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归有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2017.4答案以及翻译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
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
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
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知县。
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
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
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
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
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
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
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一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注:本传以归有光的才学和胆识为主展开叙述,不论是为官,还是为文,都突出了他有主见的特点。
第1段写他读书成长和讲学的情况;第2段写他为官的经历;第3段写他在古文方面的作为;第4段写他在经学研究方面的地位和影响。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
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
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
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明]归有光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
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先生焉。
先生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
众皆期以大用,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伟,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
人无贤愚,见者倾倒。
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
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
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
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
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
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
先生独为诸生,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注]。
于是将上礼部,服王官有日矣。
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
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与不遇之际。
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
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
今先生遇矣,得一人于千百之中,不可谓无获也;障流波于奔溃之日,不可谓无力也。
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
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
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
因书以为别。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发解:明代称乡试考中举人发解。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为童子时A则知B有吴纯甫先生C长D而登E先生之门F悦G而忘H其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文中指归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毕礼而归之”的“归”意思不同。
B. 游,文中指交往,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游”意思不同。
C.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等事项,长官为礼部尚书。
D. 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
古代官吏按等级配有相应的官服颜色。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范文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道宪传阅读练习及【附译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2024届高考高考文言文阅读归有光专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归有光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府君墓志铭归有光府君姓归氏,讳椿,字天秀。
大父讳仁,父讳祚,母徐氏。
嘉靖十五年初八日卒,年七十一。
按,归氏出春秋胡子,后灭于楚,其子孙在吴,世为吴中著姓。
至唐宣公,仍世贵显,封爵官序,具载唐史。
宋湖州判官罕仁,居太仓。
其别子居常熟之白茆。
居白茆已数世矣,由湖州而下,差以昭穆。
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
府君初为农,已乃延礼师儒,教训诸孙,彬彬向文学矣。
府君少时,亦尝学书,后弃之,夫妇晨夜力作。
白茆在江海之壖,高仰瘠卤,浦水时浚时淤,无善田。
府君相水远近,通溪置闸,用以灌溉。
其始居民鲜少,茅舍历落数家而已。
府君长身古貌,为人倜傥好施舍,田又日垦,人稍稍就居之,遂为庐舍市肆,如邑居云。
晚年,诸子悉用其法,其治数千亩如数十亩,役属百人如数人。
吴中多利水田,府君家独以旱田。
诸富室争逐肥美,府君选取其硗①者,曰:“顾我力可不可,田无不可耕者。
”人以此服府君之精。
盖古之王者之于田功勤矣,下至保介、田畯、遂师、遂大夫、县正、里宰、司稼,设官用人,如是悉也。
汉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时赵过、蔡癸之徒,皆以好农为大官。
今天下田,独江南治耳。
中原数千里,三代畎浍②之迹未有复也。
议者又欲放前元海口万户之法③,治京师濒海萑苇之田,以省漕、壮国本。
兹事行之实便,而久不行,岂不以任事者难其人邪?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硗(qiāo):土质坚硬瘠薄之地。
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水沟。
③海口万户之法:元大臣虞集曾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海口万户之法”即源于此说。
1.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府君,古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也指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B.大父,既指祖父,也指外祖父,文中是“祖父”的意思,“大”是敬辞。
文言文阅读归有光《解惑》练习及答案译文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共20分)解惑[明] 归有光嘉靖己未,会闱事毕,予至是凡七试,复不第。
或言:翰林诸学士素怜之,方入试,欲得之甚,索卷不得,皆缺然失望。
盖卷格于帘外,不入也。
或又言:君名在天下,虽岭海穷徼,语及君,莫不敛衽。
独其乡人必加诋毁:自未入试已有毁之者矣;既不第,帘外之人又摘其文毁之。
闻者皆为之不平。
予曰:不然。
有举之而吾得焉,是举之者胜也,而挤之者不胜也;有挤之而吾失焉,是挤之者胜也,而举之者不胜也;有誉之而吾得焉,是誉之者是也,而毁之者非也;有毁之而吾失焉,是毁之者是也,誉之者非也。
彼其人若非且不胜矣,而又何足与辨乎?彼其人既是且胜矣,而又何可与较乎?夫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人不得而举与挤也,不得而誉与毁也,是有天命焉。
实未尝举也,未尝挤也,未尝誉也,未尝毁也。
昔年张文隐公为学士主考。
是时内江赵孟静考《易》房,赵又为公门生,相戒欲得予甚,而不得。
后文隐公自内阁复出主考,属吏部主事长洲章楙实云:“君为其乡人,必能识其文。
”而章亦自诡必得,然又不得。
当是时,帘外谁挤之耶?子路被愬于公伯寮。
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孟子沮于臧仓而曰吾之不遇鲁侯天也。
故曰有天命焉。
晋乐广尝与客饮酒,客见杯中有蛇,恶之,归而疾作。
时河南听事壁上有画漆角弓,作蛇形,广以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问客所见如前。
广因告所以,而客疾遂愈。
今或者之言,皆杯中之蛇类也。
作解惑。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而挤之者不胜也挤:排挤B.属吏部主事长洲章楙实云属:通“嘱”,嘱托C.子路被愬于公伯寮愬:诋毁D.而章亦自诡必得诡:狡辩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闻者皆为之不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晋乐广尝与客饮酒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归而疾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广以杯中蛇即角影也皆以美于徐公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归有光在本文中回忆了自己七次科举没有成功的经历,这多次的失败给了归有光巨大的打击,他也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无奈。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归有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归有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注]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名为迁,实重抑之也。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有删改)[注]春官:礼部。
材料二:吾家自先太仆①卖文,先处士卖书画,以笔耕自给者累世矣。
遭乱家破,先处士见背,余饥窘困踣②,濒死者数矣。
比年来,余文章书画之名稍.著,颇有来求者,赖以给③粥。
客或病.其滥,余曰:“诚然!顾不能无藉于此,欲不滥当若何?”客曰:“大人先生、学士大夫来求者应之,即屠沽儿有求,拒弗与。
庶免于滥矣!”余笑曰:“客过矣!天下有道,贤人在位,愚者在下;无道反是。
故战国之贤豪,多隐于.卖浆、屠狗;东汉之高士,或托于侩牛、赁舂。
今之所谓大人先生、学士大夫,子以为贤乎,愚乎?果贤者也,知必不立于今日之朝,食今日之禄矣;今之屠沽儿,吾岂谓必有如古之贤豪高士出其中乎?顾不立今日之朝,不食今日之禄,以为犹此善于彼。
既卖文,卖书画,凡服食器用一切所需无丕取办于此是余亦为沽者之事。
吕望鼓刀为师尚父,百里奚、宁戚饭牛为齐秦相,余平生自待如此,又安敢概视今之屠沽儿,谓必无古之卖浆、屠狗、侩牛、赁舂之贤者出其中乎?唯今世之所谓大人先生、学士大夫之中,则断断乎必无人也。
子若以余之卖文,卖书画不拒大人先生、学士大夫之请为滥,则诚然矣。
顾以应屠沽儿之求为滥,不已傎④乎!”客愕然久之,曰:“子之论诚高矣!虽然,世目子为狂生,乃今尤信。
”(选自归庄⑤《笔耕说》,有删改)[注]①太仆:曾祖父。
下文“处士”指作者父亲。
《明史·归有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归有光传》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明史·归有光传》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李仕鲁传》原文及翻译》李仕鲁传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
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
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译文: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
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
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
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
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归有光归钺传归钺传归有光孝子钺(yu),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母常喋喋罪过鉞,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n):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②致:送达。
25.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 分)(1)比归(2)孝子由是失爱(3)终身怡然(4)弟寻死26. 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 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
(2 分)(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25. (1)等到(2)因为这样,因此(3)高兴地样子(4)不久26. (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 (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译文: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
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
后妻常常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
因为家里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
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
③轻儇:轻佻,不庄重。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了:明白,了解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沧浪亭记归有光》阅读答案沧浪亭记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
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环:环绕B.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易:改变C.迨淮南纳土迨:到,等到D.极一时之盛极:完全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钱鏐因乱攘窃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8.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译文:参考答案:18.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参考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归有光归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归有光归钺传归钺传归有光孝子钺(yu),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母常喋喋罪过鉞,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n):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②致:送达。
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1)比归(2)孝子由是失爱(3)终身怡然(4)弟寻死2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
(2分)(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25.(1)等到(2)因为这样,因此(3)高兴地样子(4)不久26.(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译文: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
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
后妻常常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
因为家里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
归有光顾隐君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归有光顾隐君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归有光顾隐君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顾隐君传〔明〕归有光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
相传晋司空和之后。
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
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
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
皇太子生,覃恩近侍,封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
会里中有徭役事,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①于吴门。
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
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
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
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
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
”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
”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
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
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碎,加诟责焉。
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
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
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
”卒偿之而不自言。
州大夫建绰楔②,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
”隐君恻然,遽还之。
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
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
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
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
”故自号海隐居士。
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
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注〕①戾止:流传到达。
②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天子恩,不得此微:没有B.先属意隐君子为后属:集中C.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比:对比D.竟自海上得疾以归竟:最终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世居昆山之七浦塘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以勇气闻于诸侯C.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因乞始兴君书之,勒石于墓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余姚知县。
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语文必修五(浙江专用 苏教版)课时作业:专题二 项脊轩志 含解析
项脊轩志一、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归有光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①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⑤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⑥,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 ①昆山,今属江苏。
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
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
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
谌,造诣.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审理案件。
A.每听讼..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巨子妄庸:狂妄平庸。
D.目为妄庸..解析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A项,两个都是代词,译为“他”;B项,都是助词,“……的人"/时间词后,表停顿;C项,都是介词,“给”“替"/“对”“对待";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而”代词,“你的”.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归有光《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美堂后记(明)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佣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
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
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
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东园翁家传归有光阅读答案翻译(明)归有光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
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
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
洪武中,凉国公①得罪,尸于市。
翁时游京师,哀之,往观叹焉,几为逻卒所缚。
大理寺少卿胡,巡抚苏州,翁为乡老。
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以为非大人在上者所宜,胡卿乃谢之。
邑民虞宗蛮,以豪皆簿录。
时巡抚无行院,居瑞光寺,胡卿雅善其僧,僧特为宗蛮请。
胡卿曰:“当问马者。
”胡卿重翁,不名而呼其姓也。
僧乃私许翁百金。
翁起便旋,摇其首。
僧以为少也,益之千金,翁竟不许,遂没宗蛮家。
他郡送囚至,皆已论死,翁知有冤,不及白,意常恨之。
临安关吏苛留人,翁从胡卿入,抗言之,关吏诛死。
胡卿养鹤,市儿不知,击死之,逮及其父母。
翁以市儿为家僮,携之入见。
胡卿乃以死鹤予市儿。
尝为胡卿规建书院,即今巡抚行院治所也。
翁虽以乡老时时从胡卿,而好读书,筑精舍于眠牛泾,远近来贺,至以囷②贮菜。
郡别驾张大猷登拜于堂,扁之曰东园,故甫里至今称东园翁云。
翁与征士周谷宾,鄱阳令赵宗文交善,皆甫里人。
谷宾,姚少师荐至京师,以跛辞归。
宗文,洪武间举人材,辞以母老;永乐三年,翰林典籍梁用行荐为鄱阳令,尝为翁作翠云朵歌。
翠云朵者,东园石也。
翁三子,望、企、行。
望子,曰永、昴、杲。
望尝相其三子,曰:“伯有钱而无权;仲蚕眼,有钱;季鹅行鸭步,当以万计。
”其后皆如其言。
杲为杨氏赘婿,不为舅所礼。
夫妇空手不持一钱而出。
卒自奋,积赀巨万。
马氏盖兴于成化间,后诸子皆能继其业,遂甲于甫里,为长洲著姓。
诸孙淮,以太学生调官海南。
还,七十余,好学不倦。
瀚,太学生,好尚文雅。
用拯为诸生,通史学。
曾孙致远,南京乡贡进士。
赞曰:余论东园翁,悉载用拯之词,盖以为其家传不得而略焉。
用拯,余女弟夫也。
余闻吴故有大理卿熊巡抚,类以没人产为事,吴民冤痛。
今马氏书谓“熊”为“胡”,误也。
以之酷,东园翁事之,观死鹤事,其所匡救岂少哉?是必有阴德,宜其子孙之盛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归有光《杏花书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归有光《杏花书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杏花书屋记(明)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①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翁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有删改)材料二:周广,字克之,昆山人。
历知莆田、吉水二县。
正德中,以治最征授御史,疏陈数事,略言:唐庄宗与伶官戏狎,一夫夜呼,仓皇出走。
臣谓宜遣逐乐工,不得籍之禁内,乃所以放郑声也。
陛下何不慎选宗室之贤者,置诸左右,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乃所以远佞人也。
宁②见疏大怒,传旨谪广东怀远驿丞。
宁使人遮道刺广。
广知之,易姓名,变服,潜行四百余里乃免。
世宗即位,复故官。
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擢福建按察使。
镇守中官以百金馈,广贮之库,将劾之,中官惧,谢罪,自是不敢挠。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注]①周孺允:周广(玉岩公)的儿子,太仓(今属江苏)人。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归氏二贤传归有光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
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
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
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
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
③罹(lí):遭遇。
屯(zhūn):艰难。
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即諓諓罪过孝子罪过:即过错B.孝子由是失爱失爱:失去父爱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过门:经过门前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完洁:同“完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辄索大杖与之B.于是思以广其传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已又坐市舍中卖麻孝子之族子D.纬以事坐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③以德报怨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
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
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
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
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 分)
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4 分)
⑵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参考答案】
5.C(A.应为“审理案件”。
B.犯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定案,形成案卷。
参看《曹刿论战》的“小大之狱”句。
D.应为“视作”。
)6.D(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代词,“你的”。
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它”。
B项都是代词,指某一范围内的全体,相当于“众”。
C项都是动词,前译为“担当”,后译为“成为”,“是”。
)
7.C
8.C(“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
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个反衬归有光的才华。
)
9.(1)①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光有才,推荐他为南京大仆丞。
②世贞很不满,但此后也从内心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2)①用古教化为治。
②断讫遣去,不具狱。
③辄寝阁不行(用一个得1分,两个得3分)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
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
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
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
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
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
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
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
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
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
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亡而平庸的大人物。
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