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位置性眩晕
良性位置性眩晕讲课资料精美课件
常用的手法复位方法包括Epley 法和Brandt-Daroff法等,这些 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经过一次 或多次复位治疗后,症状可以得
到明显改善。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物理疗 法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作为 药物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的辅助手段 。
创新治疗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 的创新治疗手段应用于良性位置性眩 晕的治疗,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 种常见的眩晕疾病,主要由于 耳石脱落引起。
本课件介绍了BPPV的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重 点介绍了耳石复位治疗。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 全面了解BPPV的诊疗过程,提 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前庭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前庭系统的兴奋性 ,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 互作用。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特定 的手法操作来纠正头部位置,减
理论依据。
治疗方法研究
目前,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 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药物治疗 和前庭功能训练等。研究者们正 在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
研究展望
深入了解发病机制
提高预防意识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良性位置 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 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良性位 置性眩晕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发 病率和复发率。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
Barany(1921)首次报道本病,Dix和Hallpike 建立了Dix-Hallpike变位试验检查法,Schuknecht提出本病症状源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异常。
本病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之一。
【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列为首位。
粗略估计其发病率在日本为10.7~17.3/10万(Mizukoshi等,1988),在美国约为64/10万(Froehling等,1991)。
发病年龄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
【病因】约半数病人的病因仍不明确,半数病人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星期,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致颈部“挥鞭伤”等。
病毒性神经炎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内耳血循环障碍。
耳部其它疾病,如中耳及乳突炎,耳部手术后,药物性耳中毒等。
【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病(Cupulolithiasis)学说:Schuknecht(1962,1969)提出:变性的耳石从椭圆囊斑处脱落,此种碱性颗粒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引起的内淋巴与嵴顶处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正常情况下,两处重力作用相同),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
根据半规管生理学原则,当激发的头位不变时,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嵴顶也偏斜不变,故引起的眩晕及眼震应持续存在。
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种眩晕或眼震仅持续数秒钟而停止,显然,眩晕及眼震并非由于重力直接作用于嵴顶所致。
另外,根据解剖位置分析,当头位处于悬垂位时,后半规管嵴顶接近于中间位置,故不可能产生重力的矢量。
但乙醇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支持了此学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有必要的,因为它能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BPPV的诊治状况
在我国由于眩晕的诊治涉及到神经内科、耳
鼻咽喉科、骨科和急诊科等不同科室的多种 疾病,一直未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且常 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梅 尼埃病等疾病而延误诊疗。
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空间的定 位障碍,是一种 运动幻觉或错觉, 是患者感到自身
发病机制
1、嵴顶结石症学说: 椭 圆囊变性脱落的耳石碎 屑沉积到后半规管的壶 腹嵴终顶内,使其对重 力敏感。 2、管石症学说 :变性的 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 的内淋巴中,当头部沿 半规管平面移动时,碎 片移动推动内淋巴牵引 壶腹嵴,使其末梢受刺 激而兴奋,引起眩晕发
BPPV的诊断标准
2006年贵阳会议标准:有头位改变而出现眩
(2)改善:在头位变动时仍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较前明显减 轻,或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有诱 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缩短; (3)无效: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4)痊愈加改善为有效。
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
Dix-Hallpike 变位性 位置试验(是确定 上半规管和后半规 管BPPV最常用的方 法):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 头向患侧转45°, 保持此头位不变, 将体位迅速改变为 仰卧位,头向后悬 垂于床外,与水平 面呈30 °
或周围环境物体 旋转或摇动的一 种主观感觉障碍, 常伴有客观的平 衡障碍,一般无 意识障碍
平衡三联
2.前庭神经 1.外周前庭感受器
3.前庭神经核
外周前庭器官的功能
球 囊
椭 圆 囊 水 平 半 规 管 上 半 规 管 后 半 规 管
垂直直 线加速 度(如 坐电梯 时的启 动和加 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汇报ppt课件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由眩晕引起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和支持Leabharlann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冥想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对眩晕和疾病的错误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教授患者放松训练和冥想等技巧,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眩晕症状。
03
02
01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以降低眩晕发作的风险。
治疗方法创新
针对BPPV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手法复位、前庭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BPPV的发病机制,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注意事项
1
2
3
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和身体位置变化,使脱落的耳石回到原位。该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Epley复位法
另一种常用的手法复位方法,通过快速改变头部位置使耳石复位。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Semont复位法
复位成功后,患者需保持头部稳定,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诱发眩晕。同时,定期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
复位后注意事项
04
CHAPTER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3
在线资源和社交媒体
利用在线资源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科普文章和视频,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01
宣传册和资料
制作易于理解的宣传册和资料,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良性位置性眩晕
症状多在1~2d减轻,常于7~ 14d内消失。
3. Brandt-Daroff 锻炼方法
Brandt-Daroff 锻炼方法 属于治疗BPPV方法之一, 多用于上述治疗失败的患 者。
操作方法:首先让患者迅速向 患侧侧卧位,眩晕消失后再停 留30秒。然后坐起再等待眩晕 消失。患者应向向对侧重复以 上运动,停留30秒,坐起 (图)。 整个治疗练习重复10-20遍。 每天3次,连续2天无眩晕,治 疗停止。
最常见类型的眩晕,属周围性眩晕,占眩
晕18%,占外周性眩晕50%;男:女 =
1:2~3,50~60岁女性多见;与年龄因素 有关, 50岁以上病人占总人数的50 %,
BPPV发病原因
BPPV的发生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 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 由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 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 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以及 椭圆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该病的 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结石症 嵴帽结石症 前庭结石症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外 周 前 庭 的 血 供
椎动脉
外周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
前庭
椭圆囊 (Utricle) 球囊(Saccule) •外(水平)半规管
耳石器
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
15
临床常规检查
位置诱发试验:
1.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诊断后或上半规管BPPV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
诊断水平半规管BPPV
16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A:患者坐于检查床 上,检查者位于病人 身旁,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 B:保持上述头位不 变,同时将体位迅速 改变为仰卧位,头向 后悬垂于床外,与水 平面呈3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演示课件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跌倒、焦虑、抑郁等,这些并发症可能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等都可能 成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发症的危险因 素。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平衡训练、调整药物使用、心理干预 等。
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 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等。
体格检查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耳科检查、 眼科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 致眩晕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
01
02
03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 、电解质等,以评估患者 的全身状况。
尿液检查
检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 标,排除肾脏疾病引起的 眩晕。
转椅试验
患者坐于转椅上,头部固定,身体随转椅 匀速旋转,观察眼球震颤及自主神经反应 ,以判断前庭功能。
B
C
摇头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头部快速左右摆动,观 察眼球震颤情况,以评估前庭功能。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
通过记录声刺激或振动刺激诱发的肌源性电 位,评估前庭神经及核团功能状态。
D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诊断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对BPPV的认识不足 ,导致漏诊、误诊情况时有发生 。建议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提 高诊断准确率。
治疗问题
手法复位操作不规范、药物治疗方 案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建 议制定统一的治疗规范,加强医生 技能培训。
患者管理问题
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治疗依 从性差。建议加强患者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良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手法复位术一、概述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前庭系统最常见的病症。
该病于1897年和1921年分别由Adlerh和Barany首先描述[1]。
1906 年奥地利Robert Barany 医生发现著名的 COWS( Cold Opposite Warm Same)理论,即温差反应检查(灌冷水到耳朵引起向对侧眼震,灌热水到耳朵引起向同侧眼震),并因此在1914 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耳鼻喉科医师。
然而,直至1952年Dix和Hallpike才提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这一病名。
该术语描述了此病的特征,由之产生的经典的位置试验至今仍适用。
根据2009年我国头晕诊断流程专家组给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国内BPPV占眩晕症的20%,内耳眩晕的50%[2]。
一项来自日本的Mizukoshi及其同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日本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0.7-17.3,然而,这似乎被低估,因为大部分BPPV病例于数月内自发缓解。
最近的一项来自于拉丁美洲、印度及中国的流行病调查显示,BPPV占中、重度眩晕的8%,终身患病率为2.4%、年患病率1.6%、年发病率0.6%,并且通过多元统计分析BPPV与年龄、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独立相关[3]。
许多研究提示女性发病率较高,但年轻病例和创伤后BPPV发病率两性相同。
起病年龄最常见于50~80岁。
中年以上发病危险增加,一项居于中老年人有关不平衡感的调查发现,9%的有未被认识的BPPV。
BPPV最常累及单一半规管,通常为后半规管,但可同时累及同侧内耳的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
手法复位后,后半规管BPPV可转变为外侧半规管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某些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增加患者出现眩晕的风险。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 频率和持续时间,以了解疾病 的特点。
眩晕评估
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眩晕评估测 试,如头部姿势变化测试和观 察眼球运动。
影像学检查
有时医生会建议进行CT扫描或 MRI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良性位置性眩晕》PPT 课件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以头晕和眩晕为主要症状,引 起病因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内耳障碍,通常由于内耳末梢结石的移动引起。在特 定的头部姿势下,这些结石会刺激感觉器官,导致头晕和眩晕的感觉。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
1 眩晕感
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摇晃或倾斜。
2 头晕
患者会感到头部重、眩晕或晕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原因
内耳结石
内耳中的结石移动会刺激平衡感觉器官,导致眩晕。
头部姿势变化
特定的头部姿势会触发内耳结石的移动和眩晕感。
结论和要点
1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内耳障碍
2 常见症状
由内耳结石的移动引起,造成头晕和眩晕的感觉。
眩晕感、头晕、恶心和呕吐。
3 诊断和治疗
通过病史询问、眩晕评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根据病因进行位置疗法、药物治 疗或手术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1
位置疗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进行特
药物治疗
2
定的头部姿势训练,以帮助内耳结石回 到正常位置。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晕动药物,以
眩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疲 劳和压力,加强锻炼,增强体
质。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 础疾病,降低眩晕发作的风险 。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长时间低头、头部剧烈运 动等诱发因素,减少眩晕发作 的可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的疾病和问题。
康复训练
BPPV的定义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 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其特点是头部 位置改变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
BPPV是由于椭圆囊或球囊内的耳石脱 落,进入半规管内,当头部位置改变 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内的神经末梢, 引发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BPPV的病因
01
BPPV的病因通常与头部外伤、耳 部感染、内耳退行性病变等有关 。
02
耳石脱落的原因可能与年龄、遗 传、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BPPV的症状
01
02
03
04
眩晕
BPPV患者头部位置改变时出 现短暂的眩晕发作,通常持续
数秒至数十秒。
平衡失调
患者感到站立不稳,容易摔倒 。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等症状。
耳鸣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鸣症状。
BPPV的诊断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BPPV的典型症状,可以 初步诊断BPPV。
确诊需要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球震颤、前庭诱发肌源 性电位等检查,以及耳石复位试验。
03
BPPV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但 无法根治BPPV。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止吐药等。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 。
BPPV之后半规管
BPPV之后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
根据异位的耳石所处的半规管不同,可以分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及上半规管BPPV。
其中最常见的是后半规管BPPV。
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用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示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方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以下“阅读全文”链接显示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眼震,一般具有30秒之内的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订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0张图帮你理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0张图帮你理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之一,作为眩晕的重要鉴别诊断而为神经内科医师所熟知。
BPPV 也称为耳石症,根据耳石部位分为前半规管 BPPV、后半规管 BPPV 和水平半规管BPPV。
其重要的诊断性手段为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位滚转试验。
近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希腊学者Balatsouras 等撰写的综述,用图表的方式生动地阐述了三种类型BPPV 发病机制及对应的诊断性试验结果,一起来学习下吧。
后半规管BPPV图1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后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后半规管时(b),Dix-Hallpike 试验导致耳石沿管腔移动,诱导出现BPPV。
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后半规管(a)时,Dix-Hallpike 试验并不会导致耳石的运动,因为头部运动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此时Dix-Hallpike 试验为阴性。
前半规管BPPV图2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左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前半规管时(a),由于内淋巴液的流动,受累侧的前半规管受到刺激,诱发出现BPPV。
图3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右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前半规管时(b),头部旋转的方向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
但由于其壶腹嵴部分几乎是垂直的,所以也会导致耳石移位,表现为Dix-Hallpike 试验阳性,但对壶腹嵴顶的压力以及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是那么显著。
水平半规管 BPPV图 4 当左耳受累时,水平半规管 BPPV 管结石症的发生机制(受累半规管用黑色标示,左图)(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位于左侧半规管的后部;(b)当旋转头部至受累侧时,耳石碎片向壶腹部移动,诱发面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强烈的向地的水平性眼震;(c)当旋转头部至健康侧时,耳石碎片向相反方向移动,诱发背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背地性眼震,但强度较弱。
良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 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马芙蓉 (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汪敏 (副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 BPPV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
该病具有自限性。
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西医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名称: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 BPPV 所属科室: 五官科 - 传染性: 无传染性目录发病原因其发病原因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或内耳手术后。
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由于椭圆囊斑上的耳石(碳酸钙结晶,通常附着在耳石膜上)脱落,进入到半规管内,耳石在头位变化时在半规管内游动,引发的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BPPV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眼震,脱落的耳石累及不同半规管,诱发的眼震不同,水平半规管BPPV为水平眼震;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的眼震有两种成分:垂直和旋转两种成分。
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嵴顶结石症学说和管结石症学说。
两种学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耳石是粘附于壶腹嵴顶处还是游浮在半规管内。
嵴顶结石症学说早在1969,Schuknechtsh 就提出椭圆囊退变的耳石碎片粘附到后半规管的壶腹嵴,使其对重力敏感,即嵴顶结石症理论。
他研究了生前患BPPV患者的颞骨,发现有位觉砂样物质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处。
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指南应知应会
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指南应知应会
1、什么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英文简称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2、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的BPPV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
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资质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及震动幻觉等。
3、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断要点有哪些?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
(2)位置实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法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
4、需要与良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的疾病有哪些?
(1)中枢性眩晕:患者除眩晕之外,一般还伴有中枢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重影,偏侧肢体乏力或麻木等症状。
(2)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时伴有头痛,休息后可缓解,上述疾病与位置明显相关,可鉴别。
5、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案及原则有哪些?
(1)手法复位
(2)药物对症治疗:倍他司汀、天麻素等。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眩晕规范诊疗首先应当掌握的技能是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
BBPV是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的缩写,中文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良位,又称耳石症(otolithiasis),是一种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易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数据表明,该病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
BBPV按受累半规管分类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分为水平半规管管耳石和嵴帽耳石;3.前半规管BPPV:少见,约占1%~2%;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检查方法::Dix-Hallpike法。
Dix-Hallpike试验中患耳向地时出现略带扭转成份的垂直上跳性眼震提示结果阳性。
1.病人坐在检查台上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复位方法后半规管复位方法包括Epley法,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
Epley手法复位解析1. 病人坐在检查台上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4.头向健侧转90度5.头继续向健侧转90°,面朝地面6.坐起,低头保持15-20分钟后半规管耳石检查及复位视频(右后半规管)视频水平半规管耳石的诊断:水平半规管管耳石:Roll test检查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可略带扭转成分),持续时间<1>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Roll test检查诱发水平离地性眼震,持续时间≥1 min,且与体位维持时间一致,则可判定为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
《良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物理治疗
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 、电疗等,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和应对方式,减轻眩
晕症状。
适用于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 性眩晕,通过使患者头部向患侧旋转 45度并固定1分钟,然后缓慢将头部 转正并向后仰,再缓慢将头部向前屈 曲90度,使耳石回到上半规管,再行 Dix-Hallpike变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 震。
04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情绪和压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熬 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一般治疗
适应环境
心理调适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 少头部快速运动,避免诱发因素。
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营养,多吃富 含维生素的食物。
药物治疗
前庭抑制药
用于缓解眩晕症状,如地芬尼多 、倍司他汀等。
抗胆碱能药
用于缓解眩晕伴随的恶心、呕吐等 症状,如东莨菪碱等。
患者突然出现听力下降, 可伴有耳鸣、眩晕,无眼 球震颤。
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眼球震颤特征,判断前庭 功能状况。
听力测试
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前庭功能检查
通过视频眼震电图(VNG) 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其他检查
如头部CT或MRI,以排除其 他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03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利尿剂
用于减轻内耳膜迷路的积水,从而 缓解眩晕症状,如氢氯噻嗪等。
手法复位治疗
Epley复位法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预后 • 良好 • 40%复发 • 复发者对手法治疗仍有效
.
Thanks
谢谢聆听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手法复位注意事 项
• 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 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 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
• 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 需慎重; • 3. 手法复位后至少 2 天内避免仰卧。
.
复位失败原因
半规管瘘 半规管骨折 半规管堵塞 半规管解剖变异 耳石黏附在膜半规管引起狭窄
多次失败又不能自动缓解, 建议半规管填塞手术 治疗
•
中枢性位置眩晕
•
前庭神经元炎
•
颈性眩晕
.
Case
治疗: 入院后予抗眩晕、抗焦虑、抑制前庭功能、 手法复位等治疗
经住院3天的治疗,出院时患者无头晕、呕吐、视物 旋转,行走平稳,左侧Dix-hallpike试验(-)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D.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 90°,持续 30 秒; • E. 先屈髋屈膝,然后坐起到床边, 每日进行 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 消失 24 小时以上为止。
.
Semont 管石 解脱法
• 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其头部: • A.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 45°; • B. 向患侧躺下; • C.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
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 /或眼震, 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 病
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恶性呕吐、出冷汗 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但一般没有听力障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谢谢观看!
罗恒丹 2018.11.24
很短的潜伏期
者很短的潜伏期
1分钟内
1分钟内
水平方向眼震 1分钟内
眼震方向
常见BPPV眼震方向(根据前庭-眼反射机制) 1.左后半规管耳石症: “顺钟向、上跳性”眼震。 2.右后半规管耳石症: “逆钟向,上跳性”眼震。 3.右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快向向右的水平眼震。 4.左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快向向左的水平眼震。 5.右上半规管耳石症:“逆钟向,下跳性”眼震。 6.左上半规管耳石症: “顺钟向,下跳性”眼震。
重复此5种头位直至不再引起眼震为止。
大部分患者一次复位即可,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
一周后,如仍出现眩晕及眼震,则应每周进行一次 治疗
Barbecue复位手法(针对水 平半规管耳石症) 1.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 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 健侧扭转90° 2.身体向健侧翻转180°,头 转90°,鼻尖朝下。 3.继续朝健侧方向转动,使 侧卧于患侧。 4.坐起。 Barbecue复位手法注意事项 上述四个步骤完成头部3个 90°翻滚为一个治疗循环
类型 发作位置
后半规管BPPV (Pc-HPPV) (最常见)
躺下或转身
常见BPPV分类
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
躺下或转身
相对水平半规管 疑似BPPV
BPPV
(Probable-BPPV)
(Hc-BPPV-cu)
躺下或转身
躺下或转身
症状
复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性位置性眩 复发性位置性眩晕
或者头晕
或者头晕
Hale Waihona Puke 晕或者头晕或者头晕
测试标准
DH试验或者侧卧 水平滚动试验 试验(Side-Lying)(roll-t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M
PRM
Log roll
复位成功的标志
理想目标:每个步骤均无眩晕。 复位成功的标志:在2、3步骤出现眩晕, 而坐起时无眩晕
Semont
复位中注意事项
•充分解释 •严重颈动脉狭窄 •颈椎病或关节不稳 •颈部严重疾病 •不稳定心脏病
复位无效时的对 策
Brandt-Daroft锻炼法
BPPV的预后
迷路积水
数小时~数天 常有
电测听、前庭功 能测试
限盐、脱水
鉴别诊断
病因
BPPV 耳石
直立性低血压 血管紧张性降低
诱发体位
站起、躺下均有 站起有躺下无
黑矇
无
有
诊断方法
诱发试验
立卧位血压
不同BPPV的鉴别点
PC-BPPV
诱发试验 Dix-Hallpike
眼震类型 旋转向地
潜伏期
2~5秒
持续时间
20~40秒
壶腹嵴帽耳石症:Semont锻炼
颗粒复位法
•治疗步骤如下: •(1) 患者坐于床上, 头向患侧转45°, 治疗者手持
患者头部, 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 头向下 垂30°(同Dix-Hallpike 诱发试验) , 维持该位置 1~2min;
•(2) 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90°; •(3) 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继续向健侧转90°, 此时
诊断时注意事项
1、可合并耳源性疾病如梅尼氏病。 2、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可消失。
(应当心持续性眼震的混淆) 3、可双侧受累,也可外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合并
受累。
BPPV的症状
•发作性 •位置性眩晕 变位性是重要和突出的症状,
体位变化相关(躺下,坐起,抬头,低头或翻身时 最容易发生)
•大部分不伴耳鸣或耳聋,也无明显迷走反应 •小部分有上述症状 •(眩晕短暂而强烈时高度怀疑BPPV)
恶心 症状 +/- 潜伏期,适应 + 急性起病 + 耳闷\鸣\聋 -- 进行性聋 -- Tullio现象
周围性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
症状/体征 潜伏期 持续时间 疲劳性 眼震方向 程度 重复性
周围性
0-40sec <1min 有 固定,重 严重 不一定
中枢性 无 长 无 多变,轻 轻,少恶心 一致
根据眼震判断受累的后 半规管
半规管耳石症:眩晕及眼震明显侧 壶腹嵴帽耳石:眩晕及眼震不明显侧
2.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
•症状较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严重; •特点为当头沿轴位转动时被激发出现眩晕; •一般转向患侧症状发作严重; •持续时间约为60秒; •常伴有严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恶心、呕
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 本症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
多由椭圆囊及其周围病变引起。
• 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平均54岁(11-84岁), • 女:男=2:1, • 107/10万/年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由许多疾病引起; •某些情况下,症状的发生并不能找出明确的病因,
故有人称这些原因不明的位置性眼震为特发性良性发 作性位置性眩晕。
疲劳性
有
恶心呕吐
不明显
HC-BPPV 平卧侧头 水平向地 无或<3秒 40~120秒
无 明显
八.治疗
•虽然BPPV是一种“定期自愈”病,但其定期自
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者可丧失工 作能力,故应尽早治疗。
八.治疗
•1.心理治疗 •2.抗眩晕药:盐酸氟桂利嗪、敏使朗 •3.前庭习服疗法: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4.体位疗法:患者闭目,由坐位到卧位,待患者
二.病因
•1.耳石病:迷路发生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
耳石膜脱落后因重力关系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壶 腹嵴的胶状帽中,尤其是后半规管容易被此脱落 的耳石膜沉积嵌顿。
二.病因
•2.耳部疾病:中耳炎、迷路炎、美尼埃病缓
解期,单侧性急行前庭功能减退后,前庭神经炎、 突发性耳聋、外淋巴瘘,可能造成椭圆囊斑急行 梗死,出现一侧半规管功能衰竭。
出现眩晕;
•症状的发生与头位活动有关,如:卧位头向一侧
转动、从卧位至坐位或从坐位躺下、抬头、低头 或转头时、身体的突然加速或减速时;
•患者可有下意识的保护动作,以避免激发眩晕; •反复作激发头位活动时,眩晕的发作可减轻或不
发生。
PC-BPPV的五大特征
1.潜伏期(2~5秒) 2.旋转向地性眼震 3.短暂(20~40秒) 4.疲劳性(多次可减轻) 5.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以上特点均可用耳石症解释)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2016
耳石症
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 外耳位于鼓膜以外,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 •内耳又称迷路,包含听觉和位置觉器官。外为骨
壳,称为骨迷路,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
•本学说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水平半规管位置
性眼震无潜伏期及无疲劳现象的原因。
三.发病机制
•3.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某些疾病导致内耳血循
环障碍,导致一侧前庭功能减退,向中枢神经系 统发出的神经冲动的反应两侧不对称,从而导致 位置性眩晕。
四.临床症状
•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很少见于儿童; •一般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 •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有
头,迅速移动头位至悬头位;
•2.头位向两侧转动时,应保持与矢状面成45°角,
这样被检查的半规管才正真的位于垂直位,非检 查的后半规管的耳石不会移动而出现眼震;
•3.观察20秒或待眼震停止后,头恢复至直立位,
再行对侧悬头位检查。
Dix-Hallpike诱发试验
六.诊断
•病史最为重要,即位置性眩晕伴有眼
三.发病机制
•1.耳石脱落学说
•2)半规管结石症学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耳石
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后半规管近壶腹部,当 头位移动至激发位置时,半规管突然成为垂直方 向,脱落的耳石开始受到重力的作用,向离开壶 腹的方向移动而牵引淋巴。
三.发病机制
•2.黏膜增强学说:各种原因如免疫异常、内分
泌功能障碍、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因素刺激等,造 成外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成分改变,进而导致其物 理特性改变,黏稠性增强,使得内淋巴液运动的 流体力学特征发生改变。
•良好 •40%复发 •复发者对手法治疗仍有效
复位无效时的对策
多次失败而又不能自动缓解,建议半规管填塞手 术治疗
复位失败原因
半规管瘘 半规管骨折 半规管堵塞 半规管解剖变异 耳石黏附在膜半规管引起狭窄
复位过程中的变换 PC-BPPV可变换成HC-BPPV
BPPV的预后
•良好 •40%复发 •复发者对手法治疗仍有效
•治疗后嘱患者在2 d 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 避免抬
头、低头和弯腰等动作, 睡眠时取健侧半卧位。第 3 d 电话随访或来院复诊, 对仍有眩晕发作或DixHallpike 诱发试验阳性的患者再次行颗粒复位法治 疗。
原理
•当患者头转向患耳45°时, 耳石颗粒位于半规管
的底部, 近壶腹部, 随着患者头位的一系列变动, 颗粒受重力影响渐向半规管的总脚部移动, 当患 者面朝向地面时, 即上述颗粒复位法(3) 位, 颗粒 已移至两个半规管的总脚处, 最后患者坐起并低 头, 颗粒进入椭圆囊。
+-
++
- 耳科\迷走 + +
- 耳科
--
- 头痛
+-
- 脑干
+-
- 精神/迷走 + -
-
+-
- EEG
+-
- 脑干
+-
- 脑干,听神经+/- -
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眩晕类型
BPPV
旋转
前庭神经元炎 旋转
Meniere病 旋转
听神经瘤 旋转
迷路瘘 旋转/线性
眼震 时间 + <1min + 48-72h + 30min-24h +/- -+ sec
时可数年不发病;
•患者常诉卧位翻身时突发眩晕,片刻后消失,伴
有恶心等不适;
•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重脚轻感。
BPPV的类型
椭圆囊与半规管的关系决定(平卧时,半规管总 脚开口位于椭圆囊后下方,且直径大)
后半规管BPPV最多(80~90%):PC-BPPV 水平半规管少见(10%):HC-BPPV 前半规管罕见
七.鉴别诊断
•1.前庭神经元炎 •2.美尼埃病 •3.脑血管病 •4.颈性眩晕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
持续时间
BPPV <1min
Meniere病 min-hr
前庭神经元炎hr-day
偏头痛 min-hr
PCI
不定
恐惧发作 day-mo
MS
hr-day
癫痫
min
TIA
min-hr
听神经瘤 不定
潜伏 伴随症状 反复 互换
1.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
•发病突然,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
状;
•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潜伏期),持续
数秒,多在30秒内消失;
•眩晕持续时间稍长,但一般<60秒; •可伴有恶心、呕吐; •眼震的方向总是朝向在下边耳的方向;
1.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
•眩晕的程度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
谢 谢!
的眩晕感消失后坐起,30秒后改向另一侧卧位, 每3小时1次,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一般 需5-7天)。
•5.管石改变位置:
根据不同的病因行不同 的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