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3. 理解原子核的重要性和稳定性。

4. 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a. 原子的定义和历史发展b. 原子的组成部分:质子、中子和电子c. 原子核的重要性和稳定性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a.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b.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c. 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原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原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性,并记录下重要观察结果。

2.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3.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报告,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的重要性和稳定性。

概念讲解:1. 使用多媒体工具或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强调原子核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活动实践: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引发学生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关系的思考。

2.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归纳总结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巩固与评价:1.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应用。

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教学资源:1. 多媒体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用于实验演示和小组实验。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相关的知识。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重点: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

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0族。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

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1. 概述
本教案通过鲁科版选修三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原子结构
2.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学生需要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即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不断运动。

2.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作用
本部分介绍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作用,如质子数和质量数的概念,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道等。

2.3 原子的量子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波长、频率等,以及原子的能级、光谱等。

3. 元素性质
3.1 元素周期表
本部分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主族、副族、金属、非金属等概念。

3.2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以及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

3.3 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本部分介绍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分类,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总结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五篇范文]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五篇范文]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总结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自主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以及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树立事物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引入] 元素周期中,为什么把Li、Na、K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页,填写第5页的表格,探究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投影] 课本第五页表格[板书]1、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师 ] 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和不同之处吗?[ 生 ] 讨论总结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一个电子;②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③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多;④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上有相似和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如何呢?是否也有相似和不同呢?[演示] 演示钾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 观察现象,并对比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总结] ①都熔化成银(银白)色小球,但钾先燃烧;②颜色不同;③钠、钾都易和氧气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钾更易与氧气反应。

[演示] 演示钾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 对比钠、钾和H2O反应,现象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得出怎样的结论?[总结] 浮、熔、游、响、红;K轻微爆炸;钠、钾都易和水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

[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钠和钾都能和O2、H2O等反应,在反应中Na、K失电子表示出还原性,但钾更易发生反应。

碱金属性质为什么会相似呢?又为什么有不同呢?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讨论板书](2)化学性质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一个电子,它们化学性质相似;②它们都能与O2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产物中均显+1价。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材分析】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本节第一课时中,又进一步认识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元素周期律,概念性强,比较抽象,故应注意以具体的数据和事实为载体,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关系的教学。

教材在“学与问”和“科学探究”栏目中安排了较多的问题,其意图无疑是为概念形成与迁移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平台。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电离能、电负性等新的概念,同时突出概念关键字词的辨析,强化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另外,本节课教材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素材,教学时要突出这些资源的运用,同时注意利用数据和图表方法来探究有关规律,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及其周期性。

2.能应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解释某些元素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中运用分析、图表等方法,体验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离能、电负性等科学概念的学习及鲍林等化学家创新的史实,体验科学概念的价值,感悟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难点】电离能、电负性。

【教学过程】【任务引入】指导学生以任务练习形式复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强化对其内在联系的认识。

投影:(1)请写出基态原子的外层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所有元素的名称与符号:①n s2n p3(n=2~4)②3d6~84s2③3d104s1④4s1(2)指出这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说明属于哪个区。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 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包括能级、壳层、轨道和电子数目。

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4. 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元素周期表。

3. 模型或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并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它们的性质是否有一定的规律?主体: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a. 解释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以及质子和中子的作用。

b. 展示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相对位置。

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a. 解释能级、壳层、轨道和电子数目的概念。

b. 展示电子排布的规律,如能级填充顺序和阿伦尼乌斯规则。

c.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a.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和元素符号。

b. 讲解元素周期性规律,如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元素性质的变化。

c. 利用元素周期表上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具体表现。

4.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a.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关联?b.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性质相似的原因,如氧族元素的共同特征。

c. 探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差异,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

总结:1. 确认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强调元素周期性规律对于预测元素性质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拓展活动:1. 实验:通过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变化,进一步验证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1.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其一般变化规律。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的划分的关系,与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引入:从“位、构、性”的角度来看:如何从量子力学模型的观点更加深入地认识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又有何本质的联系呢?学生活动:写出元素周期表中下列各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引导学生回忆原子价电子排布的写法和规律。

通过书写价电子排布,结合这些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来分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

可引导学生从有效核电荷数的角度分析出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

运用得出的结论尝试分析下面几组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进而发现仅有定性的分析是不够的。

为此,人们采用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来定量地衡量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1. Rb和Na2. S和Cl3. Li和Mg提出问题:原子在失去电子时需要吸收能量,请按照给出的第三周期以及第五主族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来推测原子在失去电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的变化情况。

给出第三周期以及第五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数据,验证推测,并引出电离能的概念。

讲解:科学家们用电离能定量地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定义:从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

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I1)。

M (g) = M+(g) + e-I1(第一电离能)M+ (g) = M2+(g) + e-I2(第二电离能)M2+ (g) = M3+(g) + e-I3(第三电离能)提出问题:请说明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怎样的变化?学生参看图1-3-5、1-3-6得出规律,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

2.文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

2.文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江苏省南通中学瞿洋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选自课程标准“物质结构与性质”领域中的“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这部分内容。

它属于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经过必修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所认识。

但是鉴于个体的差异性,对周期性变化的理解还存在认识程度上的不同,利用这种认识上的不同,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等多种形式,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对选修3中的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变化进一步地认识。

三、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半径周期性的变化,掌握影响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2.了解电离能,掌握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认识反常现象的必然性。

3.了解电负性,掌握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归纳电负性的应用范畴。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变化的规律,交流讨论、PAD即使作答等方式,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内在联系。

通过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探究,体会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应用性,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难点:1.电离能2.电负性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 PAD2.教师准备:多媒体六、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的设计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课外拓展”为主线贯穿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始至终沉浸在研究的氛围之中,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以一个个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应用等科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七、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学?【PPT投影】(科学史话)在布瓦博德朗发现元素镓之前,门捷列夫准确预言在锌与砷之间存在类铝元素和类硅元素。

提问:在19世纪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时代,门捷列夫就能准确预言,让人非常钦佩。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元素的性质。

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性质与元素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2. 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3. 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掌握元素性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导入前期知识,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并提问元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二、导入新知(15分钟)1. 出示元素周期表,简要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作用及分类方法。

2. 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并提问学生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判断元素的性质。

三、探究原子的结构(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并给出原子的定义。

2.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并对各部分的性质进行解释。

3. 讲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如能级、轨道和电子填充顺序等。

四、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5分钟)1. 说明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如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2. 指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如铜和金的导电性、氧和氮的化学活性等。

3. 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推断其原子结构。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小结元素分类及性质与元素结构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元素的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扩展讨论:邀请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其他元素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课堂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与展示,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初步思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和元素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和元素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和元素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材,对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册教材介绍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特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3.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元素的分类。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特性,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元素的分类。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实物,如铁、水等,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好奇。

通过问一些问题,如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可回答出“原子”的概念。

2. 呈现知识点在讲解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

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特性。

3. 进行互动讨论设计一些互动的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请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一些常见的元素,并探讨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4. 实验展示通过简单的实验,如用镁带和火柴点燃、用电解水进行水解等,展示原子和元素的性质。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对原子和元素的实际认识。

5. 总结与提升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进行小结提问和思考。

可设计一些小练,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搭配合适的图示。

示例如下:原子和元素- 原子: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元素: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六、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还有待深化。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进行一些练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示例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示例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示例第一章: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1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2 原子核与电子云1.3 原子轨道与电子分布1.4 泡利不相容原理与洪特规则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2.1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2.2 周期表的结构与分类2.3 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2.4 周期表的应用与预测第三章:原子半径与元素性质3.1 原子半径的定义与测量3.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3.3 原子半径与元素的位置关系3.4 原子半径与其他性质的关联第四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4.1 电负性的定义与测量4.2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4.3 电负性与元素的位置关系4.4 电负性与化学键的极性第五章:元素周期律与金属性与非金属性5.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5.2 金属性与金属元素的特点5.3 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元素的特点5.4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第六章:价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6.1 价层电子的概念6.2 价层电子与元素化合价6.3 价层电子与元素化学反应6.4 价层电子与元素化合物的结构第七章:元素周期律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7.1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7.2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变化7.3 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7.4 同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反应第八章:元素周期律与同族元素性质的变化8.1 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8.2 同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变化8.3 同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8.4 同族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反应第九章: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反应9.1 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9.2 主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变化9.3 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9.4 主族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与反应第十章:过渡元素的性质与反应10.1 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10.2 过渡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变化10.3 过渡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10.4 过渡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与反应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原子半径与元素性质、电负性与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与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内容。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层、能级、轨道等概念。

(4)能够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原则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演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对元素性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包括电子层、能级、轨道等概念。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1)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的理解,包括能级、轨道等概念。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本质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实物或图片,如铁、铜、氧等,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讲授新课(1)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①介绍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和核外电子。

②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性质,如电荷量、质量等。

教师招聘《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说课稿

教师招聘《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说课稿

教师招聘《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说课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招聘《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内容;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研究来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知道金属和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应用。

这些内容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和元素周期律后,对同族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已有初步了解,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之间关系的推导,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察思考】(公布答案)根据同学们所写的电子排,思考碱金属电子排布规律。

【回答】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层到稀有气体。

【讲述】回答的很好,最外层电子从1到8,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一个到8个,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板书】1、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练习】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构造原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自数目并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增多,请同学们填表:【渐增多特点我们可以把元素周期系的发展形象地比喻成螺壳上的螺旋:【科学探究】考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产式的通式。

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个同?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讲课设计一、教课剖析:(一)剖析教材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长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的关系。

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色出发,联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研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点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的关系,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确立了基础。

只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着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剖析学生1、知识技术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等知识,为学习本节确立了必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想法、总结概括法,拥有必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依据以上两个剖析,我确立本课教课目的以下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问题研究和议论沟通,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想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获取提高。

依据以上两个剖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课要点和难点:(四)教课的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2、教课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为了有效地达成教课目的,突出教课要点,打破难点,我准备采纳以下教课策略,下边说教课策略的设计三、教课策略:(一)教课模式1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纳“复习引入——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稳固练习”的教课模式。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3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3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之间的关系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二、教学: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师】不错,说到底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结构所决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跟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相的关系,所以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首先得研究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2中我们已经对元素周期表做过探究,请同学们结合P15-16页『探究』内容回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探究】P15-16【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结】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其中有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

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种。

一、1s1——1s2 二、2s1——2s22p6三、3s1——3s23p6四、4s1——4s24p6五、5s1——5s25p6六、6s1——6s26p6七、7s1——?通式:ns1——ns2np6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2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板书】1. 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中发生变化的能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对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进行定性地判断。

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仅有定性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本节教材引入“电离能”这一描述元素性质的物理量,旨在从定量的角度来说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教材通过对电离能定义的描述,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其本质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必修2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性(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解释或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用书中提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定义,知道同种元素逐级能及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能够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解释某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理解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基于图表分析设置多个层层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学习活动,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情景为起点(提出问题),问题探究为中心(探究问题),问题解决为终点(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探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完成对“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学习与建构。

环节一:提出问题(问题情景为起点)[PPT投影]科学史话:在布瓦博德朗发现元素镓之前,门捷列夫准确预言在锌与砷之间存在类铝元素和类硅元素。

[提问]在19世纪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时代,门捷列夫就能准确预言,让人非常钦佩。

你知道门捷列夫成功预言的依据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元素周期律。

[师]今天,就让我们每位同学也来当一次门捷列夫,依据必修2所学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下列推测。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演绎推理和数据分析掌握电离能和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负性电离能的逐步引入,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体会量变引起质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节知识框架:教学重点难点:1、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和它们的一般变化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的划分3、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的关系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教学素材:素材1: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趋势素材2、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体现。

观察思考:为什么钠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价,镁元素的为+2价,铝元素的为+3价?化合价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素材3、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图素材4、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示意图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式、演绎推理和逻辑探究相结合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意图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写出第3周期及VA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请同学们根据写出的价电子排布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

学生写的是电子排布式,没有抓住价电子。

巩固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并为本节的教学做准备过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有定性的分析往往是不够的,为此,人们用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来定量的衡量或比较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学生思维活跃,什么是电离能、电负性呢?自己会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

练习1填表练习2 2.从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数据的大小可以判断出()A、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C、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D、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练习3 3.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KB、 NaC、PD、Cl观察思考展示素材2,分析讨论钠镁铝的化合价为什么分别+1,+2,+3?分析素材2,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离能突然变高,也就是说,I2〉〉I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周期表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

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VIIIA族、0族。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

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

[思考]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1~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最大能层数(钯除外)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46Pd [Kr]4d(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26 号元素铁属于d 区B.主族族序数=其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在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D.最外层电子数=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E.主族共有7列,副族共有7列F.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 A主族的元素与第三周期IIA元素核电荷数相差13 2、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着许多的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也有一定的规律,填写下列问题:第一、二、三、四周期中包含的元素数目分别为,卤族元素中F、Cl、Br的原子序数分别为,碱金属元素中Li、Na、K的原子序数分别为;体会上述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与周期中元素数目之间的关系。

3、门捷列夫当年提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和现在的元素周期律比较,其主要的区别是。

到元素周期表中找一个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不符合的元素。

4、根据外围电子排布的不同,元素周期表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区域分布示意图。

请说出这样划分的依据,同时写出S区、d区和p区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5、用电子排布式表示Al、Cr(原子序数为24)、Fe(原子序数为26)、As(原子序数为33)等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并由此判断它们属于哪一周期哪一族。

Al: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探究〗观察下列图表分析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基础要点]概念1、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2、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I4、I5……?分析下表:〖归纳总结〗12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3.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 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 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 3、I 4、I 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 1<I 2<I 3<I 4<I 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4、Be有价电子排布为2s2,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

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为什么呢?Mg:1s22s22p63s2P:1s22s22p63s23p3那是因为镁原子、磷原子最外层能级中,电子处于半满或全满状态,相对比较稳定,失电子较难。

如此相同观点可以解释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5、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十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1)由I1到I8电离能值是怎样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1为什么最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I7和I8为什么是有很大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I6到I7间,为什么有一个很大的差值?这能说明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I1到I6中,相邻的电离能间为什么差值比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I4和I5间,电离能为什么有一个较大的差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有__________________层。

最外层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电子轨道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元素的周期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族。

2、讨论氢的周期位置。

为什么放在IA的上方?还可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答: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s1),既可以失去这一个电子变成+1价,又可以获得一个能。

电子变成一l价,与稀有气体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根据H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不难理解H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放在IA,又可以放在ⅦA。

3、概念辩析:(1)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1(1)分析表中数据,请你说明元素的电离能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是:元素的电离能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是:(2)分析表中数据,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归纳与电离能有关的一些规律。

(3)请试着解释:为什么钠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思考与交流〗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科学探究]1.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