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选择_以_山西疫苗事件_为例

合集下载

舆论监督的案例

舆论监督的案例

舆论监督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迅速,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政府、企业或个人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的行为,其目的是促使被监督对象改正错误,维护公共利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舆论监督案例,以展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效果。

首先,2018年发生在中国的“毒疫苗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案例。

当时,一些疫苗生产商违法违规生产疫苗,导致部分疫苗质量不合格。

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公众纷纷表达对疫苗安全的担忧和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批评。

舆论的监督和压力迫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涉事企业进行彻底整顿、加强疫苗监管等,从而有效遏制了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其次,2019年在印度发生的“性侵案”也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案例。

当时,一名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控一名知名政治人物对其实施性侵。

这一事件在印度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愤怒,公众纷纷要求政府对涉事人物进行彻底调查和严惩。

舆论的监督和压力最终迫使政府启动了调查程序,最终使得涉事人物被绳之以法,为受害者争得了公道,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性侵行为绝不容忍,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最后,2020年在美国发生的“种族歧视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案例。

当时,一名非裔男子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了全美范围内的抗议和骚乱。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的谴责声音,公众要求政府彻底改革警察制度,消除种族歧视。

舆论的监督和压力最终促使美国政府启动了警察改革进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警察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不仅可以促使政府、企业或个人改正错误,维护公共利益,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发出正义的声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媒体时代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

新媒体时代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

尽 管HTN9禽 流感病 因 、流行规 律
类似 日本 核泄漏引发 的抢 购食盐 的恐 慌
地方 媒 体 在及 时公 开 披露 信 息 方 和疾病 流行 特点等迟迟得不到破解 ,尽
心理 ,与 “非典”流行 时期 的匆忙慌乱 面 ,除 了被动 发布权威资讯 ,还有主动 管被提 醒要 提前做好应对较大疫情 的准
卫生事件 的舆 论引导增 添了难度 。2013 首次发现 的新 亚型流感病毒 ,卫生主管 防控疫情 的严峻形势 ,如 《都市快报 》
年春季在 我国长三角地 区首发 ,继而蔓 部门并没有藏 着掖着 ,而是及 时通报 , 记者4月 10日邀 请浙江省人感染 H7N9禽
延 至华 东 、华北 地 区的 人感 染 H 7 N 媒体则 随即报 道 。自发现病例 以后 ,有 流感 防治专 家组专家王选锭教授 等医学
导 。本文 以人 感染 H 7 N 9禽流感疫情 知晓真实情况 。 比如 ,4月9日,浙 江新
二 、用正面 的能量增 强共渡难关的
为例 ,以疫情 发生地 的浙 江省的媒体作 增2例 人感染H7N9禽 流感病例 ,其 中患 信 心
样本 ,探讨新 媒体时代公共 卫生事件舆 者 申屠某确诊 后需紧急转 院治疗 , 《钱
诊 2例人 感染 H7N9禽流感 病 例 ,其 中1 体力 戒 “报喜不报 忧”。一方 面 ,报道 这是我 国确诊 的重症患者 中,首例好转
例 患者死亡 。此后 ,疫情逐渐 蔓延至北 “报 告的确诊病例 间未发现流行病 学联 的病人 ,媒体用 “救 回来 了”的简 洁标
京 、安徽 、河南 、山东 、福建 、江西等 系” “所有病例 的密切接触者均 已采取 题和大家分享一 份令人欣喜 的病情 “报

舆论监督的案例

舆论监督的案例

舆论监督的案例舆论监督是指通过舆论力量对社会事件、政治行为、经济问题等进行监督和批评的行为。

舆论监督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舆论”,在现代社会中,舆论监督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舆论监督的案例。

第一案例,2020年武汉封城事件。

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市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导致武汉市民难以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

然而,通过互联网上舆论的集中力量,大量的网友开始转发有关武汉疫情的信息,培养了民众的舆论意识,促使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防控疫情。

舆论监督起到了推动政府行动的作用,也为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第二案例,公众对于内地与香港的政治问题的关注度。

在近年来的香港问题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大陆民众开始对香港的政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通过网络、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舆论扩散,大量的悼念、抗议事件得以公之于众。

这一舆论监督的方式使得大陆民众可以了解香港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而形成对香港问题的独立思考。

舆论监督为公众提供了获取真实信息的途径,从而对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发声。

第三案例,社交媒体对商业行为的监督。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数据和信息分享来评价和监督商家的行为。

例如,在某品牌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后,消费者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发声,对该品牌进行舆论监督。

这种监督形式使得商家必须注意产品质量,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免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消费者的抵制。

舆论监督提高了商家的责任感,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维权途径。

以上案例说明了舆论监督对于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

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真实的信息,扩大了知情面,促使政府和商家等各方面做出更加负责任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舆论监督也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平台,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完整word版)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

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药监局如何制定舆情应对解决方案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在官网首页披露通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7月20日,吉林省食药监局公布处罚决定书,将公众郁积多日的负面情彻底引爆。

疫苗事件相关热门文章传播量皆在400+以上,追问真相、质疑处理方式、跟进报道等内容皆有出现。

一时间,舆论失控,相关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和药监成为了舆论焦点中的焦点。

为减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下药监局亟制定一份网络舆情应对解决方案,有效解决本次舆情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么,药监局如何制定舆情应对解决方案?关于药监局舆情应对解决方案具体如下:1.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药监局的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实施有领导管、有相关人员负责,确保遇到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置应对。

2.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分级别响应,对发生的事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和核查,及时反馈上级,确保舆情信息得到快速、有效处置。

主动拓展舆情来源与传播渠道,加强对舆情分析研判的学习。

3.拓展网络渠道进行正面引导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后,对大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将舆情处置结果可通过大众媒体、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渠道,反馈给反映大众,确保舆情处置妥当。

另外,还需加强宣传工作,可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普及药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药品安全问题,让大众理解支持疾控中心与药监局工作。

4.做好日常舆情监测工作为了有效预防舆情事件的发生,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日常监督检查、风险监测排查工作。

蚁坊软件全网舆情监测管理系统,可实现全网平台实时监测,帮助用户及时捕捉相关的苗头性、趋势性信息,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做到舆情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

探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疫苗事件”为例

探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疫苗事件”为例

坛发贴或跟 、 占个人博客或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
地参与到新闻事件、 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 , 迅速形成舆 论合力, 从而实现监督的目的。 与其他舆论监督相比较 , 网络舆论监督有四个鲜明的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
( 舆 论 监 的概念 一) 督 舆 论监督 , 广义指 公 民通过 一定的组织 形式和传 播媒
虽然我国已经于2 0 年 5 1 正式实施《 08 月 日 中华人 民
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 , 准确 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 定、 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 应当在其职
民规模达 到 2 9 亿人 , .8 普及率达到 2 . % 成为全球第 26 ,

介, 充分发表意见、 建议和呼声 , 通过社会舆论对权力组织
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的监察和督促。表现为言论自由 权、 结社权、 知情权、 对政府机构或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 为进行举报、 检举和控告的权利。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 , 即
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在公共领域的言
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中图分类号 : 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8 5 4(0 00 — 0 4 0 G0 A 1 0— 972 1)3 09 - 3
摘要: 0 9 躲猫猫事件”“ 在20 年“ 、杭州飙车案”“ 、石首事件” 系列网络事件的频发中, 等一 网络发 挥
了重要作用。21年 3 中国经济时报》 00 月《 记者王克勤以网络为手段 , 了“ 披露 山西疫苗事件”由此引 ,
不论疫苗事件真相如何, 至少在质疑 一 回应的交锋中, 人们再次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 , 而且网络媒体 的报 道尺度比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拓宽。

山西毒疫苗事件案例分析

山西毒疫苗事件案例分析

山西毒疫苗事件案例分析一、山西毒疫苗事件经过或情况自2002年SARS暴发以来,公共卫生的安全就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更是绷紧了社会的神经,公共卫生无小事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根据医学常识,疫苗常常是减毒或者灭活后的病毒,本身也常有一定副作用,但大多在可控范围内。

疫苗因为是活性物质,又事关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生产、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范,某一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疫苗的失效,甚至带来不可预见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

从2007年5月开始,山西省疾控中心职工陈涛安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山西疫苗存在的内幕,称该中心将疫苗配送权力“出租”给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靠垄断攫取了巨额利润,造成山西疫苗市场秩序紊乱。

陈涛安的举报引起了卫生部和山西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9月30日,山西省纪委部门展开调查,山西省卫生厅组建了相关调查组。

2007年12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记者刘万永采写的《一家小公司是怎样垄断山西疫苗市场的》一文,即率先揭露了山西疫苗市场完整的利益链条,引起巨大反响。

报道中概述到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症,问题疫苗成为最大怀疑对象。

报道还披露山西省疾控中心和疑似卫生部部属企业联手垄断山西疫苗市场,在贴标签时,导致大量疫苗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有可能造成失效。

山西省卫生厅已断然否认报道所反映的问题。

卫生部要求山西尽快报告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但当地卫生部门称一切正常,故引起较大舆论争议。

2008年1月28日,著名法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和卫生部首席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等20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了“山西疫苗事件”法律透视研讨会。

针对疫苗的市场混乱现象举行高级别专家研讨会,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在案件披露前8个月,山西省疾控中心职工陈涛安向太原市检察院、山西省纪委、卫生部等机构发出实名举报,指称山西省疾控中心自2006年起,将疫苗配送权力“出租”给注册资本仅50万元的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二类疫苗必须经过该公司才能被接种,该公司靠垄断和转移国家财政预算外收入攫取巨额利润,并可能造成近3000万元国有资产流失。

新闻失实案例

新闻失实案例

新闻失实案例新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监督权力的重要功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误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新闻失实的案例。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2018年“毒疫苗”事件。

当时有一篇名为《长春长生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已经被全国各地接种,有毒》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篇文章的内容并没有经过核实,是完全失实的。

这一事件不仅给人们造成了恐慌,更严重地影响了疫苗的接种率,危害了公共健康。

其次,还有一起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失实案例。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经常出现一些标题党式的文章,比如“某某品牌食品检测出有害物质”,“某某餐饮连锁店使用劣质食材”。

这些文章往往以夸张、危言耸听的方式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很多都是缺乏真实依据的。

这种失实的新闻不仅给企业的声誉造成了损害,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扰。

另外,还有一些政治类的新闻失实案例。

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假新闻,比如“某政府部门领导涉嫌腐败”,“某政治人物有不当行为被曝光”。

这些新闻往往是别有用心者故意制造出来,通过造谣、抹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失实的政治新闻不仅破坏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针对以上这些新闻失实的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失实的严重性,不仅需要加强新闻自律,更需要加强公众的新闻素养。

媒体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伦理,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做虚假报道、不做标题党,不造谣、不传谣。

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辨别失实新闻的能力,不盲目相信一切新闻,要学会理性思考,多方求证,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总之,新闻失实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公众的权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净化新闻环境,维护新闻传播的正常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新兴载体与 网民互动 , 流办 事程序和 交
勃 哆带 闻
22 第 . 1 7 0年 8i 2 1 e l
NSOD传 时 E R 媒e 代 WW LI
征求建议 , 实现政令通达 与民意反馈的即
时 汇 通 。0 0年 , 安 机 关 “ 罔 脖 ”的 21 公 织 其 次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主 体 太 过 情 绪
看法。
三、 效果的直接性
因 为 强 大 的舆 论 声势 和全 民 的参 与 , 网络 舆 论 监 督 避 免 了重 复 监 督 且 节 省 了
真空 、 口超 饱和 、 区发展失衡 、 人 地 民族问 题、 作为社会稳 定因素 的道德 力量 ( 括 包
宗教 ) 的缺 失 、 为 后 发 国 家 又一 次 受 到 作
政府及其 作人员 转 向了社 会生 活更 广
阔 的 天地 。
淫、 赌博 、 吸毒 、 当行为 、 不 犯罪 、 放荡 、 流
浪、 自甘 潦 倒 、 倒 错 等 ) 以 及 一 些 中 国 性 , 特 有 的 问题 , 如 极 左 意识 形 态 的 终 结 与 诸
注 自己周边 的世界 , 不断将 自己了解的情
认, 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 着越 来越 大的作用
【 键 词 】网络 关 舆 论 监督
中国在 从一个传 统 的社 会 向现代化
社会 “ 速进 ”过 渡 时期 , 举 世 公 认 的 T 在 业 化 、 市 化 的成 就 后 面 , 积 淀 了 工 业 城 也


网络 舆 论 监 督 的及 时 性 和 全 民 性
成更高 的舆论质量。
随 着 科 技 的大 发 展 , 互联 网 技 术 深 入 到普 通 公 众 , 络 舆 论 监 督 功 能 也 日益 引 网 起 政 府 和社 会 的重 视 。 随着 社 会 的进 步 , 网 络舆 论 监 督 也会 发 挥越 来越 大 的 作 用 , 将 为 我 国 的 舆 论 监 督 事 业 增 添 更 加 强 大

2024新冠疫苗接种宣传舆论与引导应急处置方案

2024新冠疫苗接种宣传舆论与引导应急处置方案

2024新冠疫苗接种宣传舆论与引导应急处置方案早上九点,闹钟准时响起,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打开电脑,开始着手准备这个“2024新冠疫苗接种宣传舆论与引导应急处置方案”。

我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舆论引导的方向、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一、舆论引导方向1.强调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通过各种渠道,如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发布疫苗接种的好处,如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等。

2.突出我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引用权威数据和研究结果,向公众展示我国疫苗的优质性能。

3.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疫苗接种。

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疫苗接种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疫苗接种重要性1.防止疫情反弹。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广泛接种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防止疫情再次暴发。

2.保障民生。

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接种疫苗有助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障民生。

3.维护国家安全。

疫情跨境传播的风险较大,我国需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疫苗接种,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三、应急处置方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一旦发现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不良反应、疫苗短缺等,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处理。

2.增加疫苗接种点。

在人口密集地区和疫情高发地区增设疫苗接种点,提高疫苗接种效率。

3.强化舆论引导。

针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负面舆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引导舆论走向。

1.制作疫苗接种宣传海报、短视频、动画等,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广泛传播。

2.邀请权威专家、知名人士为疫苗接种代言,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

3.举办疫苗接种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疫苗接种的热情。

4.加强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疫苗接种过程顺利进行。

5.建立疫苗接种数据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疫苗接种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6.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7.加强与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门事件.

疫苗门事件.

B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示,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 力在阳光下运行”。
• 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记者王克 勤2万字的长篇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引发 了对山西问题疫苗背后黑幕的广泛关注。实际上, 自2007年5月开始,原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科科 长陈涛安就开始了他的举报之路,同年12月3日, 《中国青年报》刘万永发表“一家小公司是怎样 垄断山西疫苗市场的”率先揭露山西疫苗市场完 整的利益链条。3月19日,山西数名得病孩子的 家长来到太原,希望为自己或死或残的孩子们讨 说法,21日多名家长收到同一恐吓短信。22日下 午,山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疫苗事件调 查情况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通报。
•怎么办﹖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我们对任何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 对任何国家和国家 工作人员的违法失 职行为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 权利
有向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控告或者检 举的权利
民主监督方 式


特点及作用
是公民提出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 途径之一。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
•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 作。 •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新华网08年7月5日报道 瓮安,这个地处贵省 北部的小县,以拥有中国最大的磷矿而闻 名。2008年6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 当天下午至29日凌晨,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 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 政府和县公安局,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 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 事件,县公安局、县委和县政府大楼等多 间房屋被毁,数十辆车辆被焚。

由“山西疫苗事件”分析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

由“山西疫苗事件”分析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

首先 , 媒体在追求新 闻价值 的同时 , 也要考虑真实客观准
公信力的契机 , 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很大的考验 。 而在此时政 确的报道 ,增强媒体的责任感 。因为媒体都在追求 “ 眼球效 府应该设置议程来影响媒体的议 程 ,通过媒体议程来更好的 应 ”特别是 当突发事件发生 时 , , 人们 都争相恐后 的从媒体获 影响受众 的议程 , 从而通过政府 、 媒体和公众三者的努力 下共 得信息 , 这时媒体更应该具备足够的责任意识 , 事实求 实的去
结束 , 社会转 入正常秩序运行 , 引导舆论关注点 的转移 , 而且
满足了公众对政府应急工作之后新环境 、 新机制 、 新措施的知
能够进一步起到安定 民心的社会作用。 其次 ,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 政府应该处理好 与媒体 的关 情需要 , 只有真正 的协调好政府 、 媒体 、 受众之 间的关 系 , 能够 才
过网络上 的论坛等形式 , 注意广大民众的动向和意见表达 , 从 而发现受众的议程 , 通过受众的议程来 发布消息 , 解除人们 的
疑惑。
山西政府在处理疫苗事件 的时候 出现了很多问题 ,从 而 对山西省政府的形象造成 了很大 的影响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

三、 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措施
在网络上找一批“ 舆论领袖 ”来引导网络舆论 , , 从而使得政府 体的形 象得 到了很大的提高 。 能够更好的引导受众 , 尽快 的解决突发事件 , 同时政府应该通
媒体在政府处理突发 事件 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 ,媒体 的正确报道有助于化解危机 , 而提 到媒体的公信力 , 从 媒体报
降。因此 , 媒体该怎样设置议程 , 才能有助于更好 的引导受众 和利于政府解决 突发事件 。主要有 以下几点 :

评《中国经济时报》之山西“疫苗”案的报道策划

评《中国经济时报》之山西“疫苗”案的报道策划

评《中国经济时报》之山西“疫苗”案的报道策划摘要关注热点、民生是新闻媒介面对的一个热门报道领域,而近年来有关民生生计,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的报道,使得大众对新闻报道,特别是婴幼儿及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的话题尤为关注,同时,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逐渐挖掘、开发此类新闻报道。

在这次报道策划中,中国经济时报正面、全面、客观、公平的参与到新闻的策划报道中来,在同类报刊中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关键词山西;疫苗;报道策划1起因2007年12月3日《中国青年报》刘万永发表了《一家小公司是怎样垄断山西疫苗市场的》,然而在这跨越长达3年的时间里,山西“疫苗”案并没有给出广大中国人民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就有了这名王克勤的记者在中国经济时报进行了有关山西“疫苗”案的系列的深度新闻报道。

2010年3月17日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陆续发表了长篇报道,揭露了山西高温疫苗导致数十名儿童死亡、残疾、发病的恶劣行径,并且一直跟踪调查时间进程,根据事件发展及时报道,做出相应的调查情况,唤起广大读者的持续关注。

2报道进程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一: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残: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二:病因何在;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三:大量疫苗高温暴露;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四:高温疫苗的背后;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五:疫苗垄断利益揭秘;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六:“卫生部企业”真相;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七:“高温疫苗”举报风波;2010-03-17: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之八:“山西疫苗”是否异常;2010-03-18: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报道的声明;2010-03-23:山西通报疫苗事件调查情况;2010-04-12:严处疫苗违规储运行为;短短不到1个月内,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到《中国经济时报》所报道的有关“山西疫苗案”也让《中国经济时报》的此次新闻报道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

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

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谈新华网太原3月18日电题: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谈3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华社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涉及此事的山西省疾控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山西省卫生厅和部分专家以及经核实被怀疑注射了“高温暴露疫苗”的一名患儿家属,试图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

紧急查找到10人,只有一人出现异常反应新华社记者:网络上提到涉及“近百人致死致残”,同时公布了15个人的名单,请问山西省卫生厅是否进行了核实?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事情发生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都作了批示,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调查、核实情况。

副省长张建欣主持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责成专人,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目前,这15名儿童情况已调查清楚。

山西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处处长李贵:3月17日上午网络报道有关情况后,我们立即对报道中涉及的15个人进行了调查核实。

调查情况如下:使用实名的4人,使用化名的11人,查实的有10人,其余5人未找到。

没有找到的原因是按报道中提到的详细地址没有发现相符情况的,现在卫生部门仍在积极查找。

10名查实的儿童具体情况如下:使用实名的四人为:一个人叫刘紫阳,长子县人,2006年6月24日出生,2007年发病,3月1日入住长治和平医院,诊断为流脑,3月1日下午死亡。

据称曾接种过乙肝疫苗、卡介苗,家长并未向当地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反映接种后出现不适等情况。

据患儿家长刘云斌反映,在此之前,一位自称是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人,多次找过刘云斌,并告诉他:他孩子的死是由疫苗引起的。

刘云斌说,今日网上刊登的所有关于刘紫阳死因的不正确说法,都是那位自称是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的人所为,与其本人无关。

另一个叫王仕超,男,阳泉市平定县县城南苑人家9号楼,2005年2月21日出生。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摘要:诚然,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积极介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切实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在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形成了由媒体、企业、公众三者组成的舆论场,如果这个舆论场“失真”、“失时”、“失语”,那么这舆论场中的三个主体必将无法和谐相处,陷入恶性循环中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黑”热潮。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安全体系中一根脆弱的神经。

引爆这一个个在食品行业存在已久的定时炸弹的,几乎都是媒体。

近几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第一个出面披露。

2006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首次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正是媒体朝“毒瘤”开了第一刀,才使普通民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并有力推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科学决策以及强化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

然而,在被媒体高度曝光的“海南蕉癌风波”、“啤酒甲醛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某些媒体却扮演了“恶炒”的角色。

中宣部对参与“啤酒甲醛”恶炒的媒体的通报批评犹在耳畔,2006年夏天,“注水西瓜”又被某些媒体误炒,致使仅海南一地的瓜农经济损失就达3000万元;而2007年的“蕉癌风波”再次袭向海南,因为“有毒”的报道,香蕉价格大跌,蕉农苦不堪言;2008年秋,全国又出现了四川广源桔子长蛆的传言。

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的社会背景解读现代社会,人们的食物链基本依赖于现代食品加工、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与民众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并引发全民关注的轰动效应,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具有重要性及频发性等特点外,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

1.社会生产力进步,公众健康意识、知情意识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关注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安全。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关键 词
疫苗 事件
政府 公信 力 政府 职责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5 22 l )年ll 10 - 9 (0 00 5 O 2
中图分类 号 : 3 D6
国家 的各级政府 是社 会 的管 理者 、 民利益 的维 护者和 公共 人
从 事件 的性 质上 看 , 以分 为突发 事件 和非 突发 事件 。 者 可 前
报道 出来后 , 当地政 府迫 于媒 体和 群众 压力 , 织专 家对报 力处 理很 多 公共事 件 , 组 由政 府来 处理 既顺 理成章 也 很有 必要 。 然 道 中所称 的事件 进行 调 查 。但 不 论是 山西 省卫 生厅及 相 关政府 而基 于 各种 各样 的原因 , 多地方 政府甚 至 中央政府 部 门在处理 很 部 门对该报 道做 出的 回应 , 布 的通告 , 发 还是组 织专 家进行 的 调 这些 公共危 机时 并没有真 正称职地 履行其 职 能, 其表 现令人们 失 查, 都遭到人 们 的质疑 甚至 反对 。 分受 害人 的家属 向 当地 法 院 望 , 府 的公信 力 出现 很大 危机 。 府 公信力 危机主 要表 现 在以 部 政 政 起诉 , 法院一直 不予立 案 , 但 一些举 报人 的家属甚 至受到 了恐吓 。 政府 的做法 已经 无法 取得 人们 的 信任 ,政府 的 形象受 到严 重挑 关部 门 已经介 入调 查 , 尚无 定论 , 们正 在急切 关注之 中。 但 人 调查之 中 , 但有 一点 是无法 否认 的 , 就是 山西政 府尤 其是 山西 那 省卫生 厅在这 个事件 中颜 面 扫地 , 公信 力受到 了极大 的损 伤 , 出
这种 状况与接 种 了高 温疫苗 不无 关系 , 并称 山西省疾控 中心监 管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作者:黄晓帆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1期摘要政府公信力是一个政府赢得民众支持并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可程度。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通过履行各种职责和为公众服务的态度中体现出来。

目前在公共事件中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公信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疫苗事件政府公信力政府职责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51-02国家的各级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扮演着多重而又极端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很好地扮演这样角色,是否能够称职高效地行使其职责。

最能体现政府公信力大小的莫过于社会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对政府的考验。

本文将以目前正受社会普遍关注的山西疫苗事件为例,重点分析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危机及其重塑办法。

一、山西疫苗事件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发表了一篇名为《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近百名儿童注射后或死或残》的报道,文章两万多字,细致报道了山西省疫苗注射导致大量严重后果的情况。

报道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该文称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接种了高温疫苗不无关系,并称山西省疾控中心监管混乱。

山西省卫生厅很快做出回应,对报道中的事件予以否认,并称《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基本不实。

报道出来后,当地政府迫于媒体和群众压力,组织专家对报道中所称的事件进行调查。

但不论是山西省卫生厅及相关政府部门对该报道做出的回应,发布的通告,还是组织专家进行的调查,都遭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反对。

部分受害人的家属向当地法院起诉,但法院一直不予立案,一些举报人的家属甚至受到了恐吓。

政府的做法已经无法取得人们的信任,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挑战。

目前这一事件正在调查中,事实真相还没有查清。

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但尚无定论,人们正在急切关注之中。

浅析新闻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浅析新闻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2020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2019年12月,有关“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消息被武汉临床医生发布并传播于网络,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在官网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疫情。

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经济和民众造成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

在这场战疫中,我国举全国之力,对受感染的病患进行救治;发动全民力量,号召大家居家隔离,推进了民众与政府间的信任建设。

在媒体的报道上,用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不同角度、不同人群的客观报道,建立了社会信任、促进了社会稳定。

一、疫情报道的三个阶段在这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的报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点,一阶段是对疫情客观报道阶段,二阶段是对疫情的不同角度的深度报道,三阶段是注重稳定民心,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和决心,对复工复产以及疫情状态下,经济如何回暖,中小企业如何脱困创收的范例做出详细报道。

在一阶段,由于疫情刚刚暴发,很多信息并不明朗,所以这个阶段的新闻报道都是客观报道,一方面是用事实呈现疫情发展状态,使疫情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降低公众恐慌情绪,避免造谣生事;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科普民众如何居家隔离,如何做好科学防护工作,增强全民自身防护意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2020年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对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至此我国主流媒体应对疫情的一阶段报道正式进入轨道。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同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哪些症状?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财新传媒派遣37位新闻记者深入前线,是最早采用全景报道方式对疫情进行深入报道的主流媒体。

他们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内容专业度,追寻疫情事实真相,财新传媒通过对现有的媒体矩阵进行了升级和扩展,在内容上形成了以文字、图片、数据为主,短视频、播客为辅的视听说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财新周刊》在一阶段发布了《病毒何以至此》《抢救新冠病人》主题报道。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从媒体治市论舆论监督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从媒体治市论舆论监督

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新闻媒体侧重“正面宣传”,在团结、稳 定、鼓劲等方面做得很好,但是舆论监督较软较弱,担心 疑虑很多。 《长治日报》曾经尝试搞舆论监督,开辟了一 个专栏《NB327望哨》针对市场秩序和市容整治进行报道, 结果一下子惹来20多个电话,有直接警告,有委婉劝说, 还有领导亲自来报社做工作,这一栏目刚出两期就夭折了。
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挥舆论监督的引领作用
第一,要给传统媒体创造有利于舆论监督的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自身办的网站,牢牢掌握“监督”的话语权
第三,在各类传播手段都在传播,说法不一、真假难分时,运用传统媒体 的“可信度”发挥舆论引导优势
第四,以传统主流媒体善做高度、深度文章及其特殊地位,发挥其权威 性的后发优势?
2000年底 市委出台《五大监督》实施意见,对全市舆论监督工作的 规范化、法制化、正常化创造条件。
案例经过
2000年4月12日 《上党晚报》 以“赌桌上捉住乡党委书记”为题, 报道了壶关县党行乡党委书记秦某 在工作时间聚赌,被公安机关查处 的消息,引起广大读者强烈震撼。
当天市委书记作出批示,“抓 住反面典型,一追到底,全市讨论 秦XX,问全市人民这个乡党委书记 怎么处理。”
案例经过
2000年2月份,为了推动长治市舆论监督的开展,形成一个良好的 敢于监督、批评,善于监督、批评的氛围,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三 天就到《长治日报》社开会,要求加强舆论监督,把该报办成一个 全国一流的“新闻舆论监督报”。
2000年8月 长治市委宣传部门制定下发了有关舆论监督的《长治市 新闻单位舆论监督暂行办法》。
THANKS!
舆论监督的作用
对勤政廉政的影响———舆论监督对腐败及失职渎职现象有强大的震慑力 新闻舆论监督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威力,主要是因为它的公开、广泛传播,

微信舆论场传播失范引发的负面舆论分析——以“非法疫苗案”传播为例

微信舆论场传播失范引发的负面舆论分析——以“非法疫苗案”传播为例

微信舆论场传播失范引发的负面舆论分析——以“非法疫苗
案”传播为例
郭致杰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6(0)20
【摘要】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涉案金额5.7亿元的“非法疫苗案”。

在微信舆论场上,这次“问题疫苗”事件被一些自媒体“妖魔化”后成病毒式传播。

非理智的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时间,拒绝国产疫苗、回避接种疫苗、到香港接种疫苗等言论甚嚣尘上。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郭致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r——基于微博、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 [J], 赵作为
2.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基于微博、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 [J], 赵作为;
3.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分析及其网络舆论场影响思考 [J], 张敬瑜
4.危机传播中民间舆论场的特点、负面影响及管控
——以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例 [J], 刘静;景庆虹
5.借助微信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有效性——以“泥水馒头”引发争议舆论引导为例 [J], 罗保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与批评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中
4
2010年3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对山西“问题疫苗”的报道,可谓舆论监督的典范。

然而,“问题疫苗”的系列报道所引起的疫苗“拒打潮”,却让人始料未及。

面对舆论监督的副作用,人们很容易进入“因噎废食”和“顾此失彼”的认识误区。

这都是进行舆论监督时应该引以为戒的。

单纯“揭露”的“副作用”
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正面导向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2010年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名为《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近百名儿童注射后或死或残》的报道,引出了此后惊动全国的“山西疫苗事件”。

“山西疫苗事件”之后,媒体在回应公众对疫苗的疑虑时出现了延误,没有及时疏导公众的恐惧和排斥心理。

与此同时,江苏延申、河北福尔的疫苗问题被再次推出水面,整个疫苗行业的公共形象在媒体和社会上骤然发生雪崩。

此前,在甲流疫苗推广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公众的猜疑和抵抗。

“山西疫苗事件”的出现,又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疑虑。

有关防疫专家强调指出:这一状况令人忧虑,如不及时解决,真的出现拒打疫苗现象,将直接危及公共卫生防疫屏障。

对假疫苗的揭露本来是想解决疫苗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公众的权益,然而,由于在此过程中媒体只是一味地注重“真相揭露”,而没有加强解释与引导,因此,公众的注意力很快从疫苗背后的腐败问题转移到了对假疫苗本身的恐惧上来。

而拒绝疫苗的后果,则是将广大公众重新暴露在很多可怕的疾病阴影下,这最终损害的依然是公众的利益。

更为致命的是,单纯的“揭露真相”把公众引向了与政府部门的对立面,从而斩断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许多障碍。

习惯思维的常见误区
“山西疫苗事件”过去已五个多月了,回顾此次监督之得失,以及人们对此次监督的反映和评价,我们发现,在认识上容易步入两个误区:其一,记者在监督过程中的专业主义偏执;其二,论者对舆论监督的“因噎废食”的态度。

1.“顾此失彼”的误区
过分强调信息公开、与权力的对立性和自身的独立性,看似快意恩仇、替天行道,而实则是意气用事、顾此失彼。

在“非典”报道中,信息完全公开确实起到了阻止流言传播的积极效应,然而,“问题疫苗”的曝光却提供了一个反例。

这正体现出了舆论监督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问题疫苗”曝光之后,媒体蜂拥而上,集中报道医疗卫生的各种不足和漏洞,将卫生系统的安全形象摧毁殆尽却缺乏相应的引导,最终也反噬到了公众的整体利益。

2.因噎废食的误区
持此论者以舆论监督的“副作用”为由而否定监督本身,这就颠倒了本末关系。

腐败问题才是公众不信任疫苗的根源,即便媒体不揭露,当疫苗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公众也必然会在接种过程中有所察觉。

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确保疫苗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众的拒斥心理。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了“新闻、不闻、旧闻”的新闻观。

所谓“新
闻”是指“对有些问题要及时报道,一定要问题解决了才报道,是不好的”,“旧闻”是指“有些事情记者看不清,因此规定稿件要经过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这一规定不一定妥善,有些报道不一定要本部门负责人同意”,“不闻”是指“事
情是真实的,但如果公开报道了,对敌人有利,对我不利,那么,就不公开报道,可写成内部参考资料”。

①那么,“问题疫苗”究竟是“新闻”、“旧闻”还是“不闻”呢?
毫无疑问,“问题疫苗”绝不应该是“不闻”。

包脓养疮,姑息养奸,只会助长腐败,而不会消除腐败。

若没有《中国经济时报》的坚持和公众舆论的压力,疫苗问题岂会自动消除?“问题疫苗”首先应该是“新闻”而非“旧闻”。

在曝光之前,山西的“问题疫苗”已经对许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损害。

而报道越是及时,就越是能够早一些阻止假疫苗的扩散;在这种意义上,媒体对“问题疫苗”的揭露不是太早了,而是太迟了——缓报一天,就会多一天的代价,就会多一天的腐败!
监督方式的正确选择
在新闻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
● 贾荣荣 蒋京兰
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选择
——以“山西疫苗事件”为例
观察与批评
5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中
是谁正在扼杀新闻报道
——从新闻侵权领域被忽视的问题谈起
● 张 贺
1985年11月1日,上海市发生了全国首例新闻侵权案——杜蓉诉记者沈涯夫、牟春霖诽谤案。

之后,新闻侵权案件与日俱增,2005年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2009年赵本山状告兰州万顺通航空票务有限公司案,均以被告方败诉做结。

新闻侵权——一团笼罩在媒体上空的乌云,似有愈扩愈大之势。

报道方式的改进、媒体技术的革新既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更多地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是退而自保还是铤而走险?又是什么正在慢慢扼杀新闻的时效性与自由?
聚焦新闻侵权
根据《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条文规定,侵权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无过错但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新闻侵权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民事权利,它包括诽谤罪和一般民事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从权利的角度来看,新闻侵权主要包括侵害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等四种表现形式。

新闻侵权的根源和矛盾
1.外部原因
业界对新闻侵权原因的论述多集中在外部原因,诸如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淡薄,编辑人员不能严格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新闻采访中“有偿新闻”和恶意中伤现象的存在等,在此不再赘述。

2.内部冲突
新闻特性具有“时效性”——它是新闻生存的命脉,过时的报道和消息无异于“明日黄花”。

为抢一条特大新闻,缩短从采写到编审的时间,往往不得不延缓获得新闻图片主体——事件发生者的授权。

这就造成了公民权益与新闻“时效性”的根本冲突。

再者,“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作用”。

②商品的属性决定了报纸的目标,必然是以赢利为目的进行宣传报道。

从这点上说,除极少数外,几乎所有报纸都是赢利性质的。

但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可知,这两点存在明显矛盾。

且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侵权案件中,论辩双方的分歧也正在于此。

媒体往往以“正当行使舆论监督权”、“批评某种不文明行为”为由否认侵权。

而原告则以审慎的态度,选择正确的方式。

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的时候,要适度发挥内参的作用,重点突出评论的引导作用。

其一,要适度发挥内参的“半公开”监督作用
新闻内参是我国党报特有的一种报道手段。

②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

内参主要体现的是媒体与执政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可能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甚至在公众知道之前,问题就已经得到解决;然而,其局限在于,以内参监督的主体是党报,而事实上处在体制之内,党报的监督效用堪忧;况且,内参发挥作用的前提必须是执政者善于纳谏、贤明有道,否则“内参”就会形同虚设。

因此,内参监督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长效
机制”。

在监督之时,只能有选择地适度发挥内参的作用。

其二,要重视评论的公开引导作用新闻评论既可以对新闻起到深化、提炼、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补充和限定作用。

揭露性报道客观地告诉了公众“是什么”的问题,却无法告诉公众面“应该是什么”和“应该干什么”。

而这恰好是新闻评论的功能和职责所在。

在“公众—媒体—政府”三者之间,新闻评论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在“山西疫苗事件”中,新闻评论应该贯穿事件始末,在揭露腐败时,评论要如影随形,以使公众舆论的威力在可控范围内释放,并将这种力量引导到促使问题解决的方向,而不至于反噬公众自身;当“拒打潮”初露端倪之后,
媒体应该及时地捕捉公众的反应,对公众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进行疏导。

舆论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在观念上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在主体上正确处理“媒介—权力—公众”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在方式上正确处理揭露与引导的关系。

媒体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以使监督的积极效应最大化、消极效应最小化。

注释:
①《中国报刊广播文集(四)》,北京广
播学院新闻系,1980年5月版,第1086页
②赵怀诚:《新闻内参的采写》,《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8月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