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1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重点
综述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为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属于第一类致癌物。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可感染幽门螺杆菌,然胃癌的发病率则仅在1%-3%之间。
因此影响幽门螺杆菌致癌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从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相关因素;毒力因子;遗传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30-02目前在临床上,胃癌是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
诸多研究已经证实,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其中幽门螺杆菌为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属于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在体内其呈现出螺旋型生长,体积较小,呈现为杆状,存在相对较强的尿毒酶活性[1]。
近几年有学者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而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癌发病率则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的发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便对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在胃癌的初始发生阶段,也就是胃粘膜初损伤、炎性反应启动环节中,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毒力因子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有学者经实验研究证实,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幽门螺杆菌相对于阴性菌株更加容易诱发胃癌的发生。
其中幽门螺杆菌的cag 致病岛上caga基因的编码产物同样为幽门螺杆菌诱发宿主发生炎性反应的一种效应蛋白[2]。
有cag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能够将caga转运至胃粘膜上皮细胞中,进而进入到宿主细胞,诱发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发生,并且同含肌酐同源区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进行结合,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宿主细胞细胞质蛋白的去磷酸化为主,继而会使ras/mek/erk通路被激活,造成细胞扩散,并增殖,胃上皮细胞形态学也会因此而发生显著变化,使β-连环蛋白被激活,致使细胞间的连接发生改变[3]。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任建丽【摘要】More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day by day. It is reported that except for gastritis,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H. pylori infec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rbidity of multisystem disease, such as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he blood rheologic change of woman,osteoporosis,functional dyspepsi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ecystolithiasis, oral disease, gynecologic disease, dermatologic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etc..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other diseases.%幽门螺杆菌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除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外,Hp还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儿童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血液流变学变化、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癌、胆结石、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该文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3页(P1253-125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感染【作者】任建丽【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弯曲状、螺旋形或S形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微需氧。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胃癌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胃肿瘤毒力基因细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等慢性炎症的致病因子,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证明,Hp慢性感染是致使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1]。
Hp感染机体后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结局除与宿主和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Hp菌株的异质性,即基因组的高度多态性有关,尤其是毒力基因的异质性,决定Hp感染后是不是致使炎症、溃疡乃至胃癌的发生。
Hp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说明:cagA与vacA基因别离是发生胃癌的高危险因子[2]。
随后陆续发觉iceA、oipA、babA 等基因与胃癌的发生紧密相关,但这些基因无一单独可作为疾病特异性的标志。
随着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人们开始将寻觅Hp致病特异基因(尤其是与致癌相关的基因)的目标投向其“可塑区”(plasticity region)。
笔者现就与胃癌相关的Hp 毒力基因在胃癌形成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cag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基因与cag致病岛cagA是编码高分子量免疫活性抗原的基因,5′端相对保守,3′端相对多变,是评判Hp毒力指标之一。
依照cagA的有无通常将HP分成两型:Ⅰ型菌含cagA基因,表达CagA蛋白,具有空泡毒素活性,与临床疾病关系紧密;Ⅱ型菌不含cagA基因,不表达CagA蛋白,无空泡毒素活性。
1996年,国外学者在研究Ⅰ型(VacA +,CagA+)和Ⅱ型(VacA,CagA)Hp菌株的遗传学不同与致病关系时发觉,Ⅰ型Hp 菌株含有一个大约40 kb的特殊DNA片段,具有细菌致病岛的典型特点,因此将其称为cag致病岛(pathogenic island,PAI)。
cagA是PAI 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Held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觉,cagA+Hp的患者患胃腺癌的危险是cagA-Hp的倍(95% CI ~[3]。
鱼类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鱼类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鱼类天然免疫能力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而这些免疫机制在理解,研究和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鱼类抗病免疫的细胞免疫机制鱼类细胞免疫系统是指在机体中对抗病原菌、寄生虫或肿瘤细胞等敌人的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包括巨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它们都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或杀死细菌、病毒和异物等。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关键分子及其作用。
1. Toll 样受体(TLRs)Toll样受体是识别病原菌的一种受体,属于有丝分裂第20基因(Toll/IL-1R)家族,广泛存在于鱼类的脾脏、腮和肠道等免疫器官上。
TLRs 主要作用是识别细胞周围的微生物,并激发宿主的自然免疫系统,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如分泌干扰素、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由白细胞、上皮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主要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向白细胞先体和中性粒细胞方向发展。
该分子在鱼类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增强鱼类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病原体对其带来的伤害。
3. 细胞死亡因子TNFα细胞死亡因子TNF α是鱼类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它能够刺激细胞凋亡,对某些病菌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在鱼类中,TNF α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NK细胞分泌,参与了鱼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二、鱼类抗病免疫的体液免疫机制鱼类体液免疫系统是相对成体而言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鱼类补体系统和鱼类的免疫球蛋白(antibodies)等。
1. 鱼类补体系统鱼类补体系统起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识别并加强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来清除病原体。
鱼类补体系统共有三条激活通路:经典、替代和放射性。
这些通路都可以增强鱼类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促进其启动体液免疫反应。
2. 鱼类的免疫球蛋白(antibodies)鱼类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IgM、IgT和IgD等。
Toll样受体和肿瘤的关系
major categories, the MyD88·dependent.pathway,
which is common to aU TLRs except for TLR3,and a MyD88一independent pathway that is specific f.or TLR3 and TLR4。 In the cytoplasmic region of TLRs,a well- chaI.acterized segment shares sequence and fhnctional
胁d池f&砒r,舶瑚细n弼77030,USA)
com脚印一i昭d眦^or:Z日AⅣG仇·托i.B啪订:出7如昭@溉缸,砒sc.e也.
【Abstract】 Tou—like receptors(TLRs)are the bona fide pattem recogllition receptors(PRRs)tllat
nant—negative adapters does not alw匆s result in the an-
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迅速,呈浸润性生长,可破坏周围组织,无包膜 或仅有假包膜,肿瘤分化差,组织及细胞形态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差甚 远,显示异形性,排列扰乱,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常有不同程度的深染, 核仁增大增多,并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肿瘤内多出现继发性改变,如 出血、坏死、囊性变及感染等。手术切除后常复发,并容易转移,对周 围组织造成广泛破坏。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国匾遗佳堂盘查塑!生!旦!!旦筮!!鲞差!期丛』鱼!型垒竖:!!:型堡。!塑:!!:№:!
综述
ToU样受体和肿瘤的关系
《2024年ELAVL1通过增强TL1AmRNA稳定性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范文
《ELAVL1通过增强TL1A mRNA稳定性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篇一摘要:本文探讨了ELAVL1基因通过增强TL1A mRNA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ELAVL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揭示了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等方法,详细探讨了ELAVL1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胃癌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ELAVL1(胚胎致死异常视蛋白样1)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ELAVL1通过增强TL1A mRNA稳定性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用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ELAVL1及TL1A的特异性引物、抗体等。
2. 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ELAVL1及TL1A的表达水平;采用RNA稳定性实验验证ELAVL1对TL1A mRNA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探讨ELAVL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荧光报告基因分析、siRNA干扰等,探究其作用机制。
三、实验结果1. ELAVL1与TL1A表达的关系:在胃癌细胞中,ELAVL1的表达与TL1A的表达呈正相关。
通过RNA稳定性实验发现,ELAVL1能够增强TL1A mRNA的稳定性。
2. ELAVL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ELAVL1的表达增加能够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
3. ELAVL1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ELAVL1的高表达有助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4. 作用机制探讨:通过荧光报告基因分析和siRNA干扰等技术,发现ELAVL1通过与TL1A mRNA结合,增强其稳定性,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作为天然免疫分子的成员已经成为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人类TLR家族至少包括有11个成员[1],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参与多种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也有突出影响。
TLR2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本文就TLRs做一简介,并对TLR2在R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Toll样受体简介Toll样受体最早是在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中发现的,称为Toll受体,它们不仅是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必须成份蛋白,同时也能介导天然免疫,抵抗微生物的感染[2]。
1997年Janeway[3]等首次发现与果蝇同源的人的Toll蛋白,并命名为TLRs。
1.1 TLRs的结构和分布哺乳动物的TLRs均为Ⅰ型跨膜蛋白受体,主要由三个功能区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含有18-31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s,LRR),研究发现TLR家族成员胞外区的同源性差,提示不同的TLR成员与不同的配体结合[4],亦即表示LRR具有决定TLRs与配体结合部位的特异性。
TLR的胞内区与人白介素-Ⅰ受体(IL-IR)胞内区结构相似,故称为TIR结构域(Toll/IL-IR domain,TIR)[5],TIR结构负责向下游进行信号转导,它是TLR和IL-IR向下游转导信号的核心元件,其关键位点的突变或序列缺失会阻断信号下传。
TLRs分布广泛,大部分组织至少表达一种TLR,有些甚至表达全部,其中所有淋巴组织都有TLRs的表达,在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及DC都表达TLR mRNA。
1.2 TLRs的配体TLRs是一类Ⅰ型跨膜形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它主要识别广泛存在于病原体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迅速激活免疫反应的。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邢志芳;吕攀攀【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20【总页数】3页(P3123-312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性;致病机制;治疗方案【作者】邢志芳;吕攀攀【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输血科,上海201199;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检验科,上海201199【正文语种】中文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4]。
胃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每年胃癌死亡人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多[1]。
HP引起的慢性细菌感染影响了约全世界的一半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超过90%[2]。
在非工业化国家(非洲、南美、中东和远东等)中,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传播感染,儿童中的HP感染率已高达60%~80%,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轻微增长。
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的HP获得性感染的增长率较缓慢,在西欧和北美的人群中,10岁以内的群体HP的感染率约为10%,60~70岁的群体中的感染率约为60%,成年人群体中的平均感染率约为30%~40%[2],每年新增不足1%。
自1984年发现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HP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简要综述。
HP感染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4],在某些患者群体中,HP还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危险因子,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应进行早期筛查[5]。
HP的感染还与结肠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神经退行性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等有关[6-8]。
HP感染还能使机体处于一种全身性、持续性炎性反映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血管壁的炎性反映,HP感染可能通过参与炎性因子的激活,使全身性炎性反映增强,从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9],但HP感染与外周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10],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3年批准的胃癌相关国自然项目
南华大学
68
PAK4抑制自噬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健
中国医科大学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七个多肽位点的交互作用和不同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曾红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3
胃癌17q21.33缺失区内候选基因TOB1功能及其失活机制的研究
于景翠
哈尔滨医科大学
73
胃癌干细胞靶向性Gli1 siRNA纳米粒对胃癌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研究
师奇惠
上海交通大学
75
RhoE-SP1-CXCR4/VEGF信号通路促进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任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3
Exosomal miR-32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和髓源抑制性细胞促进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曲晶磊
中国医科大学
70
旁分泌FGF相关的癌细胞及癌间质细胞THBS家族表达差异----弥漫性胃癌高侵袭性的新机制?
仇金荣
南京医科大学
23
从CD14/TLR-4-NF-κB通路过度活化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癌探讨清热化湿类方药防治研究
陈远能
广西中医药大学
48
Bmi-1通过miR-27a调控RKIP促进胃癌EMT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陈茵婷
中山大学
23
中药雷丸蛋白pPeOp抑胃癌作用中JAK/STAT3信号通路负性调控的机制研究
苗智峰
中国医科大学
23
新型高渗透性温敏纳米凝胶载药系统对胃癌的协同靶向治疗评价
刘芹
南京大学
23
IncRNA-uc001ylu在缺氧诱导EMT促进胃癌转移中的机制研究
刘理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Toll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系
甾体抗炎药。 1 . 2 方 法 1 . 2 . 1 ”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H . p y l o r 感染 检测 方法 : 检 查 前受 试 者 空腹 4 h以上 , 维 持 正 常 呼气 , 将 吸 管插 入 1 个 样 品管 底 部 , 用 吸 管将 气 徐徐 呼人 样 品 管维 持 4~5 s 。 拔 出 吸管 , 立 刻 扭 紧试 管 盖 , 此 收集的为 0 mi n呼 气 。用 8 0~1 0 0 mL凉饮 用 水 送 服1 粒尿素 。 c胶囊后 , 静坐 3 0 m i n , 按照上述收集 呼气方法 收集服药后 3 0 m i n的呼气 。将 收集 的 0 mi n 、 3 0 mi n的 呼气 样 品 管 ,在 Z Hp 一 2 0 0 1型 C呼 气 质 谱 仪上 进行 ” C — C O : 检 测 。判 定标 准 : 常用 8 % c 来 表 示 测定 结果 , 称 为千 分差 值 。定 义 为 : 8 ‰ =” C 测定样 品 的同位素丰度一 c参 比样 品的同位素 丰 度/ 1 3 C参 比样 品 的 同位 素 丰 度 x 1 0 0 0 。 阳性 判 断 值: 幽 门螺旋杆菌的诊断 , 通 常以 3 0 m i n时样品 中 所测 ” C — C O , 的6 % 。 减去 0 mi n的 呼 气 样 品 的 8 ‰ 值 的差 表 示 , 即检 测 值 =6 ‰( 3 0 m i n ) 一 6 ‰( 0 m i n ) 。 阳性 判 断值 ≥ 4 . 0±0 . 4时 , 可判 定 受试 者 为
( 1 6 . 5 %) 明显 高于 H. p y l o r i阴性 组 ( 9 . 5 %)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O R= I . 8 8 , 9 5 %C / : 1 . 0 3 — 3 . 4 4 , X =4 . 3 3 2 , P=
Toll样受体概要
Toll样受体 在天然免疫中识别作用
• TLR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监视与识别各种不同 的疾病相关分子模式,是机体抵抗感染性疾病的 第一道屏障。
• TLR4不但可识别外源的病原体,还可识别内源性 物质及降解物,识别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 还可识别宿主坏死细胞释放的热休克蛋白(HSP), 体内类肝素硫酸盐和透明质酸盐降解的多糖部分 以及局部的内源性酶的级联活化反应也可激活 TLR4。
• 后来,科学家们用基因打靶的方式使其他各种 TLR丧失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人们认为,每种 TLR可识别不同的一类分子。
Toll样受体的结构
• 所有Toll样受体同源分子都是Ⅰ型跨膜蛋白,可分为胞膜 外区,胞浆区和跨膜区三部分。
• Toll样受体胞膜外区主要行使识别受体及与其他辅助受体 (coreceptor)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的功能。
• 1994年,Nomura等人首先报道了人中的Toll样受 体。然而当时Toll的免疫学功能没有得到阐明,所 以人们仍然认为Toll样受体是和哺乳动物的发育有 关的。
• 1996年,Jules A. Hoffman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Toll在果蝇对真菌感染的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从 而确立了Toll的免疫学意义。
• 第二,Toll样受体对获得性免疫应答类型具有调控 作用。多数TLRs活化后可以诱导抗微生物防御系 统,产生IL1β、IL6和TNF以及趋化型细胞因子, 从而调节机体Th1和Th2两种方面的平衡。
谢谢!
分布
• TLRs分布的细胞多达20余种,Muzio M 等 对TLR1TLR5表达于人类白细胞的研究中发 现。
• TLR1能在包括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T、B 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 TLR2、TLR4、TLR5只在髓源性细胞(如单 核巨噬细胞)上表达,而TLR3只特异性表达 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因胃癌而死亡的人数超过78万,胃癌是各类癌症中的第三高致死率。
因此,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相关机制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一、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1. 流行病学证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
此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越早,胃癌发病风险越高。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菌毒素、细菌产生的酶等,引起胃黏膜损伤与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突变,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亚型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亚型的胃癌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弥漫型胃癌相关,而不是与肠型胃癌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不同亚型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机制1. 幽门螺杆菌的特有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毒力因子,如细菌细胞外分泌系统(CagA和VacA)、尿素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CagA蛋白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干扰细胞生长和凋亡机制,改变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突变。
2. 免疫反应的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异常,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增多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
胃癌的基因突变和变异
胃癌的基因突变和变异胃癌是一种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常见癌症。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胃癌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基因突变和变异被认为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基因突变和变异在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一、胃癌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发生突然的、永久性的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出现在肿瘤抑制基因或促癌基因中,从而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的失衡和异常细胞增长。
最为经典的胃癌相关基因突变是TP53基因的突变。
该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的17号染色体上,其编码的p53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凋亡调控的关键因子。
研究发现,在胃癌中,TP53基因突变的频率高达50%以上。
这些突变可使p53蛋白质失去其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失控增殖并增加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基因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CDH1基因突变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家族性弥漫性胃癌的主要原因,该突变会破坏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功能,导致癌细胞的扩散和侵袭。
另外,胃癌细胞中常见的基因突变还包括RHOA、KRAS、PIK3CA等。
这些突变影响了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代谢途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关键生物过程,加速了胃肿瘤的发展进程。
二、胃癌的基因变异相较于基因突变,基因变异是指基因组中存在多态性的DNA序列差异。
这些变异在不同种群中的患癌风险、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组进行大规模的关联分析,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多个与胃癌相关的基因变异。
举例来说,胃癌易感基因NOD2在某些亚种族中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些SNP与胃癌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另外,多个基因如MUC1、TGFB1以及GSTM1等也被发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异常、DNA修复的缺陷以及细胞外基质重构的失调等,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姓名:刘星光论文题目: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 (CaMKII) 和MHC II类分子对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刘星光,男,1980年3月出生,2006年9月师从于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于2009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作为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表面,选择性地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构成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TLR是一类在各种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I型跨膜蛋白,目前已在哺乳动物中发现并克隆了12种。
一旦识别了病原体中特定的分子结构,TLR就会激活其下游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活化天然免疫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
TLR不仅启动天然免疫应答,控制炎症反应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还可以通过上调DC表面的MHC 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促进DC的成熟,指导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尤其是Th1型反应的产生,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成为连接初始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桥梁。
TLR信号过度活化或活化不足会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和疾病的发生。
许多的其他信号通路参与对TLR信号的严密调控。
因此,对TLR信号转导调控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Ca2+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之一,调节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CaMKII)是钙信号下游的一种多功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分布于机体大部分重要器官组织中。
它由四个独立的基因α、β、γ及δ编码,且存在着不同的剪切体,因而产生多达24种不同的同型物。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也称作TLR,即Toll-like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受体蛋白,它可以识别和结合一些特定的分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的应答。
这些分子通常是一种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的受体所能识别的,它们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述Toll样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属于PRRs家族的一种。
它们通过其外在结构上的高度保守的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分子,例如细菌的毒素、细菌的表面成分以及病毒的核酸。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TLR,它们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中表达,并参与多种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TLR的结构每个TLR蛋白含有多个LRR结构域,这些结构域通过丰富的β折叠片层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的外在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赋予了TLR以警戒细菌入侵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结合配体从而触发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
此外,TLR还包含一个胞浆端的富含精氨酸的TIR(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域,这个结构域在TLR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TLR与其配体结合后,TIR 结构域会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激活信号转导通路。
TLR的功能TLR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当TLR识别到特定的分子(也称为TLR配体)时,它可以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启动免疫应答。
这种应答包括产生和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促发炎因子和抗病毒因子,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此外,TLR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以对抗侵袭性病原体的攻击。
通过TLR的激活,免疫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
TLR与疾病由于TLR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TLR功能的异常调节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TLR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进而导致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此外,一些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干扰TLR的功能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胃癌的基因突变和靶向治疗策略
胃癌的基因突变和靶向治疗策略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个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重点讨论胃癌的基因突变及其靶向治疗策略。
一、胃癌的常见基因突变1. TP53基因突变TP53基因又被称为“癌基因的守门人”,它的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胃癌。
TP53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修复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HER2基因突变HER2基因的突变在胃癌中较为常见。
HER2突变可导致HER2受体在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进而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因此,HER2基因突变是胃癌靶向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3. CTNNB1基因突变CTNNB1基因突变可导致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蓄积和核转位,激活Wn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CTNNB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较为常见,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二、胃癌的靶向治疗策略1. HER2靶向治疗HER2阳性胃癌是指HER2基因或蛋白过度表达的胃癌,在HER2靶向治疗中,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和利妥昔单抗(pertuzumab)。
这些药物可以靶向结合HER2受体,抑制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PD-1/PD-L1抑制剂治疗PD-1和PD-L1是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们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到关键作用。
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攻击力,达到治疗效果。
PD-1/PD-L1抑制剂已在胃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EGFR靶向治疗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EGFR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的另一重要策略。
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达西单抗(panitumumab)等。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胃癌的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这些异常变化导致了胃癌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能力,进而促使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就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进行探讨。
1. 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胃癌细胞的遗传学基因突变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驱动基因突变和抑癌基因突变。
1.1 驱动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是指那些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
在胃癌中,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KRAS、BRAF、EGFR 等。
这些基因突变会改变它们的功能,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例如,KRAS基因突变是胃癌中最为常见的突变事件之一。
KRAS突变会导致KRAS蛋白的功能失调,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使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
1.2 抑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突变是指那些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起抑制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
在胃癌中,一些抑癌基因的突变事件被广泛观察到,如TP53、CDH1等。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抑癌基因的失活,进而使胃癌细胞失去正常的增殖抑制机制。
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基因也是胃癌中常见的突变基因。
例如,T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TP53蛋白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突变会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增加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能力。
2. 胃癌细胞的染色体异常除了基因突变,胃癌细胞还存在染色体异常,即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变化。
这些异常变化可以是整个染色体的缺失、重复、断裂等。
2.1 染色体数目异常胃癌细胞往往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多倍体以及部分染色体缺失或增多。
这些数目异常会影响到胃癌细胞的遗传平衡和稳定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2.2 染色体结构异常胃癌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异常通常表现为断裂、重排、倒位等。
这些结构异常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排,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oll样受体
t m. Re e tf d n s s o t a R i n lig p t wa sa eco e y l k d t p i f c in a d p t o oe i.Th s r v e f c s e c n i i g h w h t n TL sg a l a h y r l s l n e O H e t n a h p iss n i n o i e i w u o o h t u t r s o R ,TLR i n lig p t wa s a d t er r l n e to n a h p iss n t es r c u e fTL sg a l a h y n h i o e i Hp i f ci n a d p t o o e i. n n Ke r s To ll e r c p o s i n l n a h y ;He io a t rp l r y wo d l i e e t r ;S g a l g p t wa s -k i l b ce y o i c
摘要
T l样 受体 ( L 是 固有免 疫 系统 中的细胞跨 膜 受体及 微 生物 相 关分 子模 式 识 别 受体之 一 , ol T R) 可
激 活 固有 免 疫应答 , 同时还是 连接 固有 免 疫和 获 得 性免 疫 的桥 梁 。 因此 , ol 受体 在 免 疫 系统 中有 着十 T l样
1 T l样 受体 的结 构特 点 ol 19 9 7年 Me z i v等 [ 克 隆 并 描 述 了 人 类 的 d ht o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识别 机 制 和 信 号 通 路 在 调 控 获 得 性 免 疫应 答 的 起 始 中也 发挥重 要 作用 。T R介 导 的调 控 T 细 胞 L 活化 的通 路 至 少 有 两 种 。其 一 必 须 通 过 协 同刺 激 因子途 径 , 二 为依赖 细胞 因 子封 闭 调 节性 T细胞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具体方法参见文 献[11],阳性值≥(4.0±0.4)时,可判定为幽门螺
杆菌感染。
1.2.2基因型分析DNA提取:取冻存组织5
mg,
用蛋白酶K(北京TIANGEN公司)消化,按照DNA 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提取组织总DNA待用。TLRl 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LRl基因片段 PCR引物根据文献设计¨2|,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仙l,反应条
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诊断的新发本地
胃癌患者225例为观察组,均未进行化疗和放疗。
另选在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225例慢性胃 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术中胃癌组织,对照 组用胃镜钳取胃黏膜组织,所有标本置于液氮中速 冻。然后移至一80℃冰箱保存。观察组通过病理
学结果确定;对照组病理学诊断标准根据更新的悉
1.2方法
1.2.1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测定应用13c尿素呼
(TLRs)属于I型跨膜蛋白受体,胞外区是富含亮氨 酸的重复序列;胞内域跨膜蛋白与人类白细胞介素1 (IL—1)受体有高度的同源性,是信号传导的核心组 件[3]。TLRs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
重要纽带,已有研究证实异常表达的TLRs在肿瘤
平衡的符合程度应用矿检验;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之
间的相关性用比值比(95%置信区间)表示,以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资料后计算;分析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效应
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同归模型检验基因多态与
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青岛
with GG
carriers without Hp infection,GA+AA genotype carriers with Hp infectio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gastric cancer(odds ratio=2.23,95%confidence interval:1.28-3.86).Conclusion Polymorphism of TLRl rs4833095 is correlated with gastric cancer,a alleles have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gastric cancer.
件: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6℃30
S、
细胞的增殖、抗凋亡、免疫逃逸等过程中发挥一定 的作用[4引。TLRs的基因多态性与人体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存在着密切 的关系。曾红梅等∞o研究发现TLR2的基因多态性 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证实IL.1 B、IL.8、
IgA肾病、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炎、怀孕期妇女疟疾 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我们推测其基因多态性与 胃癌的发生同样存在某种关联。本研究通过直接
测序法检测TLRl rs4833095的基因型,探讨其多态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及基因型与Hardy—Weinberg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L6’13 J。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基本资料比较观察组平均年龄(60±
1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2±12)岁。观察组的幽
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45/
尼系统¨0|,并排除所有存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患 者;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及其他 系统重大疾病及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患者。本研究 经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
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 与、多基因调控、多步骤病理变化的复杂过程‘1I,而
万方数据
主垦医药!Q!垒生i旦筮!!鲞筮!塑£堑塑丛!!i!i塑:』!些!!!!:!!!:!!:№:亘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遗传、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在胃癌的发生过程
中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1。Toll样受体
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Hale Waihona Puke 225)比52.9%(119/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其余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均P>0.05)。见表l。
2.2
TLRl基因型分布与胃癌的关系
观察组中
TLRl基因rs4833095位点GG、GA、AA的基因型频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例(%)]
morphisms of multiariable
8.64,P=0.013).Compared with GG
gastric
genotype
cancer(odds
genotype
ratio=1.42,95%confidence
carriers,GA+AA genotype carrie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interval:0.96-2.13).Joint effect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关键词】
胃癌;Toll样受体1;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 735.2【文献标识码】A
Correlations of polymorphisms of Toll-like receptor 1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gastric
group)and 225 patients with chromc gastritis(control group)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enrolled.The rs4833095 polymorphisms of TLRl were genotyped by the gene sequencing.The correlations of poly— TLRl,Hp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 were analyzed after adjusting the age,gender,Hp infection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The frequencies of GG,AG and AA genotype on TLRl rs4833095 were 33.8%(76/225),49.8%(112/225)and 16.4%(37/225)in observation group,43.6%(98/225), 48.0%(108/225)and 8.4%(19/225)in control group,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r=
注: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患者;观察组为胃癌患者
万方数据
生旦医堑!!!!生!旦筮!!鲞箜!塑£!i塑塑型丝堕:』!塑!Q!!:!!!:!!:盟生鱼
率分别为33.8%(76/225)、49.8%(112/225)、
DOI:10.3760/cma.i.issn.1673-4777.2016.06.017
【摘要】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1(TLRl)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
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诊断的新发本地胃癌患者225例为观察 组;同期选取健康查体的225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用测序方法检测2组患者TLRl基因rs4833095位点 的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后,分析TLRl基因多态性 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TLRl基因rs4833095位点GG、AG、AA的基因型频率在观察组中 分别为33.8%(76/225)、49.8%(112/225)、16.4%(37/225),在对照组分别为43.6%(98/225)、48.O%
IL—lRN等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胃黏膜病变的
72℃30 S。共35个循环,72℃终末循环10 rain,最
后置于4℃终止反应。PCR产物片段采用1.5%琼 脂糖凝胶电泳(80 v,40 rain),确定PCR产物为目的 基因后将PCR产物送至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 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应用Chroms 2.0软件读取
cancer
Mu Chongyun,Qin Kaikai,Jiang Xiang汀un
Graduate Student.Department of Digestive Internal Medwinc,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Provide,Qingdao 261199,China(Mu CY);Graduate Student,Department of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44,China(Qin KK);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26601 1,China(Jiang XJ) Corresponding author:Jiang Xiang打un,Entail:dqxj@163.con
测序峰图,单一A峰或G峰为AA、GG基因型, GA基因型为双峰图。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基 因对比分析。
发生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驯。TLRl是TLRs家族的 成员之一,目前认为其与TLR2相互作用形成二聚 体后能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发挥免疫应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