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与《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汉代卓文君白头吟赏析

汉代卓文君白头吟赏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两首乐府诗看似相似,实则不同。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不同与《白头吟》的就在,诗并非全是哀。 在它在让人觉得难过的喘不去过气的时候又给了人希望。客从远方来, 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丈夫的音信。这里的鲤鱼,是上下两片木板雕刻 有鲤鱼图案的盒子。本不能烹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拆开信 函说成烹鱼。诗中写那信函的内容只有六字。但这六字却是字字千金。 没有修饰,没有婉转,有的只是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与关怀。就是因为 简单,直白才更体现出了丈夫满腔真挚的情意。这时天涯海角的距离 变得如芥子般不足一提,那对夫妻的爱情穿越了空间的距离达到了永 恒。原来不只是那少妇的单相思,原来丈夫对妻子也是同样的思念。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平平淡淡,却是让人无限的向往。 而《白头吟》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思妇,更是一个弃妇。但是那个弃 妇个性鲜明,面对丈夫的变心,她娴静自若,置酒而别。她不问为何 当初可以抚琴求爱,极其浪漫,一曲“凤求凰”,终得美人心,而今 却因美人迟暮,年老色衰,遂生弃意。白头吟,吟白头,真道是“年 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饮马长城窟行》与《白头吟》同是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 都写出了思妇的悲哀之情,每一首伤感的诗都会有那么一 句话触动我们的心弦。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君 为枯桑,妾为海水,君在天涯,妾在海角。同是悲苦,却 难互相体会。这让我想起了歌词中所唱的天使与海豚的爱 恋,同是难以相守。但是枯桑海水却又多了一分真切,一 分无奈。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应该是每个人的渴望,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终偿夙愿。匡匡在《时有女子》里曾 说“我这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 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 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我想,梦想无非是梦中所想,可以渴望,却终不可及,那 应该是一种悲哀。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阅读赏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阅读赏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阅读赏析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注释】⑴代:拟。

白头翁:白发老人。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

《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白头吟》赏析

 《白头吟》赏析

北京科技大学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西方语境下的国学经典》学期论文《白头吟》赏析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分数:2019年 10月《白头吟》赏析摘要:西汉卓文君的《白头吟》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弃妇诗的代表作之一。

在赏读这篇诗歌时,我们面前会浮现出一位较理性思维的心胸宽阔的大家闺秀兼才女——卓文君,她散发着汉族女子即强势民族以刚克刚的特质。

她所表达的对爱情的“怨”哀而不伤,不拉扯,不幼稚,理性而果断,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也让我看到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一位女子对待爱的坚持与隐忍,付出与等待,对待已经死去的爱的帅气回绝和坚毅的人生观。

本文选取诗歌的表现手法作为汉语语境下的聚焦点,通过逐句的赏析,来一步步刻画出卓文君的感情与思想。

同时,选取两篇表达优美又准确的英译文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估。

关键词:弃爱;怨;翻译评估;表达手法1. 初遇《白头吟》是一篇杰出的汉代乐府诗,以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爱人,表达自己愤怒怨怅的情绪。

不同于大多数怨情诗的悲悲切切、凄苦、无奈,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没有哀求,没有眼泪,她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敢爱敢恨,主动采取行动来维护个人尊严。

还记得最初看到它,是在电视剧《风中奇缘》的片尾曲,当我初次细听,便泪流不止,既感动于女主人公的对于爱情决绝而哀伤的情感,又喜欢其简单而有力的诗句。

经过查阅资料,揭开了它原本的故事,并希望通过赏析,走近这位优雅独立的女诗人。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爱情的不幸,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女主人公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并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展示了独特的个性。

它是汉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不断地引发着读者的沉思与共鸣。

2. 表现手法的浅析《白头吟》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诗经》中的赋比兴,完美的表现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作者用白来形容了爱情的纯洁,用月亮形容自己的美貌与爱情的恒久。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中,将脚下的水流比作已逝的爱情,东西流走。

电大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

电大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

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俗话说:妇女半边天。

妇女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在当今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也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同等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历史上,女性与男性却是不平等的。

我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她们只是做为男子的玩物、家庭的附庸、姑舅的奴役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封建社会里的女性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忍受着悲惨的命运,但她们又是勤劳善良的,这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如《诗经》、汉乐府民歌等。

在现存的四十多首汉乐府民歌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篇章是写女性题材的,一方面反映了女性悲惨的命运,另一方面又赞扬了女性的美好形象。

一、女子身世太悲凉汉乐府民歌里反映女性悲凉命运的作品很多,也很深刻。

概括来说,汉乐府民歌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女性担任了四种不幸的角色:一是上层阶级掠夺的对象,二是丈夫的玩物,三是被爱情伤害的失恋者,四是封建礼教迫害下的不幸者。

在宗法社会里,“子女玉帛”都是上层阶级掠夺的对象,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霸占良家妇女,汉代的选婚、赐婚、抢婚制度,都是这种掠夺现象的集中表现。

每年八月,朝廷都会派人到民间选取女子,带回宫中,或选为妃子,或赠予别人,不少的女性惨遭劫掠。

《婕蝶行》中的“婕蝶”形象,就是这种残酷的制度下的牺牲品。

这个美丽的女孩子,还没有享受过生命的春光,就被统治阶级掠夺去,她无效的挣扎与反抗,更显示出她的悲哀。

另外,从《陌上桑》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抢婚的流行。

使君一见到罗敷,就被她的美色迷住了,要与她共载,把她带回自己的家中。

虽然聪明的罗敷用言辞摆脱了他的纠缠,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女子的悲哀:没有地位,没有自由,时刻要谨防着被掠夺去。

荒淫无耻、喜新厌旧是宗法社会上层阶级的痼癖,他们不仅任意掠夺妇女,而且把妇女视为玩物,这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表达这一主题的篇章。

如《怨歌行》,以扇子的命运来比喻女子的命运,天气一转凉,扇子就“弃指箧笥中”,而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消褪,也被抛弃,“思情中道绝”。

卓文君的爱情名著《白头吟》赏析

卓文君的爱情名著《白头吟》赏析

卓文君的爱情名著《白头吟》赏析《白头吟》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赏析】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

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

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得势后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相如抚琴,文君夜奔成了一个千古佳话,可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往往没有圆满的结局。

高傲、爽朗的文君也有被冷落的一天,“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何等干脆果断,没有委曲求全,更没有疯狂诅咒,有的仅仅温文从容的气度。

爱就一心一意,不爱就此分离,这就是文君,一个可以抛下千金之躯当垆卖酒的女子。

像所有的女子一样,她也有过幼稚的想法,“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以为嫁得了一个情义专一的男子,就能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可男人的一心一意又怎能敌得过岁月流逝,敌得过娉娉袅袅的诱惑?“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四句,忽一笔宕开,抛开自身遭遇,而说一般女子出嫁时总是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

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就算很幸福了。

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其中有对爱情的美好希冀,但更多的是反省,是否定。

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中所言:“凄凄四句,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

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己身说而己身已在里许。

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

”扩展阅读: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有所思》与《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有所思》与《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赵爽《有所思》与《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内容摘要:汉乐府《有所思》与《白头吟》是展示汉代女性命运与爱情意识的杰出诗作,内容都是写女子得知爱人负心后的行为举动和情感历程,本文主要就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她们在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爱情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有所思》《白头吟》人物形象比较《有所思》与《白头吟》是两篇杰出的汉代乐府诗,二者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爱人,表达自己愤怒怨怅的情绪。

不同于大多数怨情诗的悲悲切切、凄苦无奈,这两首诗的女主人公没有哀求,没有眼泪,她们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敢爱敢恨,主动采取行动以维护个人尊严。

《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天真坦率、未经世事的少女,而《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成熟理智、柔中带刚的少妇,她们的感情经历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具体的行动表现上有所差别,从中折射出两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爱情观念。

本文拟对这两位女子形象就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诗歌的深层内涵。

两位女主人公在以下三方面有相同点:一.向往美好纯真的爱情《有所思》的女主人公一开始就直言不讳地坦白了自己的心事———有一个心上人,他远在大海的南边。

真诚直率,活泼有致。

为了表达自己浓浓的爱意,她特地用心做了一支珍珠点缀、美玉嵌饰的簪子。

作者在此着意刻画了簪子的华美贵重,无非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对爱情的倾心投入与痴醉幻想。

《白头吟》起首两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可以看作是主人公在回忆往昔热恋中男子发下的海誓山盟,以雪的晶莹、月的皎洁来比拟爱情的神圣、纯真。

曾经的她,沉醉在自己勾勒的爱情蓝图里,竟没有嗅出其中暗藏的虚伪与浮夸。

最初,两位女主人公都曾像孩童般地向往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童话。

二.谴责负心情郎,态度果断坚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是“三从四德”的牺牲品,“汉代思想意识的一统,女性地位和观念的形成,助长了其自主性的丧失,与命运抗争也就更难”,而这两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现实的不公,敢于冲破封建教条的束缚,大胆地站出来采取果断、坚决的行动,以此来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浅谈歌曲《白头吟》的演唱情感

浅谈歌曲《白头吟》的演唱情感

浅谈歌曲《白头吟》的演唱情感摘要:《白头吟》相传为西汉才女卓文君所作,为汉乐府诗,收录于《相和歌辞》。

尽管卓文君与司马相的爱情可歌可泣,但司马相在发迹后却移情别恋。

卓文君遂作《白头吟》,表达了对负心丈夫的决绝。

该诗塑造了一位对爱情忠贞、果敢坚毅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女主人公遭受爱情背叛的悲愤和对纯真爱情的渴望。

创作背景卓文君,原名文后,蜀郡临邛人,蜀地富豪卓王孙之女。

文君精晓音律,更通诗书,是才貌双全的难得女子。

16岁新婚,但不久后丈夫便去世,后一直居于娘家。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与临邛县令王吉交好。

初为梁孝王门客,善辞赋。

梁孝王去世后,生活落入清贫。

县令王吉便邀请相如到临邛,后借聚会展现其才华,与卓文君相识。

司马相如遂作《凤求凰》,直抒胸臆,表白大胆深情。

文君亦钦慕于相如的才华与不拘一格的性格,二人心灵相通、一见钟情。

但彼时的相如一贫如洗,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卓父的支持。

文君果敢坚毅,凭着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追求,毅然逃出卓府与深爱之人私奔。

可最后司马相如可共苦却不能同甘,这让文君大失失望。

司马相如在入京为官后,日日流连于脂粉堆,最终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

于是文君作此《白头吟》,在感怀过去美好日子的同时,也强烈地表达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对纯真爱情的坚持。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

全诗每四联为一意境,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沟水东西流”之前表达了女主角与男人的决裂,而“凄凄复凄凄”以后则描写了她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追寻。

这两部分一齐勾勒出了一位窈窕,性格开朗、感情丰富的才女形象。

“皑如山上雪”寓意爱情应如神圣高山上白雪一般皎洁无暇;“皎若云间月”更是点明爱情在女主人公心中的地位。

所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月亮在古人眼中是感情永恒的代表。

这两句强调了爱情在女主人公心中的地位,爱情是纯洁美好不可有瑕疵的。

歌曲于这里音区不高,演唱时娓娓道来,宛如小溪流水般把女主人公与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美好盟誓的场景带到我们身边,是爱情的述说,并且为后文的转折提供基调,欲抑先扬。

汉乐府诗歌中的弃妇,一个比一个刚

汉乐府诗歌中的弃妇,一个比一个刚

汉乐府诗歌中的弃妇,一个比一个刚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指是被丈夫或情人抛弃的女性形象,这样一种形象,早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

汉代乐府民歌中更是常见,而这类诗歌由于来自民间,风格相当活泼、大胆。

你一定知道汉代女子性格是热烈而奔放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表现的是一个女子对男子的表白,用五种自然中极端异常现象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正因为爱得如此浓烈,在遭遇男子变心之时,这类女子也会表现得情绪激烈。

《有所思》写的就是热恋中的女子在“闻君有他心”时的种种反映,全文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心爱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用玉和珍珠做成的精美的玳瑁簪,想要送给他。

但是却听说(闻)情人已有“他心”,她的火气立刻就上来了——“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她砸簪、烧簪、当风扬灰。

在我年少时,理解的是女子想要挫骨扬灰的对象是那个男子,心中有很大的触动;当然,即便后来明白女子是拿簪子出气,依然很欣赏这个女子的火爆脾气。

随后,她宣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但内心却很矛盾——“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兄嫂是知道他们两人在谈恋爱,贸然分手该如何解释呢?这个女子为自己的摇摆找了一个好借口。

可以看出女子队这段感情还没有完全放弃,也许听说到的男子出轨并不一定是事实。

相比较之下,《白头吟》就比较温和了: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据葛洪《西京杂记》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汉相和歌辞中的女性形象

汉相和歌辞中的女性形象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 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它乡。它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汉相和歌辞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类别:
1.智妇形象:《陌上桑》 2.贤妇形象:《相逢行》、 《长安有狭斜 行》、 《陇西行》、《妇病行》、 《东 门行》 3.弱女子形象:《 艳歌行》 4.思妇形象:《 饮马长城窟行》、《艳歌何 尝行》 5.弃妇形象:《白头吟》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艳歌何尝行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有所思诗歌鉴赏

有所思诗歌鉴赏

有所思诗歌鉴赏《有所思》是汉代时流传的一首乐府诗歌,全诗歌内容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诗歌的鉴赏如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

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

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

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

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

这几句写物寄情,以少总多,表达已言简意丰,情调复缠绵悱恻。

“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当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内心十分震惊。

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

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再而砸碎,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

“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充分的表达了她内心的激愤。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

“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

盖“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

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

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

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

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

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第一篇: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到“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意思是说,有一个我所思念的人,他却远在大海的南边。

男女相爱,只想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他们却天各一方,这怎能不令她朝思暮想呢?一个“乃”字,表达了她十分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心情。

然而,人虽千里,她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爱着他。

她要怎么办呢?于是她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簪”本来已极精美,而她却仍觉得不足以寄托她的满腔情思,还要“用玉绍缭之”,其情意何等真挚,何等深厚!这里面,凝聚着她的多少心血,寄托着她的多少情意啊!第二部分,从“闻君有他心”到“相思与君绝”,写绝交。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当意识到自己纯真的情感被玩弄、被欺骗时,悲伤、痛苦和愤怒撕扯着她的心,她实在难以面对,难以承受。

骤然之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房烧起了愤怒的烈火。

花费了她满腔热血、作为爱情信物的“玳瑁簪”,便理所当然成了她发泄怨愤的直接对象。

她毫不犹豫地把它折断,烧毁,以示决绝。

可是,这样做仍然难以消除心头之恨,她又“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以示彻底绝交。

接着,她又咬牙切齿地说:“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一部分,从行动和言语两个方面表现绝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愤怒而近乎发狂的失恋者形象。

这几句,把姑娘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像暴风骤雨一般倾泻出来,一个敢爱敢恨、爱恨分明、爱如烈火、恨如炸药的血性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有所思》全诗翻译和赏析

《有所思》全诗翻译和赏析

《有所思》全诗翻译和赏析《有所思》全诗翻译和赏析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鉴赏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

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

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的厌战情绪和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首联是工整的对句:“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是以女主人公自怨自艾的口吻诉说的。

家居江南,丈夫远赴塞北,她不能与之比翼齐飞,只能形单影只的留在家里。

这看似平铺直叙的两句话,却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激情。

十个字塑造出一个顾影自怜、无可奈何的少妇形象。

诗里选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贱妾”对“征夫”,夫去,而妾自贱,此一层悲也。

“南楚”对“北燕”,相距千里,此二层悲也。

“留”“向”二字也下得好,一留一去,而且“向”字还表明时间和空间,“征夫”去“北燕”,意味着加入战争的厮杀。

这远别非同往昔离别,丈夫此去生死由天,不可预测,更增添了思妇的牵挂之心。

俗话说:“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颔联紧承第一联分别之意状摹女主人公“心吐思兮胸愤盈”:“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分离就像经历了一千载,极尽少妇的相思之情。

这里分别化用了《诗经·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以及《别赋》中“斩蹔游万里,少别千年”,描绘了思妇在刚与丈夫分离后的艾怨心态。

两句诗寥寥十个字便将思妇内心的痛楚展现得一览无遗。

颈联转而描写思妇的行为举止。

“不掩嚬红楼”,她愁眉紧蹙,坐卧不安。

“不掩”二字,用得颇具匠心,比老套的“掩闺卧”之类新奇而富有意趣。

她或许伫立楼头极目远望丈夫的离去的背影;或许正期待有人来安慰自己;或许是神情萎靡楼门倚望。

总而言之,任由读者驰聘想象、去丰满她的血肉。

“无论数绿钱”,在孤独落寞中,她将目光扫向庭院的青苔上,那无尽的绿怎么能数得过来呢?人去楼空,苔藓会不断增加,以后和她相依作伴的只剩下这苔藓了。

凤求凰类似的诗

凤求凰类似的诗

凤求凰类似的诗
《凤求凰》是汉代的一首琴歌,与之类似的诗有以下几首:
1. 《白头吟》: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相传是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

诗中通过描写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决绝,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2. 《有所思》:这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通过描写女子对爱情的思考和犹豫,表达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3. 《古怨歌》:这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通过描写女子对爱情的怨恨和不满,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失望和痛苦。

这些诗都表达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思考、追求、坚定、决绝、怨恨等复杂情感,与《凤求凰》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李白《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

李白《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

李白《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有所思》是由李白所创作的,它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虽遭权奸们的诋毁,而始终惓惓情切的真实处境,浓缩了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游仙诗看待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所思》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有所思》唐代: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有所思》译文我所思的仙人,在碧海之东。

那里海寒多天风,掀起的巨浪可以冲倒蓬莱和方壶。

巨大的鲸鱼喷涌出清泉,像白茫茫的泪珠。

由于长鲸的阻隔,这个地方根本无人可以到达。

只有西王母的青鸟可以东飞渡海而去,我想托青鸟寄一封书信,捎给碧海之东的仙女麻姑。

《有所思》注释有所思: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十七列于《鼓吹曲辞·汉铙歌》。

《乐府古题要解》:“《有所思》其词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已往,勿复相思。

’”仙:一作“佳”。

碧海:《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东隅:东角;东方。

山:一作“天”。

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长鲸:巨大的鲸鱼。

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此处是比喻用法。

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青鸟:神话传说为西王母使者。

麻姑:传说中的女神仙。

《有所思》创作比较李白幼有大志,一直希望能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天宝元年(742),他得到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此时的玄宗,已由励精图治变为腐朽昏愦,不久,李白便蒙受谗言,被迫离开长安,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

此诗当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

《有所思》赏析一腔忠贞而不被体察,满怀抱负而无从得施,这是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看汉代诗歌里敢爱敢恨的女子有谁

看汉代诗歌里敢爱敢恨的女子有谁

汉代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诗歌里的女子形象都格外光彩夺目:不但数量众多,她们性情品格更是出类拔萃。

汉代最著名的诗歌美女有如下几位:有所思女、上邪女、白头吟女、秦罗敷、胡姬。

有所思女,出自《汉铙歌十八曲·有所思》,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中女子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出手阔绰大方,二是性情刚烈决绝。

有所思,指的是她喜欢的人。

对于她喜欢的人,相好时分,她准备赠送的定情物不是《诗经》里的木瓜和今天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香囊之类“礼轻情意重”的东西,而是用美玉缠绕着、镶了两颗珍珠的玳瑁簪子,贵重之物。

但是,当得知自己喜欢的人已经变心的时候,她又毫不吝惜地将这种珍贵的定情之物烧成灰烬。

忍痛发誓:从此跟他一刀两断,决不拖泥带水。

白头吟女,有说是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听说丈夫移情别恋要求纳茂陵女为妾时写下的。

是否卓文君所写,这里暂且不作讨论,只说一说诗歌女主角的性情品格。

显然,这位白头吟女跟有所思女十分相似,都是敢爱敢恨、爱恨分明、嘴上坚强、心里缱绻的女子。

请看《白头吟》诗: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当听说所爱之人有了第三者,她不是哭哭啼啼,跑去做挽救婚姻的努力,而是毅然决然、强颜欢笑,跟他喝分手酒,各走各的路。

可见,这是一位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不容第三者的女子,令人肃然起敬。

上邪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善于发爱情誓言的女子,见于《汉铙歌十八曲·上邪》,全诗如下: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这位女子的爱情誓言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二是,比喻都很绝,都是大自然的大动静,而实际上,纵使誓言落空,也都不会伤其一根毫毛。

汉乐府女性题材研究(修)

汉乐府女性题材研究(修)

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汉乐府揭开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新篇章。

女性题材作品在其中占重要位置,这些作品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采用斜事写法,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艺术风格、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等几个方面研究汉乐府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并与《诗经》中弃妇形象稍作对比。

一、女性形象汉乐府诗里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她们大都勤劳善良、对爱情坚贞不屈、敢于反抗,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几种形象进行分析。

个性特征丰富,睿智聪颖,美丽高洁代表人物:《陌上桑》的罗敷与《羽林郎》的胡姬。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浪漫主义的奇葩,是我国诗歌中的名篇。

《陌上桑》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且借助歌颂罗敷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达官显宦侮辱、掠夺妇女罪行的反击。

罗敷美丽、机智、刚强、忠贞的性格,正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也是我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这次官与民、贵与贱、美与丑、卑劣与高尚的对抗中,女性终以美丽的力量守住了坚贞,伸张了正义。

这首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写罗敷容颜之美。

诗歌没有按照一般的写法对罗敷的容颜进行认真的描绘,而是从环境到用物、从发型到衣服正面描摹,以此表现她的美丽。

罗敷的妆束给人一种秀而不艳、活泼而不轻佻的美感,可见罗敷在色调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是心眼极细,以至路人都为罗敷的美貌倾倒而行为反常。

有人认为这种华贵的装饰打扮与采桑女子的身份相矛盾,从而得出结论:“秦罗敷不是劳动妇女的形象,《陌上桑》已经被封建文人严重篡改。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理由有两个:①这种描写是适应主题需要的艺术夸张。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为了渲染主人公的美好,作者往往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加在其身上。

作者极力表现罗敷的美丽,既为后文使君的垂涎埋下伏笔,也更显示出罗敷的坚贞。

②罗敷并不是一个徒有外表的贵夫人,她是个热爱劳动的农家妇女。

写她的用物、服饰的华美,是民歌中衬托人物美的一种手法。

爱情诗词《白头吟》赏析

爱情诗词《白头吟》赏析

爱情诗词《白头吟》赏析导语:《白头吟》是汉代才女卓文君的作品。

(存疑)据传,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

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爱情诗词《白头吟》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白头吟两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听说你怀有二心,因此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

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注释白头吟:乐府《楚调曲》调名。

据《西京杂记》卷三载,蜀地巨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聪明美丽,有文采,通音乐。

孀居在家时,与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因生计艰难,曾得到卓王孙的资助。

司马相如得势后,准备娶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卓文君得知就写了一首《白头吟》给他,表达自己的哀怨之情,相如因此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后世多用此调写妇女的被遗弃。

皑:白。

皎:白。

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的是情变。

决:别。

斗:盛酒的器具。

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明旦:明日。

躞(xiè)蹀(dié):走貌。

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

东西流,也就是东流。

“东西”是偏义复词。

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

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凄凄:悲伤状。

竹竿:指的是钓竿。

袅袅:动摇貌。

一说柔弱貌。

簁(shāi)簁:比喻鱼尾像濡湿的羽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所思》与《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比较内容摘要:汉乐府《有所思》与《白头吟》是展示汉代女性命运与爱情意识的杰出诗作,内容都是写女子得知爱人负心后的行为举动和情感历程,本文主要就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她们在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爱情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有所思》《白头吟》人物形象比较
《有所思》与《白头吟》是两篇杰出的汉代乐府诗,二者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爱人,表达自己愤怒怨怅的情绪。

不同于大多数怨情诗的悲悲切切、凄苦无奈,这两首诗的女主人公没有哀求,没有眼泪,她们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敢爱敢恨,主动采取行动以维护个人尊严。

《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天真坦率、未经世事的少女,而《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成熟理智、柔中带刚的少妇,她们的感情经历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具体的行动表现上有所差别,从中折射出两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爱情观念。

本文拟对这两位女子形象就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诗歌的深层内涵。

两位女主人公在以下三方面有相同点:
一.向往美好纯真的爱情
《有所思》的女主人公一开始就直言不讳地坦白了自己的心事——有一个心上人,他远在大海的南边。

真诚直率,活泼有致。


了表达自己浓浓的爱意,她特地用心做了一支珍珠点缀、美玉嵌饰的簪子。

作者在此着意刻画了簪子的华美贵重,无非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对爱情的倾心投入与痴醉幻想。

《白头吟》起首两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可以看作是主人公在回忆往昔热恋中男子发下的海誓山盟,以雪的晶莹、月的皎洁来比拟爱情的神圣、纯真。

曾经的她,沉醉在自己勾勒的爱情蓝图里,竟没有嗅出其中暗藏的虚伪与浮夸。

最初,两位女主人公都曾像孩童般地向往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童话。

二.谴责负心情郎,态度果断坚决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是“三从四德”的牺牲品,“汉代思想意识的一统,女性地位和观念的形成,助长了其自主性的丧失,与命运抗争也就更难”,而这两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现实的不公,敢于冲破封建教条的束缚,大胆地站出来采取果断、坚决的行动,以此来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试看《有所思》中的女子,听说情人“有他心”,二话不说,愤然将本想当作传情信物的簪子始而折断(“拉杂”),继而砸碎(“摧”),再而烧毁,这样还不解气,又将灰烬抛洒到大风里,让风彻底吹走这段不愉快的恋情。

《白头吟》中的女子直截说:“闻君有两意,古来相决绝。

”何其斩钉截铁,毅然决然,不给男方解释或弥补的机会,不像其他怨妇那样苦苦哀求男方回心转意,而是先发制人,捍卫了自己不单是
作为妻子、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三.往事萦心,自伤身世
在表达了要与负心汉决绝之后,两位女主人公在渐趋平静理智的同时不禁回忆往事,思前想后,生出一段自伤之情。

《有所思》中的女子再三指天发誓“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之后,突然一个急转,回忆起昔日幽期密约时,由于相见心切与沉醉柔情蜜意不暇顾及其他,惊动了院中鸡犬,这事恐怕兄嫂会有所察觉吧,继而考虑到如果我们真就此一刀两断,该如何面对他人异样的目光与议论?这无疑会给自己造成极大压力,或许会有损名声吧。

想到此,女孩不禁心烦意乱,连外界的一点动静都搅动起女子的一腔愁绪。

她于再三的犹豫徘徊之中,只能期待天明,希望到那时自己会最终拿定主意。

《白头吟》中的女子在置酒诀别的义无反顾之后,回忆起当初自己出嫁时的情形,那时的她曾有过无数幻想,而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才由衷发出一声感叹:“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原来,最最难得、最最宝贵的是一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心,此外的一切都不足贵。

以下是她们的不同点:
一.一热烈而轻率,一沉静而刚毅
虽有类似的感情经历,但从二人不同的处事态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前者颇为情绪化,而后者显得更成熟理性。

《有所思》中的女子经历了热恋——盛怒——发誓决绝——瞻
前顾后、犹豫不决这几个阶段,感情起伏变化明显比后者大。

爱着那人时,恨不得把最好最宝贵的东西都赠给他,一听说对方“有他心”,炽热的爱立即化为切齿的恨,爱有多深,恨便有多强烈,她当即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簪子毁掉、烧掉,连灰也不留,并告诫自己“勿复相思”,怒气冲冲地对远方的那人说:“相思与君绝。

”语气之激烈,可以想见其咬牙切齿之神情。

等一时的冲动过去,她便有点后悔自己的草率了,开始顾及到别人的议论,也许会反思自己是否盲目听信了传言,错怪了心上人。

总之,她动摇了,于是便陷入困惑、煎熬的境地。

相较之下,《白头吟》的女主人公显得更成熟理智。

她不像前者那么直率,一上来便诉说自己有个心上人,而是先引出当初男子的誓言,反面起兴,欲抑先扬,后以今昔对比突显男子心口不一,欺骗、辜负了自己的一片真情,谴责之意便跃然纸上了。

另外,开头两句誓言实是讽刺之意十足,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负心汉之卑劣可鄙,更显女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句句在理。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辞和举动,而是温和中带着果决,理智中含着怨怅。

即使要诀别,也是平平和和、从从容容地,她与男子置酒作最后的聚会,以祭奠如逝水般一去不返的爱情,这比哭哭啼啼、呼天抢地的方式来得高明得多,让读者不由赞叹此女子真可谓是大家闺秀、见识不凡。

二.一欲断犹未,一心意已决
《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最初反应激烈、行为果决,但在
夜深人静之时,先前的怒火与恨意逐渐消退,她冷冷清清一人,不由得想起往日温情,到底舍不得统统抛舍,又兼秋风萧瑟,晨风鸟鸣声凄厉,这一切都加剧了她的不舍与思念,她不知所措了,只想把最后做决定的时刻能推迟一点就推迟一点,也许明亮的太阳会驱散自己心头的阴霾,让她看清自己的心迹。

她如此拖延着,其实是潜意识里还有留恋,一点爱的火星在她内心深处挣扎。

于冠英读“东方须臾高知之”一句说:“此句给人的印象,好似盘马弯弓,终不发箭,话说一半,使人闷闷。

”此处恰体现了她性格中优柔寡断的一面。

《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没有大怒大恨,没有眼泪,亦没有挣扎,放手放得洒然、决然,不能说没有悲伤,但却不试图挽回已经破碎了的爱情。

此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像流水一样,虽没有太大的波澜,然而穿山过崖地按着自己的心意一路流下去,永不回头。

她有条不紊地行事,从容镇定地讲话,然而态度是不容置疑地坚决。

三.对爱情的认识一迷茫,一清醒
《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整个心思都放在那个男子身上,心心念念离不开他,便容易忽略其他事,易越陷越深。

而《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显然更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因此显得更自由、不受牵制,她思索的问题更多更深一些,对婚姻、爱情看得更透彻,知道什么样的爱情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有所思》中的女子只知男子变心,却不明原因。

男子远在异
乡,只是“闻君有他心”,消息确凿与否尚未可知。

而《白头吟》中的女子知道男子是因为贪图富贵,去攀附一个有钱人家,并且经过一场当面对质,事实摆在眼前,女子对这场爱情彻底死心了,这样反倒坦然了,认清了一个虚伪的负心汉,明白了一些爱情的道理,往后就更加成熟理智,不会再轻易把身心托付给一个靠不住的人了。

前者也许因为阅历太浅,做事全凭一时意气,爱着那人时便对他千好万好,恨着那人时便指天发誓恨不得一刀斩断情缘,这样显得太单纯轻率,之后反倒更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她的行为举动、心思感情全围绕男子展开,却没有为自己留一点空间,好好考虑考虑自己,贴得太近了,不但迷失了爱情的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相比较下,《白头吟》中可以看到更多女主人公理性思索的痕迹。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她对现实把握得很清楚,今日就是最后一面,此后各自东西,永不想干,这话是内心犹疑软弱的人说不出来的。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是她出离此事、站在更高角度审视爱情后发出的人生感悟,有看尽沧桑、回归本质的味道,她认识到爱人间最应珍重的是“意气”,即两颗心的相吸与共鸣,外在的一切繁华都会脱落,只有这一点真情才是历久弥坚、永不褪色的。

《有所思》和《白头吟》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爱情的不幸,难能可贵的是两位女主人公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并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展示了独特的个性。

这是汉诗中的两朵奇葩,千百
年来不断地引发着读者的沉思与共鸣。

参考文献:
[1]于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阮忠.两汉诗歌与传统文化[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于冠英.说《有所思》和《上邪》,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赵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