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作业手册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作业手册新人教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作业手册新人教一、选择题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
读××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图Z111),回答1~2题。
图Z1111.××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区的经济发展差距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C.带动××区经济发展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2.图示期间××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③政府政策干预④××区农业发展加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图Z112),回答第3题。
图Z1123.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图Z113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Z1134.①②③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5.与1990年相比,2005年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图Z114表示我国某城市2016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ppt精品课件(含答案)
加试强化归纳
【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
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 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 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 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解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条 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河流等
方面去思考,社会经济条件从交
图1114
简述甲、乙两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地 形 气 候
河 流
热带地区的高原 山区的河谷地带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雨林区、高寒区、荒 气候恶劣 水、热不足或过多 漠区 供水 沿河分布 生活、工农业用水 河流交汇处 货物在此集聚、中转,推动城 运输 河运起点或终点 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河流入海口
核心知识整合
2.社会经济因素 (1)矿产资源的开发:煤矿——山西的大同、神府;石油、天然气——黑龙江的大庆、甘 肃的玉门;铁矿——辽宁的鞍山、本溪,安徽的马鞍山。 (2)交通运输:铁路的开通或铁路交会处推动城市的发展,如河北的石家庄、湖南的株洲
城市空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 间结构 的区位因素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c b
11 28(1)
27(5) 3
历次真题试练
[2015·浙江10月选考] 图1111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 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1~2题。 1.影响新城区区位 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 C
【解析】据图可知,新城区 有机场,没有铁路和河流, 故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与 铁路和水运无关。新城区和 老城区都有高速公路分布, 可知高速公路不是新城区区
(
)
A.公路 B.铁路
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故
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是航 空,C项正确。
C.航空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世界地理作业手册新人教版
2 .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相关地图 (图Z16-2),回答问题。
专题16世界地理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加拉湾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图Z16-1)。
(2)材料二表中与拜蒂克洛降水特征相符的是 异的形成原因。
(3)丙区域是所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据图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月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①210.3 128.4 89 55 39.3 23.9 ②11 30 35 60 142 288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① 41.4 48.5 67 180 349.6 418.5 ②4113492881432617(1)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图 Z16-1材料二 下表示意孟加拉湾沿岸某两地的各月降水量 (单位:毫米)。
,并简析其成因。
.地(填①或②),分析其降水量季节差«c r塔r图 Z16-2(1)说明图示甲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7(16hn 10甲地 1月 7月气温(C) 18.0 19.2 降水量(mm)58.3242.3(1)比较爱德华湖湖盆和维多利亚湖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的差异。
图 Z16-3 图 Z16-4F 表为图Z16-4中甲地(海拔1800米)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2)有人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的冬天: 人感觉不爽……”分析其地理原因。
“天光实在太短了, 还时常大雾茫茫,令图。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Z16-3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Z16-4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材料二简要说明图中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据表简述图Z16-4中甲地的主要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比较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成因。
阿根廷为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丙地是其小麦主产区之一。
下表为甲、乙两地材料二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甲地气温(C)13.6 14.3 12.1 10.1 8.8 6.7 6.8 6.6 7.8 9.6 11.6 13.4 降水量(mm)90.1 93.3 98.9143.3234.1223.8228.7208.5145.9120.9119.1103.1乙地气温(C)17.5 16.7 13.5 8.9 5.1 1.6 1.4 3.2 5.9 9.6 13.6 16.3 降水量(mm)14.7 19.1 23.1 15.2 22.3 18.6 17.4 14.1 11.3 13.9 12.9 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86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1~3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B.河流C.铁路D.高速公路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仓储物流中心【解析】1选C,2选D,3选A。
第1题,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
第2题,高速公路不应建设在居住区内,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且噪音大。
第3题,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临河流与湖泊,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2017·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单位:千人/平方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空间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5.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是( )A.城区B.中心城区和城区C.近郊区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东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西侧远,北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南侧远,故中心城区相对位于西南部,②图符合。
第5题,对比几幅图可以看出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说明人口持续增长。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人口规模等级)是( )A.2级B.3级C.4级D.5级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多B.城市分布均匀C.城市等级明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解析】6选D,7选B。
2018年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高考试题汇编
2018年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高考试题汇编【2018全国卷II】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来源:学科网ZXXK]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答案】【2018全国卷III)】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018天津卷】读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
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面积(平方千米)经济总量(万亿美元)东京135121550.95巴黎106028450.74纽约8337980.90伦敦97817380.5210.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来源:Z&xx&]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11.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来源:学&科&网]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答案】【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推荐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环境作业手册新人教版
专题10 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图Z101为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
据此回答3~4题。
图Z1013.“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00—2010年D.2040—2050年4.据图推测(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主要是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总体升高主要是婴儿潮导致的D.2020年以后就业比逐渐下降,说明劳动力严重不足图Z102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净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2014 年数据)。
完成5~6题。
图Z1025.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B.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C.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D.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6.人口流动对浙江省的主要影响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城乡差距加大C.人口老龄化减缓 D.人口容量提升图Z103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1 专题11 环境建设(含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 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一、选择题(2017·福建省毕业班质检)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2.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较少3.该地位于()A.陕西省B.贵州省C.浙江省D.河北省1.A 2.D 3.C[第1题,图中三条折线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地表径流量越大,说明下渗的过程越弱。
地表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下渗越少,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越大。
据上述内容可判断,农耕措施①②③分别表示顺坡农作(坡度最大)、等高草带、等高土埂(拦蓄径流)。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7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小,而6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大。
该地分布有红壤,且6月、8月地表径流量均较大,可判断出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较少(伏旱天气)。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一年中6月和8月分别出现一次雨季,7月降水相对较少,雨带北移和南移的过程中分别在该地形成一次雨季,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故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
](2017·海南省五校模拟)下图示意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的生态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较为贫瘠,其主要原因为()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B.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C.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D.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少5.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A.生态系统更加稳定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C.洪涝灾害显著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4.A 5.D[第4题,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贫瘠,其原因是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多。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如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据此完成1~3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A.人口规模B.基础设施C.生产水平D.资源禀赋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A.乡村旅游开发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D.电子商务推广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2023·黑龙江哈三中一调]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
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
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
读图,完成4~6题。
4.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气候温和湿润C.地理位置优越D.商业贸易发达5.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A.城市高级住宅区B.城市航空港功能区C.城市核心功能区D.城市生态功能区6.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B.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C.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D.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 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8.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2022·广东卷]如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市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A.P、N B.N、P C.M、N D.P、M城市商务活动空间布局滞后于城市空间地域扩张。
读“广州市1990~2007年商务活动重心坐标变化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广州市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坐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方向几乎未发生改变B.199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距离呈逐年下降趋势C.200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距离最大D.200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方向未发生本质的变化4.依据广州市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变化,推测广州城市主体扩展方向是()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5.影响广州市商务活动空间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政策C.科技D.市场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读“某区域城市发展统计图”,完成第6~7题。
6.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可判断,该地()A.农业人口数量增加B.区域耕地面积增加C.人均城市用地增加D.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7.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城市洪水灾害减少8.下面是“四个地区的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趋势图”。
四个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9.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
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南多北少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作业手册
专题11 城市与环境一、选择题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
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图Z111),回答1~2题。
图Z1111.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2.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③政府政策干预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图Z112),回答第3题。
图Z1123.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图Z113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Z1134.①②③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5.与1990年相比,2005年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图Z114表示我国某城市2016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图Z1146.2016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人均居住用地 B.人均工业用地C.人均道路用地 D.人均绿地用地7.该城市准备打造自身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其土地利用结构该如何调整( ) A.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用地的面积B.发展高技术工业,扩大工业用地面积C.改善交通建设,增加道路用地面积D.美化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读某区域聚落的空间发展示意图(图Z115),完成8~9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一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类型分布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3)特点①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含义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错误!(2)社会因素错误!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
特别提示(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1.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时间差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2.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楼房的建设成本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楼房就向高处发展,因而楼层越来越高.3.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考点一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1.城市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分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分布形态与特征可对比分析如下: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城市的外缘,与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
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图Z111),回答1~2题。
图Z111
1.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2.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图Z112),回答第3题。
图Z112
3.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
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
图Z113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Z113
4.①②③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5.与1990年相比,2005年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图Z114表示我国某城市2016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图Z114
6.2016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人均居住用地 B.人均工业用地
C.人均道路用地 D.人均绿地用地
7.该城市准备打造自身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其土地利用结构该如何调整( ) A.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用地的面积
B.发展高技术工业,扩大工业用地面积
C.改善交通建设,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D.美化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
读某区域聚落的空间发展示意图(图Z115),完成8~9题。
图Z115
8.下列信息中,不能反映图中城市化进程的是( )
A.聚落数量的增多 B.城市规模的扩大
C.交通线密度的增大 D.耕地面积的减少
9.图中发展成为城市的村庄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
A.位于区域的中心
B.位于河流的沿岸
C.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
D.位于平原地区
读杭州湾沿岸部分交通干线及城市分布图(图Z116),完成10~11题。
图Z116
10.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彼此相距近
B.杭州的服务范围包含了金山的服务范围
C.海盐和慈溪的城市等级相同
D.嘉兴提供的服务种类比绍兴的多
11.图中a、b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的跨海高铁线路备选方案。
相比b方案,a方案的优点有( )
①线路长度短②施工难度低③大幅增加嘉兴铁路货运量④能带动更多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图Z117所示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
图Z117
A.住宅区占地面积太大
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
C.商业区布局过于分散
D.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
13.某一城市连同周围乡镇人口数约40万,区域内的便利商店有160家,仓储式超市有10家,大型百货公司有4家,下列概念最适合用来解释这些零售业网点数量分布状况的是( )
A.现代物流
B.门槛人数
C.地租
D.中心地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图Z118为1949—1978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图Z118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开创了“苏南模式”。
图Z119示意1978—2007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图Z11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1978—2007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