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必备基础知识复习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完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完整)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电荷性质:同类电荷相斥,异类电荷相吸- 原子的互相约束和稳定:原子核内质子间的斥力被中子的引力所抵消,从而使原子核内相对稳定2. 元素及其周期律:- 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原子序数(或电子数)的原子构成的一类物质-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的首字母或首字母与其它字母组成,名称一般来源于拉丁文或人名-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由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而成,分为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同一周期中,原子的电子层次相同;同一族中,原子的外层电子数相同3. 元素的化学命名和化学式:- 阴离子的命名:根据元素名后面的“ide”或“ate”等后缀进行命名- 阳离子的命名:阴离子的名称前面添加相应的数词- 两种离子的化学式的写法:利用离子化合价数的交换来进行化学式的书写4. 简单物质的形成:- 金属元素的特点: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塑性等特点-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物理性质差,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键的形成:键是指共享或转移的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引力5. 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 化学反应的定义:物质发生转化,原来的物质消失,新物质增加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式前后进行标识-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6.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同时其它物质得到电子而被还原7. 电石和石灰:- 电石的制备:利用石灰,氯化钠和焦碳的反应制备电石- 电石的用途:制造乙炔气和各类有机合成化合物- 石灰的制备:利用石灰石的煅烧得到生石灰,再与水发生反应得到石灰水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重点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从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所有物体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核运动。
元素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格,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有周期性和分组性。
周期性表现在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周期表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分组性表现在元素按照相似的化学性质被归类到同一纵列。
三、原子结构原子的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不同而同属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四、离子和化合价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形成。
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量,它决定了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
化学反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实质反应和物质数量的关系。
实质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而物质数量的关系则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六、化学键和分子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用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共价键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是指非金属和金属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分子式表示化学物质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元素用符号表示,小写字母表示数目。
七、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时产生的盐水,其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羟基离子结合形成水。
酸和碱的强弱用pH值来表示,pH值越小,酸性越强。
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化学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全部
化学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全部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元素的性质:单质、化合物、原子序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3. 混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 金属性:银白色、良导电性、延展性、可塑性、光泽5. 非金属性:多样性质、无金属性、脆性、不良导电性、不可塑性6.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关系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态、还原态4. 酸碱反应:酸、碱、盐、中和反应三、能量与化学1. 化学能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2. 燃烧反应:燃烧的定义、燃料、不完全燃烧3.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式四、离子反应与水溶液1. 水溶液的性质:导电性、电解质、非电解质2.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溶液电解五、酸碱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1. 强酸与强碱:离解程度、电离方程式2. 酸碱中和反应:pH值、指示剂、酸碱中和滴定六、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电离1. 金属活动性:活动顺序表、金属电位2. 金属的腐蚀与保护:金属腐蚀的原理、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七、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碳元素的特殊性质、烷烃、烯烃、炔烃、醇、酮、醛、酸2. 有机反应:醇的酸碱性、醇的氧化、醛的氧化、酸的性质与盐的制备八、材料的性质及应用1. 金属材料:强度、硬度、塑性、延展性、耐腐蚀性2. 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3. 复合材料:优点、应用领域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2. 水污染物:有机物、重金属、溶解氧、水质指标3. 固体废弃物处理: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总结: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的概要,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探索化学变化背后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的基本组成:核和电子。
•原子半径:距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的平均距离。
•光谱分析:根据吸收或发射的光谱分析物质。
•电子结构:包括电子云和电子轨道。
元素周期表•包括元素的周期与族。
•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
•族:元素的电子外壳数。
•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的特点。
化学键电子转移与离子键•电子转移:金属元素失去其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获得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
•离子键: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键。
共价键•共价键:共用一对或多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单一化学键、双重化学键、三重化学键的区别。
金属键•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中的离子核和自由电子共同形成的键。
•金属的导电性与导热性。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物质又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化合物。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符号和式子。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加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硬度、密度等特征。
•物态变化:升华、凝固、熔化、沸腾等。
化学性质•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特点。
•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判断方法。
溶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剂、溶质和溶液浓度。
•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碱理论•酸碱定义,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碱反应,包括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化学实验与安全•实验器材、常用药品、化学试剂的名称和用途。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实验服、戴眼镜、不直接闻气味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的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既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我们具备实验操作能力。
在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是本篇文章要介绍的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2. 纯净物的分类及常见的纯净物有哪些3. 混合物的分类及常见的混合物有哪些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及特点2. 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3.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及意义4. 氧化物、酸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三、电子的结构及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及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及特点3. 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分类4. 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平衡原理3.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类型及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哪些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的转移及氧化态的变化3.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及特点2.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3.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判别方法七、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常见性质及应用2. 非金属的常见性质及应用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及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有哪些八、盐的性质及应用1. 盐的概念及性质2. 常见盐的制备及常见盐的应用九、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1. 酸的概念及性质2. 碱的概念及性质3. 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十、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1. 常见的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2. 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学世界。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化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上化学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以下是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化学元素: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举例来说,氧、氢、碳等都是化学元素。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例如,二氧化碳(CO2)就是一个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其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右边,它们之间用箭头表示。
(2)化学反应:原子间的重新排列导致物质的变化。
反应物发生反应后会生成产物。
三、离子和离子反应(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通常由正离子(阳离子)和负离子(阴离子)组成。
(2)离子反应:指发生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会进行重新组成。
四、化学键和分子(1)化学键:化学元素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以建立的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五、酸、碱和盐(1)酸:具有增加氢离子(H+)浓度的性质的物质。
酸常常呈酸性反应,可以腐蚀金属和产生酸性溶液。
(2)碱:具有增加氢氧根离子(OH-)浓度的性质的物质。
碱常常呈碱性反应,可以与酸中和。
(3)盐: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可以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变化的快慢。
(2)化学平衡: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产物仍然发生反应,但反应速率相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学习,并通过实践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考前必背考点30条
九年级上册化学考前必背考点30条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4.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二、元素和化合物5.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6.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7.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8.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三、离子和化合价9. 离子的概念和分类10.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定义11. 化合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2. 化合价的性质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15.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6. 化学反应的实验条件五、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7.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单位18.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9.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 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式中的应用六、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1.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2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实例分析七、化学键23.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4.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25. 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过程八、酸、碱和盐26. 酸的性质和分类27. 碱的性质和分类28. 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结果29. 盐的性质和应用30. 酸碱盐的应用和相关实验以上30条化学考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和背诵,能够在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准备化学考试,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上面所提到的30个化学考点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拓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化学,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和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状态等,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复习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复习大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记知识点与初中化学的终极记忆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记知识点与初中化学的终极记忆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记必会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1~~20号元素符号,其他常见元素符号(课本62页相对原子质量表中其他元素);
2、常见离子(包括化合价表中的原子团);
3、常见物质化学式;
4、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共约30个---见“化学方程式复习方法二”);
5、常见元素化合价
6、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表单元格
二、概念理论类
1、物质分类概念---要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化合物与单质、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
2、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4、原子、离子、分子及元素的关系
5、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数关系
6、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
7、质量守恒定律及本质原因
8、温室效应、燃烧、着火点
9、石油分馏、煤的综合利用
10、几位科学家及贡献
三、物质组成
1、空气的组成
2、稀有气体
3、地壳中元素含量
4、软水与硬水及区别
6、空气及水污染
7、生物体、海水的元素含量前六位
四、应用理解
1、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化学部分必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1.必背离子团:碳酸根离子CO32-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2-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2.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通常氧显负二价,二三铁一二铜,铝三硅四磷正五,切记单质都为零3.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碳酸H2CO3硝酸HNO3硫酸(脱水性,吸水性)H2SO4酸能让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让无色酚酞试剂不变色4.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 (除了以上五个的碱默认为难溶的,除非题目说是可溶)碱能让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让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
5.盐:由酸根离子(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溶解性:钾钠铵硝皆可溶,氯离子难溶银离子硫酸根难溶钡离子,碳酸根除了钾钠铵皆难溶6.四种基本化学反应:①化合反应:A + B = AB ②分解反应:AB = A + B③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10种常见反应类型7.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在氢前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
8.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AgCl 、BaSO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 2)放出的:难溶性碳酸盐 例:CaCO 3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没有其他明显现象的:难溶性碱例:Mg(OH)29.黑色固体:Fe粉、C、MnO2、CuO、Fe3O4红色固体:Cu、Fe2O3(蓝色固体:CuSO4•5H2O 黄色固体:S 紫黑色:KMnO4 这几个不常考)溶液中: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离子颜色:蓝色Cu2+黄色Fe3+浅绿色Fe2+10.常见的还原剂:两个气体CO、H2一个固体C黑色固体还原成红色CuO Cu红色固体还原成黑色Fe2O3 Fe11.常见离子的检验:氯离子:加AgNO3和H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硫酸根离子:加Ba(NO3)2和H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加酸生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铵根离子: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俗称: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纯碱CuSO4·5H2O五水硫酸铜CO2干冰13.实验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超强总结
一、化学基础知识: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元素的概念与性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3.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
4.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5.周期表:周期和族的概念,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区别。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3.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平衡。
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与还原的定义与特征。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与平衡。
四、酸碱中和反应:1.酸与碱的定义与特征。
2.pH值与酸碱强度的关系。
3.盐的概念与制备方法。
五、化学键与化合价:1.原子间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与区别。
2.化合价:元素化合价的概念与判断,化合物中离子的配位数。
3.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六、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反应:1.离子方程式:描述离子反应时,以离子的形式写的化学方程式。
2.双离子反应与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七、常见化合物的命名:1.酸、碱、盐的命名。
2.氧化物、过氧化物、过碱、氢氧化物、盐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命名。
八、常见化合物的性质:1.金属氧化物的碱性、非金属氧化物的酸性。
2.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九、溶液的性质与浓度:1.溶解度与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的区别。
3.溶液的颜色、导电性、酸碱性的变化。
十、燃烧与酸碱反应:1.燃烧的定义与特征,燃烧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
2.酸与金属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十一、化学式计算与化学计量:1.化学式的推导与计算。
2.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计算。
3.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计算。
十二、电化学与电解质溶液: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溶解度。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学科。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必
背知识点,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概念、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
酸碱与盐。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2.纯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和元素。
3.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4.反应物、生成物与化学方程的关系。
5.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的概念和常见的纯元素,如氧气、氮气、氢气等。
2.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周期、族、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4.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的自然规律、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
性规律。
5.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
1.酸和碱的性质和基本概念,如酸性溶液的颜色、酸性反应的性质等。
2.盐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中性化反应的性质等。
3.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
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
5.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颜色变化的原理。
6.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四、酸碱与盐
1.酸的性质与酸性溶液的化学性质。
2.碱的性质与碱性溶液的化学性质。
3.酸碱的共同特点和酸碱中和反应。
4.盐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5.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暗示剂的制备。
6.盐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7.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内容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内容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和内容,这些内容将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初三上册化学必背内容。
一、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1.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的符号是由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的。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钠元素的符号是Na。
2. 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和化合物。
1.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将原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学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1.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酸碱中和和盐的制备。
1. 酸是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
碱是具有苦味、有腐蚀性、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
2. 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
五、金属和非金属。
1. 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导性的元素。
金属的性质包括金属的硬度、延展性、塑性、熔点和沸点等。
2. 非金属是指除金属以外的元素,它们通常是脆的、不具有金属光泽、不导电和不导热的。
六、空气和氧气的性质。
1.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
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点化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化学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等知识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元素: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由原子构成。
元素的特点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性质,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氧气、氢气、金属铜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元素及其比例有关。
例: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空气、食盐水等。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和氧化反应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反应都有独特的特征和示例。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三、酸碱中和酸、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酸在水中形成氢离子,碱在水中形成氢氧根离子。
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1.酸和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碱具有苦味,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能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颜色变红,碱性溶液中颜色变蓝。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中氧化剂氧化物质、还原剂还原物质的过程,其特点有:1.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知识点记忆清单●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5O2)●实验现象:●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装置气密性要良好;●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一是减少实验误差,二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够,未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
●实验装置漏气。
●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未立即塞紧瓶塞,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用红磷在集气瓶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红磷燃烧时的高温溅落物使瓶底炸裂,二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三是可以降低反应后瓶内温度。
●5.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能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主要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的。
●7.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8.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其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9.于氮气(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满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一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1.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重要学问点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复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复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缘由:(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状况可分为三类:(1)大局部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缘由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自然气。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像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复原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缘由:(1滤纸被捅破;(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容器不洁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局部: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转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必背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必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以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习化学乃至理科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并结合生活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一、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解反应有水的电解,当通电时,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这种分解反应不仅在实验室中可以观察到,还广泛应用于制取氢气、氧气等实际应用中。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化学式可以简化成分子式和离子式。
分子式是指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及其个数的表示方法,例如氧气的分子式是O2。
离子式则是指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及其个数的表示方法,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是Na+Cl-。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氧气在呼吸过程中与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能量,进而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运动。
另外,氧气还可用于氧化反应、激光器和提供氧气供应。
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我们常见的硫酸有浓硫酸和稀硫酸两种。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沉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液体。
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用于制取其他化学品、脱水等。
稀硫酸则主要用于实验室分析,如酸碱中和反应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
四、酸碱中和和盐的认识酸是一种味道酸酸的物质,容易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以及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略)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本课题复习的知识点:性质 如: 、 、 、 、 、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研究物质的 物理变化: 。
变化 化学变化: 。
2.重点、难点、热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4.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小结: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小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溶液或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物码,称量时:M物= M码M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物码,称量时:M物= M码M游码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现象: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体积(4)、结论:空气是;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6)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二.空气保护: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确定的性质。
如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氯化钠( )等。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如:空气是混合物,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
如碳酸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课时2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几个化学概念:(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 +B +……→E (简称“多合一”) 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有热量放出。
氧化物: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课题3 制取氧气1.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 2O 2 2 H 2O + O 2↑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2KClO 3 MnO 2 △2KCl+3O 2↑ (1)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 、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MnO 2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