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_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合集下载

稠油化学降粘在电热杆井中应用论文

稠油化学降粘在电热杆井中应用论文

稠油化学降粘在电热杆井中的应用【摘要】河口采油厂采油二矿有电热杆井45口,分布在沾18块、沾27-10块、义东沾4区、罗321-1块稠油区块,电热杆伴热生产耗电大、成本高。

本文详细论述了采用井筒加破乳剂降粘措施辅助开采稠油,有效节电、减轻抽油机负荷、延长抽油机设备使用寿命等,从而达到了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降粘;替代电热杆;节能降耗河口采油厂采油二矿共有电热杆生产井45口,分布在太平油田沾18块29口油井,沾27-10块3口油井、义东沾4区10口油井、罗321-1块3口油井,原油密度0.975-1.01g/cm3,粘度2210-90344mpa.s,凝固点200c,属于稠油油藏。

1.破乳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背景1.1破乳剂的应用背景沾18区、沾4区、沾27-10、罗321-1块油井原油粘度高,相对密度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存在以下困难:(a)原油流动性差,回压较高,盘根易刺漏。

(b)抽油机负荷重,皮带磨损严重,电机、控制柜等电器设备容易烧坏。

(c)光杆下行困难,冲次低,生产参数不合理。

(d)冬季管线易发生堵塞、穿孔现象。

(e)根据沾18-3-14井的温度粘度曲线可知:温度每升高10℃,原油的粘度就会下降一半,所以对低含水油井采用单芯电热杆伴热生产,但耗能大、电费高,电加热控制柜价格高,井筒电缆维修费用高,且盗电缆现象时有发生。

以1口电热杆理论上为例:1口电热杆井日耗电费50kw×24h×0.68=816元;1口电热杆井月耗电费816×30=2.448万元。

在全厂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情势下,二矿把稠油井化学降粘管理作为实现降本增效的科学管理措施,指定专人专车加药,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分析,全矿17口皮瓦封,6口因日液高、含水较高直接停电热杆,其它23口油井可考虑采取化学降粘辅助生产替代电热杆。

1.2破乳剂的作用机理破乳剂脱水的机理: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是当破乳剂运行到油水界面后,破乳剂的结构导致其表面能增大,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其形成比较稳定的状态就是形成水包油的介稳状态。

稠油井简化学降粘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稠油井简化学降粘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稠 油 井筒化 学 降粘的 室 内研 究及 现场 应 用
从 表 12 图 1的 实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河 油 田 、、 塔
・ 7・ 2
稠油使用的 D - 降粘剂 。 E2 其降粘机理为 : D 一 降 在 E2 粘剂分子 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 或表面活性 的侧链, 利用极性基团和表面活性剂基 团的空间效应和降低 固一 液界 面 张力 的能 力 , 提高 对 蜡 晶 、 质 、 青 质 的 胶 沥
维普资讯
2 6・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0 0 6年 第 4期 ( 1 ) 第 6卷
稠油 井简化学 降粘 的室 内研 究及 现场应 用
杨 建强① 张 国钰 王 晓 惠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 究院 。 84 0 新疆克拉玛依 30 0
将 D 一 降粘剂分别配制成不 同浓度 的溶液, E2 进 行降粘实验 。 实验结果见表 3 。
表 3 降 粘剂 使用浓 度 的确定
室温 油样采 用 T 4 4井, K0 油水比 7 : 3
从表 3 可以看 出, 当油水 比为 73降粘剂浓度为 :, 5 %为最佳使用浓度 。 因为降粘剂使用浓度过低 , 会造 成稠油乳状液不稳定 , 乳状液很快破乳 、 分层 , 造成原 油粘度再次变大。 降粘剂使用浓度过高 , 成本过高 , 也
行 了降 粘 实 验 、 配伍 性 实 验 、 态 洗 油 实 验 、 温 实 静 耐
验、 乳状 液破乳 脱水性 能测 试 。实 验数据 见表 5 7 实 —(

35 .— 65 4 ._ 7
原油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较好的供油能力 ,但 由 于井筒热损失大 ,原油进入井筒后向地面流动的过 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 , 原油粘度增大, 逐渐失去 流动性, 使油井无法投入或维持生产 。目前国内外解 决这一问愿的主要手段是井简化学降粘 。针对塔河

稠油性能评价及降粘技术探究

稠油性能评价及降粘技术探究

稠油性能评价及降粘技术探究摘要: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难度不断加大,部分高粘度稠油被逐步动用。

无法正常开采及输送。

目前特稠油作为该区块新的原油生产阵地,由于原油粘度高,温度对原油粘度影响显著,其开发中的难题还无成熟经验可循。

为此,针对特稠油原油性质,进行了一系列降粘研究,利用该块稀油与油溶性降粘剂相结合的降粘工艺技术,在60℃条件下,实现特稠油由“半固体”向较好流动性转变。

关键词:稠油开发;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工艺;流动性室内对特稠油进行组分分析及粘温曲线测试,并进行掺稀油、加降粘剂等降粘评价,确定了最佳掺稀油比例,及与降粘剂配合使用降粘效果。

室内实验表明,该稠油在60℃条件下,粘度超过20000mPa.s,流动性极差,掺稀油比例超过50%,60℃条件下,粘度降至2500mPa.s左右,具有较好流动性,配合加入降粘剂后,可进一步提高原油流动性。

1特稠油原油特性稠油组分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含硫量高,胶质高,沥青质高,含腊量低。

从稠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的大分子胶束结构式稠油高粘的主要原因,胶质含量高,温度敏感性强。

以该块A井原油粘温曲线为例,粘度受温度影响显著(如图1),温度低于80℃后,原油粘度急剧上升,失去流动性。

由于稠油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开采的矛盾在生产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原油流动性差,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原油难以流到井筒周围,造成油井生产能力下降,且井筒举升困难,管线外输难度大。

2 稠油降粘评价2.1 降粘剂降粘评价稠油组分复杂,至今尚没有一种适合于所有稠油的降粘剂,油田常用稠油降粘剂主要分为油溶性降粘剂及水溶性降粘剂两类,室内对几种常用降粘剂进行降粘效果评价。

实验发现,针对A块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效果要优于水溶性降粘剂。

目前现场常用水溶性降粘剂加入后,油水分离明显,无法测粘,虽然随着温度升高,油水混合液流动性增强,但不能较好的实现降粘作用;油溶性降粘剂加入后,在较低温度下(70 ℃以下),降粘效果不明显,当温度超过70 ℃,流动性变好,但降粘率均不超过40%。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前言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

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

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第1章概述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受气候和河流频繁摆动的影响,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泥质含量高,泥砂交错分布,油藏非均质性远高于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国外油田。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作者:孔维刚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6期摘要:我国化石能源开采量的逐年递增,加之化石能源属于不了再生能源,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化石能源总量越来越少,甚至会枯竭,所以在开采时要将井中几乎所有的油都开采出来,包括稠油,但目前由于我国稠油粘度较大且含水量较高,采出率偏低,需要加入一定的降粘剂,使稠油粘度降低,以达到顺利开采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井;降粘剂;开采;应用由于稠油最明显的特点是粘度高、含水量高,因此,稠油的降粘成为稠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难题,同时开采出来的稠油要想作为炼制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也必须先将稠油的粘度降低及去除水分。

下文介绍了稠油粘度较高的原因,以及降低稠油粘度常用的方法,对降粘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加以分析,以期有所裨益。

一、稠油高粘度的成因分析一般情况下,稠油是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与稠油井中的,而不是真溶液形式,其中稠油中的胶束是分散相,沥青质是分散相的核心部分,稠油中一部分胶质以及其中的轻质油馏分是分散介质。

稠油胶束中的胶质沥青质通过π-π或氢键等作用力与胶质分子结合,沥青质、胶质等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稠油粘度较高,由于从胶束中心到分散介质,它们的组成是逐渐变化过渡的,所以想办法使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之间作用力降低是降低稠油粘度的最佳途径。

二、稠油降粘的方法简介(一)表面活性剂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具有两亲性,根据极性基团具有的解离性质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离子型。

基于地层粘土一般带有负电荷的现状,所以通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由于磺酸盐与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耐高温且原料来源广,因此应用较多,但该类阴离子的抗矿盐性较低,尤其是磺酸盐,它极易与高价阳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吸附在黏土表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抗多价阳离子的特点,而且即使在水中也没不会电离出两亲结构的化合物,然而其稳定性及耐高温性较差。

(二)微生物降粘法。

该方法的降粘机理有:一,稠油中的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主要靠稠油中的石蜡、长链烷烃、胶质沥青质等生存,把长链饱和烷烃转化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以降低粘度;二,在稠油井下,稠油中的微生物在自身代谢时能够产生表面活性剂,其可以改变油水的平衡,降低表面张力,进而降低稠油粘度;三,地下稠油井中的一些产气菌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使原油膨胀,达到稠油降粘的目的。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梁 伟(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山东省稠油开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化学降粘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油井产量,具有不动管柱、低成本生产等优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该体系的降粘性能、油砂洗油性能以及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

结果表明: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的降粘率均在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油砂洗油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油率达91%以上,可提高单管岩心驱替效率14.29%。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进行了规模化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降粘冷采;水溶性降粘剂体系;现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9)04—0068—02 化学降粘可以较好地降低稠油粘度、稳定的分散性能和较好的洗油能力,具有提高油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3]。

化学降粘药剂主要有油溶性降粘剂和水溶性乳化降粘剂。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通过溶解、分散和渗透作用使稠油聚集体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降低粘度;水溶性降粘剂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破坏稠油大分子聚集体,使高粘稠油与水形成粘度很小的油水分散体系。

由于油溶性降粘剂的使用条件苛刻,且用量大、成本高;而水溶性降粘剂的应用范围广、用量少、价格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在油水界面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体系穿插于原油表面,改变了原油表面特性,增强了原油的亲水性;体系吸附在矿物表面,在一定范围内,体系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链彼此重叠,在矿物表面形成较为平滑的亲水性吸附膜;该体系水溶液将原油剥离成表面亲水的油珠,随着体系水溶液的流动富集于水相,形成“混合相”,由油水“两相流”变成“单相流”,在提高洗油效率的同时,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替效果。

1 降粘剂体系对不同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实验考察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油样的适应性,实验水浴温度50℃,搅拌速率250rpm,搅拌时间2min,然后用Brookfield DV-Ⅲ粘度仪测试原油粘度,加入的水溶性降粘剂体系浓度均为0.5%,计算降粘率。

SK_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SK_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2003年4月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第10卷 第2期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宋斗贵1) 朱桂林1) 曹嫣镔2) 牛光海1) 唐培忠2)1)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滨南采油厂;2)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要:稠油、超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

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

该项技术应用于单家寺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稠油;超稠油;蒸汽;降粘剂;单家寺油田中图分类号:T E1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03(2003)02-0058-02引言胜利油区的稠油、超稠油油藏一般采用注蒸汽热力采油方法开采,但由于受边、底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稠油、超稠油油藏不适合用蒸汽驱,只能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采[1]。

滨南油田单家寺稠油、超稠油油藏经多轮次吞吐后,注汽开采油汽比低,原油粘度大,井筒举升困难等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稠油油藏的进一步开发[2]。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井筒举升阻力,提高注汽生产的经济效益[3],是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1 室内实验采用伴蒸汽注入降粘剂的开发方式,可以提高注蒸汽的生产效果,但对降粘剂自身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降粘剂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及较低的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可调整活性基团、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其抗盐性;而且易在带负电的砂岩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有利于蒸汽驱或水驱效率的提高。

研制的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基本具有该性能。

1.1 性能评价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适用于总矿化度小于18000mg/L,Ca2++M g2+总和小于600mg/L的油藏,其浓度为5%时的水溶液的pH值为9~11,界面张力为0.1~0.01mN/m,同单家寺油田单六区块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在300 和200 条件下,分别与地层水接触3小时和36小时的热降解率小于15%,说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耐温、抗盐性。

稠油降粘方法比较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比较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比较概述综述了目前稠油的降粘方法,对乳化降粘、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稠油催化降粘和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重点介绍了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指出了以后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标签:稠油;降粘剂;稠油改质;表面活性剂目前全球的石油形势比较紧张,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每桶130美元,据专业人员估计原油期货价格将会出现缓慢上涨的趋势,最终将达到每桶140-150美元。

这无疑将加大对油气资源的开采,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大多数都已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东部多数老油田综合含水高达85%以上,可采储量开采程度达到70%以上。

而我国的稠油储量很大,主要分布在辽河、新疆、胜利、南阳、大港、吉林和华北等油田,稠油的地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7%。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和石蜡含量较高,黏度很大,流动性差,因而其开采和集输难度很大,需进行加热或稀释处理。

由于常规开采稠油的高成本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在开采时都会首选开采较轻的原油。

然而在当今的形势下,稠油资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为了经济合理的开采稠油资源,必须采取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改质或改性处理,降低黏度,提高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本文对稠油降粘的方法,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

1 稠油粘度含正构烷烃多的原油凝固点高,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高。

稠油粘度高的实质是其本身分子在体系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复杂大分子结构[8]。

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使油水在采出及运输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2 降粘的方法2.1 乳化降粘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活性把油包水型乳状液变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含水稠油中加入降粘剂后起到反相乳化剂的作用,从而达到降粘的目的。

2.2 掺稀油降粘轻油掺入到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的作用;所掺的轻油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或假塑性转变为牛顿流体[4]。

普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室内性能评价

普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室内性能评价

精度±0.5℃;干燥器:装有干燥剂,直径30cm ;恒温干燥箱:可控范围30~200℃,精度±2℃;旋转滴界面张力仪:TX-500C 或同类仪器;离心机:800D 型或同类仪器;具塞刻度试管:50mL ;称量瓶:40mm ×25mm ;锥形瓶:100mL 。

1.2 性能评价(1)降黏率。

将原油放置恒温水浴中加热至70℃,恒温1h 后取出,用流变仪(剪切速率60s -1)在70℃条件下测定稠油油样黏度μ0。

用目标区块注入水配制成0.3%的样品溶液100g ,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r/min 的转速搅拌15min 后待测。

称取配制的样品溶液30g 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目标区块油样70g ,密封后置于干燥箱内,在油藏温度下恒温2h 。

取出样品,用玻璃棒搅拌使油水充分混合,用流变仪(剪切速率60s -1)在70℃条件下测定稠油油样黏度μ。

按式(1)计算降黏率:f =(μ0-μ)/μ0 (1)式中:f 为降黏率;μ0为油藏温度下稠油油样的黏度(mPa·s);μ为油藏温度下油水混合物的黏度(mPa ·s)。

(2)自然沉降脱水率。

用目标区块的注入水配置成0.3%的样品溶液100g ,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r/min 的转速搅拌15min 后待测。

取配制的样品溶液9mL 放入50mL 的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目标区块21mL ,旋紧后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在油藏温度下恒温1h ,读取试管下部水相体积V 0。

摇晃试管使油水充分混合后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在油藏温度下静置1h ,读取试管下部出水体积V 1。

按式(2)计算自然沉降脱水率:X =V 1/V 0 (2)式中:X 为自然沉降脱水率;V 0为油水混合物的含水量(mL);V 1为油水混合物静置1h 后的出水体积(mL)。

0 引言近年来,随着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以及常规油藏原油的开采量不断的减少,稠油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在国内外蒸汽驱已成为大规模应用化的稠油热采技术,而国内稠油藏深,注气压力高,地层温度高,干度低,储层厚度薄,边低水活跃,严重影响了稠油蒸汽驱的开采效率。

适用于超稠油油藏的水溶性降黏剂优选及性能评价

适用于超稠油油藏的水溶性降黏剂优选及性能评价
第 50卷第5 期
2021 军 5 月
——

当代 化 工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V〇1 .5 0 ,No.5 May, 2021
适用于超稠油油藏的
水 溶 性 降 is[剂彳尤选及性能评价
沈权祖
( 长 江 大 学 地 球 物 理 与 石 油 资 源 学 院 ,武 汉 430100)
图 1 降黏剂质量分数对降黏效果的影响 Fig.l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er mass fraction on viscosity
reduction
由m i 结 果 可 知 ,随着降黏剂质量分数的逐渐 增 大 ,降 黏 剂 MK- 2 和 MR- 5 的降黏率呈现出先增 大后减小的趋势,当 MR-2质量分数为0.4%, 质 量 分 数 为 0.6%时 ,降黏率达到最大。而对降黏剂 MR-1、MK- 3 和 Mli- 4 而 言 ,随舂降黏剂质量分数 的 逐 渐 增 大 ,降 黏 率 逐 渐 增 大 ,当 增 大 到 某 一 值 后 , 逐 渐 趋 于 稳 定 。其 中 不 同 类 型 降 黏 剂 的 最 佳 质 量 分 数以及对应的降黏率见表1。
表 1 不同类型降黏剂的最佳质量分数及降黏率 Table 1 Optimum mass fraction of different viscosity
reducer and their viscosity reduction rates
降黏剂代号
最 佳 质 量 分 数 /%
降黏率/%
MIM
0.5
90.8
MR-2(阴-非离子型)、_ - 3 ( 非 离 子 型 )、MR-4(非 离 子 型 )和 MR-5 ( 阴 离 子 型 ),有效质量分数均大 于 9 6 % ,山东淄博助剂厂;氯 化 钠 、氯化 钙 、氯化 镁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稠油 样 品 ,取 自 陆 上 某 超 稠 油 油 藏 ,常温下黏度大于 SOOOOmPa.s ,密度为 0.981 g.rm 3。

降黏剂浓度对稠油降黏效果评价研究

降黏剂浓度对稠油降黏效果评价研究

1511 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量逐步上升,为了寻求有效开采手段,提高稠油采收率、油田经济开发效益以及国内油气供应能力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重点凸显在研究降黏剂及降黏率上,而对某特定浓度下的降黏率及其稳定时间没有着重考虑,试图分析降黏剂A对不同含水率下稠油的降黏率及稳定时间来评价其效果,为国内稠油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 实验条件及步骤2.1 实验仪器及药品BrookFiled旋转粘度计、烧杯、玻璃棒、水浴加热装置模拟地层水。

2.2 实验药品油样(国内某油田区块取样)、高温高效降黏剂(腾远化工)、稠油开采多效增产剂(川大金钟)、模拟地层水。

2.3 实验步骤①将仪器安装好后置于稳定的桌面之上,并通过旋转底部的三个螺脚,使顶端之水平仪中的气泡居于中央,仪器水平调节完毕,接通电源(220V,50HZ)。

②打开恒温池开关开始加热,温度调整为70℃。

③选取250mL烧杯,分别加入30mL取样脱水原油、70mL模拟地层水,置于恒温池中预热。

④选择安装62#(100~1500mPa·s)转子,提住连接件顶端转子左旋上紧以防折断连接轴。

⑤选择所需转速(这里暂定18.8r/min),若需改变转速,则直接调旋钮键,无需关闭马达。

若更换转子,则必须将马达关闭,再进行更换。

⑥待恒温池温度稳定,向烧杯中加入1%降黏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保证油水最大程度乳化,将转子浸没油水混合液内,测量其粘度。

由于不同时刻内油水乳化程度不同,直接导致测量粘度有所差别,因此这里记录被测液在不同时间内的粘度值,直至最终油水分层。

⑦分别测试降黏剂浓度在2%、3%、4%条件下油水混合液粘度值。

⑧分别测试油水比分别在60∶40、50∶50、40∶60条件下油水混合液粘度值。

⑨测量完毕后,关闭Brookfield粘度计、恒温池电源,并及时清洗干净仪器放入盒内。

3 降黏剂A的降黏效果研究70℃条件下,取样原油初始粘度为1736mPa·s,不同含水率(40%、50%、60%、70%)、降黏剂加量(1%、2%、3%、4%)条件下原油粘度与初始粘度比值即为降黏率值(药剂浓度是以水为基数,折合为百分数)。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韩银府;周书胜;魏世旺
【期刊名称】《辽宁化工》
【年(卷),期】2024(53)1
【摘要】稠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等物质,使稠油与钻井液滤液形成W/O型乳状液,增大了稠油的开采难点。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以苯二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氯磺酸为原料制备一种水基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JN-A,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评价稠油降黏剂JN-A对稠油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基钻井液的滤液与稠油形成乳状液,使稠油的黏度上升至983.4 mPa·s,而3%稠油降黏剂JN-A使稠油黏度降低至75.1 mPa·s,其降黏率高达91.97%,表现出优异的降黏效果。

稠油降黏剂JN-A使滤液-稠油界面张力降低至0.51mN·m^(-1),并降低储层岩心孔喉对稠油的黏附性和稠油在储层孔喉中的流动阻力,有利于稠油油藏的开采。

【总页数】4页(P151-153)
【作者】韩银府;周书胜;魏世旺
【作者单位】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9
【相关文献】
1.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2.风城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3.耐盐耐高温超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4.一剂双效稠油降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5.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4月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第10卷 第2期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宋斗贵1) 朱桂林1) 曹嫣镔2) 牛光海1) 唐培忠2)1)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滨南采油厂;2)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要:稠油、超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

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

该项技术应用于单家寺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稠油;超稠油;蒸汽;降粘剂;单家寺油田中图分类号:T E1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03(2003)02-0058-02引言胜利油区的稠油、超稠油油藏一般采用注蒸汽热力采油方法开采,但由于受边、底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稠油、超稠油油藏不适合用蒸汽驱,只能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采[1]。

滨南油田单家寺稠油、超稠油油藏经多轮次吞吐后,注汽开采油汽比低,原油粘度大,井筒举升困难等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稠油油藏的进一步开发[2]。

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井筒举升阻力,提高注汽生产的经济效益[3],是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1 室内实验采用伴蒸汽注入降粘剂的开发方式,可以提高注蒸汽的生产效果,但对降粘剂自身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降粘剂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及较低的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可调整活性基团、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其抗盐性;而且易在带负电的砂岩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有利于蒸汽驱或水驱效率的提高。

研制的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基本具有该性能。

1.1 性能评价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适用于总矿化度小于18000mg/L,Ca2++M g2+总和小于600mg/L的油藏,其浓度为5%时的水溶液的pH值为9~11,界面张力为0.1~0.01mN/m,同单家寺油田单六区块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在300 和200 条件下,分别与地层水接触3小时和36小时的热降解率小于15%,说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耐温、抗盐性。

该降粘剂与单家寺油田单六区块地层原油之间可产生良好乳化,既能保证注入流体在地层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驱替性能,同时也能降低井筒的举升阻力,提高单井的周期生产效果[4]。

降粘实验采用的油样是单6-14-40井脱水原油,油水比为73,原始原油粘度66000mPa!s,在温度为60 、降粘剂浓度为0.15%~0.4%时,原油降粘率为97.0%~99.2%。

实验发现,降粘剂浓度低于0.3%时,驱油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高于0.5%时,采收率提高的幅度也非常有限[5]。

因此,综合考虑乳化降粘实验结果及油藏的实际情况,降粘剂的合理使用浓度为0.3%~0.6%。

1.2 驱油实验单家寺油田经过多轮次吞吐开采,受边、底水影响比较严重,根据其油藏情况,选定实验参数如下,蒸汽温度250 ,蒸汽压力4M Pa,孔隙体积120mL,岩心孔隙度35%,岩心渗透率10 m2,岩心初始温度60 。

实验中选择三种不同的注入工艺:第一种,先进行蒸汽驱,然后伴蒸汽注降粘剂;第二种,一直伴蒸汽注入降粘剂;第三种,先进行蒸汽驱,然后收稿日期2002-10-22;改回日期2003-01-19。

作者简介:宋斗贵,男,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石油大学(东营)采油工程专业,长期从事采油工艺研究、油田开发及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 (0543)3460424,通讯地址:(256600)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六路531号。

伴蒸汽交替注入氮气和降粘剂。

比较三种不同注入工艺发现,当注入蒸汽量为4PV 时,驱替效率为30%左右,若继续注入蒸汽,则驱替效率提高得并不明显(图1)。

在注入4PV 蒸汽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驱替效率会继续提高到60%左右;若从始至终伴蒸汽注入该降粘剂,其驱替效率提高的幅度同单纯注蒸汽相比提高了18.4%,虽然效果不错,但其最终采收率不如注蒸汽驱替后再伴蒸汽注入该降粘剂的高。

从经济角度及现场施工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先注蒸汽驱扫,然后伴蒸汽注入降粘剂。

如果地层注汽压力较高,可以将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作为前置液预处理油层,然后注入蒸汽驱扫。

图1 驱替效率曲线2 现场应用从1999年开始,伴蒸汽注入SK -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技术在单家寺油田推广应用。

在注汽过程中,利用高压计量泵伴蒸汽挤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其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质量。

注汽压力一般可降低1~2M Pa,注汽干度可提高20%左右。

第二,降低原油粘度,有利于回采。

单六东试1井原油粘度7.86∀104mPa !s,开井后平均保持在30000mPa !s 。

第三,延长热采周期,提高周期产量。

SK-6型稠油降粘剂可以提高单井的产油量及采收率,延长生产时间(表1)。

对比三口井可以看出,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后,周期采油量明显高于上一周期。

表1 周期采油效果对比表井 号第一试验周期产液量/t 产油量/t 生产天数/d 第二试验周期产液量/t 产油量/t 生产天数/d 单2-19-1500065493275189单6-12x42129072012626821072141单6-6-2236212210210564438212403 结论与建议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驱油,适用于注蒸汽开发稠油、超稠油油藏的各个阶段,可以有效提高注汽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尤其适用于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也可以降低注汽压力,增强地层的吸汽能力,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从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情况考虑,经济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在三轮次以上的注汽周期伴蒸汽注入SK -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

在注汽压力较高的区块,可以将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作为前置液注入地层,以降低注汽压力。

参考文献:1 霍广荣.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 曹嫣镔.伴蒸汽注化学剂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7(4):16~193 赵福麟.采油化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4 赵振国.界面化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5 赵福麟.黑液体系驱油研究.石油学报,1995,16(1):53~60编辑 高 岩欢迎订阅#油气地质与采收率∃59第10卷 第2期 宋斗贵等:SK -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covery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oil reservoirs.Key words:heterogeneous oil reservoir,ASP flood ing,gel flooding,profile controlSong Dougui,Zhu Guilin,C ao Yanbin et al.Perfor mance evaluation and field application of Sk-6high efficiency viscosity reducer.PGRE,2003,10(2):58~59M any problems such as low steam displacem ent effi ciency,low oil steam ratio and poor profit exist g enerally in heavy oil or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ate stage of multiple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Nor mal steam injection can not be carried out because of high pressure in some districts.The results of labora tory experiment show that steam injection pressure can be reduced obviously,cy clic production,oil steam ratio and steam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SK-6hig h efficiency viscosity reducer.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w idely applied in Shanjiasi oilfield achieving great profit,w hich pro vides a new method to ex plo it this type of oil field. Key words:heavy oil,super heavy oil,steam,v iscos ity reducer,Shanjiasi oilfieldLiu Cheng,Fu W anchun,Zhu Hongwang et al.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quick flowing back by nitrogen in low permeable oil gas reservoir. PGRE,2003,10(2):60~62Water sensitivity and w ater shutoff are the m ain fac tors of reservoir damage w ith low permeability and extra low permeability respectively,invasion of ex traneous fluid is the direct reas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damage.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for protection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to prevent extraneous fluid from invading and strengthen flow back of the invaded fluid.Regular sw abbing and air g as lift technology have great limitations in flow back of deep buried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it can% t meet production needs.Consequently,fast flow back technology as strong flow ing by nitrogen gas lift and aid flow ing by mixed injection nitrog en is developed, it has features of deep flowback depth,quick speed and short cycle and is particularly applied in low per meability oil reservoir.Field applic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reservoir protection,nitrogen injection,flow backYuan Qixiang,You Xingyou,Meng Qingbin et 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hock wave plugging removal.PGRE,2003,10(2):63~64Seepage features in radial3~5m near well bore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determining natural productivity of oil w ells.It is important for productivity raising to improve the flow conductiv ity of immediate v icinity of w ing shock wave plugg ing removal can form unclosed fracture system w ith certain w idth, w hich is not controlled by earth stress and can reform the near w ellbore formation in all pared w ith hydraulic fracturing,its length of the fractures is short,but it can be used in the&bottle neck&area of the immediate v icinity of w ellbore.Its stimulation result is obvious particular to plugg ing re moval in low permeability form ations and polluted w ells.T his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ome oilfields of Sheng li petroliferous province.The research show s that it is an econom ic and effec tive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later period oil reservoirs particular to low permeability oilreservoir.Key words:shock wave,plug ging removal,fracture, permeability,stimulationGao Xiaopeng,Zhang Weifeng,W ang Yanming et al. Scaling mechanism analysis and harness measures of oil wells during ASP flooding in Gudao oilfield. PGRE,2003,10(2):65~66Focusing on the well bore clogg ing occurred during the ASP flooding in west area of Gudao oilfield,scal ing mechanism,scale component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re research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X 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is and so on.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main compo nents of scale are CaCO3,MgCO3and a little CaSO4. When scale appears,the value of pH rises and the Ca2+,M g2+and HCO2-3ions reduce obviously in pro ducing fluid.T he field effect of scale control is obvi ous after HM P scale inhibitor is used.Key words:ASP flooding,scaling mechanism,scale inhibitor,Gudao oilfieldFu Aibing,Wu Hui,Li Lin et al.Application of image logging to fractured reservoir evaluation. PGRE,2003,10(2):67~69The methods that the imag e logg ing is applied to ex planation of lithology and evaluation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a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about analyses of depositional facies,w ellside structure, fracture extension and distribution rule of earth stress are described.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im age log ging can provide detailed and rich information of reservoirs and g eology and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fracture identification,ev aluation of validity and cal culation of fracture parameters such as porosity and fracture opening.T hrough multi wells evaluation, it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fine reservoir struc ture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Key words:image logging,fractured reservoir,reser voir interpretation,quantitative calculation,geolog 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Zhao Dexiang,Xin Zhongbin,Zhu Hong.PND-S logging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haly sand gas forma tion.PGRE,2003,10(2):70~72Pulsed neutron decay spectrum(PND-S)logging∋V ol.10No.2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Eng lish Abstra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