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儒敏谈读书》看阅读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温儒敏谈读书读书学习心得范文3篇

温儒敏谈读书读书学习心得范文3篇

温儒敏谈读书读书学习心得范文3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读书,是一场永不告别的心灵盛宴,是一段永不停歇的成长旅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变教育的良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儒敏谈读书读书学习心得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温儒敏谈读书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一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

假期正是读书蓄力好时节,我有幸阅读了《温儒敏谈读书》这本书,收获颇丰。

本书从学生、老师、社会三个方面谈读书,贯穿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阅读充盈人生。

读书以养性,习惯需培养我们常讨论:读书是为了什么耳边总会出现这样直白的答案:考试、谋生。

很实际,很直白,也没有错误。

但仔细想想,这只算得上读书的最浅显目标,也可谓是近期目标。

其实,读书还有我们常常忽略的其他目标,比如温儒敏老师在书中谈到的养性。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而修身的方式之一,就是读书。

养性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有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拥有了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享受充实的精神生活。

除了读书养性,温老师还提到了读书的第四层目标,更高远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人民的富强幸福读书。

前两个目标很现实,但我们的孩子应该志存高远,立志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潜心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欲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必须以身为范,静心先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

老师如何读书呢温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答案:教师应做一颗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准,带动国民不读书、少读书的现状。

他指出教师要为自己列读书计划和书单,书单一般包括三部分,三部分可各自画圈,又彼此交错。

最外圈是阅读最基本的书中外文化经典;第二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第三圈,则是最核心部分专业类书籍。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核心。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是思维的活动,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都能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多读好书,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5.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愿意阅读,享受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有感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有感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有感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有很大章节用来论述语文教学的,对这部分内容我做了深入研读。

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教育的真谛。

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

我谈如下收获: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这样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

因此他倡导开展“海量阅读”,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

容许有很多书可以“连滚带爬”地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

这个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构建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维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而精读也就是精读,自读也就是略读,课外阅读则是整本书阅读。

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以精读、教师讲读为主,部编版教材引入略读课文单元,就是引导在精读之余,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

不能全是老师牵着走,要让学生自己去试试水。

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开展略读教学,是在教师完成阅读方法示范、阅读步骤之后,对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迁移,能力的检验。

从精读到略读,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构建起了完善的阅读体系,也是真正帮助孩子们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的培养。

那么如何做好略读教学呢?我想谈谈自己学习的想法:充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略读”教学精读课中精讲精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和读书的兴趣。

学生被教师程式化的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很难有自己的阅读感受,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孩子们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阅读,课后的自觉读书就无从谈起。

而略读课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放手让孩子们去读书,完成和体验读书的方法,激发读书的乐趣,从而走上自觉地“海量阅读”之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如何进行略读指导?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略读教学单位。

让阅读在心中生根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让阅读在心中生根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让阅读在心中生根——读《温儒敏论
语文教育(三集)》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亲切、自然,仿佛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

这本书带我深入走进语文教学的本质,探寻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更拉近了我与新教材的距离,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让阅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句话很精辟,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温儒敏先生同样在书中重点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要把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当作最重要的大事,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而我想所有这一切都要从教师这颗阅读种子做起。

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气质风范也会改变。

教师是化育人的职业,要化育他人,必先化育自己,让自己具备博雅的气质。

这会让教师在孩子们眼中成为值得崇
尚的人,教师自己也有人生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这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读书。

温先生也曾给老师们读书一些建议:“除了读实用的书、专业的书,应多读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及其他领域的书,视野拓展了,口味才纯正,也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让自己重新进入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境地。


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就很难实现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素养。

从小埋下阅读的种子,让阅读在心中生根,这是受益终生的事情。

阅读活动的中国经验——读《温儒敏谈读书》

阅读活动的中国经验——读《温儒敏谈读书》

阅读活动的中国经验——读《温儒敏谈读书》《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作者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见解,这些见解既出于自己的经验,又蕴含着中国学人阅读活动的集体智慧,可以说是阅读活动的中国经验结晶,对语文教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儒敏提出:“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最重要。

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这与多年来语文教育界中所说“听说读写都重要”是不同的。

但温儒敏这样讲,却正是语文学习的“中国经验”。

中国数千年来,语文教育所重视的首先是阅读,在阅读基础之上,也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从来没有将“听说读写”同等看待。

温儒敏特别重视读“闲书”,他指出,引导孩子读书,提高孩子的读书能力,首先需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允许和提倡孩子读“闲书”。

温儒敏提出:学生看书少,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就是家长老师不让孩子“看闲书”。

所谓“闲书”大都是课外书,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书。

事实上,不让看闲书就意味着扼杀读书的兴趣。

他讲:“读‘闲书’是自主选择的阅读,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阅读,甚至是漫不经心、带有娱乐性的阅读。

放手让学生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

”(温儒敏著:《温儒敏谈读书》,商务印书馆,2019年)这是非常对的。

温儒敏这样讲,是有自己的经历与体会的,他说:“应当给学生一点选择的自由。

要求太严格就适得其反。

记得我上初中时也没有什么课外阅读要求,当然那时考试也不像现在这样要命,所以我们阅读是比较随意的、散漫的,主要按照自己兴趣选择,那时我读了大量小说如《三侠五义》《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包龙图断案》之类,结果阅读习惯与兴趣都培养起来了,也不见得就受到多少不好的影响。

所以对学生阅读的目标不能太功利,让他们少读教辅,多读一些‘闲书’,课外书。

”(《温儒敏谈读书》)温儒敏通过读闲书而培养了阅读兴趣,这也许多的学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温儒敏怎样把“读书”摆到语文学习的高位

温儒敏怎样把“读书”摆到语文学习的高位

温儒敏:怎样把“读书”摆到语文学习的高位?一、课上学语文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大多数教师也都是这样教的,现在为什么要提读书呢?温儒敏:现在语文教学普遍都是课堂教学和课文讲解带动整个教学,依赖教材,依赖课文精讲,依赖课后作业操练。

对这种普遍的做法,大家很习惯了,已经轻车熟路,习以为常,所谓改革,也就是增加一点学生的活动。

有时我们也对此不满意。

看来得跳出来想一想: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怎么形成的?是天然合理的吗?为何如“吕叔湘之问”所说,会“少慢差费”?是否应当有所调整改进?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像现在这样的。

古人学语文从蒙学开始,就是读书为主,先生是很少讲的。

从《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左传》等,一路读下来,似懂不懂地读下来,慢慢就读得熟了,由不懂到懂,文字过关了,写作也过关了。

这是浸润式的学习,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有了。

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就在读书。

传统的语文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教材、课堂精讲和作业操练,但要大量反复地读书,整本整本地读书;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篇一篇地讲,一次一次地组织活动,唯独很少读书,特别是读整本的书。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传统的以读书为主的方法太过奢侈。

现代人要学的东西比古代多,除了语文,还有外语、数理化等,靠古代那种大量读书的浸润式的方法显然不适应了。

所以从新式学堂开始,就改为“概论式”的学习,即以课堂的讲习为主,课文的分析作为重点,把各方面的知识加以体系化,以概论的方式传输给学生。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学国文,古典诗文还是占很大比重,不过不同于传统语文学习的办法,不再是一本一本地读,而是一篇一篇地读。

这时期的国文学习虽然和传统不一样了,但还是注重读的。

五六十年代以后,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也开始突出知识性传授,学习语法修辞和文学常识,加上文选的精读精讲,就成为现在普遍流行的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其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一些有趣的课文,或者有趣的故事书籍,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古诗词、现代散文、报刊杂志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宝贵的素材。

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表达习惯,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和生动。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文化,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

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

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积极的塑造。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阅读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文化,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笔记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笔记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笔记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书笔记最近,拜读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颇受启发。

温儒敏教授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为我拓宽了语文的外延和内涵。

书中有言,“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这对当下我们的语文概念被多方解读的形势下,很像一把利剑,直戳要害,我们重提阅读的必要性实在是非常重要。

温儒敏说,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可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读书变得十分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允许学生读与考试无关的书。

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写下多条教学目标,唯独不考虑如何去引发读书兴趣。

反而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读书为主,先生很少去讲,学生一路读下来由不懂到半懂,由半懂到全懂,慢慢的让文化浸润了心灵。

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篇一篇地讲,一次一次地组织活动,却很少读整本书。

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中,但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得与失,适当补充传统经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我们的语文课,确实教了很多知识,但是若只顾内容而不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如何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在方法引领上下功夫。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不是全都分析性地提炼主题思想之类。

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

还有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有区别,读小说和读诗歌不一样,读文学性的散文和读论述性的论文有区别,读历史、哲学和科学又各有门径。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把读书方法考虑进去,要聚焦在激发孩子学习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兴趣上。

“要唤起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在阅读上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

”,说到这里,正是我们平时十分恐慌的,因为一旦看到学生看“闲书”,我们就担心影响了孩子的“正业”,就要不厌其烦的规劝孩子回归“正轨”,其实,我们的做法已经无形中打压了孩子的读书乐趣。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温儒敏谈读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书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温儒敏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分享了他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一些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这本书中,温儒敏首先讲到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

他认为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智慧,以及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他还指出,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温儒敏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读书技巧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选择好的书籍。

他建议读者不要随便读一些无用的书籍,而是要选择那些对自己有用和有意义的书籍。

他还建议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所思考,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此外,温儒敏还提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他认为,阅读一本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浏览内容,而是要有所计划地阅读。

具体来说,他建议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制定一个阅读计划,逐步深入地了解书的内容。

在这本书中,温儒敏还强调了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书籍。

具体来说,他建议读者每天都要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并且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避免被干扰和打扰。

总的来说,《温儒敏谈读书》这本书对于爱好读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选择好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等一系列的知识和技巧,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书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愉悦和有趣的读物,可以让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也更深入地理解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验,它可以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同时,我也认为,这本书中的一些读书技巧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阅读,也适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后感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后感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温儒敏教授的观点概述1.语文教育的现状2.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3.语文教育的实践方法三、读后感悟1.对语文教育的认识提升2.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反思3.对未来语文教育的展望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温儒敏教授的《语文讲习录》,这本书总结了温儒敏教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探索、新见解和新方法。

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温儒敏教授对语文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成长的关爱。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温儒敏教授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指出,当前语文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过分注重应试、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兴趣缺失,语文素养不高。

对此,温儒敏教授提出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回归人文精神,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多元化教学。

其次,温儒敏教授强调,语文教育的改革需要落实到实践中。

他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系列创新尝试,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作文创新、注重课外实践等。

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此基础上,温儒敏教授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师生互动等。

阅读《语文讲习录》后,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温儒敏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对未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我充满信心。

在不断涌现出像温儒敏教授这样的教育改革者的时代,我相信语文教育的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教师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那作为语文老师自己更要先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

一、读书是最好的备课。

大语文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增加语文教学的渠道、凝聚语文教学的合力的变革性教育实践。

大语文教育以汉语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为教学内容,实行校内外联系、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渗透、文情理统一、教学做合一、德智体和谐发展。

“大语文”的观念,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的应用:简直可以这么说: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及其应用。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趋势将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文化而日益突出。

现在社会心态浮躁,拜金主义流行,大家都没完没了地忙,难于沉下心来读书做事。

但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

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

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

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

当然这些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

“读书对老师是最好的备课,我深有体会。

讲到阅读和写作,我特别感谢自己读过的书,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思想碰撞,可以在大语文的观念里聊文学,聊生活,谈感悟,每一次课堂上收获的幸福和惊喜都会令我感动,唯有在读书的世界里静守初心,才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我也会以此影响我的学生,教他们从心而读,有悦而读,有获有悟而读。

”这样“教”便富有了智慧。

二、读书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记得XXX说过一句话: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这句话其实在强调“身教重于言传”。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我们都要一一模仿,看来教师的榜样力量还是很大的。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这次中语会组织“名家说名作”,指定我讲《温儒敏谈读书》这本书。

感谢中语会的抬爱。

今天我就不讲这本书了,大家若有兴趣,自己去看就可以了。

我想讲比较具体的问题,《关于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教学的若干探讨》。

以前我曾专门讲过古诗词的教学问题,发表过《小学语文中的“诗教”》,其实对于中学的古诗词教学也有关心。

大家可以参考。

这次主要讲中学语文的现代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最基础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特别是语体文书面语的阅读写作能力。

语体文是相对文言文而言,指现代汉语写的文章。

语文课也要学习文言文,除了文化传承,还为了接通源流,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

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

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对现代文的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

他们认为文言文比较有“讲头”,考试“好拿分”,精力几乎都放在文言文。

现在语文教材中古诗文课文约占50%,可能要用70%以上的课时,于是就挤压了现代文的教学,现代文几乎就“放羊”了。

这种倾向并不好。

说点实际的,中考和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占分还是高于古诗文,如果不重视现代文的教学,考试这一关就过不去。

去年高考全国卷出了一道鲁迅《理水》的阅读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败下阵来,因为阅读面小,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小说,一看题目就慌了。

这些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题,大都比平时学的课文要难,体式也很多变化,什么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史、比较文学,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论文都作为阅读材料了,文学类的阅读考题也有现代文。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轻视甚至放弃现代文,阅读量上不去,视野狭窄,那怎么应对考试?从长远看,语文学习主要还是让学生日后具有基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这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

所以老师们要有这个意识:现代文的教学和古诗文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课时,不能“放羊”减量。

不重视现代文的教学,还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现代文比较容易学,因此不必象古诗文那样下功夫。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假期读了《温儒敏谈读书》这本书,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语文老师既要做读书的种子,还要有自己的园地,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坚守。

书中温儒敏教授的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温教授主张应把阅读放在首位,首先阅读应该是快乐至上的。

想想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快乐吗?不,他们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读的,或者是在考试的引导下读的,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尽好“点灯人”这一职责。

读书这件事,我们语文老师身负重任,我们得站在“培养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高度,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快乐至上,然后才是兴趣的培养。

得先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快乐并不是什么也不干,真正的快乐,源于自己思考基础上的表达、输出。

平时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输入,输出的机会少,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经典阅读,温教授给我们的一个建议是:先给学生说明:不喜欢是正常的,但读了会大有好处。

关于经典书的选择,温教授认为“读不下去”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就我暑假读书的经历,我感觉,我们与经典的隔膜其实不是读不下去、读不懂,而是从不去读。

假期两个月,克服一切困难,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一本八十多万字,一本九十多万字,厚厚的四本书,说实话,刚开始是真不想去读,宁愿刷刷手机,看看电视剧,也不想安静地读会书,但是想想参与了这一活动,最后还要交作业呢,不读怎么办?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读着读着,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有兴趣。

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读,家里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孩子问我: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妈妈这本书好有意思,妈妈这个人很搞笑哦。

我们的谈话中多了些与书有关的内容。

我写书评时,孩子写读书感想,我们比赛,看谁写得多,谁写得快,这种读书氛围是以前的我想也不干想的。

最后我还真就写了两篇书评,现在想想,感觉这个暑假比任何一个暑假都过得有意义。

小学语文重在培养读书兴趣.docx

小学语文重在培养读书兴趣.docx

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温儒敏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C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主编,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

“语文教学的本质还是多读书。

”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从“多读书”的角度去阐释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听说读写,哪个最重要?“读”最重要。

培养读廿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了,是建树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有必耍也有成绩,但冃前面临一些问题。

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 翻來覆去,急于求成,往往是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

弄得一线老师也冃迷五色,无所适从。

这样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定力,摒弃形式主义,I叫到朴素的立场,冋到教冇的木质上來。

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口然就町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帯动起来。

这两句话是“课标”的精髓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人阅读而,增加阅读暈,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卩,读整本的帖。

中小学阶段,读书是取得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帅的要冇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冕的提升打底子。

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述是耍读卩。

语文课要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把这当作头等人事。

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小国软实力,改变中国住活风尚,要提倡读书。

反思之一语文课有没有引导读书的意识?是否有这方面的自觉?一个有水平的老师,会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而对高考中考,又蝎力防止陷于题海战术。

可以做到讣学牛考得好,但乂学得不那么死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教 苑从《温儒敏谈读书》看阅读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的意义张 莹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倡导以“读书为要”的语文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温儒敏在他的《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中,以40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语文教学和读书的认识,体现了他对“语文教学与读书”“通识教育与读书”“互联网时代经典阅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彰显了温儒敏以学者视角思考读书问题的大家风范。

本文通过研究《温儒敏谈读书》中提出的读书目的和意义、读什么和怎么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等问题,探讨阅读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忧虑。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读书和有限的课堂时间、考试之间存在矛盾,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读什么,怎么读”,也就不能真正做到“读书为要”;三是学生没能宏观地把握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对阅读存在轻视心理,致使读书的意义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不仅对这三大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引导,还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谈读书,给出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建议读什么书。

因此,《温儒敏谈读书》一书深刻地体现了阅读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读书做人,陶冶情操《中庸》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

”也就是说,读书首先是为了尊奉德行,为了更好地做人。

国家开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之地和受教育之地,让学生在学校学会读书做人,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丰厚学识、渊博学问、陶冶情操,从而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读书人。

一个真真正正的读书之人,一定是体味到了读143教 苑书乐趣的人。

读书带来的乐趣,不仅在于满足了阅读者的求知欲,还在于和活在书中的灵魂的精神交流和对话,更在于阅读者自身精神的充盈。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索世界和人生,并且使这种思索始终处在活泼泼的灵动状态。

在阅读过程中,与无形世界的有趣灵魂相逢,并与这些灵魂之间建立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是一种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甚至超越生死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的精神本能朝着丰盈、有趣、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学生浏览徘徊于书架之间时,当学生向孔子学习“仁”爱之时,当学生与弗洛伊德谈“梦的解析”之时,当学生与康德仰望头顶的星空并讨论崇高和道德律时,当学生与爱因斯坦交流宇宙的奥秘之时,当学生与莫言探讨制度与人性之时,他们已经将知识和学问沉淀了下来,并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在现阶段的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教师通过大量讲题、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没有时间静心进行阅读,从教书育人角度来看,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大量的做题是拿来应付考试的,是被动的学习。

阅读往往是学生从兴趣出发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习。

前者纯粹是为了应试,后者则是为了“读书做人”。

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在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关于文化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这种创新既源于继承又勇于突破、既忠于科学又崇尚人文。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始终不能忘记教书育人这一初心,抓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喜欢读书并且将读书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以题海战术的方式应付考试。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核心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建立学生终身受用的正确阅读习惯,使学生有“终身阅读”的意识,从而在人生中积淀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能力,获得终生的幸福感,做到“读书做人、陶冶情操”,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是学习语文(不仅是学校、也是社会层面)的最基本的途径。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摆脱现有的知识灌输的僵化模式,回归文学之美,在“学以为己”的过程中浸润道德意识、彰显语文精神、完善语文素养。

大量的阅读不仅让学生拥有高尚的情操、有趣的灵魂,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多益处。

在《温儒敏谈读书》中,温儒敏还提到了阅读积累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

首先,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启发,视野得以拓展,思维得以活跃,学生进行写作所需要的素材积少成多。

同时,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操千曲而晓声”,一步步地培养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风格表达方式的熟悉和掌握,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而仅仅依靠掌握作文套路,并按照作文套路进行写作,就想提升写作能力的方式,无异于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作文套路不能取代阅读积累,作文学习的关键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

其次,写作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不是惯常的“作文套路”就可以应对的。

只有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语文整体水平才能上去,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阅读能够不断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

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他们在下笔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总之,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当前,怎样提升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作文能力呢?人们需要了解“读什么和怎么读”,温儒敏在《温儒敏谈读书》中就此有很详尽的论述。

温儒敏提出,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首先需要对学生读“闲书”予以允许和鼓励。

他认为学生阅读量少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因,是家长和教师不允许学生“看闲书”,即就是不允许学生看他们自己选择的课外书。

事实上,读“闲书”是自主选择的阅读,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阅读,甚至是漫不经心、带有娱乐性的阅读。

放手让学生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144教 苑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

温儒敏以他著名学者的身份和地位,倡导学生多读“闲书”,这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温儒敏还提出,在读书过程中对学生“连滚带爬”的阅读方式要加以鼓励。

不要每一本书都“抠字眼”,也不一定每本书都要以精读的方式进行。

要容许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相当部分的书,尽可能大地扩展阅读面,否则很难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温儒敏说:“小学生认字还不多时,要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不能碰到生字生词就查字典,可以根据前后文意思猜着那生字生词读下去,只要大致能读,就不要中断,最好一鼓作气读下去。

这样才有读书的兴趣,也才读得快,读得多。

想想,我们小时候读《西游记》等小说,不就是这样跳读、猜读的?”这是温儒敏自己的经验总结,这也是中国文化大家对读书的共同心得体会。

不去计较学生错读几个字,而去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这样的阅读经验的确值得一线教师重视。

温儒敏还向教师介绍了“检视阅读”的重要经验。

他说:“阅读一本书有方法,还可以训练。

拿起一本书,要教给学生先要看书名扉页、提要简介、前言,等等,再翻一翻目录,或者挑选一两个与主旨联系密切的章节重点看看,跳着读,读几段,或者几页,最后要比较认真看看书的结尾部分,往往是对全书提要性的总结,或者还可以看看后记,很快就可以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甚至能判断写得怎么样,决定是否值得再细读精读。

这叫‘检视阅读’,或者叫‘检索阅读’,是迅速读一本书的办法。

”温儒敏进一步提出,有些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诗词,是需要引导学生下功夫去背诵的。

在反复诵读并且读得滚瓜烂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致懂得写了什么,能在脑子里有画面感,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在诗词的主题思想、意义价值等方面做过度的阐释,或者设计太多的教学活动。

温儒敏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楚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他的这番见解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学者的读书智慧。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改措施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

新课标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来说不是否定,而是进行一场语文教学改革,突出的是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上的改变。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语文特级教师王岱认为:“首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教育就是要育人为本,读好书,做好人。

其次应该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

怎样去落实?一定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合适的方法,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活动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增进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当然,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有效的点拨、引领、指导。

”温儒敏也认为:“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变成我们学术界、语文界关心的一个概念。

什么叫作语文核心素养?课标中提得很好,语言是基础,语文学的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审美、文化。

这次高中的课标,对未来小学、初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一个推动,这个定位是合适的。

语言是基础,是整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特别是书面语的运用。

这些年很注重口头语也是好的,但是书面语的运用是语文很基础的东西。

思维很重要,通过语言训练思维。

最近几年,课标把情趣、品位写进去了。

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是把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学比较随意性的内容确定下来了。

到底要做什么,你说这样也可以,他说那样也可以,好像没有边界,现在稍微把边界、主要的功能搞清楚了,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贡献,是有所推进的。

”可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将阅读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它强调阅读是形成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的基础;阅读是形成学生思维、审美、文化的基础。

因此,温儒敏进一步就学生的读书观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阅读通识书目,各个学科都应该有所了解,有所掌握,不求成为各方面的145教 苑专家,但是却应该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广泛的涉猎;第二,应该阅读尽可能多的专业书籍,做学问,尤其是人文学科,学养深不深厚,知识渊博与否,见识是否广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书籍的多少,趁着年轻多读书,对于以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第三,应该注重相关学科的阅读,毕竟一个人能在道路上走多远,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的‘底蕴’是否足够深厚。

”对于推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而言,《温儒敏谈读书》一书的出版非常及时,突破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书难的问题。

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会在系统地阅读完这本书后获得读书方法、语文学习方法、写作能力提升方法的一些启示。

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要靠书籍来储存和传播,人类只有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永远不停地取得进步和发展。

季羡林曾说:“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