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图⑤中,∵AB∥DE,∴∠A=∠D=30°,∵∠BCD=∠A+∠B=60°,
∴∠B=60°﹣∠A=30°,∴∠B=∠A,∴△ABC 是等腰三角形;
能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4 个,故选:C.
例 2:如图,在△ABC 中,AB=AC,∠BAC=108°,BD=AD=A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CBE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8 个.故选:D.
B.6
C.7
D.8
例 3:已知:如图△ABC 中,∠B=50°,∠C=90°,在射线 BA 上找一点 D,使△ACD 为等腰三角
形,则∠ACD 的度数为

解:如图,有三种情形:
①当 AC=AD 时,∠ACD=70°. ②当 CD′=AD′时,∠ACD′=40°. ③当 AC=AD″时,∠ACD″=20°, 故答案为 70°或 40°或 20°
C.50°、60°
D.100°、30°
解:A、∵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30°、60°,∴第三个内角为 180°﹣30°﹣60°=90°,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 40°、70°,∴第三个内角为 180°﹣40°﹣70°=70°,
∴这个三角形由两个内角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反证法
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 由此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 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1. 假设: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 归谬: 从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 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lpt48hkn
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我们到达梅里雪山的时候是在早晨,结束了几天的地下生活,到了梅里雪山脚下,阳光刺的我睁不 开眼睛,过了一会终于适应了。阳光明媚,山上的雪被阳光照得熠熠生辉,极蓝与极白相交辉映,看着这样的风景好像心也被洗干净 了,空气里都满是雪的味道。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壮观,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巍峨的雪山直插云霄,真是雾笼云 遮缥缈中,浑然浩气贯苍穹。山神说拉着我的手,我啊了一声,有点不好意思,脸红的发烫,感觉都红到耳根了。山神看着我说: “想什么呢,拉着我,我们飞上去,这样会节省不少时间。”这是要是有一条地缝,不管多小,我都要挤进去。可等了半天,山神也 没什么动静,他的手依旧如此冰凉。我以为他还在酝酿,只见他眉头紧皱,我说怎么了,我们怎么还在这里。山神说:“在这里,我 居然不能使用法术,我的法术好像被什么禁锢了一样,没法使出来。”我心想这座山这么厉害,居然连山神的法力都被禁锢了,看来, 我们凶多吉少了,真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啊。我说:“这样啊,那我们还是走吧,万一在这里挂掉了,我还好,你可怎么办啊,多不 划算啊。”我边说边往回走。山神说:“来都来了,再说了,怕什么,这是神山,不会有什么妖怪的。看来,我们只有爬上去了”。 这里有十三座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看着主峰,我咽了口唾沫,心想这次不死也要退层皮了。我们修整了一会开始爬 山,我们就一直走,也无心欣赏身边的风景了,山很陡峭,有几次险些摔倒下去,我们一直提心吊胆地走了一天,到傍晚的时候终于 到达了雪线,我们又继续往前走,天也渐渐暗下来了,想想开始露出来,星星离我们很近,温度逐渐降低,风越来越大,尽管穿着很 厚很厚地冬衣,依然感觉很冷,只要一张口,风吹着雪就直往喉咙里灌,山神怕我摔倒后爬不起来,就一直拉着我走,满眼的白色, 一直看着白色突然头一阵眩晕,一不小心就跌了个狗**。山神连忙把我扶起来。山神还是一身玄色衣服,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条件 都是这样,丝毫不受影响。走到后来就是他拖着我走了,他怕我失去意识,就一直不停的跟我说话。我们又走了一夜,到第二天中午, 我们来到了一个山洼里,这的山洼很奇怪,它很宽很大,周围长满了野花和野草,还能看到很多蝴蝶,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旁边流过, 这里这的是一处世外桃源啊,想不到大山之中还能有这样的地方不受风雪的侵扰。山神的眼睛很尖,一下就看到了被草掩埋的相机, 拿起来一看,这是尼康FM3A上面的金属机身已经长锈了,相机更新速度很快,现在已经停产了,我们也不能评这个就判断时间,万一 他是胶卷相机的忠实用户呢,这也说不定,随后我们又找到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三个结论语言描述书写格式图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ACAB=,AD平分∠BAC∴CDBD=,BCA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ACAB=,CDBD=∴BCAD⊥,AD平分∠BA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ACAB=,BCAD⊥∴CDBD=,AD平分∠BAC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要点诠释:(1)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可为锐角或直角或钝角,但底角只能是锐角.(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底角为)180(21α-︒.【例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变式1.1】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变式1.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变式1.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1321134baba.(1)求a 、b 的值.(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变式1.4】若x ,y 满足0)6(32=-+-y 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 12B . 14C . 15D .12或15【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边上,且BE =CF ,BD =CE .(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当△A =40 °时,求△DEF 的度数.【练2.1】如图,DB =DC ,△ABD =△ACD ,试说明:AB =AC .【练2.1】Rt△ABC 中,△ACB =90 °,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CB 于点F ,求证:CE =CF .【练2.1】如图,△ 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F 为CA 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 作FG △BC 于G 点,并交AB 于E 点,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AD △FG ;(2)△AEF是等腰三角形.要点三: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其性质★定义: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一个底角都是45°.要点四: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要点五: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例2】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变式2.1】已知:如图,△ABC中,AB=AC,△ABC=60°,AD=CE,求△BPD的度数.【变式2.2】△ABC为正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BN与AM相交于Q点,△AQN等于多少度?【变式2.3】如图,已知△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交于点F,求△AFB的度数.典型例题题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1.1】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练习1.2】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B.45°C.60°D.70°【练习1.3】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练习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50°B .80°C .50°或80°D .40°或65°【练习1.5】如图,在第1个△A 1BC 中,∠B =30°,A 1B =CB ;在边A 1B 上任取一点D ,延长CA 1到A 2,使A 1A 2=A 1D ,得到第2个△A 1A 2D ;在边A 2D 上任取一点E ,延长A 1A 2到A 3,使A 2A 3=A 2E ,得到第3个△A 2A 3E ,…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 个三角形中以A n ﹣1为顶点的底角度数是( )A .(12)n •75°B .(12)n ﹣1•65°C .(12)n ﹣1•75°D .(12)n •85° 【练习1.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中点,△BAD =35°,则△C 的度数为( )A .35°B .45°C .55°D .60°【练习1.7】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 =AC ,△CAD =20°,则△ACE 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练习1.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练习1.9】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 的度数为()A.30°B.36°C.40°D.45°【练习1.10】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练习1.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B.15C.13D.13或17【练习1.12】如图,△ABC中,AB=AC,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C B.AD⊥BC C.AD平分∠BAC D.AB=2BD【练习1.13】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度).【练习1.1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练习1.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6】如图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练习1.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5cm,则它的周长为cm.【练习1.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9】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练习1.20】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cm,则BF=cm.【练习1.2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练习1.2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3】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连结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度.【练习1.2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练习1.25】等腰△ABC纸片(AB=AC)可按图中所示方法折成一个四边形,点A与点B 重合,点C与点D重合,请问原等腰△ABC中的∠B=度.【练习1.26】如图,△ABC中.点D在BC边上,BD=AD=AC,E为CD的中点.若∠CAE =16°,则∠B为度.【练习1.27】在△ABC中,AB=AC,∠BAC=100°,点D在BC边上,连接AD,若△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ADC的度数为.【练习1.2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练习1.29】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练习1.30】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练习1.31】如图,△ABC中,∠ABC=∠ACB,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点E在射线AC上,且AD=AE,连接DE.(1)如图①,若∠B=∠C=35°,∠BAD=80°,求∠CDE的度数;(2)如图②,若∠ABC=∠ACB=75°,∠CDE=18°,求∠BAD的度数;(3)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练习1.3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练习1.33】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 于D、E两点.如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研究:(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与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②说明理由.(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题型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2.1】在△ABC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40°,∠B=50°B.∠A=40°,∠B=60°C.∠A=20°,∠B=80°D.∠A=40°,∠B=80°【练习2.2】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练习2.3】如图,是四张形状不同的纸片,用剪刀沿一条直线将它们分别剪开(只允许剪一次),不能够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练习2.4】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找出一个点,使它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练习2.5】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练习2.6】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A.3B.4C.5D.6【练习2.7】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A.2B.3C.4D.5【练习2.8】如图,已知△ABC中,AB=3,AC=5,BC=7,在△ABC所在平面内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5条B.4条C.3条D.2条【练习2.9】已知: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和BC上,AE与BD相交于点F,给出下面四个条件:①∠1=∠2;②AD=BE;③AF=BF;④DF=EF,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取两个,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练习2.10】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5条B.6条C.7条D.8条【练习2.11】在等边△ABC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使△P AB、△PBC、△P AC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练习2.12】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C有()A.6个B.7个C.8个D.9个【练习2.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A.5个B.4个C.3个D.2个【练习2.14】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均在正方形格点上,若在网格中的格点上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一共有()A.7个B.8个C.10个D.12个【练习2.15】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练习2.16】如图,∠AOB=60°,OC平分∠AOB,如果射线OA上的点E满足△OCE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的度数为.【练习2.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已知A(4,3),P是坐标轴上的一点,若以O,A,P三点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个,写出其中一个点P的坐标是.【练习2.18】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练习2.19】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且DE∥BC,∠A=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个.【练习2.20】在△ABC中,∠B=50°,当∠A为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1】如图,∠AOB=60°,C是BO延长线上一点,OC=12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2】在△ABC中,∠A=4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3】用一条长为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底边长为cm.【练习2.24】在△ABC中,∠A=50°,当∠B的度数=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5】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BM上一动点(P不与B重合),∠AOB=30°,∠ABM =60°,当∠OAP=时,以A、O、B中的任意两点和P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6】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 为4cm,△ABC的周长为26cm,则△BCE的周长为cm.【练习2.27】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3,0)和点B(0,﹣4),在x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C坐标为.【练习2.28】如图所示,在4×4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单位1,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现有格点A、B,在方格中任意找一点C(必须是格点),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有个.【练习2.29】Rt△ABC中,∠ACB=90°,∠A=60°,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个.【练习2.30】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是.【练习2.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2),在y轴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个.【练习2.3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2),O是原点,P是x轴上一动点,如果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P的坐标为.【练习2.33】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过D作DG∥AC交BC于G)【练习2.34】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35】已知:如图,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ED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36】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练习2.37】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DCB交AB 于点E.(1)求证:∠AEC=∠ACE;(2)若∠AEC=2∠B,AD=1,求BD的长.【练习2.38】如图,在△ABC中,∠ABC=90°,过点B作BD⊥AC于点D,BE平分∠ABD 交AC于点E.(1)求证:CB=CE;(2)若∠CEB=80°,求∠DBC的大小.【练习2.39】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过AC的中点F作线段GE交∠DAC的平分线于E,交BC于G,且AE∥B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若AE=8,AB=10,GC=2BG,求△ABC的周长.【练习2.40】如图,点D是△ABC内部的一点,BD=CD,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BE=CF.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练习2.41】如图,在△ABC中,AB=AC,∠A=3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题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3.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练习3.2】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A.4B.5C.6D.7【练习3.3】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B.6C.7D.8【练习3.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3,AD=1,则△AED 的周长为()A.2B.3C.4D.5【练习3.5】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2,BP平分∠ABC,且AP⊥BP于点P,则△BPC 的面积是()A .10B .8C .6D .4【练习3.6】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 +CN =9,则线段MN 的长为( )A .6B .7C .8D .9【练习3.7】如图,△ABC 中,AB +BC =10,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和E ,则△BCD 的周长是( )A .6B .8C .10D .无法确定【练习3.8】如图,AD ⊥BC ,D 为BC 的中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几个?( ) ①△ABD ≌△ACD ;②AB =AC ;③∠B =∠C ;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 .1B .2C .3D .4【练习3.9】如图,在△ABC 中,AB =6,AC =4,∠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分别交AB 、AC 于M 、N ,则△AMN 的周长为( )A .12B .10C .8D .不确定【练习3.10】如图,AE 垂直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交BC 于点E ,BC CE 31 ,若△ABC 的面积为2,则△CDE 的面积为( )A .31B .61C .81D .101 【练习3.11】如图,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E ⊥CD ,垂足为D ,交AC 于点E ,∠A =∠ABE ,AC =5,BC =3,则BD 的长为( )A .1B .1.5C .2D .2.5【练习3.12】如图,BP 是∠ABC 的平分线,AP ⊥BP 于P ,连接PC ,若△ABC 的面积为1cm 2,则△PBC 的面积为( )A .0.4cm 2B .0.5cm 2C .0.6cm 2D .不能确定 【练习3.13】如图,△ABC 的面积为8cm 2,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cm 2B .3cm 2C .4cm 2D .5cm 2【练习3.14】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70°方向的M 处,它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40°的N 处,则N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 )A.40海里B.60海里C.70海里D.80海里【练习3.15】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练习3.16】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4,DE=7,则线段EC的长为()A.3B.4C.3.5D.2【练习3.17】如图,AB⊥AC,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AG∥BC,AG⊥BG,下列结论:①∠BAG=2∠ABF;②BA平分∠CBG;③∠ABG=∠ACB;④∠CFB=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A.1B.2C.3D.4【练习3.18】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 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练习3.19】如图,已知S△ABC=8m2,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S△ADC=m2.【练习3.20】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cm.【练习3.2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练习3.22】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点Q在对角线AC上,且AQ=AD,连接DQ并延长,与边BC交于点P,则线段AP=.【练习3.23】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若△ABC的周长为15,BC=6,则△AMN的周长为.【练习3.24】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12∠A;③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AEF=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练习3.25】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点P.则三角形PBC的面积是.【练习3.26】如图,CE平分∠ACB.且CE⊥DB,∠DAB=∠DBA,AC=9,△CBD的周长为14,则DB的长为.【练习3.27】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点C,过点P作PD⊥OA于点D,若∠AOB=60°,OC=4,则PD=.【练习3.28】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于E,BC=6,AC=4,△ABC的面积是9,则△AEC的面积是.【练习3.29】如图在△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DE经过点F.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AB+AC;④BF=CF.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练习3.30】已知:在△ABC中,AH⊥BC,垂足为点H,若AB+BH=CH,∠ABH=70°,则∠BAC=°.【练习3.31】如图,在△ABC中,AB=6,AC=9,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MN经过点O,且MN∥BC,MN分别交AB、AC于点M、N,则△AMN的周长是.【练习3.3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练习3.33】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练习3.34】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练习3.35】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1)若∠C=42°,求∠BAD的度数;(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练习3.36】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点D是AB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交CA延长线于点F.(1)证明:△ADF是等腰三角形;(2)若∠B=60°,BD=4,AD=2,求EC的长,题型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练习4.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 =45°,则∠ACE等于()A.15°B.30°C.45°D.60°【练习4.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B.12C.32D.64【练习4.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练习 4.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练习4.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5B5A6的边长为()A.8B.16C.24D.32【练习4.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垂足为点Q .若BF =2,则PE 的长为( )A .2B .2√3C .√3D .3【练习4.7】如图,P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连接P A 、PB 、PC ,过P 点分别作BC 、AC 、AB 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PD +PE +PF 等于( )A .√32B .√3C .2D .2√3【练习4.8】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 .4√3B .2√3C .√3D .3【练习4.9】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60°,AD 平分∠BAC ,则AD 等于( )A .1B .√2C .√3D .1.5【练习4.10】如图,AE ∥BD ,△ABC 为等边三角形,若∠CBD =15°,则∠EAC 的度数是( )A .60°B .45°C .55°D .75°【练习4.11】如图,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 n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所剪次数1 2 3 4 … n 正三角形个数 4 7 10 13 … a n【练习4.12】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ABC 和正△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⑤∠AOB =60°. 恒成立的结论有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练习4.13】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以BC 边上的高AB 1为边作正△AB 1C 1,△ABC 与△AB 1C 1公共部分的面积记为S 1;再以正△AB 1C 1边B 1C 1上的高AB 2为边作正△AB 2C 2,△AB 1C 1与△AB 2C 2公共部分的面积记为S 2;…,以此类推,则S n = .(用含n 的式子表示)【练习4.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 °.【练习4.15】如图所示,已知:点A(0,0),B(√3,0),C(0,1)在△ABC内依次作等边三角形,使一边在x轴上,另一个顶点在BC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1个△AA1B1,第2个△B1A2B2,第3个△B2A3B3,…,则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练习4.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 =1,∠E=30°,则BC=.【练习4.1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则∠BAD=.【练习4.18】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2C2;再以等边△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记△B1CB2面积为S1,△B2C1B3面积为S2,△B3C2B4面积为S3,则S n =.【练习4.19】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练习4.20】如图,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且OD⊥AC,OE⊥AB,OF⊥BC,则OD+OE+OF=.【练习4.21】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AC边在x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B为边作等边△OBA1,边OA1与AB交于点O1,以O1B为边作等边△O1BA2,边O1A2与A1B交于点O2,以O2B为边作等边△O2BA3,边O2A3与A2B交于点O3,…,依此规律继续作等边△O n﹣1BA n,记△OO1A的面积为S1,△O1O2A1的面积为S2,△O2O3A2的面积为S3,…,△O n﹣1O n A n﹣1的面积为S n,则S n=.(n≥2,且n为整数)【练习4.22】如图,△ABC与△DEF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则△AEF的周长为 .【练习4.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3,0)、Q (0,72),C 是x 轴上一点,以AC 为边向右侧作正△ACD ,P 为AD 的中点.当C 从O 运动到B 点时,PQ 的最小值为 .【练习4.24】如图,AD 是等边△ABC 的中线,E 是AC 上一点,且AD =AE ,则∠EDC = °.【练习4.25】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边△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直线l 2、l 3上,若边BC 与直线l 3的夹角∠1=25°,则边AB 与直线l 1的夹角∠2= .【练习4.26】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放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3=80°,则∠1+∠2= .【练习4.27】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M上,点B1、B2、B3、…在射线ON上,△A1B1B2、△A2B2B3、△A3B3B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B1=1,则△A8B8B9的边长为.【练习4.28】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何时△PB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练习4.2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A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DE.(1)如图1,若点D在边AC上,猜想线段AD与C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D在AC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练习4.30】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C=10厘米,M、N分别从点A、点B 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是1厘米/秒的速度,点N的速度是2厘米/秒,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M、N同时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M、N同时运动几秒后,可得等边三角形△AMN?(3)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AMN,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练习4.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OB,点C为x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接BC,以线段BC 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连接DA并延长,交y轴于点E.①△OBC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练习4.32】如图,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3)求△BDE的面积.【练习4.33】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 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练习4.3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与AD相交于点P,BQ⊥AD于点Q.(1)求证:△ABE≌△CAD;(2)请问PQ与BP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5.1】在△ABC中,AB=AC,若∠B=60°,则△ABC的形状为()A.钝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练习5.2】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APO=∠DCO;③△OPC是等边三角形;④AB=AO+A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练习5.3】如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是()A.8+2a B.8+a C.6+a D.6+2a【练习5.4】下列说法: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③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④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练习5.5】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1,测得AC=2,当∠B=60°时,如图2,AC=()。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A
BDC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逆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A
B
C
逆定命理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
对等边”)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A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AB =AC(已知),
∠BAD =∠CAD(辅助线画法),B D C
AD =AD(公共边),
∴△ABD≌△ACD(SAS).
∴AB =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怎么想
怎么写
要想证明∠B=∠C,
只要证△ABD≌△ACD,
只需有AB=AC, ∠BAD=∠CAD, AD=AD.
A BD C
;图文快印 图文快印

别来无恙乎,挑帘入座,可对弈纵横、把盏擎歌,可青梅煮酒、红袖添香 国学大师陈寅恪,托十载光阴,毕暮年全部心血,著皇皇80万言《柳如是别传》。我想,灵魂上形影相吊,慰先生枯寂者,唯有这位300年前的秦淮女子了。其神交之深、之彻,自不待言。 6 古人尚神交古人,今 人当如何? 附庸风雅的虚交、名利市场的攀交、蜂拥而上的公交、为稻粱谋的业交,甚嚣尘上,尤其炒栗子般绽爆的“讲坛热”“国学热”“私塾热”“收藏热”“鉴宝热”“拍卖热”。但人生意味的深交、挚交,纯粹的君子之交、私人的精神之恋,愈发稀罕。 读闲书者少了,读古人 者少了,读古心者更少。 星转斗移,今心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述为: 等边对等角 . 2.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 、底边上的 高
互相
重合.这一结论通常简述为“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 相等 ;两条腰上的中线 相等 的高 相等 .
;两条腰上
【知识拓展】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 等角对等边 .
知识点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 求证:∠CBE= ∠BAD.
证 明 : 法 一 因 为 AB=AC,AD 是 BC 边 上 的 中 线 , 所 以 AD⊥BC,∠BAD=∠CAD, 所 以 ∠ CAD+ ∠C=90°. 因 为 BE⊥AC, 所 以 ∠ CBE+∠C=90°. 所 以 ∠ CBE=∠CAD, 所 以 ∠CBE=∠BAD. 法二 因为AB=AC,所以∠ABC=∠C.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AD⊥BC,所以 ∠BAD+ ∠ABC=90°.因为BE⊥AC,所以∠CBE+∠C=90°,所以∠CBE=∠BAD.
解:(1)①②;①③.
(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解:(2)选①②证明如下:在△BOE和△COD中, 因为∠EBO=∠DCO,∠EOB=∠DOC,BE=CD, 所以△BOE≌△COD,所以BO=CO, 所以∠OBC=∠OCB, 所以∠EBO+∠OBC=∠DCO+∠OCB, 即∠ABC=∠ACB,所以AB=AC,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选①③证明如下: 在△BOC中,因为OB=OC,所以∠OBC=∠OCB. 因为∠EBO=∠DCO, 所以∠EBO+∠OBC=∠DCO+∠OCB, 即∠ABC=∠ACB,所以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核心知识点扫描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判定等腰三角形⑴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⑴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⑵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图示(1)在△ABC中,∵AB=AC ∴∠B=∠C;(2)在△ABC中,AB=AC.若∠BAD=∠CAD,那么AD⊥BC,BD=CD;若BD=CD,那么∠BAD=∠CAD,AD⊥BC;若AD⊥BC,那么∠BAD=∠CAD,BD=CD.在△ABC中,∵∠B=∠C ∴AB=AC.等边三角形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此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在每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⑵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⑴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⑵有一个角是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⑶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图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1)∵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2) ∵AB=B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3)∵∠A=∠B=∠C,∴∴△ABC是等边三角形.Ⅱ.知识点全面突破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性质(重点)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1,在△ABC中,∵AB=AC ∴∠B=∠C.已知:如图1-1-1,在△ABC中, AB=AC.求证:∠B=∠C.图1-1-3定理的证明分析:利用分析法思考证明的过程:如下所示:作顶角的平分线AD.()AB AC B C ABD ACD SAS BAD CAD AD AD =⎧⎪∠=∠⇐≅⇐∠=⎨⎪=⎩,具体证明过程略.此外,我们还可以用AAS 、ASA 、SSS 证明这一性质.如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在△ABD 和△ACD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 ),∴B C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2,在△ABC 中,AB=AC.若∠BAD=∠CAD ,那么AD ⊥BC ,BD=CD ; 若BD=CD ,那么∠BAD=∠CAD ,AD ⊥BC ;若AD ⊥BC ,那么∠BAD=∠CAD ,BD=CD.详解: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拥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所有的性质.同时它还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点和性质;②定理1常用来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定理2实际上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结论,已知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得到另两个结论,常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③将这两条性质用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中,可得等边三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都与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例1.如图1-1-3,房屋的顶角∠BAC=100O ,过屋顶A 的立柱,屋椽AB=AC 求∠B ,∠C ,∠BAD ,∠CAD 的度数.解:在△ABC 中, 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 .∴∠B=∠C=21(180O -∠BAC) 图1-1-1图1-1-2=21(180O -100O )=40O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 ⊥BC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BAD=∠CAD=50O .点拨: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 与∠C 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 是顶角的平分线,则∠BAD 与∠CAD 的度数即可求.例2:(2010,山东济南)(一题多解)如图1-1-4,已知AB AC AD AE ==,.求证BD CE =.证明:方法1 如图1-1-5过点A 作AH ⊥BC ,交BC 于点H . ∵AB=AC ,AD=AE ,AH ⊥BC , ∴BH=CH , DH=EH∴BH 一DH=CH 一EH 即BD=CE 方法2 ∵AB=AC ∴∠B=∠C ∵AD=AE ∴∠ADE=∠AED∴180O-∠ADE=180O-∠AED 即∠ADB=∠AEC ∵AB=AC ,∠B=∠C ,∠ADB=∠AEC ∴△ABD ≌△ACE ∴BD=CE .点拨: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但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本题中适合高AH AH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来解决这个问题。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 简称“ 简称 角”) A
B
D
C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顶角平分线
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简称“ 简称 等边对等角” 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逆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 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A 已知:如图, =∠C. 已知:如图,在△ABC中,∠B=∠ . 中 =∠ 求证: = . 求证:AB=AC. 证明: BAC的平分线 的平分线AD.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和 中 AB =AC(已知 , 已知), 已知 C B D ∠BAD =∠CAD(辅助线画法 , 辅助线画法), 辅助线画法 AD =AD(公共边 , 公共边), 公共边 ∴△ABD≌△ACD(SAS). ≌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 =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 已知:如图,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中 . 求证: 求证:∠B=∠C. ∠ . 怎么想 怎么写
要想证明∠B=∠C, 要想证明∠ ∠ , 只要证△ 只要证△ABD≌△ACD, ≌ , 只需有AB=AC, , 只需有 ∠BAD=∠CAD, ∠ , AD=AD. .

学有所获
操作得到的 结论 证明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定理 和判定定理 证明思路(作 证明思路 作 辅助线的方 法) 证明过程 (怎么写 怎么写) 怎么写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

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的 外角,∠1 =∠2,AD∥BC.
1 A2
D
求证:AB =AC.
B
C
证明:∵ AD∥BC ,
∴ ∠1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 =∠C
E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 =∠2,
).A
1 2
D
∴ ∠B =∠C.
4.(1)如图,在△ABC中,AB=AC,∠ABC、 ∠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 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 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
形吗?解:(1)△ABC,△ADE, △BDF,△CEF,△BCF都 是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 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是否 也相等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研究等 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
证明:∵OA=OB, ∴∠A=∠B, 又∵AB∥DC, ∴∠C=∠A=∠D=∠B, ∴OC=OD.
随堂演练
1. 如图所示,已知OC平分∠AOB, CD∥OB. 若OD = 3,则CD等于( A ) A.3cm B.4cm C.1.5cm D.2cm
2.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 要使AD = A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__B_E__=__C_D__. (答案不唯一)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思考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 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 反过来,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 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1 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1.2 两边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两条底边相等。

1.3 底角平分线: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同时也是底角平分线。

1.4 顶角平分线: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底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1.5 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absinC,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C 为顶角。

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1 定义: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2 内角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为60∘。

2.3 外角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外角都相等,每个外角为120∘。

2.4 中线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中线相等,且都垂直于对边。

2.5 高线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相等,且都垂直于对边。

2.6 面积公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34a2,其中 a 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2.7 圆周角定理: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圆周角都等于60∘。

2.8 圆心对称:等边三角形具有圆心对称性,即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同一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2.9 稳定性:等边三角形是稳定的,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变形。

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

通过掌握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习题及方法:1.习题: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只需要判断两边是否相等即可。

如果两边相等,则为等腰三角形。

2.习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的高也是腰长的垂直平分线。

因此,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为4cm,高为5cm。

面积公式为S=12×底边×高,所以面积为12×4cm×5cm=10cm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共21张PPT)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共21张PPT)
复习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从边看: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定义)
2、从角看: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性质定理1)
3、从重要线段看: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 (性质定理2)
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还有其他方法吗?
A
B
D C
例2:已知:AD交BC于点O,AB∥CD,OA=OB
求证:OC=OD
问题:
1、若已知AB∥ CD,OC=OD,能
A
否证明OA=OB?
2、若已知OA=OB,OC=OD,能否
证明AB ∥ CD?
C
B O
D
规律:
AB ∥ CD,OA=OB,OC=OD中已知任两 个可推出第三个。
例3、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
已知:△ABC中,∠B=∠CBAC的平分线AD
A
在△ BAD和△ CAD中, 1 2
∠B=∠C,
∠1=∠2,
B
AD=AD
C
D
∴ △ BAD≌ △ CAD(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思考:作底边上的高可以吗?作底边中线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 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BC= ∠A’B’C’=90°,
AB=A’B’,AC=A’C’,
区别:条件和结论互换。
3、已知:ED ∥ OB,EO=ED
求证:Rt△ABC≌Rt△A’B’C’ 求证:OD平分 AOB。
例1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

1.1 等腰三角形2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1 等腰三角形2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已知:如图,在Δ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 作∠BAC的平分线AD 则∠1=∠2
在△BAD和△CAD中 ∠1=∠2 ∠B=∠C AD=AD (公共边)
12
B
DC
你还有其 他证法吗?
∴ △BAD ≌ △CAD (AAS)
∴ AB= 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等腰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
A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 DC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
成“等边对等角”) 。
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
探究新知
1.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 过来还成立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 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
3、等边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 A ) A.3条 B.6条 C.9条 D.7条
课堂小结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名 称
图形
性质

A
三条边都相等

三个角都相等,且都为60°

角B
C 三线合一

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反证法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复习旧知
既是性质又
是判定
注意:在同 一个三角形 中应用哟!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 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
几何语言:
∵∠B =∠C (已知)
∴ AB=AC(等角对等边)

第9讲等腰三角形的重难点

第9讲等腰三角形的重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重难点重点: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1.2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1.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其底角为1802α︒-,也可表示为902α⎛⎫︒- ⎪⎝⎭; 1.4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这条线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相等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称为“等角对等边”.例: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且AB =AD =DC ,∠BAD =40°,则∠C 为( )A .35°B .25°C .40°D .50°解析:法一:在△ABD 中,由AB =AD ,故有∠ABD =∠ADB =902BAD ∠︒-=70°;在△ACD 中,由DA =DC ,故有∠C =∠CAD ,又由∠C +∠CAD =∠ADB , 故有∠C =12∠ADB =35°.故答案选A .法二:在△ACD 中,由DC =DA ,可设∠C =∠CAD =α,则有∠ADB =∠C +∠CAD =2α;在△ABD 中,由AB =AD ,故有∠ABD =∠ADB =2α;在△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BAC +∠ABC +∠C =180°,即40°+α+α+2α=180°,解得α=35°.故答案选A .难点:1. 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中的底角和顶角,底边和腰要分清楚,题目不清楚时需分类讨论,同时注意到等腰三角形需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 三线合一的结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一个三角形中若一边上的高线、中线以及其对角的角平分线中有“两线合一”,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此结论成立,但做解答题时需要给出证明才行.例: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2或15B .12C .15D .18 解析:由于此题并没有明确给出哪条边长是腰,因此需分情况讨论:①若边长为3的边是腰,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3,6,但是这三条线段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情况舍去;②若边长为6的边是腰,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6,6,此三条线段符合D C B A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可求得其周长为15;综上,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答案选C.课堂内容:1. 理解等腰三角形中边和角的的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段及角度计算问题;2. 运用好“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这两个结论,在证明题中要证边相等往往找角相等,要证角相等往往找边相等;3. 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辅助线:“三线合一”的线,这条线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当我们处理等腰三角的题目没有思路时,作出这条辅助线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4. 分类讨论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与方法,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学们要好好掌握并熟练运用.。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怎么想
怎么写
要想证明∠B=∠C,
只要证△ABD≌△ACD,
只需有AB=AC, ∠BAD=∠CAD, AD=AD.
A BD C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A
在△ABD 和△ACD 中,
AB=AC(已知),
∠BAD=∠CAD(辅助线画法),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 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 明?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 合.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A
B
C
逆定命理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
对等边”)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A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AB =AC(已知),
∠BAD =∠CAD(辅助线画法),B D C
老头一心想让她定定性子,或许,情关是让人成熟最快の一个方法.操心完别人の事,谢妙妙开始跟他算起自己の帐.“哎,你教陆陆鉴定古董,怎么不教我?”“教,我哪敢不教.”佟师兄可不糊涂,“不过她接触得比你早,你对考古方面还不够了解,先扎稳基础以后想学什么学什么.来日方长, 着急吃不了热豆腐...”毕竟是两位大姑娘の家,两人亲热一阵,最后各回各の房间休

1.1.2等腰三角形(教案)

1.1.2等腰三角形(教案)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讨论氛围浓厚。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今后需要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紧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与他们在课前准备不足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我将在下一次课程中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准备。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折叠和剪裁等腰三角形,以演示其基本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效果较好。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等腰三角形实例。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新课讲授阶段,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简洁的语言解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讲解中来,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2.教学难点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底角相等,以及中线为什么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在判断过程中可能会混淆,特别是当三角形的形状不直观时。
-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抽象成等腰三角形的模型。
-在应用等腰三角形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最终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最终稿

A
A
100°
D
36° 72°
D
50°
B
C
B
C
三角形的外角和不相邻的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该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如图△ABC,N点在AB的延长 线上,∠NAC=40°, ∠NBC=80°, AB=40,求BC。 解:∵∠NBC=∠A+∠C
N ∴∠C=80°- 40°= 40°
C
80° 40° B
∴AB=AD (等角对等边)
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 折叠,重合的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 形吗?为什么? E 解:重合部分是等腰三角形。 A G 3 理由:由ABDC是矩形知 1 AC∥BD 2 B ∴∠ 3= ∠ 2 由沿对角线折叠知 ∠1=∠2 ∴ ∠ 1= ∠ 3 ∴ BG=GC(等角对等边)
∵AB=AC,BD=CD(已知) ∴∠BAD=∠CAD, AD⊥BC(三线合一) ∵AB=AC,∠BAD=∠CAD (已知) ∴ BD=CD ,AD⊥BC(三线合一)
B D C A
∵AB=AC, AD⊥BC (已知) ∴ BD=CD ,∠BAD=∠CAD (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什么?
• 思考: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 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 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 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 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C
判定是:等角
等边
练习1 如图,∠A =36°,∠DBC =36° ,∠C =72°,图中一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找 出其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给予证明.
A
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
D
B
C
A
A
D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C A B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重点、难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合理添加辅助线. 【知识回顾】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1. 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角相等.(简称“ ”)②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简称“ ”) ③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3.你能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用作垂线的方法画出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吗?若能,请画出.问题:上述等腰三角形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导学过程】 活动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求证:∠B=∠C你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活动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思考:如何证明文字命题的正确性?活动三: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2例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 =AC2.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BC,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你还能得出其他的结论吗?例2.已知:如图,锐角△ABC 的两条高BE 、CD 相交于点O ,且OB=OC.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例3.在△ABC 中,AB=AC,O 是△ABC 内一点,且OB=OC ,求证:AO ⊥BC.【反馈练习】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 5、在△ABC 中,∠A =40°,当∠B 等于多少度数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6.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7.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2cm ,那么腰长x 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在△ABC 中,AB =AC ,∠A=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_ ____°.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2,2),点Q 在y 轴上,△PQO 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 共有______个.10.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AC 边上一点,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A .30° B.36° C.45° D.72°ABCDE第8题图 第10题图311.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 ,求证:GE=GD ; (2)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 (只写结论,不证明).12.如图,在△ABC 中,点O 在AC 上,过点O 作MN ∥BC ,CE 、CF 分别是△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与MN 分别交于E 、F ,求证:OE=OF.变式: 如图,BO 平分∠CBA, CO 平分∠ABC, 且MN//BC,设AB=12,BC=24,AC=18,求△AMN 的周长.1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1 3ABCMNO。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学习主动,学习专注,学习和老师互动,才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学有收获!一)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预习指导:1.知道新知识是用通过旧知识来推导的(本课是用什么旧知识推出什么新知识的?)2.掌握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和证明;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什么?)3.学会证明重要的分析方法:分析法(倒推法、由果索因法)4.课本安排:先证明性质和判定,例题是性质和判定的应用5.课本后练习和习题的加粗的黑体字内容以后可作为解题的直接依据,它们都是定理(它们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怎样证明?) 6证明文字命题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二)开始学习: 1. 请按预习指导高效自学12分,有问题及时请教 2. 讲解分析法3.牢记“三线合一”的图形特征:4. 小结: 1.请写出本课所有可用的定理(1) (2) (3) (4) (5) (6) (7) (8)例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C 上,DB=BC ,点E 是CD 的中点,点F 是AB 的中点. (1)求证:EF= 12AB ;(2)过点A 作AG ∥EF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ABE ≌△AGE . 已知:如图,ABC △中,45ABC∠=°,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于E ,与CD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1)求证:BF AC =; (2)求证:12CE BF =; (3)CE 与BG 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变1: 如图,在RT 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交AC 与D ,作C E ⊥BD 交BD 延长线于E ,过A 作AH ⊥BC 交BD 于M ,交BC 于H ,则BM 与CE 的关系是变2: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P 是斜边BC 的中点,以P 为顶点的直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AC 交于点E ,F ,连接EF .当EPF∠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PEF△也始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说明理由.D A EF CHGBA FEBPC中考综合:1.在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A (-3,0),B (1,0),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DP ,过点P 作DP 的垂线与y 轴交于点E.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ED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及此时△PED 与正方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已知:如图, AF 平分∠BAC ,BC ⊥AF , 垂足为E ,点D 与点A 关于点E 对称, PB 分别与线段CF , AF 相交于P ,M . (1)求证:AB =CD ;(2)若∠BAC =2∠MPC ,请你判断∠F 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基本检测题: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 A .55°,55° B .70°,40° C .55°,55°或70°,40° D .以上都不对2. 如图,等腰△ABC 中,AB=AC ,∠A =20°.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 则∠CBE 等于( )A.80°B.70°C.60°D.50°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5cm B.16 cm C.17cm D.16cm 或17 cm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5. 如图,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 等于()A .1013B .1513 C .6013D .7513FM PE D C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在ΔABC 中,∠B =∠C ,求证:AB =AC .
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 CB , ∠A =∠C .求证:AD = CD . D
图1-4A B C
2.如图,AE 是△ABC 的外交的角平分线,且AE ∥BC ,
求证:AB =AC
3.如图,CD 、BD 平分∠BCA 及∠ABC ,EF 过D 点且EF ∥BC ,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个,它们是 .
4.如图,在△ABC 中,BC =5㎝,BP 、 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PD ∥AB ,PE ∥AC ,则△PDE 的周长是___________㎝
5.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
是A .(4,0) B .(1.0) C .(
0) D .(2,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已知A 点的坐标为(1,1)。

请你在坐标轴上找出点 B ,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B 共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

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
判定:
1
判定:2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E 、F 是△ABC 中BC 边上的点,且BE=EF=CF=AE=AF ,则∠BAC = .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E ∥BC , 请问△ADE 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上题中,若将条件DE ∥BC 改为AD =AE ,△ADE 还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
4.已知△ABC 中,∠A=∠B=60°,AB=3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cm
5.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 该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三边上的点,且AD=BE=CF ,请问△DEF 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三、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性质:
逆命题:
练习: 1.一人从山下沿30°的坡登上山顶,他走了500m ,则这座山高是 m
2.在Rt △ABC 中,∠C=90°∠A=30°,CD ⊥AB 于点D ,AB=8㎝,则BC= , BD= ,AD=
3.在Rt △ABC 中,∠C=90°∠B=2∠A ,BC=2,那么∠A= AB=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它的最大边长为4㎝,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
5、
6、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度
0||)(2=-+-c b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