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圆形。
师:生活中的圆比比皆是,你熟悉的有哪些?生:钟面;轮胎上;有些钮扣也是圆的;球。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这些自然现象吗?(放课件)你见过这样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吗?你观察过这样的运动现象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圆形呢!师:同学们,这些圆形漂亮吗?生:漂亮!师:正如希腊的一位数学家说得那样:“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有呢?生: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有棱有角的,而圆没有棱,边是弯曲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
板书: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师:打开书看85页、86页,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画,并把相应的知识填写在表格中,有哪一组愿意上黑板上来学习,把知识填在黑板上?(师下去巡视)2、检查自学师:你学会了圆的什么知识?请大胆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生:我学会了圆心是圆中心的一点。
3、学习定义。
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强,了解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学知道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你们谁有办法让我们感受到平面和曲线的含义?师:老师有一个办法,看!这是什么?生:一条线段。
师:现在它怎么样了?生:弯曲了。
师:现在它又怎么样了?生: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圆。
师:因此说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说球是圆形,同学们比较一下,(出示课件),球是立体的,而圆是平面的,球的剖面是圆,理解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请同学们一起说一下圆的定义。
师过渡:同学们除了知道圆的定义,还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圆心。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学具,你能找到圆心吗?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我把圆对折,我发现许多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吴正宪圆的认识
吴正宪老师《圆的认识》课堂实录2011-09-26 22:10:49| 分类:我的资料库|举报|字号订阅下载LOFTER 客户端(一)在生活中提出问题白色的银幕上出现了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车轱辘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在“加油!加油”的喊声中足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兴奋。
大家饶有兴趣地猜着谁是这轮比赛的金牌获得者。
“小熊第一,他骑者圆形轱辘的自行车跑的最快!”“不,小猴子第一……”“不,小鹿第一……”同学们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
同学们一致对圆发生了兴趣。
老师抓住学生对有关圆的知识的初步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向理性化、科学化升华。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 一生不加思考地说:“圆形车轮没棱没角容易转动”,吴老师说:“刚才你们看到椭圆车轱辘也没棱没角,做成车轮便于滚动吗?”学生愕然。
“你们现在还无法解答,我们研究了圆的知识,大家会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做中学习,主动探索吴老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
同学们从众多圆形学具中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开始画圆、剪圆,又自己动手把剪好的圆进行折叠,通过折叠出的折痕,逐步发现各自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抽象出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在认识同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无数条半径时,吴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下面给十秒钟时间,请你们在圆上画直径,能画几条就画几条。
” 学生们一听老师才给十秒钟的时间,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和尺子画了起来,时间一秒一秒很快地过去了,只听吴老师说:“十秒到”学生们不舍得停下笔,生1:“吴老师我画了五条直径”,生2:“吴老师我画了六条直径” ……吴老师笑着说“很好!再给你们十秒钟时间你们还能画多少条?再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无数条!” 吴老师给予了肯定。
接着说:“下面老师给你们十秒钟的时间请小朋友们画半径”,学生们又迅速拿起笔,可刚刚画两秒钟的时侯一个学生便高声说:“可以画无数条!”这时全班学生恍然大悟立刻跟着说“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粉色的卡纸,什么形状的呢?生:圆形的。
师:对,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认识圆。
(出示纸卡板书圆)。
二、玩游戏,引发画圆思考1、游戏,引出画圆。
师:第一次见面,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一笔画圆”,我找两个同学,给你一支粉笔,只画一笔,看谁画得快!生:2个学生到黑板上去画。
师:听老师的口令:“预备!开始!”:评价一下谁画得好又快?(生评价)他们两个画的是真正的圆吗?生:不是圆,因为不够圆。
生:不是圆,因为他们画得圆不够光滑。
师:看来一支笔是很难画出一个真正的圆啊。
2、疑问:怎样画圆?师:你有什么好办法画一个真正的圆吗?生:说画圆的方法。
可以用圆规画圆;可以把两个半圆放在一起用笔画它的外缘,就形成一个圆;可以找个原形的东西描出一个圆可以用一支笔和一条绳,固定住后,绕一圈就可以画个圆师:你们可真有办法!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用圆规画圆,这个方法好,因为圆规是画圆的专有工具,你们都带来了圆规没有?3、认识圆规,猜想画圆师:拿出圆规,先不着急画,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圆规,他有几部分组成?请你猜想圆规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生:一只脚是尖尖的用来固定,一只脚上可以放铅笔,用来画圆,上面有一个钮,可以旋转。
生:两只脚可以动,我想是想画大想画小都可以!师:恩,你想得很有道理啊!4、体会画圆过程,初步感知定点、定长。
师:刚拿到的圆规的时候你们试着画过圆吗?生:画过。
师:现在我们就用圆规画一个圆,但有个要求,请同学们边画边思考:画圆要注意什么?生:汇报画图注意事项。
我在画的时候,感觉到一定要把尖端固定住才能画好圆。
我画的时候两只脚动了,发现成不了圆,只有两只脚固定了才能画出圆。
师:两只脚的什么固定了?生:距离我画的时候注意了旋转。
师:怎么旋转?生:转一圈,360度就可以。
师:小结:可见我们画圆的时候,一定要先固定一个点,还要固定两脚间的长度,最后旋转一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故事引人:有两只小猴进行骑车比赛(课件出示),你认为哪只小猴的车轮更平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车轮是正方形或三角形会怎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就装有一个圆,想看看吗生(齐):想!师(从中摸出一个圆):是圆吗生:是。
师:现在,老师把它重新放回信封里,有信心把它从信封里摸出来吗生:有!师:那当然,如果信封里只有这一个图形,谁都能摸出来。
(生笑。
)但问题是,信封里除了这个圆以外,还有其他平面图形。
想看看吗生:想!教师先后从信封中取出一些图形(如图1),让学生一一辨认。
师:现在,要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摸出来,有难度吗生(齐):没有!师:为什么生:很简单呀,圆是弯弯的,而其他图形的边都是直直的。
生:圆没有角,而其他图形都有角。
师:奇怪,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有角,而圆却没有呢生: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师:不够专业。
生:哦,是由线段围咸的。
师:这就对了!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直线图形。
直线图形都有角。
圆是直线图形吗生:不是,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所以,圆看起来特别一生:光滑。
生:圆润。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圆心师:圆和其他图形一样也有它自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点,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圆片,把你的圆片对折(师拿圆片演示)问:什么是对折?(圆的两端完全重合)对折之后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生折后汇报: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这一点叫做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师在圆片上标出圆心o)师:什么是圆心呢?课件出示: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请大家在你自己的圆片上点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认识直径和半径(1)直径师:现在请你用笔和尺描出圆片上的一条折痕,观察这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页2]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页2]《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圆的认识》课堂实录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
(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
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三](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
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
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如何敲响课前五分钟前奏曲师:(热情地):孩子们,你们好!(挥手)师:(热情地):孩子们,你们好!(挥手)师:(风趣地):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华罗庚认识吗?生:认识师:华陀认识吗?生:认识师:华应龙认识吗?华应龙就是我。
生:华老师师:好,孩子们,你们很有礼貌。
师:孩子们,你们有橡皮吗?生:有~~~师:把你们的橡皮做上记号,先给我,好吗?(学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但都很兴奋地在自己的橡皮上做记号,在座的老师老师们也都很不解,安静地等待着华老师揭晓答案。
学生将做好记号的橡皮纷纷交给了华老师)师:(笑着)孩子们,你们的橡皮都交上来了吗?(双手捧满了橡皮)生1:我还有一个。
生2:我还有一个。
……师:孩子,你真逗,为什么不一次性全部交给我啊?(乐呵呵地)师:这下,孩子们,你们的橡皮都交上来了吧?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这时,生开始议论起来:没有橡皮,我们怎么上课啊?万一写错了怎么办?……)师:哦,孩子们,现在你们没有橡皮了,所以在下笔的时候就应该更慎重了,想清楚了再写,但如果万一写错了,也没关系,就好好欣赏一下自己错的地方吧!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微笑)生:(齐说,很响亮)可以了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渗透:1,创设情境,认识圆、圆心和半径(课件出示)师: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你的左脚3米。
孩子们,你们知道宝物在哪里吗?生:知道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
(生开始动笔画,师巡视)师:除了你表示出的这一点,还有其他办法吗?师:好了,孩子们,我刚才看了一下你们画的图纸,有这样几种情况,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四种画法:以某固定点点为起点,分别用尺子向左面,右面,上面,下面量出3厘米的长度,点上点)师:是这样吗,孩子们?生1:不是,不止这四个位置,还有许多师:好的,小伙子,你站起来说生1: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一个圆。
圆的认识实录完全版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执教:张齐华师: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吗?生齐:圆的认识。
师:没错。
老师信封里就有一个圆,想看看吗?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信封,并从中摸出一个圆片。
师:是圆吗?生:是。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特别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回信封,让同学们把它给摸出来,有没有信心?生齐:有。
师:不过,问题可不会这样简单。
因为,在这个信封里,还有其他一些平面图形,想看看吗?师先后从信封中取出如下图形。
图1师;现在,要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给摸出来,有难度吗?生齐: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圆是弯的,而其他图形都是直直的。
生:圆没有角,但其他图形都有角。
师: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直线图形。
(课件演示)圆是直线图形吗?生:不是,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所以,圆看起来特别——生:光滑、弯曲……师:也给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字吧。
生:曲线图形。
师:真好。
现在,要让你们从这一堆直线图形中把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难不难?生齐:不难。
师:别急,还没完。
信封里啊,还有两个图形呢。
师出示如下图形:图2师:瞧,它也是由光滑的曲线围成的呀!一会儿,你们会不会把它当作圆给摸出来?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生:圆很圆,但它不怎么圆。
(生笑)师:呵呵,有意思。
生:因为它有的地方凹,有的地方凸。
而圆没有凹进去的地方,看起来……师:看起来怎么样?生齐:很饱满。
师:真棒!不急,还有一个呢。
师出示椭圆,如下图。
图3师:瞧,它也没凹进去的地方呀,看上去既光滑又饱满,待会儿,你们会不会把它也当作圆给摸出来?生:不会。
师:为什么?生:因为椭圆看起来扁扁的。
师:(将椭圆旋转90度后)现在看起来呢?生:瘦瘦的。
师:那圆呢?(教师出示圆片,不停旋转)怎么样?生:怎么看都一样。
师:行了,孩子们。
看来,大家对于从这些图形中把圆摸出来都挺有信心。
但口说无凭,谁愿意上来新自试试?行,就你吧,近水楼台啊。
(前排一男生上台操作,不少学生表示出遗憾的表情)师:(面对男生)既然大家比较遗憾,那要不这样,这些图形我就不放进信封里去了,一会儿请你闭上眼睛,我把这些图形一个一个放你手上,你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行了。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精品课)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精品课)师:出示“羊吃草”的画面。
师:放羊的人用绳子拴住了羊离开了,你想象羊能吃到草的范围将形成一个什么图形?生讨论生1:我猜是圆形。
生2:我认为是椭圆形。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生:没有。
师:同意圆形的举手,同意椭圆形的举手。
到底是圆形和椭圆形。
通过这节课学习就知道了。
师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师:圆形有很多奥秘?师:生活中,我们从哪里见过圆呢?生1:双面胶也有圆形。
师:双面胶有几个圆啊?生1:里面一个,外面一个。
师:还有吗?生2:车轮师:你有没有见过长方形的车轮?生:没有。
生3:泡泡师:泡泡是圆形吗?师:泡泡是球一样。
生:泡泡是球状,是立体图形。
生4:还有垃圾桶的桶口师出示生活中圆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圆。
师:这些图形大家认识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生:认识。
这些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和其他图形中的一个图形,用手摸一摸。
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生:除了圆形,其他图形的边摸起来是直的,圆的边摸起来是弯曲的。
师:说的非常好。
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直线图形),而圆是有封闭曲线围成的。
(曲线图形)师:现在小组合作活动(折一折,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
组员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发现?有发现的请举手。
生1:我发现折线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圆心。
师:为什么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生2:因为它在圆的中心。
师: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3: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对折时把圆平均分成两半,这个折痕是它的对称轴。
有几条对称轴?生:无数条对称轴师:对称轴是圆的什么?生1:直径师:把圆对折两次试一下。
对称轴的一半叫圆的什么?生2:半径师生一起概括半径、直径的概念。
师:(出示圆图)两个点,有一个点是圆心,有一个点在圆上,把两个点连起来是半径,它是线段。
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
(师生齐读半径的概念)师:(师出示圆图)有三个点,有一个点是圆心,另外两个在圆上,这三个刚好连成一条直线。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页3]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页3]《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圆的认识》课堂实录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如图⑤。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8页word资料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设计特色:本节课以比较、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即通过问题让学生质疑、发现、猜想、验证及总结来贯穿探究的全程,最后运用知识。
整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新知,在学习中发展能力。
教育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建立圆的表像,运用实践,感知圆的本质;采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初步学会多种画圆的方法,掌握用圆规画圆。
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抽象概括与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比较、实践、合作、探研、验证、分享、总结等方法与活动,让学生经历圆的表象、内涵以及圆的组成元素感知与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有数学认知的愉悦与成功的体验,去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圆及其相关知识认识的情趣;采用比较、实践、探研、验证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态度;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与解决有关问题,感知学习与研究对圆的认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表象与内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剪刀、圆形白纸、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教师:课件、圆规、直尺、硬圆形纸片、硬?y圆形纸片。
教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过程:一、比较认识,建立表象1. 投影图形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已认识的几个?缀瓮夹危ㄊν队埃?学生表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2)比较图形将圆的边或周边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边或周边比较你们有何发现?(先小组里议议,然后发表意见)组3代表:我们组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边是直的,而圆形的边是弯弯的。
组5代表:我们组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边是直线式的,而圆形的边是弯曲式的。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一: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 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 宝物距离左脚三米。
”宝物可能在哪呢?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 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 如果用纸上的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1 米的话, 能 把 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 师:真佩服,小朋友真棒!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
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 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 3 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 纷纷举手。
)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
[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 一个距离红点 3 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 3 米的点] 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 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
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 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
如果 在范围内,距离不够 3 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 3 米。
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 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 3 米的圆。
在这个圆的周厂 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圆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知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这部分呢?教师应该做好教案给孩子们认真的指导。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
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
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师:动作真快!(表扬完了,故意东张西望,先是迟疑,后是欣喜)我看到有同学桌面上还放了橡皮,正好是我想借的,谁愿意借给我?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师:(把周围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示出非常感谢的神情。
举起满手的橡皮)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
有学生试探性地说——)生1: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2:做魔术。
生3: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4: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是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
(学生们笑了。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生:(懂事地点点头。
)师: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把橡皮收到抽屉里。
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
(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
”这是自然的结果。
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了几分慎重。
而现在的学生很是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
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学生和我们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粗心”。
其实学生做错的原因一般都不是“粗心”,往往可能是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认识吗?生:圆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1、从画圆中认识圆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
会画吗?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
(师拿起圆规演示)师:非常好,还有吗?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都带圆规了吗?生:带了。
师:那就请你们把圆规拿出来,再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和一本练习本,本子可以垫在白纸下面。
其余的都放到桌子里面去,数学书也用不着。
(生整理桌面上的东西)师:我看到有人的桌子上有橡皮,谁把橡皮借我?(一生递了上去。
)师:谢谢!还有吗?借我。
(又有几位递了上去。
)师(神秘地):老师借橡皮,干什么?生:擦。
师反问:擦黑板?(全班都笑)生1:用橡皮画圆。
生2:擦掉画的圆。
师(呵呵地笑):我借橡皮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全班错愕)没有橡皮下笔就会更慎重,想清楚了再写,但如果万一写错了,也没关系,就好好欣赏一下自己错的地方吧!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学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当老师要求学生坐下时,发现学生们正要向客人老师问好,华老师马上改正过来,说:哦!错了!重来。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转向听课教师)客人老师好!师(谦虚地):这么一群有礼貌的孩子,碰到一个不礼貌的老师,那肯定是改变不礼貌的老师!二、探究认识圆。
1.情境中导入圆。
师: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孩子们,你们知道宝物在哪里吗?师:如果用红点表示小明的左脚,1厘米代表1米,你能在纸上表示出来吗?生:能。
(动手画)师:好了,同学们,我刚才看了一下你们画的图纸,有这样几种情况,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四种画法:以某固定点为起点,分别用尺子向左面,右面,上面,下面量出3厘米的长度,点上点)师:还有吗?课件继续演示:距离固定点3米的点慢慢地增多,密密麻麻,直到围成一个圆。
生随着点的增多,也跟着喊:还有,还有,还有(一直到变成一个圆,众多的点一下子围成一条曲线时,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说了声:没了。
)(笑)2.追问中认识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圆的认识》课堂实录●过程描述[一]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
)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见图①)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生:(激动地)好![二]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生:不可能。
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张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
(生笑)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笑)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师: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生:我想,大概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想到这些方法吧?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
(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
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三](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
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
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
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
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
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
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
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
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生: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
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生: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圆,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的行驶……师:当然,张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
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生:好。
[四]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
”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五]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