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部与会阴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盆部与会阴ppt课件
2
局部解剖学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盆部 pelvis
前界:以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 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界:以髂嵴后份和髂后 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 和骶尾区分界
4
5
6
骶骨 sacrum sacral bone
岬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直肠的毗邻
37
女 性
• 上部 隔直肠子宫 陷凹与子宫和阴 道后穹相邻;
• 下部 借直肠阴道 隔与阴道后壁相 邻。
直肠的毗邻
38
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 可分为四部: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39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下方: 前列腺 后方: 精囊
输精管壶腹 直肠
15
二、盆壁肌
梨状肌
位于盆侧壁后份,穿过 坐骨大孔,形成梨状肌上 孔和梨状肌下孔。
闭孔内肌
位于盆侧壁前份,出 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
梨状肌
16
17
三、盆底肌与盆膈
盆底肌
1.前列腺提肌(男) 耻骨阴道肌(女)
肛 2.耻骨直肠肌 提 肌 3.耻尾肌
4.髂尾肌
起至肛提肌腱弓,止于 会阴中心腱、直肠壁、 肛尾韧带、尾骨。
Female
Male
Pelvic inlet Pelvic outet
Pelvic cavity Pubic arch
13
gynecoid
android anthropoid platypelloid
14
局部解剖学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盆部 pelvis
前界:以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 份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界:以髂嵴后份和髂后 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 和骶尾区分界
4
5
6
骶骨 sacrum sacral bone
岬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直肠的毗邻
37
女 性
• 上部 隔直肠子宫 陷凹与子宫和阴 道后穹相邻;
• 下部 借直肠阴道 隔与阴道后壁相 邻。
直肠的毗邻
38
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 可分为四部: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39
男性膀胱的毗邻:
前方:耻骨后隙 上方:小肠 下方: 前列腺 后方: 精囊
输精管壶腹 直肠
15
二、盆壁肌
梨状肌
位于盆侧壁后份,穿过 坐骨大孔,形成梨状肌上 孔和梨状肌下孔。
闭孔内肌
位于盆侧壁前份,出 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
梨状肌
16
17
三、盆底肌与盆膈
盆底肌
1.前列腺提肌(男) 耻骨阴道肌(女)
肛 2.耻骨直肠肌 提 肌 3.耻尾肌
4.髂尾肌
起至肛提肌腱弓,止于 会阴中心腱、直肠壁、 肛尾韧带、尾骨。
Female
Male
Pelvic inlet Pelvic outet
Pelvic cavity Pubic arch
13
gynecoid
android anthropoid platypelloid
14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内侧壁:
肛提肌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闭孔内肌 及其筋膜
内容:
会阴部血管神经 分支: ① 肛血管神经 ② 会阴血管神经 ③阴茎(蒂)血管神经
坐骨直肠窝内 有大量脂肪组织, 感染时容易形成肛 周脓肿或肛瘘。
(二)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通过结构: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1.男性尿生殖区的筋膜
(1)浅筋膜 与腹壁浅筋膜相
续,分浅、深二层, 浅层脂肪组织较少。 深层呈膜状,称会阴 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浅筋膜的附着:
前续腹壁浅筋膜的膜 性层、阴囊肉膜及阴 茎浅筋膜,两侧附于 耻骨弓和坐骨结节, 后与尿生殖膈上下筋 膜相愈合。
( 2)深筋膜
分浅、深二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从盆膈至肛门, 长约3 ~ 4 cm。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组织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粘膜
皮肤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
是肛管下端的环 形平滑肌增厚形成, 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 大。外形:为一对长来自 圆形的囊状腺体, 表面凹凸不平。
精囊
位置: 位于膀胱底后
方及输精管壶腹的 外侧。其排泄管与 输精管壶腹的末端 汇合成射精管。
5.女性盆腔生殖器官
有: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1)卵巢ovary
位置:
位于盆腔侧 壁的卵巢窝(髂 内、外动脉之间 的夹角)。
卵巢的韧带:
临床应用解剖五盆部及会阴课件
约肌。
皮下部
肛门外括约肌: 浅部
深部
肛门直肠环:由肛门外括约肌的
浅、深部,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及直肠壁纵行肌
层的下部,在肛管与直肠移
行处的周围共同构成P的PT学肌习交流环。
35
二)坐骨直肠窝
1、位 置 2、形 态 3、阴部内血管 4、阴部神经
PPT学习交流
36
二)坐骨直肠窝
1、位置:
位于肛管两侧的锥形腔隙。
膀胱排空—完全在小骨盆内
PPT学习交流
23
三)前列腺
1、形态:
栗子形; 后有前列腺沟; 直肠壶腹指诊----消失 或变浅的意义。
2、位置:
膀胱颈的下方; 尿生殖膈上方。
3、前列腺的结构和分叶:
PPT学习交流
24
3、前列腺的结构和分叶:
被膜:
内层--前列腺囊--纤维膜 肿胀时剧烈疼痛
外层--来自盆脏筋膜--前列腺鞘
PPT学习交流
4
第一节 盆 部
一、骨盆整体观
• 小骨盆 • 界线 • 骨盆上口 • 骨盆下口 • 大骨盆 • 耻骨下角
PPT学习交流
5
二、盆壁肌与盆底肌
1、盆壁肌:
盆壁前份: 闭孔内肌经坐骨小
孔至臀部。 盆壁后份:
梨状肌经坐骨大孔 至臀部。
PPT学习交流
6
二、盆壁肌与盆底肌
2、盆底肌(男)
①前列腺提肌
静脉:
直 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肝门静脉 肠 静 直肠下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脉 丛 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
PPT学习交流
21
一)直 肠
5、淋巴回流:
直肠上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盆部和会阴)精品PPT课件
一、骨盆整体观 1、组成: 2、分部: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大骨盆 小骨盆
二、盆部肌
1、闭孔内肌: 2、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三、盆底肌与盆膈
(一)肛提肌 1、耻骨直肠肌 2、耻尾肌 3、髂尾肌 4、前列腺提肌或 耻骨阴道肌
(二)尾骨肌
四、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1、骶前筋膜 2、梨状肌筋膜 3、闭孔筋膜
肛提肌腱弓 4、耻骨前列腺韧带 5、耻骨膀胱韧带 6、盆膈上、下筋膜
第五章 盆部和会阴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及分区 (一)盆部
骨盆 盆壁肌 盆腔 盆底肌
(二)、会阴 1、广义会阴:
前角:耻骨联合下缘
后角:尾骨尖
呈菱形 两侧角:坐骨结节
前外侧边:坐骨支、耻骨下支
后外侧边:骶结节韧带
分区: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2、狭义会阴
外生殖器和肛门 之间的软组织。
第二节 盆部
(三)神经
1、闭孔神经 2、骶交感干 3、盆内脏神经 4、上腹下丛 5、骶丛 6、下腹下丛(盆丛) 7、尾丛
七、盆腔脏器
(一)盆腔脏器的位 置安排
(二)盆腔腹膜的配 部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关系
①、前方为生殖器,
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 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
女性为子宫和阴道。
其上部为间接关系,其 间隔有盆腹膜腔,下 部为直接关系,其间 隔有直肠膀胱隔或直 肠阴道隔。
②、后方
为直肠后隙,为疏松 结缔组织。
紧贴骶骨前,由正中 向外,有骶正中血管、 骶交感干、骶外侧血管、 骶丛和骶静脉丛。与直 肠紧密相贴下行的为直 肠上血管,也是直肠的 最主要血管,其分为二 支斜行并向前环绕直肠 至其两侧,并形成后索。
盆部和会阴 ppt课件
ppt课件
1
2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2. 盆部的静脉
(1)盆部的主要静脉 1)髂内静脉:为盆部静脉主干,流入髂总静脉。 2)直肠上静脉:注入肠系膜下静脉, 3)卵巢静脉:右侧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者注入左肾静脉。 (2)盆腔脏器的静脉回流 静脉首先在脏器下部两侧广泛吻合,形成静脉丛,如膀胱静脉丛、 前列腺静脉丛或阴道静脉丛、子宫静脉丛、直肠静脉丛等,然后由静脉 丛汇合成相应的静脉,再注入髂内静脉。这些静脉丛之间吻合丰富,瓣 膜甚少或缺如。直肠静脉丛上部汇入直肠上静脉最终至肝门静脉,下部 汇入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最终至髂内静脉。成为肝门静课件
2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二、表面解剖 从腹前正中线下端向外,依次可触得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髂嵴。在后方,可 触得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和骶角。左、右骶角之间是骶 管裂孔,骶角为骶管麻醉穿刺的标志。两侧髂嵴最高点 连线通过第四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平第二骶椎 棘突。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ppt课件
1
11
ppt课件
12
1)耻骨后隙 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前隙。间隙向上前腹壁的腹膜外 组织相延续,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腹产的腹 膜外手术入路。若膀胱前壁或男性尿道前列腺损伤,外渗的尿液可经 此间隙向腹壁的腹膜外组织蔓延。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直肠筋膜的周围。此间隙被直肠侧韧带 (此韧带由直肠下动、静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称直肠前隙或骨盆直肠间隙,它的前方为直肠膀胱隔(男)或直 肠阴道隔(女),后方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后部为直肠后隙,位于 直肠侧韧带与骶骨之间,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膜后隙相通,故临床上 常将气体注入该间隙作腹膜后隙的充气造影。
1
2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2. 盆部的静脉
(1)盆部的主要静脉 1)髂内静脉:为盆部静脉主干,流入髂总静脉。 2)直肠上静脉:注入肠系膜下静脉, 3)卵巢静脉:右侧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者注入左肾静脉。 (2)盆腔脏器的静脉回流 静脉首先在脏器下部两侧广泛吻合,形成静脉丛,如膀胱静脉丛、 前列腺静脉丛或阴道静脉丛、子宫静脉丛、直肠静脉丛等,然后由静脉 丛汇合成相应的静脉,再注入髂内静脉。这些静脉丛之间吻合丰富,瓣 膜甚少或缺如。直肠静脉丛上部汇入直肠上静脉最终至肝门静脉,下部 汇入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最终至髂内静脉。成为肝门静课件
2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二、表面解剖 从腹前正中线下端向外,依次可触得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髂嵴。在后方,可 触得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和骶角。左、右骶角之间是骶 管裂孔,骶角为骶管麻醉穿刺的标志。两侧髂嵴最高点 连线通过第四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平第二骶椎 棘突。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ppt课件
1
11
ppt课件
12
1)耻骨后隙 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前隙。间隙向上前腹壁的腹膜外 组织相延续,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腹产的腹 膜外手术入路。若膀胱前壁或男性尿道前列腺损伤,外渗的尿液可经 此间隙向腹壁的腹膜外组织蔓延。 2)直肠周隙(直肠旁间隙) 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直肠筋膜的周围。此间隙被直肠侧韧带 (此韧带由直肠下动、静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称直肠前隙或骨盆直肠间隙,它的前方为直肠膀胱隔(男)或直 肠阴道隔(女),后方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后部为直肠后隙,位于 直肠侧韧带与骶骨之间,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膜后隙相通,故临床上 常将气体注入该间隙作腹膜后隙的充气造影。
《盆部与会阴》课件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群的训练
通过锻炼盆底肌群来增强其 功能。
盆底肌锻炼的好处
预防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增强身体健康。
盆底肌锻炼的方法
如何正确进行盆底肌锻炼, 包括收缩和放松等。
总结
盆部与会阴的重要性
了解盆部与会阴的解剖和功能的重要性。
注意盆底健康,预防盆底功能障碍
保持盆底的健康,预防并处理盆底功能障碍。
《盆部与会阴》PPT课件
传授关于盆部与会阴的知识,介绍解剖结构、功能与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 和处理盆底功能障碍。
引言
盆部与会阴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对生殖、排泄、支撑和保护起着关键作 用。
盆部
解剖结构
盆骨、骶骨、尾骨和骨盆腔的组成。
盆底肌肉
位于盆底的肌肉,起到支撑和控制盆腔器官的 作用。
盆腔肌群
控制盆腔器官功能的肌肉群。
盆腔器官
包括子宫、膀胱、直肠等。
会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剖结构
位于盆底的会阴区域和会阴神经血管的分布。
会阴器官
包括会阴皮肤、黏膜和生殖器官。
会阴肌群
控制尿道、肛门等功能的肌肉群。
会阴疼痛
会阴区域的疼痛症状及影响。
盆部与会阴的功能与重要性
生殖功能
支持胎儿发育和顺利分娩的重要作用。
支撑重要器官
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
加强盆底肌群训练,维护盆底功能的健康。
保持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排泄功能
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保护神经血管
保护会阴区域的神经血管免受损伤。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1 盆腔脏器下垂
2 性生活障碍
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等下垂问题。
《盆部及会阴》课件
会阴
会阴由外生殖器和肛门括约肌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阴 茎和阴道等,肛门括约肌则是由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 肌组成的。
盆部及会阴的功能
盆部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如膀胱、直肠等,同时还是胎儿娩出 的通道。
会阴
会阴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便和排尿,同时还有性交的功能。在分娩过程中,会 阴还需要承受胎儿的重量和扩张,以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镇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镇痛药以缓解疼痛。但长期使 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应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手术清创
对于严重的感染或组织坏死,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清创, 以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手术后需注意清洁和护理,以促 进愈合。
修复手术
对于盆部及会阴的结构性缺陷或损伤,医生可能会进行修 复手术。手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注意 事项。
分泌物检查
分泌物检查可以检测出阴道、尿道等部位的异常 分泌物,对于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5
CHAPTER
盆部及会阴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部及会阴疾病,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炎症和感染。
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缓解疼 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对胃造成刺激,需遵医嘱。
肿瘤切除手术
对于肿瘤性疾病,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 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肿瘤被完全切除。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01
如超声波、电疗、温热疗法等,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和促进愈合。
生活方式调整
02
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等,有助于预防盆
会阴由外生殖器和肛门括约肌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阴 茎和阴道等,肛门括约肌则是由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 肌组成的。
盆部及会阴的功能
盆部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如膀胱、直肠等,同时还是胎儿娩出 的通道。
会阴
会阴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便和排尿,同时还有性交的功能。在分娩过程中,会 阴还需要承受胎儿的重量和扩张,以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镇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镇痛药以缓解疼痛。但长期使 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应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手术清创
对于严重的感染或组织坏死,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清创, 以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手术后需注意清洁和护理,以促 进愈合。
修复手术
对于盆部及会阴的结构性缺陷或损伤,医生可能会进行修 复手术。手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注意 事项。
分泌物检查
分泌物检查可以检测出阴道、尿道等部位的异常 分泌物,对于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5
CHAPTER
盆部及会阴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部及会阴疾病,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炎症和感染。
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缓解疼 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对胃造成刺激,需遵医嘱。
肿瘤切除手术
对于肿瘤性疾病,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 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肿瘤被完全切除。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01
如超声波、电疗、温热疗法等,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和促进愈合。
生活方式调整
02
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等,有助于预防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骶骨结合较紧密 --与骶骨间有丰富的静脉丛
②梨状肌筋膜Piriformis fascia
---覆盖于梨状肌表面
③闭孔筋膜 Obturator fascia
--被覆于闭孔内肌表面
肛提肌腱弓Tendinous arch
of levator ani
•由闭孔筋膜增厚形成 •连于耻骨体盆腔面与坐骨棘之间 •作用:为肛提肌、盆膈上下筋膜 提供附着处
pelvis)
一、骨盆的整体观
3 骨盆的性差
二、盆壁肌
闭孔内肌(侧壁前份) 梨 状 肌(侧壁后份)
闭孔内肌
梨状肌
三、盆底肌及盆膈
(一)盆底肌 1. 肛提肌 Levetor ani m.
为一复合肌 包括以下4部 •耻尾肌 •髂尾肌 •前列腺提肌(男)或 耻骨阴道肌(女) •耻骨直肠肌
耻 骨 直 肠 肌
小骨盆腔前部,耻骨联 合后方 空虚时其尖在耻骨联合 上缘平面以下 婴儿和儿童的膀胱即使 在空虚状态下也位于腹腔 内。通常儿童到6岁时膀 胱进入大骨盆,直到青春 期后才完全进入小骨盆内 膀胱充盈时,上升至大 骨盆前壁腹膜外组织内, 最大充盈时可达脐平面
Fascialsheath of prostate 膀胱鞘
•直肠(筋膜)鞘 Fascial
sheath of rectum
•膀胱(筋膜)鞘Fascial
sheath of urinary bladder 直肠鞘
②筋膜隔 Fascial septum
--由脏筋膜伸入脏器而形成
男性 •直肠膀胱隔 --直肠与膀胱、前列腺、 精囊及输精管壶腹之间 女性 •直肠阴道隔 -- 位于直肠与阴道之间
盆膈裂孔
四、盆筋膜及筋膜间隙
(一)盆筋膜 Pelvic fascia
•为腹内筋膜的延续 •按被覆的不同部位分为盆壁筋膜、盆脏筋膜和盆膈筋膜3部
1. 盆壁筋膜 Parietal pelvic fascia
覆盖于盆壁内表面 按被覆的不同部位分3部 ①骶前筋膜 Presacral fascia 覆盖于骶骨前面 特点
•输尿管盆部
(2)直肠前面毗邻
②女性 --上部:邻子宫颈、阴道穹后部 --下部:邻阴道后壁
【临床相关★】——直肠 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
直肠指检可探查上述器 官的病变。 直肠指检还可探查直肠 膀胱陷凹(男)或直肠 子宫陷凹(女)的积液 (或血、脓)。 Digital rectal exam
2.盆膈筋膜 Fascia of pelvic
diaphragm
--覆盖于肛提肌和尾骨肌上、下 面,分别称盆膈上、下筋膜
3.盆脏筋膜 Visceral pelvic fascia
为包绕盆腔脏器及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膜 其形成的结构有以下3种 ①筋膜鞘 --由脏筋膜包括脏器而形 成,如: •前列腺(筋膜)鞘
临床医学本科《局部解剖学》
骨盆的整体观
盆壁肌
盆底肌与盆膈 盆筋膜及筋膜间隙 盆部的动脉来源 盆腔脏器
一、骨盆的整体观
1 骨盆的构成
一、骨盆的整体观
一、骨盆的整体观
2 骨盆的分部 --借界线分为2部:上部:大骨盆 Greater pelvis(假骨盆 False pelvis);下部:小骨盆 Lesserpelvis(真骨盆 True
4. 直肠的动脉★
动脉 来源 名称 直肠上 肠系膜 动脉 下动脉 直肠下 髂内 动脉 动脉 骶正中 腹主 动脉 动脉 分布 范围 直肠 上部
直肠 下部
直肠 后壁
(二)膀胱 Urinary bladder 1.形态
男性膀胱(空虚) 女性膀胱(充盈)
(二)膀胱 Urinary bladder
2.位置
六、盆腔脏器
盆腔脏器的排列关系
盆腔脏器包括泌尿生殖
器和消化管末段 脏器居中央,而血管位 于两旁 脏器的大致排列关系 •前部——泌尿器官 •中间——生殖器官 •后部——为消化管末段
Male
Female
(一)直肠 Rectum
1. 位置★
•盆腔后部 •上端于S3平面续乙状结肠 •下端穿盆膈续肛管
方互不融合,向下与直肠
后隙相通,因此,可将气 体注入骶前脂肪组织内行 腹膜后充气造影,气体沿 腹膜后脂肪上升进入肾筋 膜囊,X线成像可显示肾和 肾上腺的轮廓。但随着CT、 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的应用, 该技术已很少使用 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五、盆部的动脉来源★
1.腹主动脉 --睾丸动脉(男) --卵巢动脉(女) --骶正中动脉 2.肠系膜下动脉 --直肠上动脉 3.髂内动脉 --为主要来源
2. 直肠后隙★ retrorectal space (骶前间隙)
位置
--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 交通 --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 内容 •血管、神经(见直肠) •淋巴结 •疏松结缔组织 临床意义 •可经该隙行腹膜后隙充气 造影术 •直肠手术应注意勿损伤骶 静脉丛
直肠后隙
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由于肾前、后筋膜在肾下
2. 形曲(凸向前)
②直肠下段膨大称直肠
壶腹
3. 直肠的毗邻★
(1)后面
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 尾骨、梨状肌相邻 两者间的间隙即直肠 后隙内含以下结构 •骶正中血管 •骶外侧血管 •骶静脉丛 •骶丛 •骶交感干 •奇神经节
(2)直肠前面的毗邻
①男性 腹膜返折线以上 --隔直肠膀胱陷凹邻 膀胱底上部、精囊 腹膜返折线以下 --隔直肠膀胱隔与下 列器官相邻 •膀胱底下部 •精囊 •前列腺 •输精管壶腹
直肠膀胱隔
•膀胱阴道隔
--位于子宫颈与阴道上部 前方与膀胱底之间 膀胱阴道隔 直肠阴道隔
(二)盆筋膜间隙
1. 耻骨后隙★ Retropubic space (膀胱前隙)
位臵
--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 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 •静脉丛 临床意义 •可经耻骨上切口行腹膜 外膀胱或剖腹产手术或 引流 •耻骨骨折或膀胱前壁损 伤时,血液或尿液渗 出聚集于该间隙内
2. 尾骨肌 Coccygeus
•位置:肛提肌后方 •起、止:起自坐骨棘盆面;止于骶、尾骨侧缘
梨状肌
尾骨肌
肛提肌
(二)盆膈 Pelvic diaphragm
构成 --肛提肌+尾骨肌+盆膈 上、下筋膜 盆膈裂孔 --是两侧肛提肌前内缘 之间的狭窄裂隙,该 孔由尿生殖膈封闭 作用 •支持、固定盆腔脏器 •协同腹肌与膈增加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