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国际公法教学大纲详情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课程中文名称:国际法2、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International Law二、学时总学时:36学时三、考核方式考查四、适用专业法律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五、课程简介国家的存在和相互交往,产生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的维系和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需要有规则,因此产生了国际法。
在《国际法》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国际法的概念、特征及渊源,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主体与国家责任;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国家领土;海洋法;空气空间法和外层空间法;国际环境法;国际法上的居民;国际人权;国际条约;外交与领事关系;国际组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争与武装冲突等国际法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运用国际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法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和掌握其他相关国际或涉外法学课程打下基础。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为法律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国际或涉外法律的前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熟悉国际法的主要实践,了解当前国际法的新发展和出现的热点问题,能够用所学国际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法问题。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内容:1.国际法的概念(1)国际法的名称(2)国际法的性质(3)国际法的特征2.国际法的渊源(1)国际法渊源的含义(2)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条约和习惯(3)国际法的其他渊源3.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1)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2)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3)中国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5.国际法简史(1)国际法的产生及演变(2)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要求:掌握国际法的概念,抓住国际法的特征,了解国际法的渊源,特别是条约和国际习惯,理解国际法基本原则,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作法,了解国际法发展简史迹。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大纲内容如下:一、引言国际法教学的重要性和目的二、课程概述A. 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1. 国际法的概念2. 国际法的来源3. 国际法的特点B. 国际法的发展历程1. 远古时期的国际法2. 中世纪到近代国际法的发展3. 当代国际法的演变和重要发展阶段三、国际法的主要原则A. 主权平等原则1. 主权的概念2. 平等原则的含义与适用范围B. 领土完整原则1. 领土完整原则的定义与起源2. 领土完整原则的法律效力3. 领土完整原则的限制与争议C.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1.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和优势2. 主要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3. 国际法中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相关的法律规定四、国际法中的主要主体A. 国家1. 国家的定义与法律特征2. 国家的权利与义务3. 国家行为之间的法律关系B. 国际组织1. 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种类2. 国际组织的功能与作用C. 个人与非国家主体1.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与权利2. 非国家主体的地位与法律关系五、国际经济法与国际人权法A. 国际经济法1.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发展2. 国际经济法中的主要原则和机制3. 国际经济法的案例分析B. 国际人权法1. 国际人权法的概念与特点2. 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权利与义务3. 国际人权法的实施与监督机制六、国际刑事法与国际环境法A. 国际刑事法1. 国际刑事法的定义与发展2. 国际刑事法中的主要罪行和刑责3. 国际刑事法的应用与司法机构B. 国际环境法1.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2. 国际环境法中的主要原则和机制3. 国际环境法的实践与挑战七、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道援助A. 国际人道法1. 国际人道法的定义与发展2. 国际人道法中的主要原则和规定3. 国际人道法的实施与监督机制B. 国际人道援助1. 国际人道援助的概念与特点2. 国际人道援助的主要机构和机制3. 国际人道援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八、国际法的实践与发展A. 国际法的实践1.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2. 国际法的执行与争端解决B. 国际法的发展趋势1. 全球化与国际法的关系2. 新兴领域与国际法的挑战九、结语国际法教学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法 International Law二、课程编号:04028030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四、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先修课程:法理、宪法、民法七、适用专业:法学八、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国际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2.使学生具有理解国际法问题的基本能力;3.使学生掌握进一步研究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九、说明:国际法是高等院校法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阐述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国际法,为我国对外政治交往和对外交流服务。
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论,力图安排国际法的结构体系,准确、全面地概括国际法学的基本内容,期望能较好地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反映国际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2.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国际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最新立法;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司法实践相结合;4.尽可能总结、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的成就、不足和问题。
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主要调整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学的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涉及国际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与制度,分为六章,即:国际法的概念和性质,国际法的渊源和编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法律责任;分论部分是关于各专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国际法分支,计有七章,包括: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国际法上的居民,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争端法,战争法。
十、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问题] 概念与特征、效力根据、法律渊源、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一、国际法的名称和定义学者对国际法有不同定义。
一般认为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教学大纲(DOC)
课程代码:0300058《国际公法》教学大纲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执笔人:王卿编写人员:审核人:《国际公法》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国际法概述[教学目的] 了解国际法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掌握国际法的主体范围、法律渊源和基本原则;了解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不同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重点难点] 国际法的主体范围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渊源[教学时数] 4[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一、国际法的概念二、国际法的特征三、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学第二节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国际法概况二、近代国际法三、现代国际法第三节国际法主体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二、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一)国家(二)正在争取解放的民族(三)国际组织第四节国际法的渊源一、国际法渊源的概念二、国际法的渊源三、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四、准条约第五节国际法的编篡一、国际法编篡的概念和意义二、国际法编篡简史三、联合国主持下的国际法的编篡工作第六节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一、国际法效力根据的概念二、近代各学派三、现代各学派第七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两个体系还是一个体系二、国际法在国内的实施三、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第八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国际法原则宣言》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练习题]1、简述国际法的概念、特征。
2、简述国际法与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区别。
3、简述近代国际法的特点?4、现代国际法主体有哪些类型?5、个人是否国际法的主体之一?6、简述国际法的渊源及其形式。
7、何谓主权?8、试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教学目的] 了解国家的概念、类型;掌握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掌握“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新国家产生的情势、承认的条件;掌握国家承认、政府承认的方式、范围和效果;掌握国家继承的内容及规则;了解我国与国家继承的有关问题。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国际法的定义和概念1.2 国际法的特点和功能1.3 国际法的发展历程1.4 国际法的分类第二章主权与国际法2.1 主权的概念和特征2.2 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2.3 国家主权的限制2.4 国际法对主权的保护第三章国际法的形成和适用3.1 国际法的形成渠道3.1.1 国际惯例法3.1.2 国际条约法3.2 国际法的适用原则3.2.1 国内法优先原则3.2.2 国际法优先原则3.2.3 平等主义原则第四章国际法的主体4.1 国家的地位和权利4.2 国际组织4.3 非国家主体第五章国际法的责任5.1 国际法的违约责任5.2 国际法的非法行为责任5.3 个人的国际法责任5.4 国际法责任的实施第六章国际法的争端解决6.1 谈判和协商解决争端6.2 仲裁解决争端6.3 国际司法解决争端6.4 国际法解决争端的现状和前景第七章国际人权法7.2 国际人权法的主要内容7.3 国际人权机构和程序7.4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第八章国际经济法8.1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8.2 国际贸易法8.3 国际投资法8.4 国际知识产权法第九章国际环境法9.1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9.2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9.3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9.4 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和程序第十章国际人道法10.1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历程10.2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10.4 国际人道援助机构和程序结语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形成渠道和适用原则,并熟悉国际法的主体、责任和争端解决机制。
此外,学生还将对国际人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和国际人道法有所了解。
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学生将提高对国际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国际事务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了解国际法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法律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国际法的性质和渊源1、国际法的定义、特征和范围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3、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二)国际法的主体1、国家的要素和类型2、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国家的承认与继承4、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三)国际法上的个人1、国籍的取得、丧失和变更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和待遇3、引渡和庇护制度(四)国家领土1、领土的构成2、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3、领土主权的限制4、边界和边境制度(五)海洋法1、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2、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六)空间法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2、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主要规则(七)外交和领事关系法1、外交机关和外交代表的种类和职责2、外交特权与豁免3、领事关系和领事特权与豁免(八)条约法1、条约的缔结、生效和解释2、条约的保留和修订3、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九)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1、国际争端的种类和解决方法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3、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和诉讼程序(十)战争与武装冲突法1、战争的法律地位和战争法规2、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3、国际人道主义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国际法书籍和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X%。
国际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Law课程编号:013A1210 学时:54 学分:3.0一、课程教学对象国际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国内法基础及相关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政治教育与法律系本科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主流。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交往关系十分发达的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与其它民族、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发生联系和交流。
国际法是一门主要调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关系的重要法律领域,它是具有悠久发展历史、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际公法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保障国际人权和私人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国际法有助于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国际社会的法治。
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公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本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54)本课程授课计划54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第1章导论(6学时)1.国际法的概念(A)2.国际法的历史发展(B)3.国际法的渊源(A)4.国际法的编纂(C)5.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B)第2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概说(B)2.国际法各项原则的内容(A)第3章国际法的主体(4学时)1.概说(B)2.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A)3.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B)4.国籍法上的承认(A)5.国际法上的继承(A)第4章国际法律责任(4学时)1.概说(C)2.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B)3.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B)4.国际罪行(C)5.国际法律责任的免除和履行(B)第5章国家领土(4学时)1. 概说(C)2. 河流、湖泊与运河(C)3. 领土的变更(B)4.边界与边境制度(C)5.南极与北极地区(C)第6章海洋法(6学时)1. 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C)2. 内水(C)3. 领海及毗连区(B)4.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B)5. 群岛水域(B)6. 专属经济区(B)7. 大陆架(B)8. 公海(B)9. 国际海底区域(C)第7章国际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4学时)1. 航空法的概述(C)2. 国际民用航空制度(B)3. 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B)4. 外层空间法概述(B)5. 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和制度(C)第8章国际法上的居民(4学时)1. 国籍(B)2.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B)3. 引渡和庇护(B)4. 难民的法律地位(B)第9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4学时)1.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概述(B)2. 使馆制度(B)3. 外交特权与豁免(B)4. 特别使团制度(C)5. 联合国和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特权与豁免(C)6.领事制度(B)7.领事特权与豁免(B)第10章条约法(4学时)1. 概述(C)2. 条约的缔结(B)3. 条约的效力(B)4.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B)5.条约的修正与修改(C)第11章国际组织法(4学时)1. 概述(B)2. 国际组织制度(B)3. 联合国(A)4. 联合国专门机构(B)5. 区域性国际组织(C)第12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学时)1. 概述(B)2.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B)3.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B)4.国际组织与国际争端的解决(C)第13章战争法(4学时)1. 战争和战争法概述(B)2. 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 (B)3. 战争法规(B)4. 战时中立法(B)5. 战争的结束(C)6. 战争犯罪的惩治(C)五、教材及参考书1.理论课教材:王献枢.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主要参考文献:[1]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邵津.国际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梁西.国际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六、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或小论文综合评定成绩。
《国际公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公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国际公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36664(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Law(三)开课对象:应用英语(国际商法方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国际法是一门具有悠久发展历史、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各个领域的法律专门学科。
国际法学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材,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专业必修课程。
学生应在学习基本的法律课程后学习本课程,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课程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国际法作为法学专业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法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实现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通过系统讲授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生及法律冲突的各种途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2)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3)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涉外实际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国际法学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教材全书共17章,系统论述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
第一章导论着重论述国际法的概念、发展、主体、渊源、效力根据、与国内法的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三、四章主要讨论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及领土法律制度。
第五、六、七、八章分别介绍、论述国际海洋法、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和国际环境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国际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国际法《国际法》课程组一、课程简介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各个领域的法律专门学科。
国际法网络课程设计注重交互性、开放性、多选择性、资源共享性等原则,课程结构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与导学助学内容两大部分。
两大部分栏目纵横交叉,各栏目之间互联互通,立体化的呈现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课程首页设计清新、简洁,导航明确,在舒缓、轻柔的克莱德曼钢琴曲的陪伴下学生轻松地进入国际法课程学习。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学习资源建设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根据成人网络学习的习惯,具体分为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基础性学习按照课程章节顺序,设计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系统讲授、边学边练等学习活动来完成,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并通过专家讲坛、参考资料、相关链接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学习空间。
案例分析栏目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的理论来解决国际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资源建设遵循多元化、立体化的原则,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学习资源建设,如对于教学主要内容既有文字教材、又有录像教材、IP课件和直播课堂多则媒体,利用网络的优势多层次诠释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成人学习的不同需要。
“边学边练”、“综合测试”和“网络形考”栏目,帮助学生进一步评价学习效果,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二、课程组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梁淑英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北京大学白桂梅教授、外交学院郑启荣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凌岩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高建军教授等国内知名国际法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其他课程组成员包括中央电大、普通高校和地方电大的青年教师以及电大在线的技术人员。
中央电大和普通高校的教师负责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组织以及实施。
技术人员负责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实现。
地方电大教师主要承担课程使用过程中各教学点的具体教学辅导工作。
三、课程特色(一)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我们注重了基础性、拓展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授课提纲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授课提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授课提纲杨帆国际公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法2、条约的保留:仅针对多边公约不得保留的情形:条约不允许保留、保留不在条约允许的保留范围内、保留违反条约宗旨条约允许的保留——⽆须接受⾃然⽣数⽬和宗旨表明须全体接受——全体接受⽅有效条约为国际组织章程——该组织有权机构接受即有效其他情形——条约国⾃⾏决定是否接受保留因接受与否效⼒不同保留的接受和效⼒包括条约:构成要件、保留、登记、冲突、对第三国效⼒、解释、修订⼀般法律原则(从司法判例、学说和国际组织决议中抽象)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中国实践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特点、内容国际习惯: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国际法渊源缔约权(国内法)全权证书(国家元⾸、政府⾸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须出具全权证书)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3、条约登记:联合国会员国的已⽣效条约、联合国秘书处、未登记条约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4、条约冲突的解决:5、条约对第三国的效⼒保留国接受保留国按保留范围改变相应条约条款反对保留国(不反对条约⽣效)保留所涉规定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适⽤条约规定条约⽆有效规定当事国完全相同:后约取代先约当事国不完全相同:个案处理先约甲、⼄、丙⼄、丙、丁后约⼄丙之间:后约甲⼄、甲丙之间:先约,⼄丁、⼄丙之间:后约甲丁之间:没有条约关系条约本⾝规定(如《联合国宪章》)设定义务——书⾯、明⽰设定权利——不反对权利义务取消——第三国同意⼀般规则:上下⽂和通常含义、⽬的和宗旨、善意解释6、条约的解释7、条约的修正:(1)修正条约的协定对于是条约当事国⽽⾮该协定的当事国⽆拘束⼒(2)对于修正条约的协定⽣效后成为当事国的国家,如⽆相反意思表⽰,视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3)在该新加⼊国家与不受条约修正协定拘束的国家之间,适⽤未修正的条约8、条约在中国的适⽤国家主权豁免:⾏为和财产不受他国管辖2、国际法上的继承:包括国家继承(最主要)、政府继承和国际组织继承国家继承条约继承:约定⽆约定与领⼟有关:继承与被继承国家的国际法主体⼈格有关的:不继承⾮条约继承财产继承不动产:随领⼟⼀并继承动产:领⼟实际⽣存原则档案继承:协议⽆协议,领⼟实际⽣存原则债务继承合并:全部转属继承分离、分⽴:协议⽆协议,公平地按⽐例独⽴:不予继承,除⾮另有协议⼆、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四要素、基本权利、管辖权和国家主权豁免、国家承认和继承政府间国际组织:法律⼈格、成员、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其他国际法主体两种以上⽂字⽂本的解释:以作准⽂本解释,有分歧适⽤上述规则例外:主权豁免的放弃(⾃愿、特定、明确)——管辖豁免放弃不意味着执⾏豁免的放弃限制豁免主义理论的产⽣(多数国家认同):国家商业⾏为没有豁免权传统的主权绝对豁免作为习惯国际法仍然具有普遍拘束⼒动产:领⼟实际⽣存原则直接适⽤、优先适⽤:民商事领域与相关国内法并⾏适⽤:如特权与豁免领域,国内法细化和补充条约须经国内法转化才能适⽤:如WTO 诸协议、⼈权条约3、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1)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2)承认⽅式:明⽰、默⽰(建⽴外交关系、建⽴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持加⼊仅对国家开放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承认的效果:影响双⽅权利义务的⼀系列变化;具有追溯⼒;拒绝承认不影响对⽅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4、联合国的组织机构⼤会(⾮⽴法机构,平权加多数同意)⼤国⼀致原则:对于⾮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任何⼀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国际公法教学大纲
国际公法教学大纲国际公法教学大纲一、引言国际公法是一门研究各国之间关系的法律学科,它规定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义务。
本篇文章将围绕国际公法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内容和目标。
二、课程目标国际公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国际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理解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区别和关系;3. 研究国际公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国际公约;4. 分析国际公法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和案例;5. 讨论国际公法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6.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根据国际公法的体系结构和学科特点,该课程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国际公法的定义和范围;(2) 主权和平等原则;(3) 领土、国界和领海问题;(4) 外交特权和豁免;(5) 来源和形成国际法的规则。
2. 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关系(1)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冲突和融合;(2) 国内法如何适用国际公约;(3) 国际法如何保护个人权益。
3. 国际公法的主要法律问题和案例研究(1) 国家间的争端解决;(2) 国际人权保护;(3) 国际犯罪和国际刑事法庭;(4) 国际经济和贸易法;(5) 国际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
4. 国际公法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1) 国际公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2) 国际公法与国际经济的关联;(3) 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五、教学方法在国际公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概述国际公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4. 研究法: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撰写论文或写作报告,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六、教学评估国际公法的教学评估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思考进行评估;2. 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和论文,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考核,以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国际公法》课程说明
《国际公法》课程说明一、课程简介 (1)(一)课程名称 (1)(二)考试要求 (1)(三)预修课程 (2)1、法理学——法律关系 (2)2、宪法学——国家理论 (2)(四)教材 (2)二、理论体系 (2)(一)第一编国际法概述 (2)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国际公法的主体 (3)第三章国际法律责任 (3)(二)第二编空间法 (3)第一章领土和边界 (3)第二章海洋法 (3)第三章国际航空和外层空间法 (3)第四章国际环境保护法 (4)(三)第三编外交和条约法 (4)第一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4)第二章条约法 (4)(四)第四编国际争端适用法 (4)第一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4)第二章战争和武装冲突法 (4)三、教案 (5)第一编国际公法概述 (5)第一章导论 (5)第二章国际公法的主体 (7)第三章国际法律责任 (17)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国际公学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二)考试要求1、案例演练:60%,小组为考核单位,PPT、摄像、主讲分工负责,随机选择,每次3到4小组2、课堂表现:40%3、挂科说明:随机抽点3次,旷课1次每次20%,缺勤1次5%(三)预修课程1、法理学——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人格;国际公法主体。
以国家为核心的国际主权人格;涵括国际组织和国籍法为中心的国际法上的个人(3)法益——法权围绕国家的基本权利展开2、宪法学——国家理论(1)国家(2)扩展①共同体视野下的国际公法主体。
包括超国家、域内国际主权人格;②国际组织。
以联合国和欧盟前身为代表,安理会决议作为国际组织决议成为国际法重要的渊源。
(四)教材梁西著:《国际公法》(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理论体系国际公法是一门以国际公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由国际法上主体和国际法律责任、空间法、外交法、国际争端适用法等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
国际公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国际公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公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国际法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们熟练地掌握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国际法的渊源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关系、国际法的编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现代国际法的产生与趋向以及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本章重点和难点:国际法渊源、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文件,国际实事和案例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1.1.1 国际法的名称1.1.2 国际法的概念1.1.3 国际法的特征1.1.4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规范体系1.1.5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1.2.1 国际法渊源的含义1.2.2 国际条约1.2.3 国际习惯1.2.4 一般法律原则1.2.5 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第三节国际法的编纂1.3.1 国际法编纂的形式1.3.2 外交会议的国际法编纂1.3.3 国际法委员会的国际法编纂第四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1.4.1 西方学者的理论学说1.4.2 中国学者的理论学说1.4.3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1.4.4 中国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国家实践第五节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1.5.1 古代国际法1.5.2 近代国际法1.5.3 现代国际法第六节中国与国际法1.6.1 中国与古代国际法1.6.2 中国与近代国际法1.6.3 新中国与国际法复习和作业要求:(1)简述国际法的学科定义。
(2)为什么说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
(3)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什么。
(4)试述国际习惯的形成要件。
(5)论我国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考核要点: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国际法的效力根据辅助教学活动:一些重大的蕴涵国际法基本理论的国际事件,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比较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的同学门熟练掌握《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现代国际法其他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文件,案例第一节国际法基本原则概述2.1.1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2.1.2 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2.1.3 国际法基本原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第二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2.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2.2.2互不侵犯原则2.2.3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2.2.4 平等互利原则2.2.5 和平共处原则第三节现代国际法其他基本原则2.3.1 国际合作原则2.3.2 民族自决原则2.3.3 真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2.3.4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第四节中国与国际法基本原则2.4.1 中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4.2 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2.4.3 中国遵循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实践复习和作业要求:(1)试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国际公法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才,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
国际公法是一门具有悠久发展历史,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各个领域的法律专门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国际公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公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学习和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维护国家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本课程90学时,5学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公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国际公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
(四)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和国际事件,加深对国际公法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国际公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学习融入到对国际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实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维护国家的权益,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国际公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涉及范围广,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一)要全面、系统、准确讲述它的基本理论和各个领域具体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则,并且在讲述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我国的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二)加强案例分析的教学,在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讨论,使学生有接触实际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机会。
(三)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眼于对课程各章节重点,难点的归纳、分析和作业的讲解。
布置两次作业,内容应是课程中的重点或案例分析。
另外,可组织一次对国际公法实际问题的讨论。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内容要求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面。
“了解”即要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认识和“懂得”。
一般以填空、选择和判断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对课程的有关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认识。
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即要对课程的有关内容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记住并能运用。
一般以论述、简答或案例分析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共设十二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国家第三章国家领土第四章海洋法第五章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第六章国际法上的个人第七章国际人权法第八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第九章条约法第十章国际组织法第十一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二、多种媒体教材(一)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
主教材应体系完整、概念准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炼、案例应用恰当,适合成人自学为主的需要和体现电大教学的特点。
辅助教材,即指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
它们是学习主教材的辅助资料和补充说明。
(二)录像教材录像教材共计18讲,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入和补充。
拟采用系统讲授和专题讲解的方式,对每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述。
(三)案例教学资源采用文字、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媒体制作模拟法庭、课堂案例评析、案例实录等案例教学资源,利用案例阐述主要国际公法问题,给学生提供利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机会。
(四)其他教材以网络课程、CAI课件、IP课件、网上题库以及期刊形式进行课程辅导,提供学习提要、重点讲解、作业讲评和自我测试等。
三、教学环节(一)录像课程录像课程(包括直播课堂和录像教材)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录像课程以精讲本门课程中的重要知识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提示学习方法。
学员对录像课程必须认真收看。
(二)自学自学是中央电大学员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员自学时以文字教材为主。
在自学过程中,学员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主要承担两个任务:一是面授课程,二是答疑解难。
本门课程面授辅导不应少于24学时。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担任。
地方电大安排国际公法教师讲解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解答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讲评作业和组织讨论(四)网上教学网上教学是学员巩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本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在电大教学平台上进行,主要包括网络课程、网上练习,网上辅导等方面的内容。
(五)实践各地方电大可以组织观看著名国际法案例实录,或者组织模拟法庭,由辅导教师选择几个案件,由学员自己审理,大家予以评判。
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学员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考核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法律制度、法律适用为主,检查学员对本门课程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本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
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发布,统一组织,统一评分标准。
考试在同一时间进行。
上述教学环节应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电视大学的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第三部分课程各章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一、国际公法的概念(一)国际公法的定义和特征(二)国际公法效力根据二、国际公法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公法的主体(一)国际公法主体的概念(二)国际公法主体的类型四、国际公法的渊源(一)国际公法渊源的含义(二)国际公法的各类渊源和辅助资料五、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一)国际公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国际公法基本原则形成的历史六、国际公法的编纂(一)国际公法编纂的意义、形式和目的(二)国际公法编纂的历史七、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公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二)处理国际公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教学重点国际公法的渊源和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一、了解国际公法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公法主体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国际公法的编纂。
二、理解国际公法的定义、特征和效力根据,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掌握国际公法的渊源和辅助资料;国际公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各项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家教学内容一、国家的概述(一)国家的要素(二)国家的类型(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国家管辖豁免二、国家的承认(一)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二)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三)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四)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三、国家的继承(一)国家继承的概念(二)国家继承的规则四、国家责任(一)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性质(二)国家责任的构成(三)国家责任的形式(四)国家责任的履行教学重点国家的要素、类型、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责任的构成、形式和履行。
教学要求一、了解关于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等的承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和继承的实践二、理解国家继承的概念和规则;国家管辖豁免。
三、掌握国家的要素、类型、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和政府承认的概念、性质、条件、形式和法律效果;国家责任的概念、性质、构成、形式和履行。
第三章国家领土教学内容一、领土的概念和地位(一)领土概念(二)领土的地位二、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一)传统的方式(二)现代的新方式三、领土主权的限制(一)租借(二)国际地役(三)共管四、国家边界(一)边界的概念(二)边界的确定(三)边境制度(四)中国边界五、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一)概述(二)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教学重点领土的概念、地位和取得与变更方式;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求一、了解边境制度、中国边界。
二、理解租借、国际地役和共管;边界的概念和边界的确定。
三、掌握领土的概念、地位、取得与变更方式;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第四章海洋法教学内容一、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二、内水(一)内水的范围和地位(二)港口、内海湾和内海峡三、领海及毗连区(一)领海的概念和地位(二)领海的法律制度(三)毗连区的概念和地位(四)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四、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二)过境通行制度五、群岛水域(一)群岛水域的概念和地位(二)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六、专属经济区(一)专属经济制度的形成(二)专属经济区的地位(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四)中国专属经济区七、大陆架(一)大陆架的概念(二)大陆架的地位(三)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四)中国大陆架八、公海(一)公海的概念和地位(二)公海自由制度(三)公海上的管辖权九、国际海底区域(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地位(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一)海洋环境保护(二)海洋科学研究教学重点领海的概念和法律制度;毗连区的概念和地位;专属经济区的地位;大陆架的概念和地位;公海自由制度和公海上的管辖权。
教学要求一、了解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
二、理解内水地位;群岛水域的概念、地位和航行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相邻和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国际海底区域的地位和制度、中国的海洋制度。
三、掌握领海的概念和法律制度;毗连区的概念和地位;专属经济区的地位;大陆架的概念和地位;公海自由制度和公海上的管辖权。
第五章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教学内容一、航空法的编纂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三、国际民用航空制度(一)航空器的国籍(二)国际航空运输(三)国际航空义务四、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一)犯罪行为(二)管辖权(三)引渡和起诉五、外层空间法的编纂六、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七、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和制度八、卫星遥感、直播及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
教学重点国际民用航空的各项制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犯罪的惩治及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和制度。
教学要求一、了解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编纂;卫星遥感、直播及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
二、理解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三、掌握国际民用航空的各项制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
外空活动的原则和制度。
第六章个人教学内容一、国籍(一)国籍的概念和作用(二)国籍的取得与丧失(三)国籍的抵触(四)中国国籍制度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一)外国人的概念(二)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三)外国人待遇(四)外交保护三、引渡和庇护制度(一)引渡制度(二)庇护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引渡与庇护的实践四、难民的国际保护制度(一)难民的概念(二)难民的地位(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难民的立场与实践教学重点国籍的概念、取得和丧失;外国人待遇和外交保护;引渡和庇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