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群落的演替一、教学目标:1.了解群落的演替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群落的演替的过程和特点;3.能够分析和描述不同阶段的群落演替过程;4.培养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探究和解释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与基本原理;2.不同阶段的群落演替过程;3.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录制好群落演替的视频素材;2.制作PPT,包括群落演替的定义、基本原理、演替过程等内容;3.准备实物标本以及图片资料,用于展示不同阶段的群落。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地理学习中所学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具体说明群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组成和特点。
第二步:概念解释(15分钟)1.展示PPT,简要说明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基本原理;2.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不同的群落演替过程,让学生了解演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第三步:展示视频素材(20分钟)1.展示有关群落演替的实地拍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不同阶段的群落演替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鼓励他们提出相关问题和疑惑。
第四步:群落演替的阶段分析(2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给予每个小组一组群落演替的图片资料或实物标本;2.要求学生分析和描述所给出的群落演替过程,尤其是不同阶段的特点与规律;3.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让其做出课堂展示。
第五步:讨论与解释(30分钟)1.就学生在第四步中研究的例子进行全体讨论,学生自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2.让学生进行解释和探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掌握群落演替的原理和机制。
第六步:巩固与评价(20分钟)1.再次播放群落演替的视频,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2.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综合性问题;3.总结群落演替的关键概念与原理;4.点评学生的小组展示,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五、课堂扩展与延伸1.给学生布置群落调查的任务,让他们实地去观察和记录群落演替的过程;2.引导学生进行小研究,结合班级或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了解其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汇报研究结果。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实施内容步骤点评上课导入课堂播放火山爆发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展示火山演替图片引出课堂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角色扮演学生起立,教师回礼教师:同学们,开始这节课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短片,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
播放视频,时间3分钟,教师:在这个视频中,火山爆发的景象非常壮观,同时也看到了周边的所有生物因为被厚厚的岩浆所覆盖而全部死亡,最后形成了一片没有任何生命的裸地。
请同学们在看看这几幅图片,展示课件教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游戏就能找到答案。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部分同学分别扮演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老师扮演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二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
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案教案标题: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1. 了解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基本过程。
2. 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案例。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群落演替案例研究材料3. 图表和图片展示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过程4. 学生练习册和答案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基本概念。
2. 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问题或展示一个有趣的群落演替案例。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包括先锋种群、次生种群和顶级种群。
2. 介绍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典型物种。
3. 展示图片或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阶段的演替过程。
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群落演替案例研究材料给学生。
2. 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和分析案例研究材料。
3. 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以下问题:a. 案例中的群落演替是哪个阶段的过程?b. 案例中的先锋种群和次生种群有哪些特征?c. 案例中的顶级种群是如何取代次生种群的?d. 学生认为这个案例中的群落演替是成功的吗?为什么?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答案。
2. 整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和阶段。
3. 引导学生思考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案例,并讨论其重要性和影响。
练习和评价(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收集学生练习册,并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
拓展活动:1.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过程。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案例,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足够的练习和评价机会,以确保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卓晓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指导认识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⑵能列举出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和演替过程⑶能说明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⑴能通过阅读教材,描述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⑵能分析卡拉卡托火山的数据,能够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⑶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两种类型演替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⑵通过自身生活行为的解释,理解改变自身不良生活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2•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生物学习有浓厚的兴趣;3•学生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资源准备:教学PPT地衣、苔藓、狗尾草、等植物六、教学过程学生认为不会一直荒芜下去,但遭受如此侵讨论回答带小岛的害的区域不会再恢复原貌了。
展示科学家在资料分析,卡拉卡托火山爆发之后新形成的一座叫拉讨论理解卡带的小岛上进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群落演替从光秃秃的岩石到出现小草小蜘蛛到出现是个动态了小树林。
请学生描述期间动植物的变化。
发展的过展示两张照片:火山爆发后的荒芜小岛拉卡带和历经几时年时间演替的拉卡带小岛程掌握概念拉卡带小岛上经历的就是群落演替的过程。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群落演替。
展示:群落演替的图片模型。
介绍两个群落演替的例子。
裸岩上的演替。
安排学生带着P78页的思考与讨论题阅读P79页。
并回答相应问题。
弓I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土壤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动植物类型发生什么变化?总结规律。
提问:农田长时间不使用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会变成小树林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 80,看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了什么阶段,各有哪些特点?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生物教材承载着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呈现着生物学科的基本属性。
新课程实验教材在关注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关注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上课应关注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应科学、开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贴近现实生活。
本设计将这节内容设计为探究的过程,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并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群落演替的现象,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四章第4节的内容,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这个主线。
教材的编排中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不同,为下一章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知识铺垫。
三、学情分析:通过对第四章前3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群落的动态发展过程。
因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部分群落演替现象,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事例出发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既能从横向剖析群落的结构也能从纵向探究群落的演替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生物科学体系。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3)举例说明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阅读图片材料、小组合作归纳)。
教学设计2:4.4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
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
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
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群落?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2.群落的概念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3.群落演替的定义解释群落演替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5.群落演替的过程以草原到森林的演替为例,详细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介绍群落演替的机制:物种替代、物种入侵、物种适应性变化等。
7.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9.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1.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群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doc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建构性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如下:(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
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
(2)发现者。
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3)中介者。
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
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3、教学媒体的选择:教材、图解、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 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④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⑤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演替》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设计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教 育 部 . 通 高 中生 物 课 程 标 准 . 京 : 民 教 育 出版 社 ,03 普 北 人 20 .
2 刘 恩 山, 忠 . 通 高 中 生 物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南 京 : 苏 教 育 汪 普 江
念 为指 导 思 想 , 重 感性 与理 性 相 结合 、 学 精 神 注 科 得课 程 的实施 更 具 可 操作 性 。涉 及 的 素材 性 资 源 务必 真 实 可靠 ,有 科 学 的理 论 依 据 和 真 实 的 实验 数 据 。 于课 程 实 施 过程 中 的评 价也 要 实 事 求 是 , 对 真 实 地衡 量 实 施 效果 ,不 断 纠 正课 程 实 施 中 出现 的 问 题 , 证 实效 。 保 43 “ 度 ” 家 庭 合 作 . 适 与 课 程 具 体 内容 的设 计 要适 度 ,要 考虑 到在 实施 中不 能 占用 学 生 过 多 的 学 习时 间 , 比如 家 庭 实验 要 短 小 精练 , 期 长 的实 周 验每 天 所 需 的实 验 时 间不 能 太 长 ; 原 理 明确 . 要 有
从 生 物 学 角 度 , 会 诗 词 中 的演 替 现象 。 体
① 光 裸 的 岩 石 上 首 先 定 居 的 生 物 为 什 么 不 是
苔 藓 和 草本 植 物 , 而是 地 衣 ?
在 这 一 教 学 环节 ,借 助 白居 易 的这 首 家 喻 户
晓 的 “ 得 古 草 原 送 别 ” 既 能 激 发 学 生 , 可 以 赋 , 又 对 学 生 进 行 人 文 方 面 的“ ” 育— — 让 学 生 明 白 软 教
的必 然 结 果 1
由教 师 精 心 设 置 的 这 组 画 面 情 境 ( 里 既 有 这 像 火 山爆 发 和原 子 弹爆 炸 所 引 发 的 初 生 演 替 的例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过程,能够区分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了解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实生活中群落演替的实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观察群落演替的实际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指导、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会安置学生预习群落演替的观点、类型以及主要过程,让学生对群落演替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会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2. 新课导入:教师起首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森林演替、草原演替等,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新课教学:(1)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教师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干系。
(2)群落演替的过程:教师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群落演替的主要过程,如灌木演替、乔木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3)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群落演替规律的认识。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群落的演替教学年级: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过程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及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和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群落演替的种类和原因。
2. 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教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群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群落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不同类型群落演替的原因。
3. 通过幻灯片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
Step 3:例子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如草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演替的重要性。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2-3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讨论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原因。
2. 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
3. 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引导学生分析演替过程和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缓慢、可逆、受环境影响。
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生态因子变化、物种相互作用、自然干扰。
七、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
2. 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植被恢复、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3.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保护措施。
八、教学内容1. 观察生物群落演替的方法: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监测。
基于概念教学的“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
基于概念教学的“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摘要以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为教学情境,通过设计问题串、建构模型、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概括,揭示规律、促进知识构建和概念生成,实现“群落的演替”有效概念教学。
关键词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概念教学1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1.1 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呈现的主要内容是演替的过程。
而对演替过程的分析可以逐一了解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演替的因素等。
在章节关系上,上一节群落结构中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概念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群落演替是生命系统在群落层次上发生的优势取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1.2 设计思路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
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出发,始终围绕怎样能够确保退耕后成功地还林、还草、还湖?通过设计问题串、建构模型、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概括,着力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构建群落演替的概念,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归纳导致群落发生演替的因素,总结群落演替的趋势,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知道群落一般都会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培养学生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⑵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析、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⑶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落实学生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4.4 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4.4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摘要: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群落的演替”一节教学中,通过层层设疑、列表比较、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着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群落演替教学设计生物科学素养1 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3)第4章第3节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类型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其中群落演替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不少群落演替的实例,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静态的,导致无法建立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鉴于此,教师应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与生命系统的微观变化联系起来思考,进而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阐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演替的过程和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3 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然后教师边深情并茂地讲述边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文字资料:印尼喀拉喀托火山于1883年爆发之后,生物死亡,土地裸露;几年过去了,裸露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又出现了蜘蛛……到了1934年,植物繁茂,树木成林,动物种类增至880种。
这时可以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①几年后该地区生物的总和称为什么?②1934年该地区生物的总和称为什么?③两者在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方面是一样的吗?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顺势引入群落演替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5・
利用本土 资源进行“ 群落 的演替 " 一 节 的教 学 设 计
周荷 静 ( 江 苏 省 苏 州 市 相 城 区 陆 慕 高 级 中 学 2 1 5 1 3 1 )
摘 要 利 用本土教学资源 , 采用 自主阅读 、 交 流讨论 突破 “ 演替 的过 程和类型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 人类活动对群 落 演替 的影响” , 学 以致用 , 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 关键词 群 落的演 替 教学设计 本土 资源
1 教材分 析
发生怎样 的变化 ?
本节是 人教版高 中生 物必 修 3 《 稳 态与 环境 》 第4 章 中“ 群 落的 演替 ” 一 节 的 内容 , 知识 脉 络 比较 清 晰 ,
前段重点在 演替 的过程 和类 型 ; 后 段让 学 生感悟 人类
( 2 ) 发生在 弃 耕农 田上 的演替 : ① 弃 耕 的农 田总 能形成森林 吗?②弃耕农 田上 的演替 与裸岩 上 的演替
演替方 向不同 的原 因, 感 悟 群落 演替 是生 物与 环境 之 间相互作用 的结 果 。
3 . 2 问题导 学 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 了解发 生在裸 岩
材“ 问题探讨 ” 中关 于克拉 克托 火 山爆 发 资料 , 让 学生
补充并 完善初生演 替概念 的内涵 。本环节 通过预 设一
有没有动物 的演 替 ?④ 在 演替 的过 程 中, 群 落的结 构
岛——葫芦 岛近 8年的变化 : 2 0 0 8年前两岸都是农 田, 2 0 0 8年 3月南岸人工建成生态公 园 , 北岸未开发 , 自然
・
3 6 -
生 物 学教学 2 0 1 4 年( 第3 9 卷) 第3 期
此时 , 学生会认 为前 者 的起始条 件 是从 来 没有 被 植物 覆盖 ; 后者 的起始条件是原有 的植被 已不存在 , 但 原有 土壤条件基 本保 留, 甚 至还有 种子 或 其他 的繁 殖 体, 顺势 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 并 介绍两 者主要 的 区分依据 是演替 的起始条件 。
分挖掘本土教学资源 , 并将 其贯穿在整个 教学过 程 中 , 激 发学生积极投入 , 将所 学知识运用 到现实生 活中去 , 能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
2 教学 目标
裸 岩上演替和 弃耕农 田上演替 的列 表 比较 , 让 学生 合
作完 成 。
2 . 1 知识 目标
说 出群落演替 的概念 ; 概 述群落 演替
( 1 ) 发 生在 裸 岩 上 的演 替 : ①裸 岩 上首 先 定 居 的
生物 为什么不是 苔 藓 和草本 植 物 , 而是 地 衣?② 地衣 阶段为苔藓 的生长提供 了怎样 的基础 ?为什么 苔藓能
3 . 5 联 系实 际 图文并 茂 向学生介 绍苏 州 阳澄湖小
够取代地 衣?是绝对取代 吗?③在植物 演替 的过程 中
光合 、 呼 吸 考题 图表 疑 点 的解 读
黄 建华 ( 江 苏 省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中 学2 2 6 0 1 9 )
生成来 突破 “ 初 生演替 与 次生 演替 两 个概 念 ” 的教 学 重点 。
火 山岩石上的演替 森林 被砍伐后的演替 沙丘上 的演替 阳澄湖沿 岸植 被破坏后的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上和弃耕农 田上 的演 替 的过 程 。为 了使 自学 效 率 提
高, 教师可 以设计 如下 的问题 串 :
3 . 1 Βιβλιοθήκη 创设 情境 借 助多媒 体 呈现发 生在 学生身 边 的
生 物学现象 图片 : 处在 河边 的弃 耕农 田几 年后 变 为芦 苇地 , 远 离河边 的则 变成 杂草 灌木 地 。吸 引学 生进 入 情境后 , 自然引入 课题 。让学 生思 考两 个 例子 的相 同
点, 顺势 归纳出群落演替 的概念 ; 让学生思 考 以上 两个
小组 内的合作 , 培 养与人 沟 通 的能力 ; 尝试 撰写 论 文 ,
提高科学探究 能力 。 2 . 3 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关 注人类 活 动对群 落演 替 的影响和关注 我 国实行 的退 耕还 林 、 还草 、 还湖 政 策 , 养成环保意识 ; 通过对 芦苇地开发方案 的提 出和确定 , 认 识生物科学研 究的价值 。
完全相 同吗? 设计 的问 题 步步 深入 , 再 通 过 师 生 问答 、 教 师点 拨, 轻松 突破 “ 群落的演替是在群落水平上发 生的优势
活动对群落演替 的影 响 , 并意识到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
本节 内容学 习的基 础是 上一 节群 落 的结构 , 并 为 下一
章“ 生态系统 ” 的学 习 打下基 础 。鉴 于 “ 群落 的演 替 ”
3 教学过程
3 . 4 连线说 因 为 了让 学生对 初生 演替 和次生 演替 概念有更深入 的认 识 , 设计 一组连线题 如下 , 并让 学生 说 明辨别依据 。
教师故 意设 置火 山岩上 的演 替 , 让 学 生之 间 产生 异议, 问题 的焦 点在 于学生 对火 山岩 上 演替 的起点 的 认识 不同 ,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 的问题 , 指导 学生 阅读教
表1 裸岩上演替和弃耕农 田上 的演替 比较 裸岩上 的演替 弃耕农 田上 的演 替 起 始条件
时间 影 响因素
的过程 ; 阐明初生演替与次生演 替的 区别 ; 说明人类 活 动对群 落演替的影响 。 2 . 2 能力 目标 自主阅读 教材 , 提高 自学 能力 ; 通 过
就发生在学生 的身 边 , 设计 本 节课 时 的基本 思路 是充
取代的一个 动态发展过程” 的教学重点 和难 点 , 在此学 习的过程 中让 学生体会 到“ 群 落 的演替本 质 是生 物与 环境 、 生物 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的教 学重 点。
3 . 3 列表 比较 由上面 环节 的最后一 个 问题 引 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