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合集下载

布鲁菌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布鲁菌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布鲁菌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布鲁菌病(bruce11osis)又称波状热。

是由布鲁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肝、脾、骨髓、淋巴结的炎性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菌血症及变态反应。

其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大。

人群普遍易感。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患者的职业情况及与病畜及皮毛接触的程度,尤其是与流产的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周,最短3d,最长达1年。

起病大多缓慢。

①发热、多汗,开始为低热,以后逐渐加重,以弛张热多见,也可表现为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

发热数周后,体温逐渐消退,经数日或1~2周的缓解期,症状重新出现,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而形成波浪热型。

多数患者于每日热退时常伴有大汗,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②关节痛,多数患者表现为游走性肌肉和关节疼痛,多见于大关节及脊柱。

③肝、脾、淋巴结肿大。

④生殖系统症状,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多为一侧睾丸肿大;女性患者可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可致流产。

⑤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痛,以腰麟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多见,亦可引起脑膜炎。

轻型病人只有低热、乏力、食欲缺乏等。

如病程迁延而进入慢性期,则有消瘦、贫血、关节及肌肉痛,甚至出现关节强直。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增快,提示病情活动。

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等细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血清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多在两周出现阳性反应,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

补体结合试验,1:16以上即为阳性,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的特异性。

皮肤试验,方法是以布鲁菌抗原做皮内试验,阴性有助于排除布鲁菌感染。

阳性仅反映曾有过感染,接种疫苗者可呈阳性。

【防治措施】1.病原治疗急性期及病情活动时采用抗菌治疗,需联合用药:多西环素200mg∕d,分2次口服,加利福平600〜900mg∕d,空腹分2次服,疗程6周,复发率15%。

亦可选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嗯嗖或利福平联合氟喳诺酮类药物。

布鲁氏菌病病例管理(治疗督导)指南

布鲁氏菌病病例管理(治疗督导)指南

布鲁氏菌病病例管理(治疗督导)指南布鲁氏菌病病例管理(治疗督导)指南为指导镇(街道办)开展布鲁氏菌病病例管理工作,促进患者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按时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减少慢性化,评价病例管理措施对病例早发现、规范治疗的影响,特制订本指南。

一、具体办法(一)建立布病病例发现机制1、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其掌握布病基本临床表现,并能够开展虎红试验对可疑布病病例进行初筛。

初筛阳性者立即要求其到县区疾控中心进行确诊试验。

2、有村医的乡镇,要组织对村医进行宣传培训,使其掌握布病基本症状,并要求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转至乡镇卫生院或县区疾控中心。

3、转诊病人确诊后,由县区疾控中心对转诊病例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给予一定补助。

4、县区疾控中心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的虎红初筛试验进行抽样质控。

(二)建立布病病例管理体系1、经县区疾控中心确诊为布病者,由县区疾控中心为其建立档案。

并将病例信息以病例管理卡片形式反馈至村督导员(最好选择村医为督导员。

若没有村医,则需指定一个专门人员)。

2、督导员要在督导日,即“逢5逢10”(每个月的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当面(牧区可以采取电话形式)督促本村所有布病病人按规定服药,了解其在距上个督导日期间的用药情况,在病例管理卡片上作好相应记录。

发现病例不按规定用药的情况,要在当天通过电话报告给县区疾控中心。

如病例在此期间规范用药,需督促病例继续按照疗程用药,用够两个疗程。

保证每个病例、每个疗程被督导4次及以上。

3、县区疾控中心对村医管理病例的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分两种:一为定期检查病例管理卡片;一为抽查,即县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询问病例,检查村医是否按期督促其服药。

对于每例病例,每个疗程县区疾控中心对其督导情况至少检查1次,并作好情况记录。

4、根据管理病例的数量,县区疾控中心对村医或村督导员给予适当补助。

县区疾控中心根据督导员和患者共同签字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布病患者督导治疗记录卡》发放补助,并将该卡片与布病患者档案装订在一起、妥善保管。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其他症状
如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抗菌治疗
1 2
选用敏感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用药途径及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和剂 量。
3
疗程
治疗布鲁氏菌病的疗程一般较长,需要持续数周 甚至数月,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 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明确报告病种
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 室确诊病例和隐性感染者。
报告时限
及时报告
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布鲁氏菌病病 例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特殊情况,如重大疫情或其 他突发事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 时报告,并遵照卫生行政部门的 要求进行紧急处置。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 归口管理
contents
目录
• 诊断 • 治疗 • 报告 • 归口管理
01 诊断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
01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症状,以
及是否伴随其他相关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02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职业、接触史等信息,以判断是否与布
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相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归口管理
组织管理
建立专门机构
设立布鲁氏菌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并组 织实施。
配备专业人员
选拔具备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团队,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 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的传染病,当地人叫做“羊憨憨”病。我 门诊开展布病治疗已有2年多,2009年治疗 120例,2010年治疗155例, 2011年到7月31 日止治疗110例, 95%患者治愈,1%的患者 基本治愈,有4%的患者症状缓解就不继续治 疗或者流失。由此可见,布病是可以治疗的, 也是可以治愈的。
• 4、 肌肉、关节疼痛 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 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大关 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 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 分离出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 炎。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 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囊炎、 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布病诊疗
• (一)治疗原则 •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 2、合理选用药物和用药途径 • 3、综合疗法 • 4、中西医结合 • 5、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法
• 1.西医治疗 • 1.1传统药物的应用
• 1.1.1、 四环素类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 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 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 人每日1克,他两次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将布鲁氏杆菌病耐多药 结核病儿童白血病纳入新农合特殊重大疾病管理 试点的通知》(内卫农字【2010】581号)精神。 将布病作为特殊重大疾病管理,对在巴彦淖尔市 范围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治疗及居家治疗的 急、慢性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 民保障报销范围,其中,住院治疗费用及门诊治 疗费用均按85%的比例报销,个人支付10%,其 余5%由医疗救助给予报销,门诊治疗费用年人均 累计报销金额不超过800元。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皮肤过敏试验: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检疫:用特异性的血清学,皮肤试验,分离细菌等方法对人畜布病的检查。

淘汰:对查出的阳性畜进行屠宰处理。

3 布病诊断布病是一种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1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3.2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

3.4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5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3.1、3.2和3.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1. 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发热、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布鲁氏菌病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2. 应急处置措施2.1 病例报告与隔离- 发现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后,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 将病例隔离,并确保有足够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供医务人员使用。

2.2 流行病学调查- 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

- 采集病例的体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

2.3 病例治疗和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治疗,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 监测病例的康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2.4 传染源控制- 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采取消杀措施、隔离患病动物等。

- 指导养殖场、畜牧户等相关行业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人兽接触和饮食安全问题。

2.5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 定期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

3. 应急处置机制- 成立专门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应对工作组,负责疫情监测、调研研究、协调处置等工作。

- 协调卫生部门、畜牧兽医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4. 应急处置预案的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应急处置预案的执行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5. 应急处置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宣传应急处置预案的重要性和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6. 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根据疫情的变化和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处置预案。

- 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长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以上为《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内容,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山羊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防治

山羊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防治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和防控策略•公共卫生和社会责任•研究和发展趋势01概述山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母羊流产、生殖障碍为主要特征。

定义母羊在怀孕期间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等症状,公羊则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等生殖系统炎症。

症状定义和症状病羊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病原菌,如交配、接产等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

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媒介,经消化道传播给健康羊。

传播途径间接传播直接接触山羊布鲁氏菌病不仅危害山羊养殖业,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危害该病会导致母羊繁殖障碍,影响羊群的生产性能,同时增加了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

影响危害和影响02诊断方法密切观察山羊是否出现发热、流产、死胎、公羊睾丸炎等症状,以及母羊是否出现子宫炎、乳房炎等症状。

观察症状了解病程的经过和时间,判断是否与布鲁氏菌病的病程相符。

病程分析了解山羊的饲养环境、防疫情况以及与其他动物的接触情况等。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山羊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

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通过ELISA、凝集反应等方法,检测山羊血清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

通过PCR等方法,检测山羊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的核酸。

030201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需要与山羊的其他疾病如弓形虫病、乙型脑炎等相鉴别,根据症状、病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与人布鲁氏菌病的鉴别人布鲁氏菌病与山羊布鲁氏菌病症状相似,需要注意鉴别,同时需要做好人与动物的防疫工作。

03预防措施0102定期检疫定期对养殖场、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定期对山羊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及时发现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疫苗接种针对布鲁氏菌病,应定期对山羊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疫苗,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确保免疫效果。

对养殖场内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病例检查1. 确认病史。

在病例检查中,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病史,包括与动物接触史、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范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甘肃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范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范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内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内,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核心思路

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核心思路

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核心思路牛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野兔热、地方热等,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体液、食用受污染的动物产品或接触被污染的土壤等途径引起。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涉及到疾病诊断、动物隔离或治疗、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

一、疾病诊断1.病因诊断:对于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体液样本,可以通过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鉴定其是否含有布鲁氏菌,进而确定是否感染牛布氏杆菌病。

2.临床诊断:对于疑似感染牛布氏杆菌病而出现症状的动物,可通过检查其体温变化、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皮肤、眼部、消化系统等器官出现的症状进行诊断。

同时,也需要考虑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动物隔离或治疗1.动物隔离:在发现感染牛布氏杆菌病的动物时,需要对其进行隔离以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一般来说,可以将感染动物单独集中于一个地方,并且对其粪便、尿液、体液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

2.动物治疗:对于感染牛布氏杆菌病的动物,可以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减轻其症状并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常用的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三、环境卫生1.卫生消毒:感染牛布氏杆菌病的动物体液、排泄物等均含有病原菌,因此需要对其密切接触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保障人畜健康。

消毒的药剂可以选择具有杀菌性能的氯仿、紫外线辐射、遥控清洗等方法。

2.个人防护:布鲁氏菌会通过皮肤创口、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因此接触感染牛布氏杆菌病的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专业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感染动物和其排泄物等。

总之,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只有全面有效地进行预防、检测和治疗,才能有效地遏制病原菌的传播,减少其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布鲁氏菌感染的病例报告与个体防护建议

布鲁氏菌感染的病例报告与个体防护建议

布鲁氏菌感染的病例报告与个体防护建议布鲁氏菌感染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动物,通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组织或与其接触过的环境,人类可以感染并患上布鲁氏菌感染。

本文将根据已报道的病例,为大家介绍布鲁氏菌感染的病例及个体防护建议。

病例报告最近,某地区报告了一起布鲁氏菌感染病例。

该病例是一名中年男性,他曾在农场工作,并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牛有密切接触。

该男性首先出现了发热、乏力、关节痛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随后,他也出现了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医生通过血液培养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确诊,这是一例典型的布鲁氏菌感染病例。

个体防护建议面对布鲁氏菌感染,个体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接触动物时保护自己当接触动物,特别是家禽、牛、猪和羊等患有布鲁氏菌的动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包括佩戴手套、长袖衣物、鞋套等,以避免直接接触感染物。

2.注意食品安全生食、未煮熟或未经过充分烹饪的动物产品存在感染风险。

因此,个体在食用动物产品时,应确保食物经过彻底烹调,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

3.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布鲁氏菌感染非常重要。

个体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动物产品或从事相关工作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有效地杀灭细菌。

4.避免接触患有布鲁氏菌的体液个体应避免接触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尤其是处于感染期的动物。

如有需要,应佩戴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5.注重卫生环境对于从事养殖、兽医等与动物接触密切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圈舍、工作设施等,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

6.寻求及时的医疗帮助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尤其是有养殖、兽医或与动物接触相关的工作经历,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结论布鲁氏菌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需要我们认识和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

通过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疗手册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疗手册

预防
预防
个人预防:避免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 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注意个人卫生。
畜牧业预防:加强养殖管理,定期进行 动物检疫,防止布鲁氏菌传播。
预防
医疗机构预防:做好医疗废弃 物的处理和消毒工作,保障医 务人员的安全。
结语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布鲁氏菌病的 临床诊疗手册
目录 简介 诊断 治疗 预防 结语
简介
简介
布鲁氏菌病: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通 过接触感染、食物感染等途径 传播。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关节 痛、头痛等ຫໍສະໝຸດ 特异性症状,需 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诊断
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血清学检查:包括常规血清学检测、补 体结合试验等。
诊断
组织学检查:通过骨髓、淋巴 结等组织标本的培养和病理检 查来确诊。
治疗
治疗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 素、阿米卡星等,疗程通常为6-8周。
辅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营养支持、 休息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治疗
病源治疗:控制病源动物感染 ,减少人畜接触,做好消毒等 预防措施。

布病防治规范[指南]

布病防治规范[指南]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2.1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

布鲁氏菌属的6个种和主要易感动物见下表:种主要易感动物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羊、牛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牛、羊猪种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ucella ovis)绵羊犬种布鲁氏菌(Brucella canis)犬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rucella neotomae)沙林鼠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

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

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

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2.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布病报告流程

布病报告流程

布病报告流程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畜,但也可以感染人类。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该疾病的传播,制定一个科学的布病报告流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布病报告的步骤:步骤一:观察症状和病例收集1.仔细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畜群中出现的异常症状,如发热、减少食欲、体重下降等。

2.收集相关的病例资料,包括病畜的数量、种类、感染情况等。

步骤二:动物检疫1.当发现动物出现布病疑似症状时,立即进行临床检查。

2.通过对病畜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布氏杆菌。

3.对疑似病畜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步骤三:实验室检测1.收集病畜的血液样本,并将其送往合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2.实验室检测通常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免疫荧光抗体法(IFA)来检测布氏杆菌的抗体。

3.检测结果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等待检测结果期间,应继续对疑似病畜进行隔离和观察。

步骤四:报告和通知相关部门1.一旦确认病畜感染了布氏杆菌,立即向当地农牧部门或动物卫生监测机构报告。

2.提供详细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便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隔离、治疗和消毒等。

步骤五:追踪调查和防控措施1.相关部门将展开追踪调查,以确定疫情的传播范围和影响。

2.对受感染地区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和监测,尽快隔离疑似病畜,防止疾病扩散。

3.同时,开展布病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等。

步骤六:宣传和教育1.在疫情控制后,进行相关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向养殖户和农民普及布病的预防知识,加强动物健康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布病报告流程,这个流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农牧户及时控制和处理布病疫情,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和补充措施,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本治愈 • ( 1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和体 征消失。 • ( 2 )体力和劳动能力基本恢复。 • ( 3 )原布氏菌培养阳性者,两次细菌培养转 阴。
3.好转 • 上述三项指标达到两项者,或一、二项指 标比治疗前有好转。
4.无效 • (1)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或无变化者。 • (2)治疗后有短期症状改善,但停药两周 又复发者。
布病患者治疗费用的报销
•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将布鲁氏杆菌病耐多药 结核病儿童白血病纳入新农合特殊重大疾病管理 试点的通知》(内卫农字【2010】581号)精神。 将布病作为特殊重大疾病管理,对在巴彦淖尔市 范围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治疗及居家治疗的 急、慢性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 民保障报销范围,其中,住院治疗费用及门诊治 疗费用均按85%的比例报销,个人支付10%,其 余5%由医疗救助给予报销,门诊治疗费用年人均 累计报销金额不超过800元。
布病的潜伏期
• 一般1-3周,最短的3日,最长达1年。平均 2周。
布病临床表现
• 1. 发热 是布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 热多以午后或晚上开始,可见于各期病人, 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 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发热程度 和持续时间各自不同,平均2—3周,长者 可达1—1.5月,以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经过一段无热期,体温可再度上升,如此 反复数次,状似波浪样,故有波浪热之称。 热型一般有以下五型:波状热型;不规则 热;间歇热型;弛张热型;长期低热型
• 1.1.2、利福平并用多西环素治疗:利福平 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 每天口服多西环素200毫克,连服6周。 • 1.1.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 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 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 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 1.5、支持疗法:布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尽量不要 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饮食上适当增 加营养,多食用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物, 如蛋类、豆类等。防止大鱼大肉,大吃大 喝。
2.中医治疗 .
• 1、血瘀型:主症为乏力、出汗,肌肉关节刺 痛或麻木,甚至关节肿胀变形,活动不灵,肝 脾肿大。 • 治法:活血化瘀 • 方药:秦艽7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7 7 9 9 7 克,羌活9克,当归12克,没药7克,香附9克, 蜂房9克,木瓜12克,藤梨根25~30克,乌蛇4 克(研细末冲服)。或用身痛逐瘀汤。 •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20日为一 次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 1.3、孕妇的抗菌治疗:妇女在怀孕期,患 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 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首选 药物利福平,如果利福平无效,只给四环 素。禁忌用链霉素。 • 1.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 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 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 温或服解热药等。
布病的诊断标准
•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 告。
2.诊断依据
• 2.1流行病史 •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 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 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 2.2临床表现 • 2.2.1出现持续数日乃至发热(包括低热),多 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 2.2.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 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 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 害。
5.鉴别诊断
•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 淋巴结核、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布病诊疗
• • • • • • (一)治疗原则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合理选用药物和用药途径 3、综合疗法 4、中西医结合 5、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法
• 1.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 1.1传统药物的应用 传统药物的应用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的传染病,当地人叫做“羊憨憨”病。我 门诊开展布病治疗已有2年多,2009年治疗 120例,2010年治疗155例, 2011年到7月31 日止治疗110例, 95%患者治愈,1%的患者 基本治愈,有4%的患者症状缓解就不继续治 疗或者流失。由此可见,布病是可以治疗的, 也是可以治愈的。
• 8月12日,在市政府办公楼,开的“全市布病防控工 作”会议,会议上深入分析我市人畜间布病防控形 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布病防控工作重 点。宣布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了市卫生局制定了《巴 彦淖尔市2011——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实施 方案》,其中规定了布病实行定点诊疗,疫情网络 直报由各级疾控部门负责报告。接诊病人后必须由 三位以上疾控专业人员共同认可方可上报。布病防 治实行档案化管理,一人一病一档,并建立定期随 访管理制度。
• 1.1.1、 四环素类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 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 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 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 注意链霉素的副作用:损害第八对 注意链霉素的副作用: 颅神经,可以表现为头晕头痛, 颅神经,可以表现为头晕头痛,耳 鸣,不可逆性耳聋 。
• 1.2.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 红霉素等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S 亚 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临床上主要 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等引起 的感染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应 用较广,可用于治疗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 的疾病。
• 1.2.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 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 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 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 孢噻吩、头孢拉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 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作用头孢噻肟,头 孢哌酮等。
• 4、 肌肉、关节疼痛 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 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大关 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 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 分离出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疼痛,以后疼 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囊炎、 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2. 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尤其 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 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 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 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
• 3、 乏力 这一症状几乎为全部病人所具 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 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之为 “懒汉病”。
二、远期(1年以上)疗效判定 1.治愈 近期治愈的三个指标维持一年以上 而无复发者。 2.基本治愈 近期治愈的三个指标能维持一 年以上仅有轻度反复但不经治疗自行缓解。 3.好转仍有轻微症状(如关节疼痛),劳 动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较治疗前有增强。 4.无效 同近期疗效的无效指标。
布病的报告及归口管理
• 2.3实验室检查 • 2.3.1实验室初筛 • 2.3.1.1平板凝集实验(PAT)(见 C.1.1)或琥红平板凝集试验 (RBPT)(见C.1.2)阳性或可疑。 • 2.3.1.2皮肤过敏实验(见C.2)后24h、 48h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疹浸润范围有 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 4.0cm2以上)。
3. 病程和预后
• 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自愈。但也有些 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成慢性, 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疗效判定
一、近期疗效的判定
• • • 1.治愈 (1)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2)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 (3)原有布氏菌培养阳性者,应两次(间隔半个 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临床化验检查各 脏器功能均正常(布病血清学反应不一定转为 阴性)。
1.2新型抗生素的应用 新型抗生素的应用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抗抗 生素被应用于布病的治疗
• 1.2.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喹诺酮类 抗菌药是新一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及氟派酸),不仅抗菌谱广,且抗 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杀菌作 用,对布氏菌有效。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
• 2、痹症型:关节肌肉游走性或固定性疼痛、肿 胀,活动受限、气温变化时疼痛加剧。 •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宣络止痛 • 身痛逐淤汤:桃仁15克,红花15克,地龙15克, 秦艽35克,苍术15克,黄柏10克,乳香10克, 没药10克。 •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20日为一次疗 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 加减独活寄生汤:独活15克,寄生15克,秦艽 15克,当归2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党参 25克,黄芪25克。 •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20日为一次疗 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 2.3.2血清学检查 • 2.3.2.1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 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 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 布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达1:100++及 以上,过2~4周后在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 以上者)。 • 2.3.2.2补体结合实验(CFT)(见C.1.4)滴 度1:10++及以上。 • 2.3.2.3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 (见C.1.5)滴度1:400++及以上。
• 2.3.3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 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 中分离到布氏菌。
3.诊断原则
•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比较复杂,其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 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 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