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换手机的心理
手机依赖症作文550字
手机依赖症作文550字范文1: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一一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2依赖困扰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一一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被“手机依赖症”困扰。
缺乏自信易得“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在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做市场推介的唐辉最近被“手机依赖症”[1]深深地困扰着。
因为工作关系,他的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手机铃声总响个不停,有老板交代事情的,有客户联系业务的。
“手机电池本来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换一次,不断打进打出的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
”他说。
最近业务减少,唐辉的明显安静了,他突然感到不适应,整天坐立不安,在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会条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机。
心理学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玲教授认为,唐辉的表现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她解释说,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局部。
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丧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响。
“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拟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
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
“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
一个人经常换手机号是什么心理
一个人经常换手机号是什么心理文章目录*一、一个人经常换手机号是什么心理*二、常换手机号的人,不值得深交*三、多年不换手机号码的人的特点一个人经常换手机号是什么心理1、一个人经常换手机号是什么心理1.1、说明联系人比较少,所以更换手机号码的影响并不大。
只需要通知到固定的几个人即可。
一般常见于学生。
1.2、更换工作频繁,尤其是喜欢到不同城市工作。
到了一个城市,更换成当地的号码会更加方便,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1.3、使用电话卡的初衷是为了体验。
就像有些人一定要体验最新款的手机一样,有些人不停的更换电话卡也只是为了体验最新出的套餐或者某项服务。
在他们看来,更换手机卡是为了追求乐趣,而不是保持一个固定的联系方式。
1.4、说明此人可能问题比较多,比如在外欠债又或者躲避某些人。
2、经常换手机号有哪些漏洞2.1、换号漏洞可致巨额损失:目前一些使用比较多的网上业务,如支付宝、微信等,已经提升了账户认证的安全等级,仅靠一个手机号码,往往无法顺利修改密码登录,但是如果有人存心收集用户的其他信息,与手机号码配合使用,就能破解不少网站的登录安全认证。
2.2、银行后台信息管理薄弱:一个号码从销号到重新放号,运营商中间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停用期。
在号码被停用的时期,银行的通知短信应该会是发送错误的,而过了这么久,银行仍然没有发现,说明银行在后台信息管理上存在问题,应该发现存在问题的号码,并核实后停止信息的推送。
3、怎么防范经常换手机号的漏洞当用户更换手机号码时,应该提前把已经绑定的一些网上账号进行解绑,并重新绑定新的手机号码。
但是,如今大家注册的账户很多,大部分只是偶尔用到。
如果不能全部解除绑定,有三类账户信息是一定要及时更改的。
一是网银账号,二是社交媒体账号,三是邮箱账号。
常换手机号的人,不值得深交目前,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它早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变身为一个移动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成了一个人的标志,或者说是另一张身份证,从换号这个事情上,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内在性格特点。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与对策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与对策一、青少年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沟通方式的变化:随着手机的普及,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手机文字、语音和视频取代,这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2.社交圈子失衡: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过度关注虚拟世界的社交,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社交中,使得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孤独、内向等现象。
3.人际关系疏离:手机依赖使青少年对手机屏幕外的现实人际关系产生淡漠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矛盾。
此外,手机成瘾者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
4.信任危机: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度降低,容易产生猜忌和防范心理。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二、应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人际关系对策1.家庭关爱: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多进行面对面沟通,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对手机的依赖,树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
2.的学校教育:学校应开展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提高青少年的沟通能力。
同时,加强校园社交活动的组织,让青少年在现实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倡导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媒体可以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
4.增强心理素质:青少年自身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自我调适,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5.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应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亟待解决。
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应共同努力,克服手机依赖,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如何处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何处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
然而,长时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情况。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长时间用手机和电脑,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首先,电子产品会引发对虚拟世界的沉迷,使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淡薄。
孤立感和社交退缩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因为人们过度依赖虚拟途径与他人交流,而忽视了真正的面对面互动。
其次,电子产品还可能对注意力、记忆和注意力分配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频繁的切换任务和过度使用电子娱乐产品可能使人们逐渐失去耐心和集中精力的能力,增加压力和焦虑感。
最后,电子产品的使用也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噪音、电磁辐射和蓝光的照射可能干扰人们的睡眠周期,导致失眠和疲劳的出现。
面对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使用电子产品的观念。
电子产品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们。
我们需要明确合理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目的,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坚持进行户外活动来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户外活动不仅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和焦虑,还能增强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数字断离,即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放下手机和电脑,远离电子设备。
这样的断离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放松身心,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
最后,我们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或寻求医生的建议。
在处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平衡。
合理分配时间,既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规律睡眠、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增强身体和心理的抵抗力。
此外,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管理,警惕电子产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手机依赖的原因
手机依赖的原因1、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在资讯爆炸时代中,信息更新较快,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信息压力,它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寻求信息,大学生更是不例外.由于手机信息量较大,传递方便快捷。
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降低大学生由于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消除自我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2、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时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当高校中有部分同学沉溺于手机中九特别容易影响其他周围的同学。
3、大学生追求时尚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具有敏锐时尚触角的青年学生来说,树异于人、求同于人是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而精明的商家就抓住青年人的这个特点,对开发手机的功能绞尽脑汁。
不少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频频更换手机,从绿屏再到彩屏,从简易手机追到智能手机,从2G又追求到3G.4,、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ﻫ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
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ﻫ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ﻫ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全面审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案
全面审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案一、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原因及后果1.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过度溺爱或忽视孩子需求,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转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
(2)学校因素: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影响、网络游戏诱惑等,使青少年沉迷于手机,逐渐产生依赖。
(3)社会因素: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交媒体繁荣等,为青少年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
(4)个体因素:青少年好奇心强、自制力不足、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使其容易陷入手机依赖。
2.后果(1)学业方面:青少年手机依赖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间减少,学业成绩下滑,甚至影响升学。
(2)心理方面:青少年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自尊心受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生理方面: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睡眠质量差等生理问题。
(4)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手机依赖影响其社会行为表现,如沟通能力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
二、青少年手机依赖的防治策略1.家庭层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2. 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合理布置作业,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依赖。
3.社会层面: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等要共同参与,加强网络环境治理,推广科学合理的手机使用知识。
4.青少年自身: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制力,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5.专业心理辅导:针对已出现手机依赖症状的青少年,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调整心理状态,逐步摆脱手机依赖。
综上所述,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要共同努力,防范手机依赖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青少年迷上手机的严重后果
青少年迷上手机的严重后果
(一)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青少年过度的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就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被手机上各种新奇的事件吸引,导致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下降
(二)会形成攀比心理
现在手机更新换代频繁高,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攀比现象也因此而出现,青少年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导致攀比心理严重,浪费金钱。
(三)严重影响视力
手机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视力危害非常大,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使青少年视力明显下降,严重的可能出现高度近视的情况。
(四)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玩手机受到电磁波的辐射时间长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出现头晕、头疼、失眠、乏力等状况,长时间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神经衰弱。
2怎样戒掉青少年玩手机的习惯
(一)父母做榜样
现在有些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也经常使用手机,导致孩子对手机这种电子产品更加好奇,因此父母应该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频率,和孩子共勉。
(二)培养课余兴趣
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多方发展才艺,发现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一些高雅的才艺,比如女孩子可以学习跳舞,弹琴,男孩子可以学习篮球等等,用其他的爱好来代替玩手机。
(三)父母陪伴
作为父母也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家长和孩子都有空闲的时间,可以进行亲子互动沟通,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心情变化,同时也可帮助孩子戒除手机瘾。
(四)规定时间
让孩子少玩手机并不是说完全不让孩子玩手机,否则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和时长,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
如何看待手机依赖症
如何看待手机依赖症
标题:如何看待手机依赖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从社交、购物到工作和学习,几乎无所不能。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也引发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手机依赖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简单来说,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导致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
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
然后,我们要认识到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长期盯着手机屏幕,不仅会对视力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颈椎病、肩周炎等身体问题。
此外,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导致精神压力增加,影响睡眠质量,甚至诱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手机的价值。
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还是娱乐休闲,都离不开手机。
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避免过度依赖。
对于手机依赖症,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首先,我们可以设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尽量将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的娱乐方式,如阅读、运动等,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的手机依赖症状严重,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总的来说,手机依赖症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但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看待,合理使用,就能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DANGDAIJIAOYANLUNCONG2018年03月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贾茹(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近年来,手机成瘾作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出现的社会新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知识型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已经变得越来越依赖手机,对手机过分依赖的行为已经危害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首先,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手机辐射以及使用手机时固定的身体姿势和长时间眼睛近距离盯着屏幕,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还有可能会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其次,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耗费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后,频繁更换手机会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为大学生经济犯罪提供了可能性。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成因首先,大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和自身性格特点:大学生处于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对新事物敏感并且容易接受。
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手机的青睐,因此大学生一旦对手机过分依赖,就很容易形成手机成瘾。
其次,某些心理需求的满足:手机可以满足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及时获得外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增强自信心。
再次,从众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
大学生互相攀比之风加重手机成瘾程度,顺从群体,沉迷于手机游戏。
最后,情绪迁移:大学时期处于青年学生的“第二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情绪起伏波动很大。
大学生入校后自主空余时间增多,对未来感到迷茫,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负的心理,无法从容地应对社会的挑战,会遇到挫折和烦心事,大学生的这些复杂情绪需要释放精神压力,需要发泄,手机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态,因此受到了学生的热衷和依赖。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对策1.大学生应提高自身道德自律能力,自觉抵制过度依赖手机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依靠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手机的使用,提高个人的修养和道德。
每天刷屏6小时,大脑会发生怎样可怕的变化?揭示手机成瘾的危害
每天刷屏6小时,大脑会发生怎样可怕的变化?揭示手机成瘾的危害引言: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然后一刷就是几个小时。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想过,这种无时无刻的“刷屏”行为,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大脑?第一章:手机成瘾的现状与成因1.1 手机成瘾的定义与表现手机成瘾,指的是一种对手机使用无法自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即使没有新的信息或通知,也忍不住频繁查看手机。
这种成瘾行为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手机成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频繁查看手机:不论何时何地,都忍不住查看手机,即使没有通知。
B.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专注于当前的任务,经常被手机上的信息打断。
C.睡眠质量下降:躺在床上刷手机,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差。
D.社交能力下降: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社交,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
E.焦虑不安:当手机不在身边或信号不好时,会感到焦虑不安。
1.2 手机成瘾的全球流行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也影响成年人。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关于手机成瘾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手机成瘾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1.3 手机成瘾的成因分析手机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A.生理因素:o多巴胺机制:当我们收到手机通知或点赞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会促使我们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形成条件反射。
o成瘾性应用:许多手机应用的设计都具有成瘾性,例如社交媒体、游戏等,它们会不断向用户推送新的信息和内容,吸引用户持续使用。
B.心理因素:o孤独感:孤独的人更容易通过手机来寻求社交慰藉,从而陷入手机成瘾。
o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的人可能会通过刷手机来逃避现实,缓解负面情绪。
o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可能会不断追求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从而陷入自我比较的恶性循环。
最新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提高,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人们使用和消费的热点。
手机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也不断地被人们关注和亲睐。
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和想拥有高新产品的欲望比较强烈,尤其是在手机使用方面更为突出,此次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正是对当前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进一步了解。
本次调查主要以某一高校的不同学院的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较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
一、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经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广泛,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一部手机。
大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是高中,占被调查人数的60%,有34%的大学生是在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的,更有5%的同学在初中就开始使用手机20xx年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20xx年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对手机附加功能的要求在当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更多的大学生对手机能否上网有一定要求,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希望手机带有上网的功能。
另外对带有游戏的要求占35%,照相也是一种需求大的功能,大约有60%的大学生要求手机能带照相,还有40%的大学生乐于手机能带MP4。
三、平时使用手机做哪些事当代的手机功能齐全,大学生们使用手机主演用于通讯、上网浏览网页、听歌看电影、照相和看小说,它们分别占了调查人数的70%、76%、31%、29%和28%。
四、一个月的消费情况大学生手机消费占了生活费的一部分,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手机的消费都不是很高。
经调查:一个月消费20元以下的占了8%,更多的人消费20—50元,它们占了60%;其他的在50—100元之间的有23%;100元以上的有8%。
五、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63%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在500——1000元之间,10%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在500元以下,27%愿意考虑1000——20xx元的手机,没有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的同学。
手机成瘾与网络成瘾
手机成瘾与网络成瘾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与网络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手机成瘾和网络成瘾。
本文将就这两个主题分别阐述其成因、影响以及治疗方式。
一、手机成瘾1.成因手机成瘾是指一个人对手机过于依赖,无法摆脱的一种状态。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原因手机成瘾可能源于一些心理原因,如胆怯、无自信、缺乏安全感等。
在消除不安全情境时,人们会频繁使用手机来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2)社交原因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手机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之一,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
如果一个人孤独、无朋友,他们会尝试通过手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3)游戏原因手机游戏的出现让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手机游戏,这是一个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影响手机成瘾对人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长期使用手机,对人的眼睛、颈椎、手指等身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对颈椎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社交沟通长期使用手机,会让人失去及时沟通的能力,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技巧。
此外,在手机上孤立的状态下,人干扰心理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3)工作效率成瘾的人会将手机作为个人私密时区,他们会频繁地查看、治疗消息,从而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3.治疗方式治疗手机成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设定使用时限成瘾者应该设定手机使用时限,尽量控制手机时间。
2)更换消遣项目尝试去寻找一些有益的消遣方式来替代手机,如运动、读书、旅行等。
3)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律性和戒掉手机成瘾。
二、网络成瘾1.成因网络成瘾是指一个人对互联网或者说是网络上某种特定内容过于依赖,无法摆脱的一种状态。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原因网络成瘾可能源于一些心理原因,如孤寂、失落、无力感等。
通过网络,成瘾者可以大量获得快感,从而摆脱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15篇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15篇手机使用调查报告1一、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动机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
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部分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
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
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
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
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
调查得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
当价格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会选择购买他们中意的新款手机。
二、大学生对品牌的概念这也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根据我们的调查,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调查显示一共有57%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三分之一,即总人数的19%,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6%,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其他品牌则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二。
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
80%以上使用诺基亚手机的大学生还表示,下次还选诺基亚。
三、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6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在1000——元之间,11%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在1000元以下,16%愿意考虑——3000元的手机,其余9%则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现如今,手机已成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尤其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一些青少年往往过度依赖手机,沉迷其中,对学习、社交以及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社交需求:手机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应用程序,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然而,在渴望关注、点赞的表扬声中,一些青少年会出现极度依赖的现象,不可自拔。
2.娱乐诱惑:手机上琳琅满目的游戏、视频、直播等,为青少年提供了极大的娱乐享受。
他们往往沉迷于这些娱乐内容,导致学习和其他正常生活需求的放缓。
3.逃避现实:一些青少年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的问题和压力,将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这种逃避行为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对手机的依赖,陷入恶性循环。
二、解决方法1.建立合理使用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建立起对青少年手机使用的规定,明确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
例如,限制手机使用时间为两小时,可以在特定时间段使用娱乐应用,但不能妨碍学习和日常生活。
2.示范正确使用方式: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手机使用方式。
他们应当自觉遵守使用规定,不要在重要时刻或正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手机。
青少年可以通过家长和老师的示范,学会正确看待手机,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3.培养多样兴趣爱好:将青少年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帮助他们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各类课外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等兴趣班,培养他们的多元发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4.加强沟通交流: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真实的沟通交流。
家长和学校应鼓励青少年参与团队活动、户外探险,以及面对面的交流会议,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应注重学习与娱乐的平衡。
家长和学校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时间规划,确保青少年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完成作业,同时也有时间进行娱乐活动。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_韩登亮
多重要?大学生为何对手机如此情有独钟, 甚至有些大学生对手机痴迷到上瘾的程度?据笔 者分析, 除了手机短信本身所具有的特异功能外, 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在资讯爆炸时代中, 信息更新较快, 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信息压力, 它促使着人们不断 地寻求信息, 大学生更是不例外。 由于手机信息量较大, 传递方便快捷。 加之可以随时随地发 送, 因此在如美国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失事、 伊拉克战争爆发等重大社会议题上往往能够 抢先传统媒介一步。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 手机短信以最快的速度, 最广的范围在手机用 户中传播开来, 在第一时间抓住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 手机的这一特性, 足以能刺激 () 世纪 大学生的时代嗅觉,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降低大学生由于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 力,并消除自我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手机能获得大学生的青 睐。由此大学生一旦对手机过分依赖, 就很容易形成手机成瘾症。 (二)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 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减 少心理冲突。当前各高校中出现的手机成瘾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小部分家庭较优越 的学生, 在同学面前炫耀, 以满足其虚荣心。 这就容易感染周围的人, 使周围的人为了种种需 求或愿望去模仿他们,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甚至有攀比之风, 这种风气更加重了一些大学生 患上严重的手机成瘾症的可能性, 整天沉溺于短信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三) 大学生追求时尚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 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 尤其是手机短信, 它是一种以手代口的时 尚, 是一种全新的通讯方式。 对于具有敏锐时尚触角的青年学生来说, 树异于人、 求同于人是 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 而精明的商家就抓住青年人的这一特点, 对开发手机的功能绞尽 脑汁。笔者了解到, 不少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 频频更换手机, 从绿屏换成蓝屏, 从蓝屏换成 彩屏, 有了彩屏又追慕带摄像头的。 (四) 大学生的情绪迁移
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使用手机调查报告使用手机调查报告1调查说明: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课题:关于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情况前言:现在的青年学生,是“低头族”的代表。
那么,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状况如何?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以____大学为例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____校大学生仅有11%是大学以后有的手机,其中只有1%的学生没有更换过手机,有72%的学生更换至少3部。
可见,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必需用品。
二、大学生的手机主要用于联络好友、浏览网页,玩手机游戏和查资料等。
其中只有7%的学生多用手机查资料,3%的学生仅用于玩游戏,绝大部分是用手机聊天,短信、微博、微信、QQ等通讯功能。
可见,少数学生仍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其中有22%的同学安装至少3个游戏以上,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会带来影响的。
三、有近66%的学生每天使用在3个小时以上。
有32%的学生习惯于使用手机。
可见部分同学已经对手机有了依赖性。
四、有13%的学生有时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51%的学生有睡前刷空间、微博和朋友圈的现象,也说明学生对的依赖性程度。
五、74%的同学希望手机更加智能,便捷。
也有7%的学生希望手机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即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给学生的学习带了负面影响,不仅是依赖手机的问题,还表现在过度沉迷于网络。
条之间的占20.1%,300-500条之间占21.6%,500-1000条之间的占32.1%,1000-条之间的占9.4%,条以上的占1.5%。
手机上网逐步普及,有72.4%的同学开通了手机上网包月套餐,每天用手机上网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2.6%,60.2%的学生在1小时以内有,基本不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只有17.2%。
手机游戏因为新颖、趣味性强、使用便捷,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但部分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无法抵挡住手机的诱惑,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玩手机。
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手机使用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本论文通过综合研究现有的文献和相关调查数据,探讨了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使用手机进行通信、信息获取、娱乐等各种活动。
然而,手机的使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了解和解决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变得尤为重要。
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1. 焦虑和抑郁: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与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关联。
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增加了社交隔离感,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睡眠问题:手机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晚上在床上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和质量下降。
长期而言,睡眠问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 注意力和记忆问题:手机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下降。
不断切换应用和接收信息的干扰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集中力和学习能力,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沉迷和依赖: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上的成瘾,研究显示许多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手机成瘾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与其他人的交流,对现实社交活动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解决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1. 自律使用手机:个体应该自觉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表,避免频繁检查手机或长时间使用手机。
2.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个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些习惯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和提高心理健康。
3. 设置手机使用限制: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提醒、时间限制和应用限制,以帮助个体坚持他们的使用目标和时间表。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及应对策略
94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及应对策略——基于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分析刘雅惠(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摘 要:当今社会,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多途径的媒介不断壮大,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电脑等等。
伴随着手机媒介的迅速发展、随时随地的互动功能、私密性较强、小而易携带等特点已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大部分的学生脱离父母后自控制能力较差,加上手机上多重的娱乐方式,从来导致过分依赖手机,手机依赖性已经产生。
因此,关注学生在新媒介下手机媒体使用的现状、手机依赖症对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探究手机媒介在学生中如何使用的对策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新媒介;调查问卷一、什么是手机依赖症2008年一家英国的研究机构发现了“无手机焦虑症”,意思是一部分人在长期没有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焦虑、恐慌。
随着手机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也开始对“手机依赖”现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有两种含义:一是过度使用手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影响,称为“手机依赖综合症”。
二是从心理层面上,人们一天不用手机会产生不同的症状,比如心慌、做事心不在焉等等,我们将其归类为精神疾病。
手机依赖发展到现在已然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会导致手机用户由于某种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某种现象,使其不兼容。
现在,基本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手机,一旦我们失去了手机或没有电,我们会感到焦躁不安和不安全。
有的人即使在没有手机震动或者响铃的情况也,也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未读短消息;有的人因为一时的信号差而无法连接到网络时,会感到焦躁不安,而这种焦躁越严重,说明对手机依赖程度越深。
二、新媒介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现状纵观各高校,或者更准确地定位到我们学校,低头族和手机控制随处可见。
手机依赖症在大学生中持续蔓延,因此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剖析刻不容缓。
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心理分析
二.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心理分析1.九成大学生常用手机发短信,超过一半同学常用于听音乐调查结果显示,92.08%的大学生会将短信列为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可见SMS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手机的基本功能。
4.53%的大学生并没经常使用手机作为移动电话最初的根本功能——打电话,我们也可以从这其中中看出手机在受众中成为多媒体终端的趋势。
同时,调查结果中,听音乐是电话、短信后的第三大功能,53.96%的大学生选择了它。
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手机音乐功能的重视。
而视频的用户却只有4.53%。
可能是出于W AP流量、存储容量或手机屏幕限制,真正经常用手机看视频的大学生并不多。
图12.十分之一的大学生每天有三小时以上专注于手机手机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后,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调查中我们针对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进行了提问。
接近40%的大学生的使用时间为平均每天30-60分钟,23.91%的大学生为1-30分钟,16.84%的大学生为1-3小时,但与此同时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上。
对于这部分人群,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图21.近半数大学生平时基本不关手机手机的关机时间是手机使用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
数据显示,有48.06%,也就是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不关手机。
手机不关机,也就是24小时都保持与外界联系的状态。
这样做可能是怕别人找不到自己。
撇开众说纷纭的手机辐射问题不管,可以说手机消解了人的孤独状态,使个人更加社会化。
但在睡觉时也选择开着机,无形中也压抑了个人的独立空间。
图32.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手机依赖倾向人类创造技术,技术同时也影响人类。
使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更频繁紧密的手机也同时让一部分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调查中,当因为不可抗力而无法使用手机与外界联系时,33.85%的大学生表示会觉得不踏实,焦虑或是担心别人找不到自己。
35%的大学生表示会觉得若有所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苛求完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强迫症,他们本意并不想这样,非常痛苦,但就是克服不了。专家建议,此时已应该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3、过度补偿心理,造成无节制的消费。
童年或长期生活在贫穷中的人,会向往生活得到改善。这种向往得不到满足,就会积聚在心里,形成能量,一但条件允许时就会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甚至会过度宣泄。这就是一种补偿心理,希望现在能够弥补过去贫穷带给自己的痛苦。不断购买手机,不但满足了他们消费的欲望,还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才是他们热衷购买新手机的根源。
1、过分张扬,太想让人们“看得起”自己。
深度自卑的人,当自身没有什么优势可以压倒众人时,就会刻意去追求某一点,尽量把这一点做成自己独到的优势。使自己的配饰优于别人来换取优越感就是他们经常表现出的一种方式。其实人们或许根本不会把这当做他优于别人的东西,但他们会执着地认为自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心理上得到莫大的安慰。
当然,心理压力的程度和宣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内向的、性格比较脆弱的人容易选择这种宣泄方式。因为他们不喜欢把内心世界展露给别人,而是自己找各种各样的途径去麻痹自己,宣泄痛苦。
4、唯乐心理和从众心理,导致他们无法歇。
人有追求快乐的本能,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新东西来换取快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去做。而这些人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差,一时冲动就会做出购买决定,以获得快乐。买了之后会后悔,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分析:频繁更换手机在现代人中绝不是个别现象,专家说,这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做怪,驱使人们不断更换手机的动力来源于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深度自卑。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心理上的措施和机制,把个体和现实的关系稍做修正,使个体较易接受心理挫折,而不至于引起情绪上的过分痛苦与不安的自我保护方法。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这些人在生活中很可能不太合群,看上去很“清高”,很“傲”,似乎有着非常强大的自信。实际上,自卑使他们非常痛苦,他们也很想与别人交往,只是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无法放低自己去与人沟通。
2、苛求完美,对手头的东西永远不满意。
一般人对于手机,都是注重使用功能,对于一些不完美之处,通常不会非常注意。但对于深度自卑的人来说,就好像洁癖一样,哪怕一个小小的缺陷,都会使他们心里很不舒服,因为他们通常都有着追求完美的心理,一点点的缺憾,都会引起他们的焦虑不安,会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些“不完美”。但世上任何一件东西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们追求完美的希望只会一次次地破灭,引起他们更深的焦虑。于是他们会再次关注和购买新的手机来换取心理安慰缓解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总换手机源于深度自卑心理
(2005-09-22 16:41:43) 稿件来源:新华网
个案:李韬是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代表,在工作上有着骄人的业绩。但一年来,他一直为一个问题所困扰。从2003年年底开始,他换掉了已经用了一年的手机,从此之后,便开始近乎疯狂地购买新的手机。李韬说,去年一年,他换了8部手机,开始只是因为新换的手机不理想就又买了一部,后来就发展成看到有新功能的手机就想去买。每换一部手机,都能让他兴奋一阵子,但很快,他就忍不住又去买新的。
当人与周围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时,会有很强的安全感。这些人也一样,但他们总是“往上看”,也就是说,当周围的人换手机的时候,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去换,与那些人保持一致。
专家提醒:
盲目换手机的读者,无节制地消费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只能让你陷入一个怪圈,走向痛苦。无论什么东西,并不一定最贵最高级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完)(作者:魏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