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 概念;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 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 迷。 • 门体分流性脑病( PSE) •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HE)
【病理】
• 无明显解剖异常,大多有脑水肿,2型星 性细胞,大脑皮质变薄,片状坏死
【临床表现】
• 一期(前驱期) 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 图多数正常 • 二期(昏迷前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 电图特征性异常 • 三期(昏睡期)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脑电图异常 • 四期(昏迷期)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脑电图明显异常
【发病机制】
•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被 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 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 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氨基丁酸/苯二氮卓 三、r-氨基丁酸 苯二氮卓(GABA/BZ) 氨基丁酸 苯二氮卓( ) 复合体学说 引起神经传导抑制 • 四、色氨酸 游离的色氨酸通过血脑屏障, 游离的色氨酸通过血脑屏障, 在大脑中生成5-羟色胺 羟色胺、 羟吲哚乙酸 羟吲哚乙酸。 在大脑中生成 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 • 五、锰的毒性
【发病机制】
• (二)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 1、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或药物,上消化道出血 2、低钾性碱中毒 3 3、低血容量与缺氧 4、便秘 5、感染 6、低血糖 7、其他 镇静、催眠药,麻醉、手术
【发病机制】
•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引起高能磷酸化合物浓度降 低 血NH3↑→乙酰CoA↓→干扰脑中三羧酸循环 NH3+ą-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酰胺 谷氨酸↓→大脑抑制 谷氨酰胺→脑水肿 Ą-酮戊二酸↓→大脑能量供应不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 • • • • (一)、血氨 )、血氨 )、脑电图检查 (二)、脑电图检查 )、诱发电位 (三)、诱发电位 )、心理智能测验 (四)、心理智能测验 )、影像学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 (六)、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
【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严重肝病( 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①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②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肝性脑病的诱因; ③肝性脑病的诱因; 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扑翼样震颤和典 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精神病、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等 精神病、糖尿病、低血糖、
【治疗】
• • • 三、其他治疗 (一)减少门体分流 (二)人工肝
【治疗】
(三)肝移植(四)肝细胞移植 四、其他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保护脑细胞功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防治脑水肿 【预后】【预防】
【病因 病因】 病因
• 1、各型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 见 • 2、门体分流手术 • 3、重症病毒性肝炎 • 4、肝癌、妊娠期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 • 肝性脑病的诱因:上消出血、大量排钾 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 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 感染等。
【发病机制】
• 一、氨中毒学说 (一)氨的形成和代谢 血氨来源:肠道、肾、骨骼肌、心肌 肌体清除血氨的主要途径: 1、尿素合成 2、脑、肝、肾利用和消耗氨合成谷氨酸和谷氨 酰胺 3、肾排泄 4、肺部呼出
【治疗】
• • • • • • • 二、药物治疗 (二)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1、L-鸟氨酸-L-门冬氨酸 2、鸟氨酸-a-酮戊二酸 3、苯甲酸钠 4、谷氨酸 5、精氨酸
【治疗】
• 二、药物治疗 • (三)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 氟马 西尼 • (四)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 支连氨基 酸 • (五)其他药物 驱锰药? L-肉毒碱?
【治疗】
• • • • • • 一、一般治疗 消除诱因 (一)调整饮食结构 (二)慎用镇静药 (三)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止血和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 1、乳果糖 2、乳梨糖 3、对于乳梨糖缺 乏者亦可试用乳糖 4、口服抗生素 5、口 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可抑制有害 菌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