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一、引言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是指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参与课堂讨论或回答问题,一直保持沉默。
这种现象在中学阶段比较普遍,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着多种原因,本文将就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二、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1. 自卑心理许多中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发表意见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害怕被认为是“笨”或者被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学习成绩等因素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之前在课堂上说话被老师或同学否定而产生的,进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
2. 不愿意表达有些中学生在沉默背后是因为他们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他们可能内向、内向或者认为自己的看法并不被他人接受。
在课堂上,他们更愿意保持沉默,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缺乏探究精神部分中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探究精神,不愿意思考和提出问题。
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只是机械性地接受并记忆,而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
这种缺乏探究精神也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4. 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有些中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对课堂内容并不感兴趣,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和课堂讨论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不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而选择保持沉默。
5. 缺乏表达能力还有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是因为他们缺乏表达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缺乏表达能力可能是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或者语言环境的限制等因素所导致的。
1.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过分批评或者否定学生的回答。
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表达得到尊重和认可时,才能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表达自己。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一个宽松而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深入浅出”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深入浅出”策略琼山华侨中学周廷日关键词:生物教学、深入浅出、比喻、活动化、生活化、探究实验、联系实际、娱乐化、策略。
[论文摘要]“深入浅出教学策略”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刚接触生物的初中生,对某些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难点内容讲得深入浅出,才能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
下面谈谈近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几种做法:一、对深奥的知识进行通俗的比喻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教学上要能够把学生认为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讲得显浅易懂能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掌握到生物知识的规律性,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对深奥的知识进行通俗化的比喻,也就是将教学中的难点与学生不容易理解,较抽象的知识点以通俗的语言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同学们的亲身体验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之易于理解,如讲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自的功能时,我打了一个比方:学校有围墙、校门、师生、校长室,围墙相当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校门相当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师生相当于细胞质的流动及交换物质的作用,校长室相当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整个学校就好比一个大的植物细胞,这样,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的初一学生来讲就非常容易理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了。
又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也采用比喻的方法来讲解;绿色植物的每一张叶片就是一个个天然的工厂,而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是车间,叶绿体是机器。
叶绿体这个机器在光能这个动力的带动下,将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产品“有机物和氧气”。
这样,把“光合作用”深奥而抽象的知识变成简单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原料、机器、动力、产品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概述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又如,讲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把生态系统比喻为人体,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喻成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当外界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免疫防线,人就表现出疾病,同理,当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鼓励和 肯定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应该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 中,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通过引入实际 案例、使用多媒体工具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课 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是一个比较普遍 的问题。他们认为,这种沉默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害怕犯错等原因导致的。同时,他们也表示,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机会,学生会更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四、对策和建议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注 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 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中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缺乏自信: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在同 学和老师面前犯错或表现不佳。这种恐惧感阻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
2、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这些内容与他们的需 求无关,因此缺乏动力去参与课堂讨论。
3、文化因素:在某些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一种重要价值观。在这种环 境下,学生可能因为对老师的尊重而选择沉默,即使他们有不同的观点或想法。
3、改变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 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应该改变评价方式, 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纳入评价范围。
4、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 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近年来,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学生表现出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态度,这种沉默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从课堂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心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课堂环境是导致中学生沉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或教室的布局不合理,座位太过拥挤,缺乏良好的空气流通,会让学生感到窒息和不适,从而影响他们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室的气氛也很重要,过于严肃或单调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创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参与的基础。
教学方法的不当也是导致学生沉默的原因之一。
一些老师过于讲解和讲义,缺乏互动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和兴趣。
一些老师过分强调纸上谈兵,不重视实际运用和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无关,从而失去了动力和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学生心理也是导致沉默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可能因为自卑、羞怯、缺乏自信或怕被嘲笑而选择保持沉默。
尤其是在大班制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往往害怕犯错或被批评,所以选择了沉默。
部分学生可能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不理解,也会对参与课堂讨论产生抵触情绪。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与课堂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改善课堂环境,创造积极、轻松的氛围。
采用多种互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最大程度地改变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课堂上的沉默剖析及对策论文
学生课堂上的沉默剖析及对策论文学生课堂上的沉默剖析及对策论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按自己预设实施教学时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出现沉默,对此我们许多教师“耐不住寂寞”,不忍心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白白流失。
于是,频频“支招”,以求快速打破沉默,摆脱僵局。
其实,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卡壳”,也不说明讨论活动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善待沉默,耐心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
一、形成沉默的缘由其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期间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课堂上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教学环节,传递给学生时,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尝试解读,迂回探索,反思矫正,综合提炼的过程。
学习的主体对外来的信息,都要经历一个辨认、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思考。
因此,保持一定的沉默。
此刻,思维正在剧烈活动着。
而课堂上那种‘出现问题,就立即展开讨论各个学生脱口而出、对答如流的现象,如非刻意表演,则一定是某些超常学生的超常表现。
我们不能对常态的课堂讨论活动有过高的期望。
其实,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你会觉得课堂教学中的沉默,实属正常现象。
其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为:因不能确定自己发现的问题是否有意义,担心由于不足而造成笑柄,特别是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自卑感强信心不足,不敢轻易表述:有的是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在公开场合亮相,即使有深刻的理解,也不肯主动表白;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无求知兴趣,不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等等。
二、打破沉默的策略(1)耐心等待。
沉默是有价值讨论的前奏。
讨论,就意味着要发言,而发言是一件让人心理有压力的事情。
说得好就会给大家留下好的E 隙,产生积极的回报,反之则不尽然。
因此,发言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斟酌自己的语言,预设表达的效果,也在情理之中。
平时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当问题提出后,急于表白的学生,只能说出只言片语,甚至不着边际的话,而有足够时间思考,保持一定沉默的讨论才是真正意义的讨论。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课堂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课堂沉默现象。
中学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课堂互动的反应有时会显得比较沉默。
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尤为普遍,在教育教学中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对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1. 沉默不语在课堂上,一些学生总是保持安静,不管老师提问还是同学互动,他们总是表现得非常沉默,不发表任何言论。
2. 缺乏自信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不重要,或者害怕被别人嘲笑,缺乏自信心导致了他们的沉默。
3.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沉默,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而是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导致他们并不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1. 心理特征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心理比较脆弱,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尊心都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这使得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论会受到质疑或者嘲笑而导致自尊心受损。
2. 学习压力随着中学生学业的加重,学习压力也会逐渐增大,这使得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难以集中,他们往往更愿意保持沉默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而不是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3. 家庭因素一些中学生在家庭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沉默寡言。
比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分的过分的要求等等,这些都可能会让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沉默。
三、解决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1.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在,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
2. 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强迫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愿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3. 鼓励学生表达观点老师要时常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这个观点是对是错,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作者:王春会陈巧茹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6期[摘要] 沉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克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沉默焦虑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包括教和学的很复杂的一个过程。
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
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就是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因此,当课堂中出现长时间的沉默现象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找到学生沉默的原因,扭转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
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沉默现象原因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学生遇到下面几种情形时,很容易表现出沉默现象,处于很被动的境况。
1.语言功底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学生不积极,或者他们不配合教学活动,而是由于他们英语基础较差,无法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比较沉默。
其中有些学生,当回答问题时,用英语无法表达,却能用汉语很流利地回答。
由此,英语教学必须让学生扎实语言知识。
2.语言表达能力差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但由于不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其英语表达能力比较薄弱。
当学生缺乏语言表达技能时,即使他们能够听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可能会出现支支吾吾,表述不清晰的情况。
或者在碰到暂时的语言障碍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好陷入沉默和慌乱之中。
3.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时老师教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双向过程。
如果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单凭教师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有学生的积极配合。
所以,当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时,就很容易精力不集中,听不进老师所讲的内容。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摘要】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从定义、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原因、应对策略等方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全面剖析,探讨了解决途径、启示和未来展望。
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重视学生感受等。
该研究不仅为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也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定义,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原因,应对策略,解决途径,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中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沉默现象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秩序。
对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成因和解决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学者对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和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一现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有必要对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探讨,能够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深入分析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研究意义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是当前中学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研究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和策略。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沉默的困境,更好地融入班级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动力和成绩。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作者:王美霁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8期摘要:课堂沉默是中学课堂常见的现象。
课堂沉默常表现为:纯粹的寂静无言和隐藏于群体中悄声说话两种形式。
课堂沉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和教师两方面。
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塑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敏感内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班风,因材施教,以期有效转变课堂沉默现象。
关键词:课堂沉默中学教学互动发言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70-02师生互动、课堂发言等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直观外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行为有效接收到学生对于所学问题的反馈,对开展高效课堂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课堂上活跃程度低,许多学生保持无言状态,较少参与课堂发言或者主动发问,究其原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也应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概念界定(一)课堂沉默课堂沉默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教育现象。
不少学者对这一概念作界定。
刘向前将其界定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根据沉默主体将课堂沉默分为教师课堂沉默和学生课堂沉默两类。
前者指教师通过恰当的沉默,引起学生注意或者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后者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呈现出来的静默无言的状态。
本文中提到的课堂沉默均指学生沉默现象。
(二)沉默现象起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习惯于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传统文化对“沉默”的肯定,使低调、沉默渐渐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美德”。
现存首部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也曾记载“幼者听而弗问”。
学生自小就重听轻问,多数学生都在“接受教育”模式下成长,因此学生愈加丧失发问能力。
不同于东方的“谨言慎行”思想,西方教育更注重个性化质疑和批判。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表明,西方教育正是让学生在一来一往的唇枪舌剑中受到启发。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师生互动、课堂发言等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直观外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行为有效接收到学生对于所学问题的反馈,对开展高效课堂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课堂上活跃程度低,许多学生保持无言状态,较少参与课堂发言或者主动发问,究其原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也应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沉默的表现(一)回避教师视线,低头不语教师在台上讲,台下鸦雀无声,这是中学课堂的常见现象。
教师提问时,学生会有意低下头或者将视线由黑板刻意转移到书本、课桌、教室角落,避免与教师对视,唯恐“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被“抓壮丁”。
(二)隐藏自己,呢喃自语中学课堂的另一种常见沉默现象就是呢喃自语,学生可以在回答互动性问题时小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但是一旦老师指定自己为发言对象或正式提问时,就会默不作声。
如习题课上,教师询问学生有哪一道题需要讲解,当别的同学陆续报出题号时,该生也会报出自己困惑的题目号,但是当老师讲到这一题目并追问“这道题是哪里想不清”时,该生就呈现沉默状态。
二、课堂沉默的类型当课堂出现沉默现象时,教师往往认为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在走神、溜号。
针对这一现象,应将其分为“参与性无言”和“游离性无言”来分析。
(一)参与性无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畏惧在众人面前讲话、发言,教师提问时,会立即做“鸵鸟”状,将自己隐藏起来,自由讨论发言环节也不会主动参与;他们也紧跟教师教学思路,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只不过不愿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外化出来。
此类课堂无言是“参与性”的课堂沉默,这些学生在沉默中可以获得知识。
(二)游离性无言游离性无言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长时间无声并且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消极被动状态,即中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心中所想与课堂学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由此形成的心不在焉的沉默现象。
三、课堂沉默的成因(一)学生因素1.内心敏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男孩女孩内心细腻敏感,分外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暂时不能正确接纳自己,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唯恐自己出糗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作者:云淡风轻文章来源:转自它网点击数:1077 更新时间:2006-12-2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正确解读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沉默现象,以达到掌握沉默的规律和正确利用的目的;并且针对各种不同的沉默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沉默;评价;焦虑;提问的技巧;问题的修正;教学质量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verbal interaction),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interaction)。
所谓非言语交流,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很多,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流的有效途径。
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上,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这便是沉默。
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指没有言语的情况,当然也就包括上述的诸多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一般分为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静止沉默(still silence)和伴随一些体态动作等的非静止沉默(non-still silence)。
本文讨论的仅局限于(学生方面的)静止沉默。
二、造成沉默的原因交流能力主要由三种能力组成,即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和使用技巧的能力。
沉默经常会与这三种能力的缺乏有关。
1.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以传递以下几方面语用特征首先,它表露出社会文化特征的间歇行为(socio-cultural silence),中国人"对情感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式,所谓以理节情,'发乎情止于礼义',这也使生活中和艺术中的情趣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不能充分地痛快地倾泻表达出来"(李泽源,1990)。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在学校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表现出了课堂沉默现象,即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互动。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是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侧重于了解文字、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的知识,而对口语表达却缺乏训练。
因此,在课堂上如果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提出问题,他们就会因为语言能力不足而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沉默。
其次,自信心不足是造成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中学生在性格上比较内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外界也有一定的社交恐惧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不敢提出问题,因为他们害怕被同学或老师觉得无知或者幼稚。
再次,课堂氛围也是影响中学生课堂发言的因素之一。
如果课堂氛围问题很严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活泼,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为了不让自己变得很无聊,这些学生更可能选择沉默。
与此相反,如果课堂氛围活跃,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趣,课程内容有互动性,学生就更容易放松,更容易与老师和同学互动。
最后,家庭教育也对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缺乏亲子沟通,缺乏采取一些积极的教育手段,比如勉励孩子大胆发言、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往。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学生缺乏交流和表达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沉默不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此,教育者不仅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针对性地补充缺失的教育资源,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互动的能力,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自信地表达和交流。
课堂会话中“沉默”的语用分析
课堂会话中“沉默”的语用分析作者:房锦霞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11期一、引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地研究“沉默”现象。他们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话语分析、文化和艺术研究、人种学、语用学等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加以分析。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沉默”在课堂会话中的作用。二、调查方法话语分析必须有语料作为物质基础。这次分析是笔者在对8个小时的课堂会话录音材料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内容包括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英语课堂会话,会话的录音全部由笔者记录下来,然后由外籍教师检查核对,最后由录音者对他们的录音作了核实。三、“沉默”在课堂会话中的表现形式课堂会话中的“沉默”的分类是由课堂这一特殊的交际环境决定的。英国学者Sinclair&Coulthard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会话建立了曾轰动一时的课堂语言交际基本模式:提问(Initiation)→应答(Response)→反馈(Follow-up)。基于这个模式,“沉默”在课堂会话中的分布特征为:其一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之间的“沉默”,其二是学生应答和教师的反馈语之间的“沉默”。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有两种,其一是教师方面的(teacher silences),二是学生方面的(student silences)。四、“沉默”在课堂会话中的功能“沉默”这种行为方式在课堂会话中具有极强的交际功能。Jensen针对“沉默”行为进行了较全面的剖析,并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将之划分归类。他指出,“沉默”可起到五种不同的交际作用,且每一种作用均有正、反两个方面:(1)合分作用;(2)启示作用;(3)判断作用;(4)表现思想作用。Jensen针对“沉默”的功能所作出的上述解析充分体现了这种社会行为的两面性,他对此的分类与讨论显然有益于外语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沉默”的语用和交际功能。下面笔者分别从教师沉默和学生沉默两种表现形式讨论“沉默”在外语课堂会话中的功能。1.教师沉默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反复强调教师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无需言无不尽,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适量保持沉默,利用“沉默”执行诸多功能。(1)教师对学生缺点保持沉默表明他不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他们的缺点,而是理解、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这样将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沉默”合分作用的积极面(例1)。而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教师则可能导致合分作用的消极面——疏远师生关系。例1:Teacher: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Student:My name is Fang Fang.[in a low voice]Teacher:[silence].Fang Fang speaks very well,very clear.(2)教师诱导学生提出观点时,可以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教师的“沉默”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为他们大胆思维、敢于想象、敢于言表创造机会。这表现了“沉默”的启示作用(例2)。Rowe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的回答就更积极、更准确。同样,等待时间可以鼓励思维不太敏捷的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考虑。然而,“沉默”也可被看作是一种威胁——这让学生焦虑地面对提问,以致答非所问。例2:Teacher:How do you like this novel?Student: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Teacher:Yes,very good...(3)教师在学生一开始回答时就保持沉默可能表示不同意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沉默”中推断出自己的回答欠佳,然后有机会重新考虑,提出更有见解的观点,这里,“沉默”体现了表现思想的作用——缺乏思考。例3:Teacher:What is your opinion of money?Student:Money is everything.If I have money,I can buy anything what I want.For example...Teacher:[silence]2.学生“沉默”对于学生来说,“沉默”也有好多作用。(1)学生保持“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面对老师的问题不知如何作答,或者由于他们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他们的知识所限。这体现了“沉默”表现思想作用的消极面。例4:Teacher:What does this word “quick”mean?Student:[silence]Teacher:It means fast in English.(2)学生保持沉默,但同时伴随副语言特征如点头、微笑或记下教师的解释,这表明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认为教师讲的很重要,值得注意(判断作用的积极面)(例5);他们也可能通过“沉默”来表示异议或反对,比如朝地下看或皱眉头(判断作用的消极面)(例6)。例5:Teacher:I like English,it is very important.Do you agree with me?Student:[silence,nodding]Teacher:Yeah,So,you must study hard at English.例6:Teacher: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What about you?Student:[silence,looking down]Teacher:Oh,I see.You do not agree with me.(3)学生保持沉默可能是由于他们情绪欠佳,不愿意别人看到他们的真实感情(启示作用的消极面)。Lebra指出“沉默”可以掩饰某种情感,如痛苦、憎恨、愤怒、敌意等。(4)犹豫(话轮间沉默)在会话中起着重要作用。Goldman-Eisler的研究结果显示,填补沉默附加语象em,well与情感因素有关,而非填充性沉默与认知活动有关。Boomer指出自发言语中的犹豫一般出现在作出决断的位置。因此,学生可利用教师提供的任何机会来考虑他的回答,可利用犹豫给予他们时间进行思考。一些学生利用犹豫有意让其他人打断他们的谈话,以便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还可通过犹豫回避一些难堪的问题。五、讨论与结语会话中的“沉默”不止是无声,这是一个复杂且颇有研究价值的现象,牵涉到心理、认知、语用、社会及文化等诸方面因素,值得从多角度深入研究。本文仅对外语课堂会话中的“沉默”现象作了初步的探讨。由于篇幅所限,难免挂一漏万。目前我们还缺乏对汉语会话中“沉默”现象的研究,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推动这方面的研究。(责任编辑孙海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
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特点初中生物课程以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科学思维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特点:1. 多样性:生物学科内容广泛,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性:生物学科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3. 启发性:生物学科强调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遗传学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遗传疾病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植物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效果。
3.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生物进化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进化理论的理解和感悟。
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
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在民族地区的教育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沉默现象,即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或者不愿意参与讨论。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也让教师们感到困扰。
那么,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文化差异是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成因之一。
不同民族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表达的态度。
在一些民族地区,文化习惯让学生更加尊重权威和长辈,因此他们可能更加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些民族地区培养出的谨慎和内敛的性格也会让学生更加倾向于保持沉默。
语言问题也是导致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母语可能是其民族特有的语言,并非普通话。
而在学校教学中,普通话往往是主要的教学语言。
学生如果不熟练掌握普通话,就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感到困难和不安。
对于一些深居简出的民族地区,学生受外界语言影响较少,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弱。
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表达意愿。
一些教师可能更加偏向于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引导,这会让学生觉得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产生沉默。
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觉得课堂不够轻松和愉快,他们也会更加倾向于保持沉默。
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也是沉默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可能天生性格较为内向,由于个人原因,不太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些学生可能并不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有话要说,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这也是导致沉默的原因之一。
针对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解决。
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文化差异,采取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针对语言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普通话培训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心。
也可以引入学生的母语教学,让他们在更加熟悉和自在的语言环境下表达自己。
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
民族地区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一、课堂氛围影响1.文化差异:民族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差异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孤立和沉默。
2.语言差异:民族地区多数学生的母语为方言,而学校要求使用标准汉语进行教学,这种语言差异限制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表达需求,使得学生很难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学生个体因素影响1.自信心不足:由于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经济和文化落后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怕被同学嘲笑或被老师批评。
2.教育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往往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选择保持沉默。
3.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表达机会,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敢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1.师生互动关系不良:一些教师对于民族地区学生存在偏见,对待他们的态度冷漠或歧视,缺乏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导致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
2.师生语言不通:由于语言差异和方言使用,学生和教师之间在语言交流上存在困难,使得学生不敢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3.教师引导不当: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回应或给予肯定性的反馈,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敢再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解决策略1.改善课堂氛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2.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3.加强师生沟通: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浅议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浅议课堂沉默
《浅议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浅议课堂沉默》摘要: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在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
为此,笔者就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设计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总目标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
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多媒体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多媒体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
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要实现课堂多媒体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
因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
因此是否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
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作者:云淡风轻文章来源:转自它网点击数:1077 更新时间:2006-12-21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正确解读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沉默现象,以达到掌握沉默的规律和正确利用的目的;并且针对各种不同的沉默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沉默;评价;焦虑;提问的技巧;问题的修正;教学质量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verbal interaction),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interaction) o所谓非言语交流,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很多,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流的有效途径。
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上,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一这便是沉默。
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指没有言语的情况,当然也就包括上述的诸多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一般分为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静止沉默(still silence)和伴随一些体态动作等的非静止沉默(non-st订1 silence),本文讨论的仅局限于(学生方面的)静止沉默。
二、造成沉默的原因交流能力主要由三种能力组成,即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和使用技巧的能力。
沉默经常会与这三种能力的缺乏有关。
1.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以传递以下几方面语用特征首先,它表露出社会文化特征的间歇行为(socio-cultural silence),中国人"对情感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式,所谓以理节情,’发乎情止于礼义',这也使生活中和艺术中的情趣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不能充分地痛快地倾泻表达出来"(李泽源,1990) o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多听少言",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
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胡小芬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课堂沉默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
沉默分为广义沉默和狭义沉默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沉默现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而狭义的沉默仅指教师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默不语的现象。
按照沉默在课堂中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课堂沉默划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之前积极思考时所表现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而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或者是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现象就是消极沉默。
本文仅对消极的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寻解决的措施。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胡小芬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沉默现象及对策研究
2.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与分析——以石河子市第16中学初一初二学生为例
3.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4.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5.如何识别与应对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Elementary & High School’s Faculty Training Center,Baoding City 参训教师科研论文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论文作者:王之宏指导教师:赵树林任教学科:初中生物评审单位: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答辩日期: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参训教师科研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科研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本文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本人以人格保证,恪守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道德,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和独创性。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科研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有关保留、使用科研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本人所提交作品为科研课题()的科研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与科研工作内容。
如果违反本人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日期:年月日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参训教师科研论文摘要目前初中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课堂沉默现象,生物课堂尤其严重。
这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师了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研究中学生生物课堂沉默对调整师生双方课堂情绪,促进良好课堂互动,加强生态课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文献调查等方法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生物课堂沉默的成因主要集中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根据课堂沉默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打破沉默优化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沉默应对措施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目录1.课堂沉默的定义……………………………………………………1.1积极沉默1.2消极沉默2.课堂沉默的现状……………………………………………………3.课堂沉默的不利影响………………………………………………4.课堂沉默的成因……………………………………………………4.1学生因素4.1.1对求知没有兴趣4.1.2性格内向,缺乏自信4.1.3语言水平4.2教师因素4.2.1教育理念4.2.2教育模式4.2.3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程度4.2.4教师的提问策略4.2.5师生关系5.课堂沉默的应对策略………………………………………………5.1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增强自信心5.2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3提高提问技巧,有效提问5.4家校共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参考文献…………………………………………………………………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参训教师科研论文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成功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然而,大量的教学研究和亲身教学证实,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课堂沉默现象,教学气氛沉闷的现象愈演愈烈。
因此,研究并解决初中生物课堂沉默已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1.课堂沉默的定义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交际主体只能是教师和学生。
他的交际链也只能由两种形态:教师—学生、学生—教师。
那么,课堂沉默可以相应的定义为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根据课堂效用的不同课堂沉默包括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两种表现形式。
1.1积极沉默积极沉默是学生思考时普遍的和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将老师所授知识接受→分析→归纳→运用的必要表现形式。
1.2消极沉默消极沉默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关心、不参与、不感兴趣等状态的表现。
消极沉默会直接导致尴尬的课堂氛围,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是针对消极沉默的研究。
2.课堂沉默的现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沉默现象是教师教学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学中教师想尽办法想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但学生总是不愿发言回答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进来。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提出后,大部分学生都沉默不语,更有甚者在看其他书籍,几乎没有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么自己回答,要么强行点名让学生回答,被点到的学生很多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甚至不会回答,同时其他学生要么继续沉默,要么迅速翻书查找答案。
生物课堂氛围十分冷淡,完全达不到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很残酷但又真实存在的客观现状。
3.课堂沉默的不利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日趋严重。
首先,课堂沉默的学生人数众多,根据调查,初中生物课堂沉默的学生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比例严重令人惊讶,甚至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其次,这部分沉默的学生被“边缘化”。
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宠爱,对话交流的机会多,初中生物课堂沉默浅析知识掌握的好,因而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喜爱发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沉默的学生,平时不爱发言,成绩相对落后;越是落后,越是懒于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边缘化”。
三是课堂沉默的学生成长受限。
课堂沉默的学生由于不发言、不参与。
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就接踵而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阅读水平下滑,不善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4.课堂沉默的成因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学习过程,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应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分析问题,最后由教师做出归纳总结。
因此师生互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4.1学生的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性格特征。
所以学生的课堂沉默与自身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4.1.1对求知没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丧失求知欲,就必将对课堂讲授的知识缺乏热情,就算有再好的老师,讲得再精彩,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电脑游戏打得很出色,可是一个简单的生物特征却背不出来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是导致在该学科课堂上发言最少的原因的认同度较高,此题平均得分为2.47,排在20个选项的第四位。
其中认为“有点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百分比达到48.7%,即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该学科上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在该学科课堂上发言最少的原因。
4.1.2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与其课堂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有的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不喜欢说话,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怕说错话,被别人笑话,这是他们上课发言少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由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不爱说话,言语表达能力往往不强,而这会导致其在大众面前发表意见的欲望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发言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少,势必对他的言语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他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4.1.3语言水平学生语言水平也是影响课堂沉默的因素之一。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师所授内容难以理解,即使是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也会导致学生不愿开口。
与此同时,自悔、受挫感和焦灼心理也随之产生,因而进一步加剧了沉默现象。
学生语言水平不够,却要求他们完成难度较高的课堂任务,会造成课堂的频繁停顿,阻碍原计划的课程进度4.2教师因素4.2.1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领航员的角色。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不能应材施教、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落后的教学方式会造成课堂发言的学生少,开小差的学生多,助长了学生课堂上的不良沉默行为。
4.2.2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原因之一。
生物课堂几十年来都是以教师填鸭式的讲解为主要教学模式,生硬的讲解理论和概念,拘泥于教材,缺乏新意,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总是打不起精神。
可见,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沉默行为的产生就不言而喻了。
4.2.3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师都希望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不论男生女生、不论成绩好坏,但是在实际当中,情况并非如此。
老师往往在实际教学中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耐心,给男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也许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访谈当中有老师说“作为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并没有好坏学生,都一视同仁,当然也有对一些不听话学生生气的时候……”。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是,在提问学生的时候,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更有耐心。
当他们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循循善诱”,但是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却只给很少时间思考,回答不上来马上失望地叫其坐下。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采取了不同的互动方式。
在与学业成就水平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互动式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方式。
4.2.4教师的提问策略据研究,教师提问策略的不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考。
当教师提问的问题超出了学生实际能力范围。
思考时间较短,学生难以做答,只能沉默。
其次,对问题过于枯燥。
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会导致学生三缄其口。
此外,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的反馈及积极的评价,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加剧沉默心理4.2.5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大体划分为:专制型、管理型、挚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在专制型和管理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中,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易于产生课堂沉默现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
生物课堂应该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然而,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的绝对权力与权威地位已在学生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俨然成为了阻碍师生平等交流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