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中期,主要代表人物有Minsky(1975)、 Rumelhart(1980)和Schank(1977)。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 的网状资料结构(data structure),它由变量 (variable)和属性(slot)构成,其控制结构即基本 活动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资料驱动加工和自上而下的概 念驱动加工,其中心作用在于构建对于某个事件、某 件客体或某种情形的解释。现代图式理论创始人之一 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 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 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运用图式理论研究阅读,强调 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对文本的理解不再被 视为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作 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即广义的背景知识) 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维导图(Mind Map)
思维导图是60年代末由英国人托尼· 巴赞创造 的一种做笔记的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 完全不同,它以关键词和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 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 而有效的图形思考和笔记工具,绘画时既是记 录也是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当在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就一个有待研究的主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方 案时,思维导图就有助我们跳出框框作横向思 考去寻找灵感。
1984年Novak 教授提出的“概念图可促进反思”就是 对概念图促进意义建构的概括。由于概念图能够促进 学习的意义建构,目前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都有 应用概念图教学的成功实例。实践表明,经过训练养 成画概念图的习惯,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
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 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级结构 (hierarchical fram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 图表特征 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 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 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 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 意义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育的重大变化,引发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于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教育方向发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来的。
但是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学者对该概念有不同的解读。
比较有代表性、有深度的是北师大何克搞教授所下的定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和内涵的信息,为广大师生服务,是进一步拓展学校空间概念的重要手段。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在线网络教学互动环境以及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
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管理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类型的制作手段和工具,实现网络辅助教学。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传播和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四种要素的理想学习环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中“三个中心”的改变在教学调控中打破“课堂为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环境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学习环境,即打破教学形式环节的界限,学生能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和协作学习,使教学灵活化。
教师则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调控、帮助学生学习,起到辅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在信息调控中打破“课本为中心”,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传播的网络系统信息,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带来了无限生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选修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与思考——以《网络多媒体》课程为例
【 A b s t r a c t 】 : T h e p a p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h o w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o p t i o n a l c o u r s e s t e a c h i n g b y
t h o r o u g h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a n d s p e c i ic f i n s t uc r t i o n a l mo d e l s, wh i c h i s t h e b a s i s f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ng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g 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u p po te r d b y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 Th g e pr a c t i c e o f We b Mu l t i me d i a p r o v e s t h a t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a n d c o u r s e t e a c h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o r o u g h
一
以《 网络 多媒体 》 课程 为 例
叶 涛
南方医科大学教育技术 中心 ,广州 5 1 0 5 1 5
【 摘要 】 : 以高校选修课《 网络多媒体》 为例, 介绍 了应用信 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以促进教 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目标、阶段、层次.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整合于课程教学和评价之中。
信息技术除了作为简单的学习传递系统外,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作为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应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教学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
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
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4.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得传统的认知工具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高效和准确的学习评测系统,学生可以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各种问题,为不断进步打下基础。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的创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一种相依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一种相依关系 相依关系 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 从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来分析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教育的信息 化是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的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三个阶段
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Instruction计 ◆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 算机辅助教学) 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60年代初至 年代中期 ——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CAL(ComputerLearning计算 ◆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 机辅助学习) 机辅助学习)阶段 ——80年代中期至 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IITC( ◆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90年代中期至今 课程整合) 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
5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98%的学校能够上网 98%的学校能够上网 77%的教室能够上网 77%的教室能够上网
2002 中国
35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35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校校通” “校校通”工程 班班通” “班班通”工程
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至2006
50%的岗位需要 50%的岗位需要 计算机技能 技术岗位比非技 术岗位的工资高 78% 500,000美国的 500,000美国的 技术岗位空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 他学科的教学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 他学科的教学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 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课程整合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教师培训、学生素养、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许多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掌握新技术,也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教师培训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对策一: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为老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更新他们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网络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确保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
对策二:开展内部教师交流。
学校可以鼓励老师之间开展内部交流,分享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和技巧。
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学科组活动等,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学生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沉迷问题。
这就对课程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策一:注重基础知识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掌握能力,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信息检索等。
对策二:引导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技术素养,防止沉迷网络、追逐虚拟世界,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以确保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实际结合,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
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过度理论化、信息技术应用凸显功利化等。
对策一: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
四、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特点和目标,是实施“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是科学地研究、有效实践“整合”的前提条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祝智庭教授: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
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与课程才是有效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变革背景1、课程的知识观及其缺陷2、课程观的转向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部200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三.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与层次1、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2、促进传统课程资源的变革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5、有利于建立信息化的课程环境6、表层或外层的整合7、深层或内层的整合五、精品课程的内涵通俗来讲,精品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将传统“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在网上发布以实现全社会的共享,这些课程资源通常是面向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层次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内容。
六、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资源的共享性差•课程的交互性差•内容更新慢•反馈机制不完善•不注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本科层次建设与研究生层次建设失衡•缺乏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支持系统•精品课程的应用不足教育技术与信息素养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二.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三)课程中文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教育学以及其它师范类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先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基础。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张剑平,熊才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南国农,杨改学主编,甘肃人民出版设,2005年[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张筱兰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年;[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陆宏,孙月圣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余胜泉,吴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八)课程性质《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技术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在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学习者将能够:1.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代背景2.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标、意义和领域;3.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4.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和条件5.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层次;6.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法7.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评价(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教案设计,作业,答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并附之以参考教材的学生自学;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重点培养其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 的反思 .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 (1)理念 . (2)信息技术的作用. (3)范畴 .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达到的目标 (5)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下一页
实施的具体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课程学 习的三种基本方式 (4)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 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实例参考 下一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如图)
1、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2、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3、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返回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①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②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③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 式的学习;
④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 造的学习.
返回
信息素养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点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 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 ③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 态度和能力.
XX中学 XXX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大整合论
2、小整合论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 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 习者的学习资源.
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键盘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渐渐清晰。
整合,这个词眼在我脑海中跳跃,似乎每个神经元都在为这个主题兴奋地舞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来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那点事。
一、课程目标定位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我们的课程目标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特点,将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二、课程内容设计1.课程内容选取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我们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选取。
要选择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程内容组织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章节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创新1.教学模式改革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在线平台等,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四、评价方式变革1.评价标准多元化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评价标准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试成绩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法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作业等评价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在线测试、讨论区发言、作品展示等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人类已经迈进高速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国不仅在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70-01人类已经迈进高速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国家不仅在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对于这个基本概念,许多教师可能还模糊不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下面我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教师观念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
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
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所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这样“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 : 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从而,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是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但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按照课程整合的思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学习。
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自然、社会问题。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者:汤正武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10期汤正武(湘阴县教育技术中心湖南岳阳 414600)【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理念,结合实际教学,本人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要提高整合的认识,二要夯实整合的基础,三要遵循整合的基本原则,四是要避免整合的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许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只存在表面的认识,以为在课上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在进行整合。
于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生硬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使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教师不能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能处理好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有“画蛇添足”之嫌。
因此,改变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
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子;要根据学科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课程被分为了不同的模块,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再将这些模块进行细分,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教师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各个部分有很深刻的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明确整合目标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首先要明确整合的目标。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升教学效果?亦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课程当中。
比如,在数学课程中,如果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那么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或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那么可以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工具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平台、教育游戏、智能教育设备等等。
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育游戏和简单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可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中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和专业的学科软件可能更有助于他们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此外,还要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如果工具操作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可能打击师生使用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融入不能简单地将其叠加在课程上,而是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这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线索,串联起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制作时间轴的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展示出来。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可汗学院的创始人为:( )A:比尔▪盖茨B:萨尔曼▪可汗C:萨尔曼D:可汗表妹正确答案:萨尔曼▪可汗2、我国在 ( )年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A:2000B:2001C:2004D:2008正确答案:20043、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通常表现为哪些维度( )A:意识态度B:知识技能C:创新应用D:社会责任正确答案: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创新应用,社会责任4、以下哪些项目不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A:课件设计B:课件开发C:管理知识D:信息化教学法正确答案:管理知识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属于哪个专业领域的课程学习?( ) A:教师教育B:教育技术C:企业管理D:小学教育正确答案:企业管理第二章1、以下( )软件不是英语学习App软件?A:句酷批改网B:百词斩C:扇贝英语D:小影正确答案:小影2、常见的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型有( )A:教育资源平台与网站B:专家和教师的个人空间和博客C:校园网站和电子图书馆D:微信公众号与移动App正确答案:教育资源平台与网站,专家和教师的个人空间和博客,校园网站和电子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与移动App3、按资源形式分类,教育网络资源不包括( ) 类型A:文本B:视音频C:线条D:程序正确答案:线条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不包括( )A: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课程整合B:数字化学习资源与课程整合C:数字化学习方式与课程整合D:数字化管理政策与课程整合正确答案:数字化管理政策与课程整合5、以下 ( )学习方式不属于数字化学习方式。
A:班级授课B:数字游戏C: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D:虚拟社区正确答案:班级授课第三章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 )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A:分散性思维B:可视化思维C:发散性思维D:逻辑思维正确答案:C2、思维导图具有 ( )的教育功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以下是为您起草的一份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的协议:1、合同主体1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甲方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乙方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同标的21 本协议旨在明确双方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合作要点与要求。
22 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整合策略与实施计划。
3、权利义务3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311 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协议约定的整合要点和计划开展工作。
312 有义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技术设备等。
313 应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料和信息。
3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321 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但需提前通知甲方并获得同意。
322 有义务按照双方商定的整合要点和时间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整合工作。
323 应定期向甲方汇报整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接受甲方的监督和检查。
324 负责对甲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其能够熟练运用整合后的课程资源和技术手段。
4、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按照协议约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导致整合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补偿乙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42 若乙方未按照协议约定的整合要点和时间计划完成工作,应采取补救措施,并根据延误的程度向甲方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43 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违反本协议的保密条款,泄露对方的商业秘密或敏感信息,应承担由此给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5、争议解决方式51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综合教学资源;扬长避短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95-0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改革,新技术等,是继承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对它的研究与实践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整合”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给其他课程带来什么?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等。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日渐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核心。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变革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实现对学习者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所有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与现实完全隔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题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者]:高君[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十六中学[摘要]: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灵活应用于教学,不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为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本文章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针对当前课件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及课件的使用等方面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
[关键词]:课件制作、信息检索、信息加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课改的必由之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活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创意和制作,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课件设计与开发中,这就要求教师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在掌握专业课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还要参与到课件开发中,开阔眼界,拓展教学的创意和思路,目标是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此,我仅就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浅谈自己想法,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有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技术手段也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来源,我们面对的信息不是单纯的书籍,书籍将向电子图书方向发展。
新的信息载体使信息的获取利用更为方便,信息也十分丰富。
多媒体光盘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存储信息,信息获取又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
此外,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产品,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获取信息的工具。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资源共享,知识快速传播,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课例、课件、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等,好多优秀资源,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东西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教师知识视野的拓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
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 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主导 —— 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 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 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 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 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工具, 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 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 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 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 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 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 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变革, 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何克抗 ——何克抗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现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现 在。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 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 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 而更强 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 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 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 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这是信 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在此 阶段, 原来的“计算机教育” 阶段, 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 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阶段一:封闭式的、 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总第二层)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总第二层)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 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 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 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 的交流机会, 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 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 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 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学生仍 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评价方式也与前一 层次相同, 层次相同,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也基本没有变 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 化,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对交流的组织和管 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 理,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使其对学习 产生优于前一层的积极性。此外, 产生优于前一层的积极性。此外,此层次对信息技 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使用。 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使用。
这个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 这个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 技术以工具的形式 课程融合, 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 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 科领域的学习 学习。 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 有的方法进行学习。 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 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 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 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 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 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 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 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 成为课堂的 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 成部分。 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生结果
交流与交互的机会增多 键盘比铅笔和钢笔使用的机会多 学生的学习更积极 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
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高的分数 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出勤率和表现有所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开放式 的以资 源为中 心的课 程整合 封闭式 的以知 识为中 心的课 程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研发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加工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个别辅导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演示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本质
更新教育观念: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 更新教育观念:行为主义, 构主义,大众教育的思想, 构主义,大众教育的思想,人本主义的教 育思想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注意深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什么? 注意深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什么?为 什么?还有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什么?还有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创造 了什么? 了什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本质:四大支柱) 力(本质:四大支柱) 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过程评价和多评 价主体
5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98%的学校能够上网 98%的学校能够上网 77%的教室能够上网 77%的教室能够上网
2002 中国
35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35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校校通” “校校通”工程 班班通” “班班通”工程
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至2006
50%的岗位需要 50%的岗位需要 计算机技能 技术岗位比非技 术岗位的工资高 78% 500,000美国的 500,000美国的 技术岗位空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 他学科的教学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 他学科的教学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 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部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 学科教学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 合 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 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最优化。 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计算机辅助学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中后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中后 其主要特征是逐步从辅助教转向辅助学, 期。其主要特征是逐步从辅助教转向辅助学,即 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例如帮助搜集资料、安排学习计划、辅导答疑、 例如帮助搜集资料、安排学习计划、辅导答疑、 作为伙伴与你平等讨论、谈心等等, 作为伙伴与你平等讨论、谈心等等,即不仅利用 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 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利用计算机辅助学 生的学。 生的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二个发展阶 在此阶段, 段,在此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 概念同时并存。 概念同时并存。
1、CAI计算机辅助教阶段 CAI计算机辅助教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 60 年代初至 90年 90年 代中后期。 代中后期。其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 的快速运算、 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 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 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 点,而且这些 CAI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 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一个 发展阶段,在此阶段, 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一般只讲计算 机教育, 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 概念。 概念。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一种相依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一种相依关系 相依关系 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 从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来分析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教育的信息 化是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的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三个阶段
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Instruction计 ◆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 算机辅助教学) 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60年代初至 年代中期 ——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CAL(ComputerLearning计算 ◆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 机辅助学习) 机辅助学习)阶段 ——80年代中期至 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IITC( ◆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90年代中期至今 课程整合) 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
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展信息技术 程整合?
社会变化与教育对策
知识大爆炸
学校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四大支柱的教育观: 四大支柱的教育观: 教育观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展信息技术 程整合?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教育信息化不是传统实践的计算机化 教育信息化=为使教育适应信息社会而进行的 教育信息化 为使教育适应信息社会而进行的 教育全方位的变革 目标的变革: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目标的变革: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环境的变革:地球村、 环境的变革:地球村、虚拟环境 内容的变革:综合性课程、实践活动、信息素 内容的变革:综合性课程、实践活动、 养 教学模式的变革: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管理模式的变革:传输系统的管理、教学组织 管理模式的变革:传输系统的管理、 的管理、资源的管理、 的管理、资源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