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
1-2-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虚词与实词)即学即练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和虚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居三年,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
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去之魏,弗受,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故名。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
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
C.则何不归.十五都归:回归,回到。
D.弗受,遂内.秦内:通“纳”,接纳,收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法.太子法:依法处治。
【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
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 《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 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 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 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三、(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3分)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 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 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自 《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yǐ):周,字伯仁。曾投奔王 敦,与王导交好。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 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 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真题再现
一、(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
②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
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
谢玄:东晋名将。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
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2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kòu):初生的小鸟。
③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信:____________(2)去.人太远去: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1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陈情表》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陈情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陈情表》,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文言文阅读”,详细内容为《陈情表》全篇。
《陈情表》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背景,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陈情表》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对《陈情表》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陈情表》的内容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入曹操和《陈情表》。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陈情表》,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3. 讲解:对文章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词句含义,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
4. 分析:讨论《陈情表》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5. 实践: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
六、板书设计1. 《陈情表》2. 主要内容:文章结构、重点词语、作者情感。
3. 阅读方法:逐句阅读、分析词句、体会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陈情表》的写作手法,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1)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作者通过陈述国家兴亡、民族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家国的忧虑和责任感;(3)结合现实,谈论自己在面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时,应具备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短歌行》等,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考语文第二模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4)先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现。古汉语中,句 子多以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5)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呼应断句。 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 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议论 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问句 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有助于正确地断句。 (6)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的方法 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 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常见文 言文虚词的理解等等,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 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 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理解。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 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 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 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 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 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 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 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 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课外文言文阅读2
杨震拒贿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举.茂才举:()以此遗.之遗:()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暮夜无知者。
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
1.举:推举(推荐)遗:留下、传下。
2.(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大意对1分,译对“暮夜”1分)。
3.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
(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
意思符合就给分。
有欠缺的扣。
)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第二章 第一篇陈公弼传·文言文阅读
练前提示在复习训练中,考生广涉题海、拼命多练的观念根深蒂固。
其实,训练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这种认识在二轮复习训练中尤为重要。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文,围绕该文把各个考点、各种题型都练个透,这种“一文两练”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第一篇陈公弼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公弼传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
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
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希亮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
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
”诏罢之。
青州民赵禹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
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
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
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
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
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
”遂引.罪坐废。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
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
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
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且及门。
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捕之。
德赟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
曰:“此党军子也。
”希亮察其冤,下德赟狱,未服。
党军子获于商州,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
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使用文言虚词 应注意四点
(4) ·近几年高职考试主要采取的题 型:对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 词用法、意义比较异同。
贰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一、判断句
判 断 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的判断 句,多用一些标志性的词来加强判断语气,在翻 译时通常译为“是”或“不是”,有时也省去不译。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语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总复习
文
实词主要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偶涉通 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考试所 选的文言文皆出自教材,篇幅适中, 浅显易懂,所选的实词也都是较为常 见的词语,难度不大。对于本节的复 习,首先要掌握不同的实词的用法, 尤其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其次,重点 复习教材中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中 职语文教材及本章第四节);最后, 要多做练习,查漏补缺。实词的一词 多义,无外乎教材所讲的那几种,勤 加练习后,自然熟能生巧。
■ (4)
·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三、倒装句
2.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作为状语放在谓语动词前,若置于谓语动词之后便是
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位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介词
结构放到了谓语动词后面仍做状语,故称为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动+于(乎)+宾。 如:青,取之于蓝(《劝学》) ·形+于+宾。 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动+以+宾。 如: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在省略主语的文言句式中,有的是承接上文省略,有的是呼应下文省略,还有的则是在对
高二语文人教版下册知识点
高二语文人教版下册知识点在高二语文人教版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我将就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意义。
拟人则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使得描述更具感情色彩。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手法来加强效果,使得表达更加鲜明。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识字、辨词,通过对古代汉字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其次是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最后是阅读篇章,通过阅读不同的文言文篇章,我们能够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文本形式。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理解主旨大意,通过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是分析段落结构和语言运用,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最后是注重细节理解,通过仔细阅读文本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含义。
第四章:作文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
比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出清晰的主题,合理的组织结构,丰富的内容和准确的语言表达。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得文章表达更加流畅。
第五章: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通过了解诗歌的韵律、格律和意象,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妙之处。
语文金牌中考 第二部分 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
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
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
也。”惠王日:“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了启示;第 4 题从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中选
择,2011 年到 2013 年都是考评价感悟,
2014年没有了第4题。
解题技巧:
1. 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等。 (1)迁移法——联系课内文言文词义。 (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 (3)推断法——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
(1)紧扣原文。 (2)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会 揭示一些道理,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概 括出来作为答案。 (3)联系实际。谈感悟和启示,有时要同时 联系原文和生活实际,才能言之有理、有据。
“生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实际,也可以是社
会实际。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 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 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 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 一定要注意广泛阅读,并进行有针对性复习。
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
(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
故、由是、是故、是以、苟、则、然则、然、
然而等。
(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6)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
(7)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主语前、宾 语后断开。
4. 内容理解与概括。
高一语文新教材上册知识点
高一语文新教材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学与诗歌鉴赏1. 古代文学的概述1.1 古代文学的定义1.2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2.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1 诗歌的定义和起源2.2 诗歌的基本特点3. 古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3.1 格律与韵律3.2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4. 唐宋诗人及其代表作4.1 杜甫及其代表作4.2 苏轼及其代表作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文言文的概述1.1 文言文的定义和形式1.2 文言文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篇章结构 2.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2.2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3. 文言文的鉴赏与阅读技巧3.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古词古典3.2 分析文言文中的典故与引用4. 文言文名篇赏析4.1 《论语》中的名篇4.2 《史记》中的名篇第三章:现代文学与鉴赏1. 现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1 现代文学的时代背景1.2 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2. 现代文学的体裁及代表作品2.1 小说的发展与特点2.2 代表性小说作品介绍3. 现代散文的发展与鉴赏3.1 散文的定义和演变3.2 代表性散文作品分析4. 现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4.1 新诗的兴起与发展4.2 代表性现代诗歌作品欣赏第四章:修辞与写作技巧1. 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1.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2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运用2. 描写技巧与写景表达2.1 描述的定义和功能2.2 描述技巧与写景表达方法3. 议论文的写作与逻辑思维3.1 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3.2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4. 文学作品赏析与评价4.1 文学作品赏析的要点4.2 文学作品评价的准则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1.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1.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2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生的启示2.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2.1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2.2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3. 佛教与道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1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修行方式3.2 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实践方法4.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4.1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4.2 传统文化对当代价值观的影响这是一个关于高一语文新教材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文学与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学与鉴赏、修辞与写作技巧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等多个方面。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2)课外阅读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200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 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 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Copyright 2004-2009 版自己的话说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癫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 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0.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2)勇于改正自己的错 误。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的“念”“虽” “去”的意思要解释出来,尤其是“去”在古文中是“离开” 的意思。 答案:鹦鹉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 就离开了。
22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
题例精析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_潘__生__是__一__个__有__担__当__、__深__明__大__义__而__又__孝__顺__的__人__。__可__从__以__下__几__方__面__看__出___: _潘__生__在__家__人__因__食__物__缺__乏__面__临__死__亡__威__胁__时__,__主__动__外__出__赚__钱__养__活__家__人___;__ _穷__困__潦__倒__的__潘__生__帮__助__女__子__与__远__在__南__方__的__家__人__团__聚__,__又__不__图__回__报__;___潘__ _生__毅__然__放__弃__做__家__境__较__好__人__家__女__婿__的__机__会__,__执__意__回__家__侍__奉__母__亲__,___照__料__ _弟__弟__。__
题例精析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 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 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 道乞。
题例精析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 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 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 “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 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 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文言句子翻译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力求准确通顺流畅。
知识要领
一对:一般指把原文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 音词。
中考语文 第2部分 第2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勤思而优学
参考译文 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 掉,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前请罪,恰好周顗将要进宫, 王导对周顗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人的性命托付给 你了!”周顗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顗)见了晋元 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援救他们,晋元帝 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顗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
③ ② ①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④
勤思而优学
又只是伎俩 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
⑤
故旧耶?念之!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 下:借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 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 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勤思而优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是时 西边用兵/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 .. B.常被发面 铜具/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C.士大夫翕 然称之/往来翕 忽 . . D.匹夫之勇,不足尚 也/风力虽尚 劲 . .
A(是时:这个时候)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勤思而优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敦之举 兵也/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 . B.直 入不顾/直 截了当 . . C.顗不与 言/客从外来,与 坐谈 . . D.南北之望 /望 尘莫及 . .
C(A 兴起,起/选拔、任用;B 径直/直接;C 跟,和; D 名望/看)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2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kòu):初生的小鸟。
③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信:____________(2)去.人太远去: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1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或.旦而不鸣或:____________(2)皆足取.祸也取: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0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臵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_____(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2分)(1)盗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一:品德修养类一、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食:____________(2)袁府君即日便征.征: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④,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②中外亲:表兄弟。
③坏冢:荒墓。
④卓:同“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云耕者入冢而得.得:____________(2)公以百金答.之答: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故也,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理想求知类三、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①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①师事:做……老师。
②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充少孤.孤:____________(2)一见辄.能诵忆辄: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王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王充求学的经历中,你悟出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