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上《老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汇编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汇编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京的春节》教案1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
(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四、汇报1、指名读课文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北京的春节》教案2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老北京的春节》教案
【篇一】一、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1、學生在原有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9個生字並會組詞。
2、讀熟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5、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收集的資料整理歸類。
二、廣泛搜集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新課標指出: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處理資料的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開闊學生的視野,瞭解到更多的有關過年方面的知識。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的資料。
三、緊扣教學目標,靈活設計教學過程(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伊始,我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麼?”你們想知道老北京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嗎?下麵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老北京的春節是怎麼過的。
(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並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字進行讀、寫的指導。
(三)交流資料,初步感知1、課前,老師已經讓同學們搜集有關“過年”的資料,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下。
2、這些材料,你是怎麼找到的?(看書、問別人)3、老師通過看教學參考書和上網也收集到了一些有關過年的資料,你們想聽聽嗎?教師口述介紹。
有條件的可以製成課件一邊演示,一邊介紹。
這樣更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小結:看來呀,只要我們肯動手去找,動腦去想,動口去問就能獲得知識。
我們既然知道了過年的這麼多資訊,那你想不想去看看老北京的春節到底是怎樣一個熱鬧的場面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四)通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句子做個記號,再回讀一遍。
2、檢查讀文。
這位同學有這麼幾句話讀得不太通順,讓他再讀一讀或大家齊讀。
讀給同桌聽一聽,同桌認為滿意了,打上“*”。
(五)讀好課文1、我們已經把課文讀通順了,還得把課文讀懂、讀好。
《北京的春节》教案(汇编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汇编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
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
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过年》老北京的春节教案北师大版
老北京的春节1老北京的春节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2[①把加点的词语删去好不 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②把“蒜就泡得色如翡翠”改为“蒜就泡绿了”好不好?]3段导读:腊八这天老北京的习俗——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
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4贴近年根❸就去赶集买年画❸了。
段导读: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买爆竹和玩具,年根赶集买年画。
了除夕可真热闹。
[③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④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⑤“必定”一词说明了什么?]5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1☜2①“差不多”是表示推测,删去了就太绝对了,表达不够准确。
❶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纪念日,在这一天寺院要举行法会,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3 ②不好。
“绿”字不够形象具体,用翡翠作比喻使蒜的形、色兼具,十分诱人。
4❷年根:年底。
❸年画:过春节时民间张贴的表示欢乐吉祥的图画,一般线条单纯,色彩鲜艳。
③这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
④用“家家”“到处”写出了除夕热闹的景象。
5⑤说明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的重视。
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大年初一的描述。
⑦用孩子们“骑毛驴”“看美景”“买玩具”来表现大年初一的热闹景象。
段导读:老北京除夕的风俗。
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⑦为什么突出孩子们的“热心”?]段导读:大年初一的风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教案一、常话春节,激情导课同学们在过三个月就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盼望过春节吗?为什么呀?课件出示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过春节的情景吗?板书课题:老北京的春节这节课我们就来逛逛老北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的读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词画下来多读几遍,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印象。
2、利用点宫灯的游戏检查学生读词的情况。
3、概括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印象。
热闹、喜气洋洋等板书:热闹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在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有哪些?2、板书:热闹腊月初——————一————————————正月十九(开始)(结束)四、研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1、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你们仔细读读课文,你觉得哪个日子最热闹,就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画一画这个日子人们都在热热闹闹地做什么?2、学生自读后小组交流3、你认为哪个日子最热闹?来读一读。
(1)除夕(板书:除夕)●除夕怎么热闹?快跟我们说说。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导读:除夕夜,我们到老北京逛逛吧!刚走到老北京的大街小巷,你们就听到了什么?(鞭炮声不绝于耳),沿着大街往前走,经过家家户户的门口,仔细瞧一瞧,看到什么了?(门上贴着红红的对联),再进去瞧瞧吧,又看到什么了?(墙上贴着各色的年画,人们忙着做年菜、吃团圆饭),用鼻子嗅一嗅,闻到什么了?(年夜饭浓浓的香味)除夕夜可真热闹啊,而且还是个温馨团圆的节日,对吧?谁来读一读?把这样的热闹景象读出来。
●除夕这一夜,老北京的人们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守岁”,“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教师补充:“守岁”就是到了除夕夜,人们点亮灯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块聊天,一整夜不睡觉,期待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北京的春节》 教案(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过年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
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我所要执教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
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体验激趣、导入新课1、放录像: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2、板书春节: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板书:春节3、说春节:喜欢过春节,你想到了哪些有趣开心的事?4、小结补充板书: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
全文共7个自然段。
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二、基础性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三、发展性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学法: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对课文及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做一了解。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和说知道的传统节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文分析: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三)深入分析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找句子,谈感受,来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忙碌、以及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老北京的春节》语文教案——感受春节的传统气息
《老北京的春节》语文教案——感受春节的传统气息。
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习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3、鼓励学生在过年期间,了解并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种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春节传统文化的气息。
2、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体验感。
三、教学过程1、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了解传统春节的由来,如汉朝的正月初一设立元日、唐代的凛冬时节设立年节、明清时期的元宵节等。
同时,教师要尽量生动有趣地讲述每一个习俗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教师不妨让学生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春联,让他们亲身感受春联的祝福意义,或者让学生自己用红纸和毛笔练习写春联。
还可以请父母或长辈讲述家族的家训、祖训、家风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文化背景。
2、学习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术传统文化的财富不仅限于风俗习惯和礼仪,还包括一些流传至今的手工艺术。
比如剪纸、做灯笼、捏泥人等手工艺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中去。
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灯笼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手工艺制作的乐趣和难度。
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耐心和细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同时,学生通过制作手工艺品,也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完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手工艺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和体验春节传统文化,例如组织学生学唱传统的春节歌曲、组织学生学跳传统的舞蹈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春节,如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还可以自主学习春节相关的知识并分享,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扬精神。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12、过年开始(腊月初)除夕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元宵结束(正月初十九)五、教学后记《老北京的春节》教案6第一课时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
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体味民俗。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老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
1.写一篇关于《老北京的春节》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收集家乡的春节习俗,并与课文中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完成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现家乡春节的特色。
3.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小时候过春节的趣事,并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故事,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运用多媒体展示老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计填空、连线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善于观察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老北京的春节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具体的习俗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老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如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等。
2.掌握生字词,如“鞭炮、春联、拜年、团圆”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运用。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北京的春节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北京的春节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2.能够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语,并能够正确使用;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短文。
二、教学重点1.春节传统习俗的介绍;2.重点生字词语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难点生字词语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如何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说一句自己在春节期间最喜欢做的事情。
2. 正文部分2.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庭过春节时的情况。
2.让学生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2.2 讲解生字词语1.讲解生字词语“年货、年夜饭、春联、除夕、祭祖、红包、桔子”,并让学生模仿老师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
2.3 阅读课文1.给学生发放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纠正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
2.4 讨论课文内容及答疑解惑1.让学生围绕课文的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2.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2.5 编写短文1.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过春节的内容,编写一篇短文。
2.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编写的短文,并相互点评。
3. 结束环节1.评价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总结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2.学生能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正确使用;3.学生能否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
2、查找自己家乡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逛”。
3、检查读课文,正音。
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1)春节开始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
B、出示小黑板,“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要……还要……”造句。
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
A、说一说。
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
3)春节的“高潮”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讨论。
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
4)春节“结束”是什么日子?
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
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
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截”“拜”
积累词语。
抄写语文天地“抄一抄”中的部分词语:
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