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_2
高中语文 4.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学习目标:1,了解悼词的特点,整体感知并把握全文的结构, 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 结合课后练习,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3,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伟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二,问题导学【相关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相关知识】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积累词语】注音: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一)根据悼词特点,利用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过渡性:第2段,第6段总括性:第5段,第8段画出结构图: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革命理论。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思考:1,第二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具体贡献有哪些?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篇1一、温习导入:同学们,科学的进展是经受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消失一些宏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发觉了很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进展。
在简单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的导师。
二、内容新授:1、介绍: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亲热战友。
2、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悼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做的宏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忱的赞颂。
3、课文朗读:要求:订正字音并完成导学测试上的预习测试。
4、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一)全文开头部分(第1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委婉地表达极度哀思的心情;主体部分(第2至7段)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宏大贡献;结尾部分(第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采纳了总分、并列式的结构。
第2段高度概括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即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宏大贡献。
这是主体部分的总纲,领起下文的论述。
接着,分别评述了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第3、4、5段,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宏大贡献;第6、7段,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三)局部段落主体部分第一层:第3段论述马克思所发觉的人类历史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第4段用“不仅如此”过渡,论述马克思发觉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意义;第5段用“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过渡,论述马克思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深化广泛的讨论和独到的发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2.了解马克思墓的历史和意义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信仰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和政治理论体系,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的斗争而推动的,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发展,最终会导致社会的革命。
在这个过程中,共产主义将会取代资本主义,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可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马克思墓马克思墓位于伦敦的豪尔内姆公墓,墓碑上刻着“工人们必胜”和“无产者的解放是无国界的”。
墓前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理石雕像,象征着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共同致力于劳动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精神。
马克思墓被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标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和崇敬。
人们会在这里庄严地纪念和缅怀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对不朽的画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种纪念和缅怀马克思的仪式,通常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进行,比如马克思的诞辰纪念日、国际劳动节等。
这种讲话是为了表达对马克思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信仰,同时也是为了号召人们继续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2.观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纪录片和电影,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等3.参观有关马克思的历史遗迹,如马克思故居等4.参加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等学习总结通过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掌握了马克思墓的历史和意义,也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信仰。
同时,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革新和创新。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丰功伟绩;2、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来体会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教学重点】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今年的5月5日,是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186周年纪念日。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因为正是这样一位巨人,他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请学生概括课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逝世情况——伟大贡献——巨大影响三、具体研习课文1、分析第一部分:(下面我们具体研析课文)学生齐读第一段,多媒体展示马克思逝世情景。
提问:(1)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无限惋惜、悲痛、怀念之情。
那么要体现出这种感情,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明确:语调低沉、凝重,语速缓慢。
学生按照这个要求再读一次。
(肯定学生朗读的效果)(2)写马克思逝世,不用“去世”、“停止呼吸”,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为什么?明确: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如同学们不理解,可对“避讳”作一些引申)2、分析第二部分(1)请学生找出统领全文总纲的句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空白”和“不久”这两个词语从__空间____和___时间____两个方面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
(3)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理论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3、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3.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1:马克思墓地)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
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
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二、解题并明确学习目标师:标题是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丰富的信息。
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生思考、回答: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歌颂死者的品德。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字--哀、功、德。
(出示2)(2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主体:赞其功结尾:颂其德)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字。
(出示3)(3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印好的材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显示马克思遗像)。
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多媒体显示)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
他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
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的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
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2课时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第一册学案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2课时
序号:11
日期:2013-08-0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语言的紧密性和逻辑性、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
能力目标:强化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友谊;领略伟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语言简明性与逻辑性的运用;分析语言;鉴赏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学习难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学习过程]一、作品背景。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
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
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
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
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
二、基础知识。
下面的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悼(dào)念空(kōng)白肤(fú)浅豁(huò)然开朗B、嫉(jí)恨意识(shí) 驱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C、诽(fěi)谤诅咒(zhòu) 立即(jí) 忠(zhōng)心爱戴D、闭塞(sè) 估量(liàng) 勒(lè)令纷繁芜(wǔ)杂三、阅读课文。
(一)整体构思。
1、从整体看,课文是怎样构思的?(字数不超过50个字)2、文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马克思的逝世,第二部分(第2至7自然段)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2
必修二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3.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悼词的特点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积累词语悼()词不可估量()纷繁芜()杂豁()然开朗肤()浅衷()心喜悦卓()有成效嫉()恨诽谤()诅咒()给()予答复诬()蔑(二)听磁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三)研究探讨(1)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朗读第2自然段,探讨:(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探讨:(2):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二课时一、朗读第3、4、5段。
探讨:(1):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探讨:(2):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③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二、朗读第6、7、8段。
探讨:(1)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②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探讨:(2):①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③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④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四、探讨:本文是如何使用“讳饰”修辞手法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2 苏教版
第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目标.了解悼词的特点。
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预习检测.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归纳每个段落的意思。
.找出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段落,据此理清本文思路。
.恩格斯是如何对马克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评价的?课后作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诬蔑.()②悼.念()③诽.谤()④忌.恨()⑤繁芜.丛杂()⑥豁.然开朗()⑦浅尝辄.止()⑧给.予答复()⑨卓.有成效()⑩不可估量.().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停止·停滞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两者都有停下来的意思。
前者侧重在“止”,表示不再行进,可带宾语。
后者侧重在“滞”,受到阻塞而运行不畅。
辨析:①月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了。
②年月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广州闭幕。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不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基本出发点。
()坚韧·坚忍坚韧:坚固有韧性。
坚忍:(在艰苦困难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在形容人时,两者都有坚强的意思;但前者着眼于“韧”,刚强不屈,后者着眼于“忍”,忍辱负重。
辨析:①比起赛季初,他们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他们越来越好,防守很强,能在客场连胜,靠的就是的防守。
②从这艰难时刻的笑容中间,我们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感激、信任,感受到这个乐观的民族不屈于困难的精神力量。
()摸索·探索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前者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点地寻找;后者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
辨析:①在经济大发展的世界中,我们不必悲观,而应该相信,通过总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苏教版
参考答案1.基础知识.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ū形容理解不深。
()í因嫉妒而憎恨。
()ò形容开阔或通达。
()ì心里想到,手里就能做到。
()ú形容草木茂盛。
芜杂:多而杂。
()à 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ò 泛指咒骂。
()ó 成绩、效果显著。
.①悼词(或演讲稿) 恩格斯②议论记叙、抒情议论抒情(一)列出本文结构提纲、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逝世造成的损失、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真正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及其国家制度解放无产阶级、一生主要革命活动革命业绩:宣传方面组织方面、在当代的巨大影响、深切悼念马克思(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二)找出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总括性段落.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过渡性段落:第段,第段总括性段落:第段,第段预习作业、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
明确:“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彩强烈、“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
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
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
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2-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②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与态度:①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②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二、导读1、了解作者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德国人。
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解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悼词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悼词往往都是从某人的逝世写起(述其哀),接着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贡献、功绩,作出应有的评价(赞其功),最后用切合死者身世、职务、贡献的悼念语(颂其德)结束全文,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哀思及对生者的激励。
3、背景马克思于 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三、导思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2. “最”、“还”字能否删去?为什么?“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底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4.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包含哪两个意思?6.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7. 我们能否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体事实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8. 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9. 从议论文的角度讲,文章的第八段是否多余?为什么?10. 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11.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四、导练【跟踪试题】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纷繁芜杂(wú)驱逐(qū)卓有成效(zuï)空白(kōng)B、诽谤(fěi)嫉恨(jí)诅咒(zǔ)豁然开朗(huî)C、悼念(diào)肤浅(fū)给予(gěi)立即(jì)D、估量(liàng)勒令(lè)衷心爱戴(zh ōng)诬蔑(miǎo)2、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预习案: 词语解释: *纷繁芜杂:纷繁:多而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
芜:•乱草丛生。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豁:huò开通敞亮。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
卓: 卓越、突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行议论的写法;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崐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的长句和层递式结构(二部分并列结构)。
2.难点: 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一解题:马克思: 1818.5.5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
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
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
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这个讲话,讲话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二朗读课文问题:文章题材? 明确: 本文是一篇悼词。
三课文赏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损失。
◇第1自然段(引论)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问题1作者在开头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问题2描述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问题3 赏析文章第2段划线语句这个人的逝世,①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②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的逝世以后所形成的③空白,④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明确:★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二、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讲读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3.马克思的逝世。
以上内容详见《教学参考资料》补充材料。
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
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参考答案: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高中语文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知识] 1、关于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掉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2、走近马恩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
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
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
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
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X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含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
2.读:理清思路,概括内容,了解马克思一生的贡献。
3.写:为马克思写一段颁奖词。
4.练: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1.马克思(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3)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4)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恩格斯(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2)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3)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4)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弗里得里希·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去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恩格斯的主要著作有《反杜林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1、揣摩语言总的方法是联系语境。
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干涉语言表达。
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中心、上下文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外部语境是什么?语境决定的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答:2、下面的加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悼念空白肤浅豁然开朗B、嫉恨意识驱逐卓有成效、诽谤诅咒立即忠心爱戴D、闭塞估量勒令纷繁芜杂3、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指出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②“欧美”是“战斗着的”的定语,还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指出句子的主语和状语。
②指出“为”的宾语。
③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4、阅读全文,找出提示全文论述中心的语句是()A、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这
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二部分:文研读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指出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背离事实的一项是()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B、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睡着了”的意思是“永远地睡着了”——死亡。
、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强烈的转折,表达恩格斯由于没有料到马克思的逝世这样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剧变,产生的了极大的悲痛。
D、破折号在这里既有解释的作用,也表示语气上的短暂停顿。
正是这一停顿,突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2、阅读文第三节(文略),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个单句,这句话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马克思这一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类比,目的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的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几项是()A、都是解释这一规律的,属于宾语部分。
B、“即历来为纷繁芜杂
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插入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补充说明。
、冒号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短语,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作了科学的、精辟的阐述。
D、分号处可标第一层,连词“所以”是与下文“从而”相呼应的。
(4)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限6个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限28个字)3、阅读文第六段,回答问题。
(1)“这样”指代的是()A、第五段所写的内容。
B、上文所写的内容。
、第三、四、五段所论述的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D、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两个发现”。
(2)第一、第二句话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A、总括上文B、领起下文、转折D、承上启下(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
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4、阅读文第七段,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分析“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中的“首先是”与()相呼应。
A、下文中的“正因为这样”B、下文中的“就是”、上文中的“远不是”D、上文中的“就是这样”(2)概述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说一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①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②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第三部分:你说我评1、结合文,谈谈你对马克思一生不朽贡献的看法有人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过时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第二部分:文研读1、(1)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
(2)2、(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的历史意义(3)DE (4)①物质决定精神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3、(1)A或(只要解释合理都可以)(2)D(3)B4、(1)(2)①最早的编辑报纸的工作②在欧洲各组织中的工作③创立国际工人协会、①生命要素:活着就要斗争。
热烈:写斗争的高度热情。
顽强:写斗争的坚强意志。
卓有成效:写斗争的成绩卓著,斗争是马克思的毕生的使命。
②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