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作者:徐建芬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业绩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财务层面业绩评价指标要求能够全面、系统、简练地对企业财务层面的业绩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评价。

本文对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如何完善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促进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企业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业绩评价;现金流量
企业的业绩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在竞争日趋国际化、日趋激烈的今天,研究企业业绩评价,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增强企业形象意识、引导经营行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现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企业资产运营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

其具有衡量企业的业绩、提供企业经营的有用信息、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功能。

(一)企业业绩评价的形成和发展
企业业绩评价是随着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的业绩评价制度,主要采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财务评价体系。

(二)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之一,包括四类指标,分别为: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其中获利能力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能力指标包括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规范,其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
业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该指标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需要。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约束和激励,才能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

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应用的不足
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主要以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为主,它能够综合地反映公司的业绩,并与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故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但是财务指标是有不足之处的。

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

而且,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分析。

财务指标大多以一定期间已实现的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业绩情况,它作为考核指标极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而且财务指标难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具有时滞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完全抹杀人的主观努力。

而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以收益为依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
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面,现行体系仍以会计收益为依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

实践证明,这种计算方法具有许多缺陷:一方面,容易诱导经营者为在任期内拥有良好的业绩而人为粉饰财务报表,实现账面上的盈利,甚至采取一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但短期内能够使会计绩效指标带来较快增长的行为。

另一方面,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收益分配处理。

经济利润则不同,它是评价业绩的最佳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大于其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时,它才真正创造了价值。

众所周知,资本的使用不是免费的,企业占用的资本会产生机会本,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权益资本成本甚至还应高于债务资本成本。

因此仅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评价指标,而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二)指标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资料
在基础数据的来源上,现行体系中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资料,而这些资料均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录的,使得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有关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的企业利润情况不错,却没有现金的流入,原因之一就是靠大量应收账款实现的。

所以,涉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适量引入现金流量指标,而财务指标体系仅有两项指标即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不足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

(三)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财务指标的权重
在绩效评价方法确定方面,各财务指标的权重都是根据主观或经验事先设定好的,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主观性,导致对某一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对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而现行体系在指标权重的设定上仍采用固定权重值,一方面,限制了整个体系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中各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的完善
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科学性、互补性、相关性、系统性、公正性。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体系,针对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企业业绩总的财务指标体系:
(一)将EVA即经济增加值引入业绩评价体系
1.EVA的概念及核心思想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扣除经营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后的余额。

EVA理论是由美国斯图尔特公司于1982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 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同时还是企业进行决策与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和出售定价的基本理念。

2.经济增长值对EVA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若为正值,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若为负值,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

要求考虑权益资本成本是
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根据传统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许多企业是赢利的,但在实际中,那些赢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减少的,一些企业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虚赢实亏的状态,企业只有在投资收益率超过资产的使用成本时,才是真正赢利,股东的则富才真正得到增加,资产才能实现真正的保值增值。

EVA=(税后营业利润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占用资本总额 =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由此可见,经济增加值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以经济利润代替了会计利润,在评价中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更加有利于完善企业治理,充分协调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引导企业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思考,持续地为包括股东
在内的企业股东创造最大化价值,在这一点上恰好也体现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前提之一,即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加大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数量
由于现金流量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而且能够准确地揭示企业盈利的质量,加之现金流量指标几乎不受经营者主观歪曲的影响,因而应在指标体系中加大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数量,将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相结合以弥补“权责发生制”会计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较好地反映企业盈余质量。

在国内体系中仅包含了两项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指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不足以体现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性。

企业可以在众多现金流量指标中选定以下几项,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现金流量指标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
1.增设“销售现金比率”指标在财务效益状况部分加入“销售现金比率”指标,以合理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每元销售收入中以现金形式收回的情况。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100%】
2.增设“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指标
由于现金主要用于即时支付,长期债务偿还主要依靠企业盈利,因而只选择用于偿还短期债务与利息的指标,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方面,加入“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CI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利息支出+ 纳税支出)/ 利息支出。

3.采取相对指标对绩效进行计算
评价指标要遵循整体性、重点性、层次行、准确性、可比性、可度量性、动态性、独立性原则。

绝对指标主要针对被评价对象个人业绩的绝对值进行评价,例如销售额、成本费用等。

但是,这种指标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自然灾害时期,或者季节性产品,他们的销售额上升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带来的而不是来自员工个人的努力,这种业绩上升只能体现员工工作量上升,而不能反映其企业能力的提高。

很多情况下,采取相对指标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

这样就能使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发挥最大效用,促进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重视增设评价指标并尽可能量化
1.增加设置非财务指标以提高财务指标的准确性
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结果,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过程。

由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果具有某种关系,也由于非财务指标结果可来源于多方面,并不依赖财务部门,如市场份额可从有关社会调查机构获得,因此,非财务指标的存在提高了对财务指标玩数字游戏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财务指标的准确性。

2.增设反映企业信誉的非财务指标
企业信誉主要体现在及时偿还债务、交付货款、发运货物,并且质量与承诺相符等方面。

因此,企业的信誉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应当构成考核企业绩效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情形下,以企业信誉指标考核企业绩效则尤为必要。

可使用逾期偿债率、及时发货率、拖延交付货款率、退货率等综合量化企业信誉程度。

3.非财务指标尽可能量化
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应尽量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地使用定量分析法,使非财务指标能计算出或以其他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确的数字结果。

如评价员工的工作状况可以通过员工流动率、员工培训费率、员工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分析。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企业业绩首先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怎么样考核等,考核完成后,还必须对考核结果加以分析评价,对企业业绩的完成情况和发展潜力及综合因素加以分析,得出一个具体而又客观的评价,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计划对企业里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有效发挥企业的个人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