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2010年夏!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镜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责责任的生活情境中直接过程被试点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是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自然;缺点是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因素影响,并且观察者较被动。

3.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应当社会身份合社会地位,并按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队增加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何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有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效能感。

5.教学反思:是指一增加大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优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队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一位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即使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教育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队学生杂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度影响力。

9.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0.认知策略:就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动一般性方法。

11.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

12.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达一切活动。

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广。

13.分散思维:指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14.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判、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发到自发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进步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情况的作用下,取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革。

研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研究是狭义的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研究是广义的研究,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1.广义与狭义的学习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学习(狭义):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地掌握前任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指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品德与道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5.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体(群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6.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主动定向地改在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态度的具体化过程,是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的,是主动改变“现实我”以达到“理想我”的过程。

7.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8.教师微信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罐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收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

9.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针对的是教学的效率。

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电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

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

在学校的情景下,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

(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

.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作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学习需要:是指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诱引: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对自己力图达到的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经验、客观条件、目标难度等方面加以权衡、考虑之后的综合预想水平。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布鲁纳)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加涅),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两类知识迁移。

(辛格利与安德森)类型:1、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划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整理- 缩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整理- 缩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重点掌握的题目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P25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着。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

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从。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1)教师基本要求,2)性质和任务,3)服务对象和宗旨。

)3、教学风格P28是指在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P31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含两个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个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

5、教学效能感P31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P87- P89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P103是指在一种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是一种普遍现象。

8、问题解决P173将问题解决定义为: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它存在三个过程: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有两个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9、自我意识P225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心理健康教育-P277补充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P1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P14、定义: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就是教育心理学。

P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P15、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P26、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P2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是活动的主题、行为的承担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P37、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它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它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它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P38、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P4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

P410、冯特的学生霍尔创办了《教育研究》杂志,称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P4卡特尔的贡献在于拓为教育心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66闭,名词解释)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7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7、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论述,重点。

P2~3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n激发学习动机n树立行为目标n掌握学习内容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n能力的要求n实现的步骤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n心理发展水平n知识能力水平n个体差异n需求差异n动机强弱4)设计课程n合适的教材n适当的教法n理论讲授n实践环节n课外练习n考试要求5)教学n学生的学习n老师的教学n教学互动n教学相长6)评价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8、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n举例分析n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1、心理发展概念P17(66闭,名词解释)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学生B. 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育环境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教学方法D. 课程设计答案:D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4. 以下哪项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A. 学习态度B. 学习习惯C. 教学方法D. 学习环境5.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知识的创造者D. 学习的监督者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A. 时间管理B. 信息组织C. 死记硬背D. 元认知监控答案:C7. 高等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是()。

A. 内在的B. 外在的C. 内在的和外在的D. 社会环境答案:C8.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

A. 能力评估B. 情绪反应C. 社会评价D. 行为倾向答案:A9. 以下哪项是高等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兴趣B. 教师期望C. 社会文化背景D. 学习环境答案:ABCD3. 高等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B. 强烈的责任感C. 良好的沟通技巧D. 持续的自我发展意识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学生发展B. 教学策略C. 评估与评价D. 教育政策答案:ABC5. 高等教育中,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填空题1.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停时停顿或者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名词解释)5.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二、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教师在从教一年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等。

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A )。

A.任务关注阶段 B.自我关注阶段 C.发展关注阶段 D.生存关注阶段2.教师对职业生涯中的外在需求的表现是(A )A.外生涯发展目标B.内生涯发展目标C.教学效能D.高原现象3.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B)A.教学效能B.内生涯发展目标C.外生涯发展目标D.高原现象三、名词解释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如何实现?)影响的关键是教师的主观因素。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第三章)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是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四、判断分析题1、专家型教师就是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答:错。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就在工作年限上。

答:错。

(1)与新手比较,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对问题的表征认识上有本质的区别,专家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3)专家型教师低熟悉的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比新手要快,具有直觉性的特点;(4)专家型教师在解读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他们是机遇的策划者,能够迅速地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而新手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具有刻板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 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 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领域,通过 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虚拟现实与高等教育心理 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 习体验。
跨文化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01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为高等教育
心理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文化适应与心理调适
02
研究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辅
元认知理论
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记忆信息,认为认知 发展是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
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控, 认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关键 。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强调个体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对人格的 影响,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三个部分构成的。
人格特质理论
关注个体差异的稳定性,认为特质是 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
重要因素。
社会角色理论
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 色定位对行为的影响, 认为角色是社会行为的
基础。
情感与人际关系
研究情感和人际关系对 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 情感和人际关系是行为
的重要动机。
心理卫生与咨询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探讨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治疗方法,帮助 学习者了解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策略。
A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探究心理现象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心理学的原理和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学生为中心; 强调做中学,使学生从求知中获得快乐; 教育本身无固定目的,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就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学校并无明显优越性,但其观念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20年代前后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 关心人性变化中普遍性规律的探求 追求实验室的动物学习实验研究 对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并不太关心 视教育心理学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理学之诠释,例如:
“举一反三”:学习的迁移现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观察学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育思想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
西方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善教育过程 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现代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
主张用实验方法。
现代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
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精神分析师的工作场所
自变量: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因素 无关变量:与实验无关,需要控制或消除的因素
优点:
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眼动仪研究结果(你的心思我能懂~~)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 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 性(重测信度/复本信度)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 东西所能测量的程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 想效度) 需要对测验内容、施测过程、评分方法和标准进行 标准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个性心理二、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

(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题型内容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名词解释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三、简答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武任恒)一. 单选题: ( 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A.教育经验总结法B.教育心理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3.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4.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5. 有人将外在诱因分为三种:理智诱因、情绪诱因、社会诱因。

以下属于理智诱因的是。

A. 反馈B. 表扬C. 批评D. 竞赛6. 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C. 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7. 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 中位学习C. 下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8.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 综合直观D.分析直观9. 动作技能的特点具有。

A. 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C. 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D.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10. 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11. 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A.平原现象B.起伏现象C.低谷现象D.高原现象12.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3. 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

这是强调遵循:(B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A. 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测量法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型:1、名词解释:4’* 5 = 20’2、简答: 10’* 4 = 40’3、论述: 20’* 2 = 40’(普通论述+案例分析)关注问题:1.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P72.教育、学习、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P8-9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34.自我实现理论P615.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36.学习策略P1017.教育对象的特殊性P68.品德的形成过程P1709.说服教育的策略(补充,答案见后)10.投射自我的概念P1851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P20312.人际吸引的因素P21713.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P2231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23316.智力多元结构理论P26317.气质类型的概念P27118.性格特征(结构)P276(以上18另外要做成更小的小抄,可以把字体改成小六,行距改成固定值9,特此说明!)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下4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①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②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③心理状态;④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主要流派:①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潜意识),采用自由联想和梦境分析手段②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③认知心理学派-奈赛尔,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以人为本”§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感情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男女同学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同年龄、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因材施教。

4.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的。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②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教育,学习,发展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门教育理论学科都会涉及到这三者。

它们有着紧密联系,也有明显区别。

A、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B、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教育-教育学;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发展心理学)(2)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后两者是学生)。

§3、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7.:(可出大题)A、教师的威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前者是教师职业客观具有的威信,后者是教师本人因人格特性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所以我们这里说的教师威信是指后者。

(如果是论述可以多扯一点: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分”,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会跟教师会发生冲突。

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并努力去执行。

)B、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相同的内容由不同人讲,效果不同。

(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之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

(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籍贯,年龄等等),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观点容易接受。

(4)好感效应: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则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C、启示: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3、学习动机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类: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顺序不可变,先满足最低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4、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行为。

可出大题,重点看。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大学物理课上,教师先演示实验或学生先按教师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然后针对实验中学生看到的现象,要学生说明现象变化的原因。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效果虽然是客观的,对他的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

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

教师可利用大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竞赛及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要发挥积极作用,应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少用个人竞赛。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罚;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找到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第五章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1、学习策略概述1.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构成:①认知、②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③元认知、④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控。

(PS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自我调节。

简言之,即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

)§3、学习迁移与教学促进(易出大题,但重点中没有?!)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促进)和负迁移(阻碍);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①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布鲁纳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②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的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③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

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加强内容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阿学习,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章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产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

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产品的活动。

对真创造而言,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产品的活动。

类创造产生的产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它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有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简答题)主要有:①问题表征(说明问题在头脑里如何表现)②情绪状态③动机强度④定势作用(表现为一种易于以惯用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有积极与消极之分)⑤功能固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⑥原型启发1、问题表征: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

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

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

大学生保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有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迁移影响:已获得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7、原型启发:指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能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叫原型。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1、品德的心理结构:“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

2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

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性和消极性。

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

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一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评价。

3、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