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4)思想变革(共1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作 用
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 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 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封建社会
二、秦汉时期(一) 1.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2.前221年嬴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秦朝。
秦 朝 建 立 及 巩 固
建 立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意义: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封建 社会
秦汉 时期
三国两晋 南北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 西汉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原始社会
一、元谋人
地点: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 我国境内已知 的最早人类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秦汉时期(二)
匈奴 兴起 冒顿单于在秦汉之际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国家。
秦 汉 与 西 匈 汉 奴 的 和 战
秦与 匈奴 关系
1.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移民戍边。 2.派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汉初
汉 与 匈 奴 关 系
于119年由卫青、霍去病取得漠北之战的胜利, 武帝 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思想成就(一)


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共35张PPT)

禅让制 人。
末期
父死子继或 夏
世袭制 兄终弟及

启 家天下
2.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局势,巩固疆 土。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亲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


分封到各地,授据 予他们管理土地和象人民,建立

诸侯国的权力,诸侯需利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保卫王室。 务 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

①讲汉语
施 (2)推行汉化措施②③穿改汉汉服姓
④联汉姻
孝文帝-拓拔宏
意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政治(制度、措施、战役等)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 战
牧野之战:武王灭 商
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

之战)

(巨鹿之战:项羽灭秦国主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
其他少数民族的内
1.炎黄的贡献. 炎帝化和黄帝(人文初祖)
炎帝的贡献
黄帝的贡献
制作生产工 、开垦耕
具种植五谷蔬 种会煮
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乐器琴瑟、

天文历法知识. 帝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建造宫室
制造船只、指南车炼、铜、弓箭
仓颉创造文字
手 下
伶伦制作音律
发 隶首发明算盘
外戚 宦官
表现:①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
固 专权 异己;
衰衰
②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亡 黄
影起响义::动18摇4了年东张汉角的领统导治的,有使组东织汉,王有朝准走备向的衰起亡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 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 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秦朝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对 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作用:对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 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姓富裕, 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 治”。(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 在西汉。)
民族大融合
1.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 氐、羌),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 日益缩小。
2.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 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
西汉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前138年)
七年级上历史总复习(二)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 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经济方面



原始的农耕生活 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 秦朝在经济上的统一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国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件(2016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件(2016版)

♣ 家天下: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的私有财 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
以为礼。
——《礼记·礼运》
继承制变化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统治中心: 今山西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一带;
都城相传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国家机构: 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定刑法,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义务
镇守疆土、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调兵、朝觐述职等


利利Biblioteka 人管 民理土 地 和
内在 进自 行己 再的 分封 封地
五、西周的灭亡
1、衰落: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 议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 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 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 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 民赶走了周厉王。 2、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前 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 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
周幽王像
天灾+人祸
西周第十二代王为周幽王。幽王即位第二年,关中 发生强烈地震,渭水、泾水、洛水一度断流,造成大量 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加重了西周的社会危机。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 结束。
夏朝衰败的时候,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国 的国君汤,任用贤相伊尹,团结周围的小国,乘桀失去民心, 起兵攻夏。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二、商汤灭夏

1、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 朝都城在亳(今河南郑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共6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共66张PPT)

6.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 的人格 7.韩非是战国法家学派集大成者 主张①强调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 制统治 代表作:《韩非子》 百家争鸣的影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 文化发展的高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距今约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鱼叉
种植粟 猪狗等动物
原始手工业 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居住房屋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2018/3/6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种农作物 饲养家畜 原始手工业 居住房屋 距今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 种水稻 猪、狗和水牛等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雕刻,使 用天然漆
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意义/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
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
上称为“文景之治”。 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
4、提倡勤俭治国。
四、楚汉之争 概念/定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
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
争战,史称“楚汉之战”。
楚汉之争
双方:项羽(西楚霸王)
刘邦(汉王) 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 结果: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改革专题(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改革专题(共21张PPT)

点 (一 ) 建构思维导图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北魏统一北方 (439年)
北魏迁都洛阳 (494年)
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 ) 建构思维导图
1、秦国落后 生产力发展
商鞅变法
秦国强大
2、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促进民族融合
(二)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 改革
• 2.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秦孝公死后,商 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 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商 鞅和孝文帝的什么精神品质? 说明了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用策略达到目的。
体现了他们敢于破旧立新、坚忍不拔的毅力、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
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为什么 他要这样做?
迁都洛阳;洛阳是古都,汉文化高,有利 于政权的封建化。
• 2.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 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 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在,直 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三)改革中体现了商鞅和孝文帝的什 么精神?
• 1.商鞅变法曾遭到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极 力反对,商鞅在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他们进行了一 场激烈的辩论,并且“立木为信”坚决变法。北 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 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他假装南征坚 决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线索:思想
2、战国
秦国的商鞅变法
3、政治上的变法,实行县制,长 官由国君任免,推行什伍连坐制,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轻罪重罚,强 化了中央集权,为变法提供了有利 的政治环境,对后来秦的统一和秦 始皇 秦始皇 “焚书坑儒”p48的认识?
(1)“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 统一思想的运动。 (2)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 系的需要。 (3)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 (4)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奎屯市第一中学 李新亮
历史线索:思想 1、春秋时期:
孔子,提出“仁” 的思想,创立儒 家学派。
历史线索:思想 1、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无 为而治”,创立 道家学派。
历史线索:思想 1、春秋时期:
孙子,传有《孙 子兵法》一书, 创立兵家。
历史线索:思想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历史线索:思想
5、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 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 封建化的过程。
秦国的商鞅变法
1、军事上的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度, 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废除世卿 世禄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 贵族的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 治、经济优势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军事基础。
历史线索:思想
2、战国
秦国的商鞅变法
2、经济上的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 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为稳定国家 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废除 了旧贵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 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兼爱”、“非攻”;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韩非子 法家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历史线索:思想
2、战国
历史线索:思想
4、西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学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史线索:思想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1)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 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 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2)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 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大一统”的思想,增强民 族之间的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