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班级:农学一班学号:22201232601XXX X姓名:赵德伟2014年11月10日目录引言........................................................................................................ - 3 -正文........................................................................................................ - 4 -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 ............................................................... - 4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 ................................................... - 5 -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 ..................................... - 5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6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 ......................................................... - 6 -2、产值最大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 8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2 -五、滁州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5 -六、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 - 16 -1、社会因素: ........................................................................... - 16 -2、科技因素: ........................................................................... - 16 -3、政策因素: ........................................................................... - 17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 - 18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 18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 19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 - 20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25•【字号】•【施行日期】2024.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已经2024年6月14日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6月25日滁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联农带农为原则,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坚持全产业链开发,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提升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达25%以上,肉牛产业良种化率达90%以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肉牛养殖规模达15.17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4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
到2030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以上,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2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55亿元以上,开展肉牛振兴示范县创建,打造辐射长三角的“秸秆变肉”示范工程,助力全省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滁政[2011]145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正文:----------------------------------------------------------------------------------------------------------------------------------------------------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滁政〔2011〕1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供求形势严峻。
为适应土地利用形势的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皖政〔2011〕64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意见:一、强化规划计划管理(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健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科学确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用地合理布局。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价和监管,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的责任考核机制。
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建设用地预审。
(二)发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引导作用。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相挂钩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配办法。
科学、合理编制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促进各类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三)严格执行土地供应政策。
结合我市优先保民生用地、保工业用地、保经营性用地和保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指导思想,主要保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用地,重点保证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市“661”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节能减排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重大流域治理等农田水利综合建设工程、民生工程、央企民企台资合作项目等用地。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03•【字号】市发研〔2007〕29号•【施行日期】2007.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市人民政府: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中心人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一方面围绕我市“三大战略”开展调研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加大自身学习和建设力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寻求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1、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服务滁州经济发展大局,选择调研主题,为推动工业立市出谋划策。
王勇主任到任后,就深入了解情况,召开主任会和全体人员会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家团结奋斗,打开中心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并分别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打算,听取他们的指示,并及时向大家传达,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为了适应我市实施东向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需要,二月份,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要千方百计扩大开发区规模的指示精神,组织中心人员多次深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寻求新的下一步大发展之策。
我们分别召开开发区部门及部分企业代表座谈会,到马鞍山和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取经学习,与市内有关方面交流,搜集消化各方面资料,了解情况,调查研究。
还冒着严寒,深入到滁城东边实地仔细察看现场。
经过充分调研和集思广益后,加班加点,通宵奋战,撰写材料,参加调研的几个同志因疲劳和天冷而患重感冒,但没有一位同志请假休息,最终形成《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步发展对策建议》,较好地总结了开发区十多年来的发展成功经验,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发展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跳出现有范围,向东发展,选新址,建新区,拓展发展新空间及实现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议,受到开发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9•【字号】滁政〔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了11个方面共196项重点工作。
市政府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责任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责任单位,同时把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持续跟踪督查,强力推进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有关会议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主攻“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牵头责任领导:邓继敢。
牵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协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牵头责任领导:邓继敢。
牵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项目需求及服务要求
项目需求及服务规定一、项目背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旳重大决策布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旳总抓手。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已通过文献下发,并明确各地区各部门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题规划。
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党旳十九大精神,把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已完毕《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编制工作。
为贯彻贯彻中央和省、市一号文献精神,根据《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有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旳实行意见》(滁发【】1号)安排,把握目前乡村发展大变革、大转型旳重大历史机遇,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市委市政府旳工作布署,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旳编制工作。
二、规划范围和规划时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滁州市所有农村。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22年,远景展望2035年、2050年。
三、规划内容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旳总规定,对滁州市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筹划,实化细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保障措施,布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对重要目旳、任务要数字化,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力争滁州市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一)重大意义党旳十九大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旳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旳里程碑意义,滁州市必须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明确规划编制旳重大意义、乡村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重要指标数字化。
(二)总体规定按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旳旳战略布署,聚焦微弱环节和短板领域,统筹筹划、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明确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旳,重要指标数字化。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4•【字号】•【施行日期】2009.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滁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九月十四日滁州市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08〕1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皖政〔2009〕13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效益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业务部门指导下,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展、规模和规范程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仍然不相适应。
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合同管理不严,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引导,规范管理,促进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以北,素有“北有延安,南有滁州”之称。
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滁州的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滁州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滁州产业现状1. 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传统产业在滁州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纺织、机械、电力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滁州产业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纺织行业,滁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企业。
此外,滁州还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要方向,为滁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滁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滁州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产业创新园等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也为滁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提高了滁州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3. 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滁州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滁州的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滁州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如明代建筑群、庐山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滁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将对滁州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滁州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滁州产业发展将加快优化升级。
传统制造业将加速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滁州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滁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
建立更加灵活便捷、高效智能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的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滁州市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关键词】 滁州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本 文是 滁 州 学院 院级 项 目( 目编 号 :07 Y 0 )f 成 果之 一 项 20K 04,究 0
控 制非 生 产 性 开 支 。 强村 级 借 贷 资 金 管 理 , 禁 随 意举 债 。 加 严
坚 决制 止 乱 铺 摊 子 。 上 项 目。发 展 村 级 集 体 经 济 必 须 实 事 乱 求 是 , 地 制宜 , 止形 成 新 的 不 良债 务 , 正 实 现 好 维 护 好 因 防 真 村 级集 体 经 济 的 健 康发 展 。 4认 真 搞 好 集 体 承 包合 同管 理 。 保 合 同 兑 现 。 严 格 执 . 确 法 。 范 完 善农 村 承 包合 同 。特 别 是 对 机 动 地 承包 、 林 承 规 山
级 财 务 乡镇 “ 监管 ” 一 实行 联 签 审批 。对 照 开 支 限 额 标 准 四 :
5调 整 优 化 产业 结 构 。 展 优 势 产 业 , 取 适 度 的 规 模 . 发 采
进 一 步 规 范 审批 程 序 。二 是进 行 定 期 审查 。由 乡镇 经 管站 每 月 定期 对 村 级 财 务 状况 进 行 审 查 。 定 财 务 收 支 票 据 需 经 监 规 督 小 组 审查 认 可 后 方 能人 账 。 是 加强 财务 审计 。坚持 和完 三 善 村 干 部离 任 经 济 责 任 审计 和 村 财 务 月 审 年结 的 审 计 制 度 , 发 现 问题 及 时 整 改 。 四是 继 续 深化 村 务 、 务 公 开 。 持 公 开 账 坚 时 间 、 开 地 点 、 开 内容 、 开 程 序 规 范 化 , 到 现 金 出纳 公 公 公 做
农田土壤养分评价报告
农田土壤养分评价报告滁州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市。
全市现有航测耕地面积1065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6%。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共有人为土、半水成土、淋溶土和初育土等四大土纲;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粗骨土等八大土类;黄棕壤、粘盘黄棕壤、中性紫色土、棕色石灰土、潴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等20个亚类;65个土属,118个土种。
、借助项目,建立健全土肥测试体系自2005年以来,我市明光、天长、定远、凤阳、来安、全椒等二市四县和南谯区,先后承担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资金补贴项目。
建立健全较为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土肥实验室8所,总面积2300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专兼职化验人员50余名。
二、广泛布点,构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耕地质量监测是土肥部门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
按照“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全国耕地质量监测规程》要求,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建立了258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万多个土壤农化样采集点。
涉及5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50多个土种。
三、采土化验,掌控全市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几年来,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采集土壤样品4万余个,分析化验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以及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性硼、锌、锰、硫、铜、铁等项目,累计约45万项次。
测试结果见表1、2。
表1、农田土壤常规养分监测结果2、农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监测结果我市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根据全市农田土壤养分监测结果分析,目前我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27g/kg,变幅为0.54 g/kg-61.60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11g/kg,变幅为0.01 g/kg-3.90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2.8mg/kg,变幅为1.0m g/kg-120.5m 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4mg/kg,变幅为5.0mg/kg-547.0m g/kg。
安徽滁州勘察报告
安徽滁州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安徽省滁州市进行的勘察工作的总结和讨论。
勘察工作主要包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全面了解滁州市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条件滁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经济带和皖东煤炭基地的交汇地带。
辖区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东临淮河,南靠长江,北接皖南山区。
滁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区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其中,最高峰为XXX山,海拔XXX米。
地势起伏给滁州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滁州地处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
其中,淮河、长江是滁州最主要的水源。
滁州还拥有一些较大的水库,如XXX水库和XXX水库。
这些水资源不仅满足了滁州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也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支持给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
2. 矿产资源滁州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是滁州的主要矿产资源之一,有着较大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
此外,滁州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铁矿和铜矿,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滁州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农业资源滁州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的发展。
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水稻、油菜、瓜果蔬菜等。
滁州还以养殖业为主导,畜牧业发达,畜禽养殖逐渐成为滁州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经济状况1. 经济发展近年来,滁州市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XX%以上。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
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纺织业为主,农业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服务业涵盖了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滁州市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城市建设滁州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市区的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公共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
3. 社会事业滁州市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9•【字号】滁政[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06〕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滁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号召,大力推进滁州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做好今后5年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并搞好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全市《纲要》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落到实处。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滁州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滁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5.9 %;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增长10%,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滁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滁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滁州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滁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9.2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66.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56.6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847.87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4.3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314.33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要求,积极推动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跨省合作共建园区落地实施,推进定远—长丰园区合作。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阮树松1李爱军2(1滁州市农村人才科技教育中心(安徽省农广校滁州分校),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近年来,滁州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使得村容面貌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本文结合对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结果,从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不大、长效建管机制还需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策;安徽滁州中图分类号F3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217-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5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18年9月26日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1]。
2019年1月,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要求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2]。
近年来,各地通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农民群众因环境卫生意识薄弱,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乱放杂物和农机具,动物粪便、农作物废弃秸秆、生产生活垃圾、化肥农药使用面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因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3]。
市农业局落实全市十四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中期评估报告
市农业局落实全市十四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中期评估报告市农业局落实全市十四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市农业局的职责和任务,为全面落实全市十四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市农业局进行了中期评估。
评估报告如下:一、任务完成情况评估1. 农业生产发展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市农业局加强了科技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2. 农村乡村振兴市农业局积极推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规划和实施农村产业项目,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重视和推动。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局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完善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市农业局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市农业局将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力度。
市农业局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满足农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推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
市农业局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抽检和追溯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一些挑战。
市农业局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三、展望未来市农业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农村乡村振兴、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5•【字号】滁政[2009]84号•【施行日期】2009.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滁政〔2009〕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滁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滁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滁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农村土地流转适用本办法。
林地流转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和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形式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四条农村土地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使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五条农村土地流转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第六条农村土地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区域内农村土地流转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滁州市经济委员会、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滁州市经济委员会、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7.03.13•【字号】•【施行日期】2007.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滁州市经济委员会、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07年3月13日)经市政府批准,市政府办公室于2007年2月2日印发了《滁州市经济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滁政办[2007]6号)和《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滁政办[2007]7号)。
具体如下:滁州市经济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设立滁州市经济委员会的批复》(皖编办[2006]158号),组建滁州市经济委员会,为市政府组成部门。
市经济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经济运行、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的综合经济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规划与管理、产业政策制定、经济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编制、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技术进步和重大装备研制等职能。
(二)划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全市盐业行政管理职能。
(三)划入原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职能。
(四)划入原市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材料节能管理职能。
二、主要职能经过以上职能调整划转,市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一)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制定和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拟定全市经济运行和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监督检查;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有关经济信息。
(三)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指导行业发展、行业结构调整,提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调整方案;研究制定工业行业规划等,并对其实施行业管理;联系有关社会中介组织;负责全市盐业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材料节能管理工作;承担市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统计等综合性督查工作的通知-滁政办电〔2016〕50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统计等综合性督查工作的通知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统计等综合性督查工作的通知滁政办电〔2016〕5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目前,年度各项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根据省相关工作考核评价要求和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近期组织对各地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开展综合性督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督查内容(一)农村经济统计和“五上”企业申报。
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同时高质高效完成“五上”企业申报工作任务。
(二)省长和市长热线、信箱办理。
对今年以来各地承办的省长热线、省长留言,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已完成事项进行“回头看”。
(三)财政支持扶贫攻坚。
督促各地按序时进度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行政执法公示试点、法制专员建设。
督促各地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做到有形象、有进度。
二、督查方式听取书面汇报,重点是通过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分门别类进行督查。
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各组负责现场交办;市直各相关单位跟踪推进。
其中农村经济统计和“五上”企业申报督查要在各地走访2家企业、2个乡镇;省长和市长热线、信箱办理督查要在各地实地查看3个办理结果;财政支持扶贫攻坚督查要在各地选取1—2个乡镇,每个镇抽取1—2个村,每个村走访(或电话询问)2—3个贫困户。
三、督查分组第一组:组长:吴经龙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成员:杨国宽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杨君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卢青苗市长热线服务中心主任谭仁玲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一科科长(3820179)官桂生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科科长许永佳市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邵裴市国土房产局不动产管理局科员督查南谯区、凤阳县。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6
公示
2022-08-05 2022-11-15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3)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2022 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 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滁州展馆设 计特装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安徽金陆创展文化 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前 10 记录。
(7)医药品(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兽药经营 单位 GSP 检查验收情况公示(第 5 批)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
2022-10-26
(8)图书和档案(1)
滁州学院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968.0
2022-03-02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6)机械设备(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2022 合肥农交会滁州市机械强农 展区设计及制作布展项目中标公 告
芜湖格美艺展览展 示服务有限公司
4.0
安徽省水利水电工 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省水利工程试 验中心有限公司
湖南致力工程科技 有限公司
农建发项目管理咨 询(北京)有限公司
119.2 101.1 59.8
9.6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8 2022-12-13
TOP6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 年带合 安 徽 科 博 产 品 检 测 格证农产品专项监督监测项目 研究院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滁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市农委负责编制、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要专项规划。
今年是该规划实施的第三年,根据滁政办[2008]52号文件要求,我委对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现报告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指标超额完成2006和2007两年,我市粮食总产分别达353万吨和375.5万吨,均高于2010年330万吨的计划数。
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来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二是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三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单产增加;四是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播种面积达到977.5万亩,比2005年增加67万亩,比2006年增加3万亩,基本上没有出现“搁地”和抛荒地的现象。
2006和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8%,超出了年均7%的计划增长指标,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1元,较2005年增长1020元。
主要原因:一是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村劳动力转移逐年上升,已由2005年的73万人上升至2007年的86万人。
同时,农民劳务收入快速提高,已由2005年的人均863元上升至2007年的人均1322元,增长459元;二是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粮食价格提高,人均种植业纯收入由2005年的人均1182元上升至2007年的1489元,增长307元;三是养殖业稳步发展,价格提升,人均养殖业纯收入已由2005年的人均184元上升至2007年的328元,增长144元。
2、肉蛋奶、水产品总产指标基本完成2007年,我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41.93万吨、9.3万吨、0.8万吨,与“十一五”末计划的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12万吨和1.5万吨相比,已实现了任务过半的目标。
主要原因是:一是自2006年起,我市启动并组织实施了畜牧进位工程,国家和省对畜牧业投入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二是畜牧业正以农户散养为主逐步向以小区规模养殖为主转变,促进了畜牧业的生产。
2007年水产品总产已达23.7万吨,比2006年增加0.66万吨,基本完成了计划目标任务。
主要原因是:一是两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渔业“六个二”富民行动计划和渔业三进工程(鮰鱼进网箱、小龙虾进稻田、河蟹进湖泊),我市水产养殖由资源向增养方向转变,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到89.9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二是水产苗种繁殖品种结构得到优化,名特优产品的产量增加。
3、油料、棉花和蔬菜总产指标没有完成2006年和2007年,我市油料生产呈加剧下滑态势,总产由2005年35.3万吨下降至2006年的23万吨、再下降至2007年的19.9万吨。
预计今年我市油料总产将与去年持平。
棉花种植面积萎缩,全市种植面积由2005年23万亩下降至2007年20万亩,总产由2005年27.6万担下降至2007年24万担。
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影响,价格较低,同粮食等其他农作物比较效益下降,且棉花生长期较长,投入较多,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
蔬菜种植面积下降,由2005年65万亩下降至2006年56.7万亩,尽管2007年有恢复,但仍较2005年低3.2万亩。
前两年蔬菜平均总产仅有113万吨,低于计划发展数15.5%。
主要原因:一是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郊区蔬菜面积逐渐减少;二是面上的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政策扶持和产后销售滞后;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新扩建蔬菜基地难度较大。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1、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主要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750个,完成计划目标94%。
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发展到505个,分别超“十一五”目标9个和5个,提前3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8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提前2年完成目标任务。
2、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为顺利,主要目标任务能够或超额完成。
截至2007年底,我市养殖业在大农业的比重达46.4%,较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预计随着我市畜牧业“百区千场”养殖示范工程和渔业“六个二”富民行动的实施,预计到2010年养殖业在大农业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
各类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率已达81%,提前3年超额完成“十一五”80%的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数量分别达到61个、97个和9个,分别较“十一五”计划数增加11个、37个和1个,提前半个周期完成了计划目标。
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自2006年起,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开展了“百村十镇”新农村试点建设,并以此推动面上工作。
通过两年努力,目前我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示范村镇规划基本形成,并以此为基础成功推进了乡镇村区划调整,全市乡镇(办事处)由180个调整到109个,行政村由2193个调整到1438个。
“两主两辅”投入机制逐步完善。
“市县共建、主抓靠县、实施在乡村、实惠到农户”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一大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逐渐涌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显著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已改水40万户,改厕37万户,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9所,发展户用沼气2.7万户,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74%,建成通村水泥路3114公里,建成农田林网180万亩,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504万亩。
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上升到75%。
8万农民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实现了转移再就业,农村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1、农业东向发展成效明显。
两年来,我市同南京建立了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开辟了农副产品产销绿色通道,建立了部门间经常性对话交流制度,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扩大了优质粮食、油料、生猪、水产、蔬菜以及苗木花卉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订单生产,实现了我市同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互补,错位发展,互惠互利。
2、优势农产品实现区域发展。
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我市已建成了沿江2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沿淮及天长2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沿江及定远10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江淮分水岭两侧地区5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城郊及传统蔬菜产区48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滁城周边县区2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5万亩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以及1万亩滁菊、1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建成了生猪、肉鸡、肉鸭、肉鹅、禽蛋、山羊、黄牛、奶牛8大优势主导产业区以及女山湖、花园湖、高邮湖等沿湖地区的50万亩河蟹养殖出口示范基地。
3、优质化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2007年底,我市粮食作物全部实现了良种化,优质粮比重达78%,较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优质油菜达98.6%,提高3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92%,提高4个百分点;家禽良种覆盖率达95%,提高5个百分点;牛羊良种比例达80%,提高10个百分点;渔业良种覆盖率达76%,提高6个百分点。
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
通过争取国家及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规模重组,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5个,较2005年增加25个。
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上和5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178家、65家、21家和1家,分别较2005年增加43家、25家、7 家和1家。
5、品牌营销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我市已创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67个,各类名牌农产品30个,其中“金玉牌”滁菊和“女山湖牌”大闸蟹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种植业上培育出安徽省凯源粮贸有限公司、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绿一粮油集团、华龙日清食品(天长)有限公司等11家省级粮食和油脂龙头企业,创建了钰梭牌晚籼米、倮倮牌粳米、凤宝牌特一粉、御膳牌纯芝麻油等7个全国放心大米品牌和油脂知名品牌。
畜牧业上培育出“徽远牌”、“联盟牌”、“小岗牌”优质猪,“志成”牌家禽、“琅琊”牌优质乳制品以及“秦栏”鹅、“雷官”鸭、“管坝”牛肉等12个省、市级名优畜产品。
渔业上培育出“女山湖牌”、“天兴牌”、“襄水鳜牌”、“方邱湖牌”等6个名牌水产品。
6、科技兴农步伐加快。
两年来,我市以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畜牧进位、渔业“六个二”富民行动计划和渔业“三进”等五项牵动性工程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和规模健康养殖等高效模式,有效辐射带动了80%以上面上生产,为我市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四、整体实施效果评价总的来说,我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良好,综合性、关键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阶段预计,重点项目成效显著,主要工作进展顺利。
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产品市场供求预警分析与应对的力度不够,农业结构调整局部出现失衡,油料生产下滑、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不快等。
五、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今后一阶段,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超”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为主要内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化解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各项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一)围绕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以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续建和省淮河流域粮食主功能区等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今后全市粮食总播面积不低于900万亩,总产不低于350万吨。
2、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等高效特色产业。
制定并争取市政府出台全市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带动、加强培训和搞好服务等措施,争取今后我市蔬菜种植面积以年均8万亩以上的增速扩大,到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
3、实施畜禽“百区千场”示范工程,努力推进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用2-3年时间,在全市构建优势畜产品四大产业集群。
构建年出栏400万头优质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1亿只家禽生产基地、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存栏1万头的荷斯坦奶牛生产基地和年出栏200万只杂交波尔山羊生产基地。
4、以建设水产健康示范区为重点,实施好渔业“三进工程”和六个二富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