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

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度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

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

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

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

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

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

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

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

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

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

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

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

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

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

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

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

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视之为“无赖之徒”。

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往置若罔闻。

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

“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

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

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
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

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

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

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

B.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

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D.1560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

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

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

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
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

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

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

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

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

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

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

对学生循循善诱的他更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

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

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

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

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

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

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

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

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

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

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

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

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
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

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
②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

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

C.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D.在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B.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

C.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D.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6.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儿子
“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

“三个星期以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

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大学毕业一年了,
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

“臭小子,又不见人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

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国香烟的烟蒂,这种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

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一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

为此,他坚决反对热衷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他不敢再往下想。

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

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

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现场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

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发现一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起来。

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 对于埃默尔来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维尔讷竟是一名罪犯。

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

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 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

阿德勒药房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难过。

“报告警官大人,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

药房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

忽然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

“你们怎么才来呀,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 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

这时,天色似乎清朗了很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了,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 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情等作
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
下发展。

B.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
构完整严谨。

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暗线是维尔讷的行动。

C. 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自己的小儿子
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和光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同时在开头两
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8.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
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9. 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开元中,再表其闾。

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

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初,辟陷东川,执节度使李康不杀也;至是,归康以丐雪,崇文数康失守罪,斩之。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

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

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B.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C.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D.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是我国唐代西方的少数民族,也指西藏建立的政权。

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主要外患。

B.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或俗称,除辽代外,并非具体官名。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是宰相。

C.卯、辰,古代用十二地支表述一个昼夜,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六点到八点为卯时,而八点到十点为辰时。

D.案牍,公事文书。

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陋室铭》有“无案牍之劳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家族和谐,其祖先自渤海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聚居在一起。

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受到皇帝表彰。

B.高崇文能征善战,屡获军功。

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在宰相杜黄裳的推荐下,高崇文不负众望,被任命讨伐刘辟。

C.高崇文治军有方。

他勤于训练兵士,武器精良;约束军队,令行禁止,不扰百姓,将折断客舍匙筷的士兵斩首。

D.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事文书,害怕入朝觐见,却恃功而奢。

他依仗功劳,尽享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

〔10分)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4分)
译文:
(2)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6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

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

“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只有坦然面对祸福得失,人生才能“”。

(2)(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医生说,有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
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

B.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

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

可惜,这种鼎铛玉石
....的生活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