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大地的眼睛神的一滴课件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áng/liàng
) ) )
) )
纰缪( 缪 绸缪( 姓缪( 划算( 划 规划(
) ) )
) )
露水( 露 露马脚( 凉爽( 凉 凉一凉(
) ) ) )
答案:piāo/piào/piǎo miù/móu/Miào lù/lòu gōng/gòng huá/huà
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 时阅读,静静地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二、基础积累
1Fra Baidu bibliotek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徜徉 ( .. 涟漪 ( . 深邃 ( . 惬 意( . 挥霍 ( .
) ) ) ) )
黑魆 魆( . 水漉 漉( . 一瞥 ( . 峻峭 ( . 甬 道( .
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自主学习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 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到家乡,执教两年,尝试写作。1845年,他只身跑进了 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 著出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瓦尔登湖》与
导入阅读
请让鸟儿为你唱一首歌 不知何时起,生活这辆疾驰的火车已将清脆的鸟鸣抛在了我们身后;不知何时起, 人们那双勤劳的双手已将草原绿地用“水泥森林”取代;不知何时起,我们已不知不 觉被淹没在所谓的潮流与时尚中。所以,请让鸟儿为你唱一首歌,寻一寻那来自大自 然的美妙与快乐,忆一忆那天然的舒适与幸福,想一想那温暖的感动与满足。 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畔,清晨聆听鸟鸣,傍晚欣赏晚霞,穷尽一生来体验自然。 现在,人们从城市迁往农村也成了潮流,毫无疑问,这是原始气息的吸引,是自然的召 唤,是人们正在寻找那昔日的幸福与精神的后花园。 林清玄在《随风吹笛》中有“竹林交响曲是自然最为壮阔的音乐”一说。的确, 自然的气息本来就应该弥漫于生活,而它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珍品,这是人类的悲哀。 要知道,许多现在看来弥足珍贵的东西,都曾经那么寻常地存在过。 张晓风说:“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 说:“这就足够了,有树,有山,有大地,有岁月,自然如此美好,请让鸟儿为你唱一 首歌!”
xū shì
) ) ) ) )
yī lù
吞噬 ( . 一泓 ( . 蓊 郁( . 慵 懒( .
) ) ) )
答案:cháng yáng qiào yōng huò
hóng
suì
piē wěng
qiâ
yǒng
(2)多音字
漂浮( 漂 漂亮( 漂染( 供求( 供 供认(
*神的一滴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开卷有益
【译文】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时常忧愁。 【领悟】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
能成为君子。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领悟】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只有自胜之人,才是真正的 强者。
3.词语辨析 (1)徜徉·徘徊 【辨析】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心情比较悠闲。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心 情比较沉重、苦闷。 【填空】①3月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我 在黄灿灿的花海中,感受着 春天的气息。 ②身患疾病,但无力筹集手术费,她无数次 在医院门口。 (2)喧闹·喧嚣 【辨析】“喧闹”,喧哗热闹,声音大而热闹,多用于市场、会场、戏院等公众 场合或节日。“喧嚣”,叫嚣,喧嚷,声音杂乱。可指人的嚣张,又可指一般的声 音杂乱。 【填空】①平常日子,我们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虽然隔得很远。 ②游客纷纷走下车,来到杉木林里。顿时,杉木林里热闹了起来,赞叹的,拍照的, 笑语 ,好不热闹。
2.【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情感】在第2段中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慵懒”“偷闲”“虚掷”“挥霍”。(2)通过贬义褒用, 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的愉悦之情。在这 里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 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3.【对应考点:赏析表达技巧】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把瓦尔登湖和恒河进行 比较? 参考答案: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 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①以“恒河之水” 作比,足见其在作者内心地位之高,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 ②突出瓦尔登湖的圣洁,为下文将其喻作“神的一滴”作铺垫。
答案:(1)①徜徉
②徘徊
(2)①喧闹 ②喧嚣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第1~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赏析表达技巧】文章第1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表 达效果。 参考答案:用了奇异生动的比喻句,把瓦尔登湖比作大地的眼睛,湖边的 树木是它的睫毛,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既描 绘了瓦尔登湖清澈、明亮、纯洁的特征,又引起读者无限美好的想象。
3.文学常识 关于《瓦尔登湖》 1985年《瓦尔登湖》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 之首。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哈丁曾说,《瓦尔登湖》内容 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 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道:“《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
《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心灵的25本书”。
梭罗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5岁。
2.背景解读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享 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1845年,28岁的梭 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中,他观察着, 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关注自然,探索人生。整理发 表了两本著作,即《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2.据音写字
( 吞shì 好( shì
( 影dié ( dié ( dié ( 通dié
) )
) )报 )血 )
ng( 引qí ( chè
) )肘
( pì pǐ( pī ( pí (
)如 )好 )柴 )静
答案:噬/嗜 擎/掣
碟/ 谍/ 喋/ 牒 譬/ 癖/ 劈/ 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