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欣主政局面的崩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慈安去世与醇王转向。光绪二年,文祥去世,对奕訢打击很 以遏夷,但杀民以谢夷”[5]95-96,醇王对恭王所作所为颇为不满,摆出
大,但尚能支撑。七年三月,慈安皇太后猝死,使慈禧与奕訢之间 了一副要大义灭亲的姿态。而且说要将此密折“存之宫中,或作随
的平衡彻底被打破。慈禧与恭亲王的明争暗斗,总能占得上风,其 时查核,或为日后证据”,不知“甲申易枢”后他主持大局,却迅速
不知人世史有何书,井田学校必欲遵行,秦汉以来遂无政事,此泥
吴氏用这件事说恭醇成见日深是可以的,若说两邸意见之深 古者流,其识不足,其心无他,上也。中焉者好名之士,附会理学之
始此,却相去甚远。其实,早在同治九年,因为“天津教案”双方就 余绪,发为虚悬无薄之庄言。或陈一说,或奏一疏,聊以自附于腐
已经有了很深的分歧。在此之前,双方合作无间,恭王曾多次得醇 儒之科,博村正之声而己,次也。下焉者视洋务为终南捷径,钻营
史 料 研 究 SHILIAOYANJIU
恭亲王奕訢主政局面的崩溃
□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袁丙澍
摘 要 晚清中国命运多舛“,甲申易枢”是其中的重要转折之一。至此,恭亲王下野。“倒恭用醇”之后,继以甲午战败,局面遂致 一发不可收拾。
关键词 恭亲王奕訢 醇亲王奕譞 甲申易枢
清人王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说“慈禧但知权力,绝无政见, 密折,“苟非积弊太牢,争之数次,决难挽回,欲尽君臣大义,每伤
醇王转向。醇王对恭王行政措施态度的转变,是恭王主政局 心仁厚和心虚兼而有之吧。
面崩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清人吴庆坻曾说:“癸酉二月十三日,
2.推波助澜“,清流”变洪水。“清议”之说自古有之,不为清代独
醇亲王奏请将山东所获戕害僧邸之张凌云致祭该亲王圆(园)寝, 有。“辛酉政变”以后,从两宫太后到议政王都作出了“广开言路”的
此。”[3]卷一 26 吴氏所说醇王的奏折,中心内容只有一个:弹劾恭王越 “为我所用”。
权拟旨。恭王一气之下上疏申辩“,臣阅看之余,不胜震悚。伏思臣
同治后期至光绪前期,“清流”的活动达到顶峰,所谓“当时清
自咸丰十一年十月后,与文祥等接办军机处事物,凡遇有明发、寄 流横甚”[8]卷一 60,“光绪初元,言官最盛,上自朝政之阙,下及官方之
著臣等随时斟酌请旨办理,此中原委有局外人不能尽知其详者。 除“沽名钓誉”、“纸上谈兵”的嫌疑,从效果来讲也因人而异。“今
今醇亲王既有系军机大臣拟旨之语,自系未悉当日办理情形,然 世所谓清议之流,不外三种:上焉者弪弪自守之士,除高头讲章外,
该亲王既有此奏,臣不得不披沥直陈。”[4]第七册 267- 271
8 兰台世界 2012·3 月下旬
根本原因在于慈禧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两位太后间的“嫡 与法议和时,他自己作何感想?
庶之分”也像“天堑”一般不可逾越。恭亲王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德宗即位,醇王避嫌“,两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议,以王奏诚恳
突出两人之间的差别,给予慈安充分的尊重,以换取慈安的信任 请罢一切职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从之。命王爵世袭,王疏辞,不
光绪七年,咸丰帝陵寝前的排位等等,无不以慈安占上风告终,两 持下取而代之,显示出很强的自信和渴望。但是事实总是残酷的,清
者之间的“名分”差别,充分体现了慈安对慈禧的制衡力。一旦平 人何刚德有记述“,宝师(宝鋆)休致后,醇邸遇有大政,必相寻问,时
衡被打破,后果可想而知。
时馈送食物”[2]春明梦录(上)7,对被自己推翻的原枢臣如此善待,醇王是宅
纯为家务之争”[1]第 4 册 359,语虽苛却也比较准确。“辛酉政变”后,两宫 兄弟私情,欲徇兄弟私情,又昧君臣大义”,“一旦皇上亲政,臣下
垂帘听政,议政王辅政“,两宫初政,春秋甚富,骤遇盘错,何能过问? 积弊已深,一味朋比蒙蔽,要务夷务更不可问矣。推原其故,委因
所承之旨,即军机之旨;所书之谕,即军机之谕,此亦事实之不可掩 办夷之臣,即秉政之臣,诸事有可无否所致,此格不破,将来皇上
者也。……在直二十余年,可谓得君专,而行政久矣”[2]客座偶谈卷一 9,因 之前,忠谏不闻,闻亦不行”,“今夷务内常有万不可行之事,诸臣
此,恭亲王得以主政,全赖慈禧之政见不丰,事事依靠。至“甲申易 先向夷人商妥,然后请旨集议,迫朝廷以不能不允之势”,“上年天
枢”,恭亲王下野,又拜慈禧弄权所致,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津之案,民心皆有义愤,天下皆引领以望,乃诸臣不趁势推之于民
折中有云:‘去年系军机大臣拟旨,现在天子当阳,迥不相侔’等 政治姿态“,通谕中外臣工、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
语。恭邸阅之不怿,令章京办奏稿辨明其事。朱修伯丈劝阻不可, 一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务期各抒所见,毋以空言塞责,
李文正鸿藻又力言之,而恭邸意未解,卒奏之。盖两邸意见之深始 以副朕侧席求言之致意”[7]第十一册 382,基于此,有心人纷纷笼络言官
与支持。虽然慈禧小心翼翼地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有所争 许”[6]9108,这种选择是气度也是避祸。但终究按捺不住,借助慈禧“倒
执也是多处下风。例如,同治八年,处死“违制”的安德海;同治十 恭用醇”策略得以复出。
一年,为同治帝选择皇后;同治十三年,光绪与两位太后的关系;
醇王从坚决支持恭王,到不满他的外交政策,进而在慈禧的支
信谕旨,俱余召见时恭请慈安端裕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 邪,微及闾阎之困,无不朝闻事目,夕达封章。……至甲申,其力足
太后酌裁,承书后,仍复进敬呈御览,蒙钤用御章发下,再行分别 以摇动枢臣,亦盛极而亢,亢极将悔之机也”[9]470,“清流”的身影无
宣布。……屡蒙两宫皇太后面谕,一切公务有碍难骤覆旧制者,仍 所不在,客观上起到了“整顿积弊”督促行政的效果,但也不能排
王之助渡过险关。有研究指出,天津教案实为奕譞所主持,由直隶 不得,以媚嫉之心,发为刻毒之词”[10]882,可谓毁誉参半矣。虽然“清
提督陈国瑞组织青帮群众之有计划的排外活动[5]94。因为不满意教 流”对慈禧的所作所为也有监督作用,但是对于主持政府日常事
案的处理结果,醇王请辞一切差事。第二年正月复出时,他上手缮 务的恭亲王来说压力要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