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欣因何宁遭严谴也要反对修复圆明园?
重修圆明园背后的政治纷争
重修圆明园背后的政治纷争作者:雷颐来源:《百家讲坛》2011年第11期1861年秋,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后,慈禧与恭亲王奕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推翻了顾命制度,确立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体制。
奕在政变中厥功至伟,被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权柄赫赫,炙手可热。
可不久之后,他便与权势欲极强的慈禧产生了矛盾。
1865年春,经过精心筹划,慈禧突然下诏痛责奕,明令“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
此诏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王公大臣、地方大员的强烈反对。
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尚未掌握全权的慈禧召见奕,当面训诫后发谕旨说:“本日恭亲王谢恩召见,伏地痛哭,无以自容,当经面加训诫,该王深自引咎,颇知愧悔,衷怀良用恻然……”决定奕“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但免去其“议政王”。
经此番羞辱打击,奕的权势与威望受到重创。
奕当然不愿就此罢休,一直寻机报复。
1868年九月,深受慈禧宠信,一贯恣意妄为、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安德海知道奢华成性的慈禧一直想修复圆明园,便指使御史德泰奏请修复圆明园,以讨好慈禧。
由于修园需款甚巨,安德海又指使内务府库守贵祥拟出筹款章程,“请于京外各地方,按户、按亩、按村鳞次收捐”。
此议一出,奕等人坚决反对,认为“侈端将启”,加饷派饷会使“民怨沸腾”,“动摇邦本”,“丧心病狂,莫此为甚”。
在奕的坚持下,德泰、贵祥二人受到了革职和发落黑龙江披甲为奴的严厉处分。
但安德海并未因此而稍有收敛,反而又于1869年秋违反祖制以为太后置办龙衣为名出京南下,中途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执杀。
慈禧闻讯大惊,不过碍于祖制,又有慈安太后、同治帝、奕及一些王公大臣的联合施压,只得接受既成事实,却也因此气急败坏,大病了一场。
慈禧病愈之后,内务府人员又以太后休养为名,重提修园之议。
只是这次,他们吸取了前番教训,采取了长期游说、引诱性喜游乐的同治帝的办法,终于使同治帝在1873年秋以颐养太后为名,发布了重修圆明园的上谕,并要“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
恭亲王奕欣主政局面的崩溃
折中有云:‘去年系军机大臣拟旨,现在天子当阳,迥不相侔’等 政治姿态“,通谕中外臣工、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
语。恭邸阅之不怿,令章京办奏稿辨明其事。朱修伯丈劝阻不可, 一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务期各抒所见,毋以空言塞责,
李文正鸿藻又力言之,而恭邸意未解,卒奏之。盖两邸意见之深始 以副朕侧席求言之致意”[7]第十一册 382,基于此,有心人纷纷笼络言官
与支持。虽然慈禧小心翼翼地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有所争 许”[6]9108,这种选择是气度也是避祸。但终究按捺不住,借助慈禧“倒
执也是多处下风。例如,同治八年,处死“违制”的安德海;同治十 恭用醇”策略得以复出。
一年,为同治帝选择皇后;同治十三年,光绪与两位太后的关系;
醇王从坚决支持恭王,到不满他的外交政策,进而在慈禧的支
8 兰台世界 2012·3 月下旬
1.慈安去世与醇王转向。光绪二年,文祥去世,对奕訢打击很 以遏夷,但杀民以谢夷”[5]95-96,醇王对恭王所作所为颇为不满,摆出
大,但尚能支撑。七年三月,慈安皇太后猝死,使慈禧与奕訢之间 了一副要大义灭亲的姿态。而且说要将此密折“存之宫中,或作随
的平衡彻底被打破。慈禧与恭亲王的明争暗斗,总能占得上风,其 时查核,或为日后证据”,不知“甲申易枢”后他主持大局,却迅速
根本原因在于慈禧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两位太后间的“嫡 与法议和时,他自己作何感想?
庶之分”也像“天堑”一般不可逾越。恭亲王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德宗即位,醇王避嫌“,两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议,以王奏诚恳
突出两人之间的差别,给予慈安充分的尊重,以换取慈安的信任 请罢一切职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从之。命王爵世袭,王疏辞,不
王之助渡过险关。有研究指出,天津教案实为奕譞所主持,由直隶 不得,以媚嫉之心,发为刻毒之词”[10]882,可谓毁誉参半矣。虽然“清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爱新觉罗·奕訢,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恭亲王奕欣简介恭亲王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出生在1833年,本名叫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从小就学习骑射和儒家经典,满汉蒙三族的预言也都精通,道光帝立储的时候还曾考虑过·奕訢看,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被立为皇太子。
道光立四皇子为皇太子,而奕訢则被封为了亲王。
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皇帝继位,奕訢被封为事物善射大臣。
在这之后,奕訢辅佐咸丰帝处理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咸丰帝逃到了承德,是奕訢和英法使者签订了条约,挽救了清朝的命运。
咸丰帝去世之后,奕訢帮助慈禧发动了政变,之后在军机处担任要职。
奕訢也因此掌握了满清的实权,一时权势鼎盛。
奕訢也在挡圈期间力求国富民强,支持曾国潘等人的洋务运动,平定了太平泰国运动等,因此得到了“贤王”的赞誉。
后来,奕訢因为支持安德海而受到慈禧的怨恨,而且还劝谏同治皇帝不要修建圆明园,热的同治皇帝大怒,奕訢自己也在这个时候在政治场上几经浮沉。
在奕訢生命的后阶段,基本没有什么作为。
1898年的时候,奕訢生了一场大病,一病不起最后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谥号“忠”,他的孙子世袭了恭亲王的爵位。
恭亲王奕欣福晋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他和咸丰属于同父不同母的兄弟,不过在他们小时候奕欣和咸丰都在同一个母妃身边成长,而奕欣从小被严格地教导着,再加上他天资不错,所以文采非常地出众,然而恭亲王奕欣福晋在历史上的记载却非常少,那么恭亲王奕欣福晋是谁呢?恭亲王奕欣福晋还要从1848年的时候开始说起,那个时候道光皇帝为了立储君一事十分地烦恼,在咸丰和奕欣之间为难不已,但是到了1946年却突然让咸丰成为了太子,到了两年之后又让奕欣迎娶了福晋,在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认为道光皇帝当时是喜欢奕欣的,因为他让奕欣迎娶的人是热河都统桂良的女儿,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却否定了这个想法。
1865年自强运动领袖奕欣被免去议政王之职
1865年自强运动领袖奕訢被免去议政王之职恭亲王亦訢被免去议政王之职,是1865年帝国最大的政治事件——4月1日,(旧历三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责备恭亲王重用汉人:“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
”恭亲王不服:“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皇子。
”恭亲王久跪,忽起立,慈禧太后大呼,言恭王欲打她。
宦者趋恭王出。
(《同治实录·卷132》)恭亲王奕訢和他所领导的总理衙门,在上述描述中似乎代表着清廷满洲既得利益集团内的开明派,作为晚清绵延数十年的改革——自强运动(亦称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和领导机构,已经打破了满汉分歧。
但历史的真相则是:恰恰因为恭亲王等清廷高层无法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特权,才导致了晚清自强运动这场耗时最长的改革最终彻底流产。
满族本位体制的历史渊源满洲本位制度,有清一代由来已久。
努尔哈赤当年驱逐关外汉人进攻明朝时即有言:“以汉人征明,对满洲有利”。
皇太极峻拒达海汉化的建议,理由是:“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则满人在中原的统治地位难保。
顺治十年三月,汉臣李呈祥上奏建议各部院衙门裁去满官,专任汉人,理由是满官当时大多文化水准很低,不能胜任各部院的工作。
顺治览奏大怒,恨骂李呈祥:“朕不分满汉,对尔等同等眷顾;尔等汉官奈何反生异心!本来按照常理,满洲优先才对!尔等大多数都是明末之臣,所以有此妄言!”李呈祥最后被刑部判决“弃市”。
顺治十二年,朝廷讨论如何处置满人所蓄汉奴逃亡,汉官赵开心主张宽仁,又遭顺治猜疑,斥责其动机是“汉人欲令满人困苦,谋国不忠,莫此为甚!”后世剧作里的“大帝”康熙,同样坚守满洲本位——时有规定,“子母炮”这种先进武器为八旗专用,他人一概不得铸造。
太原总兵金国正私铸二十二门,康熙去旨严责:“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吓得金国正三魂丢了七魄。
这种强烈的满汉区别对待发展到极端,则是对满洲祖制的顽固荒唐的坚持,譬如嘉庆二十五年,皇帝特别下诏告诫满洲官兵,要求他们多用弓箭,少用鸟铳等火器,理由是:“满洲行猎旧制专用弓箭……若不实力整饬,相沿日久,必至不习弓箭,废弃满洲本业矣。
恭亲王奕欣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人生经历跌宕起伏,荣辱相伴,深受人们关注和崇敬。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出生在清朝圆明园,是第九任嘉庆皇帝的十七个儿子之一。
因出身高贵,他从小就接受了优良的教育,通晓中西文化,精通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等多种学科,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
他的才华也受到了当时的皇帝宠爱,曾经被赐予“恭亲王”头衔,成为宫廷内的一位显赫人物。
然而,恭亲王奕訢的人生轨迹并不总是平坦的。
康有为、谭嗣同等思想变革唤醒了他的思考,他逐渐接受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思想和自由主义观念,成为了一位带有改革主张色彩的政治家。
他认为中国需要“学外国之长,弃外国之短”,主张改革留学制度、修建铁路和大运河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俗贡献。
然而,恭亲王奕訢的政治理念和理想化主张并没有得到官方的广泛支持,他的一些政见也被认为太过激进,甚至被皇帝视为反动思潮的代表之一。
在康有为等人的带领下,一场名为“戊戌变法”的篡位风波爆发,恭亲王奕訢力图维护皇位和国家的稳定,但还是被迫被流放到德国,直到清朝灭亡后才有机会回国,但却已在流亡途中逝世。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其实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现实状况。
他是被近代思想变革唤醒的一代人,也是在与封建思想和体制的斗争中经历了成长和成才。
他的奋斗历程,也是中国人民近代史上的一段历史,提醒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恭亲王奕欣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恭亲王奕訢,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也是康熙帝的儿子。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和曲折,被誉为清朝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位王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人生。
恭亲王奕訢,是康熙帝的九子,从小就备受宠爱。
他聪颖机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历史学、文学和政治方面都有丰富的知识。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备受康熙帝的赏识和器重。
年轻的奕訢深得康熙帝的宠爱,被册封为恭亲王,并得到了一片疆土作为封地。
他在为朝廷效力的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迅速成为了清朝政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康熙帝去世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康熙帝的养子雍亲王胤禛即位,成为了雍正帝。
雍正帝对奕訢不满,开始逐渐削弱他的势力和权力。
奕訢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动荡和不安。
雍正帝对奕訢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奕訢在他登基之前曾经支持另一位皇子继承皇位,这使得雍正帝对奕訢怀有深深的怨恨。
他开始削弱奕訢的封地和财产,甚至派人监视和限制他的活动。
奕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仍然不断寻求机会来恢复自己的地位和势力。
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交际手段,逐渐重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获得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一个玩笑。
雍正帝逐渐对奕訢的势力感到威胁,决定对他进行彻底的清洗。
雍正帝派出了密探,对奕訢进行了监视和审查,最终找到了一些他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在雍正帝的命令下,奕訢被下狱审讯,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在即将执行死刑的时候,恭亲王奕訢得到了饶恕。
雍正帝虽然释放了他,但是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力和财产,将他软禁在一个边远的地方。
在软禁期间,奕訢并没有绝望,他仍然努力寻找机会来恢复自己的地位。
命运对他却变得更加残酷。
在软禁期间,他患上了重病,最终在一座偏僻的山中去世。
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和曲折。
他从一个备受宠爱的王爷,一步步跌落到了一个软禁的囚犯,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朝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段。
历史趣谈恭亲王呕心沥血倡导践行“新政” 为何最终失败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呕心沥血倡导践行“新政”为何最终失败了?导语:1898年5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夜幕降临时分,大清朝首席军机兼总理衙门领班大臣恭亲王奕 终于久病不治,撒手人寰,终年65岁。
于1898年5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夜幕降临时分,大清朝首席军机兼总理衙门领班大臣恭亲王奕 终于久病不治,撒手人寰,终年65岁。
于是,“人亡政息”的剧目再次上演:一个超级巨人不在了,他所开启的政治路径迅即终结,甚至根本逆转……议和与转变恭亲王奕 是道光皇帝的爱子,排行第六。
他与异母兄后来的咸丰帝奕詝竞争过皇位,最终,依道光遗诏,1850年,奕詝继承大统,更有才干的奕 被封为“和硕恭亲王”。
1853年,年仅20岁的奕 充任军机大臣,两年后,年轻的奕 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他擅自矫旨,为亲生母亲讨到了太后的封号,却因此触怒了咸丰帝,被解除全部职务,重回上书房读书,初次尝到了被罢黜的滋味。
1860年,英法联军大败清军于八里桥,直逼京师,咸丰帝带着妻妾亲随从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
出逃前,起用奕 为“便宜行事全权大臣”。
在危急的形势面前,奕 只得担起督办和局的大任,谁也没想到这次苦差却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
和谈初期,奕 通过照会尚据理力争,但在联军的炮火和强横面前,奕 被迫全面接受英法赔款、通商、谢罪、割地的要求。
交涉谈判让27岁的奕 饱受屈辱和惊吓。
10月24日,奕 终于等来了与英国特使额尔金签约。
然而,额尔金故意迟到,让奕 及数百名中国官员等了两个半小时。
而当奕 主动走上前去向迟到的额尔金抱拳行礼时,生活常识分享。
奕欣
浅谈“鬼子六”——恭亲王奕欣恭亲王奕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实际执掌清朝政权数十年,自咸丰至光绪,历经三朝,其间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和这位王爷有关。
他顺应历史,兴办洋务,扭转危机,但大清帝国大厦已倾,他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挽歌和悲歌。
可以说,奕欣的一生带出一部跌宕起伏的晚清史。
一、身为钦差办理抚局太平天国起义以后,英法美等列强不满从《南京条约》已获得的侵略权益,它们提出“修约”要求,迫使清朝开放更多的口岸,允许西方传教士传教,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等。
后又因侵略联军抓住把柄,加快向北京进攻。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奕欣,深知在大兵压境的情形下,主持抚局并非易事。
在敌兵枪炮威胁之下,奕欣代表清朝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在中国与英法谈判僵持时以“调停”劝和的面目出现,不战而夺取了乌苏里江以东大片的中国土地。
签约后,奕欣上奏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以英法联军两度焚掠圆明园而未能加以保护及原议条约非但未能删减,反而增添了赔款等项内容之故,引咎自请议处。
咸丰帝下谕,以奕欣在万难之中办理抚局,实属不易,免究其罪。
奕欣作为谈判者和签约者,对侵略者的骄横傲慢忍气吞声而无可奈何。
这次屈辱,使年轻的恭亲王大受刺激,他立志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的道路,这为他后来成为洋务改革的首领奠定了基础。
二、辛酉政变位极人臣咸丰十年,奕欣建议并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办同外国交涉事务。
奕欣和桂良、文祥任总理事务大臣。
此后,清廷无形中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
一是以咸丰帝为首,由肃顺、载垣等在热河行宫随驾的一班近臣组成,掌握着清廷的最高权力。
一是以奕欣为首,由在京的王公大臣组成。
他们凭借总理衙门这一机构,最初掌握清朝外交大权,以后又逐渐经管通商、关税等事务,把握了清廷的财税大权。
双方在咸丰帝是否回銮北京及借师助剿等问题上,明争暗斗,矛盾越来越尖锐。
同时,皇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常代咸丰帝批阅奏章,从中了解内外局势,并借以干预国家大事,与肃顺集团有很大的矛盾。
历史趣闻恭亲王奕欣一生中经历了哪三起三落?恭亲王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奕訢一生中经历了哪三起三落?恭亲王结
局
导语: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咸丰年间,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简单来说,
第一起,才能受到父皇道光赏识,成为立储候选人赢面最大的。
第一落,父皇驾崩不在场,遗诏被改掉,自己的皇位被哥哥夺了,就是后来的咸丰。
第二起,自己还是有才能的,专和日本人打交道,搞外交。
第二落,咸丰死了,他遗命八个以肃顺为主的辅政大臣死死压制住生活常识分享。
恭亲王是慈禧的
恭亲王是慈禧的小叔子,咸丰的六弟。
铲除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被称为“叔嫂合谋”,恭亲王与慈禧,在对方的一生中彼此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慈禧的几位小叔子里,关系密切的还有一位皇七弟醇亲王,是光绪的生父。
但这里先讲恭亲王。
恭亲王奕欣(应该是言字旁一个“斤”)本来是很有机会当皇帝的,他在才干、体魄、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在四哥奕宁(咸丰)之上。
但是道光临终时还是立了懦弱的奕宁,让后人憾恨不已。
很多人猜测如果是恭亲王来做皇帝,历史怕会重写,起码慈禧不会当道。
不过被称为“铁帽子王”的奕欣在政治上还算有做为,洋务运动就是在他的一力推动下展开的。
咸丰去世时,慈禧25岁,奕欣28岁。
两个野心勃勃的年青人在危急的政局中携手合作,两个月内就成功发动辛酉政变,一举除掉强大的政敌。
本系列的主题关注的是男女关系,那么这二人究竟有没有过罗曼史呢?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一生为奴》里说有,整个电视剧就是以恭亲王和慈禧长达40年的感情纠葛为线索展开的。
不过没有找到这段不伦之恋的有利佐证。
说荣禄与慈禧有私倒还有些影子。
另有一种说法,说恭亲王暗恋的对象其实是慈安。
慈安不但是正牌皇太后,而且比慈禧还年轻两岁。
慈安一向以温婉贤惠著称,比慈禧更有女人味。
恭亲王经常与两宫太后见面,只怕眉眼之间真的对慈安更加温柔体贴也未可知。
总之奕欣、慈禧、和慈安是个很有意思的三角关系,维持着同治一朝最高权力的微妙平衡。
从各种资料上看,奕欣与慈禧的私人关系非但没什么浪漫色彩,反而相当糟糕,双方为了权力与政治主张而明争暗斗。
奕欣一生在官场几经浮沉,在慈禧时代就被罢官三次。
但不管怎样,慈禧与恭亲王最初的合作相当默契,辛酉政变从政治角度看是一段蜜月佳期。
能合作得这么好,主要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大敌: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
恭亲王本来在朝廷中倍受肃顺的排挤,而慈禧与肃顺也势同水火。
在后宫,慈禧一向是个不安分的妃子,常帮着咸丰处理奏折。
在热河的一年,咸丰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理政事,好多事情居然是慈禧代理的。
同治为何想杀恭亲王
龙源期刊网
同治为何想杀恭亲王
作者:刘黎平
来源:《百家讲坛》2014年第06期
太平天国起义平定后,慈禧、同治帝打算重修圆明园,此举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其中就有恭亲王奕訢。
一次,奕訢进宫面见同治,同治问他:“你也是来反对重建圆明园的吗?我想做这个决定已经很久了,太后也是这个意思。
而且如果我们在园子里和你探讨国事不也是挺享受的吗?”清朝皇帝之所以喜欢圆明园,就是因为宫里的起居制度太严格.而在圆明园里可以一边休闲一边工作。
奕訢却不吃这套,说:“当年雍正帝和乾隆帝修圆明园时,财力比现在雄厚多了,现如今内忧虽然平定了,但是外患仍在,国家财力吃紧,重修园子的事还是先缓一缓吧。
”同治听了不吱声。
奕訢又批评同治不该穿黑色衣服,因为这违背了祖制。
其实奕訢话中有话,他是暗指皇帝不应该穿着黑色便服去民间嫖娼。
这句话把同治惹火了,奕訢转身才出去,同治就叫来大学士文祥,给了他一份密旨。
文祥回去拆开一看,里面写着要杀奕訢。
文祥又跑去见同治,再三叩头请其收回成命,同治虽不乐意,但也不是那么坚决地要杀奕訢了。
文祥怕事情不周详,又去报告给慈禧,才算彻底打消了同治要杀奕訢泄愤的念头。
口恭亲王奕诉被咸丰帝任命为钦差便...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舨社,1961年,第445页。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47页。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46页。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3页。
Second Opium War.Aixinjueluo‘Yixin was the true leader between Tongzhi Era and
Guangxu Era.So the Haiphong construction became his mail task.His Haiphong Thought developed constantly in the more than 20 years.The author plan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thought of Coastal Defense of Yixin.
2பைடு நூலகம்
三创新之处 1.史学界对奕诉研究较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关奕诉的资料保存下来的很 少,对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做得不到位。目前已出版的著作和己发表的论文所引 用的有关奕诉的原始资料,多来源于咸丰朝和同治朝的《筹办夷务始末》、光绪 朝的《清季外交史料》和《东华录》。而笔者在写这篇论文时,还用到了最近国 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奕沂秘档》。这套书由中国第 一历史档案馆、恭王府博物馆共同整理编纂,共有970件奕诉和恭王府的档案。 这些档案包含了奕诉本人升迁、调转、奖罚等方面的谕令,奕诉处理内政和外交 的奏折,也有奕诉的脉案病历、临终遗折。更好的是,这套书是影印的,也就是 它将100多年前的资料的原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无疑,这是研究奕诉的最翔实最
历史趣谈:恭亲王为何宁遭严谴也要制止同治胡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为何宁遭严谴也要制止同治胡闹?
导语:1872年10月,同治帝大婚后获得了亲政的权利。
眼看自己这个皇帝终于实至名归了,年轻气盛的同治帝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自己亲政后
1872年10月,同治帝大婚后获得了亲政的权利。
眼看自己这个皇帝终于实至名归了,年轻气盛的同治帝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自己亲政后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焚烧殆尽的废墟上,再度重现“万园之园”的恢弘气势。
皇帝金口一开,朝野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重修圆明园?这在当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一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然会从刚刚亲政的一国之君口中说出来,满朝文武能不议论纷纷么?
朝臣之中有迎奉支持者,也有持反对态度者。
以内务府郎中贵宝、文锡等人为首的支持者当然力挺这项决议,原因很简单,工程一上马,他们就可以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而头脑清醒的恭亲王奕䜣决然不会赞同这件事,别说当时财政吃紧,国库的钱袋子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就是东拼西凑能凑出银子来,政局还处在内忧外患中的国家也不适合在这个时候重修圆明园啊!
可同治帝似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不光要以重修圆明园这一巨大工程来向虎视眈眈的列强彰显大清国力,还以“尽孝”为名将母亲慈禧也抬出来了。
是啊,说起来,慈禧太后也是坚定支持圆明园重修工程的实权人物之一,因为圆明园不仅是慈禧与咸丰美好爱情时光的纪念地,也是慈禧接触权力核心的起源地,对她来说自是意义非凡,加之不久以后就是她的四十大寿,皇帝在这个时候提出重修圆明园,无疑深得母亲之心。
于是,一场围绕圆明园重建工程的宫廷政治斗争立刻拉开了帷幕。
生活常识分享。
恭亲王劝停修圆明园 同治帝大怒 皇位你来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劝停修圆明园同治帝大怒皇位你来坐?
导语:晚清的同治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在政事上鲜有作为,但是留下来的故事却不少。
比如说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闹得宫廷内哀嚎一片。
187...
晚清的同治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在政事上鲜有作为,但是留下来的故事却不少。
比如说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闹得宫廷内哀嚎一片。
1873年初,慈禧太后不情不愿地让权,年届18岁的同治帝正式亲政。
同年10月,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降旨兴修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的圆明园。
修圆明园预算1000万两白银,但是日暮途穷的清廷哪里有这许多积蓄呢?因此大臣纷纷表态反对,但同治帝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架势,铁定要把圆明园修复。
仓场侍郎游百川劝谏停止圆明园工程,同治帝召见他,厉声斥责:“汝亦有父母,岂有父母所欲,而故为违抗者?”他这句话透露两个意思,一是说我这是尽孝,二是说修园是太后的意思,我也无法违抗啊。
慈禧太后原本就是崇尚奢华排场的,这一年又适逢她40岁万寿,加之她让渡大权心理失落,难免想以新圆明园来犒赏自己。
所以,圆明园一定要修,没钱也要修。
没钱怎么办?募捐!同治帝下旨:“着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
”恭亲王奕訢带头捐了两万两。
东挪西凑,终于凑了点银两,可以开工了,但工程已经比原计划大打折扣,最初设计修建3000多间建筑,实际工程量仅1420间。
1871年左右,恭亲王奕訢。
1874年初重修工程开工,但进度并不顺利,后续资金跟不上,今天生活常识分享。
聪明绝顶的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朝?
聪明绝顶的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朝?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恭亲王奕䜣是个怎样的人物。
奕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野史称其“天资颖异,宣宗(道光帝)极钟爱之,恩宠为皇子冠”。
既然道光帝如此宠爱奕䜣,为什么他最后却没能当上皇帝?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道光第三子奕詝也深得父亲喜爱,奕詝的两个兄长造夭,所以奕詝是道光事实上的长子,他与奕䜣成为大清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后来奕詝之所以胜出,完全得力于其师傅杜受田,据《春冰室野乘》记载:滨州(指杜受田)时在上书房行走,适授文宗(指奕詝)读,微窥上意所在,欲拥戴文宗,以建非常之勋。
一日,上命诸皇子校猎南苑,……是日文宗至上书房,左右适无人,唯滨州一人独坐斋中。
文宗入,行礼毕,问将何往,以奉命校猎对。
滨州乃耳语曰:“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驰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
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
阿哥第以此对,必能上契圣心。
此一生荣枯关头,当切记勿忽也。
”文宗既至围所,如所嘱行之。
据说当日捕猎最多者当属奕䜣,道光见奕詝空手默然而归,问其故,奕詝以师傅所教之言对之。
道光大喜:“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意思是这才是做皇帝的材料。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道光去世,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
而奕䜣聪明因聪明外露,失去了这个机会,被封为恭亲王。
咸丰帝继位后,奕䜣的处境可想而知,后来咸丰病死热河,顾命大臣竟然没有奕䜣的名字。
奕䜣大怒,与咸丰的遗孀慈安、慈禧联手发动政变,免除肃顺等顾命大臣职务,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更年号为同治,取两宫同治之意。
作为酬劳,奕䜣被任命为议政王、军机处领班大臣,主持政府日常事务,期间奕䜣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督抚,开展洋务运动,取得了同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恭亲王精明强干,视野开阔,头脑开通,在当时朝廷大员和皇族中首屈一指,历史学者姜鸣曾将奕䜣和清朝从顺治到光绪九位皇帝比较,比较内容包括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力、应变力、私生活、机遇等方面,结果奕䜣的得分超过乾隆,与康熙皇帝并列第一。
恭亲王临死前为什么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
恭亲王临死前为什么劝光绪不能重用翁同龢?本文导读:公元1898年初,正当晚清时局内外交困之际,恭亲王奕䜣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据太医所述,恭亲王病势沉重,从五月起就基本处于卧床不起状态。
这也难怪,古今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没能逃脱自然规律,恭亲王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自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他内心依然惦念着大清帝国的未来命运,壮志未酬的奕䜣希望中国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可又担心没有良臣辅佐,皇帝独木难支,于是,在慈禧和光绪多次前往探病的过程中,恭亲王也抓住时机向两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尤其是在一次与光绪帝的谈话中,奕䜣更是对一班朝臣的才智品行表达了明确的意见。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病重之际,光绪曾亲自前往探视,并在病床前向恭亲王请教朝中大臣谁堪重用。
恭亲王以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裕禄可任艰危回奏,可是当光绪帝问到一个他最为关心的人时,恭亲王的反应却十分令人惊讶。
在光绪帝所询问的朝臣名单里,有一个人,无疑是他最希望从恭亲王口中听到评价的,此人便是曾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
作为光绪的老师,同时也是帝党核心人物的翁同龢,当时在朝中已然很有威望,更何况时任户部尚书的他还管着大清的国库,照理说恭亲王所列的“可堪重用”人物名单里必须有他才对,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光绪刚一提到翁同龢的名字之时,奕䜣忽然瞪大了眼睛,连连摇头,同时颤颤巍巍地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居心叵测,并及怙权”。
写完了对翁同龢的评价之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奕䜣好半天才缓过来,声泪俱下地对光绪道:“皇上若重用翁同龢,便是聚九州之铁,亦不能铸此大错!”自己敬重多年的师傅居然遭恭亲王如此贬斥,惊骇之余,光绪帝的内心也异常愤怒。
可接下来,奕䜣所讲述的原因,却令光绪帝不得不陷入深思。
据恭亲王所说,翁同龢虽然属于帝党一派,然而他与康有为等人素来推崇的所谓“从内政根本”进行改革的构想,以及在内廷设立制度局的规划,本质上都是为了脱离原有国家权力机构,另起炉灶。
慈禧两次提出修缮颐和园,首次被反对,为何第二次得到大力支持
慈禧两次提出修缮颐和园,首次被反对,为何第二次得到大力支持1873年,慈禧提出想要修缮颐和园,作为自己退居后宫颐养天年的居所,遭到了醇亲王奕譞、恭亲王奕訢、李鸿章等大臣的极力反对。
1885年,慈禧再次提出想要修缮颐和园,这次却得到了奕譞、李鸿章的支持,仅仅过去了12年前后反差如此大,这是为什么呢?醇亲王奕譞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何从反对变成了支持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1885年光绪14岁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到了亲政的关键时期,奕譞深知慈禧专权多年,即使是亲生儿子的同治也长期作为儿皇帝,更何况光绪,如果能为慈禧修缮好颐和园,也许光绪就能亲政了。
奕譞担心儿子光绪一辈子都是儿皇帝,也担心自己不慎惹怒慈禧,招致更大的祸患。
1887年,奕譞上奏说:“皇帝甫逾志学,诸王大臣籥恳训政……将来大婚后,一切典礼,咸赖训教。
臣愚以为诸事当先请懿旨,再於皇帝前奏闻,俾皇帝专心大政,承圣母之欢颜,免宫闱之剧务。
此则非如臣生深宫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
”太后命毋庸议。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这意思是请慈禧继续主理朝政,等待光绪大婚后,再亲政,但亲政后的所有事情也需要在慈禧的指导下进行。
奕譞即想要保自己的儿子,又要保自己,所以他决定挪一部分钱修园子,让慈禧住进去颐养天年,不但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可以让光绪顺利亲政掌权。
而此时奕譞正好出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而他最大的心愿并不是建设海军,而是如何使光绪平安掌权,海军不过是他完成这一愿意的一个平台。
而李鸿章是一个危险意识很强的人,他最先提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目标明确,警惕性高,因而他主张兴办洋务,组织北洋水师。
为了筹建北洋海军,他奔走数十年,海防分区、舰船配制、港口泊位、炮台船坞、官兵俸饷、经费筹措等事,他都亲自参与谋划,他将北洋水师视为私产,为什么也参加到了挪用军费的行列?--《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早年担任洋务大臣,依靠恭亲王,兴办洋务,在朝中如日中天,但同时也树敌无数。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
恭亲王奕訢的跌宕人生作者:***来源:《同舟共进》2020年第03期皇六子1833年1月11日午夜,奕訢在皇宫中降临人世。
这一年,道光皇帝恰好50岁,天命之年喜添贵子,自然感到格外兴奋。
奕訢生时脸方目圆,天庭饱满,一眼便讨得道光皇帝的喜欢,于是赐名为訢,“訢”者“欣”也,表达了道光皇帝的欣喜心情与厚望之念。
奕訢以后的表现,更令道光皇帝欣慰与满意。
奕訢“生而颖敏”,记忆力极强,师傅每日讲授千余言,“少读而成诵”。
在师傅名儒贾桢的严格教育下,奕訢不仅对传统的儒家经义有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认识,而且书法、诗文、国画、古琴等功底也打得相当扎实。
与此同时,奕訢还发扬满族尚武的传统,练得一手好骑射,武功更是颇为了得,几乎样样都在四兄奕詝之上。
道光皇帝看在眼中,喜在心头。
但是,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却有着他自己的标准。
九位皇子之中,前三位已逝,五子奕誴已被过继出宫,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年龄太轻,唯有四子奕詝、六子奕訢各有千秋,可以争一短长。
论性格,奕詝仁慈、内向、木讷,温文尔雅、稳重老成;奕訢则开朗、外向、善言谈、办事干练,颇有主见、应变能力极强。
论相貌,奕詝长相一般,右腿因骑马摔下骨折,留下了一点跛的痕迹;奕訢则鼻隆脸阔、果毅英发,一表人才。
论出身,奕詝是全贵妃钮祜禄氏所生,而全贵妃是道光帝最喜爱的妃子,母以子贵,立为皇后;奕訢生母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年轻貌美,为人聪颖,在皇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列第二位。
而且,不久,皇后暴崩,静妃虽未被立为皇后,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六宫中的女主人。
种种事实表明,奕訢似乎在各方面都较奕詝优越,应当确立为皇储。
但是,道光皇帝却举棋不定。
形势变得微妙起来,奕詝和奕訢,虽为和睦兄弟,但在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储位问题上,彼此心照不宣,展开了隐蔽的角逐。
两位皇子的老师,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入储,也各自进行幕后策划,施展着无声无息的较量。
偏偏在这关键时刻,深得道光皇帝欣赏与信任的奕訢老师贾桢因母病故回家守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恭亲王奕訢因何宁遭严谴也要反对修复圆明园?
导语:同治帝大婚、亲政后,第一个要做的大事,要为撤帘退休的母亲重修圆明园,以“感戴慈恩”。
恭亲王认为国家百废待举,库款支绌,不是皇家大
同治帝大婚、亲政后,第一个要做的大事,要为撤帘退休的母亲重修圆明园,以“感戴慈恩”。
恭亲王认为国家百废待举,库款支绌,不是皇家大修园林的时候,因此带领重臣激烈地反对修复圆明园,由此遭到同治皇帝的严谴。
但恭亲王也有口难言,他的苦衷是什么?
同治十一年,小皇帝载淳年满16周岁了,应是完婚的岁数了。
而慈禧和慈安在选择后妃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她们各按自己的兴趣选择。
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讲、蒙古族出身的状元崇绮之女阿鲁特氏。
因崇绮是清代满蒙两族中考中汉文的唯一状元,他又工诗、善画,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
在他的影响教育下,阿鲁特氏淑静端雅,容德俱茂,且诗文皆佳。
慈安则爱其“端庄谨默,动必以礼”,欲立之为后。
而慈禧看好的是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慈禧爱其“姿性敏慧,容仪婉丽”,想立她为后。
她俩一个选其德,一个偏重貌;一个看重淑静,一看喜欢聪慧。
最后让同治帝自选。
可能因为富察氏才是个14岁的未成年的小姑娘,阿鲁特氏年当19,年华正好,同治帝一下选中了阿鲁特氏。
慈禧作为同治的生母却说了不算,儿子却倒至慈安一面,她又没有办法。
一下子气倒,病了月余。
二月三日两宫发布懿旨。
为同治选了一后三妃。
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知府崇龄女赫舍哩氏为瑜嫔,前任副都统赛尚阿女阿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