遍杀菌,氟苯尼考内服不盲目增加投饵量,直至封冰结束,未见急性烂鳃病发生。
2、治疗(1)在养殖过程中,急性烂鳃病发病前期,鲤鱼大量摄食,吃得越多,死亡率越高,所以采取停食5-7天措施。
减轻鱼体肝胆负担,逐渐恢复鱼体内脏器官功能,增加鲤鱼的机体免疫力。
(2)认清该病的特点,采取先调节水质,常开增氧机,再外泼本草精华液+复合碘。
修复病变的鳃组织,增加鳃丝的通透性,需要注意事项,镜检病鱼有大量寄生虫也不能使用杀虫剂,否则会引起死亡量增加,使此病无法控制。
实例:哈尔滨市松北区养殖户,王某,20亩,第一天发现十几条,第二天则发现几百条,症状;病鱼头部发黑、花肝、鳃丝发白,镜检有大量三代虫,检测氨氮0.8,亚硝酸盐0.05,用解毒活水动力每桶5亩同时配合底毒消每瓶4亩。
降解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
第二天、第三天外泼本草精华液+复合碘连用两天,死亡量减少到几十尾。
内服氟苯尼考+肝胆康,每天两顿连喂5天,待病情稳定,摄食正常后,用甲苯咪唑杀灭三代虫,效果明显。
北方地区水产养殖鱼类常见病害及药害的主要因素分析郭 悦(哈尔滨市阿城区水产管理局 黑龙江 阿城 150300)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品种的多渠道引入、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域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鱼病的发病率和用药量也随之不断攀升。
由于不少养殖户不明白鱼病起因,不懂渔药的性能和用药方法,病害和药害事故时有发生,损失较大,有些渔塘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养鱼户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北方的养殖地域特点,对常见鱼类养殖病害及药害的主要因素总结分析如下,仅供养殖户参考。
一、鱼类主要病害因素分析(一)各种原因的水体缺氧,导致鱼病频发。
缺氧的因素有很多,极易引起鱼类疾病的发生,长期缺氧浮头会导致鱼类唇部充血变形,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泛池导致全军覆没。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水温低,鱼类易感疾病,尤其是初期生长阶段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低,容易感染导致大规模死亡。
鱼类疾病的发生对鱼类养殖业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加强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1. 饲料管理科学的饲料管理可以降低鱼类感染病害的风险。
在饲喂方面,应注意合理搭配饲料成分,保证鱼类营养平衡。
同时,要定期清洗饲料池,避免水质污染。
严格控制饲喂、避免过度饱食或长时间空腹,防止肠胃疾病的发生。
鱼类养殖单位应配备专业饲料管理人员,对饲料的质量和管理进行严格监控。
2. 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鱼类生长和免疫系统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质管理是鱼类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要保证水质清洁、透明,控制池塘和鱼缸的水温和酸碱度。
水质检测要定期进行,确保合理维护鱼塘水质。
3. 疫苗预防注射疫苗是预防鱼类病害的有效措施,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
在鱼类育苗期,可注射细菌性肠炎疫苗、麻醉药物等疫苗,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但要遵守疫苗使用的规范,并注意疫苗接种的时间、剂量和注射部位,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消毒措施在养殖、管理和鱼类运输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消毒措施。
灭菌消毒措施可以杀死病原菌,预防鱼类病害的发生。
可使用氧化剂、消毒液、紫外线等消毒设备,对输送车、池塘等进行定期消毒。
5. 防病治病鱼类发生疾病后,要及时进行防病治病。
在使用药物治疗病害时,应选择具有口服、注射以及泼洒等方式,方便实施且高效的药品,同时要严格遵守饲药规范要求,按照剂量、频次等要求进行药物治疗。
尤其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来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发生。
6. 健康养殖健康养殖是防控鱼类病害的关键。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养殖规划,保持适宜的鱼塘密度,密切关注鱼类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要加强员工健康知识学习,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水域的卫生管理,控制环境污染,有效防止鱼病的发生。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湖泊河流较少等特点,水产养殖资金较少,养殖户缺少养殖经验以及养殖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病害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水质管理水质是保证鱼类养殖健康的基础,水中含氧量、温度、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等都是影响水质的因素。
使用生物药剂进行调节水质,加强养殖水质的监测以及维持水质平衡是保障养殖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养殖管理养殖时要给鱼提供充足的饲料,定期检查并清理池塘沉淀物,定期更换水,防止水质恶化。
还可以增加鱼缸的深度,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每只鱼的生长和发育空间,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病害预防1. 加强鱼类的健康检查:对于草鱼、鲫鱼、鳙鱼等多种鱼类可以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2. 加强饲料管理:使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饲料,加强饲料的质量控制,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能量而不会滋生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3. 加强消毒:对于池塘、鱼缸、器材等进行规律性的消毒,消除污染和感染源,减少病害的传播;4. 加强细菌预防:使用新鲜水进行水对水进行清洗、对养殖池深度加强管理、多方面考虑鱼的生活习惯及环境等,是减少细菌发生的关键。
四、病害诊治当发生鱼类病害时,要立即进行诊断、治疗。
常见的鱼病包括鱼霉病、鱼疫、暗疮症、溶藻剂病等。
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氧气泡、增加草鱼对虫的抗体、增强免疫等措施。
五、注意环境保护水资源极为珍贵,环境保护是鱼类养殖健康的前提。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不乱排废水,不滥捕、过度放飞,注重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红线,就能从根本上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总之,加强水质管理,养殖管理,病害预防,病害诊治和环境保护是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的要素。
只有实施综合防治策略,才能保障鱼类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鱼类是重要的水产资源,但在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
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水质清澈,适合鱼类养殖,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鱼类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鱼类养殖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针对北方地区鱼类常见的病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方案,希望能够对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1. 健康饲料管理饲料是鱼类养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减缓,饲料消化吸收能力也相应降低,因此需要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在冬季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高营养饲料,并根据鱼类的新陈代谢状态和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
2. 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水体循环不畅,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从而使鱼类易感染病原。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保持水体清澈、富氧,减少病原的滋生。
3. 定期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鱼类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针对北方地区常见的鱼类病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提前预防。
还需要留意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保持鱼塘或水体的清洁,减少病原的滋生。
4. 温度控制在北方地区,鱼类常常会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病害。
因此需要加强对鱼类饲养环境的温度控制,保持稳定的水温,避免因气温变化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5. 饲养密度控制鱼类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饲料残留、粪便积累、氧气不足等问题,进而增加鱼类的感染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状态、鱼塘或水体的大小、水质情况等因素,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6. 药物预防在鱼类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在病害高发季节进行药物预防,提前消灭潜在的病原。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区之一,但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水域干涸程度高等特点,渔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鱼类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北方地区的渔业生产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提高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本文将从水域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总结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渔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水域环境管理1. 加强水质监测。
北方地区水域水质变化大,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保障鱼类生长环境的良好。
2. 控制水温。
北方地区水域水温波动大,而水温过低易导致鱼类感染疾病。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水温,如加设温室或采用温度调节设备,确保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3. 水域消毒。
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处理,杀灭鱼类病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漂白粉等,但使用时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饲料管理1. 合理配饲料。
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选择配制饲料,保障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饲料消毒。
使用饲料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饲料可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预防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饲料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等。
3. 控制投饲量。
投饲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鱼类的健康。
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水域的情况来合理控制投饲量,避免过量饲料造成水质污染或过度竞争,导致病害的发生。
三、养殖管理1. 流水养殖。
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可以采用流水养殖方式,保持水质清新,并且将废水排出,减少废水中的病原体浓度,降低病害的传播风险。
2. 定期观察鱼类健康状况。
养殖者要定期观察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发现鱼类出现异常行为、体色异常、食欲下降等情况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北方地区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止和控制鱼类病害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各种管理、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鱼类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鱼类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一些措施。
一、改进养殖环境改善养殖环境是综合防治鱼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保证养殖水质清洁,避免有机物和污染物对鱼类的危害,如细菌、草藻和有害物质等。
其次要控制水温和水质的波动,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以防止鱼类体内免疫力的下降。
同时还要注意鱼池的通风换气和水面水位的调整,给鱼类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有助于改善鱼类的免疫力,减轻鱼类的病害。
在饲料选择上,要注意为鱼类提供营养均衡、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增强鱼类的免疫能力。
减少饲料的过剩投喂和残留,防止饲料污染,以避免细菌、真菌的滋生。
还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域环境的饵料选用和投放,在特定的季节和环境下,增加维生素C、氧化锌等特殊饵料成分的投放量,以防止鱼类的免疫力下降。
三、病害监测病害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对养殖池的水质、鱼类的生长情况、食欲、睡眠等进行定期的检测,如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处理,预防病害的发生。
同时还要注意鱼类的鳃、皮肤等部位是否有红斑、溃疡和粘液等症状出现,结合病害监测和解剖统计分析,发现病害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是综合防治鱼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病害防治中,首先要注意提高养殖池的消毒措施,定期清理完善养殖池的底部,避免有机物的堆积和病菌的滋生。
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进行消毒、饲料添加预防药剂等方法预防病害的发生。
同时还要做好及时治疗和隔离感染鱼类,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在病害防治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药剂,避免使用过量或不当的药物,以防止鱼类免疫力下降和污染环境。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鱼类病害,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水质较差等原因,鱼类病害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
一、加强养殖水体管理养殖水体是鱼类生长的生存环境,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水质对预防鱼类病害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要加强水体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鱼类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二、科学饲料管理合理饲喂饲料,是预防鱼类病害的重要环节。
饲料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养殖户要根据鱼类的生长周期和体重状况,科学调配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做到适量适时的饲喂。
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避免因为饲料受污染而导致鱼类发生病害。
三、加强鱼类疾病监测定期对鱼群进行健康监测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鱼类的疾病症状和病原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疫工作。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对鱼群进行隔离,做好疫病防治。
要对鱼类疾病的防治做好记录,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合理使用药物防治在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的过程中,药物防治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手段。
合理使用药物防治至关重要,养殖户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防治。
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者滥用药物造成鱼类药物残留的问题。
应该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药物,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养殖环境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注意养殖环境的管理。
要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清除废弃物和淤泥,保持池塘的清洁。
要做好养殖场的防护设施建设,防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和野生动物传播病原体。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水体管理、饲料管理、疾病监测、药物防治和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鱼类病害在养殖业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鱼类病害影响鱼的生长和发育,导致鱼的死亡率增加,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
1. 饲料管理良好的饲料管理是预防鱼类病害的关键。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营养饲料的供应可以提高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鱼类发病率。
应按照鱼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和饲料的种类和数量,避免鱼存活过多或过少,导致环境污染和病原体的滋生。
2. 水质管理养殖水的质量是养殖鱼类健康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和氨氮、硝氮、亚硝氮等污染物质的含量,及时调整水质,保证养殖水的清洁和透明,满足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需求,防止病原体在水体中滋生和传播。
3. 防护设施在养殖场内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可以降低病原体的感染率和鱼类发病率。
建立完善的防护隔离区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定期清理鱼缸和软管,消毒鱼缸和水处理设备,减少污染源的存在和传播,保持养殖场的卫生清洁。
4. 病害防治如发生鱼类病害,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对病原体进行鉴定,然后根据病害发展的阶段和病原体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如使用药物、疫苗或生物控制等手段。
同时,要加强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鱼类的健康水平和抵御病害的能力。
总之,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是防止和控制鱼类病害的关键。
这需要加强养殖管理,保证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养殖水的质量,设置防护设施,降低病原体的感染率和鱼类发病率。
另外,对于发生的鱼病,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鱼群并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鱼类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会造成鱼类死亡,还会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鱼类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做好鱼类养殖水质管理是防治鱼类病害的基础。
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合理投放鱼类,并控制密度,防止鱼类过度集中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
加强鱼类疫病防控。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鱼类疫病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加强鱼病诊断与监测检验技术,及时发现和诊断疫病;采取隔离和检疫措施,加强鱼苗和种鱼的防病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提高鱼类抵御疫病的能力,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加强鱼类营养和饲料管理。
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的种类和成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量喂养和饲料浪费;定期清理饲料残渣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病原菌滋生。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要加强对鱼类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管理,控制水源和养殖场周边的污染来源,减少鱼类的病原菌感染源;加强养殖水体的治理和改良,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加强周边水体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外来物种和污染物对鱼类的威胁。
第五,加强饲养管理和监督。
要加强鱼类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加强对鱼类生长状况和行为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水质管理、疫病防控、营养和饲料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和监督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保障养殖场的健康发展。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随着我国水产业的发展,鱼类养殖成为了许多地区的重要产业。
然而,鱼类病害也成为限制鱼类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北方地区是鱼类病害高发地区,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鱼类病害,对于保障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一、预防1.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健康的基础。
因此,水质管理是预防鱼类病害的重中之重。
水质测试是必须的,定期检测水中PH值、溶解氧等指标,保持水质平衡。
同时,要避免过度投饵、过度喂食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
2.养殖环境管理适宜的养殖环境也是预防鱼类病害的重要因素。
鱼塘的淤泥、不透水底质、藻类繁殖等也会影响水质,因此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如,要定期清理淤泥,更换底床材料,保证水流通畅。
3.疫病的预防疫病的预防很重要,特别是对控制病害传染和扩散至关重要。
要从两个方面考虑:(1)例如L型气单胞菌病、细菌性鳃炎、草履虫病等疾病必须采取有效的疫苗接种程序。
(2)培育出具备自我免疫能力健康的种苗。
二、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鱼病,饲料管理也是一个有用的控制手段。
例如,对于霉菌病和细菌性病害,给鱼添加含抗生素类物质的饲料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鱼病害的一种常用手段。
但需特别注意:使用药物应视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加强预防,减少药物使用,避免反复用药,以免造成抗药性。
3.兽医诊疗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专业兽医进行诊疗。
兽医会综合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其中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同时,针对不同的鱼类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有效地保护鱼类健康,为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鱼类病害是指在北方地区养殖的鱼类中出现的各种疾病和病害。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水温较低,鱼类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为了做好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建立健全鱼类病害监测体系: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定期对鱼类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鱼类疾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加强饲养管理:应选择适应北方地区气候和水温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质清洁,加强投饲养殖的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3.科学饲养:合理选择鱼类的饲料,并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充足的饲料。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污染和疾病的发生。
4.预防病害的传播:在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中,常常会遇到疾病传播的问题。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需要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疑似病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合理使用药物:在防治鱼类疾病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应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合适的药物。
6.加强人员培训:鱼类病害防治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北方地区,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鱼类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7.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养殖户和相关人员普及鱼类养殖的知识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加强管理和监测,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鱼类养殖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方地区是我国优质水产资源的分布重要区域,但由于气候寒冷、水温低等因素,使得北方地区的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鱼类病害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对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鱼类病害的种类和危害也在不断增加和加剧。
而传统的防病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北方地区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强对鱼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以保障北方地区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拟针对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与意义北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区域,鱼类养殖业发展迅速,但鱼类病害频发影响养殖效益。
加强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保障鱼类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种类及危害,总结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与消毒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与预防控制体系,为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北方地区鱼类疫病的防治能力,减少损失,还能为我国水产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研究对于促进北方地区水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北方地区的鱼类,包括淡水鱼和盐水鱼等各种品种。
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病害的威胁。
鱼类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研究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防治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鱼类病害种类及其危害,以及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为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业提供科学的防疫措施,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疫病防治能力,推动鱼类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为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鱼类养殖在北方地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病害问题。
针对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要加强鱼类养殖水质的管理。
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健康的基础,如果水质不好,就容易导致鱼类发生病害。
鱼类养殖场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鱼池水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体的流动,避免死水区的产生,有利于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积累。
要加强鱼类的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养方式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大小,合理选择饲料,并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和消化道疾病。
还要注意定期清理饲养池,清除底泥和浮游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要加强鱼类疫病的防控。
鱼类常见的疫病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对于细菌性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药物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只能通过加强免疫力来防控。
鱼类养殖户可以通过给鱼类添加免疫调理剂和疫苗来提高其免疫力。
对于寄生虫病,可以使用药物防治,但要注意控制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时间,避免对鱼体造成伤害。
第四,要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养殖场应定期对鱼类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疑似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向当地的兽医部门进行报告。
要加强与各级兽医机构的合作,共同监测和防治鱼类疾病。
要加强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可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鱼类相互传染;选择抗病力强的鱼种进行养殖等方式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需要从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疫病监测和报告以及预防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鱼类养殖的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鱼类病害的防治
东北地区鱼类病害的防治我国的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特殊,从每年的11月15日左右至第二年的4月15日左右为冰冻期,水产养殖的生长期不足5个月。
为了在短短5个月的生长期内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广大渔民往往一是选取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如鲤鱼、德国镜鲤(框鲤)、鲫鱼和草鱼以及最近新引进的豫选黄河鲤、超级鲤等;二是采取大密度投放的办法;三是采取强化投喂。
这些具有东北特性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所带来的投入品集中、量大的特点,造成某些养殖病害的常发、多发,给渔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笔者在东北地区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多年,在病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给大家,供广大东北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借鉴。
1东北地区常见多发的鱼病类型东北地区常见多发的鱼病有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是车轮虫类、指环虫类和锚头鳋;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败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苗种的白头白嘴(或白尾)病;真菌性疾病:春、秋低温季节的水霉病。
更严重的是鱼病综合症。
2发病原因2.1水质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污染。
由于东北地区要在短期内达到高产,因此,投入品集中、量大,造成养殖水体有机质含量严重超标,为寄生虫、致病菌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有机质含量过高,分解时产生如“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鱼产生毒害或抑制鱼血液的载氧能力,对鱼产生危害;有机质含量过高,鱼的生存环境污染,造成鱼体的抗病能力下降。
2.2寄生虫和病原菌原因东北地区因高密度养殖,极易造成寄生虫和病原菌相互传播,目前所发生的鱼类病害,90%与寄生虫有关。
寄生虫和病原菌对鱼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掠夺鱼体的血液与营养;②破坏鱼鳃、体表及组织器官,为致病菌的侵入提供条件;③寄生虫释放的毒素、代谢物及腺体分泌物毒害鱼体,严重时致死鱼类;④在鳃部大量寄生,影响鱼呼吸;⑤在鱼体内腔、管及内部器官寄生,引起腔管堵塞、破裂,组织损伤及脏器发生病理变化,造成营养不良。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鱼类病害是指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鱼类出现疾病的现象。
鱼类病害的发生对于养殖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会导致鱼类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为了有效地防治鱼类病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
要做好鱼类养殖场的水质管理。
水质是鱼类生存的基础,如果水质不好,就容易导致鱼类患病。
要定期检测和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确保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要注意饲料的投喂和排泄物的处理,避免过度投喂和饲料残留,及时清理排泄物,防止水质恶化。
要加强鱼类的营养调理。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
还可以添加一些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氨基酸等,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要加强疾病防治的监测和预防。
定期对鱼类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鱼类,防止病情扩散。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要增加鱼类的免疫力,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免疫强化剂、免疫接种等方式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
要加强鱼类养殖场的环境管理。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包括水温、水氧等。
要合理设置养殖场的环境控制设备,保持养殖场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要避免养殖场发生各种污染,包括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化学药品的使用等。
鱼类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提高对鱼类病害防治的认识和能力。
针对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水质管理、营养调理、疾病防治监测和预防、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只有采取全面、科学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保证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对于药物作用的反应,自宋代以后也就不断 有所记述。如朱辅所撰《溪蛮丛笑》中记述湘西 少数民族的一种捕鱼方法时说“山徭无渔具,上 下断其水,揉蓼叶困鱼,鱼以辣出,曰痨鱼”。 这里对泽蓼的药物效用作了描述,他们都认为泽 蓼能醉鱼或困鱼,也就是有使鱼麻痹的作用。明 代则有田艺衡在《留青日扎》中记载说“鱼食巴 豆而浮”。这又是一个描述鱼对药物反应的记录。 在我国至今仍然有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就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病鱼对某 些植物的根、茎、叶反应的了解中逐步积累起来 的。
我国养鱼历史很久,关于鱼病的种种记载也很丰 富。不过,这些知识大体上是停留在经验阶段, 还不能说达到科学的地步,而且其中往往夹杂着 一些错误的东西。所以对于古代的鱼病知识,一 方面有待于我们去积极发掘整理,而另一方面需 要我们持慎重态度,做到有鉴别的继承。
以上种种,都说明鱼病学和各有关学科间在内容上的互相渗透关系,也说明掌握有关 学科知识对于学习鱼病学和进行鱼病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鱼病学发展简史
鱼病学是在养鱼生产需要的推动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养鱼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考证,始于公无前1200年。 到了春秋战国末期,养鱼已经相当普遍。范蠡的《养鱼经》 是春秋战国末期有关养鱼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总结了相当 丰富的养鱼经验。范蠡的这部著作虽然失传了,不过以后 魏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所转录的《养鱼经》内空 来看,可以知道那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水域环境对鱼的生长 的影响。如其中说到“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使 鱼“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而且对鱼池的 建筑提出要求“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 水六尺”。这此要求表明鱼类生活环境已经受到重视,既 要求使所养的鲤鱼有良好的活动环境,而且要求鱼池中有 浅有深,有利于鱼的繁殖、生长和越冬。
第四章 常见养殖鱼类鱼病图解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鱼病学是研究鱼类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 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鱼病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基础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为了 正确地诊断鱼病和了解疾病给鱼类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引起的病理变化,首 先要对鱼类的正常的形态、生态、组织和生理等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说,鱼病学要 以鱼类形态学、鱼类组织学和鱼类生理学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鱼类的 疾病有经较深入的认识。又如引起鱼类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鱼类自身的生 理机能失调、鱼体受到机械损伤、物理性剌激、鱼的营养状况不良、环境恶化、以及 寄生虫、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等,因而除鱼类生物学外寄生虫学、微生物 学、毒理学、和水质检测等学科知识,同样也是研究鱼病所不可缺少的。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 宋代苏轼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一种鱼病说:“鱼生 白点名虱,用枫杨树皮投水中则愈。”当然,那时人们对 于鱼类寄生虫的知识是很贫乏而肤浅的,苏轼所称的虱并 不见得就是真正的鲺。那时候的人很可能把鱼体上的白色 寄生虫或者把鱼体上的一些白点状的病灶一概都叫做 “虱”。由于这个记载过于简单,很难推断苏轼所讲的 “鱼生白点”到底是指一种什么鱼病,也很难说这样的记 载给鱼病的防治有什么实用价值,不这,无论如何我们可 以肯定那时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自此以后,在历史文献中对鱼类寄生虫的记载日见增多。 在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说到:“池瘦伤鱼令 生虱,……鱼虱如小豆大,似团鱼。凡山中暴雨入池,带 恶虫蛇气,亦令鱼生虱,则极瘦。凡取鱼见鱼瘦,宜细检 视之,有,则以松毛遍池中浮之则除”。这里的记述就比 苏轼讲的详细一些,《农政全书》所称如上豆大、似团鱼 的寄生虫是真正的鲺无疑了,这反应了在明代人们关于鱼 病的知识较宋代已有明显的进步。
其中讲到:“其竹器似桶,以竹丝为之,内糊以漆纸,贮 鱼种于中,细若针芒,戢戢莫知其数。著水不多,但陆路 而行,每遇陂塘,必汲新水,日换数度。别有小篮,制度 如前,加其上以盛养鱼之具。又有口圆底尖如罩篱之状, 覆之以布,纳水中去其水之盈者。以小碗又择其稍大而黑 鳞者则去之。不去则伤其众,故去之。终日奔驰,夜亦不 得息。或欲少憩,则专以人时加动摇,盖水不定,则鱼洋 洋然无异江湖;反之,则水定鱼死。不可谓不勤矣。”
鱼病学及鱼病防治技术
第一章 鱼病学概述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第二节 鱼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鱼病学的任务 第四节 鱼病的诊断
第二章 鱼病的预防
第一节 设计和建筑养鱼场时就好符合防病条件 第二节 增强鱼体抵抗力 第三节 控制和消灭病原
第三章 鱼病的分类
第一节 鱼类微生物病 第二节 鱼类原虫病 第三节 鱼类蠕虫病 第四节 鱼类甲壳动物病及钩介幼虫病 第五节 非寄生性鱼病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虽然还弄不 清运输途中鱼苗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密度高、 水量少、水中氧含量代。但是那时实际做 法,如换入新水,不断地摇动容器来增加 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和去掉“稍大而黑鳞 者”即野杂鱼,就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溶解 氧,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和清除害鱼。所以 这个记载反应出当时人们对水质的重视, 也反映出对运输途中鱼苗可能因缺氧而死 亡的最原始浅陋的认识和最简单的预防措 施。
唐代之后,我国养鱼业有重大发展。主要表现于扩大了养 殖品种,从原来只养鲤鱼发展到了养殖青、草、鲢、鳙等 鱼,也就是说从单一品种到养殖发展到了多种品种混养。 由于这一变化,引起了养殖技术上的一系列改革。在这一 时期,人们对于鱼苗、鱼种的疾病,对于运输过程中水质 条件和鱼体的适应能力,以及鱼病流行等问题,开始重视, 例如“宋代周密在他所著的《癸辛杂识、别集》中对于鱼 苗运输就一一段生动的记载。
为了了解鱼病的流行规律,不但需要知道病原体的全部生活史,还应了解鱼类赖以生 活的整个水域生态系的特点和变化。从防治鱼病方面说,又必须具备药物学和药理学 的基本知识。至于鱼病学和养鱼技术之间的关系,那就更加密切了,养鱼技术应当根 据有利于鱼病防治的要求不断加以改进,使成活率和鱼产量得到提高,鱼病学则要根 据养鱼的技术措施来分析、判断鱼类发病的原因,提出鱼病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