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初中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 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 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 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 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 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 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 文其形,诗意其质”。
一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四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 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风打雨摆 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挡风雨的荷叶 的境界。
文章为什么写白莲,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白莲怎样的情绪?
写白莲是为了和红莲形成 对比,突出有母亲荫蔽的“我” 是多么幸运;在描写中透露出 对白莲的怜惜哀叹之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泰戈尔
泰戈尔(1861~ 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 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 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吉檀迦利》。
1913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生
匿(nì)笑 :偷偷地笑。
字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词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第一首:寻找那片海我曾听闻,那片海的蓝色是如此的纯净,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
于是,我一直心心念念地渴望着,渴望去寻找那片神秘的海洋。
我踏上旅程,穿越山川,穿越河流,只为寻找那片让我魂牵梦绕的海域。
我走过雨后的田野,捧起一缕湿润的空气,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片海的气息。
我走过深林,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到那片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声响。
我爬上高山,俯瞰着万里山河,期盼着能够远眺到那片浩渺无边的蓝色。
经过漫长的旅途,我终于抵达了海岸线。
我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呼吸着海风的气息,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激动和喜悦。
但是,这并不是我一直以来憧憬的那片海。
这片海的颜色是灰蒙蒙的,没有蔚蓝的宝石般的光彩。
这里没有细腻的沙滩,只有充满了锋利的岩石。
这里的海浪不是轻柔的抚摸,而是汹涌的狂怒。
我感到失望和沮丧。
我问自己,是不是追寻那片纯净的海洋只不过是一场无尽的梦幻?但是,我拒绝放弃。
我决定继续寻找。
我推开一扇扇大门,探索着更多的海的颜色。
我来到了金色的沙滩,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我来到了翡翠般的海洋,看到了鱼儿的翩翩起舞。
我的心灵开始安定下来。
我明白了,那片纯净的海洋不一定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眼睛去寻觅,就能够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海。
第二首:城市之夜夜晚,城市如同一座魅力无穷的迷宫,吸引着无数游子的目光。
在繁华的灯光下,大街小巷弥漫着属于夜晚的魅力。
我走在人流涌动的街头,看着高楼大厦的轮廓划破天空,心中涌动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夜晚的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演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我路过热闹的酒吧,听见音乐和欢笑的声音从内传出。
酒吧里的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忘记了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我路过静谧的公园,看见一对情侣坐在长椅上,彼此依偎着。
他们互相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眼中充满着爱的光芒。
这个城市,见证了无数的爱情故事,也孕育了更多的美好。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 散文诗简介 • 《荷塘月色》分析 • 《匆匆》分析 • 两首散文诗的比较 • 散文诗的未来发展
01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以诗的意境和形式 表现散文内容的新文体,既有诗 的凝练、音乐美和形象美,又有 散文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02
它融合了诗和散文的特点,既有 抒情、写意、叙事、议论等散文 的元素,又有押韵、节奏、分行 等诗歌的元素。
散文诗的特点
01
02
03
04
表达自由
散文诗的表达方式自由,不受 诗歌格律和韵脚的限制,可以
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发挥。
语言优美
散文诗的语言优美,常常运用 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深沉
散文诗的情感深沉,常常表达 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等方
面的感悟和思考。
意境深远
散文诗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 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创造出
03
《匆匆》分析
作者介绍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 战士,被誉为“现代散文之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 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之一。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江苏扬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 。
创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当时中国正 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独特的审美体验。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欧洲浪漫主 义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逐渐发展起来。
发展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出现散 文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共38张PPT)
《荷叶·母亲》围绕“红莲”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场景一:莲花初开——大家欢喜。场景二:红莲绽放——引人注目。场景三:雨打红莲——心绪不宁。场景四: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叙写了孩子与母亲相处的场景,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相似之处?
两首散文诗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都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反问句式,加强语气,把歌颂母爱的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有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收束结尾,点明主旨,深化中心。使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作者对无私母爱的热情赞颂,是全文的“主旨句”。修辞:运用了呼告、比喻(明暗喻)修辞手法和反问句式。
7.散文诗两首
泰戈尔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演讲稿。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课件(共48张PPT)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 情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歌,有诗的 情绪和思想,给读者美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
在内容不像诗歌那样分行 和押韵,但不乏音韵美和节奏感。
“金色花”是印度字神圣之树,也正因为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
(2)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祷(dāo):祷告 涛(tāo):波涛 浴(yù):沐浴 裕(yù):富裕 峪(yù):嘉峪关 瓣(bàn):花瓣 辨(biàn):辨别 辩(biàn):辩护 辫(biàn):辫子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灵祈求保佑。
一、齐读第1-3段,回答下面问题。
1、诗歌开头的“假如”一
词大文中有什么作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诗中亲切真诚地赞
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全诗无华丽的语言, 亦无精巧的修饰,但在清新流畅的语言中,包含 着常有醇美的真实情感,千百年来,它拨动了多 少游子的心弦,引起了多少读者的共鸣!
这这节课我们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
色花》,聆听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歌。
金色花是印度的神圣之树。 木兰花科植物,开金黄色小花,
又译作“瞻波伽”。这里以
“金色花”为题,是用“金色 花”比喻儿童,点明作者写作 此诗的意象和内容,并借此赞 美母子之间相互的爱。
拟人。诗人首先反把自己比作金 色花,然后又赋予金色花人的感 情和动作。这样写可以使诗歌的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
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7《散文诗两首》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 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 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 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 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 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 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 《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 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 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 “红莲”的关系。把“三蒂莲” 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 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 瑞即人实,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 做铺垫。
合作探究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 漂在水面。
表象是散文,本质 是诗。
检查预习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匿 笑 ( nì) :偷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 浴 ( mù 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 告 (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 xiù ) :闻(气味)。
并 蒂 (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
茎上。
检查预习
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 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初读感知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初读感知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页1第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 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菌(hàn )茜(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 T)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会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和掌握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诗。
5.教学内容的拓展。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但在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他散文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散文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诗歌欣赏:分析两篇散文诗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
-《春》: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 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朗读感悟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 “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思考题: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作用:表现作者关注花的命运
2、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 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着 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 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 的赞美之情。
• 3、心中的雨: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 理解: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 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 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 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 时得到幸福。
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散文诗两首》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让读者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暱,那么一种亲热。
“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荷叶母亲》是一篇礼赞母爱的美文,作者却从荷叶写出。
写荷始终没有忘记写人,朋友送莲,是友情;外乡思莲,是乡情;祖父说莲,是亲情,祖孙情。
雷雨打莲花,冷酷无情;母亲唤孩子,舔犊深情。
回首观望,孺子着实可爱;侧身覆盖,荷叶通达人心。
把荷叶之护与亲情之爱,交叉渲染,最后热情礼赞浓情美艳又亲切自然。
题目“荷叶母亲”,到底是把“荷叶”比作母亲,还是把“母亲”比作荷叶,已没有分清的必要了,都一样地美丽。
散文诗两首
走进文本
• 整体感知: • 《荷叶母亲》一文主要写了怎样的场景? •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 •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
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荷 花,触动了自己,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 场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 女成长的感动。
课文分析
1、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2、文章中红莲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写了红莲哪两
散文诗两首
•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下面这两首散文诗,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
诉。
金色花
荷叶 母亲
走进作者
•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新月集》《园 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 文学家得主。
语文知识
问题探究
•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在印度,金色花是圣花,赞美孩子纯真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
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孩子懂得,母爱的奉
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不 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 (妈妈爱孩子,不见了孩子,自然着急,见到了, 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课文主旨: 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生发 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寄寓母子情深的感情。
• 结构分析:
• 摇摆跳舞(匿笑,捉迷藏) 母亲寻找 母
• 开放花瓣(让妈妈嗅香)
子
• 投影书页(伴妈妈读书)
情 深
《散文诗两首》
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衍(yǎn) 匿(nì )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 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 见的奇花。 菡萏(hà n dà n):荷花; 攲斜 倾斜、歪斜。 慈怜 (cí liá n) 爱怜 荫蔽 (yīn bì )(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赏读课文 品味探究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 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 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 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 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 伏笔。)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简介泰戈尔: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 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 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 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 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 《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 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 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 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 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 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 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 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 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 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 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7《散文诗两首》
பைடு நூலகம்
写作特色
• 1、托物言情,联想、想 象丰富。
• 2、语言质朴平实,宁静 淡远。
主题归纳
• 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 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 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 大的母爱,表现了少女对母亲 的依恋和感激。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 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 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 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 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 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 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荷叶 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 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福 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被称为“世纪老 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 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 1、文中写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 境、红莲的样子、作者心情各怎样? (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而动 的?)
2、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 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的一 个人呢?
①我:快乐、活泼、可爱、 调皮、善良。
②妈妈:沉静、善良、慈爱。
3、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呢?(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 是别的?)
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圣 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 金黄的色彩正是反映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朵,而花朵也惠及人 们,正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4、“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 知道?(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 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目标
• 1、积累生字词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
学法指导
• 1、学生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语气, 重音、停顿。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上课用\散 文诗两则\七年级语文上册 《荷叶 母亲》 (男声版)视频素材(flv) 人教新课标版 _208x160_2.00M_h.264.avi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学检测一。 • 3、班内展示,师生互评。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
自由朗读课文
• • • • 读 准 字 音 停 顿 恰 当 读 出 重 音 读 出 感 情
检查预习情况 ① 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写一段话。
《荷叶· 母亲》
冰心
自主合作学习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 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寄小 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橘 灯》,诗集《繁星》、 《春水》等。她的诗文笔 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 派,被称为“冰心体”。
分类 作者 心情 环境 描写 红莲 情态 一看 红莲 烦闷 繁杂的 雨声浓 阴的天 二看 红莲 不适意 雷声作 了雨愈 下愈大 三看 红莲 不宁的 心绪散 尽了 雨势并 不减退 不动摇
借景
抒情
荷 叶 护 莲
联想 母亲呵 护子女
开满、 左右 亭亭 斜
作 业
1、搜集积累表达母爱歌颂母亲的 诗歌、名言等。《 繁星》《春水》 2、探究两首诗的异同点。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对 父母的爱付诸行动。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 冰心
泰戈尔(印 度)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 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课时目标
• 1、积累生字词
烛光里的妈妈 - 毛阿敏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再见
做到节奏恰当。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
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 可爱。 •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 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 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为什么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 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 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 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 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 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 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心中的雨点: •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 这里由风雨中勇敢、慈怜的的荷叶对莲花 的遮蔽来比喻伟大的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护;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赞美。
请填下表:
三看红莲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美读指导
(1)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做到情感融合。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做到语速适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 母亲(父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 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 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 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 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 孩子对妈妈怎样的情感?
• 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儿童喜 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孩子”要妈妈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 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己着 急。
他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 花?
• 他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是为了方 便和妈妈捉迷藏。因为金色花的树枝、花 瓣、花香、树影,可以和妈妈的所有日常 活动接触,无时不在提醒她注意“我”。 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因为金色花的 圣洁可以代表孩子的纯真。
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dì) 菡萏( hándàn ) 攲斜( qī ) 荫蔽( yìnbì ) 姊妹( zǐ )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lián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斜:qī 倾斜,歪斜。 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让“我” 烦闷; • 凋谢的白莲让“我”怅然;即使是盛开的 红莲,也不能让“我”心情好转。 • 但是,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 莲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 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 • “我”的这一情绪变化,是全文的重点, 为结尾的歌颂母爱蓄足乐势。
•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 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 伤眼睛。 •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 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还瞒着妈妈。
1、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 孩子对妈妈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会想 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妈妈
做祷告时————— 读书时————
我
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 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 悄地”做这些事情?
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她的停顿和语气、语调的
处理,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对 她进行评价。
“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我”的情绪从听雨观荷开始,经历了一个由烦 闷、不适到释然的变化过程。 • 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 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