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9月)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三项以上不给分。 ) 9. (4 分) ①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 ②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 ③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 ④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 ⑤要抓住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D(原文标点:乾象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 崇明至城下。乾象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乾象遂以众来归。 ) 11.A(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及笄时 取字。 ) 12.C(“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 13. (10 分) (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 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掣”、“蹙”、“拔”各 1 分,句意 2 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 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右”、“劾”、“罢”各 1 分,句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 (5 分)AB(C 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D 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 山中景象”错。E 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满分。 ) 15.(6 分)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 此而致。 ②“雨开”句写眼见, 是实写, 雨过天晴, 山色显得格外清朗、 明净、 鲜润。 ③“碧”“鲜” 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 度。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5 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图片)——语文(语文)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图片)——语文(语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2.B(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3.A(“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

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

,“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A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

B项“读书没有选择”“ 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

D项“呼吁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

)5.(5分)第一问:①“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

②“真正的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

(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

(2分)6.(6分)①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

②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真实。

③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每点2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8.(5分)A、B(C项曲解文意。

《国家宝藏》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表述为单方面。

D项“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

E项“都主要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说法错,材料三中主要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来说明,尽管提到故宫博物院,重点不是说彰显文化自信。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

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

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

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

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

2018高考模拟卷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模拟卷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兴盛起来。

一般认为,修造园林是文人倡导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但此时勋贵武官亦多热衷造园。

在明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武官效仿文士雅趣的造园行为,旨在打破缙绅士大夫的文化垄断,以便拓展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在勋贵武官修建园林、邀饮雅集的背后,是一张綿密复杂的权力关系网。

传统文人园林具有封闭与私密的特征,但勋贵武官多开辟自家庄园为半公共空间,承接文人墨客的游览聚会。

南京的魏国公子弟常招延南京文士至自家苑囿雅集,期间留下了不少咏景佳作。

勋贵武官开放私家园林,邀请文人墨客参与宴会,带有展示与炫耀的意味。

他们一方面对文人的雅韵表示膺腹,以求得到文士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要宣杨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打破由文士垄断的话语权。

事实上,部分勋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文人话语权下的传统园林美学,树立了自己的社会文化权威,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

首先,勋臣大将凭借身份优势,不惜花费重金修造庄园,有“尽损其帑,凡十年而成”者,从而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唐顺之概言:“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缴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可见勋贵造园多有富丽雄奇之风,甚至带有一丝堆砌感,体现了贵胄之家的宏阔气魄。

锦衣卫军官在追求雅筑的豪奢方面丝毫不输勋臣,史继书在家乡溧阳郊外“疏泉架壑为楼观,极宏丽”,开山断流,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镇将庄园则以雄浑奇诡的边塞风情见长,如榆林大将杜文焕所拥“五岳园”仿五岳山势而建,园中“怪石森列,或立或仆”。

这些将门花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颠復了文人审美下的小巧精雅的园林风格,使士大夫再也不敢轻视武官的品位。

王世贞以修造和品鉴园林为能,但南京魏国公诸园壮丽的景观还是给他以强烈触动。

2018河南八市一模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答案

2018河南八市一模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答案

八市·学评2017~2018(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答案与解析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C项,因果关系弄错,原文是“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D项,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

“使得”强加因果。

2.【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B项文中举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A项“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错误,依据原文“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二者表意不同。

4.【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析】与柳诗中的钓翁对比,重在强调“我”对雪的喜欢与痴迷,不含婉讽之意。

5.【答案】①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比喻为“金屑银屑”和“碎琼乱玉”,描绘出银装素裹的雪天美景;②用词精当。

选用“亲吻”“滋润”“慰藉”等词语,生动形象地传递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期盼。

(答出一点的2分,答出两点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答案】①此次等雪的焦急和惆怅。

②儿时盼雪、亲雪的情景。

③许昌归家途中,冒雪独行的诗意感想。

④爱雪、恋雪的缘由归结。

(答出四点给满分,少答一点扣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7.【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析】“单手托腮,两眼微闭”的动作、神态描写表明他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

8.【答案】C、D【解析】A项,材料一没有抓住棋手的神态、动作描写;B项,IT分析师付亮“相信经过AiphaGo 和Master的比赛,各国棋手可能会有不少新的招式出现”,说明他对人类还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

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解析版)

八市·学评2017~2018(下)高三第一次测评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把时间变成历史李拯阅读历史,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答案是,中国文化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则只拥有自然流动的时间。

这启示人们,时间自在自为地流逝,唯有通过人类文明,才能变成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缺少人的行动与奋斗,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

马克思说过,“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可以说,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时间跨度里保持了连续性的文明体系,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

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比如说,秦统一中国,既证明了大一统的可能性,也让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和预设模式;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举国纪念长征胜利,正是因为80年前那场史诗般的征途,为现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

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像锋利的铧犁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开垦出历史的田垄,由此哺育着文明的生长繁荣。

时间一旦变成历史,就不仅关乎过去,更意味着向未来的延伸。

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名篇《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用“小径分叉”来比喻时间的分叉,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

其实,时间分叉只是形象的文学修辞,时间不会自动分叉,而恰恰是人类的奋斗,才让未来具有可以期待的无限可能性。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恺撒的“我来,我见,我征服”,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抑或是牛顿提出三大定律,正是人类对未来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才不断把无声的时间变成激动人心的历史。

可以说,失去了可能性,未来就不再值得期待,历史就不再值得创造,剩下的只是自然时间的无谓流动而已。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八市·学评2017~2018(下)高三第一次测评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把时间变成历史李拯阅读历史,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答案是,中国文化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则只拥有自然流动的时间。

这启示人们,时间自在自为地流逝,唯有通过人类文明,才能变成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缺少人的行动与奋斗,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

马克思说过,“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可以说,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时间跨度里保持了连续性的文明体系,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

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

比如说,秦统一中国,既证明了大一统的可能性,也让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和预设模式;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举国纪念长征胜利,正是因为80年前那场史诗般的征途,为现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

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像锋利的铧犁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开垦出历史的田垄,由此哺育着文明的生长繁荣。

时间一旦变成历史,就不仅关乎过去,更意味着向未来的延伸。

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名篇《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用“小径分叉”来比喻时间的分叉,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卷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语文试卷

八市·学评2017~2018高三第一次测评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村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够刻困难、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囚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村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刘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逵。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园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題或是钤印一一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9月) 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9月) 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

八市•学评2017〜2018 (上)高三第一次测评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三个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己知集合 A = {-2,0,2}, B = {x|x 2-2x <3},则A ∩B =(A){-2,O} (B) {0,2} (C) (-1,2) (D) (—2,-1) 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zi=2-2i ,则z = (A) -2-2i (B) 2+2i (C) 2-i (D) 2+i3.在等差数{a n }中,11=a ,206543=+++a a a a ,则a n= (A)7 (B)8 (C) 9 (D) 104.设m 在[0,5]上随机取值,则关于方程012=++mx x 有实根的概率为 (A)51 (B) 52 (C) 53 (D) 545.直线1-=x y 与圆222)2()3(r y x =++-0)>(r 相切,则r 的值为 (A) 23(B) 22 (C) 2 (D) 86.已知函数⎩⎨⎧≥+-=-,0,1)1(,0<,2)(x x f x x f x 则)6(f =(A)7 (B)8 (C) 9 (D) 10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6 (B) 16(C) 13210+ (D) 13216+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的值为 (A) 23- (B) 0 (C) 23 (D) 39.函数)2<<20,->0,>)(sin()(πϕπωϕωA x A x f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当 ]127,12[ππ∈x , )(x f 的取值范围是A. ]23,23[-B. ]1,23[-C. ]21,21[-D. ]1,21[-10.如图,己知抛物线C:抛物线x y 22=与圆M: 1)2(22=+-y x ,过抛物线C 上一点(2,2)作两条直线与圆M 相切于A 、B 两点,分别交抛物线于E 、F 两点,则直线EF 的斜率等于 (A) 21- (B) 41-(C) 81-(D) 161- 11.已知圆柱21O O 的两底圆周均在球O 的球面上,若圆柱21O O 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21O O 的侧面积与球O 的表面积的比值是 (A)35π (B)45π (C) 65π (D) 85π 12.己知方程02321||ln 2=+-mx x 有4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22e ) (B) (0,22e ] (C) (0,2e ] (D) (0,2e )二、填空题:本大理共4小题,每小题5分。

河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师傅领着她,到达“小心台阶”的地方,往下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红花绿叶虚掩着的竟是万丈悬崖,踢下一颗石头直直地坠落,无底的深渊,你听不到任何回响。
师傅说,你第一次在我家的台阶前就摔了一跤,我当下就有些后悔。粗心、浮躁,走路不看路,这可是杂技演员的大忌啊。
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和你搭班演对手戏了吗?
他跟师娘说,我那几块大洋太划算了,得了个台柱子。
师娘说,以后也可以给咱金宝做媳妇呢。
师傅笑笑,教得更带劲了。
银红的身体迅速生长,火柴棒长成了杨柳枝,细长青绿,柔软水灵,那小小的脸蛋也如花朵般一日一日地绽放。
晨钟暮鼓,山崖密林,常见师徒两个蹦跳、腾挪,飞身上树,于枝叶间穿梭,如猕猴般敏捷,攀岩爬坡,如岩羊般自如。
银红楞了楞,还没来得及张口,师傅在一旁发怒了,大吼一声,那畜生,如何配得上银红?
银红的眼泪当即流了下来。
当一切陷入半醒半睡的朦胧,银红踏着初冬的积雪,一步一个脚印,悄悄离开了。师傅在她房间的桌上发现一个练字薄,从头到尾,反反复复只有四个字:小心台阶!
不久师娘去世。金宝不学无术,挥霍无度,染上梅毒死亡,杂技班解散了。
5.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养伤期间,师傅一次也没来看她,倒背着手从窗前走过,也是脸色铁青。
伤好后,师傅让人蒙住她的双眼……
扯下眼罩,只见一片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一个异常开阔的平台,四周青松翠柏环绕,犹如天然的屏障。无疑,这是一个绝妙的练功之接着一个空翻接着一个空翻,直达一株艳丽的山茶花旁,正准备继续翻滚,赫然发现地下用红漆写了四个大字“小心台阶”。她慌忙又倒着往后翻,翻到师傅这里停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市·学评2017-2018高三第一次测评最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题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

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

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

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丈人精英的介入。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

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

不能不提及的是,“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1日12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这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着本质区别。

B.因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金文和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C.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为个人立碑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政府立碑,则是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D.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石上书”论证石头和书法的结合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B.文章借用先秦金文、甲骨文论证石头上的书法具有继承性和抗衡性。

C.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D.文章中个人立碑、政府立碑能论证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与金属的出现同期,从现存最早石刻“石鼓文”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文字使用的重视。

B.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大都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C.印章在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了明清时期,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D.与古代“石上书”相比,现代墓碑上的书法价值可能远不及,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由仪式感而造成的肃穆应该不会减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夜晚的麦田独行刘庆邦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

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奋归于沉靜状态•走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速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

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靜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連,更加邈远。

③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

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

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

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使麦田变成白色的模糊,我可以看到密匝匝的麦穗,但看不到麦芒。

这样的月光谈不上有什么穿透力,它只洒在麦穗表面就完了,麦穗下方都是黑色的暗影。

④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自东向西,慢慢向里边走。

说是小路,在夜色里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路径。

小路两侧成熟的麦子呈夹岸之势,差不多把小路占严了。

面前的草丛里陡地飞起一只大鸟,在寂静的夜晚,大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显得有些响,几乎吓了我一跳,我不知不觉站立下来,我不知道大鸟飞向了何方,一道黑影一闪,不知名的大鸟就不见了。

我随身带着一支袖珍式的手电筒,却没有打开。

在夜晚的走田里,打手电是突兀的,我不愿用电光打破麦田的宁静。

⑤我们家族的塞园就在村南的这块麦田里,白天我已经到这块麦田里看过,而且在没腰深的麦田里伫立了好长时间。

自从1970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回过老家,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面积金黄的麦田。

这次我特意抽出时间回老家,就是为了再看看遍地熟金一样的麦田。

放睬望去,金色的麦田向天边铺展,天有多远,麦田就有多远,怎么也望不到边。

一阵熏风吹过,麦浪翻成一阵白金,一阵黄金,白金和黄金在交替波涌,阳光似乎也被染成了金色,麦田和阳光在交相辉映。

请原谅我反复使用“金”这个字目艮儿来形容麦田,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音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然而,如果地里真的铺满黄金的话,我不一果那么感动,恰恰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成熟的麦子,才使我心潮激荡,感动不已。

那是一种生命的感动,深度的感动,源自本能的感动。

它的美是自然之美,是壮美、大美和无言之美。

它给予人的美感是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⑥因为白天看麦田没有看够,所以在夜深人静时我还要来,晚上没有风,不见麦浪翻滚,也不见麦田上方掠来掠去的燕子和翩翩起舞的蝴蝶。

仰头往天上找,月亮升高一些,还是暗淡的給都。

月亮洒在麦田里的不像是月光,满地的查子傻是铺满了灰白的云彩。

一时间,我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又以为自己也变成了一棵小麦,正幽幽地融入麦田。

⑦从麦田深处退出,我仍没有进村,没有回到我一个人住的老屋,而是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向邻村走去。

在路上,我想我也许会遇到人。

夜行的人有时还是有的。

然而,我跟着自己的影子,影子跟着我,我连一个人都没遇到。

河上有一座挢,我在那座桥上站下了。

还是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在夜晚,我曾和邻村的一个姑娘在这座桥上谈过恋爱,那个姑娘还送給我一双她亲手为我做的布鞋。

来到桥上,我想把旧梦回忆一下。

桥的位臵没变,只是由砖桥变成了水泥桥。

桥下还有水,只是由活水变成了死水。

映在水里的红月亮被拉成红色的长条,断断续续,青蛙在浮萍上追逐,激起一些细碎的水花儿,逝者如斯,那个姑娘再也见不到了。

⑧到周口市乘火车返京前,我和作家协会的朋友们一块儿喝了酒。

火车开动了,我还醉眼蒙昽。

列车在豫东大平原的麦海里穿行,车窗外金色的麦田无边无际,更是壮观无比。

我禁不住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说大平原上成熟的麦子是全世界最美的景观,你想象不到有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我没有再说下去,我的喉咙有些文咽。

(摘编自《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③两段描绘了一幅平原地区夏夜麦田月光图,突出月夜沉静、暗淡、朦胧的特点。

这两段写鸟声、蛙声,以动衬静,表现出麦田一派生机的景象。

B.“我”从麦田深处退出,站在桥上,想起往日的恋人,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浓浓的情意融入淡淡的月色之中,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交代夜游的经历,叙写夜游所见所闻引起的感想,以深情告别故乡收束全文,既是叙事的结束,也是情感的高潮。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凭细致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呈现了一曲沉重略带忧伤的乐曲。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1)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2)一时间,我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6、文章标题是“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既然是“夜晚”,为什么第⑤段要写“白天”在麦田看到的景象?(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曰,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妒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則,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栽体。

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