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但一直不知道它的出处。
偶然间,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的孩子逛商场。
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
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
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
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害怕。
我想,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不知道孩子怕什么;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不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如此的不同。
老师与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在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自尊,结果导致学生厌学、出走、心理畸形,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一生。
记得初为班主任的那一年,凡事争强好胜。
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规定每班检阅队伍必须为六路纵队整排,我班当时42人,除去举班牌的同学,需要淘汰五名学生。
为了走好队列,我带着学生紧锣密鼓地操练着,到了运动会前一天,我发觉有一个学生虽有较大进步,但是始终不能与全班协调,就像乐曲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为了能在这次检阅中稳操胜券,我决定把他列入淘汰名单。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他时,我清清楚楚看见他无邪的笑容消失了,明亮的眼眸黯然失色,然后低着头跑了。
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以前一直没“资格”参加类似活动,为了能参加这次检阅,他在课外不知练了多少遍!我的心揪痛了,想来其他被淘汰的孩子的心里也都很受伤。
我及时地找回了他们五个,帮他们设计了在检阅队伍和打牌同学之间举着五环标志,并悄悄告诉他们,是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嫉妒才以淘汰为理由让他们离开检阅队伍,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练的最认真,所以要奖励他们最重要的任务。
听了我的话,他们脸上满是惊喜,还掺杂着一种拥有秘密的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总是和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于是我们埋怨、指责学生。
其实,距离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蹲下来”,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蹲下来”看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爱!(安庄镇寨子小学肖明昌邮编271604 QQ1376017641)。
学会蹲下,会让孩子更容易靠近你
学会蹲下,会让孩子更容易靠近你•相关推荐学会蹲下,会让孩子更容易靠近你学会蹲下,会让孩子更容易靠近你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教育的旅途上,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就能和学生推心置腹;蹲下来,就能觉得学生了不起;蹲下来,就能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蹲下来,就能原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
其实,“好斗”、“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对孩子要少些限制,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少一点斥责。
用爱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引领他们驾起轻舟航行在人生的海洋。
1、蹲下身子,让孩子主动地靠近你当孩子最没人爱的时候,也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
后进生身上的缺点、错误、消极的东西极多,要转化后进生,不能靠上几堂思品课、谈几次话,就能转化过来的。
教师应允许他们思想上有反复性,以爱心为前提,以信心为动力,耐心地等待,细心地教育,持之以恒地引导,让他们在爱心的感化下转化过来。
在他又一次犯错的时候,我蹲下身子,因势利导,鼓励他辨别是非,让他感受教师的关怀,体会被重视的温暖,那不经意的扣扣子的小动作,更能让他体会着被关爱的幸福感,一瞬间的心灵悸动,促使吴刚向好的一面转变。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接纳程度越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就越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越大。
2、蹲下身子,赢取孩子对你的信任“教育就是信任”。
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
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意识。
吴刚曾主观地认为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缺乏兴趣。
但我抓住他点滴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激励,让他尝到学习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更懂得了自尊自爱。
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份可贵的尊重,是一份诚挚的情感。
如果一味地打骂、讽刺,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的难度。
蹲下身来看学生
蹲下身来看学生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文摘》上看过一则故事:南京繁华的商贸大厦,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放得整整齐齐,购物的、售货的人流如云,热闹非凡。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四岁的儿子穿梭其中,当少妇兴高采烈地欣赏称心的商品时,儿子却哭闹不停。
少妇问儿子是不是饿了,儿子摇摇头;少妇又问儿子是不是想买机器人玩具,儿子还是摇头。
少妇没办法,只好带儿子离开。
当少妇蹲下身来帮儿子擦眼泪的时候,一抬头,她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原来儿子看到的不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人们晃来晃去的双腿!我感动于年轻妈妈“蹲下身来”这一个简约的动作,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孩子的真实世界。
由此我也想到教育: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我们的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多次,你怎么还不懂?”“你到底怎么啦,简直油盐不进?”“我所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你们好?好心当做驴肝肺!”“我对你的宽容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你到底想干什么?”诸如此类的爱之切痛之深,结果换来的是学生躲避、抵触、冷漠或者干脆无所谓。
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也能像那位母亲一样,“蹲下身来看学生”或许会发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或者是我们料不到的事。
苏子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样的景点,由于观赏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审美情趣不同;同样的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很多在我们成人眼中理所当然的事,在学生们的眼中却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来判断孩子们的好恶,而应该“蹲下身来”,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如果能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很多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也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蹲下来看孩子江西省瑞金市第五中学宋海明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
”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就是要与学生以心换心,心灵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双向型的,需要与学生同架心灵的桥梁。
而心灵沟通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尊重和信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既需要心理接触,也需要心理相容。
“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教师卸下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只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和学生达到心理接触,把话讲到点子上;同时,学生只有理解了老师的话,并且有了认同感,才能对老师的要求产生自觉性和责任心。
另外,教师的人格力量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沟通。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言而无信,学生就会失去信任和理解,就会给心灵沟通造成障碍。
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孩子的遐想,他们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创新。
幼小的身体里漫溢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充满智慧和热情。
因为尊重,我们发现;因为发现,我们鼓励。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
细小的创造行为因为得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才能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地萌芽。
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爱探索、爱创新。
作为老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
文/朱庆林一天,一个教育家站在台阶前与一个小女孩谈话。
教育家习惯性地蹲下身子,以便和她进行“平等对话”。
没料到她突然跳上台阶,站在和教育家差不多平视的地方。
这个“不想被别人当小孩”的小女孩,瞬间“抬高自己”,只是为了“和大人说话”。
这名小女孩这样做蕴含了很多道理:家长主动蹲下身子,强调的是成人与孩子的平等,是成人采取主动的姿态;小女孩垫高自己,强调孩子与成人的平等,强调了孩子的主动性。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与成人的平等对话,自然会促使成人把孩子当成人看待,让孩子享受成人的礼遇。
成人礼遇中所包含的尊重、信任、文明、礼貌等,又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在尊重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也必将学会给予别人尊重和信任。
孩子与成人平等对话,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促使孩子面对未来、展望未来。
孩子从小就爱模仿成人,渴望长大;孩子本来就会长大,长大成人是他们的心愿。
所以,平等地看待孩子顺应了孩子的发展规律,保护了孩子的自我完善,它是一种能促人上进的超前平等。
因此,建议所有家长像知心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妨用成人之间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因为这样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尝到平等相处的快乐。
家长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子女保留婚姻值得吗文/熊玲(情感心理咨询师)爱情婚姻心理学专家黄维仁博士提出:“父母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为子女的缘故而留在婚姻之中,这样做对子女是否真有好处?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的确,这个问题考验着许多处在离婚边缘的夫妻。
处在离婚边缘的婚姻,究竟有多少是困于孩子问题而不能抉择?有多少是为了孩子而决定保留不幸的婚姻?处在鸡肋状态的婚姻里,是否也存在“离婚对孩子不好”才保留食之无味的婚姻?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前两个问题存在于许多想离婚的夫妻中,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婚姻中也是存在“孩子咋办”的难题。
因为这很符合中国父母的心理特点和思考模式。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蹲
考 考
( 者 单位 作
江 苏张 家港 塘桥 中心 小
学)
三 、学会 欣 赏 。激 发情 感交 融
社 会心 理学 中的 “ 阿伦 森效 应 ”告诉 我们 .人 们 总
是 喜欢 不断 增加 褒奖 ,并 且不 断 减少 批评 。任 何人 做 事 都 希望 得到 别人 的赞 赏 ,所 以 ,班 主 任不 要吝 惜对 任 何
即 使是 必 须带 孩 子 去商 店 的 时候 .她也 是 把 孩子 扛在 肩上 。 ” 真是一 位 细心 的母亲 !
不 时 地 看 向窗 外 。我 隐 隐 触 摸 到他 们 内心 的 喜 悦 ,是 雨 让 他们 如 此 快 乐 。 回想 自己小 时 候 也 最喜 欢 雨 天 ,每 次 都是 被 母 亲 骂 着 才 心 不 甘 情不 愿 地 回 了 家 。等 他 们安 静 下 来 ,我 不 紧不 慢地 说 :“ 师带 大家 去看 雨 ,但是 我 老 们 要换 种 形 式 ,只能 在 走廊 ,用 你 的 眼 睛去 看 。用 耳 朵去 听 .用 心 去感 受 。说一 说 你 眼 中 的雨 是什 么样 的 。 ”孩 子们 立刻 变得 神采 飞 扬 .欢 快 地 走 出教 室 ,来 到走 廊 。顿 时 ,走 廊 里充 满 了 “ 叽叽 喳 喳 ”声 ,犹 如轻 轻 落 下 的 雨丝 ,那 么动 听 。 只见 他 们 有 的用 手 去 触 摸 雨水 .有 的弯 腰欣 赏花 上 的 雨 滴 ,还 有 几 个 大 胆 的还伸 出舌头 去尝 雨水 的 味道 。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工作不到两周,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关于孩子。
慢慢地掌握了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技巧。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蹲下来,看孩子”。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同样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感受,更会让所谓“大人”的我们,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与孩子交流时,如果我们蹲下来,与孩子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孩子会与我们更亲近,因为他们会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友好。
当我们站着跟孩子交流时,由于身高的差距,孩子会有一种压抑感、恐惧感。
试想一下,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站在讲台上训斥犯了错误的我们时,我们很自然会有种畏惧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还因为高高在上的老师与我们之间有一种身高上的差距,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感觉到老师传递给我们的那种严厉。
这也正是老师选择站在讲台上训斥犯错误的学生的原因。
当我们与孩子之间存在身高差距时,不管我们的表情多友善,孩子即使感觉到我们想与其亲近之意,这种感觉中也会带有一丝畏惧与严肃。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蹲下来,不仅仅是为了能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更是为了能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
妈妈带着孩子逛街,妈妈欣赏玲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孩子却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腿之间,想想这应该是多么恐怖啊.作为大人,我们习惯了用我们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理所当然地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放在孩子的眼中。
当我们蹲下来,换一个角度去看的时候,也许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才会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有另一番风景存在。
作为老师,不管是外教还是助教,都要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尽量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以便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接纳老师,视老师为伙伴,更好地与老师交流。
作为家长,更应该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眼中的事物。
让我们一起蹲下来吧。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读《蹲下来看学生》有感李秀瑛自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十余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数不胜数。
也曾为“润物细无声”“绿叶抚花”“春蚕吐丝”“蜡炬燃泪”等教育者高格调、高品味的道德修养而深受震撼;也曾以其为座佑铭,励志做一个全心投入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良师;也曾为此博览教育刊物,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但都没今天读于永正大师《蹲下来看学生》这篇文章感触深。
《蹲下来看学生》讲述了,于大师在偶听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十分配服说者对教育教学的至深感悟。
然后列举了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班主任工作、东西方教育观念对比等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老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蹲下来看学生。
只有这样,再见了学生流鼻涕,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的衣服就脏了,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脖子里,就不会大发雷霆,斥之为“顽劣”;见了把春风画成绿色、黄色,不会斥之为瞎胡闹,违背自然规律……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是的,我们老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只有我们蹲下来,才会接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体谅学生,理解学生。
有一次,课间十分钟,学生满楼道追逐打闹,笑声阵阵,人影穿梭。
我全然不顾学校考核扣分,静观其变。
直到上课铃打了,学生才跑向教室,一边跑还一边打闹。
坐到座位上还异常兴奋,嘻笑着擦拭满脸汗水。
我望着他们笑了笑,建议他们下课到宽阔平坦的操场上玩,有塑胶,就是跌一跤,也不会摔疼。
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因为老师理解他们,支持他们玩。
其实学生不是不懂遵守纪律,也不是和老师当对头,是他们根本就管不住自己。
玩闹是孩子的天性。
顺其自然,引导塑造,更适合学生的成长。
其实,不光是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所有的大人都应该蹲下来看孩子。
话说到此,我油然想起了前几天听到的这段对话:马老师领着一位一年级学生,一边往科教楼走,一边问学生:“你怎么迟到了?你们班都带上去了。
蹲下身来看孩子
蹲下身来看孩子蹲下身来看孩子,这句话对于老师并不陌生,也时常挂在嘴边。
我们也时常看见一些大人们见到小孩子主动地蹲下身来,以求高度的对等,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与说话。
但是作为教师不可能时刻与孩子保持平等的高度,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都蹲下身来。
或者即使蹲下身来,也不一定就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心理。
可见,对于孩子真正的蹲下应当是心理的认同,应当是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应当是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我们的一些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内涵,蹲下来也许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姿态,一种造作。
他们对于孩子的谈话也许口气温和,但却不能想孩子之所想,思孩子之所思,从而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理,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
对于一些学生,老师正因为没有这种心理的认同,从而产生误解。
一些很简单的课文学生竟然不解其意;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孩子也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孩子也许不以为然,屡教屡犯……这些问题,老师认为都怪孩子自己,怪孩子上课不努力,没有认真听讲;怪孩子不懂事理,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控制自己……其实孩子们的问题也许有孩子们的原因,智力、生活、家庭等等,再简单的问题也许他们也觉得困难,有时犯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利益,寻求别人的理解。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抱怨,我们需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问题存在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合理的教育方式。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个性张扬。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以及年龄特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行为不可能完全向着我们大人预设的方向发展。
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需要包容,更需要立足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展开教育。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启迪,教育的事业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感染另一颗心灵。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
Hale Waihona Puke • 我们要真正关爱孩子,就必须蹲下来看孩 子——也就是说,要学会从孩子的心里来理 解孩子,而不是从大人“成熟”的角度来 指责孩子。
• 老师要走近学生。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 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 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蹲下。蹲下 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 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 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 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斥之为“顽劣”
• 很显然,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 界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 的认知规律。我们只有贴近儿童,拉近与 儿童的心理距离,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普通成年人的 角度去看儿童,只能像观赏“小人国”的 游戏一样,难以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中 去;
• 同样,儿童从他们的视角看教师,也像面 对大人国的巨人一样,除了尊敬,可能更 多地充满了畏惧,因此会采取敬而远之的 态度。这种心理上的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妨 碍着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使得教育难 以融入学生的心灵。
• 有个大人因为认为街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就 认定充满好奇心的儿童一定会喜欢的,所以每次 去逛街总会牵着孩子同去。可是,孩子并没有她 想象的那般快乐、欣喜,甚至有些厌烦和抗拒, 大人百思不解。直到一天,她蹲下身子为孩子系 松掉的鞋带,被来往人群的衣服、挎包弄到身子、 脸颊时,满心不快地抬起头,这才发现孩子眼中 的真实世界是:无数移动的或粗或细的大腿和来 回摆动的胳膊,不时擦肩而过的挎包、衣服……在 孩子面前形成了一堵有点不透风的人墙。至此, 她终于明白孩子不乐意逛街的原因。
蹲下身来,以童心看幼儿
蹲下身来,以童心看孩子童心是什么?明代后期杰出的哲学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一、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湛蓝的天空,蓝的令你心静。
孩子的世界是碧波荡漾的海洋,透彻的令你心醉。
孩子的世界是洁白无暇的云朵,皎柔得令你心颤。
天空的湛蓝,大海的清澈,构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风景线,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象挂着雾珠的尖尖荷,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
只有当你蹲下来与他们在一起时,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二、案例描述1、调皮大王的“苦恼”一天早上,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于丁丁又被小朋友告状了。
只见月月跑过来说:“老师,丁丁真坏,他把娃娃的衣服弄坏了。
”“老师,丁丁他打我。
”“老师,丁丁不让我玩。
”我一看,原来丁丁正拉着亮亮的手,不让她串项链珠呢。
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丁丁身边,蹲下身来说:“丁丁,发生什么事了,能告诉老师吗?”他眨眨眼睛,不说话。
“是不是因为有其它的小朋友在啊?那你悄悄的告诉老师好吗?”他眼睛看着我,小声的说:“老师,小朋友都不喜欢我。
我想和他们一起玩。
”原来是这样啊,我微笑着说:“那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见他不说话,我又说道:“老师有办法让小朋友都喜欢你的哦。
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啊?”这时,他腼腆的说:“老师,我想知道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啊?”我故意卖个关子“丁丁真的想知道吗?”“我真的想知道。
”“那丁丁耳朵过来,老师悄悄的告诉你。
”他开心的把耳朵凑过来。
“老师,这样可以吗?”我点点头,“当然可以,相信老师。
”丁丁走一步,回头看看我,走一步,再回头看看我,我微笑着给他做出加油的手势。
他轻轻地走到亮亮旁边,拉着亮亮的手小声地说:“亮亮,对不起,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亮亮甜甜地说:“可以的。
”丁丁看着我,开心地笑了。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多年前曾读过一篇名为《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的文章,讲的是成人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当时我很有同感,但对此也没再作深入的思考,很快就淡忘了。
清明节那天发生在我们几个大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一件小事,却再一次引起了我对“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一命题的关注与思考。
清明节那天,我与妹妹都带着孩子回娘家团聚,我们两人站在院中聊天时,她突然惊喜地赞叹道:“好美的油菜花!”我顺着她所指望去,蓦然河对岸田野中有一抹明黄涌入眼帘,真的好美!“难得的翠绿、难得的金黄啊!等会儿我们带孩子们去拍几张照吧。
”我应道。
“阿姨,我也要去拍照”、“我也去、我也去”,听到拍照,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外甥女和还未上幼儿园的小侄女跑着跳着奔过来。
“当然得带你们去啦。
你们看,油菜花的颜色多美啊,你们两个小不点儿穿着粉红色的毛衣往这一片黄色中一站,那真是要多漂亮有多漂亮!”我括一下她们的小鼻子对她们说。
孩子们甜甜地笑了,但眼神中分明还有一丝茫然,见她们使劲地踮着脚尖,我忽然明白了什么,蹲下身从与她们目光平齐的角度望出去,哪有什么油菜花啊,眼前分明是一睹灰色的水泥围墙。
于是我一手一个抱起她们,高高举起,让她们也能越过围墙的阻碍领略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真漂亮!真漂亮!”这件小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总以为孩子的感受与我们成人是相同的,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作为大人,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生活中是这样,教育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或许已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水平及需求。
所以,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真应该蹲下身子,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当你以一个教师的眼光来看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约束学生的时候,你能感觉学生的表现都能令人不满意,倘若能,又怎能大动肝火呢?于是就不免感叹,这了老师还真不好当。
就其原因,一切源于我们对学生的一种求优的心理,也源于我们习惯以我们的要求去约束学生,而恰恰忽视了属于学生自己年龄段的感受。
所以,要当好老师首先该是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学生,也许这样才能用更好的尺度去要求他们。
一、蹲下来看学生。
教师一向以来,是习惯于站着的姿势与学生交谈,俯下头去看学生,势必让学生昂起头看教师,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产生了,形同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有了这样的距离,教师就会觉得读不懂学生,学生往往也不能理解教师的火气是因何而起。
其实,师生之间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老师闻道在先,阅历丰富,学生年纪小,阅历浅,思想简单,但是大家是平等的。
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谈话、见解,而不能总摆出惟我独尊的模样。
教师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蹲下来与学生交谈,学生才能无所顾忌,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要蹲下来看孩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因为只有蹲下来才能和孩子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才会给孩子一种信任感,而非居高临下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蹲下来,孩子就能看到你的眼神,从中他能体会你是否跟他处在平等的地位。
你的举动,你的言语都会从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他能体会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亲昵的还是敷衍的。
当然,无论是让学生坐下来,还是老师蹲下来,都只是形式而已,如果我们老师没有从内心上把孩子摆上平等的地位,无论你说的多么悦耳动听,我们的学生还是会远离我们,甚至惧怕我们,我们给学生留下的只能是一种须仰视才见的令人生畏的感觉。
甚至还会因为你的言行不一,遭到学生对老师人格的怀疑与鄙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缺乏信任。
所以教师要一种能蹲下来读学生的心理,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做好教育工作。
学生很天真,他们只要看到教师脸色柔和一些,就认定这样的教师或这种状态下的教师可以亲近。
“蹲下来看孩子”
哭 了起 来。母 亲 开始 时耐 心地 哄 着, 却 没什
来看 。 ”
高采烈地 和朋 友们 打 招呼 , 不 断领 着女 儿 流
连 于晚 会 的各 个 角 落 。
母 亲以为女 儿也 会很 开心 , 孰 料 女 儿却
影 片虽 然仅 三分 半 钟 却 获得 了国 际 大 奖 。为什 么?一 个很 重 要 的原 因在 于 , 它 告 诉人们一个 浅 显 易懂 的道 理 : 大 人 和孩 子 心
一
旦有点滴进步 , 都会在 全班表扬他 。
在这位教 师 的耐 心辅 导下 , “ 懒 孩 子” 逐
界 。这样 , 才 能真 正 了解 孩 子 , 想 其所 想 、 乐 其所乐 、 悲其所悲 ; 才能 真正走进 孩子 的内心 世界 , 理解 孩子 、 尊 重孩 子 。唯其 如 此 , 我 们
走进孩子 的世 界 , 去倾 听 他们 内心 的语
他来说却 是意想 不到 的惊 喜 。孩 子的妈妈 找 到老师说 : “ 我孩 子这 段 时间像 变 了一 个 人 ,
一
言, 读懂每一个孩子 , 这是教育 的基础~ 一
蹲下来 , 看 似一个小小 的举动 , 却 可 以让
回到家就很 自觉 地 学 习 , 说 下次 还要 在 班
由这则故事 , 我 还想 起 了前南 斯 拉 夫 的
懒
教 育 研 究 与 评 论・ 小 学 教 育 教 学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民联学区太和小学张玉琴最近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一篇文章《蹲下身子看学生》,对新课改所提倡的尊重、赞赏、理解、信任学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永正老师谈到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于永正老师强调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他说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甚至会觉得学生了不起。
对此我深有同感。
教育教学中我蹲下身子看学生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
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古诗方法教学,而是重点让学生理解“送”字。
教学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谁送谁?在哪送?在什么时间送?怎样送?为什么送”等问题。
我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后,再让学生汇报。
在教师的眼里“谁送谁?”这个问题很简单。
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
在回答“谁送谁?”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是黄鹤楼送孟浩然,还有的学生回答是故人送孟浩然······学生的回答在我们看来真的幼稚可笑。
可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指责、嘲笑学生,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我们都忽略了作者,学生笑了。
他们再次举起了手,正确的回答了“谁送谁?”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下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兴趣十足,信心十足。
学生利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方法,通过自学,很好的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想学生兴趣十足的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源于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我是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的。
蹲下身子看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会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培养、挖掘出来。
再如: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篇课文时,在领会“太空蔬菜抗病力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身来看孩子
作者:梁好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第03期
在圣诞节的晚上,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派对。
热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的礼物……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招呼,不断地领女儿到晚会的各个地方。
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但女儿几番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很耐心地哄着,但多次之后,女儿坐在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母亲气愤地一把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训斥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
在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眼前晃动的全是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
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不高兴,因为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蹲下身来看孩子,这句话对于家长和教师并不陌生。
我们也时常看见一些大人见到小孩子主动地蹲下身来,以求高度的对等,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与说话。
但是作为家长或者教师不可能时刻与孩子保持平等的高度,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都蹲下身来。
或者即使蹲下身来,也不一定就能真正发现孩子的所思所想。
如若那位母亲,蹲下身来,只顾生气给女儿穿鞋而没注意周边的环境,也不会发现女儿苦恼的原因。
可见,对于孩子真正的蹲下应当是心理的认同,应当是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应当是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我们的一些家长和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内涵,蹲下来也许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姿态,一种造作。
他们对于孩子的谈话也许口气温和,但却不能想孩子之所想,思孩子之所思,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里,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
对于一些学生,家长与教师正因为没有这种心理的认同,从而产生误解。
一些很简单的课文学生竟然不解其意;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孩子也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孩子也许不以为然,屡教屡犯……这些问题,家长与教师认为都怪孩子自己,怪孩子上课不努力,没有认真听讲;怪孩子不懂事理,不理解家长及教师的辛苦,不能控制自己……其实孩子们的问题也许有孩子们的原因,智力、生活、家庭等等,再简单的问题也许他们也觉得困难,有时犯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利益,寻求别人的理解。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抱怨,我们需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问题存在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合理的教育方式。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个性张扬。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以及年龄特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行为不可能完全向着大人预设的方向发展。
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需要包容,更需要立足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启迪,教育的事业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
对于孩子,需要教育者以平等的方式,展开平等的对话,继而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实施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
蹲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一种反思的精神。
面对教育,面对教育对象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科学,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地理解我们的孩子,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地蹲下了身子。
蹲下身子看孩子,给予孩子适合的教育,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