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留学归国专家吸引创投启示录——以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为例

合集下载

案例 留学归国专家吸引创投启示录——以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为例

案例 留学归国专家吸引创投启示录——以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为例

案例留学归国专家吸引创投启示录——以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为例背景:1998 年5 月,留美科学家常兆华在上海建立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微创获得了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在2001 年,在部分投资人的影响下,微创经历了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资金危机和人事危机。

2002 年,张江创投(二次增资)和深圳创新投联合投资微创,并为微创引入新的管理层,帮助微创度过了资金和人事双重危机。

这段经历启示着民营高科技企业要审慎地吸引创业投资。

一、不满足于现状的创业者从外表上看,祖籍淄博的常兆华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甚至可以说其貌不扬,但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

1987年,常兆华在上海理工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当时国内高级人才稀缺,他本可以谋一个不错的工作,但却选择了赴美留学,在纽约州立大学拿下了生物医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从事研究期间,常兆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 多篇科技论文,并获5 项专利,在博士后阶段,他发表的文章数量相当于实验室其他15 名同事发表论文数总和的两倍。

但常兆华并不满足于理论研究,1988 年他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在休斯敦LIFEGELL 公司担任兼职的工程顾问,从事美国海军部血液快速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工作;1990 年,他在导师家农场的牛棚里研究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超低温冷冻设备,此后他追随导师一起创业,先后担任美国两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此时,常兆华的年薪已经达到18 万美元,并拥有自己的地产——作为一名留学人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应该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

但是,常兆华仍然没有满足,他想到了回国创业。

由于在美国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与实践,常兆华对全球医疗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发展方向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他预见到微创伤介入治疗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常兆华果断地选择这一领域作为创业的切入点,而不是他最为熟悉的低温冷冻技术。

二、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一)创业初期1998 年,正值改革开放2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组织纪念活动,山东淄博也沉浸在这一喜悦之中,从封闭中走出来的国人,已经乐于接受外来事物了。

创业案例海归博士创业之路想回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创业案例海归博士创业之路想回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海归博士创业之路想回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许多成功者不仅是开拓机会,捕捉机会的能手,而且还是发掘机会潜能,高效运用机会的能手。

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一定要提高机会的利用率,把机会发挥到最大值。

“我出生在上海,成长在台湾,在英国念硕士,在加拿大读博士,然后去了美国工作。

当时回到中国,首先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也许到了某一年龄,就想回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徐力健博士是苏州桓晨医疗科技公司的总裁及创办人,具有三十年的心血管医疗器械的研发及管理经验。

徐博士和他带领的团队研发了多项心血管及心肺医疗器械,并且成功的使第一个抗血栓的人工心肺和高生物相容性的植入产品及一次性产品全球商业化。

徐力健博士今年已经67岁,在当下创业年轻化的大潮之中,像他这样老骥伏枥却仍志在千里的创业人还是少数。

回想当初回国创办桓晨医疗科技公司一路走来的艰辛,他感触颇深:“当时对中国市场一窍不通,虽然能够听得懂讲什么,但是其他的不太懂。

”2008年徐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到中国创业。

结果刚到中国就碰上了困难。

“我们刚来的时候,到北京看看,但是三环路之内租金比较贵,能负担的只能在五环路以外。

但是当时五环还是一片荒凉,员工难找,上班不方便,所以就放弃了北京。

我们也曾经到上海考察过,后来也因为租金的问题放弃了。

”除了硬件方面的困难,创业还面临人才招募的难题。

“医疗器械比较特别,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行业。

工程师、学化学的、学医的等各方面的人才我们都需要。

但是医疗器械在国内是比较新鲜的事业。

人才还是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苏州等地方。

我们也考虑过深圳,但是感觉那里并不适合我们。

”桓晨医疗公司最终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优势、人才优势等各种机缘巧合的背后,也有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苏州工业园,政府对我们比较欢迎,园区对我们很照顾,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包括场地方面的照顾以及政策方面的优惠。

对于我们的需求他们也很配合。

”解决了人才稀缺、场地建设等这些客观困难,创业初期由于中外创业环境差异带来的挑战却接踵而至。

留美女博士 海归创业者

留美女博士 海归创业者

留美女博士海归创业者作者:刘娟来源:《华人时刊》2021年第12期201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的杨文婷,毅然辞去博士后研究员职务,放弃美国安逸生活带着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回到家乡扬州,追逐自己创新创业的梦想。

在解读生物医学奥秘的科学征程中,她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言,发表SCI文章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21.6分,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她是国家973项目和DFG课题最年轻的科研者之一,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为我国生物医学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杨文婷这个首席医学官来说,她并不是紧盯着眼前的回报率,而是更关注公司的创新型产品线布局和未来发展空间。

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科学技术和战略产业,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作为未来精准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是当前的研发和应用热点,预计未来10年将形成超过10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四年前,杨文婷带领技术团队落地扬州,建设了扬州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扬州医联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医学数据云数据中心,就是瞄准了精准医学这项前沿领域。

目前,位于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扬州(邗江)生物医药创新实验中心,瞄准精准医疗前端产业—体外诊断产业,以高端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为己任,重点发展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体外诊断平台型仪器设备、高端植入型生物医药产品等行业,以前沿体外诊断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要旨,做长三角区域内精准医疗前沿研发高地和上下游资源信息紧密交流的可循环产业生态圈。

杨文婷拥有德国Eberhard KarlsUniversit·t Tübingen生理学研究所生物学(免疫方向)博士学位,以及丰富的海外经历和超过13年的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经验,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核心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生物、医学的新型交叉学科)生物学。

历届中国SIFE所做的部分项目

历届中国SIFE所做的部分项目

历届中国SIFE所做的部分项目(一)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届上获胜,赴德国参加世界杯的竞赛)项目一:2030创业运动团队与当地长白街道社区达成合作关系,来关心那儿的失业的年轻人自主创业。

该地区由于历史条件集合了较多的下岗人员,为街道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上理赛扶团队上门与一些失业青年交谈,告诉他们失业不是无路可走,能够有另一种选择,确实是自己创业。

没有资金,没有方向,没有知识能够通过团队的关心得以逐步改善,假如他们确实有志于有决心改变现实状况。

团队将全力以赴通过教育、支持和鼓舞来关心他们实现他们的妄图。

项目二:非商学院学生创业学习研究小组上海理工大学是以理工科为重的大学。

然而有许多没有受过商业教育的学生专门想学一些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团队与一些有志于今后自己创业的通过结成学习小组。

商学院同学关心他们明白得学习经济商业理念,分享商业方面最新信息,以及讨论诸如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话题。

一些模拟创业训练和企化书竞赛证实了这些学生在该项目中受益匪浅。

项目三:国有企业考察咨询国有企业仍旧占国民经济的比较大的比例。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这些国企面临来自国内外竞争者的专门多挑战。

不管是使它们倒闭依旧为它们树起爱护壁垒都不是解决方式,而应该向它们转达如何在中国转型期经济中运作才是合理的。

团队选择了一家典型的经营不善的国企,关心它做营销和财务方面的咨询。

如此做,团队期望通过此项目寻求一种可行的方案,可用于其它想在新经济中加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

项目四:上理赛扶创业园地网站为了使人们能明白得创业,专门是创新性创业的重要性,同时是人们得到创业和企业治理的差不多的知识和技能,分享有关创业的信息,我们创建了该网站,同时还用语推广赛扶理念和精神,以及介绍这支新兴的充满活力的上海理工大学赛扶团队。

(二)上海外国语大学创业项目“田野上空的彩虹”(Rainbow over the fields)(第二届中国赛区冠军,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世界杯)田野上空的彩虹”是该团队从2003年2月开始的创业项目,设计并成功实施了通过推广新型经济作物与知识教育,以关心农民树立农业市场化的差不多理念和科技兴农技能的实践他们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江苏宜兴、盐城以及河北承德等地区,指导当地农民通过市场信息渠道引进优良瓜果蔬菜品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渠道将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引导当地农民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关心农民脱贫致富,在当地农户中产生专门大反响,深受农民欢迎(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SIFE团队:在过去一年的时刻内,30位SIFE团队队员,协同244名理想者,花费了4,800小时,完成了七个项目,关心对象超过400人,总共制造了13,183元。

2023创业_开讲啦创业故事

2023创业_开讲啦创业故事

2023开讲啦创业故事周鸿祎谈创业:创业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 (一)4月23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携手举办的《创业课堂》创业家主题演讲活动在上海海事大学顺利举行。

《创业课堂》是TOP DOER——全球创业周高校孵化行动系列活动之一。

而TOPDOER是一项针对大学生的非盈利创业孵化项目。

在帮助创业者的同时,寻找顶级实干家,鼓励大学生有梦想更要有行动,故命名为Top Doer。

本次“创业课堂”在上海海事大学邦建报告厅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全国在线理财商城最具价值领军平台”、“引领中国新金融.年度十大创新人物”的来财街创始人兼总裁李昭君先生进行了主题演讲。

本次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老师的关注和互动。

李昭君,何许人也?“他,生性豪放,快意江湖。

他,连续创业,一身是胆。

他,超级学霸,从未失手。

他,八块腹肌,霸道型男。

”主持人这样介绍到今天的主讲嘉宾李昭君,“大学时期初创业,带领百人团队攻城略地赚得人生第一个百万。

可他并不安于现状,毕业为追求人生格局,通过“九死一生”的面试进入到全球500强企业成为受集团重视的杰出创新型管理人才。

但其不忘初心,放弃丰厚待遇再出发,创办来财街平台,担任公司总裁。

来财街,是中国最前沿的创新型互联网理财商城。

依托公司强大的投资、互联网安全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的管理团队,采用“智能信用评级,极致分散投资”的尖端互联网安全技术,打造了一个安全、高效、透明的投资服务平台。

截止到目前平台已经给用户创造了数千万的投资收益,正跻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列。

创业成功核心密码,他的三个忠告面对当下风靡的大学生创业热的问题,李昭君总裁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讲到:创业,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创业不是试验田、游戏场,而是生死战。

不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但是支持大学生在大学里去尝试创业,通过创业实践认识自身的擅长点和不足之处,为将来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创业做充分的准备。

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

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

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497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案由: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组织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提案人:致公党中央主题词:人才培养,专家提案形式:党派提案内容: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关键要靠人才优先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核心是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尖端力量,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需资源。

近年来,我国始终把引进海外人才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以优良的体制和环境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现阶段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多头管理、各行其是,政策缺乏顶层系统设计;政策制定导向不准,优惠政策与创业创新需求缺少对接;在政府扶持方面,一是不够重视对扶持投入方向的合理性分析,二是未能有效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方面的优势。

为此,建议:一、在引进人才上,要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展专业涵盖面,广纳英才既要引进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又要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引进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专业人才,又要引进经济、人文、管理领域的人才;既要注重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又要重视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引进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切忌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回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加大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人才的关注,参照过去选拔基层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做法,涉及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政策制定和业务管理岗位,可以采取定向招录的办法,专门招录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具备海外高校学位等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此进一步改善公务员队伍素质和结构。

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事迹材料

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事迹材料

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事迹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要向您推荐一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的事迹材料。

该事迹材料涵盖了他在国外留学期间积极学习、努力实践以及回国后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他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为一位留学生,他在国外求学期间先后获得了多个奖学金,并积极参与了各种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组织并参与了多个国际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了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回国之后,他选择了创业就业,并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大学建立了合作,并成功获得了多个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公司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创造出多个创新产品,并取得了多个国内外专利。

除了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他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他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并为他的公司和团队树立了榜样。

他的努力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代表了在国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创业就业方面的普遍情况。

他的事迹材料能够为更多的留学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我相信,该留学人员的事迹材料将对领导们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谢谢!。

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插上梦想翅膀

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插上梦想翅膀

术 , 强 了 公 司相 关 产 品 的 研发 实 力 与 水 平 , 增 为公 司在 网
络 安 全 管 理领 域 的发 展 奠定 了深 厚 的基 础 。 永 佳 电子 人深 深 懂得 , 有许 许 多 多 的创 业 者 由 于资 尚 幸运 得 到 了 创 新 基 金 的 垂 青 ,所 以 更 要珍 视 这 次 难 得 的 机 遇 , 分 借 助 这股 顺 势 东风 展 翅 翱 翔 , 充 不断 飞 跃 。
安 全综 合 管理 软 件 ”项 目的 融资 难 题 ,特 别 是 2 0 0 8年 国 金 缺 乏 , 致使 梦 想 还 未 起 步就 夭折 于 摇 篮 之 中 , 永佳 电子
为归国留 学 人 员创 业 插 梦想 翅膀
郑 俊辉 , 门大 学和 新 加坡 国立 大 学半 导体 和 物理 学 厦 双 料 硕 士 , 位 极 为低 调 而 寡 言 少 语 、 一 只懂 得 实干 的典 型
20 04年 6月 ,纳 米克 开 始 小批 量 生 产 ,出 口创 汇 4 0
多 万 元 美 金 ; 0 5年 实 现 规 模 生 产 ,产 值 70多 万 元 ; 20 7
20 0 6年 , 值近 11 产 2o万 元 , 税 2 ) 纳 2万 。纳 米 克 创 业 时 注 册 资 本 只 有 不到 9 0万 元 ,当年 企 业 资 产 已经 近 9 (万 , 0)
了 纳米 克 热 电 电子 有 限公 司 。那 是 20 00年 , 由于 资金 紧
张, 当时 他 只 雇 了 一个 行 政 人 员 , 品 的研 制全 部 由他 一 产
人 动 手 , 括 自己 制 图做 生 产 设 备 。在 之 后 的 4年 里 , 包 产
品没 有 上市 , 有 营业 收 入 。 没

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困境及解决思路

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困境及解决思路

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困境及解决思路作者:李静俞贺楠来源:《人事天地》2017年第10期一、问题提出从1978年至201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数据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有关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留学回国人员都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

留学回国人员拥有国际化的人力资本,掌握着国际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以留学回国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急需的人才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内各类经济主体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在“一带一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将迎来新的高潮。

因此,各级政府对人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创业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从省、市、自治區到各地市、区,先后出台了近500多个有关海外人才引进的政策。

然而,当前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政策,对于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推动“双创”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一)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资金保障力度和措施比较有限当前,“海归”回国创业面临的一个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这也是相当一批海归企业最终破产的主要原因。

政府的扶持是“海归”回国创业的重要动力,虽然各级政府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缓解“海归”科技创业的资金紧张问题,但就绝大部分“海归”选择的高技术行业来说,政府的资金仍是杯水车薪,况且,过度的扶持会使政府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其次,各地的资助力度有明显的阶梯状差异,东部资助普及度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

大批东部省市均出台了直接资助措施,而中西部有相关政策出台的地方政府不多。

孵化企业的投资人 邵思的双重身份

孵化企业的投资人 邵思的双重身份

孵化企业的投资人邵思的双重身份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5年第4期“其实,它就像是一个线上孵化器,与线下孵化器配合起来,这个项目就会变得有意义。

”这位32岁的孵化器董事长说道。

采访张臻杨凯文张臻摄影金伟良32岁的邵思先生谈到他最早的创业经历是在大一寒假。

他说,几个同学一起鼓捣做了个网站,来打发那一个月时间。

“起初觉得好玩,但后来发现可以赚点钱。

”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理工科出身的邵思对计算机编程情有独钟,并把它作为乐趣之一。

但这种“好玩”的心态让邵思开办了人生中第一家公司,用来承接各个大学的网站建设,并且又在之后的大学时光里创办了网页游戏公司。

大学毕业,邵思离开了原来的创业公司,转而参与到另一种创业当中。

而这,就包含了他另两种身份:孵化器管理者与投资人。

孵化与投资搭配最初,邵思坦言并没有那么重视孵化与投资。

尽管他很早就在张江开办孵化器。

在张江的“极客咖啡馆”里,邵思给《华东科技》记者指了指自己所在的这幢楼。

“过去这幢楼叫做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但是孵化出来的主要是传统企业,或者说软件服务公司。

”邵思指出,当时并没有孵化出互联网企业。

“传统产业者会觉得互联网比较‘虚’,成功机率低;互联网创业者却觉得前景很好。

那个时代,传统行业赚传统行业的钱,互联网行业赚互联网的钱。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邵思看到了另一种能够切入的方式。

就移动互联网来说,它与互联网的差别也已显现。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加软件。

”邵思说,它兼具了工具、功能属性,又包含了互联网传播与营销优势,因而能够与传统业务、传统行业相结合。

也正是因为这样,邵思于2009年在嘉定南翔镇建起了占地48000平方米的孵化器,但最开始其并未真正确定产业领域。

“在嘉定的孵化器刚成立两年时,我们的方向还不确定,最开始我们是想做物联网领域的孵化器。

”邵思回忆。

但在经过一番甄别与思索后,邵思回到了最熟悉的,也是移动互联网这股浪潮发展最为迅猛与火热的领域之一——游戏产业。

近年上海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典型案例

近年上海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典型案例

近年上海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典型案例文章标题:近年上海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典型案例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情况不仅代表着我国经济的活力和成长潜力,更关乎全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而融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尤为重要。

在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众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成功案例展现出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企业发展成果,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展示近年上海民营企业融资成功的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其发展经验和成功之道。

二、成功案例一:XXX公司在上海市某行业内,XXX公司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创新力和市场前景的民营企业,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成功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该公司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了大额信托贷款,并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成功引进社会投资,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这个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上海融资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和充足的金融资源。

三、成功案例二:YYY集团另一家在上海市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YYY集团,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不懈努力,成功吸引到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参与,为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融资过程中,YYY集团坚持自主品牌,持续创新,成为投资机构青睐的对象。

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四、回顾与总结通过上述两个典型案例的探讨,不难发现在上海市场,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寻求和尝试新的融资方式,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这是企业能够获得成功融资的关键所在。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其融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和金融资源充足度,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机遇。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从这两个典型案例中,我深感上海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和金融资源的充足程度,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具活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前景和资金使用规划也是成功融资的关键。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的民营企业会继续取得更多融资的成功案例,为全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上海留学生创业政策最新变化

上海留学生创业政策最新变化

上海留学生创业政策最新变化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获悉,上海首批50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名单出炉,分布在浦东、嘉定、闵行、青浦等区县园区。

此次创新基地包括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市北高新等单位获批成立50个基地,涉及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互联网教育、大数据、云计算等30多个领域。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从重大项目布局、科技资源优先导入、高端人才引进以及项目用地等方面,对试点基地进行点状支持,并研究把部分园区纳入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试点。

此外,对张江示范区内的试点区域,大张江专项发展资金也将对试点基地,给予重点资助。

上海官方日前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出一批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未来将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引进申城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目前的海外人才引进,存在永居证申办门槛高、流程长,来沪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在沪就业等问题。

此番发布的人才新政,在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如放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受理条件,拓展申请渠道,简化办理程序。

《实施意见》规定,对市场化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建立由市场主导、门槛透明简洁的申请渠道,具体措施为取消就业单位类别和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在沪外籍人员只要已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工资性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规定标准2021年定为工资性年收入达到人民币60万元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2万元以上,经工作单位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对经上海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签发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加注“人才”,并不受目前60周岁年龄限制,工作满3年后,经就业单位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此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就业需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在沪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和居留许可。

【海归的就业情况】汇聚新兴高科技企业 上海成海归回国创业首选

【海归的就业情况】汇聚新兴高科技企业 上海成海归回国创业首选

【海归的就业情况】汇聚新兴高科技企业上海成海归回国创业首选“我选对了,上海的产业集群,学科分布以及技术基础等特别适合新兴高科技企业,公司跨越式的发展也充分证明这一点”5年前从美国归来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刘道志博士的话掷地有声。

这位在天津上过大学的山东人,最后落脚点却选在了上海。

现在,有许多像刘博士这样具有留洋背景的人把上海当作回国效力的首选之地。

上海市人事局的资料表明截至今年10月,到上海工作的留学人员已达5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3,他们中有90%以上获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

全国人才会议召开之后,上海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人才集聚和引智工作。

去年启动的“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已引进海外留学人才4086名,按时、超额完成了3年每年集聚3300名海外人才的分期目标。

为了打造国际人才港,吸引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上海市从1992年起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创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市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的若干规定》;在“出国留学人员投资兴办企业”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等若干规定中,对注册资本金、税收等给予优惠待遇,如1万美元创办企业等;鼓励并资助近百家留学人员软件企业,资助总额近1000万元,设立引进海外人才专项资金,先后有377名留学人员获得资助,资助总额高达1284万元,其中包括已经名满天下的著名科学家陈竺、裴钢、曹谊林教授等。

除此之外,上海还着力构筑海外人才服务平台。

及时推出《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突破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瓶颈,为留学人才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生活保障。

一年来,已有3800多名海外人才申领B证,较好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还针对留学人员子女基础教育问题,设立“回国留学人员子女班”。

坚持“一门式、一条龙”服务,为留学人员来沪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在海外设点宣传国家人才政策,做好引智工作。

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创新机制,在海外留学人员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大批留学归国人员走进上海建功立业,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领域,从重大项目到企业管理咨询,从科教文卫事业到社会福利诸多方面,都有留学人员忙碌的身影。

留美专家:加强中外互联互通合作培育科技企业走进资本市场

留美专家:加强中外互联互通合作培育科技企业走进资本市场

留美专家:加强中外互联互通合作培育科技企业走进资本市场2011年,刘卫作为上海留学生拿着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派出函登上了赴美学习的航班,当年国家基金委资助留美芝加哥大学学习的上海留学生的仅2人,这在当时还引起不小的轰动。

“回国后,受中国人民银行四大金融学院之一的上海金融学院邀请,担任学院金融系讲师,致力于从事中国经济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时也没太多想法,就是想学以致用,把美国学习的先进知识贡献社会,培育更多的金融人才”,刘卫说。

“大学任教期间,一个意外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013年9月加入了复旦大学姜波克教授带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团队。

姜波克教授是中国金融领域最著名的学术开拓者之一,《国际金融新编》人教版教材是每一位中国金融系学生必读课本。

复旦大学姜波克教授的博士后工作站是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设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就进入了上海证券交易工作,开始了研究学术向工作实践转变”,刘卫说。

如今的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和全球最活跃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截至2021年底,上交所IPO数量及融资金额均位列全球第三,总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二;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14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四。

筹建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助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2013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后,成为最早筹建沪港通项目的5大核心骨干之一。

筹备阶段,个人主要负责业务方案、上海与香港市场交易机制比较、管理流程等。

因在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还没先例,是首次允许境内投资者直接买卖境外股票的历史性创造,所以相对艰难,夜以继日,终于在2014年实现了互联互通的启动,使上交所朝着“世界一流交易所”更近一步,助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排名进入Top10。

2021年11月10日沪港通迎来7周年,中国境内通过沪港通买卖香港证券累计成交额达23.1万亿港元,累计2.1万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

中国内地投资者透过沪港通持有境外港股的总额持续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2021年11月10日的2.2万亿港元。

他们把创业补贴当成了“摇钱树”

他们把创业补贴当成了“摇钱树”

48法治在线·案件聚焦他们把创业补贴当成了“摇钱树”文/本刊记者 陈侃国家创业扶持补贴资金是《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的扶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当下更多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并以此带动就业,从而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及就业环境。

然而,这一积极的鼓励性政策却一度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摇钱树”,甚至还有人不惜为此铤而走险,以成立“空壳”合作社,虚假雇佣员工的方式来骗取补贴资金。

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了解了该院办理的几起骗取创业补贴案件,其中不乏身为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外部人员侵吞补贴,也有身为创业者却打起创业补贴的歪脑筋,其中一些细节值得深思。

内外勾结,骗取补贴81万元刘晓龙是上海市青浦区某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业指导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受理、审核扶持创业组织补贴申请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过,身为工作人员的他却没有将心思放在本职工作,而是觊觎起了本该发放给每个创业者的补贴资金。

“2013年至2014年期间,刘晓龙利用他自己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采用为合作社办理虚假用工登记或者先成立合作社再办理虚假用工登记的方式,在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同时也没有实际带动就业的情况下,或独自一人,或伙同他人一起骗取扶持创业组织补贴款。

其中,仅刘晓龙一人就骗取了多达81万元。

”面对记者,本案的承办人,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花飞检察官详述着刘晓龙案的始末。

2013年上半年,彼时恰逢国家出台了有关合作社补贴的政策,刘晓龙对这一政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于是,觉得有机可趁办了一家合作社,持补贴、计9.4万元。

要求,业合作社,除此之外,过朋友介绍,名犯罪嫌疑人张卫国。

了一家合作社之后,试申请扶持创业补贴。

前提是要带动就业。

国想办法去找“符合49法治在线·案件聚焦元。

不过,本案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刘晓龙究竟是不是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微创十年-与上海软件外包产业共成长(全文)

微创十年-与上海软件外包产业共成长(全文)

微创十年:与软件外包产业共成长20XX年盛夏,正值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

十年间,从依托微软IT外包,到业务遍及全球客户,软件产业界共同见证了微创软件公司不断摸索进步、不断进展积存、不断制造成功、不断拓展自身、不断带领员工共同成长的历程,也见证了软件外包企业不断进展壮大的生动缩影。

起步于微软积存于自身将时间回溯到20XX~20XX年间,刚成立不久的微创软件作为美国微软和市政府联合投资公司,专门为微软做IT外包。

作为微软的一个业务单元,微创软件主要依赖于来自微软的外包业务,公司自身并不直接参与市场拓展、直面市场竞争,业务主体即是从微软承接的业务。

微创软件负责全球收购与兼并业务的资深副总裁蔡锫介绍,虽然当时的微创软件还没有真正的进入高度竞争的市场洪流,但是从微创软件成立开始,积极拓展新业务一直是公司重要的目标,并在最初尝试了针对ZG市场的软件产品开发,微软产品的代理和分销,以及在政府和教育领域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当时的微创软件把握市场的能力还不强。

所以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微创软件的进展添砖加瓦。

“微创软件的早期员工和治理层大多数来自微软,微创软件也是在微软的基础上从第一批只有70多人开始的人才逐步积存的过程。

也正是由于这样深厚的微软渊源,使得微创软件早期的进展带有明显的微软技术优势,为微创软件未来进一步打开市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曾在微软工作两年,之后伴随微创软件一路走来的总裁办公室总经理宋依锋这样告诉记者。

成长与酝酿探究多元进展微创软件公司的转变始于20XX年:首先明确了服务外包的企业定位,并成功启动了对日软件外包业务,在积存了一定资源和能力基础上,微创于20XX年抓住微软STB部门把总部设在的计划,成功启动了欧美软件外包。

此时的微创软件已经在多元化进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探究道路,这期间不乏困难和挑战――在面对内部治理问题、项目核算、市场经验缺乏,团队建设等诸多挑战时,微创软件员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在目标一致的团队合作中经受住了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留学归国专家吸引创投启示录——以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为例背景:1998 年5 月,留美科学家常兆华在上海建立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微创获得了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在2001 年,在部分投资人的影响下,微创经历了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资金危机和人事危机。

2002 年,张江创投(二次增资)和深圳创新投联合投资微创,并为微创引入新的管理层,帮助微创度过了资金和人事双重危机。

这段经历启示着民营高科技企业要审慎地吸引创业投资。

一、不满足于现状的创业者从外表上看,祖籍淄博的常兆华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甚至可以说其貌不扬,但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

1987年,常兆华在上海理工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当时国内高级人才稀缺,他本可以谋一个不错的工作,但却选择了赴美留学,在纽约州立大学拿下了生物医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从事研究期间,常兆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 多篇科技论文,并获5 项专利,在博士后阶段,他发表的文章数量相当于实验室其他15 名同事发表论文数总和的两倍。

但常兆华并不满足于理论研究,1988 年他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在休斯敦LIFEGELL 公司担任兼职的工程顾问,从事美国海军部血液快速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工作;1990 年,他在导师家农场的牛棚里研究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超低温冷冻设备,此后他追随导师一起创业,先后担任美国两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此时,常兆华的年薪已经达到18 万美元,并拥有自己的地产——作为一名留学人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应该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

但是,常兆华仍然没有满足,他想到了回国创业。

由于在美国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与实践,常兆华对全球医疗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发展方向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他预见到微创伤介入治疗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常兆华果断地选择这一领域作为创业的切入点,而不是他最为熟悉的低温冷冻技术。

二、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一)创业初期1998 年,正值改革开放2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组织纪念活动,山东淄博也沉浸在这一喜悦之中,从封闭中走出来的国人,已经乐于接受外来事物了。

“在大腿上切开一个微小的口子,把细微导管插进去,扩张血管,然后在管壁粗厚的地方放一个小支架,血脉立即畅通。

”常兆华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家乡的朋友们解释最尖端的医疗技术,并且告诉他们,这种治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达到85% 以上,而国内还不到1%”。

常兆华很快从家乡融到了第一笔资金,资金的提供者是当地一家企业。

当时的浦东新区涌动着创业的热潮,政府专门盖了几栋楼作为孵化器,免费提供创业者使用。

常兆华和助手们在一间五十几平米的小屋里,反复地进行各种测试;销售人员拿着刚刚研制出来的金属支架奔波于各大医院,不过,在他们期待的目光中,交织着大夫们怀疑的眼神。

微创公司就这样蹒跚起步了。

对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常兆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他坚信方向是正确的。

(二)第一轮创业融资事实上,早在“七五”期间,微创伤介入治疗器械就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迟迟不能取得突破。

因此,浦东新区科技局等政府部门从微创公司创建伊始就在关注着,而此时的微创公司已经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制上有了进展,因此,微创公司很快就拿到了浦东科技创业人才资助资金、科技部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

为加大扶持力度,区政府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特批一块土地,供微创公司建造厂房,新厂房在2001 年8 月完工。

然而,此时大陆微创伤治疗市场上的“四大家族”——J&J(Cordis)、Mdetronic、BostonScientific 和Guidant——都已经成长为世界500 强,在国内市场上处于统治地位,想撼动它们并非易事,加之,此时微创公司的产品质量还不很稳定,销售量无法达到规模化,因而,公司很快就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

这时,张江创投向微创伸出了“援助之手”,闻声而来的投资者还有一位港商。

张江创投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设立的创投机构,秉承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宗旨,希望将微创公司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而港商更多地从资本逐利的本性出发,希冀在微创公司现金流出现困难的时候投资入股,能够获得一个较低的介入价位,多少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

微创公司太需要钱了。

因此,尽管公司高层对该港商投资入股的诚意有不同的声音,但顾不上这些,微创接受了由张江创投和某港商联合提供的第一轮创业投资资金。

(三)危机时刻有了新一轮的投资后,微创公司又开始扬帆启航:产品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各大医院也已经开始认可公司产品;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厂房即将竣工;并开始与深圳创新投展开了第二轮融资谈判。

在常兆华和他的团队看来,成功已经触手可及。

然而就在此时,最初提供资金的山东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要求还款,按照当时的协议,常兆华必须无条件地退还这笔资金,可是,钱从哪里来呢?产品正处于推广阶段,并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港商的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所剩无几;建设中的厂房没有产权证,不能用于贷款抵押。

更严重的是,山东企业在催款无果的情况下动用了法律手段,最终公司账号和部分资产被法院查封!总经理常兆华的出入境也受到了限制。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公司的200万元银行贷款也正好到期,银行催款通知“及时”地送到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初始融资的不规范引爆了微创公司全面的危机,精明的港商却在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不再履行增资协议,甚至落井下石,挑唆部分高管离职逼迫常兆华妥协,从而引发了让常兆华刻骨铭心的人事哗变:公司个别核心成员拉出一干人马,准备另起炉灶。

眼看就要步入正轨的企业遭到了重大挫折,常兆华和公司员工心急如焚。

(四)慧眼识珠的创投资金就在这危机时刻,深圳创新投对微创公司的尽职调查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负责这一项目的投资经理朱心坤、伊恩江认为,尽管微创公司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质量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大股东常兆华兼任董事长和总裁,未能充分调动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团队;产品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质量还不稳定,市场拓展也缺乏力度,但是,投资经理充分肯定行业增长潜力和公司技术先进性,准备在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投资。

然而,突然爆发的全面危机让投资经理大为震惊,“这是一个陷阱?还是一个机会?”,投资经理冷静地审视着这场危机的前因后果。

经过深入分析,投资经理以其独到的职业眼光很快拨云见日:常兆华虽然有重大失误和考虑不周,但是,创业初期的不规范、港商逐利的短视性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事变动,并没有动摇微创公司技术领先、成本低廉和直销模式等优势,至于其自身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恰恰是创业投资家可以帮助解决的。

投资经理果断地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提交了可行性投资方案。

经过激烈讨论,深圳创新投投委会终于达成共识:微创伤医疗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微创公司虽然风雨飘摇,但是,如果及时地注入第二轮投资,并帮助其改善内部管理,将能帮助公司顺利渡过难关,辅助公司步入快速成长期。

(五)微创高层“换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002 年初,就在微创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美国University of Toledo高分子专业毕业的张一博士正在国内寻找创业机会。

从专业角度来说,张一显然比常兆华更有优势: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学士和硕士、美国University of Toledo 高分子专业博士,在美国两大主要介入器材生产厂家从事导管和支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出任项目负责人,他不仅在技术开发和人员培训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在医疗器械的大规模生产组织上也有卓越的能力。

身怀绝技的张一博士一回国,就被好几家机构看中,经过广泛接触与谈判,张一博士与其中的一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签署协议在北京开拓自己的创业生涯。

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天设良缘,时任张江创投副总经理、一直关注微创公司发展并出任微创公司董事的李广新博士找到了张一博士,在他的建议下,张一暂缓了在北京的谈判,坐到了常兆华面前。

即将竣工的厂房与国际先进水平完全一致;产品研发只差关键的一两步;市场推广眼看要大规模铺开……张一对此兴奋不已。

“中国需要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公司和进口产品竞争,单独创业会分散资源,而上海微创在早期创业者的努力下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搭建了一个可以发展的平台,可以非常快地步入正轨。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张一博士甚至有些庆幸。

但此时的微创公司,资金紧张、人心浮动,“关键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都走了,技术骨干也流失了”,不过,张一博士还是看到了希望:“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截止到那个时候,上海微创在中国没有做成功有很多原因,关键是技术不好,加之缺乏良好的管理,而我掌握关键技术及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

”两位博士一拍即合。

总经理常兆华不仅给予张一博士优厚的股权激励,而且授予他独立的管理权,答应把公司的日常经营权全部交给张一博士。

“我自己有技术,一张白纸反而是件好事。

不懂的人走了,正好可以轻装上阵。

‘没有金刚钻,不揽磁器活’”——微创公司此后的发展,证明了张一博士当时的这番话不是自负,而是自信。

2002 年3 月,上海微创高层完成“换血”,以张一、张捷为主的新的管理团队到位,上海微创重新上路了!(六)实现飞跃引入深圳创新投等第二轮创业投资后,微创公司很快摆脱了资金困境,2002 年即实现盈利,此后两年销售额年均增长 1.5 倍;同时,产品质量日趋稳定,目前已经出口到欧洲市场,并且获得进入日本市场的许可证,公司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

由于公司发展迅速,很快吸引了跨国公司的关注。

2002 年8 月,香港上市公司——上实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这家医药行业巨头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向微创输入了现代医药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流程;2004 年2 月,前期投资的创业机构与日本大冢(OTSUKA)制药公司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至此,前期的创业投资基金全部成功退出。

三、案例分析“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面对微创今天的成功,总经理常兆华和他的团队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准确判断行业发展、大量投入产品研发,等等,不过,最为宝贵的,莫过于在吸引创业投资基金方面的教训和经验:(一)吸引创投需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一般来说,高科技民营企业的第一笔创业资金多来自亲朋好友,但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创业者与出资方往往没有正式、规范的协议,而且资金的来源也缺乏可靠性。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如果创业者没有风险意识,那么,一旦出资方在关键时刻要求撤资,对创业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在本案例中,微创公司成立的第一笔资金来源于常兆华家乡的一家企业和他自己的积蓄,而正是那家企业的这笔资金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

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家企业的投资目的就和微创的战略目标是不一致的,前者与其说是被常兆华深入浅出描绘的项目前景所打动,倒不如说仰慕他在国外成功的经历和开阔的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