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语文版
《山中避雨》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山中避雨》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生动而优美的语言对表达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合唱的语段,仔细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湖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丰子恺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会怎样?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山中避雨》。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同乡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
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三、自由朗读、认读字词:寂寥(liáo )嘈杂(cáo )冗(rǒng )长里弄( long )工尺(chě )陶冶(yě )乐(yuè )以教和四、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要求:1、标号自然段序号;2、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人物:“我” 两个女孩青年们起因:避雨经过:游玩避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结果:乐以教和3、作者游览避雨,引发什么感受?(学生思考)五、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根据六要素,同桌互相讲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六、配合音乐,读课文。
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语速,尽量跟音乐相协调。
七、小结:先由学生小结课文内容,教师再归纳。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中避雨》,找寻作者与女孩心境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乐以教和”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作者与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选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山中避雨》教学案 语文版
3. 山中避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一八九八年。
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
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三、预习检测: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仓皇寂寥冗长惜别萍水相逢怨天尤人望洋兴叹乐以教和陶冶依依嘈杂趋之如归2、解释下列词语:寂寥:怨天尤人:嘈杂:冗长:望洋兴叹:陶冶:萍水相逢: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五、合作探究: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
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
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一同解决。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
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优秀7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优秀7篇)教学重点、难点篇一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合唱的语段,仔细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
山中避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整体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
2、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朴素的情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乐以教和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事情的整个过程,体会文中传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乐以教和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1课时一、导入新课: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交流,最后竟有些依依不舍的。
二、作者介绍: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作品主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三、写词语,读准字音: 寂寥嘈杂冗长弄堂陶冶乐以教和和歌四、朗读:要求思考记叙文的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的经过,明确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线索: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
五、检查朗读效果:请两个学生起来概括复述,然后总结点评。
六要素和故事梗概: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然遇到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
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而我更觉山中雨景迷人,并兴趣昂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感染了两个女孩,而且引来了青年的唱和。
一时间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所以在我们离开的时候竟有些依依不舍了。
六、理清本文的线索: 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 作者:扫兴--反觉得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女骇: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3.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4.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进行仿写练习。
5.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仿写作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教师推荐相关散文,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散文,要求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山中避雨》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一篇思想性较强的古诗词。
课文通过描写一场雨后山中的景观,表现出诗人崇尚自然美、尚爱自由之情感,也传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这种思想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山中避雨》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2) 掌握阅读并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分析和解读古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2、能力目标:(1) 训练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2) 启发学生热爱自由、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三、教学过程1、预习(5分钟)老师让学生在家预习《山中避雨》,了解课文的作者、年代、背景等情况,并预读课文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包括百度百科、字典、词典等等。
2、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山中避雨》中的山水景象和自然美,引出学生对自然美及其价值的思考。
3、阅读并理解(30分钟)(1) 学生阅读《山中避雨》课文,并对其内容进行理解。
(2)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古诗词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示范解读诗句的方法。
(3)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进行联想、推测、比喻等阅读方法。
(4) 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整理出古诗词的主旨、意境和感情。
4、分析和解读(15分钟)(1) 让学生对《山中避雨》的主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2) 提问学生关于孟浩然的题材和情感倾向,并让学生对孟浩然的诗歌进行梳理和研究。
(3) 引导学生解读《山中避雨》中的形象联想、情感渲染等修辞手法,并对其进行文本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山中避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处处饱含着浓浓的诗意,通过适当点拨,合作学习,体会文中处处闪烁着的艺术美.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⒉品味平易而生动的语言。
⒊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渔光曲》。
启发引导:一曲优美和谐的《渔光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世界,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通过他的散文,去聆听他对音乐新的诠释,去倾听他对音乐新的感悟。
二、正音、释词.正音:寂寥.(liáo) 冗.(rǒng)长工尺.(chě)乐.(yuè)以教和陶冶.(yě)释词:①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②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③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④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山中避雨》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
意义,并能够朗读和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诗歌欣赏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
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阅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和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中避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雨天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体验和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引导他们谈论雨的特点、雨对大自然和人的
影响等。
2.学习诗歌(20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山中避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第一印象,学
生自由发表意见。
接下来,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与表达(25分钟)
教师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
第一组: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写出具体的证据。
第二组:诗歌中描写的雨是什么样的?在诗人心中,雨有什么寓意?
第三组:诗人在遇到雨天时有何反应?你觉得他的反应合理吗?
第四组:诗人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他想通过诗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讨论问题)
每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收集每个小组的答案。
4.感受和创作(15分钟)。
《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山中避雨》的作者、时代、题材、结构等基本信息。
2. 理解《山中避雨》的文本内容,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
3. 掌握文本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4. 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和想象,模拟并描述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心理。
二、教学重点1. 细致理解文本内容,洞察人物情感和心理。
2. 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学习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感知其情感真实性。
2. 发掘文本中的隐含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卷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
对于无直接经历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行举个例子,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和想象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阅读与讲解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山中避雨》全文,并记录下自己想到的问题和感受。
接着,分段讲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别强调其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同时,根据文章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表现得真实吗?2)你看出来与你自己的经历有何相似之处?3)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比喻、夸张手法?它们有何作用?4. 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配角色,模拟文中情景,通过集体表演的方式再现情感和心理。
教师可以在后续辅导中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心理体验。
5. 思考与启示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文本,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帮助学生从文中获取启示,思考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如何保持理智和乐观,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层热爱与感恩。
五、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可根据教师的设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1)写一篇小作文,从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出发,发表自己的情感和体会;2)收集一些名言,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引用;3)准备一份表情包或短片,通过视觉或呈现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2、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叙事中有两条线索并行,情节线索与感情线索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自读,同桌互读,合作探究。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法: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讨论解答。
一、走进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现代陶渊明),某某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从夏沔尊学文学。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建立达中学。此外,还当了两年的和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某某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某某分会主席。在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辞世。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第3课《山中避雨》
序号
日期
执笔
七年语文组
审核
三、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山中避雨》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赏析课文。
一、情境导入: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去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情趣盎然。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中避雨》的故事内容及情节–掌握词语:心惊胆战、急匆匆、喧闹、蔓延等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描述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变化–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对故事的感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学会从困境中寻找解决办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山中避雨》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及正确用法2.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教学准备1.课文:《山中避雨》2.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3.教具:黑板、教案、笔、纸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 -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拉近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 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新课。
Step 2:预习导入 (10分钟) - 让学生预读课文《山中避雨》,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 故事中出现的生词有哪些? - 你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了解?Step 3:整体阅读 (15分钟) - 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 学生可以在默读时将不认识的生词用笔圈出或记在纸上。
Step 4:分组讨论 (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意见。
Step 5:重点解读 (20分钟) - 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短语进行解读,并把解读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Step 6:练习与巩固 (15分钟) -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批改答案。
-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改写句子等,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Step 7:课堂总结 (5分钟) -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词:胆战心惊、喧闹、蔓延等。
最新【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课 山中避雨 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课山中避雨教案《山中避雨》课堂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的确定:(1)在不断的朗读中,理解本文的六要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2)品味本文生动感人的语段,弄清文章中心思想;(3)体会作者感受到的音乐趣味,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环境及教学方式:多媒体综合教室与多媒体组合教学3.教师的准备工作:(1)确定教法。
为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教师应把课文内容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和体验作者所营造的意境美。
主要通过“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
(2)准备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及视听材料4.教学过程的设计(1)引入(展示有关雨景的图文,激发学生想象)教师:如果你和家人或朋友做好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途中遇到大雨,你不得不避雨,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回答(略)教师:丰子恺先生在山中避雨,不但感觉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而且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作者从中还悟出了“音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你如何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小结后,PPT课件展示对作者丰子恺的图文介绍。
丰子恺,浙江人,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
丰子恺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成就,在于他的散文随笔,和他独树一帜的漫画。
脍炙人口的随笔散文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集外遗文》《丰子恺文集》。
因其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他的漫画出版的有《子恺漫画全集》《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丰子恺漫画》《丰子恺儿童漫画集》等等。
(2)研习课文,自主探究首先,听课文录音,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PPT课件投影相关词语)丰子恺(kǎi ) 寂寥(liáo) 嘈(cáo)杂冗(rǒnɡ)长里弄(lònɡ) 工尺(chě) 唱和 (hè) 陶冶(yě) 从(cōnɡ)容趋之如归怨天尤人望洋兴叹陶冶萍水相逢乐以教和然后,思考:(PPT课件罗列问题)①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三课《山中避雨》语文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三课《山中避雨》 (语文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2.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3.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教法:“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教具:.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课文注解1三、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1.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2、思考:文题是“山中避雨”,作者单单写避雨吗?请找出文中记叙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过程。
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
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
3、讨论问题:“文题是“山中避雨”,作者单单写避雨吗?请找出文中记叙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概述课文内容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课件展示问题:文中除了作者以外,还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谁,他们对作者的胡琴表演有着怎么样的反映?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
明确:通过对作者、两个姑娘的前后情绪变化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文章的感情线索。
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课件语文版
欣赏《渔光曲》,感受音乐魅力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 2.帮助学生体会文中对比写法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 情趣。
作家
丰子恺 (1898.11.9-1975.9.15) 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 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 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 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 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 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 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 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 术家的艺术家”。
望洋兴叹
4、音乐用来教育人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
乐以教和
5、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萍水相逢
6、(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
意思。
冗长
整体感知
(1)本文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第一自然段写山中遇雨和避雨于小茶店 ②第二自然段写“我”和两个女孩不同心境 ③第三自然段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为了安慰两个女孩 而向茶博士借琴 ④第四自然段写作者拉琴,女孩和唱,并招来山村青年齐声 歌唱。 ⑤第五自然段写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和具体感悟。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
情节线索: 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
叙事
—齐唱、惜别
感情线索:扫兴——寂寥——趣味——难舍
2.本文多次运用比较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比较
心境 乐器
感受 突出
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山中避雨》学案课题山中避雨班级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作家作品知识:《山中避雨》选自《》。
丰子恺,现代、、、、。
2。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仓皇寂寥冗长惜别萍水相逢怨天尤人望洋兴叹乐以教和陶冶依依嘈杂趋之如归3。
解释下列词语:寂寥:怨天尤人:嘈杂:冗长:望洋兴叹:陶冶:萍水相逢:4.记叙文的六个要素:二、课堂探究: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请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2、用“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的体会。
3、细读课文,说说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处处饱含着浓浓的诗意,通过适当点拨,合作学习,体会文中处处闪烁着的艺术美。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⒉品味平易而生动的语言。
⒊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教学方式: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渔光曲》。
启发引导:一曲优美和谐的《渔光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世界,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通过他的散文,去聆听他对音乐新的诠释,去倾听他对音乐新的感悟。
二、正音、释词。
正音:
寂寥.(liáo)冗.(rǒng)长工尺.(chě)
乐.(yuè)以教和陶冶.(yě)
释词:
①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②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
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③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④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⑤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文章主旨。
讨论归纳:本文主旨是“乐以教和”。
2、深入推进:“乐以教和”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乐以教和”有利于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
3、继续深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呢?
讨论归纳:作者在山中避雨时,曾在山中小茶店里拉胡琴,“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并和着音乐齐唱起来。
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是音乐使大家和谐相处,这正是“乐以教和”啊!
4、联系实际: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讨论归纳:“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演出,观众与演员其乐融融;歌迷与歌星融洽相处。
四、精彩片段品析。
播放《梅花三弄》
教师范读课文第4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问题:
用横线画出优美的语句或你认为用得很恰当的词,并说明它的好处。
范读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来,在班内一起讨论。
1、“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为什么“很欢喜”?
2、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3、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
明确: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
4、“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
明确:“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5、怎么理解“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
明确:作者在山中避雨时,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而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所以他认为“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品析完精彩片段后,让学生有重点的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根据以上品析片段的方法,进行自我评析。
五、体会“运用比较,突出主题”的方法。
1、“运用比较,突出主题”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启发:本文多处运用了“比较”,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吗?
探究明确:①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
②将两女孩前后不同的心境作比较。
③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特点作比较。
④将“三家村”的前后气氛进行比较。
2、同桌互相讨论:“比较”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比较”是为“乐以教和”这一中心服务的,“比较”能更有利于突出“今日般的音乐趣味”,强调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六、感受文中闪烁的多种美。
让学生细读课文,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进行点拨。
①音乐美:那伴着雨声的《梅花三弄》,那雨窗下悠悠的琴声,那伴着琴声的《渔光曲》,构成了独有的音乐美。
②绘画美:那雨中静静的小茶店,那拉琴的作者,唱歌的女孩……有屋,有景,有人,不正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吗?
鼓励学生描绘一下这幅图画。
③和谐美:小茶店内听歌、唱歌的人,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一些年青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出和谐之美。
④真挚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
⑤氛围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
⑥自然美:这次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丰子恺不愧为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处处闪烁着多种美的色彩。
同学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美,用自己的手去创造美!
七、 拓展深化,布置作业。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
你是否有过难忘的欣赏音乐的经历?请以“音乐”为话题,谈一下你对音乐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山中避雨
美
前后比较
不
胜
收 品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