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https://img.taocdn.com/s3/m/b466fd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6.png)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什么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河流组:阅读图7.41,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从长度和水能资源、流速、流向等方面分析河流有何特点?台湾最长的河流、最大的湖泊是什么?
植被组:以阿里山为例,思考台湾植被的特点。
(承转)“云旅游”到了台湾,我们发现台湾和福建一样都有妈祖庙,太神奇啦,有和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
三、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活动)阅读课本66页,收集史实资料和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提示:从文化关系、历史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方面分析。
)
【课堂练习】
(2021陕西中考28题改编)“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台湾和福建的两所中学开展“云交流”学习活动。
根据台湾同学制作的互动卡,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________洋,地处________带和亚热带。
(2)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________、平原主。
(3)卡片中A处为________岛。
(4)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请从台湾岛的地
【板书设计】
7.4.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地形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气候
海陆位置
( 岛屿,环海 )
河流
范围
植被。
初中地理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ecd72eec3a87c24128c488.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指图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能运用地图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及人口分布特点。
3.了解台湾丰富的物产和农业分布情况,并能分别解释其原因。
【重点】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难点】台湾物产丰富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谈话法【教具准备】①多媒体②台北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③高雄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④地理要素图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我们一起追过的台湾》(提问)通过视频,同学们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吗?(讲述)今天我们就讲述台湾省。
(板书)台湾省师:通过观看视频,你有何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大家想不想去台湾旅游呢?——想师:旅游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游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师张贴地理要素)师:去台湾旅游之前,我们必须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以备旅游时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请看学案导学活动一、二,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多媒体呈现自学要求)学生自学,组内交流更正答案,准备上台展示交流。
师:去台湾旅游之前,有同学会问:台湾在哪里?包括哪些地方?我们买张台湾地图吧。
……下面请看台湾省区图,在黑板上指画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生1:台湾省主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一系列岛屿……生2:台湾主要位于北纬22度到北纬26度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处于低纬度地区……生3:台湾位于祖国东南部,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师:找到了台湾的位置与范围,有同学会问:台湾有高山吗?我们需要携带登山设备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一下台湾的地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生1:台湾有玉山、雪山、海岸山、中央山脉等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台湾山脉,位于台湾岛东部,占台湾岛面积的三分之二,适宜发展林业……生2:除山地外,还有平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约占三分之一,适宜发展种植业……生3:根据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剖面图,判断出台湾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因此,河流大部分自东向西流入海洋……师:位置和地形影响气候,有同学会问:我们去台湾旅游,带厚衣服还是薄衣服呢?需不需要带雨具?让我们在气候专题中回答这些疑问吧。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75709be2bd960591c6774a.png)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周围海域的名称,能从地图及资料中分析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台湾省地图及台湾农矿产品分布图,提取出台湾的自然环境、地形、资源等知识。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分布。
2、难点:台湾省丰富的农矿产、森林资源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五、教学媒体:PPT课件、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视频《乡愁》。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诗歌《乡愁》,同时思考一下问题:1、诗中“我在这头”指的是什么?2、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我在这头”,“这头”指台湾,表达了台湾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一湾浅浅的海峡,一道人为的鸿沟,锁得住归乡的脚步,却锁不住思归的心。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
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用事实说明台湾是祖国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台湾与中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师: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统一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盼望着她的归来。
台湾也是老师一直向往去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去探索他的美丽富饶。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e6f3cb59eef8c75ebfb358.p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 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的自然特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历史知识来回顾台湾名称的演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展示这一地区最著名的树种--------樟树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 230 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 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 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 38 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 1662 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 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 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 1945 年 抗战结束。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①____ __海峡; ②__
____洋;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36e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b.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探究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展示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
(2)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简述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能指出台湾在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指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初中地理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e35f44a8114431b80dd84b.png)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台湾观光旅游局向大陆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到宝岛台湾来旅游,这不他们发来了邀请的宣传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我看到好多同学看到这些美景的时候眼睛都放光了,大家想不想来一次台湾之旅啊?那我们就背起行囊,带着梦想去台湾来次集美景与美食一体的深度游吧。
一、台湾的位置与气候师:我们现在出发去台湾,需要准备哪些衣服和物品呢?生回答师:想要做好准备,我们就必须先明确台湾的位置与气候。
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完成《说明指导》P62台湾的位置与组成要求:(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范围组成生汇报,教师课件展示: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绝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85409ea76e58fafab003f8.png)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台湾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
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
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线段给出的比例尺,计算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这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cbb548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d.png)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
反思《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整堂课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研究效率高,教学目标基本落实。
我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以明星作为入手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让学生主持知识问答环节时,学生往往只会抽举手的同学,未能及时发现未掌握的同学,忽视了学困生。
其次,在落实“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一教学目标时,老师过于浮于表面,未联系当前实事或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感触不深。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多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新闻、事件,让《道德与法治》课上能真正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
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应更有梯度性,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快乐。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5c25f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0.png)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予以肯定,但在课堂中却经常感觉忽视了这一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节课我主要以互动活动“猜猜看”引入,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适时的和学生一起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在浓郁的思乡之情中开始了这节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把内容分为三部分――“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寻根”、“寻宝”等这样简易而又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题目,并且通过这种趣味性强的活动形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授课效果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授课内容上,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同时,有机地将自然、人文与经济地理结合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另外,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从历史、文化、地质、经济、交通、人文等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实践证明,一节好课要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而设计。
问题是情境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而且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也有效的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创造和谐宽松教学环境。
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总之,这节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收效颇丰。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本课以歌曲配合图片导入新课。
内容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重点教授了台湾之“宝”。
本课强调学习要懂得综合分析,使学生在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学会逻辑分析,掌握地理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3b4c6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1.png)
课标分析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应的课标是: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使用相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解:根据以上分解,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特征。
4、描绘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5、能够使用相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一、作用和地位台湾省是中国区域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四节,在学习了第六章及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长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之后,学生对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水平。
本部分内容处于八年级下册的中间位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台湾省是南方地区中的一个典型的区域,它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省份,继香港和澳门回归之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期盼它早日回归,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外向型经济等问题展开的。
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特征。
4、描绘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5、能够使用相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1、利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550d2e9e314332396893f9.png)
评价园地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评价及补充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
出示习题
请同学们谈体会。
观察欣赏
小组讨论
交流、分析、归纳
派代表发言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必答
指答
抢答
自由发言
利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的引出下一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地理科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授课教师
魏娜
授课班级
八年二班
授课时间
2017.6.20
设
计
理
念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节课利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模式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扮演评论员的角色引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台湾省地形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根据相关资料和地图,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
4、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
采用的
引出课题
通过一位同学以评论员的身份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历史及地理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分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教 学 过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反思一: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先学后教,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问题提交到班内共同解决,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三个自主学习活动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台湾这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节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此本节课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结合时政,如绿色阵营、蓝色阵营,台湾入联公投等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而通过对台湾形状的想象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颂读,更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一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思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
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给
了学生一定的空间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
同时,教师巧妙地精讲和点拨会事半功倍。
2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计算题的动手练习或是拓展题的讨论,学生迅速的有序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使课堂节约了许多时间,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展示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3 、引入两岸政治热点话题,让地理课堂走进社会、社会进入地理课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例如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讲解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权所有,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
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
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
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此时,让学生理解内地与台湾: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收复台湾的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关注社会、关心国情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反思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一、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紧抓新课程核心理念
本节课教学过程,创设的各个问题,都是面对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通过电脑画面展示内容,分析台湾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台湾农作物与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学生在分析回答问题时,难免有错误,或者不全面。
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正确的观点,教师要赞同,对学生暂时失败和不足之处,教师可热情启发,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请其他同学帮你想一想。
这样使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与合理补充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接近,也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教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把握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补充相关内容。
如本节教学设计中,根据台湾工业发展相关知识,增加了大陆与台湾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意义相关内容,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使学生达到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学习达成目标。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完成研究性课题,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协作学习,感受与他人的讨论、探究和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而且有利于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本节教学设计不是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1)在讲授台湾工业关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强调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分析工业分布沿海平原的有利条件时还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台北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北还是一片沼泽地,现在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城市,也是台湾省的省会。
以此表明西部发展历史悠久,并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在对台湾的海陆位置,自然环境练习题训练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同时授课时,教师说明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如果不说明情况,学生很容易误会最长的河流
是哪一条,因为地理形图上显示出台湾岛上有很多条河流。
2、课堂驾驭能力方面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予以肯定,但在课堂中却经常感觉忽视了这一点。
如在讲授过程中,讲到台湾农作物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时,此时有学生提出:水稻分布在西部,是因为西部靠近大陆,便于出口。
的确,分布在西部便于出口,但这不是农业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
因此,在学生提出创新观点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从而更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反思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以互动活动"猜猜看"引入,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适时的和学生一起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在浓郁的思乡之情中开始了这节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把内容分为三部分――"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寻根"、"寻宝"等这样简易而又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题目,并且通过这种趣味性强的活动形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授课效果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授课内容上,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同时,有机地将自然、人文与经济地理结合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另外,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从历史、文化、地质、经济、交通、人文等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