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完整版)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完整版)关键字: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指南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提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率正在增长。
近10年来随着大量的有关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的公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了充分的证据,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治疗指南。
尽管国外大量的研究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但考虑到西方人群与中国人群在种族、身体条件、用药习惯、价值取向、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社会福利体系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指南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由此而制订的指南更应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的指南。
为此,2008年7月成立了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撰写专家组,汇集了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介入科、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编写此指南。
在写作过程中,强调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可操作性制定,在有充分可靠证据时使用证据,无可依靠的证据时,则采用当前最好证据或经验达成的共识。
专家们整理了2008年10月以前发表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其中包括部分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以及相关的专家共识、治疗指南,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意见征求、几易其稿,并在讨论过程中增加最新的研究证据,正式出台了本指南。
ARB_卒中防治一线用药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4月/24日/第C14版循环ARB:卒中防治一线用药——心脑对话,解读ARB卒中防治专家共识海潮编者按为了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脑血管病防治策略的认识,促进不同地区的学术交流,推广最新的学术信息。
3月22日,诺华制药公司代文产品组联合中华医学会,携手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医学精英,召开了“心脑UP工程——首届心脑血管联合防治高峰论坛”,李舜伟、刘国仗、张微微、汪昕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席,会上孙宁玲教授和汪昕教授分别从心内科和神经内科的角度对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防治卒中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进一步明确了ARB在卒中防治中的一线地位。
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建议●高血压是卒中可干预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ARB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推荐ARB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鉴于ARB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卒中发生和再发;● LIFE、SCOPE、JIKEI HEART等研究证实,ARB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卒中的首次发作,适用于卒中一级预防;● MOSES、ACCESS等研究证实ARB可减少卒中再发;●大量实验室数据显示:ARB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心脑对话ARB降压同时提供脑保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对预防卒中发生和再发十分重要,收缩压下降5~6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2~3 mmHg,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相对危险下降40%。
近年来,新一代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卒中防治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ARB的降压作用Fogari R等证实,与氯沙坦和替米沙坦相比,缬沙坦(代文?)具有更迅速、显著和平稳的降压疗效(P<0.05)。
Malacco等发现,缬沙坦(80 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降压疗效相当,单倍剂量缬沙坦(80 mg/d)和双倍剂量依那普利(20 mg/d)疗效也相当。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国,高血压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关键建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是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权威文件,旨在为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份共识包括了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共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共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
同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特别推荐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共识还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疗法,如饮食控制、运动、减轻压力等。
共识建议,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血压的护理,共识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提倡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汇聚国内高血压领域的专家智慧和经验,针对高血压急症这一临床常见且处理难度大的疾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符合中国国情的诊疗指导原则。
高血压急症,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快速、准确的处理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血压急症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策略和建议,旨在指导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地处理高血压急症,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高血压急症的诊断高血压急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水平以及潜在的靶器官损害。
一般来说,血压显著升高(通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有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眼、大血管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急症。
在诊断高血压急症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高血压的病程、既往靶器官损害的情况、有无服用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等。
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关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和眼底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在高血压急症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常规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对于怀疑有特定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肾功能不全等,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专项检查。
在诊断高血压急症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相鉴别,如嗜铬细胞瘤、主动脉夹层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高血压急症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鉴别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水平以及潜在的靶器官损害。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请注意,以上段落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和表述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应以迅速降低血压、控制病情发展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及降压药物的选择指南推荐意见(一)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1.对于血压<220/120mmHg,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并且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最初的48~72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对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Ⅲ类推荐,A级证据)。
2.对于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如血压≥220/120mmHg,同时不伴有其他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合并症,在发病初期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的疗效尚未明确。
在卒中发作后最初24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C级证据)。
3.对于AIS患者,如伴有其他共病(如同时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出血转化或先兆子痫/子痫),则有早期降压治疗指征,初始血压降低15%可能是安全的(Ⅰ类推荐,C级证据)。
4.卒中后必须纠正低血压与低血容量,从而确保全身灌注以支持重要脏器功能(Ⅰ类推荐,C级证据)。
5.在AIS患者中,通过药物诱导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
6.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Ⅰ类推荐,B级证据)。
7.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a类推荐,B级证据)。
8.目前尚无充足的数据指导AIS后降压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Ⅱa类推荐,C级证据)。
(二)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推荐: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为了使医务人员清晰地了解 ACEI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或意义,该 共识文件也采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对有关适应症作了推荐分类和证据 水平的分级。(见附表一)
ACEI可根据其与ACE分子表面 锌原子相结合的活性基因而分成巯 基类、羧基类和膦酸基三类。
各种ACEI吸收率变化很大(25%~ 75%),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 为1~10小时,大多数ACEI及其代谢 产物主要经肾排泄,故肾功能异常 时(肌酐清除率≤30ml/min)需要 调小剂量,而福辛普利、贝那普利 等主要由肝排泄,在肾脏中排泄仅 为一小部分,故一般不必调整剂量。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在心血管病中
应用2007中国专家共识》
宣城中心医院 方向宏 主任医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已广泛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 二级预防,但按照国内外指南的标准, 临床上应用尚未完全到位,无论在剂量 上,还是在应用范围上都有一定差距。 在此情况下,今年3月17日公布的《专 家共识》对进一步改善我国广大临床工 作者应用ACEI的状况,必将会起到积极 作用。
4、对肾脏作用,主要扩张肾小 球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滤过率 保持不变或者轻度下降,ACEI可 预防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 展成为大量蛋白尿,并延缓肾功 能损害的进展,对其它肾病患者 也有类似作用。
不良反应:
1、咳嗽常见,发生率5~10%, 多为干咳,通常发于用药1周至 数月之内,非剂量依赖性,停药 后1周消失。 2、低血压。 3、高钾血症。
循 证 医 学 已 证 明 : ACEI 和 β 受体阻滞剂孰先孰后并不重要, 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得到最大 效益,因此可先用低、中等剂量 ACEI及早加用β受体阻滞剂,也 可以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用药中国专家共识
吉林天风制药公司
(总302)《中国医刊》2002年第37卷第5期46~47
临床研究
吉林天风制药公司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 治疗原发性 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研究
两组治疗方案比较
施慧达组 (n=110) % 78.3%(106) 21.70%(106) 1.82 络活喜组 (n=110) n % 72 70.59%(102) 30 29.41%(102) 0 4 3.74 P value NS NS NS NS <0.05
高血压用药中国 专家共识
胡大一
ACEI \ARB的地位
高血压和脑卒中 1、研究提示,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50例/10万 人,是冠心病的5倍。 2、血压升高对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比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西方人群更显著。
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
ACEI \ARB的地位
降压达标是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关键 因素 1、收缩压每下降5~10 mmHg或舒张压每下 降2~5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0%~40%。降 压治疗试验协作组(BPLTC)荟萃分析显示,4/-3 mmHg的血压差异,可使卒中相对危险 降低23%。 2、CCB降压效果好于ACEI \ARB
氨氯地平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骤升
不同长效钙拮抗剂对清晨血压升高速率的影响(mmHg/h)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控释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治疗前 收缩压 治疗后 治疗前 舒张压
7.77±2.1 5.80±2.2* 5.07 ±2.2
8.01±3.6 7.13±2.8 7.01±3.5
9.01±4.5 8.59±4.1 9.05±3.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一、引言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在常规降压治疗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状态。
尽管采取了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患者血压仍持续升高,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们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本共识。
二、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1、定义: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持续高血压且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
2、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1)确诊为高血压;(2)采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持续升高。
三、难治性高血压的评估1、评估内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需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心理状态、肾功能、血管情况等。
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四、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1、药物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选择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2、非药物治疗:可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同时,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妊娠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保证母婴安全;对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注重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降压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五、专家建议1、建立完善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信息,以便长期跟踪和管理。
2、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3、重视非药物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鼓励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5、定期进行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 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 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 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 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 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 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 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 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 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 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 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 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 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 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 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首位病因,在CKD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已经显著升高,并随着肾功能下降呈指数升高,超过50%的我国透析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后是CKD的诊治重点。
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研究也证实CKD患者通过强化降压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上的获益。
血压不佳不仅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还会促进CKD进展。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实在CKD患者中,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1)沙库巴曲缴沙坦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进一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在此,为更好地指导ARNI在CKD患者中的应用,减少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专家组结合循证证据及临床使用经验,制定本共识。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期研究表明我国CKD患病率为7.18%,现有CKD患者约1.32亿,占全球的1∕5o CKD通常呈进展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1GO)提出了结合病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水平的CKD分期标准,其中eGFR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酊比均与不良预后相关。
CKD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升高,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首位病因。
与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CKD早期(CKD1~3期)已经显著升高,并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这种风险呈指数升高。
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分别高达76.5%和65%,超过50%的我国透析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
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以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如钙磷代谢异常和炎症等均参与了CKD患者的高心血管事件发生。
其中高血压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控制率不佳,如果以130∕80mmHg作为血压控制的靶目标,控制率仅为11.9%o血压的升高不仅促进了CKD的进展,还可导致CKD患者的心肌重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新版本ppt课件
结果显示: 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相反,αβ受体阻滞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且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受抑制。
van Zwieten PA. Drugs, 1993; 45(4):509-517.
前言
1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2
α/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3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4
α/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5
结语
6
CONTENTS
目 录
溶解性
半衰期(小时)
首关效应(%)
口服生物利用度(%)
对α1和β1受体阻滞强度比不同,药理学特性有不同,如下:
卡维地洛
阿罗洛尔
拉贝洛尔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杨宝峰. 药理学(第8版). 2013年.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03
α/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降压作用机制
阻滞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可抑制肾素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发挥降压作用;
04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由于传统βB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和掩盖低血糖症状,同时增加血清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多国指南均不推荐传统βB作为合并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的初始降压用药。
不影响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水平
对脂蛋白脂酶活性无不良影响
刘国仗 高血压杂志. 2005, 13: 56-58.
本研究表明,SBP与DBP在4周末比治疗前分别 24mmHg与17.4mmHg,总有效率达89.2%,另外,在降压同时有明显降低心率的作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1.3%,但真正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只有6例,因而安全性良好。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三高”发病率高、达标率低“三高”常合并存在,我国成年人群中,“三高”患病率为8.9%,而仅有5.6%的患者达标1。
“三高”并存时,这三项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产生协同作用,诱发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过程和靶器官损害,成倍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三高”共管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三高”共管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三高”共管路径,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共识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高”共管路径、患者风险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和管理目标值,强调早期筛查以及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
全面评价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防治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总体危险。
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后,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患者的血压、血糖和(或)血脂控制目标值,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和进行综合管理。
注:ASVC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高”共管路径“三高”共管的干预策略,循序渐进,长期达标共识指出,三高共管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都应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身体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不饮酒等措施。
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优选长效降压药物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根据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选择降压药物,实现血压达标;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降低总体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ACEI/ARB/ARNI、CCB 、BB、利尿剂均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优选一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
注: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D,噻嗪类利尿剂;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SPC,单片复方制剂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重在降低患者心肾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能使血糖达标并维持达标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是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共识提倡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 式干预等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三高” 共管的诊疗将更加智能化,如利用算法辅助诊断、个性化 治疗方案制定等。
医保政策支持
医保政策对于推动“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医保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患者对规范化诊疗 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远程医疗服务拓展
远程医疗在“三高”共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可为患者 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随访等服务,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
挑战与应对
在实施“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过程中,可能面临患者依 从性不佳、医疗资源紧张等挑战。需通过加强患者教育、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措施加以应对。
THANKS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调脂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肌酸激酶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 物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饮食结构,有助于血脂的控制。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推荐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推荐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饱 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心理干预与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情 绪状态、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等
。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心理咨 询、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干预,帮 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 式,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自我监测 等。
儿童青少年“三高”预防策略
儿童青少年“三高”现状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 识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华高血压杂志 编辑委员会通信作者 孙宁玲"!"#$%&#'&()' *+,-'./$霍勇"!"#$%�)121'3*+,-'./-4' 降压治疗的长期疗效是基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治疗方案的实施以及血压达标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点&目前的降压药物治疗存在两种形式"即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的方式包括了单片复方制剂以及处方的多片药物联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5(指出)6*"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在低剂量+有效治疗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血压 6+5!655##73+6##738596,,:;$,或高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其中包括固定配比的单片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1/.'(%'<.4.=/1<>&14:.<"?@A ,与氢氯噻嗪组成的?@A!氢氯噻嗪固定单片复方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在国内外已经上市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据和经验&此类药物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关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联合使用氢氯噻嗪方面仍存在一些疑虑"为更好地理解及推动该类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特制订此共识&药物作用机制?@A 主要通过有效阻断循环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1/.'(%'(2(/.#"@?B ,的血管紧张素6型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而减少血容量"产生平稳而持久的降压效应"减少心血管及肾脏事件的发生&?@A 在长期降压治疗过程中"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等作用"且不良反应低"耐受性良好&噻嗪类利尿剂可阻断在远段肾曲小管上的C$D "E &F 协同转运)**"减少C $E &在该段重吸收"从而增加C $E &的排泄"减少体内血容量和钠离子$另外"由于该处钠离子重吸收减少"到达远端肾小管管腔中的钠离子增多"使钠钾交换增加"故也促进了钾离子的排泄"导致血钾下降&C $D "E &F协同转运阻断后的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下降),*"促进了该处细胞基底侧的C $D "E $*D ?G ;酶的活力"使更多细胞内钙离子泵出到间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但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减少"又促使管腔侧的选择性钙通道开放"较多钙离子又可以进入细胞内"所以并不引起体内钙平衡失调&长期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可有轻微的扩张血管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但是"由于血容量的减少也使@?B 活化&氢氯噻嗪是噻嗪类利尿剂的一种"口服后利尿作用在*0内发生"在第H 小时时利尿作用最强"且持续+ 6*0&临床验证它可以和其他H 类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特别是增强@?B 阻断剂的治疗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A 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时?@A 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无改变"氢氯噻嗪的结果虽然不尽一致"但均不对耐受性产生影响&应用?@A 可有效抑制组织@?B 的活性"加用噻嗪类利尿剂有利于钠的排出&因此"二者联合使用即使在高钠负荷时对于组织@?B 的活性抑制同样有协同作用"从而改善阻力血管的收缩&降低钠的摄入也有助于降低醛固酮对心脏的促增殖作用"延缓左心室肥厚的发生&联合氢氯噻嗪临床疗效和主要证据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如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1($</$'%'/.<I .'/%1'J 1<.'K =1%'/<.K )4/%1'%'02=.</.'(%1'(/)K 2"L M N !,)H *%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I $&($</$'$'/%02=.</.'(%I .&1'3"/.<#)(..I $&)$/%1'"O ?L P !,)Q *%老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预后研究+(/)K 21'413'%/%1'$'K =<13'1(%(%'/0..&K .<"&2"B E R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减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终点研究+<.K )4/%1'1J .'K =1%'/(%'C M S S T U %/0/0.$'3%1/.'(%' $'/$31'%(/&1($<"/$'"@!C ??L ,)V*%厄贝沙坦治疗*型糖尿病肾病研究+%<>.($</$'/2=.*K %$>./%4'.=0<1=$/02/<%$&"M S C G ,等研究确立了?@A 降压治疗的循证证据基础)W *&-W *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 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A 联合氢氯噻嗪是国内外众多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之一&氢氯噻嗪可明显提高?@A 的降压幅度和速度"而?@A 可显著减少或减轻长期使用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因此"?@A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具有优势互补%简化治疗%提高长期治疗依从性和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等诸多优点&短期降压疗效研究 ?@A !氢氯噻嗪联合治疗使血压达标率提高&在一项由H ,项研究+66*W 6例患者,组成的?@A 降压疗效的荟萃分析中)X *"使用?@A单剂低剂量时舒张压下降W 9* W 9X##73"降压有效率达Q 5Z $单剂高剂量时舒张压下降X 9Q 659H##73"降压有效率提高到Q Q Z $而低剂量?@AD 氢氯噻嗪6*9Q#3时舒张压下降X 9X 6,9+##73"降压有效率提高到V 5Z &另一项有Q ,个中心参加共纳入了超过6V 555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评估了真实世界中?@A 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1/.'(%'41'I .<"/%'3.'[2#.%'0%>%/1<"?E !M ,联合氢氯噻嗪或钙拮抗剂的降压疗效)65*"结果显示?@A D 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血压达标率最高+,Q Z ,"高于?@AD 钙拮抗剂+,*Z " 8595,,%?E !M D 氢氯噻嗪+,5Z " 85955+,和?E !M D 钙拮抗剂+*W Z " 859556,&十几年来"国内进行了多项?@A !氢氯噻嗪的注册临床试验"我国也参加了该类药物的上市后国际多中心试验&早期的研究设计是单片复方制剂与单剂?@A 对照"后期的研究均是在单剂?@A 治疗不达标人群中改用?@A !氢氯噻嗪的单片复方的研究&这些包括我国人群的研究结果均显示"?@A!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更显著)66"*5*&同时"血压降低的幅度受基线血压水平高低的影响+图6%*,&有限的证据也显示"使用,种药物的联合治疗+?@A D 氢氯噻嗪D 钙拮抗剂,比增加?@A!氢氯噻嗪的剂量更能有效降低血压)*6"***&研究药物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氢氯噻嗪)66*氢氯噻嗪)6**氢氯噻嗪)6,*氢氯噻嗪)6H *氢氯噻嗪)6Q *氢氯噻嗪)6+*剂量+#3,Q 5 655!6*9Q *Q 956Q 5 ,55!6*9QW 5!6*9Q *5!6*9Q 6+!6*9Q W 5!6*9Q 对照药物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剂量+#3,Q 5 6556Q 5 ,55W 5H 56+W 5例数6V X *H W W +H ,5H *V +,H Q 单剂治疗无效后给药否否是是是是注#?@A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图 ?@A!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W 周的降压疗效双盲研究+中国注册临床试验,-X *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 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研究药物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缬沙坦!氢氯噻嗪)6V *氢氯噻嗪)6W *氢氯噻嗪)6X *氢氯噻嗪)*5*剂量+#3,\6Q 5 ,55!W 5!*Q Q 5 655!W 5 6+5!6*-Q *Q 956*9Q *Q 956*9Q *Q 95对照药物!替米沙坦!!剂量+#3,W 5治疗时间+周, W+6**H 患者例数X +WW W W H ,VV Q +V 单剂治疗无效后给药否否是+?@A 或?E !M,否双盲研究否是否否注#?@A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E !M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图 ?@A!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的降压疗效研究+亚洲!中国上市后临床试验,长期治疗观察预后的研究 目前"使用?@A!氢氯噻嗪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观察长期预后的研究尚缺乏&因此"支持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证据主要是来自于使用包含?@AD 氢氯噻嗪自由联合组成的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如L M N !%B E R ;!和O ?L P !研究等"且这些研究可以证明?@A 联合氢氯噻嗪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于有效降低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是有益的&在L M N !研究中)H *"氯沙坦组有V *Z 的患者使用氢氯噻嗪"其中Q 5Z 的患者服用氯沙坦655#3"Q +Z 的患者在大部分时间服用氯沙坦655#3!氢氯噻嗪6*9Q#3&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氢氯噻嗪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6,Z + 8595*6,"降低脑卒中风险*Q Z + 859556,&在B E R ;!研究中)+*"仅使用坎地沙坦单剂治疗的占该组人群的*+Z "同时使用坎地沙坦D 氢氯噻嗪的占,+Z &O ?L P !研究中"在一直接受缬沙坦治疗的患者中"也有,,Z 的患者联合使用氢氯噻嗪&而这两项研究结果"也分别证明以坎地沙坦或缬沙坦]氢氯噻嗪为基础的治疗在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近年来"对关于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存在一些疑虑"认为大剂量应用不能有效改善预后"小剂量应用降压效果较差&早期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中应用氢氯噻嗪的剂量较大+ *Q #3!K ,&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低钾等代谢不良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近年来"在高血压治疗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多使用小剂量++9*Q *Q 955#3!K ,"且多与其他降压药物配伍使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目前国内上市的?@A !噻嗪类利尿剂中的单片固定复方的组方中"噻嗪类利尿剂均为氢氯噻嗪&不同噻嗪类利尿剂的终点研究的结果汇总在图,%H )*,",+*"结果显示噻嗪类利尿剂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与钙拮抗剂和?E !M 没有差别&迄今为止"尚无其他利尿剂与?@A 联合的预后终点为研究目标的临床试验&目前关于氢氯噻嗪在临床的应用存在的疑虑主要是源于与其他噻嗪类利尿剂的比较研究的结果"但这些不同噻嗪类利尿剂的疗效分析均来自间接的研究比较),V *&近年来"汇总多项分析的结果均提示"与氯噻酮比较"在同等剂量下氢氯噻嗪单剂应用的降压疗效弱于氯噻酮),W *"但氢氯噻嗪和氯噻酮组在+9*Q *Q 955#3剂量范围内血钾降低程度有明显差异"氯噻酮组血钾降低的程度更为显著"如果在以高钠低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应用氯噻酮或联合氯噻酮治疗"则应更加密切监测血钾的长期变化& 小剂量氢氯噻嗪通常耐受良好"氢氯噻嗪多数不良反应与使用剂量和持续时间相关&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糖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现在认为"氢氯噻嗪对糖%脂代谢的不良反应主要归因于低血钾&不同?@A 与噻嗪类利尿剂的试验对于代谢的影响#在氯沙坦!氢氯噻嗪对血钾和血糖影响的研究中),X *"比较氯沙坦Q 5#3!氢氯噻嗪6*9Q #3与氯沙坦Q 5#3治疗6*周"证实氯沙坦Q 5#3!氢氯噻嗪6*9Q#3几乎对血钾和血糖无影响&在W W W 例高血压患者+包括,W 5例中国大陆和韩国的患者,进行的替米沙坦W 5#3!氢氯噻嗪*Q#3与替米沙坦W 5#3治疗+周的双盲研究中发现)6W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替米沙坦单剂低血钾发生率为5"联合治疗组低血钾的发生仅为59*Z &近年来完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不同?@A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包括高血压联合治疗研究+/0.$%40%<.(.$<401'41#>%'$/%1'/0.<$=2J 1<02=.</.'(%1'"?@E 7,)H 5*%氯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日本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2$'K.J J .4/%I .'.((1J J %^.K "K 1(.&1($</$'!02K <140&1<1/0%$[%K .41#>%'$/%1'/0.<$"=2%'Y $=$'.(.=$/%.'/(U %/002=.</.'(%1'";?L T "6,-5,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延长期试验)H 6*%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不同患者群中的降压治疗研究+/0.%<>.($</$'!7E G _>&11K =<.("()<.<.K )4/%1'(%'K %I .<(.=$/%.'/=1=)&$/%1'("M C E L P B M O !,)H **%氯沙坦D 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评价研究+02=.</.'(%1'.I $&)$/%1'1J $'3%1/.'(%' $'"/$31'%(/&1<($</$'D 7E G _"7!??L G 7,和缬沙坦!氢氯噻嗪亚洲人群研究等)6X "*5*"多项研究包括中国或亚洲的患者"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类药物在降压疗效方面比?@A 单剂加量更占优势"对糖脂代谢及血钾无不良影响&注#!`;7!#欧洲工作组老龄人群高血压研究$T @E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研究$B G R ;"7G #瑞典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B 7!;#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7a O !G #老老年高血压试验$?S O ?C E !#强化降压和强化降糖治疗对*型糖尿病高危患者血管疾病预防作用的析因随机研究&图 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治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注#?E !M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T M S ?B #伊拉地平利尿动脉粥样硬化多中心研究$M C B M b 7G #硝苯地平控释片国际降压研究$B G R ;"7G *#瑞典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C R @S M L #北欧地尔硫卓研究$E R C O M C E !#维拉帕米控制心血管终点发作试验$B 7!;#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7a O !G #老老年高血压试验$?L L 7?G #降压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研究$?C A ;"*#第二次澳大利亚国立高血压研究$E ?;;;#卡托普利预防计划研究&图 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治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与?E !M 及钙拮抗剂相当-6,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 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氢氯噻嗪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与一般高血压患者比较"合并左心室肥厚+&.J /I .'/<%4)&$<02=.</<1=02"L O7,%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更为特殊"同时在这些人群中影响血压或靶器官损害的调节机制各有所不同"因此在?@A !氢氯噻嗪的应用方面"更应结合现有的临床试验证据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剂量调整及配伍&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了左心室后负荷"心脏组织中的局部@?B 过度激活"介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和肥大%细胞外基质的增加"促进心肌重塑"导致L O7&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高血压患者,+Z H 6Z 合并L O7)H,*&L O7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 H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也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H Q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L O7的逆转作用不同"?@A 较其他降压药物能更显著减少左心室质量指数)H +*&?@A 有效逆转L O7疗效并不能完全用血压差异及对照组可能存在的改善L O7的劣势来解释)H V *&同时?@A !氢氯噻嗪对于改善L O7的协同作用高于 受体阻滞剂!氢氯噻嗪)H W *&?@A ]氢氯噻嗪治疗能使高血压合并L O7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降低,,Z )HX *&根据*55V 欧洲高血压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5("高血压合并L O7为高危高血压患者"建议严格控制血压"目标血压为 6,5!W 5##73"因此"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A !氢氯噻嗪具有充分的循证证据"可用于高血压合并L O7患者的初始与维持治疗&老年高血压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盐敏感程度高于一般人群"且老年患者对利尿剂的降压反应良好)Q 5*&长期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有助于改善动脉顺应性和降低外周阻力)Q 6*&另一方面"虽然@?B 阻断剂单剂应用对降低收缩压作用较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差"但可减低动脉血管平滑肌张力并抑制血管重构"改善动脉弹性功能)Q **"而且@?B 阻断剂与氢氯噻嗪可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增高的血压"降压作用协同"提高达标率&在L M N !老年亚组研究中"氯沙坦]氢氯噻嗪显著减少+V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心血管复合终点风险*6Z +与H Q ++岁组比较" 859556,)Q ,*&一项在,W H 例V 5岁以上老年及高龄老年+平均年龄V V 9Q 岁"*596Z 的患者年龄 W 5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组平行对照研究中+平均基线血压6+Q 96!W Q 96##73,)Q H *"分别给与缬沙坦!氢氯噻嗪6+5!6*9Q#3"氢氯噻嗪6*9Q #3及缬沙坦6+5#3&在治疗H 周时"缬沙坦!氢氯噻嗪组收缩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以及氢氯噻嗪单剂治疗组+F6V 9,%F W 9+%F 6,9+##7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5(指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够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低血压"对于耐受性良好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降压治疗&同样"?@A !氢氯噻嗪治疗可作为耐受性良好的*级或以上高血压或高于目标血压*5!65##73的高危患者起始和维持治疗药物&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状况的复杂性"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判断&对于舒张压过低+ +5##73,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且对降压治疗耐受性较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起始应用?@A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以免血压下降过多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40<1'%4:%K '.2K %(.$(."E c S ,的常见病因和重要并发症&.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 c S 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达+6Z )Q Q *&容量增加%@?B 激活是E c S 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高血压可以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并促进蛋白尿形成"引起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损害&噻嗪类利尿剂由于有降低肾小管中的钠负荷和肾小球滤过的作用"而?@A 可有效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因此联合应用可有效协同降低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14<.$/%'%'.<$/%1"P ?E @,&而扩张入球小动脉为主的药物"如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虽然可降低体循环血压"但因入球小动脉扩张后可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高压"P ?E @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K3&1#.<)&$<J %&/<$/%1'<$/.".b N @,可同时增高&因此@?B 阻断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比与钙拮抗剂联合降低P ?E @更为显著)Q+*& 荟萃分析表明"E c S 患者当血压6H 5!X 5##73时"其.b N @下降速度比正常人快Q 倍)QV *&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将E c S 降压目标定为 6,5!W 5##73)6"Q V "Q X *&在E c S ,期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显示?@A !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比?@A 双倍剂量应用降压疗效更高"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也更显著降低)+5*&另有一项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氯沙坦Q 5#3D 氢氯噻嗪6*9Q #3与氨氯地平65#3相比"两者降压作用相当"而前者具有更好地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作用)+6*&?@A!氢氯噻嗪在E c S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单用?@A 或?@A !钙拮抗剂相比"?@A!氢氯噻嗪对空腹-*,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肝功能%血钾%尿酸%血红蛋白水平等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目前有关E c S 合并高血压人群中长期应用?@A!氢氯噻嗪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A !氢氯噻嗪适用于高血压+血压 6+5!655##73或高于目标血压*5!65##73,合并E c S +.b N @, ,5#L !+#%'-69V ,#*,的治疗"有轻度水肿者尤应作为首选&对于高血压合并明显蛋白尿者+蛋白尿63!K ,"单片剂量疗效不明显时"可以考虑增加?@A 剂量"以增强其降蛋白尿的效果)+,*&.b N @,5#L !+#%'-69V ,#*,时"因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减弱"而?@A 由于其对.b N @潜在的降低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的E c S 患者一般不适宜使用?@A!氢氯噻嗪&患者存在肾脏低灌注或血容量不足+如脱水%严重心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时应谨慎使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将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突出特点是肾脏局部@?B 激活"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形成&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的高渗性利尿的机制在于肾小球滤过液的渗透压增高"影响水的重吸收所致"与噻嗪类利尿剂通过增加钠的排泄而产生的利尿机制不同"而长期用噻嗪类利尿剂以后"主要靠小动脉血管的平滑肌舒张维持降压效果"且不伴有尿量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应以@?B 阻断剂为基础"可联合使用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H "+Q *&在L M N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亚组和@!C ??L 研究中)V "++*"氯沙坦组分别有+5Z 和W ,9W Z 的患者同时使用利尿剂"与对照组比较"氯沙坦组降低心%脑和肾脏事件都有明显优势&在有糖尿病发病高危险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进行的为期6年的研究中)+V*"使用不同剂量的氯沙坦单剂与氯沙坦!氢氯噻嗪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一项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研究中)+W *"6,6例*型糖尿病合并收缩期高血压及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接受缬沙坦D 氢氯噻嗪+6+5!*Q#3,或氨氯地平+65#3,治疗*H 周"结果显示"两组血压降低幅度类似"缬沙坦D 氢氯噻嗪组较氨氯地平组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5956,&鉴于在我国人群中"目前高血压的并发症以脑卒中为主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在可耐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仍应强调强化的血压控制&一般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是 6,5!W 5##73$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是 6H 5!X 5##73&药物治疗首先考虑使用?E !M 或?@A "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之一为基础&因此?@A !氢氯噻嗪的治疗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是合理和必要的&目前"在该类药物的使用中"氢氯噻嗪的实际使用剂量不超过*Q #3!K "多可避免低钾所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而且"糖尿病患者多使用降糖药物"降压药物所可能导致的血糖轻微波动是非常有限的&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 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的药物治疗策略相关高血压指南并无特殊推荐&因此"其治疗策略更主要是基于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相关临床研究证据&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容量增加以及@?B 高度激活&肥胖患者肾脏排钠存在障碍"肥胖高血压者又常表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X *&交感神经系统及@?B 的高度激活对高血压的发生也起到重要作用"肥胖患者脂肪细胞中局部@?B 高度激活&虽然在肥胖高血压人群中@?B 阻断剂改善交感活性和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利尿剂)V 5*"然而"多项实验室及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虽然胰岛素抵抗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土壤"但与这类人群高血压的发生关联并不明显)V 6"V ,*&因此"使用包括?@A 在内的@?B 阻断剂与包括氢氯噻嗪在内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是有其理论基础的&在6V 6H 例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平均体质量指数,,9,:3!#*,"使用氯沙坦以Q 5#3!K 起始"每H 周强制调整剂量分别至655#3!K %655#3D 氢氯噻嗪6*9Q #3!K %655#3D 氢氯噻嗪*Q #3!K "治疗6+周"患者血压从基线时6Q 69+!X X 9*降至6,*96!W H 9X##73&非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01#.1(/$(%(#1K .&1J $((.((#.'/J 1<%'()&%'<.(%(/.'4.%'K .^"7RT?"M @,平均值分别为,9X 和H 9++ 595Q,)V H *&在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中使用?@A !氢氯噻嗪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但鉴于对代谢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建议?@A 使用剂量宜较高"氢氯噻嗪剂量维持在6*9Q#3!K 或以下为宜&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应用建议治疗前除应规范测量血压以外"还应检测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并计算.b N @+计算公式可参考国际通用或中国的改良公式)V Q "V +*,评估靶器官损害&在上述指标允许的情况下使用?@A !氢氯噻嗪的单片复方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如果经数周血压仍然不能达标"可考虑加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对于合并有L O7%糖脂代谢异常和E c S ).b N @ ,5#L !+#%'-69V ,#*,*的患者"?@A 剂量宜较大"但氢氯噻嗪剂量一般应维持不超过6*9Q#3!K "最大剂量不超过*Q#3!K &-,,X -中华高血压杂志 *56*年65月第*5卷第65期 E 0%'Y72=.</.'("R 4/1>.<*56*"O 1&-*5C 1-65医脉 通w ww .m e d l i v e .c n。
《血管衰老临床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血管衰老临床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血管是多种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衰老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管相关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发现血管衰老并应用正确的方法延缓和治疗血管衰老,对防控老年人血管相关慢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的大力支持下,《血管衰老临床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8)》(以下简称《共识》)的编写于2017年11月正式启动,2018年5月初稿形成后提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讨论,并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最终于2018年10月正式发布。
《共识》着重对血管衰老的评估与干预进行了介绍。
一、血管衰老的定义衰老的血管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弹性纤维增加且无序、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和内膜增厚;在功能上表现为僵硬度增加、对血管舒张因子的敏感性降低、对血管收缩因子的敏感性增加和血管新生能力降低。
血管衰老会增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
血管衰老的定义尚无统一的描述,既往认为衰老的血管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随增龄而减少。
但在大量观察人及动物血管标本的染色后,我们发现衰老血管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总量上并未减少,而是有功能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减少了。
这个重要发现在《共识》中已作详细阐述,是《共识》的亮点之一。
二、血管衰老的机制血管衰老是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结果,细胞的衰老受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调节。
就细胞本身而言,两种血管细胞在体内可能经历复制型衰老和诱导型衰老。
复制型衰老可能是因为血管的损伤和修复引起的细胞分裂所致;而诱导型衰老可能与血液中有害成分的积累相关。
在血管组织层面,祖细胞可能参与了损伤及衰老细胞的更替;若祖细胞枯竭,而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降低,则可能导致血管的衰老[1,2,3]。
血管衰老的机制十分复杂,由于《共识》主要是制定评估和防治方法,因此仅从细胞、组织、环境等层面进行了简单描述,限于篇幅未过多赘述,其机制远不止此。
卒中防治
日间SBP 变异
日间DBP 变异 夜间SBP 变异 夜间DBP 变异
1.39
1.14 1.22 1.05
1.17-1.65
0.97-1.34 1.03-1.44 0.90-1.23
<0.01
0.12 <0.05 0.53
1.50
1.11 1.72 1.05
1.17-1.94
0.84-1.45 1.31-2.25 0.80-1.38
既往病史
• 慢性动脉高血压、亚临床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
检查
• 头颅CT显示右侧前、后边界区梗塞,边缘不规则增强;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 内动脉90%狭窄;经颅多普勒超声显 Willis环侧支循环能力不足, CO2刺激后 同侧血管舒缩反应显著降低,仅34%(正常值86±16%)。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 电图正常; 定期进行血压检查,血压在120/80-180/95mmHg 之间。因此,未实施长期降 压治疗;24小时血压监测表明中度高血压,平均160/95mmHg,上午6时至下 午 10 时为 135/85mmHg ;夜间血压明显降低,下午 10 时至 6 时, 最低值为 100/55mmHg,血压昼夜值的平均变异范围为25%
平均实际变异
从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中回顾性分析20,702例高血压患者数据,参与者被随机分为2组接受依那普利或依那普利+ 叶酸。每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主要终点是首次卒中。计算SBP变异的三个参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平均实际变异。 用测定的前4, 6, 8、10和12次检测值计算收缩压变异性,并在调整后的Cox回归模型中预测随后的卒中风险 J Am Heart Assoc. 2017;6:e004350
国外研究表明, 血压变异性预测缺血性卒中更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B:卒中防治一线用药--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建议ARB:卒中防治一线用药--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建议作者:孙宁玲汪昕2009-6-26高血压是卒中可干预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ARB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推荐ARB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鉴于ARB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LIFE、SCOPE、JIKEI HEART等研究证实,ARB能够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患者卒中的首次发作,适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用药;■ MOSES、ACCESS等研究证实ARB可减少卒中的再次发作;■大量实验室数据显示:ARB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心脑对话-ARB“心”领“神”会ARB降压同时提供脑保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十分重要,收缩压下降5~6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2~3 mmHg,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相对危险度下降40%。
正确的降压管理策略应该是:①从高血压降到目标值高界,进而降到理想目标值,并且尽量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在20/8 mmHg内;②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更低(BP < 130 /80 mmHg);③卒中的预防效果和降压程度线性相关。
因此,当能耐受治疗时,应该将目标血压控制在理想值120/80 mmHg 以下。
近年来,新一代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卒中防治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ARB类药物的降压作用Fogari R等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缬沙坦(代文®,80 mg/d)、氯沙坦(50 mg/d)和替米沙坦(40 mg/d)的降压疗效。
结果显示,与后两者相比,缬沙坦具有更迅速、显著和平稳的降压疗效(P<0.05)。
Malacco等发现,缬沙坦(80 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降压疗效相当,单倍剂量缬沙坦(80 mg/d)和双倍剂量依那普利(20 mg/d)疗效也相当。
并且,我国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单用缬沙坦血压控制不好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复代文®)治疗比单用缬沙坦疗效更好(P<0.001)。
Nixon RM等于2009年5月发表的最新荟萃分析比较了所有ARB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了11年来所有成年高血压的共31个RCT的数据。
结果显示缬沙坦160 mg 平均SBP和DBP降低15.32/11.3 mmHg,显著优于氯沙坦100 mg降低平均血压12.01/9.37 mmHg,并与厄贝沙坦150 mg和替米沙坦80 mg相当。
其结论证实了缬沙坦至今未被其他ARB说超越,并且从80到160和320 mg具有很强的剂量依赖性。
ARB降压外临床益处ARB不仅可以有效降压,同时还具有降压外益处,如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心脏重构,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作用。
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也推荐ARB为伴有左室肥厚、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的首选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硬化进展与卒中直接相关。
LIEF研究中的亚组研究证实,氯沙坦能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延缓7.9%。
改善胰岛素抵抗ARB类药物在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有特殊优势。
Top C 等研究发现,缬沙坦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指数,从而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VALUE研究显示,缬沙坦显著降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达23%(P < 0.0001)。
Fogari等人研究究证实代文较氨氯地平可明显增加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脂联素,降低瘦素、抵抗素和HOMA-IR指数。
改善脂代谢紊乱Saiki等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用钙拮抗剂、α/b阻滞剂、利尿剂、降脂药和/或降糖药治疗>2个月时加用代文80 mg/d,研究表明加用代文可促进脂肪细胞产生脂蛋白酶(LPL)(P=0.03)和HDL-C,并降低甘油三酯。
改善血管重构和顺应性CACHET试验证明了坎地沙坦和阿替洛尔降压幅度一致的情况下,显著缓解主动脉内径狭窄程度(-△LD),并增加主动脉血流量。
ARB还能够降低中心动脉压及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从而真正降低靶器官血流灌注。
2008年MARVAL-2研究评估代文和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及中心动脉压、PWV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代文在和氨氯地平达到肱动脉脉压和中心动脉脉压控制程度相当的情况下,比氨氯地平更显著的降低主动脉PWV(-1.1 m/s,P=0.001),改善主动脉顺应性。
改善心室重构左室肥厚(LVH)是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LIFE研究表明,在校正基线和治疗后的血压、基线心电图LVH程度后,氯沙坦为主的降压治疗逆转心电图LVH的疗效更佳。
Yasunari等人在JACC 2004上发表的试验入组104名伴LVH的高血压日本患者,代文80 mg和氨氯地平5 mg降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代文非常显著的降低左室质量指数(LVMI)达16%,远远大于氨氯地平组的1.2%。
在Val-HeFT研究中也表明代文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从而改善左室重构。
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患者的4倍,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更高。
LIFE研究表明,氯沙坦可使患者新发房颤降低33%,既往有房颤病史者卒中危险也降低45%(P=0.045)。
VALUE 研究显示,缬沙坦较氨氯地平显著降低新发房颤和复发房颤危险。
Val-HeFT 研究显示,血浆BNP水平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缬沙坦较安慰剂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亚组分析显示,缬沙坦使基线时无房颤患者的新发房颤显著降低7%。
ARB用于卒中一级预防的循证证据卒中一级预防指对未发生卒中者,针对可治性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治疗,以降低卒中发生的可能性。
高血压、LVH、房颤、糖尿病等为卒中的可控危险因素。
JNC-7、ESC/ESH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ARB为一线降压药物,其平均降压幅度均达到或略超过其他种类抗高血压药物。
ARB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有3个,即LIFE、SCORE和JIKEI HEART研究。
2002年LIFE 研究共纳入919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可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心梗)危险13%(P=0.012),其中卒中危险降低25%。
2003年SCORE研究评估了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药噻嗪类利尿剂相比,坎地沙坦治疗者非致死性卒中和所有卒中事件相对危险降低28% (P =0.04)和23% (P=0.056)。
2007年JIKEI HEART研究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心血管临床研究之一,共入选3081例高血压、冠心病和(或)心衰患者,结果显示,缬沙坦使新发卒中相对危险降低40%(P=0.028)图1)。
这个研究缬沙坦对卒中的显著益处而提前终止。
图1 JIKEI HEART研究中缬沙坦显著降低新发卒中相对危险总之,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ARB作为高血压一线用药,在有效降低并控制血压、逆转LVH、防治糖尿病以及预防心房颤动方面均有肯定的作用。
在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再发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ARB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ARB的作用特点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产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药理学作用。
另一方面,AngII的合成反馈性增加,血液与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升高,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产生扩张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程序化凋亡等作用。
2007年Fournier荟萃分析显示,升高AngⅡ的药物具有降压外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其者的卒中风险显著低于使用了降低AngⅡ药物的患者。
降低AngⅡ的药物可削弱降压对卒中的保护作用。
2007年William等发表的综述也指出,升高AngⅡ的药物对卒中的保护作用优于降低AngⅡ的药物ARB的神经保护作用对ARB神经保护机制的动物研究发现,大鼠脑内存在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T1和AT2的分布依照不同部位及核团而不同, 脑中有大量AT2分布。
在卒中、坐骨神经或视神经损伤、阿尔茨海默病、Huntington病等患者中,AT2表达上调,增加血管紧张素对渗透压、血压短期及长期调节作用(图1)。
图1 脑内RAS系统双重作用模式动物实验表明,在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大鼠模型中,缬沙坦显著减少脑缺血面积(P<0.05),增加脑血流量。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4小时后,缬沙坦组大鼠的神经运动评分显著改善(P<0.05)。
还有研究证实,缬沙坦对野生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优于对AT2基因敲除大鼠的保护作用,提示AT2基因对ARB类药物改善脑缺血起重要作用。
Groth W等研究发现,在损伤前给予大鼠坎地沙坦进行干预,在不影响血压的前提下,给药组梗死面积小、神经功能缺损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ARB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循证证据2003年Lance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B能显著减少高血压患者卒中相对危险,HR为0.79(95% CI为0.69~0.90)。
2003年ACCESS研究――评估坎地沙坦对卒中早期疗效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坎地沙坦能显著减少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率(P=0.026),其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两组分别为13例和19例。
2003年MOSES研究――依普沙坦和尼群地平对卒中二级预防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显示,对于2年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在降压作用相似的情况下,依普沙坦在降低主要终点(所有原因的死亡、所有卒中事件和所有心血管事件)方面较尼群地平作用更显著,其中卒中事件发生率降低24%。
2009年缺血性卒中死亡分析—综合三大群组试验共7710名患者卒中后的追踪分析显示,卒中相关性死亡是缺血性卒中发作数年后的重大问题,而发作后6个月脑功能受损的患者更为明显,提示了降低功能损害和进行适当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Fogari R等比较缬沙坦和伊那普利对老年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表明,缬沙坦能够显著增加患者文字记忆和回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