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四章教师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Ⅲ、考核要求 1.识记:教师和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类型。

2.领会: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师的地位在人类发展史上,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几种观点: 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立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高水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立,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生的作用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而言的。

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方针、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1 2 3。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_教师

小学教育学 第四章_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教育结果 的一致性决定的。
2.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里过程特点决定的。
3.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四)长期性
1、时间长 (教育培养人的周期很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管仲 2、后效性 (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3、长效性 (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4、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 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 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 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平等:人格平等 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 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认真接受学生提 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
二、爱生尊师: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三、心理相容: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 四、教学相长:双方互相促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为人师表
1.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 2.教师要注重自身规范,做学生的表率。 3.注重道德、廉洁从教。 4. 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
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观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的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2、教学实践能力
思考: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如认为哪 一点在实习过程中比较重要,需要重点学习?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你认为哪一点最难做到?

(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 能力
1、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 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 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 的能力。 思考:教育机敏性品质怎样培养? (1)教师平时对教育问题的不断的思考。 (2)对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观察和了解 (3)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

前言《小学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该课程对师范教育系学生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

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这样一个具有永久思想魅力的教育问题,并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简答或多选)(1)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育学第四章中教师的职责、能力和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他们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除了教学,教师还承担着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

他们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态度。

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作为小学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政策,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持续的专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对教师的要求不仅包括教学技能,还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

教师需要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通过专业发展,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多维度和多元化的。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教育理论的理解。

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校合作。

教育学_第四章 教师

教育学_第四章  教师
教育学基础
—— 第四章 教师


•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 魂的设计者。——培根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苏联教育家 加里宁 在学生时代,学生的重要他人首推教师,教师无心的言行 或许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通常,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及对自己的想象,在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已经基本形 成,其中,教师起决定性作用。
4、专业情感
含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体验。 要求: • 理解学生 • 和谐相处 • 教育期望
5、专业自我
含义: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 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 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能力、观念、价值体系与 教学风格的总和。 标志: • 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 积极的自我体验; • 正确的职业动机; 对理想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 • 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 请思考: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 养呢?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 了哪些挑战?教师应如何坚守其职业道 德?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收集整理积累教学资料的能力 促进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能力
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
• 请同学们介绍家乡教师的工资情况 •如果做老师,同学们的工资期望是多少呢?
课堂讨论
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地位的必然途径
(一)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 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 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它是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 (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 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主观上,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2)要求: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 创造性地工作;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教育机智。
“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 切儿童绝对同样适应的,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们 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2. 示范性: (1)原因:由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决定的。 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教书育人;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 (2)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修养,提高素 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一)受教育权:
1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 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和教师不 得随意开除学生。 2 学习权: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 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在校参加学习活动。
3 公正评价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教师、学 校客观得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工整评价, 并客观记录在成绩档案中,毕业时有响应的学业成绩证 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从课程理论和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不妥。 1.对学生的提问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是教学活动 中唯一的主体、权威,忽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3.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 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 如本案例中比喻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3)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3)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3)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3)”,考生们可以多背诵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材,熟悉各章节知识考点。

祝广大考生都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3)第四章教师——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一、教师的资格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不少国家建立了教师许可证制度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的分类、取得条件、认定程序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

(一)教师资格分类《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规定,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述规定确定类别。

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二)教师资格条件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它包括以下四个要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

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取得教师资格。

外国公民符合规定的条件,他们在中国任教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20170925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20170925

二、教师进修
• 1.教师进修的必要性 •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才能
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 2.教师进修的形式 • (1)校内进修 • (2)校外进修 • (3)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 • 3.教师进修与晋升 • 教师进修学习是教师资格和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
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 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 的职业”。我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职业是一 种专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掌握专门(所教学科) 的知识和技能体系;②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 经过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④具有进修的意识和 不断学习的能力;⑤具有职业自主权;⑥有职业的专门 组织和行业规范,进行行业自律。
• 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Ø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Ø (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Ø (3)从教师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 Ø (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 4.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Ø (1)尊重、赞赏学生; (2)帮助、引导学生; Ø (3)注重自我反思; (3)加强与其他教育者的合作。
•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程观 Ø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Ø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Ø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 2.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学生观 Ø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 Ø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Ø (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

教育学第四章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A5.D6.B7.B8.B9.B 10.D 11.A 12.D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C 20.A 21.B 22.D 23.A 24.B 25.D 26.C 27.B 28.A 19.B 30.D 31.C 32.A 33.B 34.D 35.C 36.C 37.D 38.A 39.A 40.C41.C 42.A 43.B 44.B 45.B 46.C 47.C 48.D一、多项选择题1.BCD2.ABCD3.ABCDE4.ABCD5.ABCDE6.ABCD7.ACDE8.ABCD9.ABC 10.ACD 12.ABDE 13.ABCE 14.ABCD 15.ABCE 16.ABCE 17.ACDE18.ABD三、填空题1.教育教学教书育人2.私学3.教师资格考核制度4.专业素养5.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6.平等7.复杂性8.热爱学生9.间接性10.教育机智11.良好的人际关系12.凯洛夫13.良好师生关系14.未成年人保护15.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6.师生关系17. 教师儿童(或学生)18.信服威信19.对教学的监控能力20.创造性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五、名词解释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3.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行影响学生的发展。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四章教师

第四章教师第一节老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原始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以及具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年长者。

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所以有“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说法。

在中世纪西方,存在着宫廷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家庭教育等教育类型,教师兼任官吏、僧侣、绅士者很普遍。

在近代,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业化。

如果我们给我国的“教师”下一个定义,可以引用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作一个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主要有三:一是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二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三是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训练,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和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前提。

同时,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教师资格得以延续的基础。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小学教育学_第四章_教师

小学教育学_第四章_教师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3、示范性 言传身教
你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老师的镜子。 言传不如身教。 学生没学会你要教的, 却学会了你没教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4、长期性 时间长 (教育培养人的周期很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后效性 (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长效性 (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为人师表

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1、较强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有实施有 效的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不仅对学生有“以身作则,潜移默 化”的影响,还要有直接教育的能力 第三,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能力。



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 良好的职业态度是直接的教育影响因 素。学生能很敏感地捕捉到教师的行 为中透出的价值观念、思想态度,并 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教师的职业态 度是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的 直接范本。


(二)教育实践能力


3、教育能力
(1)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3)组织班队会 (4)转化后进生 (5)人际交往: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 (6)总结和提高的能力
(二)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育机智
1、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发 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 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影响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的影响,与教师对学 生的了解、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经验的积累等 3、运用教育机智的基本原则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冷静处理,灵活面对,把 课堂内外发生的事件,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课程资源。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知识点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知识点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责天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的本质区别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教书)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关键性作用;(育人)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开发潜能)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三)教师职业发展历史(四)教师职业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3.“示范者”(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民主管理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传严教授家的事”)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a.劳动性质b.劳动对象c.劳动任务d.劳动过程e.劳动手段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c.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职业道德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传)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③要全面关怀学生④要关爱全体学生⑤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⑥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4.健康的人格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的心理素养
主要体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 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由情感、意志、性格等因 素组成。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但在学习上能帮助学 生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对学生心理向着积极健康 的方向发展起着影响和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 具有长效性。
教师的能力素养
现代教育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 教育能力的教师。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和产品都是人,而人的成长需 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教师劳动周期长、见 效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 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这种脑力劳动是 无法很快转化为物化形式的“精神产品”的。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体现在,教师劳动是以学生 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
差异、种族差异等。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实施因材 施教。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学生的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获得奖学金权 •获得公正评价权 •申诉或诉讼权
赫尔巴特认为,师生关系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 学生是装知识的口袋和容器。
凯洛夫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在教师领导下进 行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知识,并提出了“三 中心”理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 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儿童中心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 卢梭,他认为应把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作为教育 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在《爱弥尔》一书中以“自 然教育”来否定“人为”的教育,儿童一直是被 置于无外力强制的中心地位。
二、教师的素养要求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提纲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提纲

第四章小学教师第一节小学教师概述一、小学教师的概念---(一)学生的关怀者--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需要适时用目光、笑容、肤触、各种体态语言、谈心、赠言、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儿童传递关怀的信息;二是教师不仅要关怀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怀他们的情绪感受、情感体验。

(二)知识的传授者--小学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传播”为核心和基础,因此当代小学教师的基本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并要有新的知识观。

(三)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并实现发展。

(四)课程的开发者---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再开发;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五)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对教学进行专业化的计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从而使课程内容顺利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六)团队的领导者--主要体现在:班级的领导者,科组等学校组织的领导者,合作项目的领导者。

(七)教育的研究者--教师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建构和创造教育的智慧,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八)终身的学习者---小学教师要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以促进其专业的终身发展。

(九)文化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第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

第二,创造新的教育文化。

二、小学教师的历史沿革-----(一)中师层次的小学教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而且培养的大批优秀小学师资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界的中坚力量。

(二)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1984年开始试验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工作,1992年国家教委决定扩大试验区,说明了我国小学教师的需求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原有的三级师范培养体制逐步向二级师范培养体制转变。

(三)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1997年,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试验进入一个专科与本科并存、并逐步以本科培养试验为主的新阶段。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学第四章(共10章)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学第四章(共10章)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在教育系统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我们强调教师要吃透两头,即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强调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引而不发”原则;主体性原则(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与学生在情感、需要方面建立联系)(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简答)①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②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③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④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小学阶段学生逐渐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发展的关键阶段(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需求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一矛盾运动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二、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属学生权利问题。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1.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少年儿童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

教育学试题,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三十二)

教育学试题,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三十二)

教育学试题,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三十二)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只是事业开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你需要更加努力,下面我们来看看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的“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三十二)”,希望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第四章教师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二节教师素质识记:1、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而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应用:2、教师的素质结构:(1)文化素质:a、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b、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小学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2)教育素质:a、教育理论知识;作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b、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c、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症下药。

d教育科研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1997年8月,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又进一步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核心是教师。

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

小学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段正式教育,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果和个人发展。

那么,小学教育学课件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还扮演着学生的引路人的角色。

小学是孩子们接触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小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此外,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强调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则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介绍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通过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涵盖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职责。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路人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人,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育学第四章重点

教育学第四章重点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题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也即不可替代性程度不断增强。

二是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

1.专业劳动者中介2.脑力劳动体力劳动3.童年期少年期4.学习5.“心理断乳期”6.帮助少年起飞”7.教书育人8专业人员9.教学相长10.受尊重1.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他用自己的知识、品德、才能和人格为一定社会(或阶级)培育新人,是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人。

2.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特别是和的分离,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本条件。

3.学校教育涵盖了人生发展中的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和青年期。

4.小学儿童与学前儿童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成为以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5.有些心理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少年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6.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

7.教师职业是以教育教学为职责、以为使命的职业。

8.《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承担改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良好师生的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

10.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人身权中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师第一节老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原始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以及具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年长者。

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所以有“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说法。

在中世纪西方,存在着宫廷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家庭教育等教育类型,教师兼任官吏、僧侣、绅士者很普遍。

在近代,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业化。

如果我们给我国的“教师”下一个定义,可以引用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作一个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主要有三:一是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二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三是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训练,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和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前提。

同时,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教师资格得以延续的基础。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教师专业自治团体目前尚未形成,教育行政干预教师专业事务的程度仍相当高。

三、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是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

(1)从历史的角度上看,社会对教师的工作都相当尊重。

一方面,教师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也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合理化、合法化做出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教师群体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员直接服务于经济、政治,并创造着文化,他们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住院病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因此,人们一般都尊重教师,并注重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抬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相提并论(孟轲)。

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了“天、地、君、亲”的序列。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奖励模范教师。

(2)从现实的角度上看,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加速普及义务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

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问题。

★★★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page]第二节教师素质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知识(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包括顺利完成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如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与技巧,组织和管理课堂与班级活动的能力,与家长、社会建立联系的方法和技能等等。

教师的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评语、操行评语等,要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对教师的口语,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求具有教育性;第三,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性,讲话要富于表情,要抑扬顿挫,语速语调要适当,辅之以手势和良好的姿势,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话语、语气和语调,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效果。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就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应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是教师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

从较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这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的尊重与理解的情感。

在更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期待感,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它是由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示范性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指出教师应“以身立教”。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

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首先,表现在履行教师的义务方面,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再次,教师要协调好人际关系,搞好团结协作。

最后,教师应具有文明的言行风度。

[page]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相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1.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

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

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

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处教育成功的条件。

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

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积极发展的人来。

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单纯的灌输,消极的接受,是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

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

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