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资料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资料一、土地制度的历史背景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实行土地国有化,打破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方向。
2.计划经济时期:土地国有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国家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收益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农民以集体经营为主体,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进行农村生产活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1.土地国有制度: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是国家所有,国家行使对土地的所有权。
这是我国土地制度中的核心制度,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可侵犯,也不能买卖、抵押。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国家将土地承包给农民,授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农民依法享有经营土地的权利,有权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并享有承包地红利。
3.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期为三十年,可以延长,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保障农民的承包利益。
4.农村土地流转:为了推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经营规模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推行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使农村土地能够在农民之间、农户之间流转。
5.城市土地制度: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家对城市土地实行出让、出租等方式进行利用。
城市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得,但仍属于国家所有。
6.城市建设用地增值收益:我国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收益共享机制,实现了城市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回归国家和公共利益,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特点和问题1.农村土地流转不平衡:土地流转存在着大地小农、利益不均等问题,一些农户在土地流转中面临流转额度有限和土地价值较低的困境,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土地主要管理制度
我国土地主要管理制度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国土状况、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反映,它是国家国土管理工作的总体制度和政策。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等内容。
这些制度既是我国国土管理工作的基本法规和政策,又是我国土地发展的保障和促进的有力支持。
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
它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和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我国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基于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统一的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土地,国家保有所有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国土利用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针对农村土地问题而制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土地经营制度。
根据我国《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土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促进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出让合同》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出让的主要方式。
土地出让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市场化出让和经营性使用。
以上三个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和政策基础。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保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它建立了国有土地所有权制度,保障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保护了土地资源的公共利益。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问题的基本解决制度,通过建立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土地的良种良法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资料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资料一、土地管理体制: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所有制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两种形式。
1.国家所有制土地:国家所有制土地是指由国家集中统一所有和管理的土地,包括城市土地和农村宅基地。
国家所有制土地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即土地使用权归国家所有,土地使用者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出让、划拨、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
2.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是指由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和水面等。
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即将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体或家庭经营,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可以自主决定土地流转、抵押等。
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于1986年颁布实施,1998年修订。
该法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流转、征收等内容,明确了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保护和流转进行了规定,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于1994年颁布实施,对城市土地使用、转让和租赁等进行了规定,保护了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划拨管理程序和条件,明确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规定。
5.《关于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于2024年发布,指导了农村土地确权发证的工作,保障了农民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村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土地流转和利用:我国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转租、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主要用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
我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
近年来,我国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整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村产权制度等,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经济学作业答案
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一)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土地: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且由于人类投入了大量劳动,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填空题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2、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的。
4、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自然差异性是(土地级差生产力)的基础。
6、(土地供给的稀缺性)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
7、土地的基本功能有(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一定意义上比喻了土地对于人类的(承载)功能。
9、(土地供给的稀缺性)要求人们集约地利用土地。
10、按照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11、按照土壤质地,可以分为(黏土)、(壤土)、(沙土)。
12、按照生茶能力,可以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13、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可以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私人所有的)。
14、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5、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
16、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1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
专题 5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ppt
理体系,也形成了以“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和“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为特点的体制格局。 (3)98年,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对若干重大问题修改 和完善,确定基本国策,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86年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事权的不断拓展
86年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事权的不断拓展
(4)针对土地管理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党和国家于2004 年底确立实行省级以下土地垂直管理。
改革后省级国土部门维持现状不变;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班子由上一级国土部门任免; 设区的市(州),土地管理权上收,区一级国土资源局改为市国土主 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县(市、旗)人民政府管理;县 (市、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 管理所,为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但市、县国土主管部门仍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人员编制由地方政府 管理,土地管理部门领导班子的任免还需要征求地方的意见
农业部
农垦部
1956
城市 服务部
内务部
建筑 工程部
多头分散管理阶段
直到1982 年,我国实行的都是城乡土地分割,用地部门分 散管理的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 各级政府机构中没有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 • 城乡土地分开管理,农村土地(包括农田和林地)由农业部
门管理;城市土地由用地部门分散管理; • 水电、交通、铁路等部门对自己使用的土地负责; • 军队负责管理军事用地; • 城市建设机构负责城市土地的征用、规划、使用与管理。 1982 年,农业部成立了土地管理局,形成了农村土地由农
(一)国土资源部管理体制设置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分为国有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两种。
国有建设用地由国家出让或划拨给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用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设施建设等。
农用地则是由国家统一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以及农民集体经济等。
二、土地使用权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土地租赁、土地出让等方式取得,用于投资建设不同性质的工程和项目。
而农用地的使用权主要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对于农民而言,承包土地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以及农民集体经济等。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国家以法律赋予农民的,在一定时间内大规模承包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等用途的权利。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农民自愿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社,通过承包土地实现农业生产,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农村经济。
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享有土地的经营权益,同时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要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期为30年,到期可以继续自由承包,并且允许流转,但流转受到一定的限制条件和程序的限制,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四、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包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公平合理补偿、协商一致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土地补偿、经济补偿、安置补偿等方式进行补偿。
总结起来,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将土地所有权划归国家,土地使用权由国家进行管理和分配,而土地承包经营权则赋予了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承包和经营权益。
同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对土地使用者进行合理补偿,保障他们的权益。
这一制度旨在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第五讲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第五讲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一、土地管理的概念及我国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7年9月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确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严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类学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一是区分“类型”和“区域”,按照类型的唯一性进行划分,不依“区域”确定“类型”;二是按照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四个主要指标进行分类,一级类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级类按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续分,所采用的指标具有唯一性;三是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
这个分类系统既能与各部门使用的分类相衔接,又满足当前和今后需要,为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基本信息,还可根据管理和应用需要进行续分。
本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客观历史原因,多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分类标准不统一,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数出多门、口径不一、数据矛盾,对于国土资源规范化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统一,将避免各部门因土地利用分类不一致引起的统计重复、数据矛盾、难以分析应用等问题,对于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掌握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乃至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
首先,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国家所有、农民承包经营。
国家确
立了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原则,土地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国家的基本资产,因此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拥有决定权。
与此同时,国家授权
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承包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这一原则既保障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又保护了农民的承包权益,使得土地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我国土地制度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近年来提出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目标,土地制度也开始注重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
状况。
国家加强了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通过建立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行生态补偿等方式,鼓励农民用好土地、爱护土地、保护生态,实现经
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充分保障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
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
然而,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权交易不平等、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统筹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一、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演变1.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自新中国建立后至今,国家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大体经过统一、分散、再统一三个不同阶段,其中持续时间长、占主导地位的是多头分散的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1)多头分散管理阶段1949年7月政务院内务部下设地政局,作为全国土地管理机构,以后,随着政府管理部门分工的细化,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向各部门分散。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土地失管失控的情况更为严重,分散在各部门的土地管理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基本陷于停顿状态。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确定在农牧渔业部下设土地管理局,行使国务院授权归口管理全国土地的职能。
(2)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阶段1986年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决定:①针对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确定全国土地资源统一管理体制;②决定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土地管理机构——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工作。
到1998年,全国已形成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乡(镇)五级土地管理体系。
(3)国土资源相对集中统一管理阶段199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是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至此,我国从陆地到海洋,从土地到矿产,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起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
2.土地管理事权的演进(1)自新中国成立至1986年,土地管理的事权主要是由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引发的,工作内容少,事权较为单一(2)1986年以后,城乡土地管理事权不断拓展①确立土地基本国策,形成了耕地保护机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
②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土地市场,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
③改革单一的土地管理方式,加强了土地资产管理,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土地管理制度(2016)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1.2.1 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的创新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土地权益没有有效保障;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监管薄弱。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职能:改善土地征收制度;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立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 用权流转规范;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11.2.2 条块分割的土地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管理效 率的提高
1123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严格保护耕地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严格保护耕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正确处理土地收益关系正确处理土地收益关系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协调条块关系保证政令畅通精干高效协调条块关系保证政令畅通精干高效从管制的角度确定土地管理职能范围从管制的角度确定土地管理职能范围121222中国香港地区现行土地制度中国香港地区现行土地制度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所有权使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用权分离
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烙印。
从横向关系看,在各级政府的各相关部门之间尚未形 成严格土地管理的合力,大大降低土地管理的权威性 和有效性。
从纵向关系看,难以形成统一的、有权威的土地管理 制度和政策顺畅实施的环境与条件,也不会有严格公 正的土地违法事件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演变
从短暂统一到分头管理阶段 城乡土地统一管理恢复阶段
国土资源全面集中统一管理阶段
11.1.1 从短暂统一到分头管理阶段
1949 – 1966年: 以内务部管理为主的城乡土地分管时期
11.2.3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 方向与原则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11章_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深化改 革的方向与原则
从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将资源管理从产业 管理中独立出来,同类资源由部门分管走向集中 管理,不同资源由分散管理走向统一管理;资源 管理的目的由单纯的保障供给,重点转到充分利 用与合理保护;资源管理的手段从单纯的行政手 段,转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及必要的行 政手段等,正在成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 向。土地资源作为中国的短缺资源更应坚持这样 的改革方向。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 体制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建立与运行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
场建设
(五)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
秩序的基本好转
(六)加强了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建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改革与完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管理事权的演进
中国土地制度概览
中国土地制度概览中国的土地制度可以分为所有制、使用制和规划体系三个方面。
首先,所有制是指土地的归属权,是指土地的所有者可以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中国,土地所有制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两种形式。
国有土地是指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行使管理和使用;集体所有土地是指土地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管理和使用。
根据中国的宪法,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的使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其次,使用制是指土地的使用权,是指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的权利。
在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主要分为出让制、承包制和划拨制。
出让制是指土地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出售给使用者,使用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承包制是指农村集体土地通过承包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分配给农民,农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进行农业生产;划拨制是指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划拨给特定对象,如政府机关、军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最后,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化管理。
中国的土地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是指国家、省级和市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过立法程序确定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执行;详细规划是指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的区域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具体规划,由省级和市级规划部门制定和管理;专项规划是指针对特定领域或项目的土地利用规划,如旅游规划、工业规划等。
总体来说,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通过出让制、承包制和划拨制等方式实现土地的使用权,同时依靠规划体系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
在土地制度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所有权的划分和土地使用权的落实,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平。
我国现行土地使用制
老式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旳弊端
1.不利于土地旳集约利用与合理配置 2.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公平市场竞争
环境旳建立 3.不利于城市旳建设与发展 4.降低了政府管理效率,极易滋生腐败,造
成国有土地资产旳大量流失
第十章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
第一节 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使用制 第二节 中国城市现行土地使用制
第一节 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使 用制
一、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旳构成与特征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旳承包经营权,具有下
列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是 一种不很完整和明晰旳土地使用权;二是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尚不十分稳定旳土 地使用权。
五、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与土地 利用旳关系
(一)全部权与租金:市场构造 (二)投机、不拟定性与土地利用 (三)土地可得性(Land Availability)与土
地贮备(Land Banking) (四)土地税收与土地利用:外部性与“涨
价 归公”
二、产权稳定与农地利用
产权不但对经济主体具有鼓励和约束作用,而且 决定了经济绩效和收益分配。
土地承包经营权旳不稳定直接造成了农民土地收 益旳不稳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旳不稳定意味着将来旳收益不拟 定,从而造成投资不足。
由此可见,合适延长土地承包期,增强土地承包 旳稳定性,是今后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改革旳要 点之一。
(二)不同土地资产处置方式 旳合用条件
其中,第(3)、(4)、(5)项保存划拨用地方 式旳期限不应超出五年。
(三)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 置应尤其注意处理旳问题
1.处理好国家、地方政府与企业间旳利益 关系问题
11、第十一章 土地管理概述
第十一章土地管理概述第一节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一、土地管理的目的1.维护土地所有制——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即国家土地所有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2.调整土地关系3.永续利用土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二、土地管理的内容1.土地管理的客体2.权属的管理3.利用的管理三、土地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过程预测→决策→计划编制→计划实施计划的形式:策略,政策,规则,程序,预算2.组织-领导职能(1)建立土地管理机构,确定职责与职权(2)领导、监督、激励、协调相关人员开展土地管理活动3.控制职能:将现实工作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偏差分析与纠正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后果控制四、土地管理的方法/手段1.行政方法(“行使政治权威”)——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行政命令,直接控制管理对象2.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杠杆(地租地价、财政、金融、税收等),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3.法律方法——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巩固和调整土地关系4.技术方法——运用科技手段,为土地管理提供指导性信息五、土地管理的主体1.土地管理部门的发展2.国土资源部组织机构及职能小结土地管理——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第二节土地法制与监察一、我国土地立法概况二、土地管理法概述1、土地管理法是调整人们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调整的关系及方法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3. 《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土地公有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原则;土地用途管制原则;耕地特殊保护原则;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国家对土地统一管理原则;奖励原则三、土地法律责任——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责任1. 土地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赔偿;责令限期改正,行政处罚2.土地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损失;停止伤害、排除妨碍;罚款;消除危害;赔礼道歉3.土地刑事法律责任——单处或并处罚金;拘役;有期徒刑四、土地行政复议1、内容——不服土地行政机关做出的土地行政行为,向上一级土地行政机关提交申请书;审查,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是否有事实根据,是否合法,是否基本公正;维持,补正,撤销,变更,责令赔偿2、程序——行政复议的申请;行政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的审理;行政复议的决定五、土地行政诉讼1、内容——土地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审查,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行为主体、行为依据、行为程序,适用法律法规;维持,撤销或部分撤销,变更。
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
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
1.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它分为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
有制,具体采取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社会主义国家代
表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属于全民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等权利。
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组织所有制的形式,由各个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各该集
体经济组织的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属于该集体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的权利。
2.现行土地使用制的基本格局
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国家可采用拍卖、招标或协议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地出
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在使用年限内能够将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连同地上的建筑物由政府无偿收回;需要继续
使用的,能够申请续期,申请批准后,期限能够延长,同时按当时市
场行情补交出让金;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
能够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并根据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补偿。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是
在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的条件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以户为单
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除向集体上交提留和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以外,其余全部收人归农户个人,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9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 论
主要内容
1.制度的概念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土地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3.我国土地制度的产生与变迁 4.不同类型国家的土地制度比较 5.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理论趋势
PPT文档演模板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 论
新中国的土地制度的建立
n 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建立
ü 早期的土地革命
–没收土地、土地国有(1927年) –1950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通过没收、征用等方式将土地收回,并分给农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 自耕农制度 –农村互助组的出现和壮大(所有者不变)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2亿个农户,占整个农户数量的96.3%) –自然灾害的出现(天灾人祸) –1961年初《农村人们公社工作条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土 地的所有制建立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n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实现了
ü土地的宗族国家土地所有制想地主土地所有制的 转变 ü周朝后诸侯国形成了土地的私有制 ü“分成制”地租开始出现 ü土地的流转和买卖
PPT文档演模板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 论
3.我国土地制度的产生与变迁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n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 论
3.我国土地制度的产生与变迁
新中国的土地制度的建立
n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建立
ü早期的土地革命
–城市土地的获得 »没收、社会主义改造等
–保留了部分的私有土地 »到1980年左右才实现全部国有化
PPT文档演模板
石晓平土地经济学第11章土地制度概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深化改 革的方向与原则
从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将资源管理从产业 管理中独立出来,同类资源由部门分管走向集中 管理,不同资源由分散管理走向统一管理;资源 管理的目的由单纯的保障供给,重点转到充分利 用与合理保护;资源管理的手段从单纯的行政手 段,转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及必要的行 政手段等,正在成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 向.土地资源作为中国的短缺资源更应坚持这样 的改革方向.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土地管理 的事权主要是由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而引发的,工作内容少,事权较为 单一 (二)1986年以后,城乡土地管理事权不 断拓展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建立与运行
一,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运行及其成果 (一)加强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 基本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二)加强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三)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 服务社会化
�
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 体制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 演变
一,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 (一)多头分散管理阶段 (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阶段 (三)国土资源相对集中统一管理阶段
二,土地管理事权的演进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 标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要求的,能够促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有利于维护资源所 有者与使用者合法权益,集中统一,关系 协调,依法行政,高效精干的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 原则 (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 (四)坚持政企严格分开的原则 (五)协调"条块关系",保证政令畅通的原 则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建立与运行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 场建设 (五)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 秩序的基本好转 (六)加强了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建设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改革与完善
一,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缺陷 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还难以保证实施 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供应政策. 从横向关系看,在各级政府的各相关部门 之间尚未形成严格土地管理的合力,从而 大大降低了土地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一,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缺陷
从纵向关系看,我国土地广阔,从中央到 地方共有五级政府.如果不能明确划分并 严格执行各级政府的职责,在经济利益和 地方保护主义的驱动下,就难以形成统一 的,有权威的土地管理制度,难以保证政 策的顺畅实施,也不会有严格公正的土地 违法事件的监督和检查.
一,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